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知足常樂
知足則仙凡異路,,善用則生殺自殊 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總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 凡是對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能感到滿足的人就會享受神仙一般的快樂,不感到滿足的人就擺脫不了庸俗的困境,,總括人間萬般事物的原因,,假如能善于運用就處處充滿生機,假如不善運用則處處充滿危機。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贝送狻哆z教經》中也有“不知足者雖富亦貧”,,可見一個人不論擁有多少財富,假如不如滿足,,就永遠生活在爭權奪利中,,那種奔波勞碌的情景跟窮人并無差別。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說明人的欲望永遠是無法滿足的,。要想真正享受人生樂趣;唯一的信條是“知足常樂”,,因為只有知足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那怕他是“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也不失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知足常樂
菜根譚:為道日損
栽花種竹,,心境無我 損之又損,,栽花種竹,盡交還烏有先生,;忘無可忘,,焚香煮茗,總不問白衣童子,。 對于生活中的物質欲望要減少到最低限度,,每天種些花竹培養(yǎng)生活情越,把一切世間的煩惱都忘到九霄云外,;當你腦海中已經了無煩惱而呈真空狀態(tài)以后,,每天就面對著佛壇燒香,手提水壺親自烹茶,,自然就會使自己進入忘我的神仙境界,。 老子提倡無為哲學,所以才主張出世思想的修真養(yǎng)性生活,。其實進入忘我境界,,并不一定完全靠“栽花種竹”,,談書論道潛心研究學問,也可使一個人完全進入忘我狀態(tài),,例如孔子自己就曾說:“(我)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菜根譚:天地在心
廣狹長短,,由于心念 延促由于一念,寬窄系之寸心,;故機閑者一日遙于千古,,意廣者斗室寬若兩間。 時間的長短多半是出于心理感受,,空間的寬窄多半是基于心中的觀念,。所以只要能把握時機懂得忙里偷閑,即便是一天時間也比千年還要長,,只要意境高超心胸曠達,,即使是一間小小的房子也猶如天地那么大。 時間分心理時間和物理時間,,前者是出于心理感受,,后者是鐘表所走的實際時間,蘇軾所說“春宵一刻值千金”就是指心理時間,,而《詩經》中更有“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更說明了心理時間和物理時間差距之大的事實,。俗話說“房子永遠少一間,,衣服永遠少一件”,可見房子的大小多少只在于心理是否知足,,不知足把全世界都給你她嫌不夠,,能知足即使斗室也比天地要寬廣,所以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一文中說:“山不在凡,,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span>
菜根譚:悠然自得
恬淡適己,身心自在 競逐聽人,,而不嫌盡醉,;恬淡適己,而不夸獨醒。此釋氏所謂“不為法纏,,不為空纏,,身心兩自在”者。 別人爭名奪利于我無關,,我也不必因為別人醉心名利就疏遠他,,恬靜淡泊是為了適就自己的個性,因此也不必向別人夸耀“世人皆醉我獨醒”,。這就是佛家所說“既不被物欲所蒙蔽,,也不被空虛寂寞所困擾,能作到這些就能使心悠然自得,?!?/span> 不標榜自己清高而實際又很清高的人,,在國史上恐怕以柳下惠為代表,,因此孟子贊美他是“圣之和”,例如《孟子》〈萬章〉說:“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與鄉(xiāng)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他,。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裎于我側,,爾焉能浼我哉,?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