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教師的課程智慧
以教師處理教材為例,,分析教師的課程智慧表現,。處理教材有三種表現形式:吃透教材,補充教材,,更新教材,。優(yōu)秀的教師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調整、補充或重新開發(fā)教材,,這是教師的權利,。首先需要充分“吃透”、“利用”這些教材,。
一,、“吃透”教材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句新課程口號:“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個口號是有意義的,但也容易誤解,。有些教師誤解以為,,新課程不重視教材,可以隨意調整,、更換教材,。學校允許調整教材,,但是,,大單元的調整,,必須與學校管理者溝通,讓學校了解教學進度,,便于管理。教師調整教材時必須克服隨意性,,調整時遵循的是學生的需要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只要做到了這兩點,,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有些約定俗成的結論還是需要尊重的,。學科不同,,操作也不一樣,。比如美術老師可以方便地調整教材,,他們可以問學生:你們喜歡哪一課,,我們就從這里開始。學生知道這個星期將學習什么主題,,他們可以提前做準備,,便于他們帶相關的學具。數學的邏輯性較強,,更多地只是補充,,而不便做大的變動,。調整教材時,,教師可以參考不同的版本,,這樣有一個好處:不再把教材神圣化,,直接面對課程標準,。
“吃透”意味著教師對教材“了如指掌”,。有些教師他們“吃透”之后,,甚至可以“背誦”教材,,沒有必要建議每個教師都能夠背誦教材,但教師應該對教材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俺酝浮苯滩闹螅處熆梢浴袄谩苯滩??!袄谩苯滩囊部梢燥@示為“整合”教材。整合不只是調整教材的順序,,而且將教材各個知識點綜合起來,,使各個知識點之間相互照應,,融合為新的主題,?!袄谩苯滩目梢燥@示為“解讀”教材,,即教師引導學生盡量解釋和發(fā)掘教材背后的意義,。
二、“補充”教材
補充教材實際上是以“加法”的態(tài)度對待教材,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增加相關的教材,。這種只“增加”不“減損”的處理教材的態(tài)度顯得比較保守,,也因而比較平穩(wěn),、安全,。在目前,我們提倡“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課程標準”等觀念,,但“教教材”、“考教材”的傳統(tǒng),,很難完全消失,?!案陆滩摹笔恰把a充教材”的一種形式,。
三、“更新”教材
如果感覺現有教材絕大部分內容,,都比較過時,、落后或者不適合學生學習,,就可以考慮另選教材替換現有教材,。在傳統(tǒng)的教材制度背景中,,更新,、更換教材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當今,市場上出現多種版本的教材和相關的課程資源之后,,這種更新,、更換教材已經不是新聞,。
教材的開發(fā)與編寫需要專業(yè)的素養(yǎng)和時間,。一般教師沒有這一專業(yè)訓練,,也缺乏這一時間,。但教師只要憑借他們自己豐富的閱讀和豐富的經歷,提供補充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意義的材料,,那么,這些教材是可以進入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基本材料。
能把課上簡單了的老師就是了不起的老師,?!昂唵巍辈皇呛唵位?,而是高效化,、精良化、精巧化,。把學問作深的教師講出來的才是淺的,,學問作的淺的教師講出來的東西必然是深的。深入深出,、淺入淺出,、深入淺出、淺入深出四等教法中,,最好的當然是深入淺出,,最差的是淺入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