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楓香
楓香樹屬是
虎耳草目楓香科下的一
屬,,以前也被分到
金縷梅科。
楓香樹屬主要生長于氣候溫暖地帶,。大型落葉喬木,,樹干挺直,高度可達25-40米,。葉掌狀開裂,,螺旋著生,葉子在秋天變紅,?;ㄐ。睆?-2
厘米,球狀花序著生于3-7厘米長的梗上,。果實直徑2-4厘米,,未成熟時呈綠色,成熟后為棕色多刺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內(nèi)含多粒種子,,通過果實上的小孔散放。全樹含有芳香的揮發(fā)油,,因而得名,。
楓香樹屬因其外形類似
楓樹,常被與其混同起來,。但楓樹在植物學上屬于
無患子科,,沒有香味,,而且二者的種子形狀完全不同,。
缺萼楓香樹(Liquidambar acalycina),分布于中國華北以南地區(qū),。
楓香樹屬(5張) 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分布于華北以南、臺灣,、老撾,,越南北部地區(qū)。
蘇合香樹(Liquidambar orientalis),,分布于土耳其西南部和希臘的羅得島地區(qū),。
北美楓香樹(Liquidambar styraciflua),分布于北美洲東部,,從紐約州到墨西哥東部以及危地馬拉,。
成熟的北美楓香樹種子
楓香樹屬的樹木因其外形美觀和樹葉變紅,可作為行道樹,,并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另外其木材可做建筑、木工材料,。
樹脂有香氣,,可用來調(diào)配
香料。楓香樹的樹脂稱為“白膠香”,,蘇合香樹的樹脂稱為“蘇合香”,。
楓香樹的果實又稱楓實、楓香果,、楓球子,、路路通,,中醫(yī)認為其味苦性平,用來治療濕熱腫毒等癥狀.
編輯本段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
一,、楓香樹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進展
楓香樹屬屬于金縷梅科的楓香樹亞科,該屬植物共有五種,我國有2種及1變種,。近二十年的文獻資料表明,,楓香樹屬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楓香樹,蘇合香和膠皮楓香樹三種植物上,,而研究部位則涉及到樹脂,,果實,葉子,,樹皮和木材五部位,。楓香樹屬植物中所分離得到的化學成分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大類:萜類,黃酮類,,酚酸類,,苯丙素類,揮發(fā)油和其它,,現(xiàn)將分別敘述如下,。
1.萜類:萜類成分又可單萜,倍半萜和三萜三大類,。
1.1 單萜類成分:單萜類成分又可分為單萜及其衍生物-環(huán)烯醚萜兩大類,。楓香樹屬植物中的單萜類成分主要存在于揮發(fā)油中。而從非揮發(fā)油部分分離得到的單萜類化合物主要有香草醛和龍腦,,前者來源于樹脂,,后者則來源于果實。從該屬植物中分得的單萜衍生物-環(huán)烯醚萜類化合物共有4 個,,全部來源于樹皮,,它們分別為水晶蘭甙,水晶蘭甙甲酯,,6α-羥基京尼平甙,,6β-羥基京尼平甙。
1.2 倍半萜類成分:路路通為楓香樹屬植物楓香樹的干燥成熟果實,,從其甲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倍半萜類化合物氧化石竹烯,,其余的倍半萜類成分都存在于揮發(fā)油中。
1.3 三萜類成分:楓香樹屬植物中含有多種三萜類成分,,全部為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化合物類型可分為齊墩果烷型,,烏蘇烷型和羽扇豆烷型三種,。迄今為止從該屬植物中共分離得到13個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全部為三萜皂甙元。
2.黃酮類成分:從楓香樹屬植物中共分離得到10個黃酮類化合物, 其中九個為黃酮醇類化合物,,剩余1個為二氫黃酮醇類化合物,。9個黃酮醇類化合物全部成甙,而甙中的糖都連在3位醇羥基上,。
3.酚酸類成分:楓香樹屬植物中共分離得到16個酚酸類成分,,16個化合物全部為鞣質(zhì),該類成分主要存在于楓香樹屬植物的葉子中,,樹皮中也含有一些,。
4.苯丙素類成分:楓香樹屬植物中分離得到的苯丙素類成分主要是桂皮酸的衍生物。它們主要來源于楓香脂,,蘇合香和路路通中,。早在1919年土橋力太等就從楓香脂的醇溶液部分鑒定出桂皮酸,桂皮醇,。后來又有人從蘇合香的油狀液體中分得苯乙烯,、桂皮酸乙酯、桂皮酸苯丙酯,、桂皮酸桂皮酯等,。蘇合香中游離桂皮酸含量約17%~23%,結(jié)合桂皮酸含量約24%~25%,,因此被認為是桂皮酸含量最高的樹脂,。Arnold等從蘇合香中檢測到桂皮酸異丁酯、桂皮酸異戊酯,、桂皮酸2-甲基丁酯,。Ilker等則從蘇合香的揮發(fā)油中分得桂皮醛、反-桂皮酸甲酯,、桂皮酸正丁酯,。另外,還從中分得烯丙基苯酚,、乙基苯酚,。上世紀八十年代從路路通中分得三個新的桂皮酸衍生物,分別為左旋龍腦桂皮酸酯,,環(huán)氧蘇合香英和異環(huán)氧蘇合香英,。后兩者為一對光學異構(gòu)體。
5.揮發(fā)油類:文獻資料表明楓香樹屬植物的樹脂和果實中存在大量的揮發(fā)油 ,,而揮發(fā)油中所含化合物的類型主要為萜類,、桂皮酸類和少量的有機酸類化合物。桂皮酸類化合物已在前面苯丙素類成分中已敘述過,,在此不贅述,。1984年,,王志偉等對中藥路路通中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進行了質(zhì)譜鑒定,其重建總離子流(RIC)顯示了54個峰,,作者鑒定了16種化學成分,,全部為單萜類成分。Chardor等對楓香脂的揮發(fā)油進行薄層分析和氣相色譜分析,,分離出27個化合物,,其中84.4%為萜類化合物,6.9%為桂皮酸類化合物,。Ilker 等對蘇合香中揮發(fā)油成分進行GC-MS分析后分離出23個化合物,主要為單萜類,、桂皮酸類和少量的有機酸,。另外,Grant等對膠皮楓香樹葉子中的揮發(fā)油進行了GC-MS分析后分離出36個化合物,,全部為萜類,。歸納起來,揮發(fā)油中已分離到的單萜類成分主要有α-蒎烯,、β-蒎烯,、4-松油醇、α-松油醇,、莰烯,、杜松烯、α-松油烯,、β-松油烯,、γ-松油烯等;倍半萜類成分有Vitispirane,、Valeranal,、Valerenone等;有機酸類成分有苯甲酸,、棕櫚酸,、亞油酸、β-苯丙酸,。
6.其它:楓香樹屬植物中含有的其它化合物有:膽堿,、乙酰膽堿、葡萄糖醛酸,、β-谷甾醇,、5-Formylbilinone等。
二,、楓香樹屬植物藥理活性研究進展
1.保肝作用 1987年,,日本的Kannol Chohachi等人對路路通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其甲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的單體化合物白樺脂酮酸(Liquidambronic acid)具有明顯的抗肝細胞毒性活性作用。在體外試驗中,,該化合物對由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胺誘導的初次培養(yǎng)的大鼠肝細胞的細胞毒性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其生藥在臺灣作保肝藥。
2.抗血栓作用 朱亮等發(fā)現(xiàn)楓香脂及其揮發(fā)油體外實驗可使兔血栓長度縮短和重量(干重和濕重)減輕,,體內(nèi)實驗可明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試管法實驗表明:可明顯提高纖溶酶活性,顯著提高血小板內(nèi)cAMP含量,。由此表明楓香樹脂及其揮發(fā)油抗血栓作用與促進纖溶酶活性和提高血小板內(nèi)cAMP含量有關,,并提示揮發(fā)油可能是楓香脂的主要止血成分。
朱亮等還發(fā)現(xiàn)蘇合香也可使兔血栓長度縮短和重量減輕,,能提高血小板內(nèi)cAMP的含量,。體外實驗表明,蘇合香能明顯延長血漿復鈣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和促進纖溶酶活性,。
3.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張文惠等發(fā)現(xiàn),,蘇合香及其成分順式桂皮酸對家兔、大鼠血小板有明顯抗凝聚作用,。體外實驗,,蘇合香1.2mg/kg、順式桂皮酸0.6mg/kg,,以膠原為誘導劑,,對家兔抑制率為33%和52%,對大鼠抑制率為24%和42%,;以ADP為誘導劑,,對家兔抑制率為32%和72%,對大鼠抑制率為35%和77%,。順式和反式桂皮酸對家兔和大鼠血小板凝集作用沒有差別,,其作用強度與阿司匹林、阿魏酸相當,。大鼠腹腔注射桂皮酸20mg /只,,對ADP 或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周東鷹等對桂皮酸的抗血小板作用進行了進一步研究,。他們用比濁法和生物發(fā)光法檢驗了桂皮酸對血小板凝聚和釋放反應的影響,,并與已知抗血小板藥川芎嗪、阿司匹林進行對比,,結(jié)果表明:桂皮酸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劑,,通過使血漿血栓素A2(TXA2)水平降低而抗血小板凝集,,對前列腺素(PGI2)水平?jīng)]有影響。
4.緩解心肌梗塞的作用 江文德等在用小鼠耐缺氧實驗和麻醉狗冠狀竇血流量(GSF)及心臟動-靜脈血氧差(MA-VO2)的實驗研究冠心蘇合香丸及其成分的作用時發(fā)現(xiàn):蘇合香能延長小鼠耐缺氧時間,,對于急性心梗麻醉狗,,蘇合香能夠使GSF回升,減慢心率和減小MA-VO2值,。
5.止血作用 楓香樹葉醇提取物制成10%止血粉,,對狗股動脈、肝,、脾切口的止血有效率達90%以上,,藥物的吸水性及粘合性強,與血液接觸后在適當壓力下 形成富有彈性的膜狀物附著在創(chuàng)面上,。但藥物受潮后止血效果明顯降低,,楓香葉提取物(5%水溶液)兔腹腔注射0.5g/kg,在注藥前后分別取心血測定,,表明其有增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縮短血液凝固時間,,增大血栓彈力的作用,。又將兔耳浸于楓香葉5%的水溶液中,浸藥后能明顯縮短耳出血時間,。此外,,楓香葉提取物可使血漿發(fā)生凝集,其程度與提取濃度有關,。
6.與細菌壁粘附的作用 Cakir, Nedim 等從蘇合香的葉子中分離得到可水解鞣質(zhì),,藥理試驗表明它能粘附人類紅血球及無包膜的細菌和念珠菌等真菌,而對有包膜的肺炎桿菌則無粘附作用,,但當肺炎桿菌的多糖包膜被去掉后,,該鞣質(zhì)也可與之發(fā)生粘附。因此可用它檢測細菌細胞壁中的多糖成分,。
總之,,楓香樹屬植物所含化合物類型豐富,藥理作用多樣且顯著,,而上述兩方面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因此很有必要對該屬植物進行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