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登門,提一黑布遮蓋著象鳥籠樣的東西,,點燃蠟燭放入,,讓我看黑布之內(nèi),。呵,,橘紅色的一只大燈籠!
這是一只成化斗彩七龍貼金大燈籠尊,,高38厘米,,重800克,,壁厚0.8毫米.。釉色白里透青,,青里透綠,,綠里透黃,黃里透白,,撫之滑膩如嫩膚,,觀之溫潤光養(yǎng)眼。藍料勾勒,,四彩填畫,,金箔點綴,藍紅綠黃閃金光,,七條金龍在云朵之中徜徉,,或奔馳,或翻卷,,或游移,,一派皇家氣象。
看底足,,上半圓楷書“憲宗皇帝登殿隆慶上品佳器”,,中書“宮廷貢品”,下橫書流傳的成化署款體:“大明成化年御制”,。
這諸多文字帶來了思考:“憲宗”是廟號,,如何在成化本朝寫到瓷器底面上?(底款分明以成化的“專體”署著)“登殿”是什么意思,?如是登基,,怎么會出現(xiàn)廟號?明朝廟號一般是皇帝死后他的兒子給予褒獎的尊號,,成化帝活著怎么能用,?這之中的奧秘都在其中的兩個字上:“登殿”。
皇上稱帝即登基,,不會稱登殿,。登基是指皇帝登上寶座,開始稱帝,,登殿是指進入宮殿,。憲宗皇帝進入宮殿不會“隆重慶祝”的,,那么,,他到哪個宮殿里去才會“隆重慶祝”呢?這里,,從使用廟號“憲宗”來講,,就指是他駕崩之后了。成化帝駕崩,,太子和朝臣先議廟號,,再發(fā)喪,。發(fā)喪完畢,,先皇帝的靈位要進入神廟,太子祭祀完畢之后,,新皇帝登基,。
明朝的神廟規(guī)模宏大,是供奉成化帝之前六位皇帝神位的廟殿,。神廟分三大殿,,前殿中殿后殿。前殿只頌揚太祖朱元章,,中殿大殿供奉太祖皇帝的神位,,兩邊是配殿,配殿里安置后去世的皇帝神位,。神廟是不稱“廟”的,,通常稱“殿”?;实垡诠?jié)日和每月初一親自去中殿祭祀,。
這個過程清楚了,底署“憲宗皇帝登殿隆慶上品佳器”就豁然明白了,,那寫著“宮廷貢品”的四個字就解釋透了:這是宮廷供奉給(已去世的)成化皇帝登上太廟殿堂的“上品佳器”,。皇權(quán)時代,,“貢品”一般指下屬專為宮廷貢獻的東西,,這里卻是“宮廷貢品”,是明成化朝宮廷供奉給它的老皇帝的,。成化皇帝登殿入了太廟,,太子隆重慶祝,在治喪期間,,宮廷專門在官窯廠為憲宗皇帝定做了極為精美的“上品佳器”---七龍貼金大燈籠尊,。
七龍栩栩如生,燈籠尊上為什么繪七條龍,?尊中部繪六條大龍,,神秘的是尊的頸部繪一條小龍,六條大龍都是五爪,那中部之外的小龍卻是三爪,!
神廟里供奉成化之前所有去世的皇帝,。這些皇帝有:太祖洪武帝、太宗永樂帝,、仁宗洪煦帝,、宣宗宣德帝、英宗正統(tǒng)帝,、代宗景太帝,。其中成化帝的父親英宗做過兩次皇帝,神廟只留他一個神位,。那么這就說明,,這六位去世的皇帝就是六條天上的龍,在尊中部橫空騰躍,,永葆明朝江山,。
那尊頸部的一條三爪小龍是誰呀?
永樂帝發(fā)動政變,,將做了不足五年的建文帝弄匿,,他之后的所有皇帝都是永樂帝的子孫。那么無論哪一位皇帝即位都不會稱呼建文為先帝的,。建文朱允紋又是確確實實存在當(dāng)過皇帝的,,那么也要讓他入太廟而不入家廟。既然不承認建文帝是“真龍?zhí)熳印?,那么就在他那條龍身上做文章,,他足下繪三爪,就不是真龍?zhí)熳恿?。將他這條龍放在嫡親皇帝的六條龍之外,,叫他在外圍游移。由此可見,,明朝的神廟里是供奉著建文帝神位的,,不過他這“龍”不是五爪龍,是三爪龍罷了,。
這就是大燈籠尊上繪七條龍,,六條大龍五爪,一條小龍三爪的真實原因了,。
這尊這龍,,意義非凡!
那么這么大七龍貼金燈籠尊放在太廟里是干什么用的呢,?
明太廟中殿里,,正中是明太祖的神像和神龕牌位,,配殿是按次序去世的皇帝。成化皇帝登入神殿,,太子是要有慶祝儀式的,,而且是“隆重慶祝”,。朱佑樘深知他父親喜愛“青花間裝五色”瓷器,,在治喪期間急命景德鎮(zhèn)官窯廠按圖燒制“燈籠尊”一對。這燈籠尊是實用品,,放在成化帝神位兩旁,,置入蠟燭照明用的。神龕幽暗,,陶瓷燈籠光線橘黃,,情景渾馨莊穆,。燈籠尊上繪七龍,,代表以逝諸位先皇都向憲宗帝一隅,朱佑樘用心良苦,。成化斗彩著稱于世的是小小的雞缸杯,,要依料依彩繪制,彩上貼金,。窯工制作小如鴨蛋的雞缸杯不易,,手工制作壁薄如紙高大如鼓的燈籠尊難度可想而知。且畫中貼金,,工藝巨艱,。據(jù)說貼金的瓷器洪武和后來的嘉靖朝出現(xiàn)過,成化現(xiàn)世的僅此一件,。
收藏和研究成化斗彩者眾多,,說“成化無大器”者是看門的老朽,他們更不知道還會有斗彩貼金,,坐井觀天,,何知星宿。藏小杯小盤者不喜歡別人的大器奇器,,成篇累牘“研究”以往的“雞缸”,,偶遇珍奇,見之發(fā)酸,,葉公好龍,。真正的藏家好者如獵人出山,見獵物即喜,,無論是自己得到得不到,,這樣的朋友在大多數(shù),。
大燈籠尊制作完成,因弘治帝尚未登基,,尊底署款依然沿用成化帝在諸多瓷器上親書的原款,。但那些原款全部都是“大明成化年制”,這尊底款卻多了一個字“御”,。這一個字大有內(nèi)容,。“御制”字誰書,?成化帝,?成化帝已死,哪還寫得,!他人代書,?誰在皇帝剛死就敢稱“御”?擬或成化帝生前這一切都有安排,,象陵寢一樣,,他的太廟供品也是他生前就做好了的?如是,,將是另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以上探秘如若觸實,那么這只斗彩七龍貼金大燈籠尊是成化朝最后一只精品,,將是現(xiàn)世的成化斗彩瓷器之登峰造極之作,。
實用燈籠用于神位,必一邊一只,,也就是此燈籠尊必有兩只,。崇禎末年李自成破京,后有清軍進京,,明皇宮和太廟遭搶掠破壞,,殿宇難保,何況那瓷燈籠呢,。
問友燈籠尊來歷,。友沉吟作答:“祖上傳的?!眴柶渥嫔?,曰:“先祖明朝為太廟伺者,明末朝破,,下人四下逃命,,祖上廟不能守了,就守一燈籠吧,,于是挾一瓷燈籠上了小船,,沿運河南下,,入岸邊一農(nóng)戶討生,綿綿十余世至今,?!?/strong>
成化斗彩貼金大燈籠尊,傳奇甚妙,。誠信乎,?疑竇乎?驚詫乎,?酸澀乎,?各有其感,不再探索,。
龍頭貼金
五爪奔龍
五爪飛龍
五爪游龍
三爪小龍
正常光照下的燈籠尊
尊底薄透明
燈籠尊內(nèi)的手工旋紋
手電筒光照燈籠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