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 李煜《虞美人》
公元978年,,北宋太平興國三年,,這是農(nóng)歷七月七日,李煜生日,,雖然已是被控制的亡國之君,,但并不妨礙他舉行生日派對,也算是小型的演唱會,,所演唱歌曲當(dāng)然是李煜來作詞,,天下作詞,除了李煜,,誰敢爭鋒,?
這一晚有明月,前一晚有東風(fēng),,東風(fēng)明月卻換不來昔日紅潤得意的容顏,,為何?因?yàn)槊髟轮?,有不堪回首的故國——南唐,,南唐不只是曾?jīng)的一個政權(quán),不只是那些官制,,文書和律法,,也還是那些雕欄玉砌的建筑。 李煜戳中淚點(diǎn) 對一個地方的懷念,,往往和建筑物牽連在一起,,而建筑物又和人物故事牽連:在雕欄玉砌的氛圍中發(fā)生的往事知多少。這些往事又有一個代表形象:春花秋月,。南唐有春花秋月,,當(dāng)時恨它少;汴梁城也有春花秋月,,如今恨它多,,恨它何時了。 春花秋月難了,,往事難了,,愁緒難了,于是匯聚成一江春水,,滾滾東流,。后主的生命在這次生日派對后截止了,因?yàn)樗翁跓o法容忍他赤裸裸洶涌而來的亡國恨,給他送去一杯忘情水——牽機(jī)藥,。又在這一年,,那位花前月下提著鞋子打著赤腳去找李煜幽會的小周后的生命也截止了。 但從李煜這座文學(xué)高峰發(fā)源出來的一江春水,,永無截止,,這條江河在文學(xué)接受領(lǐng)域中開拓的流域越來越寬廣。 本來,,他只是說出一種與普羅大眾無關(guān)的亡國之君的愁,,卻演化成全體民眾都能接受的愁,都能感同身受的愁,。 為什么能感同身受呢,?因?yàn)檫@其實(shí)是一場亡國版的“致青春”,“春花秋月”是青春,,過去南唐的繁華富貴是青春,明月下的故國,,就是曾經(jīng)的青春,。青春就是一切美好事物最佳的概括詞。 盡管古代社會分成若干群體,,盡管這些群體的訴求和利益有差距和差別,,但這不等于這些群體沒有一個共鳴點(diǎn),李后主的“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正好戳中了各個群體的共鳴點(diǎn):對逝去的美好青春的留戀哀傷,。 國君和販夫走卒身份不一樣,,但都有過青春,有過美好,,對失去的青春美好的情感反射也一樣:幾多愁,。 票房高的電影,收視率高的電視,,都因?yàn)榇林辛舜蟛糠秩说臏I點(diǎn)和笑點(diǎn),,而后主李煜正是戳中了所有群體的淚點(diǎn),戳中了宋元明清以來各個朝代的淚點(diǎn),,引發(fā)了各個群體對青春的懷念,。所以這首“虞美人”造就了大量的易感人群,“票房”一直走高,,絲毫不亞于“把酒問青天”和“怒發(fā)沖冠憑欄處”,。 所以做藝術(shù)產(chǎn)品,未必要想著能為多少人代言,,只要把自己做真實(shí)了,,先戳中自己的淚點(diǎn)和笑點(diǎn)了,自然有大面積的積極反饋,自然有覆蓋面最廣的反應(yī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