來源:網(wǎng)絡 漳州城西南的九龍江畔,高高地聳立著一座圓山,。這座圓山從前后望去有十二面,,景色都不一樣。俗話說:“圓山十二面,,面面都有寶,。”這里單說圓山的東北面山麓,有一塊坡地,,樹林蒼郁,,環(huán)繞成琵琶形狀,地名叫琵琶阪,。阪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滋潤著山下大片的田園,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凌波仙子”水仙花的產(chǎn)地了,。然而,,你可知道水仙花的來歷嗎?說起來真有點神奇,。
張光惠非常愛惜這株不知名的花卉,,就伸出手去,想從水里把它撈起,。誰知道這株仙花卻很乖巧,,她悠然地離開船舷,飄到老遠的湖心去了,。張光惠心里十分懊惱,,悵惆地望著湖水出神。這時,,這株俏皮的仙花卻又悄悄地靠近船舷,,但總是不遠不近地保持一段距離,不即不離地隨著船游動,。張光惠幾次很想撈起她,,總是撈不到手,心里很是焦急,,然而也無可奈何,。慢慢兒他的心情平靜下來了,自責地想道:物各有志,,既然她是水上的仙子,,就不可以用褻慢的態(tài)度對待她,,一定要彬彬有禮地予以接待才行呵!于是他肅然起敬地振衣彈冠,,恭恭敬敬地點了三支香,,對著水上仙子,默默地祝禱道: 凌波仙子國色香,, 水仙圖1(網(wǎng)絡圖片) 說也奇怪,,這株仙花像是很懂得張光惠的心事似的,在水波上徘徊了一會兒后,,就欣然靠近船舷來了,。張光惠一見喜出望外,趕緊找出一只翡翠色的細瓷盆,,就著清清的湖水,,洗了一遍又一遍,洗得十分光潔干凈,,然后雙手虔誠地捧著瓷盆,,從湖水中將仙花的鱗莖托起,供養(yǎng)在艙中凈幾上,。只見這株仙花玉潔冰清,,一塵不染;香風馥郁,,沁人心脾,,凌波起舞,滿室生光,。張光惠滿心歡喜,,如醉如癡地對著仙花,瞻仰她,,膜拜她,,吟詩作賦,盡情謳歌這水上仙子,。幾天之內(nèi),,他作了近百首的詩詞,其中有一首寫著: 玉立亭亭自可人,, 這株仙花真的陪伴張光惠一同返回他的家鄉(xiāng)――福建漳州南鄉(xiāng)琵琶阪,。到家這一天,,正趕上大年除夕夜,按照漳州的風俗習慣,,全家團聚“圍爐”,,共同歡度除夕迎春的佳節(jié)。張光惠恭恭敬敬,、端端正正地將花盆擺在大廳的供案正中,,向家人介紹了他在洞庭湖奇遇凌波仙子的情景,還叫他的閨女用紅絲線綰在花基上,,像給閨女的發(fā)瓣綰上紅頭繩一樣,,把仙花打扮得更加俏麗標致。全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沒有不珍愛這株仙花的。 除夕之夜,,正當張光惠一家人圍爐團聚,,舉杯祝賀新春吉祥如意時,忽然滿室華光燦爛,,五彩繽紛,,香氣襲人。原來是十幾蕊含苞的仙花同時綻開,,一朵朵仙花高擎起玉盤金盞,仿佛在向人們歡祝新春如意,,全家福壽吉祥,。張光惠一家人見此情景,也都懷著感激的心情,,喜氣洋洋地一同舉杯,,祝愿仙花春常在,仙種留人間,。 水仙圖2(網(wǎng)絡圖片) 春節(jié)過后,,張光惠將仙花的鱗莖,悉心地種在門前花園中,,每天用琵琶阪上泉眼中涌出的仙泉水來灌溉,,培植仙花的鱗莖,經(jīng)過幾年的辛勤勞作,,琵琶阪下的花園中,,竟然開滿仙花。因為這仙花是洞庭湖上凌波仙子的化身,,冰肌玉骨,,一塵不染,,所以就命名為“水仙花”。 漳郡圓山鱟穴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