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案為風(fēng)雪中一老人頭戴浩然巾,,騎驢過橋,手持梅花,。踏雪尋梅是根據(jù)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故事,,引喻“不畏風(fēng)雪為寒香”的精神,。描繪大雪中詩人尋訪梅花的樂趣。孟浩然(689~約740年),,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是唐朝重要的山水隱逸詩人,和王維并稱王孟,。少年好學(xué),,酷愛梅花,,早年隱居鹿門山。
唐開元年間,,在襄陽鹿門山到大王洲的漢水沙灘上,,一年四季可看到一個中年人走來走去。他一不過江,,二不候客,,時而抬頭遠眺群山,時而俯視沙面,;即使是在大雪紛飛的日子里,,他也是這般舉動,而且雪下得越大,,他就越是不停地在鵝毛大雪覆蓋成的“雪毯”上走動,,好像在尋找什么東西一樣。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
來往渡口的人們好奇地問道:“浩然公,,天氣如此寒冷,您一個人在沙洲上走來走去,,在找什么東西?。俊?/span> 孟浩然抬頭樂呵呵答道:“我在這里尋梅,?!编l(xiāng)親們再看看他在雪地上踩出的一個個腳印,真像是一朵朵“梅花”散落在大王洲上,。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這樣一首打油詩:
數(shù)九寒天雪花飄,, 大雪紛飛似鵝毛。 浩然不辭風(fēng)霜苦,, 踏雪尋梅樂逍遙,。
孟浩然在沙洲上到底在尋找什么“梅”呢? 據(jù)說,,孟浩然早年與山水詩人王維結(jié)成了詩友,,書信來往密切。有一年王維從京師長安來到襄陽,,孟浩然喜出望外,,趕忙為王維接風(fēng)洗塵,并邀襄陽名流賦詩作文,,以助酒興,。孟浩然以主人身份先賦了這樣兩句詩:
千瓣梅花傲霜雪, 春筍遇雨日三尺。
自認為是佳句,。王維舉杯出口: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菑。
在坐的聽了肅然起敬,,一致稱贊王維的詩技巧高超,,大家向他求教,王維推脫不過,,只好說道:
萬千字詞任其用,, 詩之精靈在四周,。
孟浩然聽后則面帶愧色,,但也備受啟發(fā)。 由此,,他決心體察一年四季山水景色變化的自然之美,,以填充自己創(chuàng)作的不足。經(jīng)過數(shù)年刻苦觀察后,,他寫出了不少優(yōu)秀的田園詩,。
四十六歲時孟浩然游長安,應(yīng)進士不第,,適逢中秋佳節(jié),,長安諸學(xué)者邀他與會賦詩,他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之句,,博得在坐詩人拍手叫絕。還襄陽,。臨行前留給王維一首詩,。有人傳出,孟浩然游長安,,王維私邀入內(nèi)署,,適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告,,玄宗大喜,詔浩然出,,誦所為詩,,玄宗發(fā)現(xiàn)無求仕之心,即入還,。其實從孟浩然的《留別王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詩中只見“當(dāng)路誰相假”之句,,那有皇帝發(fā)現(xiàn)他不愿為官,,放他歸去之事。孟浩然頭戴浩然巾,,在風(fēng)雪中騎驢過灞橋,,踏雪尋梅,已成為我國古代詩人的佳話,。
張岱的《夜航船》里記載,,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fēng)雪中驢背上,。”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或曰:‘相國(指 鄭綮 )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fēng)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br> 明 程羽文 《詩本事·詩思》:“ 孟浩然詩思在灞橋風(fēng)雪中驢子背上?!?br> 元 費唐臣 《貶黃州》第二折:“為不學(xué)乘桴浮海鴟夷子,,生扭做踏雪尋梅孟浩然 ?!?br> 《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知你許久不曾進里邊看桂姐,,今日趁著天氣落雪,只當(dāng)孟浩然踏雪尋梅,,咱望他望去,。” 周作人《知堂回想錄·縣考的雜碎》:“‘風(fēng)兜’是一種呢制的風(fēng)帽,,普通多用紅色呢,,下連肩背,前面包住兩頰下巴,,仿佛古人踏雪尋梅的高士所戴的那樣,。”
明晚期 竹雕踏雪尋梅圖大香筒
題材取自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踏雪尋梅”的故事,孟浩然一襲冬裝,,袖間夾眝策鞭,,坐駕在驢兒之上,神情沉吟入思,;驢兒緩步悠游,,蹄聲沓沓迸碎雪地里的寧靜。家僮引路在前,,合袖斜捧折枝梅花,,瑟瑟的寒意,令他畏縮怯凍,;邁步快行又頻回首,,目光示意驢兒加緊跟隨。迎面有怪石矗立,,石畔有古松為鄰,;松葉為大雪所覆壓,,垂枝已貼近地面,。這種情調(diào)的藝術(shù)作品風(fēng)格,是明代晚期特殊的審美風(fēng)尚,。
3
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