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寫格律詩的基本要求和口訣

 歲月深情 2013-04-03

    我們大家經(jīng)??吹介L短不一,或者押韻上口的文字,,就認為是詩了,。嚴格地說,在文學中說的詩,,是指律詩,,就是遵守一定平仄規(guī)律和韻字的詩,才叫詩,。
    我們通常白話里順口寫出的,,一般叫新詩,也就是現(xiàn)代詩歌,。也有寫的古意濃郁,,但是未按格律去寫的古詩,一般稱作古風,,古風一般對格律和韻字不做嚴格要求,。
    律詩通常是指七律,五律等,,也有四言,,五言、七言絕句,,《詩經(jīng)》里最著名的四言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瓗缀鯆D孺皆知,。所以,古典詩詞定義的詩,,也有人叫律絕,。
        下邊這個是寫詩要記住的基本原則,最好死記硬背,,爛熟于心,。一般學會了寫詩,,填詞就不成問題了。以上是鳴兒學詩心得體會,,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方家多多指教~

    附:寫格律詩三十八句基本口訣

格律詩中平仄明,聲律關系要弄清,。
佩文古韻為依據(jù),,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內(nèi)平仄相間錯,,聯(lián)內(nèi)平仄要對應,。
兩聯(lián)之間粘相處,一韻到底應平聲,。
律詩起承接轉(zhuǎn)合,,中間兩聯(lián)對仗行。
一三五可約不論,,二四六字聲分明,。
基本句式僅四種,舉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雖嚴可拗救,孤平犯忌錯不輕,。
兩仄一平夾中間,。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兩種,,本句對句兩類型,。
本句自救仄平腳,三拗五救很輕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對句必為仄平聲。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韻腳救五字,本上兩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腳,,互換五六兩字通。
唐宋詩詞傳千載,萬戶千家魂系縈,。
精通基本規(guī)則后,,可學李杜進詩城!



        如果要真正學會寫律詩,,還必須掌握以下知識:

(1)律詩

        律詩也分五言和七言兩種,,每一種都限定一首八句,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也和絕句一樣,,在南朝齊梁時就有這種形式出現(xiàn),只是格律還不完備,。直到唐朝武則天時期,,七律方才形成。

        律詩常見的都是用平聲韻腳,。律詩用韻的地方是一,、二、四,、六和末句,。第一句既可用韻,也可以用鄰韻或不用韻,;如果不用韻,,句末一字一般都用仄聲。律詩字句間的平仄安排,,也和絕句一樣,,要求一句之中,節(jié)拍字平仄交錯,;第一,、二句之間,第三,、四句之間,,第五、六句之間和第七,、八句之間,,平仄對立;第三句和第二句之間,,第五句和第四句之間,,第七句和第六句之間,平仄相粘,。

  律詩還必須講對仗,每兩句稱為一聯(lián):第一二句稱為“首聯(lián)”或“起聯(lián)”,第三,、四句稱為“頷聯(lián)”,,第五、六句稱為“頸聯(lián)”(又稱“腹聯(lián)”),,第七,、八句稱為“尾聯(lián)”。其中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就規(guī)定必須要用對仗,,就是兩句中的詞組結(jié)構(gòu)和詞性要相同,互相成對,,象古代的儀仗隊一樣,,兩兩相對。律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也就是兩副對聯(lián),。

  例如晚唐詩人韋莊作的七律《夜雪泛舟游南溪》的中間兩句:

    ┌兩岸嚴風吹玉樹,
  頷聯(lián)┤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灘明月曬銀沙,。
    (平)平(平)仄仄平⊙
    ┌因?qū)ひ岸煞隄O舍,,
  頸聯(lián)┤平平仄仄平平仄
    └更泊前灣上酒家。
     仄仄平平仄仄⊙


  其中頷聯(lián)出句的詞組結(jié)構(gòu)是兩岸,、嚴風,、吹玉樹,對句的詞組結(jié)構(gòu)是一灘,、明月,、曬銀沙,都是二,、二,、三字組成的三個詞組,對得非常工整,。再看它的詞性相對情況:“兩岸”是由數(shù)詞“兩”和句詞“岸”組成的詞組,,而下句的“一灘”,也是由數(shù)詞“一”和名詞“灘”組成的,?!皣里L”,“明  月”,,都是由形容詞修飾名詞構(gòu)成的詞組,。“吹玉樹”動賓結(jié)構(gòu),,“曬銀沙”也是用同樣詞性的字組成的,。

  五言律詩四十字,七言律詩五十六字中,基本上不允許出現(xiàn)重復字,。這是律詩的一般規(guī)律,,但如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之類的疊字對,,和李商隱《當句有對》中“池光不定花光暝,,日氣初涵氣乾”之類的當世絕對,則還是算合乎格律的,。

      以上我所講的這些,,都是學習寫詩的基礎知識,當然,,你如果只想寫著玩玩,,其實也不必這么認真呢!但從我個人學習的習慣來說,,我是個認真的人,,尤其對待學習:但凡我學的東西,我都希望我可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首先要把它的要求搞清楚,,至于是否可以做到,這個要待以時日,,并且還要看自己的的時間和興趣了,。

      古典詩詞中有關詩詞的寫法,還有律排和古體詩(又稱為古風),,具體要求是:

(2)排律

        排律就是句數(shù)增多的律詩,。一般律詩只有八句,但排律不受句數(shù)的限制,,可以從十句起,,一直寫到一二百句不等。如杜甫的排律《夔州書懷》,,就用了一百個韻(二百句),。

  排律也和一般律詩一樣,每句各五字或七字,,以上下兩句為一聯(lián),。除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以外,其余中間的句子,,不論多少,,每聯(lián)都成對偶,與律詩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形式相同,。其它如用韻,、平仄、粘對先進一切格律,,也都和律詩相仿,。

(3)古體詩(也叫古風)

        唐朝開國初期格律詩的形式確立以后,后代詩人在寫格律詩的同時,,仍然沒有放棄古詩形式的運用。他們繼承了從《詩經(jīng)》出現(xiàn)以來各個時期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方法,,不但寫作技巧更見純熟,,而且詩歌內(nèi)容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面也比過去廣泛。如李白《行路難》,、杜甫《垂老別》,、高適《燕歌行》、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白居易《賣炭翁》,、韓愈《山石》、李賀《夢天》等,。

  古體詩的形式是極其自由的,,除了必須用韻外,凡近體詩需要遵守的格律,,在古體詩中都不受約束,。又從唐人的古體詩中,可以看到當時使用律句的技巧已日趨成熟,;因而在古體詩中也已出現(xiàn)了用平仄交錯方式寫的詩句,,并且有時還使用對偶句子,這些都是與近體詩出現(xiàn)以前的古體詩有所不同的地方,。
通常人們不想按格律寫的,,都稱為古風,但是,,古風也要壓韻,。

格律詩的基本要求zt

2008-04-11 10:49

格律詩指的絕句和律詩,他們每二句稱為一個聯(lián),,如絕句中1,、2兩句稱為首聯(lián),3,、4兩句稱為尾聯(lián),;律詩中1,、2句稱為首聯(lián),,3,、4句成為頸聯(lián),5,、6句稱為頜聯(lián),,7、8句稱為尾聯(lián),。

總結(jié)起來基本要求如下:

一,,聲律要求

即平仄的要求,這是格律詩最重要的,,主要是要求:

1,,句內(nèi)平仄相間(指的句內(nèi)詞單元);

2,,聯(lián)內(nèi)句間平仄相對(其中第2,,4,6個字尤其不可錯),,否則叫失對,,乃格律詩之大忌;

3,,聯(lián)間鄰句間平仄相同(其中第2,,4,6個字尤其不可錯),,否則叫失粘,,也是格律詩不允許的;律詩在平仄上也有特別要求,,主要表現(xiàn)為:
  第一,,律詩的平仄有粘對規(guī)則。就是對立,,上文已經(jīng)提及,,這里不再重復。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聯(lián)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與前聯(lián)對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這個規(guī)則的。試看毛主席的《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千山只等閑,。五逶迤滕細浪,烏磅礴走泥丸,。金水拍云崖暖,,大橋橫鐵索寒。更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第二句字仄聲,第三句字跟著也是仄聲,;第四句字平聲,,第五句字跟著也是平聲;第六句字仄聲,,第七句字跟著也是仄聲??梢?/FONT>的規(guī)則是很嚴格的,。粘對的作用,是使聲調(diào)多樣化,。如果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前后兩聯(lián)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可以幫助我們背誦平仄的歌訣(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誦出來了。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長律的平仄,。不管長律有多長,也不過是依照粘對的規(guī)則來安排平仄的,。違反了粘的規(guī)則,,叫做失粘;違反了對的規(guī)則,,叫做失對,。

  第二,律詩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詩格律的大忌,,所以詩人們在寫律詩的時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仄聲,那就必須采取補救(見下文)的辦法,。

  第三,,律詩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必須用,。所謂,,就是補償。一般說來,,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后面必須(或經(jīng)常)在適當?shù)奈恢蒙涎a償一個平聲。拗救的具體方式是極其復雜的,,我們無須一一了解,。

4,腳分明,,不可踩腳(指的在白腳與韻腳平仄相同)

詳細平仄要求可參閱凝眸-潮汐先生的帖子,。

二,對仗要求

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可不對,,中間各聯(lián)必須對仗,,而且要工對。

指的在對應處字數(shù)相同,、語序相同,、詞性相同、意義相當或相對

對仗必須與平仄聲律相結(jié)合,,最好平仄也相對,。

三,押韻要求

1,,偶數(shù)句尾必須押韻

2,,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首聯(lián)對仗首句不入韻為多,首聯(lián)不對仗以首句入韻為多,。首句不入韻五言為多,,七言為少。

3,,一般押平聲韻為多

4,,一韻到底

5,腳分明

6,,不可用同一字重復作韻,,也不要連續(xù)使用同音字作韻

7,不可撞韻,,指的不該押韻的白腳上押了韻,,即使平仄不同也不行

8,盡量避免擠韻(在不適當?shù)牡胤接昧送嵞傅淖郑?/SPAN>

四,,章法要求

格律詩在一首詩的結(jié)構(gòu)上要做到“起,、承、轉(zhuǎn),、合”,

做到句子成雙成聯(lián),,聯(lián)內(nèi)相承,,聯(lián)間遞轉(zhuǎn),首聯(lián)起承,,尾聯(lián)轉(zhuǎn)合

《平仄詩格律表》

為了幫助大家寫普通的格律詩,,我將逐步把七絕、七律,、五絕,、五律的標準格式介紹一下,在具體應用時,,并非每個字都如此,,還要注意“1,3,,5不論,,2,4,,6分明”的原則,。

其實掌握了這些原則,會寫是不難的,,當然寫好不容易,。

一,、關于中國古典詩詞 
     提起古典詩詞,有必要先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是古典詩詞,。我以為,所謂中國古典詩詞,,是指漢語言所獨有的一種有韻的最為含蓄凝練地表達思想感情的文體之一,。
     這個定義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它是一種表達思想感情的文體,。我們知道,一般意義上認為,,文學體裁有四種,,詩詞、散文,、小說,、戲劇。詩詞是其中之一,。那么,,既然是文體之一,它必然具有一般文體所具有的特點,,就是講究謀篇布局,。在詩詞創(chuàng)作里,我們稱之為章法,。在謀篇布局里,,詩詞應有的波瀾、線索,、脈絡等等,,都和其它文體一樣,是需要處理好的關鍵,。
     第二,,它是有韻的文體。這一點,,就使詩詞一下子與其它文體形式區(qū)別了開來,。因此,我以為,,沒有韻或者壓韻不正確的,,不能劃歸詩詞這個范疇。當然,在詩詞產(chǎn)生的初期一些未成型的文字,、現(xiàn)代的新詩(尤其某些探索中的東西)以及由外國文字翻譯過來的作品,,因為有著根本的文化差異,不能同日而語,,不去爭辯,,也沒必要討論?;谶@一點,,為了體現(xiàn)詩詞的音樂美、節(jié)湊美,,就要講究格律,。因此,格律,,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
     第三,,它是最含蓄凝練的,。詩詞、散文都是直接書法情感的文體,。但詩詞是最凝練最含蓄的,。這一點,,就把散文(包括雜文類)區(qū)別開來。含蓄與凝練,,是要通過語言來實現(xiàn)的,。因此,表達的技巧,,文字的生動準確,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因此,,作為詩詞,就必須講究章法,、技巧和語言的優(yōu)美和諧和統(tǒng)一,。我們下邊分別來談論這個問題。
     首先,,詩詞是語言的藝術(shù),。所以詩詞的語言不僅是優(yōu)美的,含蓄的,,還應該是凝練的,,是詩詞所獨有的美,與一般的文學語言和口語有著很大的不同。詩詞的含蓄美,、凝練美,,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所謂含蓄,就是不能直說,,要繞個彎子,。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自己說出來的,,而是通過你所寫的內(nèi)容,,讓作者感受出來的。所謂凝練,,是指語言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一首絕句二十幾個字,一首律詩幾十個字,,就是一首長調(diào)的詞也不過一兩百字,,要表達作者常年積累的情感,沒有高度的語言概括能力,,是不能完成的,。還有一點,是詩詞所特有的,,那就是語言的音樂感,。含蓄的特點,散文可以具有,,凝練的特點,,其他文體,比如諺語,、對聯(lián),、超短散文等等也可以具有,因此,,都不是詩詞所固有的特點,。惟獨語言的音樂性,是詩詞所具有的,。過去如此,,現(xiàn)在如此,將來也如此,。沒有了音樂性,,也就是不符合格律的作品,無論好壞,,都不叫詩,。掛羊頭賣狗肉也好,,掛狗頭賣鳳凰肉也罷,總之不是詩詞,。我相信真正理解了中國古典詩詞的人,,是很容易理解這一點的。因此,,要想用優(yōu)美的語言寫出優(yōu)美的詩詞,,必須掌握格律。
     其次,,詩詞寫作要講究章法,。有人說叫謀篇布局的能力,其實是一回事,。說白了,,就是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寫前邊的時候,,要注意照顧到后面的,。我們知道,寫作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準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受,。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布局的方法,,比如正敘,、倒敘、插敘等等,。詩詞與一般的文體不同,,它是跳動的敘事方式。如果按部就班,,就顯得呆板,。但如果跳躍的厲害,就容易混亂,。因此,,如何既藝術(shù)又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寫出自己的感受,,把原因結(jié)果等等交代清楚,,還要受格律,、對仗,、文字數(shù)量等等的制約,確實是件很難的事情,。
     再次,,就是詩詞創(chuàng)作還要講究一定的技巧。關于技巧的內(nèi)容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說的賦比興,,以及那些常用的修辭技巧如雙關,、象征、暗示,、影射等等方法,,都是屬于技巧的范圍。一般技巧,,用在個別的句子上,,就是修辭。而用在篇章或表達中心思想上,,就是技巧了,。大體技巧使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盡可能地把文章做的更好,。
     對于初學者,我認為語言最重要,,也最難把握,。這里大致要分三步。最初由于不適應格律的約束,,要努力地寫出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子,。這一步,一般需要三個月到半年時間,。第二步,,等格律漸漸掌握了,熟練了,,就要要求自己寫出順暢準確的句子,,盡可能地把自己的思想準確、凝練,、含蓄地表達出來,。這一步因人而異,大致需要一到三年的時間,。第三步,,等到句子基本沒有問題了,就要再進一層,,逐漸地熟悉技巧,,使自己的句子更加生動、含蓄,、精警,,有味道,。語言的含蓄、凝煉是要比格律更難的問題,。首先與作者自身的古文功底和讀書多少有直接的關系,。有人的語感好,可以進步很快,。有人的悟性高,,語言天生出彩。
     總之,,只有熟練掌握并使用了詩詞的語言,,才有可能寫出不錯的詩詞來。吟安一個字,,需下十年功,。其實不是確定一個字需要考慮十年,而是說,,沒有數(shù)十年的努力,,是達不到一定的高度的。說到最后,,語言的問題,,不僅是功夫的問題,還是境界的問題,。
     中國古典詩詞是一種及至的藝術(shù),,進入這個藝術(shù)的盛殿,需要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

二,、律詩的章法

     所謂章法,就是一首詩謀篇布局的方法,。
     律詩共八句,,兩句為一聯(lián)。根據(jù)各個聯(lián)的位置,,一般習慣上稱為首聯(lián)(即詩的前兩句),,頷聯(lián)(又叫承接聯(lián),即第三,、第四句),,頸聯(lián)(又叫轉(zhuǎn)折聯(lián),即第五,、第六句),,尾聯(lián)(即第七、第八句),。除了正常的格律以及粘對的要求外,,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有時由于首聯(lián)已經(jīng)對仗了,,頷聯(lián)可以不對,,稱為偷春體。但頸聯(lián)是一定要對的,。

     律詩講究起承轉(zhuǎn)合,。律詩如此,絕句也是一樣,。起承轉(zhuǎn)合四項任務,,一般分由四聯(lián)分別來完成。所以,,首聯(lián)又可以叫起首聯(lián),,頷聯(lián)叫承接聯(lián),頸聯(lián)是轉(zhuǎn)折聯(lián),,尾聯(lián)合,,就是收尾。

     寫一首詩,,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寫作的目的,想寫什么,,打算怎么樣寫,,主題是什么,想達到什么樣的目的,。為了保證思路完整,,脈絡清晰,讓讀者讀著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先交代什么,后交代什么,,這順序不能亂,。如果是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勢必會造成文理的混亂,。你寫不明白,讀者就沒辦法讀明白,。有時作者寫的東西,,作者心里是很清楚的,可是讀者卻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其原因可能就是章法出了問題,??梢姡?、承,、轉(zhuǎn)、合,,是很關鍵的,。

     所謂起,就是把想要說的事情,,想一個辦法開個頭,。用這個話頭,來引出下面想說的話來,。
     所謂承,,就是承接開頭的話題,自然地按著順序往下說,。

     所謂轉(zhuǎn),,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說自話,全是流水帳,,要制造些波瀾,。表面意思是往遠了扯,但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是緊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謂合,,就是不能話題扯得過遠,要結(jié)束了,,總要回過頭來,,做個總結(jié),才算完整,。

     尤其是中間兩聯(lián),,出句與對句之間,要盡量說不同的方面,,不要內(nèi)容太近或相同,。內(nèi)容太近和相同就是合掌了。頸聯(lián)在頷聯(lián)的基礎上要發(fā)展,,要遞進,,避免說同一層面上的事情。只有遞進一步,,發(fā)展一步,,結(jié)尾才好結(jié)出更有意義的思想或感受。

     我們以寫景詩為例,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假如我們寫春游,,首聯(lián)可以寫春游的目的或者是游覽的地點或者是時間、原因等等,。這時候人物可以出現(xiàn),,也可以不直接出現(xiàn),而是通過下面的描寫來暗中交代人物的出現(xiàn),。通過人物的眼睛,去觀察眼前的景物,,用筆把眼前的景物描寫下來,,可以是眼中看到的,也可以是耳朵聽到的,。開始交代了春游的時間,、地點、目的等等,,接下來交代眼前景色,,讀者就可以自然地跟著作者的筆觸,就象實地春游一樣,,如眼親見,。這樣的承接就自然且脈絡清晰。到了轉(zhuǎn)折的時候,,我們可以跳蕩一下,,或者把眼前的景物換個視角來表達,或者干脆寫由眼前景物所產(chǎn)生的感慨,、聯(lián)想,,似乎是離開了剛才的畫面,但卻和眼前的畫面有很緊密的聯(lián)系,。到了結(jié)尾的時候,,把這些感受通過某種辦法強調(diào)一下,直接傳遞給讀者,,想辦法回到開篇游覽的內(nèi)容,,或者使全篇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頸聯(lián)和頷聯(lián)一定要有所區(qū)別,,如果頷聯(lián)是風景,頸聯(lián)最好離風景遠一點,,否則就原地踏步,,不能給讀者更多的信息,浪費筆墨。如果非要繼續(xù)寫景的話,,也要安排一下次序,,比如頷聯(lián)寫遠的,頸聯(lián)寫近的,。頷聯(lián)寫現(xiàn)在,,頸聯(lián)寫過去。頷聯(lián)寫虛的,,頸聯(lián)寫實的,。頷聯(lián)寫遼闊的、粗獷的,,頸聯(lián)寫具體的細致的,。頷聯(lián)如果是面,頸聯(lián)則可以精確到點,。頷聯(lián)寫實實在在的景色,,頸聯(lián)寫由眼前景色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或者心理體驗等等??傊?,必須要有明顯的區(qū)別才好。

三,、絕句的章法和構(gòu)思

     絕句的章法與律詩章法有許多相同之處,,都是起承轉(zhuǎn)合四個步驟。但也有許多不同,。一般來說,,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分別由一聯(lián)來承擔。而絕句是分別由一句來承擔,。就是首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轉(zhuǎn),,第四句合,。

     律詩的章法比較好把握,波瀾不需要太大,,精彩之處一般體現(xiàn)在中間兩聯(lián)上,,大開大闔,主要以鋪陳為主,。比如溫庭筠的《蘇武廟》“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比如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比如杜甫的《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都是如此,。這些鋪陳,,不一定都以氣勢取勝,但卻以氣韻取勝,。出句和對句之間的開合,、跳蕩,或綿綿蕩蕩,,或驚心動魄,。而絕句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絕句的精彩之處,,更多的體現(xiàn)在整體的構(gòu)思上。起承轉(zhuǎn)合之間,,短短的四句話,,要交代完整作者的寫作內(nèi)容,、目的,、意義。因為體裁小,,不可能寫的那么詳細,,但也必須交代明白,這就需要很深的駕御語言的能力和巧妙的構(gòu)思,。絕句必須在精妙構(gòu)思的基礎之上,,給人留下足夠的回味。想寫的內(nèi)容當然是需要寫出來的,,但要在很短的文字上精心設計安排,,取材、剪裁頗費腦筋,。寫細了,,會浪費筆墨。寫粗了,,又可能交代不清,。因此,必須抓住最精彩的一點展開,。絕句之絕,,就要體現(xiàn)在詩人的思力上。沒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構(gòu)思,,是不可能出經(jīng)典之作的,。

     絕句的章法固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歸結(jié)起來,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平起,、順承,、跳轉(zhuǎn)、妙合,。

     平起,,就是起頭的時候盡量心情平靜,不要一下筆就風起云涌,。那樣往往會后繼乏力,。只要抓住問題的要害,輕輕地開了頭就可以了,。順承,,和律詩一樣,就是盡量承接的自然,,緩緩地把感情向上推,。跳轉(zhuǎn),就是要盡量使轉(zhuǎn)折之筆蕩開,,造就波瀾,。妙成,好比抖包袱,。尾句一出,,中心亮明了,使人眼前一亮,,然后拍案叫絕,。

     我們以杜牧的《赤壁》為例來說明一下。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SPAN>

     我們知道,赤壁是個古戰(zhàn)場,。自古寫這個題材的很多,,但我以為杜牧的這一首與眾多的同題材作品不同,有著極其經(jīng)典巧妙的構(gòu)思,。起句交代作品所描寫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撿到一塊廢鐵,這是一塊埋藏于沙土下面的折斷了的戟,,是一種武器,。承接句進一步交代說,,自己回家去清洗打磨,認出是古時留下的,。至于是什么時候的東西,,作者沒有講。但因為題目里交代了“赤壁”二字,,我們知道是三國時期的,。這樣,就順便扣上了赤壁古戰(zhàn)場這樣的題,。第三句轉(zhuǎn)折,,就是典型的跳轉(zhuǎn),作者在這里做了一個假設,,假如東風不幫助周郎的話(會怎么樣呢),?尾句合的甚為有意思,作者不說戰(zhàn)爭的結(jié)局會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化,,而避重就輕地說二喬的命運,。關于赤壁之戰(zhàn)的種種說法,我們不用在這里詳加陳述,,二喬的結(jié)局在這里代指了戰(zhàn)爭的結(jié)局,,這是詩這種文體所特有的方法。這里不僅有象征,,而且有假設,。全詩的技巧也主要體現(xiàn)在這里,。前文我們提到過關于技巧的問題,,這里的技巧是針對全篇而設立的,因此它是篇章的技巧,,而不簡單地是修辭,。關于技巧的問題我們留待日后再詳細討論,這里只是順便提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跳轉(zhuǎn),。東風句的出現(xiàn),在我們初讀此詩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突然,。我們無論如何想象不到東風與廢戟的關系,似乎八竿子也打不著,。而當我們讀完最后一句的時候,,才明白它的妙用。這就是轉(zhuǎn)折的妙處,,這就是波瀾,。從撿拾廢戟而磨洗,,因磨洗而認前朝,進而想到東風,,于是假設,,最后妙結(jié),這之間包含了作者的巧妙構(gòu)思,,令人嘆服,。

四、詩的波瀾

     文似看山不喜平,。詩詞是文體之一,,自然也應該象文章一樣,忌平鋪直敘,,要有波瀾,。

     古風和詞因為較長,需要波瀾,,這個道理好理解些,。

    這里說的波瀾,其實就是蘊涵于詩人筆下的一種氣韻,。這種氣韻是要不斷推高的,,但不能高了再高。如果一味地高下去,,最終是要繃破的,。俗話說:氣可鼓,不可泄,。但也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說法,。詩的氣不能如串串驚雷響之不停,,要舒緩有致。所謂文武之道在于一張一弛,,講的也是這個道理,。上面這首詩采用的是:高、再高,、漸低,、稍高這樣的感情強弱高低的安排。

    也有與此相反的特點就是:平緩,、高潮,、平緩、更高潮,。錯落有致,,極具感染力,。

    律詩如此,絕句也是一樣,,甚至絕句因為篇章短小,,更要求有起伏和變化,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在絕句中,,大概是由于體裁的特殊原因,先抑后揚,,層層推進的手法比較多,。而先揚后抑的手法用得似乎比較少。

     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解釋,。我們所說的波瀾,,不僅僅指感情的起伏波蕩,也含有文字的色彩,、聲調(diào)的交互轉(zhuǎn)換,,場面的感覺變化,動靜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等等來實現(xiàn)作品跌蕩起伏的效果,。

    總之,,詩的美不僅僅停留在語言上,還有音樂,、情緒,、情感、場面,、動靜,、快慢、明暗等等多種效果變化下的美,。起伏和波瀾也不僅僅是情感上的變化,,其他方面的變化也可以達到跌宕錯落的效果,。我們在欣賞古人詩詞的時候,,自然應該為作者的匠心安排而深入細致地體會。如此,,才不枉讀古人詩詞,。

五、詩的精美構(gòu)思

     詩要有精美的構(gòu)思,。

     詩人寫詩,,當然是先有了想要寫詩的主觀意向。因為被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感動,,要通過作品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寫出來,。但詩不能象流水帳一樣想到什么就說什么,。除了要巧妙的設計章法以外,還需要認真的思考和精心的設計來打動讀者,。

     律詩由于篇幅相對較長,,對構(gòu)思的要求相對絕句要寬一些。絕句的篇幅狹小,,就必須體現(xiàn)作者構(gòu)思的匠心,。

六、詩和詩眼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首詩里,有時候會有一句非常關鍵的話,,對理解全篇的結(jié)構(gòu)脈絡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著非常重要的昭示的作用,這就是詩眼,。有人說詩眼就是煉字,,某句話里的某個字煉的好,使得全句增色,,這個字就是詩眼,,比如王安石的詩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但我以為,,這不是詩眼,,這只是眼字。

     詩眼,,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詩的結(jié)構(gòu)過于復雜,因此需要在某個地方加以提示,,以幫助讀者理清作品的思路,。有個時候,是作者的思想或者詩的主題不好明確交代,,需要在某個地方加以提醒或暗示,。這樣的情況,就需要詩眼,。

     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那就是并不是每一首詩都需要詩眼。大多數(shù)詩是沒有也不需要詩眼的,。詩眼只根據(jù)需要而使用,,不需要特意安排。

     一首詩的詩眼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在合適的地方加以安置,。以律詩為例,,分四聯(lián),因此,,詩眼可以安排在詩的任何一聯(lián)里,。我們舉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
     首聯(lián)安排詩眼,,比如筆者的《秋興二》,。

     家在最高樓上住,慣聽天外淌秋聲,。邊城鼓角幾時起,,朔漠悲笳何處鳴。司馬書來先淚下,,沈園柳老倍心驚,。詩人自是多情客,且為情多痛一生,。

     這首詩剛發(fā)在網(wǎng)上,,許多人的評論是:起的高古,后面不知道轉(zhuǎn)哪去了,。其實在首聯(lián)里已經(jīng)安排了詩眼,,讀懂了首聯(lián),相信全篇皆通,。因為家在最高樓上住,,所以夸張地說:慣聽天外秋聲。其實地球上分四季,,天外秋聲為何物,?此說似乎不通。因此這里暗指的是一種幻覺,,說的是歷史長河里的曠古之音,,也就是說在感懷歷史。明白了這一層,,你就可以很清晰地理解了接下來的兩聯(lián),,是四個典故,都是與詩人有關的,,一個講邊塞之苦,,一個講去國懷鄉(xiāng)之痛,一個講朋友相思之苦,,一個講悼亡之痛。結(jié)尾的兩句邊轉(zhuǎn)邊收,,就更容易理解了,。在這首詩里,,我就章法做了個嘗試,不說成功與否,,但就整個詩的脈絡而言還是清晰的,,關鍵在于首聯(lián)的詩眼的安排。

     也有在頸聯(lián)安排詩眼的,。比如江西熊盛元先生寫河西走廊的詩(題目記不太確切,,不加了)。

     不到河西舊走廊,,更從何處味蒼涼,。一川沙石駝鈴碎,萬里風煙塞草荒,。云綴天心難化雨,,愁生芒角欲撐腸。蕭蕭紅柳今如昔,,只有衣裳異漢唐,。

     這首詩初看以為就是一首記游的詩,其實不然,。關鍵的地方在于第五句,,那“云綴天心難化雨”,寫的不是自然現(xiàn)象,,是在諷刺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喊著要重視邊疆,,卻空有好的政策,最終落實不了,,致使這里到今天還是如此荒涼,。這一句交代了作者寫作的真實目的,看不透,,全篇朦朧,,欣賞便只能處于低層境界。

     尾聯(lián)安排詩眼的比較多,,既然開了頭,,干脆就再舉一個筆者自己的例子。比如筆者的《秋興三》,,就是在結(jié)尾安排詩眼的,。

     時逢三五怕團圓,酒欲消愁今更難,。兩地清宵期共度,,一天明月好同看。花前顧影憐卿瘦,,柳下偎人覺臂寒,。夢醒但余環(huán)佩響,最高樓上夜猶闌,。

     怕團圓是怕別人團圓而自己不得團圓,,中秋團圓日便格外寂寞,因而借酒銷愁,。期共度自然是不能共度,,是希望而已。但接下來的花前顧影和柳下偎人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結(jié)尾,。夢醒之后猶覺聞得環(huán)佩響,說明那其實只是夢中的情節(jié),。聯(lián)系前面的借酒銷愁,,自然是酒后入夢。有人說“環(huán)佩”二字泥古了,,因為現(xiàn)在沒人再戴環(huán)佩,。先不說此說是否成立,單就夢中情節(jié),,其實是不能與現(xiàn)實相比擬的,。夢中情節(jié)多怪誕,現(xiàn)實中的相會幻想在夢中,,今人變成了古人的形象,,醒后如聞環(huán)佩之音,無論如何是說得通的,。

     頷聯(lián)包含詩眼的情況比較少,,蓋因大多以承接為主,順其自然地交代下來的緣故,。但我們前面舉過的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的例子,,其實就可以看作是頷聯(lián)包含詩眼的代表,讀者不妨自己找來對照一下,。

     絕句里的詩眼也是很多的,,比如“忽見陌頭楊柳色”(王昌齡《閨怨》)。再比如“不得到遼西”句(金昌緒《春怨》),,也是詩眼,。因為遼西是良人遠征的地方,詩中的女主人公只有夢中才能與丈夫相會,,卻被黃鶯的叫聲驚破了,,因此喊打,。如果不知道“遼西”的內(nèi)涵,全詩又如何懂呢,?

     需要區(qū)別的是,,同樣是為了交代內(nèi)容的需要,,有的在作品的題目里加入某些信息,,有的在序言或者后記里說明,這也幫助讀者理解作品的主旨和理順作品的脈絡思路,,但與詩眼無關,。

     詩眼,有的時候與警句相同,。比如“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這一千古名句不僅是警句,還是詩眼,。但警句不一定都是詩眼,,比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就不能說是詩眼,。

     我們了解了詩眼的特點和用途,,在今后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不妨加以使用,一是為了章法和脈絡更加清晰,,一是可以在含蓄的基礎上揭示主題,。尤其那些《無題》類作品,因為詩以外的信息很少,,適當使用詩眼來交代些必要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七,、讀詩與欣賞

     我們學習詩詞的寫作,,需要讀大量古人和今人的作品。尤其需要大量地讀和背誦古人作品,。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讀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讀就可以的,,而是要認真地學習。這學習的過程至少需要兩步,,第一步是讀懂作品,,第二步是要學會欣賞作品。

     一首詩放在我們面前,,我們首先要讀懂它,。詩的表面意思是什么,它的中心思想或者主題是什么,它到底都講了些什么,。表面意思也許是容易理解的,,可它還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義或內(nèi)涵,就不一定都能理解了,。初學時,,由于我們的認識水平有限,經(jīng)驗不多,,會影響我們對前人作品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可以通過前人寫的詩話、詞話,、理論文章以及賞析,、評論文章,來幫助我們理解,。當我們讀過相當數(shù)量的作品以后,,自己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便會逐步增強,也許我們可以適當?shù)厮Φ裟切肮ぞ摺眮愍毩⒌亻喿x和欣賞了,。

     我們以杜牧的《赤壁》為例來說明讀詩的過程,。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讀懂這首詩,,我認為大致可以分這樣三個步驟,。

     首先,我們要理解它的表面意思:作者在赤壁古戰(zhàn)場上偶然撿到一塊廢棄的斷戟,,回家后經(jīng)過清洗打磨,,發(fā)現(xiàn)這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zhàn)時留下的。于是引發(fā)了作者對那場戰(zhàn)爭的思考:假如當年沒有東風的相助,,周瑜就不可能取得那場戰(zhàn)爭的勝利,,江東的兩位美人大喬和小喬都會成為曹操的俘虜而被鎖于銅雀臺上。

     但這只是詩的表面意思,,這種說法也許有趣,,但一首詩如果只講這一層意思,也就沒有多大的思想意義,,更談不上什么價值所在了,。因此,我們需要理解詩的深層含義:歷史可能是受到某些偶然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成功與失敗往往不是必然的,,多少特殊的因素,、多少主觀的與客觀的條件,共同決定和影響了歷史的發(fā)展,,人,,作為一個渺小的個體,往往會面臨許多的無奈,。當然,,面對這樣一首千古名篇,可能每一位讀者對它的理解都會有很大不同,。但只要你能夠讀到或者理解到這一個層面,,可以說這一首詩就基本上沒有白讀,。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或者感慨,,還不止這么簡單,。

     從有關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知道,杜牧是懂軍事的,。和眾多的封建文人一樣,,杜牧也存在著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想法,。與李白的“功成名遂身退”的理想抱負相類似,,杜牧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這幾乎是舊時文人的共同特點,??墒浅晒Φ奈娜水吘共欢啵蠖鄶?shù)文人都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因此不免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感慨,,通過詩詞歌賦來抒發(fā)自己的胸臆是他們理所當然要做的事情之一。在杜牧心理也許這樣在想:周郎一戰(zhàn)成名,,不過是靠老天爺幫忙而已,,其實沒有什么了不起。而自己之所以沒有成功,,只不過是沒有那樣的機遇罷了,。這樣的思想,與陸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有著極其相似的內(nèi)涵,。所區(qū)別之處在于,陸游的感慨是通過律詩的氣韻直接表達出來,,雖然也有婉曲(畢竟不是直說,,是拐了個彎子的),,但畢竟容易理解。而杜牧的想法,,卻藏得很深,。這也是律詩與絕句的重要區(qū)別之一。

     也許有的讀者會認為,,我的這個理解是自己的主觀臆斷,,作者的真實思想未必如此。不過這不是我的發(fā)明,,前人的詩話詞話里應該有類似的分析,。即便沒有,我想我這樣的理解恐怕也不過分,,因為詩的魅力之一,,就是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和發(fā)揮。這在欣賞的意義上,,是讀者對作者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詩的復意。

     我前面舉的許多例子,,比如王昌齡的《春怨》,,比如劉禹錫的《再游玄都觀》,都是讀者讀出來的,,因為作者沒有這樣的注解,。詩歌有詩歌自己特定的語言和表達方式,我們只有掌握了這樣的語言和表達方式,,才能與作者溝通,,才能與古人對話,才能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識或共鳴,。

     關于讀詩,,限于篇幅問題,我們只講到這里,。下面我們講第二步:欣賞,。

     對于一篇作品的欣賞,我認為同樣包括三個層次,。

     首先,,理解作品,和作者在思想感情上進行溝通,,產(chǎn)生共鳴,,是第一個層次。這個問題不多說了,,相信讀者已經(jīng)可以理解,。

     其次,,欣賞作品的藝術(shù)手法和技巧。比如《赤壁》的起承轉(zhuǎn)合,,它的假設手法,,以及作者駕馭題材的能力等等,就是這首作品的主要特點,。作者不說赤壁之戰(zhàn)的結(jié)果如果改變的話,,會使東吳滅亡和生靈涂炭等等可以想到的問題,而把著墨點單單放在二喬身上,。而且這二喬可能的遭際,,僅僅依靠對于歷史細節(jié)的捕風捉影的傳說上。這樣的手法是只有詩歌才具有的,,它是高度藝術(shù)手法的體現(xiàn),,是以點代面的結(jié)果,會使得作品更富趣味性和可觀賞性,。至于后世有些文學評論家對其肆意歪曲和詆毀,,認為作者不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的命運,而只擔心兩位美人的遭際,,因此反映了作者的某種心態(tài)和低級趣味,甚至引到階級性,、政治地位等等,,那就不是正常人的正常心態(tài)了。我只能說,,這樣的人不配讀詩,,只配去讀字典。

     再次,,我們需要對作品的語言特點,、具體的修辭手法等等細節(jié)的東西進行欣賞和學習。比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作者的煉字技巧,,就很值得欣賞。

     讓我們再舉一個今人的例子來具體的談一下欣賞的問題,。我們來看一下當今的網(wǎng)絡詩人賀蘭雪的作品《七律·甲申上元(其一)》,。

     華燈照樹樹青青,爆竹相隨月滿城,。道路盡夸春意邇,,兒童會詠馬蹄輕。素衣漸墨仍頻浣,,病眼逢花欲暫明,。與我鏡中相看了,,始知如此亦平生。

     首先需要說明,,這首作品不是賀蘭先生的最佳作品,,只是一個普通的作品。恰逢日前有一網(wǎng)友就這首作品與我探討,,所以我多讀了幾遍,,舉這個例子方便些。如果賀蘭先生覺得不妥,,容我日后改正,。

     題目是甲申上元,暗示內(nèi)容可能與春有關,。首聯(lián)以景起,,樹青青是樹葉綠了,暗示“春”字,,僅扣題目,。爆竹和月,正是上元節(jié)的特點,。頷聯(lián)出句的“春”,,算是第一次對主題的明示,對句的馬蹄輕,,極有可能就是用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里“淺草才能沒馬蹄”的典,,還是為了暗示春“字”。前面兩聯(lián)做夠了鋪墊,,后面開始用細微的筆觸寫自己的心境,。“素衣漸墨仍頻浣,,病眼逢花欲暫明”,。初看這兩句,可以感覺到詩人遣詞造句的能力,?!叭灶l浣、欲暫明”似乎沒有費什么力氣,,卻應該是詩人貌似隨手拈來卻很能體現(xiàn)作者功力的得意之處,。結(jié)尾的“使知如此亦平生”點明了主題,應該是詩眼所在,。有的讀者也許會說:作者到底寫了些什么呀,?我怎么還是沒看明白。我以為,,這首詩的主要目的,,就是詩人用詩這樣的文體,,隨手記錄下了自己生活中偶然產(chǎn)生的一點心靈的感慨和波動。人的一生并不長,,也絕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天天順順利利,,想什么得什么。不要說建功立業(yè),,就是事業(yè)有成也是一般人的夢想而已,。我們大多數(shù)人過的都只是平平常常的日子。錢也許不多,,但衣服要穿得得體干凈,。高興的事情也許不多,但是不能泯滅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仍頻浣,、欲暫明”透露的就是這樣的意思。因此,,“如此亦平生”的感慨就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了。我們說,,這首詩的立意,、境界并沒有什么出奇之處,平淡的語言,,淡淡的心思,,就在不知不覺間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一樣可以打動讀者的心,,使我們產(chǎn)生共鳴。年輕的讀者也許把握不到,,有了一定年齡的人,,是會有所體會的?!叭灶l浣,、欲暫明”幾個字不僅對仗工整,而且語言極其老到,,是多年功力的體現(xiàn),。頸聯(lián)一出,毫不費力,,可以說于平淡處見神奇,,是可以欣賞和學習的。

     我們閱讀和欣賞古人作品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學習,。欣賞和分析今人的作品,,也是為了學習。這關系到我們的眼力,。眼力高的人,,其自己的作品不一定就高。但眼力不高的人,,其作品肯定不會高到哪去,。因為我們只有知道了別人作品的好處與不足,或者說知道什么叫做好,,怎么才叫好,,自己才有可能寫出好的作品來。別人好的語言,、章法,、技巧,我們自然可以學習和模仿,。而知道了別人的缺點和不足,,我們才能知道怎樣去避免。這就是讀詩和欣賞的根本目的,。

    

關于寫賦

賦是一種古代文體,,盛行于漢魏六朝,是韻文和散文的結(jié)合體,,通常用來寫景敘事,。也有較短的篇幅,抒情說理的,。它講求描繪,,講究音律,排偶,,形制上有俳賦,、律賦、和散文賦等類,。

我國古代文學大家的賦文很多,,像《秋聲賦》、《別賦》,、《前赤壁賦》,、《后赤壁賦》等,舉不累舉,。近幾年的賦多的就海了去了,。國家級大規(guī)模的有,“百城賦”、“千城賦”,。何為如此之多,,看來還是有人記著,沒有忘記,,而且大多是大篇制作,。可謂洋洋灑灑,,蔚為大觀,。大有汪洋恣肆,一瀉千里之勢,,有點回歸文學正道的味道了,。

我們通常寫賦,里面的韻文和散文,、也有許多是以詩的形制出現(xiàn),。如對仗,對工,,韻體,、排偶等。但詩是抒發(fā)感情為主,,而賦卻以敘事狀物為主,。也有收尾以詩的形制收合的。為了達到藝術(shù)的效果,,我認為要求不要那么死,。

清人劉熙載說:“賦別于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我認為賦聲情辭情都要多才好,?!稘h書.藝文志》中說:“不歌而誦謂之賦”。說的很明了,,賦是用作誦的。那么既然如此,,賦也應要求聲韻,、排偶、工對,,有點聲情就更有味道了,。誦時作金石聲,有氣派,有聲勢,,氛圍也就烘托起來了,。區(qū)別一篇賦的優(yōu)劣,就要看‘聲’,、‘情’,,而聲來源于韻,情則取之于辭,。韻和辭做的到家,,天衣無縫,那才是一篇好賦,。當然是要頗費一番功夫的,,要煉句、煉字,,正所謂:“兩年三句得,,一吟雙淚流?!眰€中滋味只有作者自己感受得到,。當然成功的愉悅也是不言而喻的。

賦是極講求推敲的,,賦的體載形制既已限定,,賦又是韻文和散文的結(jié)合體,那么說賦的一半像散文就可以了,?竊以為那是萬萬不可的,,松松散散是不行的。要構(gòu)思,,要推敲,,要錘煉字句,要斟酌架構(gòu)才行,。中國過去的文人,,詩人和詞人,十分重視修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人所共知的,。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是詩人經(jīng)過多少次推敲才搞定的。王國維先生把這種煉字的工作提高到文藝理想的“境界”上來,。他說:“詞以境界為上,?!笔裁唇小熬辰?/SPAN>說的就是煉字。他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這個‘鬧’字就是煉出來的。

賦最講求修辭,,修辭是漢文學最簡單的名詞了,。寫任何東西都要修辭,不然哪里會出好文章,。但是這個修辭也是極不容易的,。在這里我著重說的是‘去’和‘舍’。意識是說要舍得去掉,,要去粗存精,。關于歐陽修推敲文章詞句的故事,過去多有記載,。我僅從《霏雪錄》中抄一段:

前輩文章大家,,為文不惜改竄。今之學力淺淺者反以不改為高,。歐公每為文,,既成必自改竄,至有不留初本一字者,。其為文章,,則書而粘之屋壁,出入觀省,。至尺牘簡單亦必立稿,,其精審如此。每一篇出,,士大夫皆傳寫諷誦,。唯睹其渾然天成,莫究其斧鑿之痕也,。

上面摘錄,,就是我們今天寫作的鏡子。我寫《北湖賦》也自不易,,寫了四年才定稿,。其中三竄其稿,兩易其名,,最后才有點賦的樣子了,。《濟寧賦》也是幾番易竄,,至今也是啰哩啰嗦,難暢心胸。

總之,,賦作為文學的一種文體形式,,是要給讀者一點美感享受,否則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了,。但是,,美感享受在層次上是不盡相同的。賦給予讀者的應是比較高級一些美感享受,。他能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充實人的靈魂。應讓人們知道咱們老祖宗的東西是獨一無二的,。它是世界純文學的陽春白雪,。

律詩的平仄有"粘對"的規(guī)則。
  對,,就是平對仄,,仄對平。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在對句中,,平仄是對立的,。 五律的"對",只有兩副對聯(lián)的形式,,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對",也只有兩副對聯(lián)的形式,,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韻,則首聯(lián)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對立的,。由于韻腳的限制,,也只 能這樣辦。這樣,,五律的首聯(lián)成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蛘呤牵?/SPAN>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聯(lián)成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蛘呤牵?/SPAN>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聯(lián)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聯(lián)對句第二字相 一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 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

都是合乎這個規(guī)則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