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新中醫(yī)基礎理論講稿7.3
發(fā)表者:趙東奇(訪問人次:231)
下面簡單地說一下癘氣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講這些內容的目的旨在告訴同學們,,上述的致病特點是古人根據(jù)癘氣致病,根據(jù)那些疾病的特征,,和疾病產生的季節(jié)以及相關的因素總結出來的,。所以我們中醫(yī)學很早,《內經》沒明確提出來,,從《諸病源候論》開始,,已經有了豐富的關于傳染病和流行病的記載,已經認識到流行病和傳染病發(fā)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條件,。
?。ㄒ唬夂蚍闯?。中醫(yī)學認為癘氣的發(fā)生與自然界氣候有密切的關系。中國有句古語,,大災之后必有大疫,,就是自然災害之后一定有大疫。那么為什么自然災害之后有大疫呢,?就是隨著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就是表現(xiàn)為氣候的反常,容易滋生癘氣,。我給大家讀一句話,,看看古人,就是明代的王肯堂《證治準繩》里面講,,他說,,“凡時行者”,時行,,又出了個定義,,時行病就是我們講的那個癘氣致病,就是現(xiàn)代語言的傳染病和流行病,,中醫(yī)又稱時行病,,他說,“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非其時而有其氣”,,講氣候的反常?!笆且砸粴q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他說在一年當中所發(fā)生的疾病,不分男女老幼,,所表現(xiàn)的臨床特征基本相似,,他最后得出結論,判斷這不是六淫所導致的疾病,,而是“時行之氣也”,,致病的原因是癘氣。前幾年我們長江流域發(fā)大水,發(fā)大水之后,,產生各種各樣的癘氣致病,,“大災之后必有大疫”,就是氣候的反常,,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的,,容易導致癘氣的滋生。 ?。ǘ┉h(huán)境污染和飲食不潔,。環(huán)境,后面我們還要講環(huán)境作為致病因素,。在這里面旨在說明環(huán)境不好,,比如水源、空氣的污染,,容易滋生癘氣,。《醫(yī)學入門》里講,,東南沿海,他說“山峻水惡必滋溫熱”,,他說“外感濕毒,,此毒從口鼻而入也”,講環(huán)境的變化,。這種環(huán)境的污染,,或者飲食污染,食物污染,,會滋生癘氣,,所反映出來的疾病。比如在溫病學里面講的疫癘,,疫黃,。疫黃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急性肝炎,都是和環(huán)境污染,,飲食不潔有關,。 (三)預防工作不好也是滋生癘氣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在中醫(yī)學里面,,古書記載,強調凡是疫氣之家,,就是凡是患有疫氣這樣的(?。┑娜耍@個家族的人,他們所用的衣物千萬不要送給無疫之家,,就是沒有被傳染的人家,。中醫(yī)古書講,凡有疫之家不得以衣服,、飲食,、器皿送予無疫之家??粗嗅t(yī)學已經明確認識到傳染途徑,,要做好預防和隔離。而無疫之家不得受有疫之家之衣物,、飲食,、器皿,就是我現(xiàn)在沒有得傳染病,,沒有癘氣致病,,我也不要去接受已經獲得了癘氣之病的(人)送給我的衣物、飲食和器皿,。這句話強調的是預防隔離不好,,容易滋生癘氣。除此之外,,自然環(huán)境之外,,和社會環(huán)境也有關系,就是社會環(huán)境,,生產水平的低下,,社會戰(zhàn)亂,動蕩不安,,也會導致人們的飲食,、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也容易導致癘氣之病,。后面介紹這些內容旨在進一步來說明我們講的癘氣概念,溫病學這樣一個概念,,它是根據(jù)實踐中來的,,從實踐中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疾病,或者一類疾病,,它們的發(fā)生與六淫為病不同,。根據(jù)這樣的一個事實,溫病學家提出來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所導致的,,提出來疫癘之氣這樣一個概念,,并且認識到癘氣致病的特征,。那么這種認識,中醫(yī)學的癘氣學說這種理論與現(xiàn)代病原微生物學認識是一致的,,也看出中醫(yī)學在世界醫(yī)學當中的重大貢獻,,世界病因學里面的重大貢獻,也是中醫(yī)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溫病學建立起的癘氣學說,,用癘氣去解釋溫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就病因這一點,,是中醫(yī)學病因學的重大突破。理解癘氣不能按照我們前面所講六淫那樣來理解,。 第一節(jié)我們講到此,。外感病因重點是六淫,癘氣只要求同學們掌握概念,,掌握它的致病特征就可以了,,詳細的癘氣的內容,將來在溫病學里面學習,。 第二節(jié) 內傷病因 下面講第二節(jié),,就是內傷病因。所謂內傷病因,,是與外感相對,,是因為這種病是由內而生,把它再簡單一點,,就是外感和內傷,全稱外感病因,、內傷病因,,簡稱外感與內傷。注意,,外感和內傷在中醫(yī)理論當中,,它的含義:1.就病因而言的,就是機體內部的因素和外部的因素,;2.就疾病分類而言的,,同學們將來學習臨床課程的時候,外感,、內傷是外感疾病和內傷疾病,。注意,在中醫(yī)理論當中,,外感和內傷這一對詞,,它是一對啊,,它的含義、義項,,兩個義項,,一是指病因而言,二是指疾病而言,。在內傷疾病中,,中醫(yī)特別強調七情,所以我們第一個講七情內傷,。 一,、七情內傷 一、講七情的概念,。在中醫(yī)理論體系當中,,七情,它有兩個義項,,(一)指生理意義的七情,;(二)指病理意義上的七情,就是病因學上的七情,;(三)指藥物學的七情,。我們在這里面講的是病因學的七情。在生理學中,,生理意義的七情,,我們在前面講藏象的學說已經提到了,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也就是正常的情感變化,,屬于神的范疇。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們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或者是機體內部環(huán)境的改變,,人們情緒的反映,,神的一種表現(xiàn)。古人將它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者,,定義它是正常的情志活動,,意味著它們的變化處于合和狀態(tài)。所謂合和狀態(tài),,屬于正常的生理功能,,沒有發(fā)生疾病。為了按照五行來分類,,又稱之為五志,。按照五行分類以后,把七情兩個合并起來,,那么就會剩五個,,叫喜、怒,、思,、悲,憂和悲同類,,恐,,恐和驚同類,把憂并入悲,,把驚并入恐,,那么和五行相配,變成喜,、怒,、思,、悲,、恐,五種正常的情志活動,。那就是說,,按七來分類,正常的神志活動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按五分類,,不叫七情,,叫五志,是喜,、怒,、思、悲,、恐五種正常情志活動,,它屬于生理學意義,我們前面在講藏象學說的時候多次提到,,這是一,。我們在內傷病因里面把它作為首要的因素來講,就是病因學的含義,。為了區(qū)別正常的七情,,即生理含義,在病因學里面說,,規(guī)范的表達應該叫做七情內傷,,而不應該簡單稱為七情。但是在中醫(yī)歷代文獻,,乃至現(xiàn)代文獻中,,大家習慣上把這七情內傷簡化稱為七情。那么要想?yún)^(qū)別這個七情,,確定它是病因,,同學們在閱讀文獻的時候,必須清楚那篇文獻的作者,,其所用七情這個術語,,表達的是病因學意義還是生理學意義,由上下文的語境來判定這個七情,,它是指內傷的還是正常的七情和五志,。就病因學而言,在這一章要求同學們掌握這個七情的概念,,規(guī)范地稱為七情內傷,。什么叫做七情內傷?是指導致疾病發(fā)生的,、異常的,,用異常兩個字區(qū)別于正常,,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疾病是異常生命過程,,生理是正常生命過程,那么七情的生理學含義,,那就是正常生命過程當中的七種情志活動,。七情內傷是異常生命過程人的七種情志變化,把兩者的概念嚴格地區(qū)別開來,。將來學習中藥學,,同學們注意,學習中藥學的時候,,那也有個七情,,第三個義項,是指藥物七情,。什么叫藥物七情呢,?是相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反,、相惡,七種藥物的應用形式,。藥物的七情,,將來同學們在學習中藥的時候會詳細講,在這里給同學們介紹出來,,旨在說明中醫(yī)學任何一個術語,,或者許多術語,科學術語,,它的義項常常不是單一的,,從這里也看出來中醫(yī)科學術語的多義性,,它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漢語言學,,漢語語言學的一個特征,語義學特征,。把七情從生理,,從病因,從藥物三個方面來定義,,三個義項,,不能理解為中醫(yī)的科學術語的概念的表述、定義是歧義的,。我們在講述的時候,,(1)七情限定是正常的情志活動,限定的條件是很重要的,,在正常的生命過程中,,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的變化,這個七情屬于正常的,,限定是正常的,。(2)異常的生命過程中,情志的異常變化也叫七情,,條件不同,。(3)在藥物的應用形式上,確定藥物的七情是指相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反(,、相惡)而言。這三個義項,,就從我們現(xiàn)在定義規(guī)則來說,,也是非常嚴格的,邏輯上沒有問題,,每一個義項概念都非常清楚,。講到這里,也可以進一步來提示大家,學習中醫(yī)學科學術語的多義性,,每個義項之間它們是什么關系,,在什么條件下使用。這是正確地理解中醫(yī)的概念,,學習中醫(yī)理論的一個必須掌握的思維方法,。如果學習這三個義項,按照現(xiàn)在規(guī)范的定義,,這個概念的定義規(guī)則,,也就是說,在同一學科使用某一個語言符號表達一個概念,,作定義的時候,,它的內涵和義項是唯一的,這也是現(xiàn)代術語學所要求的,。這個觀點是從西方科學來的,,或者說從古希臘亞里士多得的形式邏輯來的。那么是不是中醫(yī)學的概念永遠都這樣下去呢,?現(xiàn)代術語學的規(guī)范告訴我們,,現(xiàn)代術語學,它首先強調,,在本門學科里面,,同一個語言符號,最好不出現(xiàn)兩個義項,,這也是最基本的原則,。在特殊情況下,不僅是中醫(yī),,不僅是中文,,自然科學也存在,如果有兩個以上的義項,,要求作技術處理,。怎么技術處理呢?叫術語分離,,用這個方法,。也就是說,使用七情,,按照這個要求,,那么第二個義項、第三個義項,,假如定義為第一個義項,,那么生理的意義的義項和藥物學義項另起名字,,這個語言符號不要用七情這兩個字,另外起名,。但是我這個內涵確實存在,,要換一個語言符號來解釋,這叫術語分離,。我想講到這里,也是我們今后大家參與研究中醫(yī)的科學術語規(guī)范化一個思路,,供大家參考,。在這里反復強調,旨在要求同學們正確地理解中醫(yī)學的科學術語,,它表達概念的方法,。這是第一點,講七情的基本概念,,涉及到了七情的三個義項,,以及七情和五志的關系。 在前面講課,,講藏象學說,,講到人的神志活動,反復講到精神,、意志,、情緒這么多術語。下面講一講什么叫精神,,什么叫意志,,什么叫情緒。七情和人的情緒有關,。 ?。ㄒ唬┚瘛>襁@個術語,,它有哲學意義,,還有科學意義,就是具體科學意義,。在哲學上講,,在哲學領域,精神是與物質相對的,,對稱的,,物質與精神它倆是一對范疇,,精神是指物質的最高產物,,哲學意義。在具體科學意義,,精神這兩個字是指人的心理活動而言的,包括神經科學,、心理科學,,精神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動。 ?。ǘ┦裁唇幸庵??意志就它的現(xiàn)代意義講,是指人們自覺地確立目的,,并根據(jù)確立的目的來支配,、調節(jié)自己的行動,最終實現(xiàn)預定的目的,,這樣一個心理過程稱為意志,。換言之,意志是心理學的概念,,講人的心理過程,,確立目標,按照目標來支配自己行動,,最終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這個過程就是意志。大家來學習,,同學們學習中醫(yī),,盡管難度很大,確立了終身地獻給中醫(yī)藥事業(yè),,目的確定了,,那么根據(jù)這個目的來確定自己在學期間的行為,規(guī)范自己的學習行為,,那就刻苦學習,,克服困難,最終能實現(xiàn)這個目的,,最終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中醫(yī)藥人才,,在這個過程,這個心理過程把它抽象出來,,用兩個字來表達,,叫意志。 ?。ㄈ┣榫w,。什么叫情緒?情緒簡單說來,,是主觀體現(xiàn),。什么樣的主觀體現(xiàn),?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所持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就是對客觀事物抱著什么態(tài)度,,自己的一種主觀體現(xiàn),它屬于心理學范疇,。一般來說,,情緒的改變按照心理學屬于一種心理狀態(tài)。什么心理狀態(tài)呢,?就興奮和抑制而言,,它屬于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理解七情,、五志,,是中醫(yī)的術語,,而精神,、意志和情緒是現(xiàn)代科學的術語。它們之間什么關系,? 二,、講七情與臟腑、氣血的關系,。 ?。ㄒ唬┢咔榕c臟腑的關系。按照我們前面講的藏象學說所涉及到的中醫(yī)情志學說里面的第二個學說就是五臟藏神說,。情志活動屬于中醫(yī)學的神志活動范疇,。五臟藏神說將七情經過歸類以后變成五志,分別歸屬于五臟,,這就使七情與五臟發(fā)生了密切關系,。我們前面講神志學說,神生于五臟,,舍于五臟,,主導于心,七情是五臟系統(tǒng)正常生理活動,,表現(xiàn)為神志活動的一種反映,,它是屬于正常生理活動的范疇,按照五行分類把它分別地歸屬在不同的臟腑里面,,七情的怒與肝相應,,思與脾相應,喜與心相應,,悲,、憂與肺相應,,驚、恐與腎相應,。在中醫(yī)理論當中,,不能僅僅理解為,五神臟學說,,就是五臟藏神說,。那么按照《內經》所(說),心藏神,,肝藏魂等等,,那僅僅是用這個文字符號來代表人的神志活動,神明的活動,,與五臟密切相關,,按照五行分類,分別分(屬)于五臟而已,。在這個前提下,,又為了便于說明五臟各自扮演的角色,在七情上扮演的角色,,五志,,七情轉換為五志,五志與五臟相應,。這是第一點,。大家聽到這里頭,李老師,,你(把)腦袋放哪去了呢,?腦為元神之府啊,情緒變化,,心理過程,,你又強調精神是物質發(fā)展到最高級階段的產物。我們前面反復講中醫(yī)情志學說,,講腦的神明功能,,腦為元神之府的功能隸屬于心主神明之下,隸屬于五臟藏神之下,,也就是說,,心主神明和五臟藏神包括了腦主神明。所以在這里面講,,情緒的改變與臟腑的關系,,這里沒有腦袋,沒有頭,,沒有腦,。 ?。ǘ┢咔榕c氣血的關系。在這里,,氣血是人體生命物質的,,基本物質系統(tǒng)的代稱,應該這樣理解,,不應該僅僅就理解為氣和血,。如果僅僅理解為氣和血,人的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是精氣,,精氣是人體內所有精微物質的概稱,,那就會發(fā)生邏輯上的矛盾。同學們讀書的(時候),,學習的時候,,應正確理解這樣一個概念。用氣血這兩個字來代表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再進一步來抽象,,又可以稱為人體的精氣,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精微物質,。那么神的活動,,形和神,,中醫(yī)強調有形才有神,,我們剛才講精神的神,那就是說先有物質,,然后才有神,,它倆是對稱的。那么氣血就是人的精神情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而氣血又是通過以五臟系統(tǒng)為中心的五臟系統(tǒng)協(xié)調作用的結果,,從臟腑的生理功能而言,強調形神的統(tǒng)一性,。 這節(jié)課講到這里,。 第48 講 病因:內傷病因——七情(二) 七情這一概念是指病因而言,規(guī)范的表達在病因學里面就叫七情內傷,,習稱七情,。其他兩個含義,那么第一個含義,,生理學的意義,,七情和五志的關系;最后藥物學七情僅作一個了解就可以了,,重點掌握病因學的意義,。我們又講了七情和臟腑氣血的關系,,回憶我們在講臟腑學說、中醫(yī)神志學說,,強調五臟皆藏神,,是以心為主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把腦為元神之腑的功能隸屬于五臟,隸屬于心之下,。所以我們在這里講七情的時候,,重在講七情和五臟的關系,而不講與腦的關系,。那么如何來理解七情和臟腑氣血的關系呢,?我們前面講臟象學說和經絡學說為人體結構說的理論核心,中醫(yī)理論的核心,,尤其臟象學說是中醫(yī)結構學的理論,。那么所有的生命現(xiàn)象都是臟腑整體調節(jié)的結果。神也是如此,,七情也是如此,,是從整體來說的。那么就將神一分為五,,將七情一分為五,。就這個意義講,喜,、怒,、憂、思,、悲,、恐、驚與某一個臟腑系統(tǒng)相對應,。從氣血是神的物質基礎,,就是生命的物質基礎而言的。這里面的氣血應該理解為是生命物質系統(tǒng)的所有物質的代稱,,不能僅僅理解為氣血精津液物質系統(tǒng)中的氣和血,。這是從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而言的。前者從哪些臟腑參與這個調節(jié),?從生命的活動的表現(xiàn),,從執(zhí)行神的功能的五臟,而它們必須(有)物質基礎,,把這兩個聯(lián)系起來理解七情就是情志活動與臟腑氣血的關系,。 第三個問題,,我們講七情和心神的關系。上一節(jié)我們提到中醫(yī)的神志學說,,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為主導,,又強調五臟皆藏神,。這里已表述了心神和七情的關系。用神生于五臟,,舍于五臟,。七情屬于神志活動的一種表現(xiàn),它們分別生于五臟,,五臟皆藏神,,靠五臟的功能活動及其所產生的物質基礎維持神的正常生理活動。按照五行分類,,這個神產生以后又分別舍于五臟,,五臟藏神。那么心的神和五臟神是什么關系呢,?換言之心和七情什么關系呢,?是神主導于心,是心神統(tǒng)帥七情,。所以我們得出一結論,,情志是心神對體內外環(huán)境刺激的不同反應。心神統(tǒng)帥七情,,這就是七情和心神的關系,。它也體現(xiàn)了中醫(yī)神志學說,,如我們前面講的,,既有整體觀念,又強調某一個臟腑系統(tǒng)在執(zhí)行這樣一個生命活動過程中,,它的特殊作用,。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的科學思維方式,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的學術思想,。將這一個觀點告訴我們七情內傷所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疾病,,一和五臟系統(tǒng)都有密切關系,其中與心的關系最為密切,;二在病理情況下來治療情志性疾?。簭恼w角度來調節(jié)五臟的陰陽氣血失調,重在調節(jié)心神,。用這樣一個觀點來理解七情和心神的關系,。 在講述七情致病的特點之前,,我們再簡單地說一下,七情和健康與疾病的關系,。第一,、講七情與健康的關系:中醫(yī)學認為,七情是神的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在正常的生理狀況下,,根據(jù)形神合一的觀點。神,,神志活動,,其中情志活動必須處于正常狀態(tài)下,意味著健康,。就七情而言,,喜、怒,、憂,、思、悲,、恐,、驚處于和合狀態(tài),也就是說它的活動處于正常的生理范圍之內,。在這樣的條件下,,神反饋于形,有利于形體的功能的協(xié)調,,有利于五臟系統(tǒng)發(fā)揮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現(xiàn)為機體內外的陰陽勻平。就這個意義講,,在這樣條件下的七情,,在生理條件下的七情是人們健康的一種標志。我們前面講體質的時候,,健康標志中就有一個神,,講神應該處于什么狀態(tài)。我們這里,,強調七情和健康的關系,,就是神志活動處于正常的活動狀態(tài),是健康的標志,。正常的情志活動有益于健康,。用中醫(yī)的術語表達,就是情志和合,離開這個條件就不利于健康,。它告訴我們要想保持健康,,必須不斷地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志,使自己處于一個正常的活動狀態(tài),。在現(xiàn)實當中,,剛才我們講情志是機體心神對機體內外環(huán)境刺激的一種反應。自然因素,、社會因素,、人際關系、工作環(huán)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的修養(yǎng),,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七情,。所以要想保持七情處于一個正常的狀態(tài)有利于健康,,就要正確處理上述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中醫(yī)強調通過自身調節(jié)來使喜,、怒,、憂、思,、悲,、恐、驚處于和合狀態(tài),。第二點,,講七情與疾病的關系。關于七情與疾病的關系,,我們在講肝主疏泄,、調節(jié)精神情志的時候,曾經講過一句話,,叫因郁致病,。因郁致病,就是說一個人通過自身的調節(jié)不能使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處于和合的狀態(tài),而表現(xiàn)為七情太過和不及。就(是)七情的活動超過了正常的生理范圍,,或者是太過或者是不及,,中醫(yī)稱之為郁。在這樣的條件下就會導致疾病,。由七情所導致的疾病,,中醫(yī)稱之為情志疾病。現(xiàn)代醫(yī)學把它稱之為心神疾病還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我們國家的出版社已經引進了幾本經典的心神疾病的專著,,介紹了現(xiàn)代醫(yī)學關于心神疾病的理論和對心神疾病的干預辦法。中醫(yī)學七情學說在《黃帝內經》便形成了,,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就病因學而言,已經明確的指出:七情失和是致病的特別是內傷疾病的重要因素,。就這個意義理解,,內傷疾病任何一個疾病都與七情失和有關。因此中醫(yī)學在內傷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醫(yī)生在望,、聞、問,、切過程中,,在辨證論治過程中,有一個和西醫(yī)不同的特點,,即要不斷的和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感情,工作,、家庭環(huán)境,,其中就有用醫(yī)生的知識來調節(jié)患者已經失和的七情這樣的作用。把這個過程,,中醫(yī)學文獻里面稱之為人事療法,,就是人事部那個人事。又叫做活套療法,,死活的活,,套子的套,叫活套療法,。它是作(為)一個具體的情志治療方法出現(xiàn)的,。作為一個中醫(yī)院校學生,學習中醫(yī)必須掌握這一點,。從理論上掌握清楚了,,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始終要貫徹這一點。那就是說,,通過臨床實踐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認識這個人是有病的人,。而西醫(yī)學生物醫(yī)學模式認識這個治療對象是人的病,認識病,。中醫(yī)重在認識人,,人是有感情的。現(xiàn)在西醫(yī)學也已經明確指出,,所有的疾病,,不僅僅是精神疾病,現(xiàn)代所謂的,,還有的說是心理疾病,,不僅僅如此,無論是功能的,、器質性的疾病統(tǒng)統(tǒng)納入到心神的疾病里面去,。比如現(xiàn)在的冠心病,心絞痛,,嚴重的可以致死?,F(xiàn)代醫(yī)學已經認識到冠心病和情緒的改變,和它密切相關,。以腫瘤為例,,中醫(yī)已經認識到腫瘤的發(fā)生和情志失調有關,是個重要因素,。那么現(xiàn)代醫(yī)學的腫瘤學,,現(xiàn)在的研究結果已經得出結論,同樣患腫瘤,,治療條件各方面完全齊同的情況下,,就是完全相同的條件下,一個患者情緒良好,,對藥物的反應效果就好,,患者的生命質量就他的生活狀況良好。而反之,,另外一個人用中醫(yī)話叫七情不和,,用西醫(yī)的話說他的心態(tài)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加快腫瘤的播散和轉移,,病情逐漸加重,對藥物的反應效果不好,。舉這個例子旨在說明,,中醫(yī)早已認識到七情失和,、七情內傷是疾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貫穿到各個疾病內傷疾病當中,。而現(xiàn)代的心神疾病也已經認識到情志因素對人的影響,對疾病的影響,。從中醫(yī)而言,,生理情況下的七情有利于健康。病理情況下的七情——七情失和不利于健康,,可以使人由健康發(fā)生疾病,,形成七情疾病。原有的疾病由于情志失和,,可以加重疾病,。患了病以后能夠始終保持自身調節(jié),,使自己的七情和合,,可以使疾病,原有的疾病向緩解,、向愈的方向發(fā)展,,這就是七情與健康和疾病的關系。講這個思想,,旨在說明中醫(yī)學對七情與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系是怎么認識的,?這樣不僅從理論上能解釋它的理論意義,而更重要的,,作為一個中醫(yī)的醫(yī)生如何認識有?。ǖ模┻@個人七情和疾病的關系,如何在自己的醫(yī)療行為當中始終貫徹中醫(yī)這個思想,。 下面講第四個問題七情致病的特點,。(一)與精神刺激有關。七情內傷屬于精神性因素,,從現(xiàn)代理解屬于精神性因素,,它和精神刺激有關。它表現(xiàn)出什么規(guī)律呢,?疾病的病理變化的趨勢,、病理變化的輕與重和情志有關,和這個精神刺激有關,,和情緒有關,。前面我們講七情與健康和疾病的關系,講七情與疾病的關系強調:不良的刺激,,情志是心神對體內外環(huán)境刺激的一種反應,。機體內部或者是機體外部的刺激,,我們作為一個正常活動的人,,每時每刻都接受這種刺激,,這種刺激作用到人體以后,在心神的調節(jié)下,,這種反應(能夠)處于正常狀態(tài),。它要求這種刺激和機體之間的關系處于一個協(xié)調平衡狀態(tài)。當這種刺激這個因素,,把這種刺激作為致病的一個因素,,刺激到機體以后,心神的反應不能夠和這種刺激相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使喜、怒,、憂,、思、悲,、恐,、驚發(fā)生異常的反應。那么這個異常的反應就是從生理狀態(tài)下的七情轉化為七情內傷,,最終導致各種各樣的情志疾病,。它這個致病特點告訴我們,人生活在世界當中,,生活在人群之中,,機體內部的環(huán)境、外部的環(huán)境作為一種刺激因素時時刻刻對我們的機體有著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來保持和這些刺激取得平衡,來協(xié)調平衡,,保證使自己處于健康狀態(tài),?通過自身的調節(jié)在心神的作用下,通過五臟的調節(jié),,不能和這些刺激取得平衡的時候,,就會使這些刺激轉化為致病因素,而形成情志疾病,。所以中醫(yī)認識人的,、考察人的疾病的時候,一定要考察這個有疾病的人,,他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背景,、人際關系乃至婚姻關系。我們前面講過問診求因,。就是詳細了解這個人的生活史,、家屬史、疾病史,、治療過程,,以及他的工作環(huán)境,。為什么要了解這些呢,?就是了解給予他的刺激。用我們現(xiàn)代語言講叫良性刺激呢還是惡性刺激呢,?所謂良性刺激,,是指這種刺激因素,通過他自身的作用能取得平衡,,有益健康,,叫良性刺激;所謂不良刺激呢,?是指這種刺激能夠使這個人發(fā)生情志失和,,情志內傷,那么發(fā)生了情志內傷就一定會導致情志疾病?,F(xiàn)代社會,,高度發(fā)達,物質文明不斷地發(fā)達,,生存水平的發(fā)達,、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那么工作節(jié)奏加快,、風險意識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外界這些刺激刺激到機體,,能不能夠通過自身的調節(jié)使這些刺激變成什么呢?良性刺激,,不至于使情志七情變?yōu)榍橹緝葌?,這是第一。 (二)直接傷及內臟,。為什么說七情的致病是直接傷及內臟呢,?(1)七情屬于神的范疇,神是以五臟為中心的臟腑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結果,,也就是說神的活動,、七情的活動,,是五臟系統(tǒng)正常生理活動所產生的。一旦這個七情失和,、七情內傷,,那么七情內傷的產生,是由臟腑系統(tǒng)功能活動不正常而產生,。神生于五臟,,舍于五臟。臟腑氣血是產生神志活動,,是產生七情的基礎,。臟腑發(fā)生了功能異常,一定會導致七情的異常,。就這個意義講,,七情發(fā)于心而因于五臟,叫七情從內而發(fā),,是指七情是由于臟腑功能活動異常的結果,。這個情,七情內傷的刺激,,刺激到了某一臟,,使臟腑發(fā)生了功能異常。是由于臟腑某一臟產生的功能異常的反應,,表現(xiàn)為七情內傷,。表現(xiàn)它的因果關系,它既生于五臟,,在正常情況下,。反之,在異常情況下,,它又直接對應于某一臟,。最終損傷了臟腑的功能活動。就這個意義講,,它直接傷及內臟,。那么怎樣傷及呢?有什么規(guī)律呢,?五臟與五神相對應,,和七情相對應。那就是五志和五臟相對應,。那就是怒傷肝,,注意這里的怒是指七情內傷的怒。喜傷心,思傷脾,,悲憂傷肺,,驚恐傷腎。這里面的怒,、喜,、思、悲,、憂,、驚、恐,,是指七情內傷而言,。這就叫做直接傷及內臟。這個規(guī)律有什么實踐意義呢,?它不僅有上面講的理論意義,,它還有重要的指導實踐的意義。例如中醫(yī)叫做暴怒傷肝,,這個結論是說這個人的怒這個情志失和。怒太過,,中醫(yī)稱為大怒,,或者稱為暴怒,馬上想到這個七情內傷它首先侵及哪個內臟呢,?首先侵及到肝,。所以在臨床看病的時候,說這個人老愛發(fā)脾氣,,中醫(yī)一定會想到最容易侵襲肝臟,,表現(xiàn)為肝氣橫逆、肝火上炎,。為什么這樣想呢,?這個思維過程是這樣一個思維過程,即根據(jù)直接傷及相應的內臟而言的,。就是說五志把七情轉換為五志,,它直接傷及內臟。是怎樣傷及內臟的呢,?傷及相應的內臟,,相應這兩個字就是五志與五臟的相應關系。按照五行分類而得來的,,它就是這樣的實踐意義,。 (三)影響臟腑氣機。我們前面講了臟腑經絡的氣機運動,,特別是臟腑氣機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氣機要進行升降出入,發(fā)生形氣的相互轉化,,維持正常的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表現(xiàn)為正常的生命過程,意味著健康,。情志一旦失調就會危及氣機升降出入的運行,,就會危及每一個臟腑的氣機升降。就這個意義講,,七情內傷致病特點是影響臟腑氣機,。那么為什么說它具有這個特點呢?我們在前面講肝主疏泄的時候,,講肝主疏泄的第一個功能就是調暢氣機,。(在)心神當中除了強調心主神明之外,在情志當中,,調節(jié)情志活動,,精神情志活動,突出強調肝的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這一最重要的功能在五臟系統(tǒng)中它突出表現(xiàn)為對全身氣機的調節(jié)。所以雖然調暢氣機的功能是由五臟協(xié)調活動的結果,,我們唯獨在肝里面講,,作為一個肝臟獨立的功能講它調暢氣機旨在說明在調節(jié)全身氣機過程中,肝臟占有特殊地位,。七情失調以后,,影響臟腑氣機,主要是指肝臟的疏泄功能失調導致肝調暢氣機的功能異常,,從而影響了全身的氣機調暢,,引起全身的各個臟腑系統(tǒng)氣機發(fā)生紊亂。這是七情內傷可以影響臟腑氣機的,。第一點,,必須掌握的它這個基本觀點。其二,、每一個臟腑的氣機升降的趨勢不近相同,,說不同,每一個臟腑對應于七情當中一個,,也就是說每一種情志作用于相應臟腑以后,,它表現(xiàn)出現(xiàn)來的氣機升降失常的趨向各不相同。那么這個各不相同就是七情當中某一情志,對應于相應內臟,,作用的結果,,在正常情況下,它能夠調節(jié)這個臟腑的功能使之保持正常的升降出入,;在七情內傷的情況下,,就會打亂了某一臟腑相應臟腑的氣機升降失常。這個氣機升降失常表現(xiàn)的特點,、規(guī)律就是那一個臟腑的氣機正常升降的趨向的反面,。按照這個規(guī)律來理解,七情影響臟腑氣機升降,。在這里,,給同學們介紹的怒則氣上,喜則氣緩,,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憂則氣閉,,恐則氣下,就是七情作用于機體以后,,通過臟腑的功能失調,,表現(xiàn)為氣機升降異常,從而得出了結論,。那么這個結果,緩,、亂,、結、消,、閉,、下,是一個病理的特征,,病理變化特征,。氣機升降失常的規(guī)律,就是符合本臟氣機升降的規(guī)律,。那么有的地方又不完全符合,,這樣又回到我們前面講的中醫(yī)理論它的思維方法。既然每一個臟腑的生理功能是采用類比的方法,,用五行的屬性類比出來的,,那么生理功能便不能被完全來說明,僅僅用五行屬性說明,同樣病理也不能完全這樣,。這就會出現(xiàn)按照剛才講的,,七情失和以后影響了臟腑的功能,這個功能異常通過氣機升降失常,,就是氣機紊亂來表現(xiàn)出來的,。它表現(xiàn)的規(guī)律是某一個臟腑,它的氣機升降主要趨勢是什么,?就是它的特征,,那么它主要的趨向失常,是與它原來生理上的主要趨向相一致的,。那么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這幾個,,這是從《內經》以來一直講到現(xiàn)在。我們在這里只要求同學們掌握它的概念,,這里面又反映出來和上面講的規(guī)律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掌握影響臟腑氣機,導致臟腑氣機紊亂這樣一個規(guī)律的時候,,要求同學們知道怒,、喜、驚,、思,、悲、憂,、恐,,最后能夠出現(xiàn)什么樣的病理結果?導致氣機升降失調,。這幾個概念記住什么意思,?它的含義記住就可以了。 (一)怒則氣上,。氣上就是氣逆的意思,,主要是指氣機上逆和橫逆。怒對應于肝而言,,因此怒則氣上,,是指因過怒而使肝氣上逆,或者是肝氣橫逆而言,。在這一點,,肝主疏泄,肝主升發(fā),,它的氣機升降易升,,但是七情內傷的怒之氣上是指肝主升發(fā)過度,。它會表現(xiàn)什么結果呢?比如前面曾經提到了肝郁火盛,,講到目赤,,講目和肝的關系時說,目赤,,易怒,,易激動。怎么來解釋這個目赤呢,?中醫(yī)說肝失疏泄,,肝氣上逆的結果。有的人一生氣立刻臉紅頭痛,,肝氣上逆的結果——怒則氣上,。有高血壓的患者,中醫(yī)的醫(yī)生反復告訴他千萬不要太生氣,,一生氣臉一紅,,頭痛還會出血,腦出血就死了,。中醫(yī)叫什么呢,?叫肝氣上逆,血隨氣逆為之大厥,。厥,,手腳涼,意識不清楚,。大厥就卒然昏倒,,不醒人事,手腳冰涼,。為什么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就肝的氣機升之太過了,橫逆,,木旺必克土。旺不是往上去而是往橫的方面來,。那累及到脾就會出現(xiàn)什么呢,?脾胃的功能失調,所以講肝氣郁結必累及于脾,,就是肝氣郁結的時候一定要出現(xiàn)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二)喜則氣緩,緩,,氣緩,,它有兩種意思,。一是緩和緊張的情志,就是緊張的情緒,;二這個氣緩使心氣渙散,,這兩種意思。在生理情況下的喜能夠緩和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我們在這里面作為一個病因學出現(xiàn),就是過喜,、大喜,。中醫(yī)說大喜則傷心,樂極必生悲,。大喜通過什么機制影響了心的功能呢,?使心氣渙散。出現(xiàn)什么樣一個病理結果呢,?出現(xiàn)神志病變,。心藏神,喜傷心導致了神志功能的異常,,表現(xiàn)為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甚則失神。所謂失神在這里暫時理解為就是神志異常,。大家看電視劇,,這個人突然由某一個偶然事件使其太高興,從來沒遇見過的,,非常高興,,高興之極,精神失常,,送精神病院去了,。中醫(yī)怎么看這個問題呢?叫大喜則傷心,,喜則氣緩,,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所以他就瘋了,,上精神病院去。中醫(yī)強調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通過自己的調節(jié)始終處于一個良好的平和狀態(tài)。受到了精神刺激以后,,外界環(huán)境刺激以后一定要調節(jié)自己的七情,,既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這樣才能維持正常健康狀態(tài),。從日常生活來講,,那么你的成功經得起考驗,你的挫折和失敗也得經得起考驗,。經得起這兩方面的考驗,,你能通過你自身的調節(jié)保證七情和合,意味著你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意味著你是健康的,。否則盡管形體壯實,仍然意味著不健康,。 (三)悲則氣消,。氣消在這里面限定為、理解為能夠使肺氣消耗,,就是過度的損傷肺氣,。過度的損傷肺氣,使肺氣的功能減弱,,除影響呼吸功能之外,,還表現(xiàn)為全身的氣虛。在神志上,,七情在情緒上表現(xiàn)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不振。日常生活舉個例子,,看過度悲傷的結果,,表現(xiàn)為外表最突出的就是哭。但是過度悲傷表現(xiàn)為大哭,,哭得非常厲害,。沒有一個人大哭之后都說我氣力很足,大哭的結果,,都是上氣不接下氣,。如何用中醫(yī)理論來理解,如何大哭之后上氣不接下氣呢,?悲則氣消。就是悲,,過度悲傷耗傷了肺氣,,使肺氣的功能下降,,表現(xiàn)為神志上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不振,。盡管這樣解釋似乎是有些牽強,,但是實踐證明,中醫(yī)用這個實踐來證明來指導調節(jié)精神情志的異常是科學的,、是合理的,、是真實的。盡管解釋,,多次提到對某一個科學事實在理論上解釋允許有不完善,,甚至是謬誤的解釋。但是用這個理論呢,,用這個事實證明了它的實踐解決的辦法是正確的,。如何來解釋?那需要不斷地來完善,。在這里面解釋悲則氣消同學們聽起來,,李老師講的還是論據(jù)不是那么充分,但是到今天為止,,中醫(yī)理論就是這樣來解釋的,,從《內經》到現(xiàn)在就是這樣來解釋的。大家就這樣來理解,。那你大幅度悲傷以后,,上氣不接下氣,假如來找你看病,,你自殺啊,,首先想到不能夠疏肝吧。那么你想到悲則氣消,,首先想到要看看肺的功能如何,?如何來保證已經虛的氣?出現(xiàn)氣耗氣虛了,,那你就得治氣了,,肺主一身之氣。就是從這兒來入手的,。那么這樣一個思路指導這樣一個臨床實踐,,它是正確的。好今天的課就到這里,。 第49 講 病因:內傷病因——七情(三),、飲食失宜 同學們,現(xiàn)在開始上課,。上一節(jié)我們講了七情致病的特點,。講了,,七情致病與精神刺激有關,多發(fā)生情志性疾??;2.直接傷及相應的內臟;3.影響臟腑氣機,,我們講了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下面我們講恐則氣下,。這里的氣下是指精氣下陷,或者叫做腎氣下陷而言,??质且环N膽怯、懼怕的心理反應,??謩t氣下是指長期的恐懼或者突然的驚嚇,使腎氣受損,,導致精氣不固,,腎氣的攝納作用失常。主要表現(xiàn)為腎氣不固,,氣陷于下,。它的突出特點表現(xiàn)為常常是二便失禁。這就是恐,。突然的或長期的刺激損傷了人體的腎氣,,使腎氣不固。它表現(xiàn)出來的病理變化的特征:有趨下的特征,。就這個意義來理解,,恐則氣下。咱們現(xiàn)在的研究,,用動物模型研究中醫(yī)學的這個腎的內涵,。這個在臨床研究好辦,動物模型研究七情與腎的關系怎么辦呢,?有一種方法,。盡管還不成熟,畢竟是做了好多工作,。把小鼠放到籠子里頭,,采取突然驚嚇的方法,就是取驚恐傷腎,恐傷腎,。根據(jù)這個原理給小鼠進行刺激,,這個小鼠會表現(xiàn)什么樣呢?大,、小便失禁。不給它這個刺激,,它就沒有大,、小便失禁的特征。根據(jù)這個原理,,按照這個原理模擬出的動物模型可以類似驚恐傷腎,,結果類似腎氣不固的模型。研究驚恐,、恐懼這樣一個情志,,它損傷腎氣,使腎氣不固的機制,。這就是舉這個例子,。我們現(xiàn)在關于七情和臟腑的關系,它的作用機理現(xiàn)在已經作了一些工作,。我舉這個恐則氣下,,判斷這個小鼠刺激以后用什么來判定傷沒傷腎了呢?就看它是不是二便失禁了,。把這個叫做恐則氣下,。 (四)驚則氣亂,,氣亂是指氣機紊亂,,主要是指心氣紊亂。大家注意,,主要是指心氣紊亂,。驚則氣亂是指突然地用驚這種刺激,也就是說突然受驚,,結果這個驚引起心氣紊亂,,心神失守。把這個意義叫做驚則氣亂,。就是說心氣紊亂,,表現(xiàn)為特征:驚慌失措。解釋這個驚慌失措是驚導致心氣紊亂,,心的氣機紊亂的結果,。所以臨床表現(xiàn)出來驚慌失措。 (五)思則氣結,這里的氣結如果單從字面上理解,,思會導致氣機結滯,,就是氣機運行阻滯,叫結,。而在這里面講,,情志直接傷及內臟,根據(jù)這個原理,,這里的思則氣結,,是指思慮過度容易導致脾氣郁結。脾氣郁結就是指脾的氣機運行發(fā)生了阻滯,,或者說發(fā)生了異常,,影響了脾的功能。這個和這里面用脾氣郁結這個概念,,就是脾氣結,。那么脾氣郁結和肝氣郁結不完全是同義的。導致脾的氣機紊亂影響了脾的運化功能,、升清功能或者是統(tǒng)血功能,,總之是通過影響脾的氣機升降失常而表現(xiàn)就是脾的功能異常。中醫(yī)經常講思慮傷脾,,思就是思慮,。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這個人如果經常過度的思慮,,有什么事經常想,,想不通,那么生活上一個很不好的表現(xiàn)就是不愛吃飯,,食欲下降,。沒有一個人每天都愁眉苦臉的總是那么心事重重的,他食欲很旺盛?,F(xiàn)實生活當中心事重重,,中醫(yī)用過思來定義它。那結果呢,?食欲下降,。中醫(yī)看由于這樣一個原因引起的脾胃的運化功能發(fā)生改變,怎樣來理解呢,?思則氣結,。是脾氣郁結影響了脾的運化功能。關于七情影響臟腑氣機紊亂就要求同學們記住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驚則氣亂,。注意這里面我們把怒則氣上僅僅和臟腑相應,因為它直接影響臟腑氣機,。將來學習氣血失調的病機的時候,,這個氣上還不僅僅包括這個概念。將來我們在后面講病機學說的時候來進一步定義它,。注意這里限定的是情志失調影響相應的臟腑,,所以我們在講情志的時候僅僅地定義在臟,講肝氣上逆,,而沒有說它和其他臟腑的關系。注意這個概念,,回答氣上這個概念的時候只有在怒這個條件下,,理解它和肝的關系。離開這個條件,,這個氣上不能僅僅理解是這樣一個定義,。七情是咱們內傷疾病里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內傷病因當中占第一位,,足見中醫(yī)學對七情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二,、飲食失宜 下面講內傷疾病的第二個原因,,占第二位置的,飲食失宜,。飲食,,“民以食為天”,飲食本來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作為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來說,,飲食、空氣,、土壤,、水都共同組成了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飲食是人類的重要的生活環(huán)境,,飲食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健康,。第一我們講飲食與健康的關系。中醫(yī)學強調飲食要膳食結構合理,,用中醫(yī)的話說叫五味俱全,,無所偏嗜。把這個叫做宜,膳食宜,。宜,,正合適。用我們現(xiàn)代的語言說就是合理的膳食,,是指飲食的結構合理,。用中醫(yī)的話說叫五味俱全,寒溫適宜,,進食的量合理,,節(jié)律合理,統(tǒng)統(tǒng)稱為合理的飲食,。那么合理的飲食有什么作用呢,?使人的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水谷精微在臟腑功能的作用下,能夠正常地由水谷轉化為精微,。水谷轉化為精微,,為氣血精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轉化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這些生命物質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臟腑經絡當中去,,從而維持人體臟腑經絡發(fā)揮正常的生理作用,,表現(xiàn)出健康的生命指征。就這個意義說,,飲食與人的健康關系非常密切,。中醫(yī)學強調人以五谷為養(yǎng),谷就是我們吃的糧食,;所以以五果為助,,還要吃水果;以五畜為益,,咱們還要吃牛羊肉,、吃雞翅;以五菜為充,,還得吃蔬菜,。早在幾千年前,《內經》就已明確地指出人的膳食結構應該是什么,。這僅僅從膳食過程中,,配餐既要有肉,又要有糧食,,還要吃水果,,還要吃蔬菜。我們歸納起來,,剛才講叫做五味俱全,,寒溫適宜,。糧食、肉類,、水果,、蔬菜它屬于中醫(yī)學的本草學的范疇之內,特別是其中記載在《食療本草》當中,,就是這些中有些東西既能治病,,又可以食用。中醫(yī)強調合理的膳食,,就是說人攝取的營養(yǎng),、攝取的水谷,轉化為精微,,它與人的健康關系非常密切,。飲食的好壞也是衡量一個人健康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 第二講飲食與疾病,,本來飲食是健康的保證,,它在什么條件下才能夠轉化為作為一個致病因素?一飲食不節(jié),,節(jié)是指節(jié)制,是指進食的量和進食的時間而言,,這個節(jié)制含有這個意思,。所謂飲食不節(jié)是指飲食過飽、過饑,、無規(guī)律而言的,。換句話說,過饑,、過飽,、無規(guī)律統(tǒng)統(tǒng)稱為飲食不節(jié)。在這種條件下,,飲食作為健康的保證轉化為導致疾病的原因,。因此用這樣一個術語叫飲食不節(jié)。飲食不節(jié),,一是量的改變,,有過饑和過飽,我們統(tǒng)稱為饑飽失常,。那么過饑,,進食不夠,它有什么致病特點呢,?損傷脾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呢,?水谷精微,脾胃運化的,,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進食過少會導致水谷化生精微的來源不足,叫做化源不足,?;床蛔愕慕Y果,生命物質不足,,氣血精津液化生不足,。氣血精津液化生不足,就會導致全身各臟腑的功能減退,。全身各臟腑的功能減退,,我們用正氣來標志健康,那就是正氣虛弱,。同學們注意,,在現(xiàn)代,有的人不是這樣做的?,F(xiàn)代人,,胖的人希望減肥,希望瘦,,希望體型勻稱一點,,常常是少吃,這個少吃,,我們用一個過字講的,。中國歷代講究膳食應該是吃七、八分飽,。如果十分是滿足最大量的話,,都主張吃七、八分,。就是達到進食的量,,按照生理需要每餐進食量為機體所需的80%左右。而過饑就是進食的量低于生理所需(量)的下限,,生理需要下限的量,。在這種條件下稱為過饑。將來同學們可以進一步參照現(xiàn)代的營養(yǎng)學來計算,,按照人體生理活動的需要,,每天需要多少熱量?這些熱量都是從哪些物質成分中,,飲食物當中攝???如何來配餐?參照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我們這里講過饑就是攝食少于生理活動的需要,,長期處于饑餓狀態(tài)就會損傷脾胃,導致化源不足,,引起全身機能減退,。用中醫(yī)的術語說叫做正氣虛弱。 過去有一個報道,、一個資料,,進行健康檢查,進行流行病調查,,長期吃素食,,咱們且不說這個食量夠不夠,長期素食,,這個素食就是不合理的膳食,,結構不合理。長期這樣的結構使之處于一個營養(yǎng)不良的狀態(tài),,用咱們中醫(yī)的話說都是處于化源不足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例子。作為日常生活,,經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這個人就沒有辦法保持旺盛的精力,(沒有辦法保證)人體各個臟腑機能都很旺盛,。用中醫(yī)的解釋就是進食過少,化源不足,。進食的量過少不可以,,過多可不可以呢?過多也不可以,,這個過飽是指他所進食的量盡管是膳食結構合理,,但是他進食的量已經超過了機體所需要那個量,在這種情況下,,它的致病特點是什么呢,?損傷脾胃。同樣,,過饑損傷脾胃,,過飽也損傷脾胃,超過了脾胃的運化功能所能承受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xiàn)運化功能失調,,表現(xiàn)為食積停滯,。本來水谷可以轉化精微,因為沒有全部的消化吸收,,停聚于體內,,胃腸內較多。這種情況下,,把這個飲食未完全消化的飲食叫什么呢,?叫食滯,叫食積,。由正常的水谷轉化為一種病理產物,,作為致病因子出現(xiàn)了。那么導致什么結果呢,?經常出現(xiàn)吞酸,、噯腐。噯腐就是打嗝,,出現(xiàn)未消化傷食味,。嚴重地可以出現(xiàn)胃脘疼痛,消化不了,,胃痛啊,,甚至可以出現(xiàn)腹瀉。這在我們現(xiàn)代的年輕人當中也可以是經常出現(xiàn)的吧,。大家情緒很好,,周末又吃又喝,超過了生理所能承受的程度,,那么偶爾一次還可以,,若常常這樣就會損傷了脾胃的運化功能。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致病因子的產生,,剛才講了沒有消化的水谷停留在體內,由水谷轉化為食積,,食積在體內存留以后它會產生什么樣的病理因子呢,,會產生濕、痰,。后面我們講痰飲的時候就會講痰的概念,,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產物,痰,、濕這個病理產物,。痰、濕一旦在體內停留,,就會引起痰飲,、疳積等等,。疳積是小兒科的一個病。小兒科將來在兒科再學習,。這小孩頭大脖細,,面色白。這小孩一看,,長得挺好,,但是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頭很大,,這個脖子,,頸非常細,再看一個特點,,肚,,小肚鼓鼓的,一敲鼓鼓的,,四肢很細,。兒科大夫一看,疳積,,肯定是消化不良,,父母喂養(yǎng)不當。怎么來的呢,?食積停留在體內,。為什么食積停留在體內了呢?小孩進食不合理,、不規(guī)律,,尤其是經常吃零食,老是處于非常飽的狀態(tài),,他的脾胃的運化功能難以完成這個任務,,最后就形成食積,最后形成這樣一個病,。這是量的改變,太少不可以,,太多也不可以,,都會引起脾胃的運化功能失調,都會導致機體生命物質發(fā)生異常,,最終引起臟腑的功能紊亂,。第二個叫飲食無時,講的是沒有節(jié)律,。中醫(yī)學強調飲食必須有固定的時間,,有規(guī)律地進食,。咱們中國人的習慣是早、中,、晚三餐,,按時進食,在量既不少又不多的情況下,,必須是按時進食,。不按時進食,同樣它也可以引起脾胃的運化功能失調,。最后通過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fā)生,。它不僅僅是引起脾胃的功能失調,而且由脾胃的功能失調影響到其他臟腑的失調,。這一個原理也告訴我們,,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想保持健康,除了進食要合理,,指量要合理之外,,也必須規(guī)律。無論工作怎么緊張,,學習怎么緊張,,不吃早餐,這是違背了中醫(yī)學關于飲食健康的原理的?,F(xiàn)代營養(yǎng)學,、消化生理學也證明不吃早餐一個結果,用現(xiàn)代醫(yī)學的話來說多易發(fā)生慢性胃炎,。作為女性,,經常不吃早餐,不僅僅是會引起胃腸道疾病,,還會引起其他系統(tǒng)的疾病,,有損于健康。所以我們現(xiàn)在要想保持健康,,減肥不吃早餐就違背了咱們強調要有規(guī)律,,違背了這個原理,必然是有損于健康的,。第一個問題我講了飲食轉化為病因,,是指的量的異常和規(guī)律的異常。二不潔,,不潔是進入口內的飲食物不清潔,。用現(xiàn)代語言說是指有污染,這個不潔產生的原因,食物有污染,,或者是腐敗,,或者有毒的食物??傊?,我們進口的飲食物違背了環(huán)境的條件的要求,不符合人體健康的需要的統(tǒng)統(tǒng)都稱為不潔,。它的致病特點為損傷脾胃,,最輕的是損傷脾胃,出現(xiàn)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腹痛,、腹瀉等等,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輕的,。如果進的食物含有寄生蟲卵,,那么就會導致各種寄生蟲病的發(fā)生,胃腸道寄生蟲病的發(fā)生,。如果是有毒的食物,,腐敗變質甚至有毒的食物,那么進食以后就可以產生食物中毒,。這一些統(tǒng)統(tǒng)歸究于不潔,。所以從這個原理,中醫(yī)學強調必須進食清潔的食物,,不吃腐敗的食物,,更不要吃有毒的食物。在當前飲食的安全,,國家藥品監(jiān)督局改為食物和藥品監(jiān)督局,,強調食物的安全性。中醫(yī)很早就強調清潔食物,,保證入口的食物對人體是安全的,,才能保證脾胃源源不斷地化生氣血,否則就會引起疾病,。所以我們在進食的時候,,注意食物的安全。我們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好多食物不安全的因素,。不潔都是食物在正常狀況下轉化為致病的因素,,這種情況下我們就稱這個飲食是作為致病的因素而出現(xiàn)的。第三叫飲食偏嗜,,偏嗜是指對某些食物有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而且這個喜歡和不喜歡超過正常的范圍之內,。在這種情況下,,用中醫(yī)說叫做偏嗜。嗜,,酷愛,。偏,這個嗜是不正常的,,叫做偏,。都有幾類偏嗜呢?我們這里講一個是種類的偏嗜,。 剛才講既要吃谷類,,又要吃肉類,還要吃水果,,還要吃蔬菜,。種類要作合理的搭配,不能單吃蔬果,,吃蔬菜,,也不能只吃肉類,吃谷類,。就是按照合理的膳食結構搭配水谷的種類,。把這個叫做種類不偏嗜。對其中某一類吃得很多,,其他不吃,,這個叫做種類偏嗜。種類偏嗜的結果就會導致臟腑功能異常,,導致臟腑功能異常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疾病,。這里舉幾個病,比如酒,,喝酒,,飲料,嗜酒,。那么過多的嗜酒,,酒也是正常的膳食結構之一,中醫(yī)學從古至今都強調酒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只是強調一個量,、規(guī)律。如果飲酒無度,,過度嗜酒(酒,,咱們傳統(tǒng)的酒不像現(xiàn)在是勾兌出來的,是釀造的,由谷物釀造的,,偏嗜,,特殊地愛好酒)。中醫(yī)講酒能生濕熱,,會導致臟腑功能失常,,而引起一系列的病變。比如現(xiàn)在比較多見的喝酒過多,,從西醫(yī)來說,,從西醫(yī)這個角度說,一是人體內脂類太多了,,沉積在不同部位,,血脂高;再一個很重要的,,目前我們國家這種疾病也是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就是長期嗜酒影響了肝臟的功能,注意我講這個西醫(yī)的肝臟功能,,損害了肝細胞的功能,,形成肝炎。由于長期嗜酒引起的肝炎,,現(xiàn)代醫(yī)學把它稱之為酒精性肝炎,。這種肝炎最容易肝纖維化,從而導致肝硬化,。其與傳染性乙性肝炎,、甲性肝炎、丙性肝炎相比較,,最容易導致肝硬化,。而現(xiàn)在這個病,特別是在45歲以下,,35歲以上這一段發(fā)病率非常高,。為什么呢?它違背了咱們中醫(yī)學所要求的,,告訴你飲食不得偏嗜,。酒是可以喝的,但是不能喝得過多,。喝得過多,,就(會產生)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到那個時候就難治了,。就以白酒為例,,正常的從古代到現(xiàn)代的文獻記載,每天不得超過二兩酒,,50度左右的酒,,喝二兩酒可以。再多就超過了機體的承受能力,,連續(xù)喝十年肯定要得酒精性肝炎的。啤酒,,現(xiàn)在那個罐是多少毫升,?一罐就350毫升,都精確計算出來了,,按它的含酒精量人體屬于正常的能承受得了的,。喝葡萄酒一杯150毫升,你每天都喝一杯也沒關系,,你超過這個量就意味著偏嗜,。為什么舉這個例子,反復強調,,就是當前過度飲酒已經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們國家酒精性肝炎現(xiàn)在發(fā)病率在逐漸地上升。過去是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是歐洲,,酒精性肝炎發(fā)病率高。現(xiàn)在我們也是酒精中毒性肝炎,,就是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越來越多。它也告訴我們,,用中醫(yī)的解釋你違背了種類偏嗜,。這是告訴大家,要想維持健康,,必須合理的搭配種類,,缺一不可。有的同志減肥,,每天都吃水果,,不吃糧食,違背了中醫(yī)這個規(guī)律,。 第二,、寒熱偏嗜。中醫(yī)學將人們所吃的谷物,、肉,、水果,、蔬菜,將來同學們學習中藥學的時候,,建議大家念一念《食療本草》,。對每一種肉,每一種水果,,每一種蔬菜,,每一種谷物,它的性味功能都作了詳細的描述,。按照中醫(yī)陰陽的分類法,,無非分屬陽還是屬陰。那么屬陽和屬陰表現(xiàn)為性質上一寒一熱,。要求做到什么樣的呢,?就是你進食的這些飲食物搭配起來以后,必須處于一個寒溫適宜,,也就是說恰到好處,,處于陰平陽秘狀態(tài)。這才是人體健康條件下所需要的,。如果這個寒性和熱性搭配不合理,,過于寒或者過于熱,叫做什么呢,?都會使本來就是合理的膳食轉化為不合理的膳食,,使它成為一種致病的因素。注意這和某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系,。四川人就喜歡吃辣的,,湖南人不僅吃那個一般的辣椒,還吃那個非常細往上長的那個椒,,那是地域環(huán)境使然,,對于生活在這種地域下的人它必須保證吃辣的,它和那個潮濕環(huán)境有關系,。咱們這兒講是從總體來看,,寒熱不得偏嗜。過熱也損傷脾胃,,會造成胃腸積熱,;過寒損傷脾胃的陽氣,都不可以,。不是我們喜歡吃什么就吃什么,,那么喜歡吃辣的盡吃辣的。我不喜歡吃辣的,,每天都吃冰淇淋,,吃得很多,,長期損傷脾胃的陽氣,這也是需要我們注意的,。這是中醫(yī)的飲食營養(yǎng)學,,科學的營養(yǎng)學。將來同學們學習養(yǎng)生學的時候,,有一句話,,要想養(yǎng)生說補,條文上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怎么補,?其中就寒熱屬性來說,必須補的結果,,調整飲食搭配的寒熱屬性,和機體的寒熱屬性搭配到一起,。這里講到體質,,和體質的屬性有關。比如我這樣的,,我就屬于偏陰質的體質,,陽虛。同樣吃水果,,我不敢多吃,,多吃立竿見影,保證大便是稀的,。我喜歡吃溫的,、吃熱的,就和體質有關系,。按著體質的不同,,合理的搭配膳食以什么為標準呢?寒熱適宜,,對每個具體的個人來說,,做到寒熱適宜。這種飲食才叫正常的飲食,,健康的飲食,。五味偏嗜,從中醫(yī)看,,每一種飲食物它都按照藥物的屬性分酸,、苦、甘,、辛,、咸幾味,,按照前面講五行,說五行生克制化的結果,,處于平衡狀態(tài),。那么五行和五味相對應,我們把五行這兩個字去掉,,那就是說飲食的五味要處于什么平衡狀態(tài),。把這種狀態(tài)體現(xiàn)的飲食,五味體現(xiàn)這種狀態(tài),,保持機體各臟腑系統(tǒng)處于一個和諧的狀態(tài),,稱之為五味俱全。五味俱全,,而且要搭配合理,,其中沒有一個偏嗜,也沒有一個偏少,,過多過少都意味著按照五味來看結構不合理,。那就是飲食物從味所反應出來的結構不合理,它也會轉化為致病的因子,,容易導致生痰生熱,。不僅會影響脾胃的功能,尤其是進一步還可以發(fā)展為各種各樣的病變,。咱們這里面舉了一個眩暈,、胸痹,將來同學們在學習內科的時候講胸痹,,比如現(xiàn)在的心絞痛,、冠心病,就屬這個范圍之內,。按照現(xiàn)代醫(yī)學說冠心病和動脈硬化有關系,,和血脂過高有關系。那么五味偏嗜就可以出現(xiàn)這個,。肥胖,,過多喜歡吃某一種味也可以出現(xiàn)肥胖,就是說五味不全意味著結構也是不合理的,。怎樣搭配合理,?將來學習中藥的時候,大家注意學習《食療本草》,,注意學習,。將來學習營養(yǎng)學的時候,注意現(xiàn)在有《中醫(yī)營養(yǎng)學》專著,,有中醫(yī)的《食療本草》,,《現(xiàn)代中醫(yī)食療本草》,。同學們可以參照,在今后學的(時候)也可以參照這個,,以合理的處理飲食,,合理搭配飲食,保證我們所進的食量,、食性都符合健康的要求,,不違背健康的需要。在當前,,在我們國家出現(xiàn)了好多過去中醫(yī)書上沒有記載的疾病,,現(xiàn)代醫(yī)學臨床醫(yī)學也沒有記載的疾病,其中好多是屬于膳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就飲食不合理而言,,從現(xiàn)代醫(yī)學看,它是人們社會行為方式異常,。中醫(yī)學從《內經》開始已經認識到社會行為方式異常是作為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現(xiàn)代醫(yī)學在近幾年才認識到社會行為異常是病理現(xiàn)象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要想保持健康,,必須注意飲食有節(jié),。這一個原理它不僅解釋了飲食,、水谷與健康和疾病的關系,,而且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醫(yī)在治療任何疾病過程中,,都要考察這個人的進食情況,、消化功能,考察脾胃的情況,。從臟象學說來說,,考察的是本,后天之本的情況如何,?從飲食來說,,實際上就是考察你的飲食如何?就是飲食結構不合理在人體會造成哪些傷害,?這是一,;第二在治療疾病過程中,不管治療什么疾病,,前面我們講胃氣的時候,,曾反復強調注意保護胃氣。那么胃氣要想處于正常狀態(tài),,其中一個條件是膳食結構合理,,飲食有節(jié),,飲食有規(guī)律。所以在治療任何疾病的時候,,都注意保護胃氣,。實際上除了藥物調整之外,中醫(yī)學非常強調患者注意飲食的調節(jié),。它不僅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我們今天從病因這個角度,,來進一步論證脾胃為后天之本,,進一步論證胃氣的重要作用。從不同的角度都來強調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在生命當中的作用,,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的指導意義,。好,這節(jié)課到這里,。休息,。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李德新中醫(yī)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