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簡單而美好的生活
2013-03-19 14:20:19
當下日益喧囂的世俗世界,讓習(xí)慣了清凈生活的我,,多少覺得有些不適應(yīng),。每天置身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嘈雜世界,,眼前的許多事情總有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讓人捉摸不透。只好每天都在逢場作戲,,每天都不得不說著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做著一些不心甘情愿做的事,時間久了,,越來越覺得自己有點虛偽,,并且正在變成一個油滑世故的人。自己內(nèi)心雖然不甘,,無奈世俗社會的潮流,,讓你有一種處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面對自己所處的這種尷尬境況,常熬著心靈的痛苦,,苦悶之際,,便將思想的目光投向那些曾經(jīng)帶給我心靈感動的文字,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那些帶著人性溫暖的文字,,去體驗一種久違的精神幸福,有時內(nèi)心不由得會有一種幸福的懷舊感,,懷念過去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一切美好,。過去的生活雖然清苦了些,但人與人之間那種彼此坦誠以待,,互幫互助的情景,,卻長留心間,并時常泛起美好的回憶,,帶給我一份恒久的感動,。
人這一輩子活著,,面臨的問題很多。首先是生存的問題?,F(xiàn)在我們基本上衣食無憂了,,生存也就不存在問題了。中國人經(jīng)過改革開放,,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大部分人已不再為生存問題擔憂了。然而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改善,,卻并沒有換來國人真正的幸福感,。與身邊的同人談起話來,大部分人都有一種焦慮感,,內(nèi)心充斥著某種巨大的生活壓力,。由此可見,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只是幸福的一部分,,并不是幸福的全部。有一句話在當下十分流行: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理想的生活是什么?理想的生活在那里,?對此人們的內(nèi)心卻一片茫然,。一邊享受著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一邊卻熬著幸福的煩惱,。
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種本能,。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國人目前只是獲得了最底層的生活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在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四個高層次的需要方面,大部分人不但沒有得到滿足,,甚至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漠視,。因此,內(nèi)心總感到一種莫名的惆悵,,一份心靈的孤獨,,這是必然的事情。人這一生雖然短暫,,能做的事情很多,,但能做好的事情卻只有很少的幾件,。對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算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滿足了自己最高等級的生活需要。然而面對茫茫人海,,只要稍加留意,,大部分人只是隨波逐流,順其自然,,生命的車輪陷在物質(zhì)生活的泥潭里,,原地不動,最終默默無聞地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歷程,,在這個人人爭相投奔的熱鬧世界里,,來湊了湊熱鬧,然后悄無聲息地走了,,一點體現(xiàn)人生價值的生命火花也不曾爆發(fā),,真正成了一個生命的過客。
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有人抱怨:活著真累,。一個“累”字流露出出了人們內(nèi)心的一種無奈情緒,。過去人們常說活著真難,那是因為中國人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低下,,人們的溫飽問題沒有解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為一家人的生計奔波。現(xiàn)在人們生活雖然悠閑了,,再不像過去那樣,,風(fēng)里來,雨里去,,為家庭生計去拼了命打拼了,,卻依然感到生活還是不如意。面對今日的生活,,雖然只換了一個累字,一字之別,,反映了人們活著不是累在身體,,而是累在心。雖然衣食無憂,,生活中天天應(yīng)酬不斷,,酒水不斷,出門開車,,回家有溫馨的居住環(huán)境,,呆在家里,,輕點鼠標,就可以了解天下事,,拿起手機,,就可以與遠在外地的親人朋友通話,但這些快捷方便的優(yōu)越物質(zhì)條件無法拉近人們之間的情感距離,,反而讓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感越來越加劇,。金錢好掙,朋友難尋,,成了中國人的幸福煩惱,。正因為如此,有不少人開始厭倦了這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開始了幸福的逃亡,。面對這一現(xiàn)狀,有人甚至諷刺現(xiàn)代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實物質(zhì)生活的幸福過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整日里花天酒地,,用大把的鈔票換來某種所謂幸福的刺激,當這種刺激不再起作用的時候,,幸福的疲勞感便迅速增長,,于是一種“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感覺就會縈繞心頭,。一旦他們厭倦了所享受的幸福,,他們眼里的生活便一下子失去了重量,生命里的一切便全部喪失了意義,,沒有新的超強的幸福刺激,,這些人也就沒有了生活的新希望。
其實生活很簡單,,在平凡的日子里,,保留一份簡單的美好,生活也就不枯燥了,。這個世界遍地都是誘惑,,如果你內(nèi)心的欲望很大的話,就難免陷入到誘惑的陷阱里,。大千世界,,人來人往,嘈雜喧嘩之聲不絕于耳,。整日置身這樣的環(huán)境,,寧靜的心靈早已蒙上了世俗的塵埃,。因此,每天工作之余,,換一個環(huán)境,,找一處清凈的地方,讓蒙塵的眼睛換一個方向,,眺望一下遠逝的美好精神家園,,給蒙塵的心靈,透進一縷清新的空氣和陽光,,用精神的泉水,,過濾一下世俗的思想。平淡的生活就會進入到一種詩意的狀態(tài),。節(jié)假日,、雙休日,走出喧鬧的都市,,回歸一下少年時代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那種幽靜恬淡的田園生活,,與一二知己,比鄰而居,,采菊種豆,,沒有世俗的紛爭,給心情放個長假,,讓自己融入自然,,真正去體會儒家“天人合一”的境界。青磚綠瓦白墻,,綠樹紅花藍煙,,一畦麥黍,一架豆瓜,,一抹夕陽拉長了鄉(xiāng)間小路上荷鋤而歸的身影,,置身如此詩化的情景,重拾童年時代經(jīng)歷的那份純真,,浮躁的心靈能不趨于寧靜與美好嗎,?
其實,這種景象只是世人躁動后,,追求心靈寧靜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也可稱之為“小隱”吧。真正的“隱士”是心境恬淡自然,,即使身處鬧市,依舊平靜自在,。不為外物所擾,,不為欲望所惑,。古往今來,真正能成為這樣的人,,真是少之又少,,這需要厚重的文化積淀,豐富的人生閱歷,,純潔的精神熏陶,,非一般人之所能及啊。作為普通人,,生活在這個喧囂過度的太平盛世,,世俗的繁華,讓我們的內(nèi)心難以平靜,;無邊的紅塵,,讓我們的心靈波瀾起伏。我們無法成為古代的隱士,,遠離身邊的一切,,將自己修煉成一個超凡脫俗、圣潔無比的君子,,但我們完全可以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讓穿梭往來于世俗的我們時常停下行走的腳步,找一處寧靜的地方,,與一二心靈知己,,泡一壺茶,聊聊天,,或讓自己獨處一會兒,,聽聽音樂,看看書,,哪怕是片刻的寧靜,,也會換來心靈的休憩,相信時間久了,,世俗的功名利祿漸漸也就看得淡了,。沒有了功名利祿的打擾,拒絕了各種欲望的誘惑,,在簡單的生活中,,積累美好的精神回憶,甩掉功名利祿的包袱,,輕松地按著自己的生命節(jié)奏,,快樂生活每一天,幸福的煩惱自然也就離我們遠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