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馬上就要進入中國農(nóng)歷的蛇年了,,世界上沒有哪一種動物能像蛇一樣,既令人恐懼,,又能激起人們的興趣,。從歷史文化中來看,它們經(jīng)常被當(dāng)成是邪惡的化身,,然而喜歡蛇的人卻被它們的冷峻外表和突然的致命行為深深吸引,。 食量驚人被誤認為能“吞象” 蛇又稱虺,、蚺、蟲戾,、蟲俞,、長蟲,身體細長的脊椎動物,,大部分陸生,,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及新西蘭、愛爾蘭等島嶼之外的世界各地,。 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天問》中,,曾提及“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這個典故其后發(fā)展成《山海經(jīng)》中著名的“巴蛇吞象”故事,,說巴地有能吞食大象的巨蛇,三年之后才吐出骨頭,,于是蛇被人賦予貪婪,、食量驚人的印象。 所有的蛇都是肉食性的,,它們主要進食蜥蜴,、小型哺乳類動物、鳥類,、魚類,、蛋類、其它蛇類,、蝸牛及一些昆蟲,。蛇的食量有時確實驚人,一段視頻顯示,,一條蟒蛇吞下一頭奶牛,,因為消化不了無奈吐出。 蛇的捕食本領(lǐng)相當(dāng)高強,,無毒蛇一般是靠尖銳牙齒咬住獵物,用身體擠壓獵物致死,。毒蛇靠它們的毒牙來注射烈性毒液,,使獵物被咬后中毒而死。 由于蛇類并不能用牙齒將食物咬開及撕成細塊,,因此它們必須將食物整個吞下,。蛇在吞食時先將口張大,把動物的頭部銜進口里,,用牙齒卡住動物身體,,然后憑借下頜骨作左右交互運動慢慢地吞下去,。當(dāng)其一側(cè)下頜骨向后轉(zhuǎn)動時,同側(cè)的牙齒鉤著食物,,便往咽部送進一步,,繼之另一側(cè)下頜骨向后轉(zhuǎn)動,同側(cè)牙齒又把食物往咽部送進一步,。這樣,,由于下頜骨的不斷交互向后轉(zhuǎn)動,即使很大的食物,,也能吞進去,。蛇常從動物的頭部開始吞食,吞食小鳥則從頭頂開始,,這樣,,鳥喙彎向鳥頸,不會刺傷蛇的口腔或食管,。蛇的吞食速度與食物大小有關(guān),,5~6分鐘即可吞食小白鼠,較大的鳥則需要15~18分鐘,。 進食完畢,,蛇會進入短暫的休眠狀態(tài),靜待身體消化食物,。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經(jīng)過5~6天才能消化完畢,消化高峰多在食后22~50小時,。當(dāng)蛇吞下食物后受到騷擾或者覺得難以全部吞下食物時,,它們會把食物吐出。 蛻皮重生象征“醫(yī)學(xué)智慧” 蛇有換皮的習(xí)性,,一般被稱為“蛻皮”,。一條年紀(jì)較大的蛇每年平均進行一至兩次的蛻皮,而一條成長中的幼蛇一年可能會進行四次蛻皮,。蛇類蛻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成長,,但替換受損舊皮也能去除身上的寄生蟲。 在蛻皮前,,蛇會停止飲食并躲在某個安全的地方,。蛻皮時蛇的表皮會變得暗啞干燥,眼睛會變得混濁或者呈藍色,。舊皮的內(nèi)側(cè)面會產(chǎn)生水分,,這令舊皮與新皮能夠得以分離。如果蛇遲遲不能蛻皮,,很可能會被自己的蛇皮勒傷甚至窒息身亡,。數(shù)天后,,蛇皮蛻下,蛇眼也會重新變得清澈,。舊皮是從嘴部開始被撐開的,,蛇通過不斷與外物摩擦,使盡力氣從舊皮中穿出,。很多時候舊的蛇皮都是從頭部至尾部向后方蛻去的,,蛻下來的舊皮就像一只褪出來的襪子一般,而舊皮底下的新皮則顯得更具光澤,。 在古希臘神話中,,蛇代表著一種神圣的動物,蛻皮象征重生,、生殖,、療愈與地底深處所釋放的力量。古希臘將阿斯克勒庇俄斯尊為醫(yī)療之神,,其代表符號是有兩條蛇相盤繞的杖,。希臘人相信,只要睡在供奉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祭壇上,,就可以治愈任何疾病,,神明會在夜間到訪,告訴病人如何治療疾病,。 世界衛(wèi)生組織旗幟上的圖徽中亦有一條蛇,,同樣源自古希臘醫(yī)療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權(quán)杖,蛇蛻皮重生的特性被視為“醫(yī)學(xué)智慧”象征的體現(xiàn),,“蛇杖”象征“醫(yī)學(xué)”,;而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女兒許癸厄亞則是希臘的健康女神,手持一只藥碗,,碗上同樣纏著一條長蛇,,象征“藥學(xué)”。 號稱“小龍”與龍淵源深厚 蛇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被稱為“小龍”,,被視作是龍的化身,,王充在《論衡》中說:“龍或時似蛇,蛇或時似龍,?!庇终f:“龍鱗有文,與蛇為神,?!编嵭ⅰ渡袝髠鳌芬嘀福骸吧?,龍之類也,,或曰:龍無角者曰蛇,。”《后漢書·襄楷傳》有“夫龍能變化,,蛇亦有神,,皆不當(dāng)死”之語,都表示古代的蛇亦有龍像,?!妒霎愑洝芬耖g傳說:“水虺百年化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yīng)龍?!贝_定龍是由蛇演化來,。 西漢開國君主劉邦曾經(jīng)“斬白蛇起義”,白蛇被指為“白帝子”,,“帝子”當(dāng)然是龍,,可它的本相又是蛇。而從地下出土的文物看,,無論玉龍,、陶器龍紋或用蚌殼、卵石擺的龍,,形象都是蛇身,。清代對龍袍上的龍紋有明確的規(guī)定,皇帝是九五至尊,,只有皇帝的龍袍是五爪龍,,皇帝以下大臣的都是四爪“龍”,稱為蟒,?!洞笄鍟洹分杏涊d:“凡五爪龍緞立龍緞團補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頒賜五爪龍緞立龍緞,,應(yīng)挑去一爪穿用,。”由此,,人們得出“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結(jié)論。 從傳統(tǒng)觀念來看,,龍未升天時,,它的習(xí)性與蛇相同,也是蟄伏在泥土中,。所謂“龍蛇之蟄”(《易·系詞下》)“龍蛇泥蟠”(《后漢書·張衡列傳》),,而蛇得了神性也可“騰云駕霧”(《韓非子·難勢》),。至今,在黃河兩岸,,不但管蛇稱“小龍”,,還有敬祭小龍的風(fēng)俗。宜興一帶有俗語云:“成了龍,,還是蛇肚里出生,。”湖南歌謠中有“南蛇蛻皮就變龍”的歌詞,?!秹魪V雜記》卷十說:“潮州土俗,以蛇之有青色者為青龍,,奉之如神,。每歲二月望到,經(jīng)涂為輿,,管弦鉦鼓,,舁之以迎。名曰迎青龍,?!?/p> 蛇圖騰崇拜全球風(fēng)行 《韓非子·五蠹》中記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這種對蛇的畏懼和崇敬,,由此產(chǎn)生了很多蛇圖騰,。 人類始祖伏羲與女媧是半人半蛇的形態(tài)。中國道教大神玄天上帝腳踩龜將,、蛇將,,四方神獸之一的“玄武”是龜蛇合一的形象。二十八宿中有翼火蛇,。在民間百姓供奉的“五大仙”(狐貍,、黃鼠狼、刺猬,、蛇,、老鼠)中,蛇仙被稱為“柳仙”,。蛇在中國神話中出現(xiàn)的頻率僅次于狐貍,。中國著名民間傳說《白蛇傳》中所提及的白蛇與青蛇,是蛇妖的著名代表?!读凝S志異》中也有很多以蛇為主題的妖怪故事,。 印度的創(chuàng)世神話“乳海攪拌”中眾神就是以蛇神婆蘇吉為攪拌乳海的工具,主神濕婆頸上常纏著一條護法的眼鏡蛇,,佛教神明軍荼利明王身上也有蛇為裝飾。古埃及神話則認為,,宇宙是由兩條大蛇控制的,,一條是正義的象征,而另一條則是邪惡的化身,,它們互相爭斗便形成了白天和夜晚,。胡夫金字塔前面的獅身人面像的額部雕刻圣蛇浮雕。在古埃及,,眼鏡蛇被看做是王位的標(biāo)記,。 在基督教文化圈里,蛇被視為邪惡的象征,,因為蛇曾誘惑夏娃吃禁果,。同時蛇又代表著神秘與權(quán)力,摩西請求上帝給他神奇的力量,,以向人們證明上帝的能量,,上帝讓他擲下權(quán)杖,摩西遵命,。權(quán)杖落地后,,化作游蛇。上帝又讓摩西抓住蛇的尾巴,,蛇在摩西手上又成了權(quán)杖,。因此在《圣經(jīng)》中,蛇是邪惡的,,同時也是智慧的,。 世界各地神話傳說中的大海蛇,不管是北歐神話的耶夢加得,、歐洲文化中的海德拉,,還是日本的八岐大蛇,都被視為當(dāng)?shù)氐乃?,它們發(fā)怒時會引發(fā)洪水泛濫,、海嘯等災(zāi)難,是各地人民敬畏的對象,。此外,,位于加勒比海的法國海外大區(qū)馬提尼克是雙線細盲蛇的標(biāo)本產(chǎn)地,其旗幟上有四條吐信的蛇的圖案。而墨西哥國徽上的圖案,,是一只嘴里叼著蛇的雄鷹,。 “蛇吃鼠、鼠吃蛇”各有勝負 蛇在維護生態(tài)平衡中有著重要的生態(tài)價值,,被稱為“無腳貓”,,它能有效地扼制鼠類的惡性膨脹。一條銀環(huán)蛇一年可吞食130只老鼠,;而一條眼鏡蛇每年吞食的老鼠可達300只,。蛇捉鼠的本領(lǐng)和進攻追擊老鼠的本領(lǐng)大過貓,這是因為蛇能深入洞穴之中,,直追得老鼠無路可逃,,直至全部吞食它們。 每當(dāng)冬季到來,,氣溫降低,,蛇就開始選擇干燥的洞穴、樹洞和巖石縫隙作為蔽身之地,,進入冬眠,。因為蛇屬于冷血動物,體內(nèi)的溫度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冬天,,外界溫度下降后,蛇的體溫也下降,。因此蛇類就采取冬眠的方式來適應(yīng)低溫環(huán)境,。這期間,蛇不吃不動,,僅依靠消耗體內(nèi)越冬前儲備的脂肪來維持生命活動的最低需要,。在冬季這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散居冬眠的蛇類死亡率高達1/3到1/2,。如果群居冬眠就可使周圍溫度增高1~2℃,,還可減少水分的散失。 當(dāng)蛇進入冬眠狀態(tài),,完全失去了活動能力的時候,,老鼠報復(fù)蛇的時機到了。它們開始挖洞尋蛇,,找到冬眠的蛇便食欲大開,,就像啃咬其它美味佳肴一樣大快朵頤。這種現(xiàn)象正如人們形象地總結(jié)的那樣:“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