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發(fā)跡史 ▲安祿山畫像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唐朝沉醉于歌舞升平之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動亂讓盛唐繁華戛然而止。誰能想到,,發(fā)動這場叛亂的安祿山,,在幾年前還只是營州街頭的小混混。人們不禁要問,,他靠什么如此快速躥升的呢,? 一 唐朝人姚汝能撰寫的《安祿山事跡》記載:“安祿山,營州雜種胡也,?!彼^“雜胡”就是突厥和其他胡族的混血兒,出生于營州柳城(現在的遼寧朝陽),,母親阿史德是突厥的巫師,,以占卜為生。胡人習俗與漢族迥然不同,,因為生活和生產方式的差異,,胡人在婚姻、性生活等方面,,保存著不少漢族不能接受的習俗,。胡人以游牧為生,追逐水草而居,,自然環(huán)境比較嚴酷,,為了種族繁衍的需要,其男女性生活比較隨便,。正如安祿山自己所說的,,胡藩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孩子一般隨母親而居,,不像中原禮節(jié)規(guī)矩甚多,。 安祿山的母親懷上了孩子,她沒有告訴人們孩子的父親是誰,,而是聲稱自己在向突厥戰(zhàn)神“阿犖山”祈禱的時候懷了孕,。她還講述了一大段安祿山出生時上天顯靈的故事,說是那天夜里,,赤光照耀,,群獸齊鳴,空中巨星的芒熾落在穹廬之上等等,。身為巫師,,她從各種奇怪的征兆中,,推算出自己生下的孩子非同尋常,所以用突厥戰(zhàn)神“阿犖山”給他起名,。當地官府得知突厥部落里出現非同尋常的祥瑞吉兆,,急速派兵趕往巨星熾光隕落之處尋找新生兒,傳令一定要殺掉這個孩子,,如果找不到這個孩子,,那就把當地的孩子都殺了,免得落下孽種,。幸好安祿山的母親先知先覺,,早早將他藏匿起來,才躲過此劫,。 如果懂得突厥語,,就知道“祿山”是一個相當普通的名字。在突厥語中,,“光明”發(fā)“祿仙”的音,,突厥和許多草原民族崇拜光明,所以孩子起名時常常就叫作“祿仙”,,用漢字來書寫突厥語音,,便出現“祿仙”、“祿山”等不同寫法,,意思都一樣,。這種名字在突厥和粟特人中非常多見,可知安祿山的名字也是隨突厥習俗隨便起的,,只是他母親很會編造故事,,把自己懷孕和孩子的身世編得煞有介事,神乎其神,。這種吹噓編造的本領也遺傳給了安祿山,,讓他在日后拍馬鉆營上大占便宜,得以嶄露頭角飛黃騰達,。 自從安祿山懂事起,,就跟隨母親在突厥部落中游蕩,隨著母親改嫁,,來到將軍安波注哥哥安延偃家。開元初,,安延偃部落衰敗破散,,將軍安道買的子侄帶著他逃離突厥部落,投奔當時在嵐州(今山西嵐州市)擔任別駕官職的弟弟安貞節(jié),,大家相約結拜,,互稱兄弟,從此“阿犖山”改名為安祿山。 玄宗登基后,,對邊疆實行開放的政治經濟政策,,在營州(遼寧朝陽)一帶建立店面集市,吸引,、召集胡商,,互通有無,穩(wěn)定邊疆,,聚集了一大批往返于古代歐亞大陸上的少數民族商人,,分別來自波斯、吐蕃,、匈奴,、契丹等地,其中又以粟特人居多,。 粟特人屬于伊朗人種,,生活在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粟特地區(qū),使用東部伊朗方言,。從東漢以來,,他們一直活躍在絲綢之路上,,以擅長經商著稱于歐亞大陸,。粟特人早就分布在中國北方邊境城市,以及京城等地,,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等九姓,史稱“昭武九姓”,。其中的安姓,,正是安祿山的姓。安祿山的母親阿史德,,是突厥頗具地位的姓族,。《新唐書》作者歐陽修,,提出一個不同于此前關于安祿山身世的說法,,說到:“安祿山,,營州柳城胡也,本姓康,?!卑驳撋降母赣H所姓的康,也是“昭武九姓”之一,。他早死,,所以安祿山幼年就成了孤兒。這個說法應該是有道理的,,我們從前面的介紹可以知道,,安祿山父母屬于異族通婚,阿史德嫁給姓康的粟特人,,以后改嫁于安姓,,仍然是粟特人。 二 安祿山這種特殊的身世,,對于把握安祿山的性格十分重要,。他是突厥和粟特人的混血兒,這樣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對于不同的草原民族都有親身的經歷,,民族視野顯然要寬闊的多,,故而善于駕馭胡族。其次,,因為這樣的背景,,安祿山具有特殊的語言天分,據說他至少會六種的藩語,。所謂藩語,,就是匈奴、突厥,、契丹,、粟特等少數民族以及西域乃至中東諸國語言,有些史書甚至記載安祿山會講九種藩語,。會講眾多的藩語,,讓他在各類胡人中間如魚得水。第三,,他年幼就失去父親,,隨著改嫁的母親寄人籬下,早早體驗人世間的炎涼,,養(yǎng)成他內心孤僻,、自卑、嫉恨,、殘暴,、堅忍和抗爭的矛盾性格,以及善于觀顏察色,、取巧鉆營,、工于心計的狡詐。這個“拖油瓶”的孩子,,輾轉許多地方,,從小學習用心去體悟人世,煉成非常功利也非常敏銳的眼光,。 因為懂得主要的胡族語言,,安祿山長大后就在營州做起了買賣,成為諸藩互市牙郎,,類似于今日的對外貿易的翻譯,、代理或者中介。 童年的經歷,,養(yǎng)成了安祿山奸詐殘忍的性格,,貿易的經歷令他變得事事用心,手段多端,,唯利是圖,,善于揣摩人意,深刻了解人性貪婪無度的陰暗一面,,為了賺錢,,他不擇手段,巧取豪奪,,至于順手牽羊,、偷雞摸狗之類的壞事,更是司空見慣,。但是,,他有一個很好的掩飾自己的本事。北方游牧民族一般比較粗獷豪爽,,小雞肚腸,、斤斤計較會招人嫌棄,所以,,安祿山處處表現得憨厚耿直,,舉止威猛粗魯,經常拍胸脯說仗義的大話,,顯得毫無心眼,,給人留下率真可靠的印象。草莽出身的梟雄往往都是這套路數,,表現出耿直仗義和拍馬溜須一樣,,都是出人頭地的必勝秘籍,,屢試不爽。如果讓一條壯漢大著嗓門嚷嚷那些粗野卻聽著特別受用的話,,更是威力倍增,,幾乎是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安祿山從小練就的這套本事,,實在讓他受益無窮,不僅在胡人世界,,就是在后來的唐朝官場,,同樣迷倒了許多政治老江湖,扶搖直上,。 三 安祿山一生中遇到好幾次兇險,,但是,每一次不但讓他逃了過去,,而且還因禍得福,,實在叫人嘖嘖稱奇。他最初發(fā)跡,,就是一件死里逃生的偷竊經歷,。那一天,他路過農舍,,見左右無人,,便順手偷走一只羊,結果,,羊咩咩的叫聲驚動了主人,,安祿山被當場捉拿,根據當時法律,,罪當棒殺,。安祿山被捆得嚴嚴實實,眼看著劊子手的大棒就要落下,,安祿山嗷嗷大叫:“你們不是要消滅奚,、契丹嗎,為何棒殺壯士,!” 安祿山的大喊大叫,,引起了在場的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的注意,命人將安祿山帶上前來,。安祿山一看有轉機,,馬上使出牙郎的本事,一邊嚎啕大哭,悔恨交加,,一邊信誓旦旦,,出賣胡人,獻上破胡計策,,指天發(fā)誓,,愿意戴罪立功,協助官府消滅進犯邊境的奚和契丹人,。 張守珪聽了大為詫異,不由得上下仔細打量安祿山,,這條大漢體壯如牛,,孔武有力,卻肌膚白皙,,心眼靈活,,讓張守珪動了惻隱之心。這些年來奚和契丹屢屢寇邊,,讓官府傷透腦筋,,眼前這條漢子一看就知道是個胡人,讓他去對付奚和契丹,,也許可以收到官兵難成之效,。或許張守珪自己沒有都感覺到,,他起自行伍的經歷,,使他對草根豪杰有特殊的情感,于是他下令釋放安祿山,,留在軍前驅使,。就這樣,安祿山不但沒有受罰,,反而因此認識了張守珪,,成為他人生的第一個大貴人。 人生的機緣真是說不清楚,,說安祿山這樣一個毛賊能夠巴結上張守珪,,誰聽了都要噴飯,以為安祿山又在吹牛了,。 張守珪是何等人物呢,?幽州節(jié)度使是唐朝在華北至關重要的軍事長官,相當于今天的北京軍區(qū)司令,。張守珪是在西域打出威名的將軍,,所以朝廷才把他調到東部來對付不時入侵的奚和契丹。張守珪到任后,,改變以前被動防御的戰(zhàn)術,,主動出擊,,這就需要有可用之人。就在這個當口,,安祿山那么巧地出現了,,遇到了唐朝轉變作戰(zhàn)方針而出現的機遇。 鑒于安祿山出身突厥,,精通各種語言,,善騎驍勇,熟悉這里風土人情,,張守珪讓他當捉生將,,也就是專門偵察和擒拿敵人的下級軍官。和安祿山一起當捉生將的還有后來成為其搭檔的史思明,,他和安祿山同為鄰里,,與安祿山的生日僅差一日,一起長大,,親密無間,,長大后又一起當互市牙郎,現在又走到一起,,干起捉生將的差事,,這兩個人的結合,帶來的卻是血雨腥風,。 安祿山,、史思明天生就是捉生將的料,他們干起來如魚得水,,駕輕就熟,。特別是安祿山,走馬上任不久,,就多次帶著手下四五騎,,巧妙地生擒活捉數十個來犯的契丹,令張守珪喜出望外,,漸漸增加他的領兵數量,,委以重任。安祿山沒有辜負張守珪的希望,,每次出巡邊防,,或者伏擊來犯,都生擒數倍于己的敵人,,戰(zhàn)功顯赫,。不久,張守珪把他提拔為自己的副手。 張守珪一方面治軍嚴厲,,另一方面則是愛兵如子,,他見安祿山身材魁梧,食量甚大,,擔心他在軍中吃不飽,,就心疼地將他收為養(yǎng)子,好讓他放開肚皮吃飽喝好,。不久又提升他為員外左騎衛(wèi)將軍,,充任衙前討擊使,成為能夠領兵出征的將軍,。 被張守珪收為養(yǎng)子后,,安祿山更加頻繁地出入張府,殷勤地圍著義父忙前忙后,,十分乖巧。一天晚上,,安祿山為張守珪洗腳按摩,,忽然他眼怔怔地盯著張守珪腳上的一顆黑痣,張守珪見狀,,笑著說:“就你一個人看到我的這顆黑痣,,這可是我的富貴之相,你有嗎,?”安祿山答道:“孩兒出身卑賤,,不巧兩只腳都有這樣的黑痣,而且又大又黑,,上面還有文,,不知是什么征兆?”說著,,他脫去鞋襪將腳伸給養(yǎng)父看,,腳上的黑痣果然奇特。張守珪見到安祿山的黑痣以后,,越發(fā)把他當作異人,,著重栽培。 開元二十二年六月,,張守珪大破契丹,,將大批俘虜送往朝廷,改變了唐朝在東北方面被動防御的局面,,讓唐玄宗欣喜不已,,重賞張守珪,加官右羽林軍大將軍、兼御史大夫,。張守珪為人仗義,,所以他利用各種場合,向朝廷大力推薦沖鋒陷陣的安祿山,。 四 開元二十一年,,張守珪特意派遣安祿山入京奏事,讓他增加見識,,熟悉朝廷規(guī)矩和朝廷大臣,。然而,正如中國古語所說的,,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張守珪的這番良苦用心,,卻成了安祿山生命中的一道巨大的坎,。 當時在朝廷擔任中書令的張九齡,是著名的骨鯁之臣,,曾經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詩句,轟動文壇,。 第一次見到安祿山,,張九齡上下打量這位滿臉胡茬、身材魁偉,、皮膚白皙的胡人,,在其貌似恭敬的陳述中,張九齡感到莫名的詭異,,和安祿山的對話中,,他捕捉到了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目中無人、桀驁不馴的神色,,隱約涌出一種不祥之兆,,覺得此人絕非善良之輩,一旦得志,,便是那種囂張叛逆之徒,,全然不可重用。張九齡預感到安祿山會是將來的隱患,,等安祿山退下之后,,他對身邊的侍中裴光庭說:“亂幽州者,必此胡也,?!保ā栋驳撋绞论E》) 安祿山自己都不知道,,此番進京不但沒有撈到什么好處,反而種下了禍根,。 開元二十四年,,安靜不到二年的奚、契丹,,又開始在邊境蠢蠢欲動,,掠殺邊民,搶奪牛羊,,張守珪派安祿山為平盧討擊使,、左驍騎將軍,征討奚和契丹,。過去的勝利讓安祿山產生了輕敵思想,,急于求成。他率領大部騎兵,,貿然挺進,,結果吃了個大敗仗,損失慘重,。張守珪素來以治軍威嚴聞名,,安祿山大敗而歸,罪當斬首,。到這份上,就是養(yǎng)子也不能例外,??墒牵瑥埵孬晲鄄?,不忍馬上行刑,。他苦苦想出個辦法,把安祿山的案子上奏朝廷,,請皇上來裁決,。張守珪心中暗暗希望唐玄宗會記住安祿山以往的赫赫戰(zhàn)功,網開一面,,赦其戴罪立功,。 奏文發(fā)出去之后,張守珪還是感到心里不踏實,,萬一朝廷批下來是處斬,,安祿山還是保不住。于是,,他又想出一招來,,馬上把安祿山押解入京,,就地活動,爭取寬赦,。果然不出張守珪所料,,張九齡接到這個案子,馬上大筆一揮,,批示道:“昔穰苴出軍,,必誅莊賈,孫武行令,,亦斬宮嬪,。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保ā栋驳撋绞论E》)張九齡終于等到為國去除隱患的機會,他還以為張守珪已經遵照指示執(zhí)行了軍法,。 張九齡哪里知道,,張守珪正為安祿山的事情進行活動,事情到了唐玄宗案頭,,玄宗果然記起了安祿山以往的功績,,下令免其一死,褫奪軍職,,留在軍中戴罪立功,。張九齡急了,他堅持要執(zhí)行軍法,,向唐玄宗抗奏,,訴說了自己對安祿山的印象,特別是安祿山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后患,。沒想到玄宗不以為然,還反駁道:“卿豈以王夷甫識石勒,,便臆斷祿山難制耶,?”(《安祿山事跡》) 相傳晉朝宰相王衍在洛陽遇見石勒,仔細端詳,,感覺到這個年輕人相貌非同一般,,必成日后禍害?;貋砗篑R上派人趕去抓捕,,結果石勒已經不知去向了。后來,,石勒果然起來作亂,,消滅西晉主力,,建立后趙。這是歷史上十分著名的故事,,玄宗借用這個故事,,顯然是對張九齡看相斷案不以為然。平心而論,,唐玄宗不贊同以貌取人是正確的,。一個人的神色舉止多少可以透露其內心世界,感覺到他是否真誠,,以及性格志向,。但是,僅僅根據這些就斷定他忠誠與否,,未免推測過遠了,。關鍵的問題還在于政治清明與否。政治清明,,不老實的人也得安分守己,;政治黑暗,則好官都會做壞事,,更何況那些野心家,。不從這個方面去檢討,就會陷入算命相術陷阱之中,,那才真要出釀成大禍,。 安祿山再次逢兇化吉了。雖然差點嚇破了膽子,,但從結果來看,,他的收獲實在太大了。通過這個案子,,他在朝廷里大大出名,連皇上都牢牢地記住了他,,為他以后在政壇上快速崛起,,做了最好的宣傳和人脈鋪墊。而且,,通過這個案子,,讓他這樣一個邊疆蕃將見世面,開眼界,,受到難得的磨練,,對政治有了他自己的另類解讀,明白中央官場和市井商儈頗有相通之處,,都需要抓靠山,,憑實力,,只要是在人治社會,法律制度終究抵不過權力,,朝中有人才好辦事,。從此以后,他把當互市牙郎的商場手段運用在政治上,,出手闊綽,,拍馬逢迎,厚賄權貴,,給自己營造了良好的官場環(huán)境,。此后安祿山的每項軍功,都有人大加鼓吹,,贊譽之聲鵲起,,源源不斷地流入玄宗的耳朵里。 命運之神對安祿山實在太過眷顧了,。安祿山戴罪回到幽州,,在張守珪的庇護下,很快恢復了官職,。幾年之后,,還因為唐玄宗的賞識而提升為平盧節(jié)度使,躋身于高級軍官之列,。 天寶二年,,安祿山獲得了入京覲見皇上的機會,這是他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為此,,他做了精心的準備。他一定要在皇上面前披肝瀝膽,,大表忠心,。 這一天,安祿山終于踏進了雄偉莊嚴的朝堂大殿,,好不容易抑制住狂跳不已的心,,規(guī)規(guī)矩矩地叩首跪拜,當面向唐玄宗匯報邊疆的情況,。他偷偷抬起眼睛,,看到高坐在龍床上的玄宗聽得春風滿面,覺得有戲了,,匯報中開始塞進了自己的私貨,,十分懇切地說道,去年七月,,轄區(qū)內發(fā)生了紫方蟲食禾苗的災害,,自己焚香禱告:臣若不行正道,,事主不忠,就讓紫方蟲吃掉臣的心,;如果不欺正道,,事主竭誠,那么請讓紫方蟲自行消失,。禱告才做完,,天上就飛來許多大鳥,紅色的頭,,青色的身子,,直撲下來把紫方蟲都吃光了。這是上天顯靈啊,,皇上您一定得把這件事情載入史冊,。 安祿山說得煞有介事,其實他是在表白自己對皇帝的一片忠心,,聽得唐玄宗越發(fā)覺得眼前這條肥碩壯實的大漢憨厚可靠,,非常欣賞他的忠直,玄宗不但同意了安祿山的請求,,而且還封他為驃騎大將軍,。 安祿山確實擅長表演,而且,,他很懂得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自己出身胡族的特點,肥碩憨厚的外貌配上直白粗俗的表達方式,,別有一番味道,,和滿朝文武文縐縐的語言相比,顯得更加坦率真誠,,直接打動人心,,雖然未必打動百官,但是,,只要能夠打動唐玄宗的心就可以了,,這是安祿山要全力爭取的最大靠山。 安祿山成功了,,在唐玄宗的直接提拔下,他竟然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大節(jié)度使,手握將近一半的唐朝精銳,。他的飛黃騰達是制度破壞的產物,。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第一是唐玄宗當了三十多年的皇帝,取得很大的成就后,,已經變了,,他倦于政務而貪圖享受權力,聽不進真話,,要的是逢迎,。這才有安祿山的機會。 第二,,個人獨裁一定以破壞制度為代價,。唐玄宗在李林甫的慫恿下,開了用沒文化的蕃將和拿官作為獎賞的壞頭,,才會出現安祿山身兼三大節(jié)度使的情況,。 因此,“安史之亂”并不是個人野心而引發(fā)的偶然事件,,有太多的教訓值得總結和吸取,。 |
|
來自: 山鄉(xiāng)武俠 > 《古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