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若玫瑰,,艷如芳草:蘇菲·瑪索的電影之夜(2012-11-23 11:43:42)當我們想起塞納河畔的法國時,,最先浮現(xiàn)腦海的畫面是什么,?是唯美壯觀的埃菲爾鐵塔?是迷迭誘人的香奈兒,?是甘醇可口的葡萄酒,?還是抽象高雅的西洋名畫?這些都是營造法式浪漫的必備要件,,但唯獨落下一樣調(diào)劑品,,與其說是芳香四溢的玫瑰,不如說是如玫瑰般芬芳嬌艷的法國女人,。不能少一枚胸針,,即使在輕松時刻,也要打扮的漂漂亮亮,,這是法國女人的金科玉律,。一顰一笑都展現(xiàn)與生俱來的華麗和高貴,既有清純典雅的皇室風范,,也有性感野性的萬種風情,,法國女人總是能在恰當?shù)臅r刻把最迷人的一面投射,而她們的倩影也通過法國電影走進東方國度,,令無數(shù)觀眾迷戀和向往,。 聞香識女人,法國電影這片幽香福地同樣孕育了許多美麗,、性感,、知性與獨立的女性形象?!读_丹的情人》里高傲脫俗的伊莎貝爾?阿佳妮,,《新橋戀人》里神秘專注的朱麗葉?比諾什,還有《天使愛美麗》里寂寞封閉的奧黛麗?塔圖,,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于被法國男人譽為“永遠至愛”的蘇菲·瑪索,。這位集清純和嫵媚于一身的法國影后,擁有東方女子的嬌羞靦腆和西方女子的性感冰艷,,渾身煥發(fā)著仿佛文藝復興時期理性與知性的光芒,,她的美麗從那雙清澄憂郁的大眼睛里一覽無遺。那種賞心悅目的美自然而純真,,不同于美國女郎那般性感撩人,,也不像英國麗人那般端莊典雅,蘇菲·瑪索即使在表現(xiàn)女人的野性挑逗時也絕不會讓人心生猥褻之意,,反而覺得俏皮可愛,。 《初吻》:青春的煩惱 《初吻》是蘇菲·瑪索的電影處女作,也是她的代表作,。雖然那時只有14歲,,但是小蘇菲將少女的早熟和敏感在這部電影里表露無遺。1980年,,法國新銳導演克勞德·皮諾托開始將鏡頭對準青少年的成長,,決定拍攝《初吻》,但由于女主角的形象要求既稚嫩又略帶叛逆,,這樣的年輕小演員為數(shù)不多,,因此遲遲未能開機,。所幸的是,克勞德·皮諾托終于在最后尋找到了他的千里馬,,蘇菲·瑪索的出現(xiàn)讓影片中的薇卡成為法國少男少女爭先追捧的偶像,。初入電影界的蘇菲·瑪索1966年出生于法國巴黎,就讀高中時因為一次打工的機會,,被廣告商看中,,成為七百名應(yīng)征者中的幸運兒,獲得出演《初吻》的契機,,從此也開始了她美好的電影之路,。 14歲,每個女孩只有一次的青春,,剛剛步入叛逆期的孩子,,總希望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小秘密,那是父母都無法碰觸和理解的隱秘地帶,?!冻跷恰分械霓笨ㄕ登楦]初開,然而父母感情的破裂,,讓她覺得飽受忽略,,于是開始把缺失的愛轉(zhuǎn)移到對異性情感的渴望。在同學的生日會上,,薇卡結(jié)識了英俊的高年級男生瑪菲,,第一次沉溺在初戀的美好同時也經(jīng)歷了愛情的傷害。初吻過后,,愛情還能夠保鮮嗎,?任何企圖懷著獵奇心理觀看這部影片的人,都無法真正體會到背后那段青春期的詩,。畢竟“初吻”不是主題,,在這里,它更多是一個時間名詞,,代指初吻只有年輕人才值得擁有,。懵懂的愛戀、早熟的煩惱,、隨性的青春才是《初吻》最想傳達給青少年的主題,,少女性意識的蘇醒,對異性好奇又不敢接近的心理,,生動地將孩子們初戀時的陶醉和迷失刻畫地惟妙惟肖,,不僅如此,父母的忐忑與思考也是影片陳述的重點,,猶記得深夜家長們開著車在派對樓下焦急等待第一次參加晚會的孩子,,還在電話亭排起長隊打電話探聽情況的場景,,那是父母與孩子在隔閡拉大時必然存在的摩擦和沖突。叛逆與反叛逆,,貌似已經(jīng)成為青春年歲每個家庭的必修課,,好在影片里還塑造了一個開明風趣的外曾祖母形象,,她隨時傾聽薇卡的煩惱,,分享她的秘密心情,或許觀眾能從出彩的祖孫關(guān)系上找到密切親子交流的門道,。 《初吻》的節(jié)奏沉穩(wěn)靜謐,,宛如鏡頭安靜俯覽巴黎,流線越過清淡的霧駐足在精致的法式建筑上,,和煦的陽光散發(fā)清新香醇的法蘭西之風令人著迷,。此時課堂上的蘇菲,身著中性的學生裝,,扎著兩條小辮,,用鉛筆支著下巴,翹著頭心不在焉的樣子,,那張純真夢幻的臉成為花季少女印刻的標本,。蘇菲的14歲,已然透出成長中小女人的魅力和任性的小性感,,正如主題歌Reality那樣婉轉(zhuǎn)柔美又摻雜幾分彷徨和憂郁,。也許初登銀屏的蘇菲還沒有成熟的演技和鮮明的個性,但她親切自然的表演,,如春風般滋潤全法國乃至歐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法蘭西之吻”,而她也憑借薇卡的角色,,延續(xù)了《初吻2》,,為自己的青春寫下美麗的注腳。這一切,,讓人哪怕到現(xiàn)在也仍舊貪戀30年前那個可愛奪目的小蘇菲,,正如貪戀自己逝去的青春一樣。 《芳芳》 《芳芳》是我第一部接觸蘇菲·瑪索的影片,,雖然已經(jīng)是一部很老的片子,,電影畫面和色彩也有點泛黃,但劇中的蘇菲依舊那么美艷動人,。一男一女的頭部剪影,,各自嚼著繩子的一端,時而靠攏或分開,,中間的一把剪刀仿佛不小心就會剪斷情絲,。這是《芳芳》的電影海報,,從男女的欲拒還迎,亦真亦幻,,可以大概看出影片的中心就是表現(xiàn)兩性愛情中的閃避和患得患失,。“每個早上,我都要離開你,;每個黃昏,,你都要把我追回來。一天一天愛下去,?!?/span>一個英俊帶點詩人氣息的男人,在巴黎街頭狂奔,,大風掀起他身上的灰色長袍,,但也阻擋不住他要追趕車上的心愛女人,甚至比巴士還先到達車站,。車停了,,他卻沒有上去?!耙驗槲矣X察到,,五年后,我再也不會去追趕,?!蹦腥烁糁欢虏AхR對芳芳說,就像他很愛很愛她,,卻不敢走進她的生活,。 幾乎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芳芳,一個迷人性感的天使,。芳芳,,作為香水制作專家的孫女,一直沒有約束地長大,,身著短褲馬靴,,栗色的頭發(fā)挽成蓬松的辮子,坦白率真,,敢愛敢愛,。因此,在芳芳初識亞歷時,,就直率地帶他去自己的私人珍藏地,,因為她知道亞歷對自己也有意思,但她忽略那個男人面對已有同居五年的女友唯唯諾諾,遲遲不愿意跨過那面鏡,。于是,,亞歷只能作出“永遠追求芳芳,但不涉及肉欲,,而且也不讓芳芳感覺到”的決定,,這種柏拉圖式的戀愛并非芳芳需要的實在戀情。她只好一路披荊斬棘,,幫亞歷解開精神枷鎖,,最后芳芳打破那面鏡子,不僅釋放了亞歷的欲望,,也讓他看清了愛芳芳的心,。影片中的男主角亞歷仿佛是忠于世俗的代表,他擁有未婚妻洛麗的同時也愛著芳芳,,把靈魂和肉體做了一個果斷的分割,正如歌德在《浮士德》里說的那樣:“有兩種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個要想同另一個分離,,一個沉溺在迷離的愛欲之中,執(zhí)扭地固執(zhí)著這個塵世,,另一個猛烈地要離去風塵,,向那崇高的靈的境界飛馳?!?/span>可以說洛麗和芳芳就是這兩種對立的精神,,亞歷無法背叛洛麗肉體上的相愛,卻也永遠抵擋不住內(nèi)心對芳芳的愛慕,。相比之下,,芳芳就像一個天使,不僅有著美麗的容顏,,更有落落大方的愛恨,。鏡頭中的蘇菲清純而性感,憂郁而率性,,燦爛嫵媚的笑容,,美麗深邃的眼睛讓觀眾確信:蘇菲,就是芳芳,,芳芳也就是蘇菲,。 影片吸引我的還有那精心炮制的法式浪漫。男女主人公在地下車庫模仿1813年維也納的晚會,;在豪華別墅里享受兩人的燭光晚餐,;在早晨的海灘上共浴柔和的陽光;在玻璃鏡兩邊深切的心靈傾訴,讓人沉醉在只屬于愛情的純粹和浪漫,。無可否認,,法國電影的浪漫貫穿于每個細節(jié),在人心里喚起的不是故事,、不是風景,、不是音樂,而是嬌柔敏感的想象神經(jīng),,滲進每個觀眾的愛情記憶體,。 《安娜·卡列尼娜》 隨著演技的逐漸成熟,蘇菲·瑪索開始挑戰(zhàn)鴻篇巨制的影片,,《安娜·卡列尼娜》便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部,。這部改編自托爾斯泰原著的同名電影,曾經(jīng)歷了多個版本,,但我認為最能將安娜的神韻展現(xiàn)地活色生香莫過于蘇菲了,。依舊清晰地記得蘇菲在倒向鐵軌的瞬間,那雙憂傷迷離充滿絕望的眼睛,,那是以一種多么殘忍的方式埋葬了愛情,,曾經(jīng)的幾許情深只能留作獨角癡情。愛比戀更冷,,這是電影的另一個譯名,,愛也保有一種溫度,當愛情燃燒到極點只能幻滅成灰燼,。 如果沒有遇見他,,或許安娜的生活還是永遠的晚禮服、花朵和發(fā)飾,。安娜,,擁有著絕世的美貌和上流的身份,卻跟隨著一個大她20歲的丈夫過著冷冰冰的婚姻生活,。渥倫斯,,一個風流倜儻的年輕上校,在公爵的舞會上對安娜深深著迷,,在他們跳舞的那一刻,,安娜在渥倫斯堅實有力的擁抱中感受到了久違的青春。強烈的占有欲在他們身邊蔓延,,渥倫斯跟著安娜去了彼得堡,,參加了所有有安娜在的社交活動,當他知道安娜的丈夫是一個其貌平平的老頭時,,心中的嫉妒越發(fā)燃燒,。起初安娜還顧慮自己有夫之婦的身份,,勉強壓抑情感,直到后來每個夜里,,她都回想起渥倫斯帶來的溫柔和溫情,,此時的熾熱情感已經(jīng)讓他們騎虎難下,終于他們還是突破了道德的約束,,過起貌似夫妻的生活,。但當一切甜言蜜語都封上輿論的利器,愛情也降到了冰點,,渥倫斯回到過去奢華放蕩的生活,,安娜也只能獨自承受冷淡和寂寞。愛情已經(jīng)耗盡,,留下只是一具冰冷的軀體和無盡追悔的心,。 安娜悲劇的一生在蘇菲的演繹下靈氣十足,尤其是她生動得面部特寫,。精細到眉宇和嘴角都散發(fā)一種令人心悸的哀傷,,蘇菲的美已經(jīng)與戲中的安娜融為一體,那么真實,,那么動人,。雖然蘇菲版本的安娜也引來許多學院派的爭議,認為與原著形象略有出入,,但我認為蘇菲和安娜身上共有的那份青春和倔強,讓托翁筆下的安娜更加富有人性和魅力,,也為安娜悲慘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 《不惑之年》 正如片名一樣,這部2010年上映的影片是已過不惑之年的蘇菲·瑪索再次獨挑大梁之作,。這時的她雖然已經(jīng)有無情的魚尾紋爬上眼角,,但舉手投足間仍能感覺到知性和穩(wěn)重之美。不同于早期作品的談情說愛,,越發(fā)成熟的蘇菲不希望觀眾只記住她性感可愛的一面,,也開始走知性女人的路線?!恫换笾辍氛撬秘S富的人生經(jīng)歷書寫的夢想之歌,,這部影片的拍攝風格繼承了《兩小無猜》的浪漫與輕松,法國新銳商業(yè)片導演楊·塞謬爾帶領(lǐng)蘇菲·瑪索需找童年時的自己,,也開啟小時候的夢想,。一個七歲女孩幫助一個40歲女人選擇一個真實的生活,這是《不惑之年》里最簡單精準的概括,。 “親愛的我:今天,,我7歲生日,特別寫封信給你,提醒你要記住,,7歲時說過的承諾和我對將來的夢想……”瑪格列特,,一個穿著精干西裝和剪上清爽短發(fā)的女強人,每天以分鐘計算著生活,,在40歲生日那天意外收到來自老家的包裹,,竟然是7歲那年她特意寫給自己的信。這些小女孩的玩意讓瑪格列特感覺到厭惡,,這些信勾起了她童年時候不愉快的回憶?,敻覃愄兀@是媽媽以最喜歡的花起的名字,,希望這個女孩花一般成長,。的確,7歲時的瑪格麗特擁有數(shù)不盡多彩的夢想,,她夢想救濟非洲饑餓的兒童,,夢想收養(yǎng)大猩猩,夢想成為印度公主,,夢想作為結(jié)婚蛋糕師,,但這一切最終都毀在父親離家出走,母親窮困潦倒的夢魘里,。成年后的她奮發(fā)圖強,,用盡各種欺騙的手段進入上流社會,坐擁大量財富和名譽,,卻迷失了自己,,丟掉了那個如花的名字,以瑪格列特的身份生活著,。直到那些童年的信件逼迫她面對現(xiàn)實的自己,,終于瑪格列特去看了15年未見的弟弟,重遇了孩童時期一起過家家的“挖洞人”菲利貝爾,,完成了兒時的夢想,,當她最后灰頭土臉地去挖掘自己的“寶藏”時,她哭了,,這是一個7歲女孩遲來三十二年的愿望,,而我也感動了,慶幸她能夠在有生之年找回自己,,實現(xiàn)夢想,。 而我們那些童年的夢想呢?是不是也隨著成長漸漸遺忘,,那些對朋友的承諾,,對初戀的期許,,對夢想的執(zhí)著,會不會在生活的壓力和挫折前消磨殆盡,。影片里的女主角是幸運的,,她托付了一個信守承諾的公證人,輾轉(zhuǎn)多年把信件依時送達,,也有丈夫的支持,,朋友的鼓勵,最終還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而更多的平凡大眾,,卻如《老男孩》里唱的:“當初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任歲月風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只能與曾經(jīng)的夢想失之交臂,。如此高度的人生課題,,雖然題材老套,但在蘇菲·瑪索充滿本真和不凡氣質(zhì)的演繹下,,觀眾仿佛看到40年后的我們,,或許也會想起盡早給以后的自己寫一封信。這便是法國電影的魅力,,它能給人蜻蜓點水的小浪漫,,也能給人以撼動心靈的震撼。 結(jié)語 蘇菲·瑪索,,這個在法國電影界殿堂級的女神,,她的魅力是永遠銘心的,讓向來對西方女性無感的我也為之傾倒,。蘇菲的輪廓算不上完美,容貌也算不上驚艷,,或許身材也算不上火辣,,但就是那種獨有的法蘭西情調(diào),猶如香水般越品越濃,。十幾歲的她青澀可愛,,二十歲的她高貴典雅,三十歲的她還多了幾分冷艷和神秘,,哪怕已經(jīng)四十歲,,她的和善優(yōu)雅依舊讓人留戀。重溫蘇菲·瑪索,,以前觀影的許多記憶又回來了,,原來她是《勇敢的心》里那個外表高貴美麗內(nèi)心卻孤獨無助的法蘭西公主,,是《心動的感覺》里那個單純干凈的卷發(fā)女子,是《云上的日子》里那個被欲望扭曲跌落云端的少女,,也是《超級女特工》里那個冷艷果敢毒辣的女特工,,更是《不準回頭》里那個依舊性感撩人的中年女子。不得不說,,原來蘇菲·瑪索已經(jīng)占據(jù)了我大半部分的法國影單,,她伴著我開啟了一趟法國電影之旅,而我也通過電影伴著她從清純到不惑,。也許歲月侵人,,蘇菲·瑪索也會慢慢老去,但她最美的時光,,最美的倩影必定長久流芳,,而我們都曾有幸擁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