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出現(xiàn)代表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詩歌的一個神話,也是“20世紀為數不多的中國詩歌大師之一,?!盵1]他憂郁而多情,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氣息與理性主義的批判精神,。一直以來,,評論家試圖通過各種不同的視角,對海子的詩歌進行一次有效的解讀,。但是很可惜,,這種試圖似乎業(yè)已失敗了。事實相當明顯,,因為迄今為止,,公眾并沒有看到相應的令人信服的闡釋與結論出現(xiàn)。在某種意義上,,解讀海子,,如同解讀魔咒。在海子之死仍然充滿迷幻色彩的情況下,,這種論斷并無不確,。考慮到既然對海子進行“高空作業(yè)”般的理論肢解已經破產,,離開文本本身所作的牽強附會的文化詮釋開始支離破碎,,所以,本文打算另辟出路,,依托于蘭色姆的文學本體論,,即以“把作品本身作為文學的本體,,把作品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和自足的客體”[2](P106)的觀點為理論背景,有所忽略外在的世界或作者,,而力圖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中心,描繪出海子詩歌的一些最為基本與特別明晰的語言特色,,并以此為基礎,,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知人論世”的文學批評策略,揭示出相關具有真實力度的美學意義,。
一
在文學本體論中,,“作為本體的作品并不是指傳統(tǒng)思路中的內容或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而是僅僅指作品形式,,即所謂‘肌質’,、‘隱喻’,、‘復義’,、‘含混’、 ‘語境’,、‘反諷’等語言學或修辭學因素,。”[3](P31)以蘭色姆為代表的新批評派,,立足于西方文化的語境,,他們所強調的,與本文所即將涉及的語言特色,,在具體所指上的確存有差異,;但二者在相當程度上的契合,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更何況文學本體論在此被借用的意義只是為本文的語言特色分析提供一種外在的理論支撐,,這是需要予以明確的。
押韻手法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并沒有得到較為廣泛的運用,,以至于批評家對此往往極力忽略。這應當情有可原,。雖然押韻在全詩的分布狀況,,其實是極為復雜的。它有兩套系統(tǒng),。一套系統(tǒng)是由“喂馬,,劈柴”開始,經由“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到“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結束,。全詩末尾一句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這套押韻系統(tǒng)的一次遙遠的回響。當然,,嚴格地說,,這套押韻系統(tǒng)并不傳統(tǒng)。因為各行字數并不相等,。這也罷了,。而按照慣例,押韻也不應當由一個小節(jié)中的第三,、四句承擔,。此外,這個韻腳也沒有在全詩范圍內得到廣泛的呼應,。更為重要的,,還在于海子的創(chuàng)新,即押韻中的押韻,?!懊娉蠛#号ㄩ_”這句詩就外部意義而言,,可以視作這套押韻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把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內部意義的探究與分析,,十分顯然,,“面朝大海”與 “春暖花開”這兩個短語也是存在押韻關系的,。這套押韻系統(tǒng)以日常生活的畫面的精心描繪,,揭示了一種較為樸素的愿望與真摯的情感。另一套系統(tǒng)則比較簡單,。由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開始,,到“愿有情人皆成眷屬”結束,。這套系統(tǒng)承上啟下,既是對第二小節(jié)中“告訴他們我的幸?!钡某欣^,,又是第三小節(jié)倒數第二句的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的先聲,。重要意義自不待言,。它所抒發(fā)的是抒情主人公的美好愿望與博愛的胸懷,,舍棄小我而成全大眾的個人英雄主義人格。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中,,重復是相當常見的。這既表現(xiàn)為語句之間的重復,,有可以坐實為單個語詞的疊加,。前者是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句,,它在全詩范圍內出現(xiàn)了兩次,,雖然各自的情感色彩與語義范圍大不相同。一處是在第一小節(jié)最后一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另外一處是在全詩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兩處“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由對世俗幸福生活的向往到遺世獨立的自傲孤獨的心靈路程,。單個語詞的疊加就更加普遍了,。對于一首僅僅14行的詩歌來說,“幸?!边@個詞語總共出現(xiàn)了4次,,廣泛分布于全詩的三節(jié)、四行,。重復的頻率如此之大,、之多,是有必要細究一番的,。第一個“幸?!笔侵甘闱橹魅斯珜λ资佬腋5睦斫馀c向往;第二,、三個“幸?!笔侵甘闱橹魅斯軌蚶斫獾男腋群坏谒膫€“幸?!笔侵改吧思磁c抒情主人公所不熟悉的塵世生活中的人們所認為的關于幸福的全部要義,。由四個“幸福”重復出現(xiàn)所帶來的詩學意義是證實了“所指”與“能指”的巨大差異,。
就純粹的語言風格而言,,海子善于對語言規(guī)范的把握與具體字詞的精雕細琢,。但是這種精雕細琢是出自某種內心自然態(tài)勢,而不是其它,,與包括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內的隨意與牽強相去甚遠,。在這里,我把內心自然態(tài)勢界定為一種潛意識的追求臻于美學意義極端的自發(fā)心理傾向,。這種自發(fā)心理傾向作用于詩歌語言,,顯得舒展而流暢。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里面,,海子的語言明凈而單純,不攙雜任何異質與異樣,,有某種純潔心靈與引人向上的勸導性質,。這種表達效果是建立在語言本身的規(guī)范及其與俗世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的基礎之上的。海子習慣于以日常生活作為切入口,,通過“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及“糧食”與“蔬菜”這些富有生活氣息的動作,、行為與意象,,醞釀某種親和力與詩性哲學的存在。這種意圖是自然,、簡單而流暢的,,不帶有任何主觀強迫性質,輕快而優(yōu)雅,,像一只臨空飛翔的鳥,。海子的想象借助于語言而得以自由地飛翔。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新詩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勝利,。
二
無可諱言,,海子是獨特的。海子及其詩歌作品,,可以視作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詩歌的一個異樣而絢麗的存在,,“它浪漫、敏感,、纖細,,甚至能讓人產生憐惜的痛感?!盵4](P400)具體地說,,在審美取向上,它既不同于“第三代”詩歌的“反崇高”,、“反文化”,;對于朦朧詩,,也持有一種謹慎而保守的立場。從而大大豐富了這一時期中國新詩創(chuàng)作的豐富性,、多樣性與復雜性,,拓展了中國新詩表現(xiàn)的既有領域與固定范疇。甚至還可以說,,他幾乎以一己之力,,深化了80年代末期詩歌發(fā)展的思想內涵與顯示出了自身獨特的美學意義。一般說來,,海子詩歌的美學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吸取了傳統(tǒng)詩歌的寫作技巧與借鑒了西方詩學的有益成分,,古今融會貫通的取向與中西結合的立場十分明顯,。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文壇,做到古今貫通與中西結合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根本上是對立的,,是為人所不理解的?!艾F(xiàn)代主義”與“現(xiàn)代派”傾向于向西方汲取藝術資源與創(chuàng)作靈感,;而“文化尋根”則另走極端,被先鋒派作家徐星批評為玩物喪志,,是一種致命的庸俗造成了籠罩整個文藝界的庸俗氣氛,。[5](P276)在這種背景下,海子的出現(xiàn)就具有了彌合這種撕裂的積極意義,,或者至少表明了有人在對中國當代文學的某種裂痕與缺陷進行著不可或缺與意義重大的修復工作,?!昂W由钍艽嬖谥髁x哲學家尼采,、雅斯貝基、海德格爾的影響,,他專注于生存本質的追尋,,不斷追尋人類和自己心靈的精神故鄉(xiāng)”,[6](P407)既是西方的,,又是中國的,,既是傳統(tǒng)的,又是現(xiàn)代的,。從而以一種異樣的詩學姿態(tài)拓展了新詩發(fā)展的更多可能,。盡管在生前,海子注定要為此而忍受巨大的寂寞與不為人所理解的孤獨,。
第二,,海子詩歌的美學蘊藉建立在對平凡事物與生活氣息的努力挖掘之上,。既不是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陽春白雪,又沒有任何獵奇心理與審丑怪癖,。善于在普通的物象與平常的日常生活中間,,窮盡事物之美的諸多可能與建立起日常起居與詩歌美學的緊密聯(lián)系?!霸谶@一行動中,,他希望將詩還原——讓人重歸人,自然重歸自然,,上帝重歸上帝,,并在人類的信仰和行動中達到‘圣三位一體’的和諧,以此建立他‘大詩’的理想,?!盵7]在海子的詩歌中,遠方,、河流,、土地、麥子,、村莊,、月亮、天空,、農具,,等等,這些帶有原型意味與充滿生活氣息的基本意象,,這些詞語所揭示的平凡而普通的事理,,構筑了海子詩歌的基本骨架與抒情展開的隱秘線索。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里,,海子更是借助于“喂馬”、“劈柴”,、“糧食”,、“蔬菜”等這些平淡無奇而隨處可見的事物,開始了他的尋找幸福之旅,。
第三,,海子的詩歌具有某種融合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氣息的努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塑造了一個“溶鑄著詩人靈魂的王子形象,,是受難、承擔和自我犧牲的主體化身?!盵8](P309)海子對現(xiàn)實生活具有某種異常清醒的認識,,他對這種現(xiàn)實有所警惕,至少是持有某種不合作的立場與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隱者姿態(tài),。為現(xiàn)實生活所不容,,就必然要尋求某種心靈的解脫,而詩歌是最好的抒情方式,。所以,,“不管他的詩在手法上怎樣變幻,但追求的意境只有一個,,那就是遠離世俗塵煙,,進入超凡脫俗的境界?!盵3](P399)這使得海子的詩歌既有現(xiàn)實主義的痕跡和影響,,又呈現(xiàn)為浪漫氣息的彌漫與棄俗世幸福而不顧的絕塵而去,有某種左右搖擺的復雜品質與猶疑不決的思想情緒,。海子的詩歌塑造了一個用于承擔與自我犧牲的王子形象,。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盡管這個形象還不是足夠豐滿與成熟,,但卻至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以魯迅為代表的現(xiàn)代作家,不管是五四文學的啟蒙主義傳統(tǒng),,還是左翼文學傾向,,亦或自由主義作家,總是不約而同地樂于進行國民性的批判而忽略了自我對苦難的主動承擔,,批人而不評己,,是他們的共同旨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在某種程度上,,海子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精神毅力部分彌補了這個空白,意義是不待自言的,。
三,、結語
光陰流轉,白駒過隙,,轉眼間,歲月流程已到了2007年,。離海子逝世已經有18年過去了,。按理說,18年后又是一條好漢。但是很遺憾,,在中國新詩界,,甚至在整個中國文壇,我們并沒有看到類似于海子的好漢出現(xiàn),。恰恰相反,,在當下所謂“下半身”、“小文人”等丑陋命名都已經橫空出現(xiàn)與粗鄙下作詩風不斷招搖的詩歌界,,在無病呻吟與自詡得意成為流行的文化語境,,像海子那種對于文學與詩歌的絕對赤誠,對苦難的直面承擔,,也許已經成為了某種世紀的絕響,,影響微乎其微,余音不再繚繞,。也正是在這個前提下,,海子及其詩作昭示了某種獨特的存在,豐富了中國文學的過去與啟迪了中國新詩的未來,。而在這個意義上,,對海子詩歌語言特色的分析與美學意義的挖掘,就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我們希望這篇拙文能夠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羅振亞.海子詩歌的思想與藝術殊相[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1).
[2]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董健,、丁帆,、王彬彬.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5]朱寨,、張炯.當代文學新潮[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6]王慶生.中國當代文學(下卷)[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李懷青.海子的詩與80年代中國審美詩學的短暫復興[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
[8]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Discuss the Language Criterion and Aesthetics Significance of Haizi's Poesy
——Take 《Facing the Ocean,Flowers Blooming in the Warm Spring》as an Example
Shuai Zebing1,Wang Yanhua2
(1.the Chinese Dept., Hezuo Minority Teacher’s College, Hezuo, Gansu, 747000 ;
2.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Haizi is an excellence and sparsity poet in the 20th century. His poesy is full of rhyme and tautology,and Haizi works at language criterion with great care in his trueness posture.The aesthetics significance of Haizi's poesy incarnates by many ways.For example, the standpoint which in the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over the world,the abstract of commonness things and living's tinge, and any more,Haizi molds a mold which is kinsmanship a prince,and the mold is full of boldness,、duty,、self-sacrificing and so on.
[Key words]Haizi; poet; language criterion; aesthetics significance
作者簡介:帥澤兵(1983-),男,,湖南南縣人,,甘肅省合作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漢語系教師,研究方向為文學創(chuàng)作與批評,。
王艷花(1983-),,女,甘肅金昌人,,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2006級碩博連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