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續(xù)金瓶梅》第53回有“揚州府王推官”,,從這個“王推官”的籍貫、仕歷,、才學,,可斷定這個“王推官”為清初著名詩人王漁洋(士禛),。丁耀亢,、王漁洋還在1654年同時給張縉彥的詩集作過序,,這段經(jīng)歷罕為人知,這樣不但可以考見丁耀亢與王士禛的關系,,而且還證明了《續(xù)金瓶梅》成書于1661年,。
關鍵詞:續(xù)金瓶梅;丁耀亢,;王漁洋 丁耀亢《續(xù)金瓶梅》的成書年代當下約有四種說法,,筆者曾著文《〈續(xù)金瓶梅〉成書年代新考》對此四種說法進行辨析,得出《續(xù)金瓶梅》開筆不早于1655年,,完成于1661年,。[1]105-109現(xiàn)在又從《續(xù)金瓶梅》中得出一點關于王士禛的材料,不但可以證明王士禛曾經(jīng)被寫入《續(xù)金瓶梅》,,而且對《續(xù)金瓶梅》成書于1661年也是一個較為有力的證據(jù),。 參考文獻:一、“王推官”即王漁洋 在《續(xù)金瓶梅》第53回“苗員外括取揚州寶 蔣竹山遍選廣陵花”講述金兵在內(nèi)奸苗員外與蔣竹山的帶領下,,攻占了揚州,。為了挑選美女供他們淫樂,蔣竹山等人模仿科舉考試,,選拔色藝雙絕的女子,。但是蔣竹山等不學無術,自然不能擔任考試官,,那么這個任務就落在“王推官”身上,。我們來看一下: 那知道考試官都是不識字的,只憑著揚州府王推官,,是個山東才子,,積年大詞客,一切出題看卷憑著去取,。[2]426 事實上,,這個王推官并非丁耀亢虛構,實際是指當時在揚州任推官的王士禛,??梢哉f,這幾個關鍵性的指標如“揚州,、推官,、姓王、山東才子,、詞客”均與王士禛符合,。 王士禛(1634-1711),,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人(今桓臺縣)。顯然,,王士禛是山東才子,。至于說“積年大詞客”與王士禛是詩人不符,但實際上,,王士禛早年是以詞知名的,。嚴迪昌先生在《清詞史》中說: 在清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了一個令人深可玩味的事實:世稱“南朱北王”的朱彝尊、王士禛二位大詩人,,朱竹垞以詩鳴于前,,轉而卻以“浙西”一派宗師稱盟主于詞壇;王漁洋以詞早著聲名,,建壇立坫盛極一時,,可又轉去專力為詩,創(chuàng)“神韻”之宗而揚名天下,。[3]60 據(jù)伊丕聰先生《王漁洋先生年譜》,、蔣寅先生《王漁洋事跡征略》等資料,王士禛在1659年謁選得揚州府推官,,1660年出任揚州推官,。這些均為事實,在王漁洋的集子也多有敘述,。據(jù)《王漁洋先生年譜》載“是年(指1659年——筆者注),,先生謁選得江南揚州府推官”[4]35;據(jù)《王漁洋事跡征略》考證,,1659年“十一月,,謁選得揚州府推官” [5]46,1660年“(三月)月內(nèi)到任”[5]51,。 因此,,《續(xù)金瓶梅》中的“王推官”實際上就是王漁洋。那么我們還想追問的是,,丁耀亢為什么把王漁洋寫入小說中呢,?僅僅是因為王漁洋當時在揚州任推官嗎?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把王漁洋寫入小說是因為王漁洋當時做了一件事情與《續(xù)金瓶梅》所寫一致,。《續(xù)金瓶梅》第53回“苗員外括取揚州寶 蔣竹山遍選廣陵花”,我們看其開頭一段: 單說這天下繁華之處,,第一說是揚州,,一名曰江都,一名曰廣陵,。其俗輕揚奢侈,,士女繁華,舟車輻輳,,萬貨俱集,,真乃南北的都會,江淮的要沖,。自古來,詩人才子,、美女名娼俱生在此地,,因此在漢時為吳王濞的故都,叫作蕪城,,在隋時煬帝建作迷樓,,開了邗江直接汴京,為游幸之地,。又有瓊花觀的仙葩,,二十四橋的明月。到了三月鶯花時節(jié),,這些婦女出游,,俱要鮮妝麗服,輕車寶馬,,滿城中花柳爭妍,,笙歌雜奏。到了半夜,,那船上蕭鼓不絕,。[2]418 《續(xù)金瓶梅》此段乃是對揚州風俗的真實描寫。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九引吳綺《揚州鼓吹詞序》: “郡中城內(nèi)重城妓館,,每夕燃燈數(shù)萬,,粉黛綺羅甲天下。吾鄉(xiāng)佳麗,,在唐為然,。國初官妓,謂之樂戶,。土風,,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東蕃釐觀。令官妓扮社火春夢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隸二,春官一,。次日打春官,,給身錢二十七文,另賞春官通書十本,。是役觀前里正司之,。”[6]132 王士禛在1661年做了一件事情與《續(xù)金瓶梅》第53回描寫基本相符,?!断阕婀P記》卷七: 予少時為揚州推官,舊例,,府僚迎春瓊花觀,,以妓騎而導輿;太守,、節(jié)推各四人,,同知已下二人。既竣事,,歸而宴飲,,仍令歌以侑酒,府吏因緣為奸利,。予深惡之,,語太守,一切罷去,,揚人一時誦美之,。[7]125 《漁洋山人自撰年譜》中也有類似記載。伊丕聰先生把此事系于1661年,,蔣寅先生在《王漁洋事跡征略》中也把此事系于1661年,。[5]58 從《續(xù)金瓶梅》與《香祖筆記》等的描寫及有關鍵詞“瓊花觀”、“妓女”等來看,,二者是有關系的,。筆者認為,丁耀亢正是從王士禛罷除“瓊花觀游春”一段,,把王推官寫入《續(xù)金瓶梅》的,。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王推官就是王漁洋,。 二、丁耀亢王漁洋之交往 我們證明了《續(xù)金瓶梅》中的有王漁洋存在,我們想知道丁耀亢何時認識王漁洋的,?這兩位山東籍的詩人有何交往,。 丁耀亢(1599-1669),山東諸城人,,現(xiàn)屬于五蓮縣,,王漁洋(1634-1711),山東新城人,,現(xiàn)屬于桓臺縣,,丁氏比王氏大35歲。那么兩人第一次相會應該在于何年呢,? 核諸兩人的集子,,筆者認為兩人相會于1661年。蔣寅先生《王漁洋事跡征略》持這一觀點,,張崇琛先生認為兩人相會于1660年 [8]39-46,,不確,應該為1661年,。 丁、王兩人相遇經(jīng)過:丁耀亢在順治十七年(1660)9月從杭州到惠安去辭官,,臘月方從惠安又回到杭州,。順治十八年(1661)一月至三月十五日,丁從杭州向諸城進發(fā),。沿途游滸墅關,,訪榷使李繼白,李氏有詩相贈,。于李氏署中見到王漁洋《玄墓看梅詩》,,別曾淡公等,過嘉禾訪曹秋岳,。經(jīng)京口,,揚州訪王士禛。當時王漁洋正在揚州任推官,,兩位詩人相見,,非常高興,二人有不少詩作唱和,。 王漁洋寫給丁耀亢的詩作約有五首,。蔣寅先生舉出四首,它們是《阮亭詩選》卷十七《題丁野鶴陶公歸來圖卷》,、《歸鶴詩為紫陽道人野鶴賦》,、《仙山石室歌丁野鶴索賦》(有二首)[5]62,實際上還有一首,《帶經(jīng)堂集》有《仙山石室歌送丁子》: 朝望九仙山,,暮望九仙山,。九仙秀插碧云里,五色照曜當天關,。金光黛色拂云海,,勢與三山相向背。拂衣丁令邈不還,,石室寒煙至今在,。藤蘿作壁石作扉,手種蒼松皆十圍,。巖香寂寂青桂落,,云氣陰陰玄鶴飛。輞川陸渾不可見,,鄠杜名園倏更變,。何如石室千年存,猿鶴曾逢昔人面,。紫陽仙人歸草堂,,麻姑園客同翱翔。瑯琊臺畔吾家在,,北望仙山思故鄉(xiāng),。[9]295 丁耀亢在李夢沙處就看到過王漁洋的《夢沙署中見王貽上玄墓看梅憶舊游三十年矣》,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丁耀亢由王氏的玄墓看梅回想到自己以前的玄墓看梅,,而并不是與王漁洋一起游,三十年前王氏還未出生呢,。兩人相見,,丁氏寫給王氏四首詩,《揚州司理王貽上招飲題詩歸鶴卷次韻》共四首,。 這是丁耀亢與王漁洋的一次相見,。蔣寅先生《王士禛與江南遺民詩人群》對兩人此次相見評論說:“丁野鶴是明末山東聲名最著的作家之一,文學創(chuàng)作遍涉詩文,、戲曲,、小說,有多方面的文學成就,,且交流甚廣,,漁洋既得他的青睞,日后沾溉于他的說項就不難想見了,?!盵10]29 事實上,,筆者認為,此時王漁洋的名氣已經(jīng)比丁氏大得多了,,這在蔣寅先生的文章中已經(jīng)指出,,“在出仕以前,王漁洋已是個頗有名氣的青年詩人”,,而丁氏當時的名聲并不如王氏,。需要指出的是,早在1654年,,王漁洋21歲時就給張縉彥寫序,,與劉正宗、胡世安,、丁耀亢等人分庭抗禮,,可見此時王漁洋的名氣之大,根本不需要丁耀亢為其說項,。(詳后) 后來丁耀亢被捕入獄出來后1666年又見到王漁洋,,丁耀亢《歸山草》有《逢揚州司理王貽上銓部王西樵》[12]476。而此次相會王氏并無記載,。 那么丁,、王二人在1661年的相會是重逢還是初次相遇?并無文獻記載還有其他的相會,,以常理推之,,如果還有一次相逢,以丁耀亢的性格當筆之于詩?,F(xiàn)在丁耀亢的集子再也找不到王漁洋的蹤跡,則可基本斷定1661年是丁,、王二人第一次相逢,。 據(jù)資料,丁,、王二人早在1654年就極可能相識而終于擦肩而過,。筆者在上海圖書館看到清人張縉彥的幾本詩集,有《歸懷詩集》,、《燕箋詩集》,、《菉居詩集》等,其中《菉居詩集》有丁耀亢寫的《菉居詩集?序》與王士禛寫的作為序的詩,,題目為《讀坦公燕箋短歌,,紀之》。關于張縉彥的詩集,,黃裳先生有過研究,。但筆者所見與黃裳先生所見略有不同,,黃先生見到是丁、王二人的序在《燕箋詩集》前,,而筆者所見乃在《菉居詩集》前,,但丁、王二人的序是一樣的,。如黃先生說: 《燕箋詩集》前有“順治癸巳年家弟安丘劉正宗題”序,,“蜀仙井胡世安書”序,“順治甲午仲春瑯琊治民門下士丁耀亢謹題于稷下趵泉之西”序和“門人王士禛手具草”的七古長詩,。[11]30 根據(jù)丁耀亢的落款,,可知張縉彥,、丁耀亢及王士禛是在1654年在濟南相見的,。黃賞先生認為:“(《燕箋詩集》)當是同時所刻,,是張縉彥官浙江布政使(順治十一年)時刊于湖上者,?!盵11]31順治十一年是1654年,,如果這樣推測正確,,則王漁洋所寫的序也作于1654年,,而此年王氏才21歲,。王氏給張氏寫的這序,,不見于現(xiàn)存的各個集子,這是因為張縉彥后來被捕下獄,,成為清廷罪人,,因此被王氏刪落。這首詩還保存于張縉彥的集子中,,由黃裳先生第一次發(fā)現(xiàn),,并寫了文章《王漁洋遺詩》,在這篇文章中,,黃先生說:“這一首七古序詩真是極盡吹捧之能事,。”[11]30丁耀亢也是如此,,對張氏降清曲為回護,。如: 甲申后,日出東垣,,百曜從光,;馬渡渾同,九州合派,。先生法竇融之義,,全師還朝;誦班彪之賦,,尊王知命,。[13] 張縉彥(1599-,?),在清代是一個風云人物,,李自成陷京被捕,,后逃歸故里。順治元年九月上表降清,,旋即藏匿,,福王授以總督。順治三年于江寧再次降清,,清廷以其“逡巡來歸”而未錄用,,后任山東右布政使,十七年以刻李漁《無聲戲》流徙寧古塔,。嘗自稱“不死英雄”,,在當時甚為人所不齒。就其人格來說,,確實算不上高尚,。《清史列傳》有傳,。而此年王氏與張氏的相遇也不見于王氏自撰年譜,,同樣當下包括蔣寅等先生所作年譜也不載,可補年譜之不足,。 由以上分析知,,丁、王二人幾乎在同時或同地給同一個人寫序,,他們之間認識嗎,?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二人應該通過張縉彥而認識,,但是問題在于,,關于這次記載兩人均無記載。這于丁氏似乎不可理解,,因為通常情況下,丁不會不記,。 王漁洋后來在自己的集子中多次提到丁耀亢,。如王士禛說:“吾鄉(xiāng)風雅,明季最盛,?!T城丁耀亢野鶴、丘石常海石……皆自成家,?!盵14]77又說:“丁《天史詩》,,多奇句,如《老將》云:‘低頭憐戰(zhàn)馬,,落日大江東,。’《老馬》云:‘西風雙掠耳,,落日一回頭,。’此例皆警策,?!盵14]115把丁耀亢放在整個齊魯文壇進行觀照。這些都是后話,,不再贅述,。 三、《續(xù)金瓶梅》的成書于1661年 《續(xù)金瓶梅》的成書年代是近年討論的一個熱點,。很多人認為根據(jù)小說前的序言與丁耀亢后來被清廷刑訊時的供詞斷為1660年,。 筆者認為不然,應該成書于1661年,。下面再利用新材料論證之,。這個“王推官”我們認為是王漁洋。由上面可知,,王漁洋1659年“十一月,,謁選得揚州府推官”,1660年“(三月)月內(nèi)到任”,。那么從1659到1660之間,,丁耀亢知道王漁洋嗎?顯然并不知道,,這從兩人的集子并無記載可知,,筆者曾撰《丁耀亢年譜》,1659年十月到1660秋天丁氏一直在杭州,,并無到外地的可能,,因此,丁氏不認識王氏,?;蛟唬骸岸∈想y道不可以從別人間接得知王氏嗎?這從理論上當然可以,,但是考慮到能夠把王漁洋寫入自己的小說,,兩人應該是熟悉的。雖然王士禛是在1660年3月出任揚州推官,,但丁耀亢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就能知道此事,,按常理來說,,當應該過了一段時間才能知道,而且兩人素不相識,,丁耀亢聽說王漁洋任推官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丁、王二人不相識,,則丁耀亢也不可能隨意就把王推官(王士禛)寫入小說,。因為當時王漁洋已經(jīng)是青年才俊,名震天下,,交友也非常之多,。揚州又是天下名城,從“揚州府王推官,,是個山東才子,,積年大詞客”這一句話中凡是在文學圈混的人無人不知就是王漁洋,不經(jīng)過王漁洋本人同意,,丁耀亢能把大名鼎鼎的漁洋山人寫入小說嗎,?而且在小說中王推官是替金國人選拔美女的,也就是說是站在“壞人”一邊的,,如果關系不是很好,,是不可能這樣寫的。因此筆者認為,,丁耀亢是在1661年在揚州見到王漁洋后,,兩人一見如故,又聽到王氏在揚州的一些趣事,,才把這位老鄉(xiāng)寫入小說,,與王氏開了一個善意的玩笑的。因此《續(xù)金瓶梅》成書于1661年丁,、王二人相見之后,,而非1660年。 [1]劉洪強.《續(xù)金瓶梅》成書年代新證[J].東岳論叢,,2008(3):105-109. [2]丁耀亢.續(xù)金瓶梅[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3]嚴迪昌.清詞史[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4]伊丕聰.王漁洋先生年譜[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 [5]蔣寅.王漁洋事跡征略[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6]李斗.揚州畫舫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7. [7]王士禛.香祖筆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8]張崇琛.王漁洋與諸城人士交往考略[J].昌濰師專學報,,1996(1):39-46. [9]王士禛.帶經(jīng)堂集[M].《王士禛全集》本,濟南:齊魯書社,,2007. [10]蔣寅.王士禛與江南遺民詩人群[J].北京大學學報,,2005,,(5):29. [11]黃裳.不死英雄——關于張縉彥[J].讀書,1984(12). [12]丁耀亢.歸山草[M].《丁耀亢全集》本,,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13]張縉彥.菉居詩集[O].順治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14]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