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8周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自康熙三年(1664年)至康熙六十年(1721年)共舉行21場殿試,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因康熙六十壽誕加設(shè)一場殿試外(恩科狀元王敬銘),,其余均三年一試,,共產(chǎn)生狀元21人。其中康熙三十年(1691年)殿試原一甲第一名為吳昺,,因康熙更加欣賞戴有祺的書法,,遂欽定一甲一名為戴有祺,。
11 嚴(yán)我斯(1629年-,?),,字就斯,一字存庵,。浙江歸安(今湖州)人,。康熙三年(1664年)進(jìn)士第一,,歷任修撰,、山東鄉(xiāng)試主考官。官至禮部左侍郎,。卒年不詳,。
12 繆彤(1627年-1697年),字歌起,,號念齋,,江蘇吳縣人??滴趿辏?667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講,。以丁憂辭歸,,教書為業(yè),創(chuàng)辦三畏書院,,刊刻曹月川《家規(guī)》,、蔡虛齋《密箴》等書。卒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13 蔡啟僔(1619年-1683年),,字石公,號昆旸,。浙江德清人,。康熙九年(1670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隨即又授日講起居注官。蔡啟僔淡泊仕進(jìn),,后因小過引咎回籍,。卒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工詩文書法,,著有《洪范五行傳》,、《游燕草存園集》。
14 韓菼(1637年-1704年),,字元少,,一字慕廬,,長洲(今蘇州)人。官至禮部尚書,??滴跏辏?673年)連中會元、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修《考經(jīng)衍義》百卷,歷官日講起居注官,、右贊善,、侍讀、侍講學(xué)士,、內(nèi)閣學(xué)士,,升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滴跞拍辏?700年),,充經(jīng)筵講官,授禮部尚書,,教習(xí)庶吉士,。因教習(xí)不勤,康熙帝不悅,,韓菼再三乞退,,皆不被批準(zhǔn)??滴跛氖辏?704年)卒,。乾隆年間追謚文懿。
15 彭定求(1645年-1719年),,字勤止,,號訪濂。江南長洲(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滴跏迥辏?676年)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后以病辭職,回歸故里,,修建文昌閣,,潛心研究理學(xué)。
16 歸允肅(1642年-1689年),字孝儀,,號惺崖,。江蘇常熟人。為人凝重,,寡笑言,“務(wù)實學(xué),,不為聲章”,,康熙十八年(1679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中允,、侍讀,官至少詹事,??滴醵四辏?689年)卒于家中。
17 蔡升元(1652年-1722年),,字方麓,,號征元。浙江德清人,??滴蹙拍隊钤虇V之侄??滴醵荒辏?682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滴跛氖昴涎?,升元在嘉興迎駕,奏對如流,。歷任中允,、少詹事、詹事,。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卒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18 陸肯堂(1650年-1696年),,字邃升,,又字澹成。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滴醵哪辏?685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滴醵辏?687年)出任江西鄉(xiāng)試主考官,,官至侍讀學(xué)士。
19 沈廷文(,?-,?),字原蘅,,號元洲,。浙江秀水人??滴醵吣辏?688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滴跞辏?694年)任會試冊考官,。
20 戴有祺(1657年-1711年),字丙章,,號瓏嚴(yán),。江南金山衛(wèi)(今上海金山)人??滴跞辏?691年)辛未科殿試,,康熙帝以其書法出眾,列為一甲一名(原第一名為吳昺),。不久辭官隱居,,晚年窮困潦倒,筑室荒村,,有室額題寫“慵齋”二字,,并作《慵齋野老傳》以寄懷。
21 胡任輿(,?-1704年),,字孟行,號芝山,。江南上元人,。康熙二十年鄉(xiāng)試得第一名,,后屢試不第,,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第一甲第一名進(jìn)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滴跞耆螘囃脊?。
胡任與書法暫無
22 李蟠(?-1728年),,字根大,,號仙李。徐州(今江蘇徐州)人,。李蟠身材高大,,食量驚人,早年喜玩鷂鷹,,后摔死鷂鷹,,從此發(fā)憤苦讀,讀書可一目十行,。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科考,,應(yīng)考時深夜四更時交卷,,一口氣吃了三十六個餑餑。同榜探花姜宸英做詩調(diào)侃他:“望重彭城郡,,名高進(jìn)土科,。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xué)處,,三十六餑餑”,。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纂修《大清一統(tǒng)志》,,并為侍讀??滴跞四辏?699年),,任順天鄉(xiāng)試主考官,姜宸英任副考官,,事后傳聞作弊,,士子憤怒,文揭貼遍京城,,士子編造歌謠“老姜全無辣味,,小李大有甜頭”,御史鹿祐彈劾之,??滴趿顚⒗铙?、姜宸英入獄,姜宸英死獄中,,李蟠被流放沈陽,,永不敘用。三年后,,李蟠被赦返里,。康熙帝在南巡時,,還欲起用李蟠,,但李蟠無意再仕,作罷,。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初一逝世,,終年七十四歲,埋葬于徐州城南焦山東麓,。
23 汪繹(1671年-1706年),,字玉輪,號東山,。江蘇常熟人,。世代為休寧西門汪氏家族,外祖父錢曾,,有藏書樓“述古樓”,、“也是園”??滴跞拍辏?700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歷任禮部分校,、《朱子全書》纂修,。與方苞、湯右曾,、蔣廷錫等齊名,。汪繹為人疏狂、性格狂放,,養(yǎng)了兩個伶人,,人戲稱“雙白菜”。方苞經(jīng)常勸他要生活檢點(diǎn),,汪繹聽了不高興,,在門口寫道“候中狀元汪,諭靈皋,,免賜光,;庶幾南沙,,或者西湯,晦明風(fēng)雨時,,來往又何妨,?雙雙白菜,終日到書堂,!”,。
24 王式丹(1645年-1718年),字方若,,號樓村,。江蘇寶應(yīng)人。少有才名,,嗜古好學(xué),,“詩文知名海內(nèi)”,王漁洋稱其文皆“衍裕典重,,卓偉精致”,,二十歲時被人譽(yù)為江南詩人之首。宋犖選刻《江左十五子詩選》,,將之列首位,。早年科場不順,,屢試不第,。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登癸未科狀元,,已五十九歲,,會試、殿試皆第一,,但以重聽不為圣祖所喜,,授修撰,參與編修《明史》,、《大清一統(tǒng)志》,、《皇輿圖表》,與蒲松齡交善,,又自制有“八寶豆腐”,。康熙五十二年,,因同年榜眼趙晉辛卯江南科場案罷歸,。王式丹知醫(yī)術(shù),尤精痘科,??滴跷迨吣辏?718年)卒,。著有《樓村集》、《靈痘錄》,。
25 王云錦(1657年-1727年),,字海文,號柳溪,。江蘇無錫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四十八年,,出任陜西學(xué)政,。參加編纂《康熙字典》。
26 趙熊詔(1663年-1721年),,字侯赤,,又字裘萼。江蘇武進(jìn)人,。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從小即協(xié)助父親處理公文??滴跛氖四辏?709年)己丑科一甲第一名進(jìn)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參與修纂《淵鑒類函》,、《康熙字典》,入值南書房,。因遭同僚誣陷被降級留任,。官至翰林院侍讀,以父憂歸,,哀痛逾恒,,康熙六十年(1721年)卒。
27 王世琛(1680年-1729年),,字寶傳,,號艮甫。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父王銓,,字東發(fā),官至給事中,,書法,、繪畫均極精妙,。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科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雍正四年(1726年)出任山東學(xué)政,累官至少詹事,。能繪畫,,因不署名,少為人知,,李玉素說:“文人之筆,,無雕飾痕”。卒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
28 王敬銘(1668年-1721年),,字丹思,號味閑,。蘇州府嘉定縣(今屬上海市嘉定區(qū))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帝六十大壽,,特開恩科,,成為“恩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賜住宅一間,。康熙五十八年侍值熱河,??滴趿辏?721年)父喪歸里,,不久卒于家,。
29 徐陶璋(1674年-1738年),字端揆,,號達(dá)夫,,別署蘅圃。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滴跛氖哪辏?705年)中舉,五十四年(1715年)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六十年,,出任分校禮部會試官,。卒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
徐陶璋書法暫無
30 汪應(yīng)銓(1685年-1745年),字杜林,,號梅林,。江蘇常熟人??滴跷迨吣辏?718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書房,。破格提為庶子,。官至左春坊贊善。因得嫉于權(quán)貴,,不久辭歸,。
31 鄧鍾岳(1674年-1748年),一名鄧中嶽,,字東長,,號畏廬。山東東昌衛(wèi)(今聊城)人,??滴趿辏?721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工書法,,康熙贊其「字甲天下」。曾手書「聊城修護(hù)城堤古碑」,,聊古廟所懸「聊古廟」的門額,,萬壽觀三清殿內(nèi)的「閬苑瀛洲」,東西兩壁書「龍」,、「虎」二字,,人稱「每見之,咸稱仙景」,。雍正元年(1723年)充江南副考官道,,雍正四年(1727年)任江蘇學(xué)政、廣東學(xué)政,。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禮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