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形態(tài)特征
成蟲
成蟲
體長2.5~3毫米,翅展7~8毫米,。黃綠色,、黃褐色、紅褐色或黑褐色,。額突白色,,復眼黑色。觸角褐色,,末端2節(jié)黑色,。胸部有深色縱條。足色較深,。前翅端部圓形,,膜區(qū)透明,脈紋黃色,。
成蟲分為冬型和夏型兩種,。冬型成蟲體形較大,灰褐色或深黑褐色,,前翅后緣臀區(qū)有明顯褐斑,;夏型體較小,黃綠色,,單眼3個,,金紅色,復眼紅色,。成蟲胸背均有4條紅黃色(冬型)或黃色(夏型)縱條紋,。冬型翅透明,,翅脈褐色,夏型前翅色略黃,,翅脈淡黃褐色,。靜止時,翅呈屋脊狀疊于體上,。
[1]
中國梨木虱(5張)卵
蟲卵
為長圓形,,初時淡黃白色,后黃色,。
若蟲
若蟲
初孵若蟲扁橢圓形,,淡黃色,3齡后呈扁圓形,,綠褐色,,翅芽顯著增大,,體扁圓形,,突出于身體兩側。體背褐色,,其中有紅綠斑紋相間,。
六月中旬是第二代中國梨木虱若蟲盛發(fā)期,也是藥劑防治中國梨木虱的最佳時期,。中國梨木虱以若蟲為害為主,,且若蟲常隱蔽于其分泌的粘液中,或潛入蚜蟲,、梨癭蚊為害的卷葉內為害,,藥劑不易接觸到蟲體,給藥劑防治工作帶來難度,。
遼寧一年發(fā)生3~4代,,河北、山東4~6代,,浙江5代,,世代重疊,各地均以冬型成蟲在樹皮縫,、落葉,、雜草及土縫中越冬。年發(fā)生4~5代地區(qū),,越冬代成蟲在3月上中旬梨樹花芽萌動時開始活動,,4月初為越冬代成蟲產(chǎn)卵盛期。4月下旬至5月初為第一代若蟲盛發(fā)期,。浙江越冬代成蟲在2月中下旬開始活動,,以3月上旬梨樹花芽萌動時最多(越冬成蟲出蟄盛期),,4月上旬開始孵化,4月中下旬為孵化盛期,。各代成蟲出現(xiàn)期:第一代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上旬開始發(fā)生,,9月中下旬出現(xiàn)第五代成蟲,全為冬型,。
群居為害
常群集為害梨樹的嫩芽,、新梢和花蕾。春季成,、若蟲多集中于新梢,、葉柄為害,夏秋季則多在葉背吸食為害,。成蟲及若蟲吸食芽,、葉及嫩梢,受害葉片葉脈扭曲,,葉面皺縮,,產(chǎn)生枯斑,并逐漸變黑,,提早脫落,。若蟲在葉片上分泌大量粘液,常使葉片粘在一起或粘在果實上,,誘發(fā)煤煙病,,污染葉和果面。
吡蟲啉
①人工防治:冬季清園,,秋末早春刮除老樹皮,,清理殘枝、落葉及雜草,,集中燒毀或深埋,,同時樹冠枝芽、地面全面噴布波美3-5度石硫合劑,,消滅越冬成蟲,。秋季9月下旬在樹干上纏草把,誘殺越冬成蟲,,嚴冬來臨前全園灌水,,可大大減少越冬蟲口數(shù)。
②化學防治:藥劑防治重點抓好越冬成蟲出蟄期和第一代若蟲孵化盛期噴藥,。藥劑可選用25%阿克泰5 000~6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 000倍液,,5%啶蟲脒可溶性粉劑2 500~3 000倍液,52.25%農地樂乳油1 500~2 000倍液,。次,,即可基本控制為害。另外,,第一代若蟲發(fā)生比較整齊,,此時噴布50%久效磷3000倍淮或1000倍液,也可收到很好防效,。具體農藥選擇及使用方法:
套袋果園:
1,、25%三打乳油2000-3000倍液細孔噴霧;
2,、15%木虱特靈乳油2000-3000倍液細孔噴霧,;
3、1.8%龍寶乳油200-3000倍液細孔噴霧,;
4,、25%中保獵虱高滲乳油1000--1500倍液細孔噴霧;
5,、26%巨力殺乳油1000--1500倍液細孔噴霧,;
6、15%金好年乳油3000-4000倍液細孔噴霧,;
7、1.8%蟲螨掃通乳油3000--4000倍液細孔噴霧,;
8,、3%金世紀乳油1000倍液細孔噴霧。
未套袋梨園(因乳油對果皮加重銹斑):
1,、10%一遍凈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細孔噴霧,;
2、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細孔噴霧,;
3,、2.5%溴氰菊酯3000倍液細孔噴霧。
注:以上各種藥劑請不要連續(xù)使用以免產(chǎn)生抗性,。
[2] ③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中國梨木虱的天敵有:花蝽、草蛉,、瓢蟲,、寄生蜂等,以寄生蜂控制作用最大,,卵自然寄生率達50%以上,,應避免在天敵發(fā)生盛期施用廣譜性殺蟲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