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冤死與清兵入關(guān)、明朝滅亡,! 從歷史的角度看,,據(jù)說崇禎皇帝還是一個好皇帝,但就是這樣一個勤勤懇懇,、嘔心瀝血,、一心想挽救明朝命運的好皇帝卻無緣再生,吊死在樹下,。 崇禎皇帝上臺時,,對袁崇煥非常的器重,器重到什么程度,,史書上說曾賞過袁崇煥尚方寶劍,,由此可見其信任程度。 袁崇煥是清兵的克星,,據(jù)史書記載,,在袁崇煥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時,,共進行了幾次大的戰(zhàn)役,,清兵都遭受了重創(chuàng),一度打消了侵入中原的念頭,。主要有:寧遠(yuǎn)大捷,、寧錦大捷、計斬島帥、己巳之變等幾大戰(zhàn)役,。 清太宗皇太極氣急敗壞,,不得不使出下三賴的反間手段,致使崇禎皇帝聽信宦官之言,,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謀叛欺君,,結(jié)奸蠹國,。斬帥以踐虜約,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導(dǎo)入犯,復(fù)散援師,,明擬長驅(qū),,及戎馬在效,頓兵觀望,,暗藏夷使,,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致廟社震驚,,生靈涂炭,神人共忿,,重辟何辭,!”的罪名于三年八月磔(zhé)刑(分裂肢體)處死于西市,棄尸于市,。行刑那天,,袁崇煥毫無懼色,他被五花大綁,,押上刑場,,“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袁崇煥卒年四十七歲,。 從信任袁崇煥到最后以各種罪名殺死袁崇煥,對于崇禎帝來說,,可能只是其朝代中的一件事,,或者稱之為大事,但其所對歷史的影響,,恐怕就不是崇禎皇帝能夠想到的了,。 1630年~1644年,也就是袁崇煥死后的14年,,李自成攻進了北京城,,大明王朝壽終正寢了。如果說李自成攻進北京只是明朝統(tǒng)治者的災(zāi)難的話,,那么清兵入關(guān),,屠宰我漢人則是天下之大錯了。 崇禎皇帝斷送的不僅是大明朝的江山,,而且是漢人的最大屈辱,,當(dāng)清兵入關(guān)后殺死幾千萬人漢人,并必須留辮子后,,漢人才明白了一切,,明白了袁崇煥被冤死的重大歷史意義。 袁崇煥應(yīng)該是抗清名將,,中華民族的英雄,,理應(yīng)得到漢人的平反和追念,但歷史卻開了個滑稽的玩笑,,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大張旗鼓的為袁崇煥平的反,。 因為地位的關(guān)系,只有具備國家要職的人才能成為書寫歷史的人,,遙想當(dāng)年的皇帝,、大臣、百姓,,真的就不知道袁崇煥是冤枉的嗎,? 真的就不知道袁崇煥是民族的英雄嗎?真的就不知道袁崇煥是清兵最大的絆腳石嗎,?真的就不知道只有清兵才欲致其于死地嗎,? 我想起了魯迅著作中的華老栓所吃的人血饅頭,我想起了那些吃了袁崇煥血肉的人,,真的是我們漢民族就這么愚昧嗎,?愚昧到吃英雄的肉、喝英雄的血,,卻渾然不知,。 冤枉一個一般的人,只是政治不清明罷了,,而冤枉一個英雄所帶來的歷史巨變就不僅僅是政治不清明了,,在某種程度上說等于重新書寫了歷史,重新定位了民族的災(zāi)難和光明的未來,。 中了離間之計,,通過內(nèi)斗而殺死英雄的悲劇再不要重演了。中華民族所受的異族屠殺和凌辱太多了,,醒醒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