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駱駝的人
寶音烏力吉,,最早出名不是因為養(yǎng)駱駝,,而是因為其愚公精神被授予內蒙古自治區(qū)勞動模范。他從1974年開始打井,,連續(xù)打了二十二年共十七眼井,,直到1996年打出機井,才見到清水。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生活在硬梁地區(qū)的牧民寶音烏力吉,,用整個青春年華換來了井水,也換來了幸福生活,。
走近寶音烏力吉家遼闊的草原,,牛羊點點。不遠的地方,,一群駱駝由遠而近,,款款而行,步態(tài)優(yōu)雅,,恍若天仙,。馬匹姿態(tài)各異,有的奔來跑去,,有的徘徊不前,,有的低頭食草,有的依偎草原,。
寶音烏力吉和眾多牧民一樣,不再住四季遷徙的蒙古包,,早搬進了水泥磚房,。揭開棉布門簾進去,屋子里生有煤炭爐火,,火爐上長長的煙囪伸向窗外,。女主人健康而豐腴,遞上奶茶油糕,,進到廚房忙碌,。
寶音烏力吉講起了草原上美好的生活。小時候放牧,,伙伴們相互照應,,彼此認識對方的牲畜,誰家的牛羊馬匹跑丟了,,互相幫著尋找,。有時候十多天找不著牛羊,不需要著急,,其他牧場的人會幫著趕回來,。也有伙伴光顧著摔跤玩耍,騎馬騎駱駝跑得過遠,,把小羊羔跑丟了,,大人訓斥一頓,不了了之。
大一點以后,,給集體放牧,,最多的時候放200多峰駱駝,700多只羊,,一不小心,,丟掉幾只羊一兩峰駱駝也沒有人追究。一般情況下,,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放100峰駱駝,可以死亡或丟掉四五峰,。
包產(chǎn)到戶以后,,每家的牧場都用鐵絲網(wǎng)攔住,牲畜們就跑不丟了,。只有山羊綿羊每天晚上回到羊圈過夜,,牛、馬,、駱駝,、驢子等牲畜,放出去就不管了,。每年春天禁牧的時候,,才把羊圈養(yǎng)起來,大牲口還在草原上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牛和馬每天回來喝一次水,駱駝兩三天飲一次水,,都是白天回到寶音烏力吉家院子里的水槽飲水,。
他們家現(xiàn)在有十多峰駱駝,二十多匹馬,,四五頭牛,,一頭毛驢,300多只羊,,五畜齊全,。
隨著交通運輸?shù)默F(xiàn)代化,馬匹和駱駝逐漸失去了運輸價值,,只是作為牲畜傳承,,休閑牧養(yǎng),大牲口數(shù)量越來越少,。一年只有幾次被邀請參加賽馬節(jié),、那達慕大會,、旅游節(jié)等,除此而外,,毫無他用,。對于草原以外人看重的馬奶、牛奶,、駱駝奶,,根本入不了他們的法眼,覺得是件耗時費力的啰嗦事,。
1980年鄂托克前旗共有四,、五千峰駱駝,2003年只剩下了四十三峰,。駱駝屬于國家保護動物,,是草原上世代相傳的五畜之一,牧人的職責是不能讓駱駝在草原上消失,。作為旗政協(xié)委員的寶音烏力吉奔走相告,,積極呼吁,成立了鄂前旗駱駝協(xié)會,,鼓勵牧民放養(yǎng)駱駝,,到2012年底,全旗駱駝增加到了186峰,。
不久前,,他還邀請全旗駱駝主人,到他家牧場聚會,,舉行騎駱駝比賽,意在鼓勵更多人放養(yǎng)駱駝,。近一些的牧人騎著駱駝而來,,遠一些的開著小車來助陣。嘎查村為這次盛會精心準備了一場文藝演出,,三弦,、四胡、馬頭琴,、長調,、短歌齊上陣,寶音烏力吉專門殺了兩只羊,,草原盛宴喜慶而熱烈,。
寶音烏力吉有三個孩子,都離開牧區(qū)在外地工作,。夫妻兩人經(jīng)常鎖上門,,或者不鎖門,,早晨開上小車去鎮(zhèn)上采購東西,走親戚,,晚上才回家,。在草原上,路人經(jīng)過牧家,,也會下馬進屋喝一碗奶茶,,但絕不會順手牽羊帶走哪怕一張皮子。多年以來,,草原上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盜賊,,既便是大旱、暴雪之年,,也沒有誰家被偷被盜過,。
寶音烏力吉的妻子端上鮮美的羊肉包子,就著香醋吃了許多,。站在火爐邊眺望草原,,牲畜由遠而近,逶迤而來,。
寶音烏力吉進到水井坊,,開動抽水泵,水嘩嘩的流滿水槽,。一群馬匹聞聲而來,,飛一般奔向水槽,快接近水槽的時候,,一扭頭,,跑回草原。跑出不遠,,駐足觀望,。駱駝慢慢悠悠,一邊向我們張望,,一邊小心翼翼走近水槽,。兩峰駱駝剛剛打濕嘴唇,馬匹意識到?jīng)]有危險,,快速奔向水槽,,低頭就喝,邊喝水,,邊用后蹄噼里啪啦踢著駱駝,。駱駝被踢出水槽周邊,戰(zhàn)士一般,,排列整齊,,不慍不惱,,與馬匹和水槽呈丁字形排列,眼睜睜的看著馬匹飲水,。
所有馬匹都飲完水以后,,有的緩步走進草原,有的奔跑向遠方,,有幾匹馬干脆臥在草場上,。鼻息里飄出曼妙的薄霧,微風陣陣,,白色,、紅棕色、酒紅色,、棗紅色……各色細密的馬鬃在風中起舞,。
這些“草原霸主”飲完水以后,駱駝才像涵養(yǎng)頗深的紳士,,款款移步到水槽邊,。駱駝體格大,水槽兩邊只能站五六峰,,駱駝們自動依次分批飲水,。此時,牛也鉆進駱駝胯下與駱駝爭飲,,只有毛驢遠遠地站在后面觀望,。駱駝和牛飲完水以后,毛驢才接近水槽,,形單影只,,小巧玲瓏。
牧歌悠揚,,民風淳樸,,天高云淡,無牽無礙,。這樣的生態(tài),,這樣的牧民,,彌足珍貴,,值得紀念。
小喇嘛罵成的民間學者
我正在寶音烏力吉家遼闊的草原上欣賞五畜爭艷場面,,曹納木打來電話,,告訴我說,昨天我走以后,,仔細看了我的名片,,發(fā)現(xiàn)我是個寫書的人,,又是國民黨的人,要送給我?guī)妆舅麑懙臅?,問我什么時候方便去拿,。
我在新年的草原,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大聲感謝他并解釋說,,我不是國民黨的人,只是民革會員而已,。
回到敖鎮(zhèn)直接去了曹納木書閣,。他送給我已經(jīng)簽過名字的三本書——《蒙古族禁忌匯編》《鄂爾多斯蒙古族婦女頭飾追溯》《祿馬追溯》。分別用蒙文和漢文簽名,,還蓋著“鄂托克前旗曹納木書閣”蒙漢兩種文字的印章,。
1934年9月,曹納木出生在吉拉蘇木克珠日嘎查,,在吉拉學校讀了三年書就輟學了,,那個時候他剛剛讀懂蒙古文,學習熱情很高,。牧場上有一座寺廟,,每日下午與他年齡相仿的一個小喇嘛都要與他大戰(zhàn)一場。
開始是打架,,打累了就對罵,。罵來罵去,沒有一句能聽懂,。曹納木罵的是蒙古語,,小喇嘛罵的是藏語。
過了幾天,,他們不打架了,,也不指著鼻子對罵,而是各自折一根紅柳枝在沙地上寫出罵對方的話,。
曹納木發(fā)現(xiàn)小喇嘛寫的字橫著排列,,自己寫的字豎著排列,有些字母還相似,。
半個月以后,,曹納木就能在沙地上用藏文寫字了,小喇嘛看著罵自己的話,,并不生氣,,而是摟著曹納木的額頭輕碰自己的額頭。
從此以后,,小喇嘛天天到牧場找小羊倌曹納木,,把大喇嘛剛剛教給他的經(jīng)文再教給曹納木,。牧場上,兩個小男孩頭挨頭,,肩并肩一起念著藏經(jīng),,一個穿著蒙古族樣式的羊皮襖子,另一個披著紅色袈裟,。有時候,,他們會爬上馬背,一邊縱馬奔馳,,一邊用藏文嬉鬧,。
大一點以后,曹納木丟下羊鞭到了政府機關,,當上了公務員,,后來主要從事翻譯工作,兼搞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及研究工作,。
上世紀80年代,曹納木到北京旅游,,稀里糊涂進了一家外文書店,,他在書店轉了好久,沒有一本看得懂的書,,當他跨出店門的那一刻,,一本書的書脊引起了他的注意。隱隱約約間,,他拼出了“鄂爾多斯”幾個字母,,不像英文,也不是蒙古文,,更不是中文,。他從書架上取下這本書,仔細翻閱,,連蒙帶猜,,終于搞清楚那是一本法文版的《鄂爾多斯民間故事》,作者是田清波,。
在鄂前旗生活工作幾十年,,自然知道這位作者。田清波是比利時人,,早年在鄂前旗城川傳教,,是一位頗有建樹的蒙古學學者,。三十九元的書價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他在書店猶豫徘徊,,終于買下了這本書。
奇跡又一次出現(xiàn),,沒有學過一天法語的曹納木,,竟然無師自通的將法文版《鄂爾多斯民間故事》,翻譯成了蒙古文,,并且順利出版,,得到了九千元稿費。他一下子成為鄂前旗的富翁,,也成為鄂爾多斯市的文化名人,,當然,那個時候鄂爾多斯市還叫做伊克昭盟,。
曹納木的名聲越來越大,,著書越來越多,精通蒙漢雙語,,熟悉藏文,、法文。原創(chuàng)和翻譯作品有《鄂爾多斯姓氏》《蒙古詈語一千條》《鄂爾多斯蒙古部名考》等近五十部作品,。按照曹納木的說法,,所著的近五十部作品,除過幾本書掙到錢以外,,基本上是不賠不賺,。大部分書籍,出版社只給他500本樣書,,既不給稿費也不付版稅,。如果把500本書賣出去,才能賺到現(xiàn)錢,。
我對《蒙古詈語一千條》的詈不大理解,,專門查找來源,原來是罵,、責罵,、辱罵的意思。不難想象,,曹納木在完成這部作品的時候,,一定會想起童年的伙伴,那位可愛的小喇嘛,。
曹納木不但寫書,,還搞收藏,收藏自然要有地方。多年以前他花幾千元錢蓋了一間房子,,主要收藏圖書,,方便周圍學校師生和居民閱讀。一場大雨淋濕了藏書,,他便用所有積蓄十多萬元修建了現(xiàn)在這兩層小樓,,樓頂掛著“曹納木書閣”的牌子,也成為全市第一家個人圖書館,。原本二樓放著上萬冊蒙,、英、藏,、滿,、漢、法語等書籍,,怕壓塌樓板,,將圖書搬到一樓。二樓存放著馬鞍,、套馬桿,、頭飾、服飾,、佛珠,、四胡、馬頭琴等,。其中有兩件藏品格外醒目,,一件是席尼喇嘛曾經(jīng)用過的紅漆木柜,一件是九世班禪坐過的一對木質圈椅,。
耄耋之年的曹納木也有過不幸的遭遇,,他與妻子原本生育八個孩子,一個冬天,,家里生著煤炭爐子,,一張床上睡著四個孩子,清早起來,,兩個睡在靠水缸旁邊的女孩煤氣中毒死亡,,一個十三歲,一個九歲,。一夜之間死去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曹納木一家陷入苦難之中。現(xiàn)在六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yè),,衣食無憂,。
曹納木在鄂前旗已經(jīng)是一位瑰寶級人物,祭祀慶典,文化活動,,都以能請到他而無上光榮,。他幾十年如一日,除過睡覺吃飯時間以外,,早、中,、晚三次到書閣讀書寫作,,接待閱讀者、借閱者,、求教者,。曹納木書閣也成為鄂前旗的一個旅游景點,文化界的領導學者來鄂前旗,,都要來看看曹納木和他的藏品,。
曹納木手頭上正在翻譯鄂前旗志書,將漢文翻譯成蒙古文,,他找了十個人幫忙,,工作量依然巨大。他說翻譯這種書沒有多大意思,,領導視察工作的內容太多,。
他還告訴我,幾十年來,,翻譯和創(chuàng)作了四十九套(本)書,,打算再寫一本,達到五十種就不干了,,安安心心頤養(yǎng)天年,。
我反問他一句,真的不寫了,?
他呵呵的笑著,,爽朗而甜蜜。
“牧家樂”里的年輕人
烏云,,在蒙古語中有智慧和瑪瑙之意,,現(xiàn)實中的她人如其名,美麗,、聰慧,。
烏云出生一個月的時候奶奶去世,一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兩歲時姥姥去世,。母親是鄂前旗第一位女司機,養(yǎng)育了烏云三姐妹,她是最小的女兒,。烏云六歲的時候母親再婚,,組成了一個新的大家庭,一家人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烏云中專畢業(yè)以后,在成吉思汗陵管理處工作過一段時間,,這個時候奶奶生病需要人照顧,,她就辭去工作回到前旗照顧奶奶。此奶奶不是親生父親的母親,,而是繼父的母親,。照顧奶奶的時候,她戀愛了,,男方催著成婚,,她說奶奶什么時候不需要照顧了才結婚。幾年以后,,奶奶安然離世,,她才與白馬王子成親。
上海廟鎮(zhèn)實施生態(tài)自然恢復區(qū)以后,,烏云建起了草原人家蒙餐館,。我曾經(jīng)在她的蒙餐館就過餐,客廳正中掛著母親繡制的成吉思汗出征圖,,高頭大馬,,器宇軒昂。吃飯時蒙古長調,、馬頭琴助興,,傳統(tǒng)氣息濃郁。餐館就在草原上,,賽馬場近在咫尺,,遠一點的地方,就是萬畝馬蘭花基地,。
斯仁三十多歲,,年富力強,他最大的特點是愛折騰,。
斯仁在呼和浩特上過電大,,畢業(yè)以后沒有在城鎮(zhèn)就業(yè),而是回到上海廟牧區(qū)販賣羊只販賣麻黃,,別人販賣麻黃論斤購買,,他卻與眾不同,,麻黃還長在草原上,他振臂一揮,,告知對方,,就這么一大塊地給你多少錢,白露過后找人收割,,雨水好的年份賺得多,,干旱的年份賺得少。
有一次走在大廟街上,,碰見信用合作社主管,,他突發(fā)奇想,對主管說父親病得厲害,,急需一筆錢,。主管起了憐憫之心,,他隨主管到了信用合作社,,填了貸款申請表,貸款人是父親,,擔保人是自己,,十多分鐘后就拿到了一萬元現(xiàn)金,得意洋洋地走在街上,。舅舅恰好迎面走來,,他把貸款條子交給舅舅,舅舅轉給了健健康康,,正在放羊的父親,,父親對著天空罵了一頓,三天后就還上了貸款,。
父親大罵他的時候,,他已經(jīng)到了廣州,在傳銷隊伍里摸爬滾打起來,。到了年底,,身無分文的斯仁回到草原,父親將他分了出去,,分給他五千畝草場和107只羊,。原本應該分給他兩百多只羊,父親將一萬元貸款折合成羊,,就少了一百多只,。
整整三年,斯仁獨自一人生活,,找過對象,,沒幾天姑娘就跑了,,他便常常對著藍天白云發(fā)呆,不知道何時才能過上城里人的日子,。
他繼續(xù)折騰,,請人放羊,自己倒騰麻黃,,販賣牛羊,,到1999年竟然賺到了七八萬元,買了一輛豐田CRV小汽車,。那個時候鄂前旗副旗長才坐北京吉普,。
2007年他已經(jīng)有300多只羊,五千畝草場卻要禁牧,,響應號召,,住進了轉移農牧民安置房里,整天無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草場有補貼,一點活不干,,一年也能領到幾萬元現(xiàn)金,,生活沒有問題。閑不住的他在家里開起了麻將館,,兩個月不到就賺了近四萬元,,公安局抓賭,一夜之間四萬元錢打了水漂,。
2008年底他在敖鎮(zhèn)郊區(qū)買了一百畝地,,搞圈養(yǎng)養(yǎng)殖,后來發(fā)展到開牧家樂,、屠宰場,、風干肉。牧家樂也分季節(jié),,每年四月到十月營業(yè),。進入冬季大量屠宰羊,作風干羊肉,,元旦,、中秋、春節(jié)等節(jié)日,,屠宰場格外忙碌,,不但風干肉供不應求,鮮肉也被提前訂購,。
現(xiàn)在的斯仁,,一家三口幸??鞓贰?/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