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選購全攻略(一)你要了解的基礎知識2012.09.19 Hopone 瀏覽33595次
本期導讀:你要了解的基礎知識(點擊小標題可快速定位文章內容) 顯示器的主流分類 輝煌不再的CRT、讓人混淆的LED與LCD,、方興未艾的OLED與PDP顯示器 幾個重要的概念 面板材質,、質量、屏幕尺寸,、比例,、分辨率、接口,、響應時間...近十個概念,,都是什么含義,,是否購買時真的都需要注意?本部分為您解答,。 1.面板材質: 低端但最普遍的TN屏,,廣角陣營的PVA、MVA,、IPS,、PLS屏,可視角度的含義 2.面板質量: 壞點是什么,,標準又如何界定,,本部分將告訴你 3.尺寸/分辨率/比例: 分辨率的含義,其與尺寸及比例之間的隱含對應關系 4.接口類型:VGA,、DVI、HDMI,、DP,,我需要哪些 5.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是否真的重要,什么場合最需看重該參數(shù) 6.刷新率: LCD時代的刷新率是否依然重要 7.對比度與亮度:家用顯示器是否需要考慮對比度與亮度 8.漏光問題: 什么是漏光,,是否真的需要在意 9.3D顯示器: 目前炒得火熱的3D顯示器,,分哪幾種,優(yōu)劣何在 10.附加功能: 旋轉,、內置音箱,,這些功能你是否考慮過
第二期《各系品牌漫談》內容提要(點擊小標題在新窗口打開) 顯示器發(fā)展如此數(shù)年,各品牌的定位,、文化,、生產方式以及在市場上的定位,都已經有了明顯的個性,,本部分將從筆者的視角,,帶你輕松的了解幾大派系的顯示器品牌。 一,、韓系顯示器 三星與LG,,追求潮流的同時,都有著過硬的技術功底,。 二,、臺系顯示器 品牌眾多,互相代工,,覆蓋范圍全球最廣,,生產規(guī)模全球最大。 三,、歐美顯示器 發(fā)達國家早已進入品牌導向的戰(zhàn)略階段,,設計與生產早已轉向發(fā)展中國家,。 四、蘋果顯示器 你也許不知道,,你眼中昂貴的蘋果顯示器實際上是性價比非常高的 五,、日系顯示器 設計領域的頂級顯示器,幾乎都是日系為主 六,、其它品牌 一些國產品牌也占領了部分市場
第三期《選購建議及注意事項》內容提要(點擊小標題在新窗口打開) 購買顯示器,,最重要的一點是明確它的用途,也就是使用的場景,。而在選定要買的型號后,,在購買的渠道、售后等方面還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A.不同使用場景的顯示器選購建議 看影視,、打游戲、日常辦公,、平面設計,。這四類使用場景下選購顯示器分別需要注意哪些? B.顯示器購買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購買渠道,、壞點,、是否翻新、是否拆封,、售后保修,、價格,等等,。
顯示器是我們接觸電腦的主要媒介,,即便在這個電腦越來越輕薄的年代,顯示器仍然憑借著它不可替代的可視面積,,被廣泛的應用在家用,、娛樂、辦公各個領域,。 目前市面上的顯示器品牌讓人眼花繚亂,,各商家宣傳的新技術新功能也都不盡相同。在本系列攻略中,,筆者會先向您介紹顯示器的一些基礎知識,,比如分類、概念,、功能術語等,。在后面兩期中,則會主要談談市面上常見的品牌及各品牌的熱賣型號(見《顯示器選購全攻略(二):各系品牌漫談》),以及根據自身的使用場景選購顯示器的建議(見《顯示器選購全攻略(三):選購建議及注意事項》),。本期先從顯示器的分類慢慢道來,。 顯示器的主流分類顯示器目前最主要的分類還是老生常談的兩種:CRT顯示器(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即傳統(tǒng)體型較為龐大的顯示器)與LCD顯示器(液晶顯示器),。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所謂的「LED顯示器」,,往往指的是LED背光,實際上其面板仍然使用的是LCD技術,,因此在分類上仍歸為LCD,。不過,真正的「LED顯示器」也的確存在,,比如在移動設備上很常見的OLED(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目前就有一些高端的顯示器在使用,也被看好是顯示器未來發(fā)展的一個趨勢,,但目前在市場上仍不是主流,,售價也比較昂貴,因此不過多介紹,。此外,,還有PDP(等離子)顯示器,主要集中在超大尺寸的領域,,價格也非常昂貴,離我們日常工作與生活的使用較遠,,因此也不多作介紹,。 圖:CRT顯示器、LCD顯示器,、PDP顯示器 CRT顯示器目前正逐步被淘汰,,僅作為專業(yè)顯示器在圖像處理領域仍有一席之地,因為它可視角度大,、色彩準確均勻,、響應時間極短,。不過隨著LCD的技術越來越成熟,CRT在專業(yè)領域內的這幾個優(yōu)勢也已經基本被取代,。因此本文后續(xù)的介紹將主要圍繞著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LCD顯示器進行,同時也會涉及到專業(yè)與準專業(yè)的人群,。 幾個重要的概念在橫向比較顯示器時,,我們需要關注的組成部分與功能點有如下幾個:面板材質、質量,、屏幕尺寸,、比例、分辨率、接口,、響應時間,、刷新率、對比度與亮度,、漏光問題,、3D概念,以及一些附加功能,。其中前4個為重點需要了解的知識,,后面幾項看過即可,在購買時基本不用太在意,,因為顯示器主要指標體現(xiàn)在前幾項上,,后幾項基本都能夠達到與前幾項的價位相適應的狀態(tài)要求。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 1.面板材質顯示器的面板占了整個顯示器成本的1/2~2/3,,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市面上主流的顯示器面板根據材質的不同可分為幾大類型:TN,、VA,、IPS、PLS,。面板的材質主要影響的是可視角度(簡稱視角)和色彩,。 TN面板如今已經主要應用于入門級和中端的型號上,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TN面板多是改良型的TN+film,。film即補償膜,用于彌補TN面板可視角度的不足,,改良后的TN面板的可視角度據稱可以達到160度,,已經與專業(yè)的廣視角顯示器差別很小。但在色彩上,,TN面板自身的屬性決定了它的顯示位數(shù)多為6bit,,顯示的顏色為2的6次方即約26萬色,僅為8bit即1670萬色的2%左右,,從專業(yè)的要求來看,,還是遜色了一些。后來技術的提升使得應用「像素抖動」后TN面板可以顯示0到252灰階的三原色,,但得到的色彩顯示數(shù)信息是1620萬色,,而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真彩色1670萬色,再加上TN面板提高對比度的難度較大,,直接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是色彩單薄,,過渡不自然,。 VA面板屬于廣視角面板。和TN面板相比,,其8bit的面板可以提供1670萬色彩和大可視角度,,這也是該類面板定位高端的資本。VA類面板又可分為由富士通主導的MVA面板和由三星開發(fā)的PVA面板: 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意為多像限垂直配同技術)是最早出現(xiàn)的廣視角液晶面板技術,,主要由富士通主導,后來富士通決定專注于發(fā)展等離子技術,,將MVA專利授權給臺灣的友達和奇美公司,。這兩家公司對MVA技術進行了多次改良,使其可視角度可達接近水平的178度,,響應時間也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意思是圖像垂直調整技術)技術是由三星主導的,,被視為MVA技術的繼承者和發(fā)展,。在品質和效果方面,一般來說也是超過了MVA的,。其原理與MVA基本一致,,都是通過液晶分子的不規(guī)格排列來實現(xiàn)廣視角,但亮度和色彩表現(xiàn)更為出色,。在PVA的基礎上,,三星繼續(xù)進行改進,又研制出了目前液晶電視中廣泛使用的Super-PVA(S-PVA)面板,,透光率更高,,色彩表現(xiàn)也更鮮艷。同時,,在中端市場,三星還推出了一種叫做C-PVA面板,,可以理解為簡化的PVA或S-PVA,,針對的競爭對手就是下面要提到的e-IPS。 IPS面板同樣是廣視角面板,,可視角度大,、色彩還原準確、比VA面板響應速度快,。和VA面板相比,,IPS面板的屏幕較為「硬」,用手輕輕劃一下不容易出現(xiàn)水紋樣變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稱,。目前市場上采用IPS面板的廣視角顯示器還是比較多的,價格也從1000元至上萬元不等。當然,,同樣是IPS面板,,其品質還是有所區(qū)別的,比如NEC,、藝卓的高端機型所采用的是原生的頂級S-IPS面板,,保留了廣視角的所有優(yōu)勢,同時色彩也相當準確,;而以AOC,、LG為代表的廉價廣視角陣營則是采用了縮水過的e-IPS面板,是精簡了廣色域,、內部控制電路等妥協(xié)的產物,,在保留了廣視角的很多特性的同時以極低的價格推出,但色彩仍好于大部分TN屏顯示器,,與TN同等價位的前提下比較值得購買,。 PLS面板為最近三星力推的廣視角材質,由于其性質也是「硬屏」,,業(yè)界普遍認為是IPS的有力對手,,尤其是針對e-IPS,在性價比上都有超過三星自家C-PVA的趨勢,。 不過,,對于「可視角度」中的數(shù)字,筆者認為有必要解釋的一點是:160度的可視角度僅僅意味著左右各90度中有80度是「可視」的,,但并不意味著是「完美可視」的,。「最大可視角度」是指屏幕對比度降至10的位置,,而這通常只是正對時屏幕對比度的1%,,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圖像質量會非常差,。即便是高端的IPS面板,,在30度位置上的亮度和對比度都會下降約一半。 面板的學問非常之深,,本篇中很難用更長的篇幅去介紹,,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關于幾類顯示器面板的知識,可以參考以下幾篇文章:
2.面板質量面板的質量通常用等級來表示,,通常最直觀的區(qū)分方式就是壞點的個數(shù),壞點主要包括亮點與暗點,。亮點是當設定屏幕顯示的畫面全黑時屏幕上所顯示的紅,、綠藍光點,;暗點是當設定屏幕顯示的畫面全白或為同一顏色時屏幕上不顯示顏色的點。除壞點外,,色純度,、可視角度等指標也是面板分級的標準。 筆者查閱了眾多資料,,發(fā)現(xiàn)評級的標準十分混亂,,比如對A級的要求有的是「壞點個數(shù)不超過5個」,有的則是「不超過8個」,,同時對完全無壞點面板的稱呼也不盡相同,,有AA、有A+,,有A++等等,。筆者的建議是,消費者可以無需考慮壞點個數(shù)與面板級別的對應關系,,只需要在購買前詢問清楚該顯示器最多允許多少個壞點,,是「有壞點即可退換」還是「壞點數(shù)量多于一定數(shù)量時才可以退換」。同時你需要了解的是:中國國內的業(yè)界規(guī)定,,壞點數(shù)超過3個(不含3個)即可視為質量問題,,7天內必須可以退換。 3.尺寸/分辨率/比例目前無論是工作使用或是家用,,顯示器的主流尺寸都早已經在20寸以上了,,外觀也主要以寬屏(16:9、16:10)為主,。比較主流的幾種尺寸為22,、23、24與27寸,。需要指明的是一個常被忽略的基本常識,,即此處的尺寸數(shù)指的是其對角線的長度,而屏幕的面積是與對角線的平方成正比的,。因此一個27寸屏幕的面積,,應該是一個22寸屏幕面積的1.5倍。 分辨率指的是屏幕上的像素點的個數(shù),,一般表示為「橫向像素點數(shù) x 縱向像素點數(shù)」。目前對于22~24寸的顯示器來講,,主流的配置橫向(寬)都是1920像素,,縱向(高)則與其外觀比例相關,16:9的顯示器的分辨率一般為1920×1080,,16:10的顯示器一般為1920×1200,。20~22寸的顯示器,,16:9的顯示器的分辨率一般為1600×900,16:10的顯示器一般為1680×1050,。當然并沒有絕對的規(guī)律,,隨著近年來蘋果引領的Retina風潮,很多廠商甚至在15寸的小屏幕上就玩起了1080p(寬度為1920像素),。但不建議盲目追求高分辨率,,雖然精細的顯示效果會在看圖片和視頻時給人視覺上的享受,但在進行文字瀏覽與處理時會有文字過小的問題,,在視覺上反而容易疲勞,。 另外,在20~24寸之間,,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并非整數(shù)的尺寸,,常見的有21.5寸和23.6寸等。其實這是一種更準確的描述方式,,從尺寸本身就能看出其比例的端倪,,一個比較實用的規(guī)律為:標為20寸、21.5寸,、23寸,、23.6寸的往往是16:9,標為22寸的往往是16:10,,而標為24寸的則兩種比例都可能,。由于16:10的比例在切割技術上更加浪費材料,因此現(xiàn)在市面上主要的顯示器反而以16:9的居多,,同時廠商也會以「播放電影時無黑邊」來吸引用戶買16:9的顯示器,,但實際上好萊塢電影的比例一般為2.35:1,比16:9仍然要「扁」很多,,所以顯然仍會有黑邊,,在購買時不必過多的在乎此種說法。 對于27寸,、30寸及以上的顯示器,,1920像素寬的往往就是此類中較為低端的產品了,正常來講其寬度往往為2560及以上,。此時對于計算機的顯卡會有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說需要配備獨立的顯卡,在購買時此點也同樣需要注意,。 4.接口類型顯示器接口是指顯示器和主機之間的接口,,常見的有VGA 、DVI,、HDMI,、Displayport幾種,。 VGA接口。標準的名稱為「15針D-Sub輸入接口」,。大多數(shù)PC機顯卡最普遍的接口為VGA,,因此幾乎所有的顯示器都有該接口。該接口只能傳遞視頻,,不能傳遞聲音,。但經常會有一種誤解認為VGA不能傳輸1080p這樣的「高清」信號,實際上是錯誤的,,VGA理論上可以傳輸非常高的分辨率,,因為它采用的是模擬信號的方式,所以不應該與HDMI直接進行比較,,VGA具體傳輸質量的好壞還取決于很多因素,,比如線材、機器的轉解碼能力等,。 圖:VGA接口 關于VGA的一些誤解,,可以看此篇文章來進一步了解:
DVI接口。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數(shù)字視頻接口)是近年來隨著數(shù)字化顯示設備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顯示接口,。目前的DVI接口分為三種,一種是DVI-D接口,,只能接收數(shù)字信號,,接口上只有3排8列共24個針腳,其中右上角的一個針腳為空,,不兼容模擬信號,。一種是DVI-A接口,只能接收模擬信號,,實際上等同于VGA的DVI展現(xiàn)形式,,只是針腳位置的變化,因此沒有太多實際意義,,幾乎被淘汰,。第三種則是DVI-I接口,可同時兼容模擬和數(shù)字信號,。DVI-D與DVI-I的形狀見下圖,。 圖:DVI-D與DVI-I 考慮到兼容性問題,目前顯卡一般會采用DVI-I接口,,這樣可以通過轉換接頭連接到普通的VGA接口,。而帶有DVI接口的顯示器一般使用DVI-D接 口,因為這樣的顯示器一般也帶有VGA接口,因此不需要帶有模擬信號的DVI-I接口,。當然也有少數(shù)例外,有些顯示器只有DVI-I接口而沒有VGA接口,。 另外DVI還有單通道與雙通道之分,,目前市面上能夠看到的幾乎都是雙通道,所以不做過多介紹,。需要詳細了解DVI的讀者,,可以參考以下幾篇文章:
HDMI接口。HDMI的英文全稱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中文的意思是「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HDMI接口可以提供高達5Gbps的數(shù)據傳輸帶寬,可以傳送無壓縮的音頻信號及高分辨率視頻信號,。應用HDMI的好處是:只需要一條HDMI線,,便可以同時傳送影音信號,而不像現(xiàn)在需要多條線材來連接,;同時,,由于無需進行數(shù)/模或者模/數(shù)轉換,,能取得更高的音頻和視頻傳輸質量,。對消費者而言,HDMI技術不僅能提供清晰的畫質,,而且由于音頻/視頻采用同一電纜,,大大簡化了家庭影院系統(tǒng)的安裝。 圖:HDMI接口 Displayport接口,。Displayport是在DVI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理論上比HDMI更加先進,也和HDMI一樣支持高清的視頻信號與音頻信號的同時傳輸,,目前也已經有很多顯示器在采用,。 圖:Displayport接口 5.響應時間響應時間屬于消費者購買時不必過多考慮的因素之一。響應時間通常以毫秒ms為單位,,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對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即液晶顆粒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時間。前幾年技術發(fā)展并不成熟時,,消費者十分注意顯示器是否有拖尾的現(xiàn)象,,因此曾經商家把這個概念炒作得很重要,大家都在比拼這個數(shù)字,。 但實際上,,「響應時間」這個數(shù)字各家定義的并不都相同,比如對于灰階響應時間,,它本來應該是各個灰階之間轉換的一組數(shù)字而非一個數(shù)字,,但廠商往往會將這組數(shù)字中最好的一個挑出來作為宣傳,,實際上對消費者的參考意義并不大。后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市面上的主流顯示器的響應時間都已經基本能夠達到要求,,所以消費者可以不必過多的考慮這個指標。目前市場上的主流LCD響應時間都已經達到8ms 以下,,5ms,、4ms、2ms,、1ms的顯示器也已經常見,,對于一般的用戶來說,只要購買8ms的產品已經可以基本滿足日常應用的要求,,對于游戲玩家而言,,可以選擇5ms或更快的型號——實際上都很容易找到。 希望了解響應時間的更多信息,,可以參考以下幾篇文章:
6.刷新率刷新率指的是顯卡每秒刷新多少次顯示屏,。用過CRT顯示器的用戶應該對這個概念有所了解,CRT顯示器上我們一般都設置為85Hz以上的刷新率才不會看到屏幕的閃爍,。但對于LCD顯示器來講,,刷新率的概念略有不同。液晶顯示是依靠加壓偏置使液晶分子產生扭轉,,從而對背光產生折射(或透射)效應實現(xiàn)圖像顯示,,對靜態(tài)圖像而言,理論上不需要刷新,,一次點亮后狀態(tài)會持續(xù)保持直至掉電,。我們通常見到的液晶顯示器的刷新率往往都為60Hz、40Hz,、59Hz,、75Hz,但無論哪種都不會存在類似CRT顯示器的閃爍問題,。 對于普通用戶,,日常工作、瀏覽網站,、甚至做平面設計,,經常面對的是變化不大的圖像,對刷新率要求不需要很高,,幾乎任何市面上的顯示器都可以滿足需求,。但與響應時間一樣,如果用來打大型的游戲,最好能夠選擇刷新率更高一些的顯示器(以至少能夠支持75Hz為佳),。同時,,目前比較受關注的3D顯示器,由于成像的原理要求更高,,所以刷新率往往都在120Hz以上,,后面講3D顯示器時會詳細談到。 希望了解刷新率的更多信息,,可以參考以下幾篇文章:
7.對比度與亮度筆者認為對比度同樣也是不必過分考慮的購買指標之一。對比度是屏幕上同一點最亮時(白色)與最暗時(黑色)的亮度比值,,高的對比度意味著相對較高的亮度和呈現(xiàn)顏色的艷麗程度,。 另外簡要說一下亮度的問題:過高的亮度顯然對眼睛會有傷害,所以對顯示器的亮度沒必要追求過高,,人眼最適合的亮度為120cd/m2到150cd/m2,,幾乎所有的顯示器都能夠完成這個任務,所以對亮度也不用過多的考慮,。 關于對比度與亮度,,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該文章:
8.漏光問題漏光就是屏幕液晶跟框架吻合不緊密導致燈管光直接透射出來。液晶顯示器漏光是常見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液晶顯示器基本上無法避免漏光的發(fā)生,只不過是程度的問題,,因此如果不是專業(yè)領域的用途,,基本可以不用太在意漏光的問題。 我們常見的漏光主要是組裝時邊框壓在顯示器上造成的,,表現(xiàn)為四周或某個角落有光暈,,如下圖所示,但這樣的漏光在普通使用中基本不能被發(fā)現(xiàn),,只有在全黑環(huán)境下顯示檢測圖片才能被看到由于邊框造成的漏光基本不會影響正常使用,,因此就沒有廠商會予以更換。一般的液晶顯示器在組裝的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輕微的漏光現(xiàn)象,,大家不用過于在意,。如EIZO,NEC 這樣的顯示器較少出現(xiàn)漏光,,主要原因是面板采購中使用質量最好的面板,,而且在組裝過程中很小心,顯示器的設計也精良,,因此高檔顯示器很少出現(xiàn)明顯漏光情況,。 圖:漏光 9.3D顯示器3D的概念目前被商家炒得火熱,但當您看到商家的新品宣傳時,往往只宣傳單款產品的賣點而不提及一些基礎概念,,所以有必要在這里向大家普及一下3D顯示器的基礎知識,。 通俗的說,要達到3D效果,,一個必須滿足的條件即為「左右眼看到的內容是不同的」,。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各廠商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在市面上能夠見到的主要為快門式與不閃式(也叫偏光式)顯示器,,此外還有裸眼3D,但目前被認為仍然不夠成熟,,不但價格昂貴而且很難買到,。下面主要介紹一下快門式與不閃式3D顯示器。 圖:LG的不閃式3D眼鏡宣傳畫,,強調快門式重且昂貴 快門式3D顯示器對顯示器的要求只有一點,,即刷新率能夠達到120Hz或以上。其3D的效果實現(xiàn)主要靠眼鏡來實現(xiàn),,因此眼鏡需要有電池供電,。顯示器圖像以幀序列的格式實現(xiàn)左右?guī)惶娈a生,通過紅外發(fā)射器將這些幀信號傳輸至眼鏡,,眼鏡在刷新同步實現(xiàn)左右眼觀看對應的圖像,,并且保持與2D視像相同的幀數(shù),所以左右眼能夠看到快速切換的不同畫面(然后在大腦中產生錯覺),,從而觀看到立體影像,。 快門式3D顯示器是現(xiàn)在應用得最為廣泛的顯示器,但其也有一些固有的缺點,。首先,,眼鏡需要電池供電,因此較為笨重,; 其次,,3D眼鏡的兩個鏡片每秒各要開合50/60次,眼睛能夠感受到,,因此會有「閃爍」的感覺,,長時間觀看也會增加眼球的負擔;此外,,通過此種眼鏡看到的畫面,,亮度只是原屏幕的一半,也是快門式的弊病之一,??扉T式顯示器目前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顯示器廠商生產的快門式,另一類是NVIDIA公司制定的快門式標準(稱之為NVIDIA 3D Vision),,由于NVIDIA在顯卡的領先地位,,所以3D Vision理論上可以支持幾百種游戲,為游戲而購買3D顯示器的玩家可以考慮采用此種標準的機型,。 不閃式(偏光式)3D顯示器與快門式相比,,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人眼看不到明顯的閃爍——這也正應該是「不閃式」得名的原因。同時,,由于是采用偏振光的原理來實現(xiàn),,因此眼鏡就是輕便的偏振片,不再需要電池供電,,因此更加輕巧,,帶眼鏡的人士也可以在眼鏡外再加上一層3D鏡片,非常方便,。另外,其觀看的視角也比快門式的更大一些,。不過畢竟不閃式顯示器的標準是各顯示器廠商自己規(guī)定的,,所以與3D Vision的快門式相比,支持的游戲少就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缺點,,所以游戲玩家還要慎重考慮,。但筆者仍然認為,不閃式3D技術是更加代表未來發(fā)展主流的3D技術,,畢竟帶電源供電的快門式3D眼鏡有一些輻射的健康隱患(雖然尚無確切數(shù)據表明此點,,但已經引發(fā)部分人士的擔心),同時鏡片佩戴的舒適程度也是用戶體驗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點,。 10.附加功能可旋轉,。可旋轉意味著屏幕可以縱向旋轉90度,「寬屏」的顯示器就可以變?yōu)椤搁L屏」的,。對于需要看縱向信息的用戶非常有幫助,,最典型的群體就是程序員,一眼掃過屏幕可以看到非常多行的信息,,體驗很好,。所以在購買顯示器時不妨考慮一下自身的需求,來決定是否選擇一款帶旋轉功能的顯示器,。同時,,一般能夠旋轉的顯示器往往也都支持屏幕的高度調整(當然也有一些只支持高度調整而不支持旋轉的,購買時要看清楚),,這對于使用的舒適程度也非常有幫助,。 圖:可多向旋轉,、升高的支架 內置音箱。內置音箱也是一部分顯示器的賣點之一,,一般定位在家庭娛樂的顯示器多見此功能,。筆者的建議是,如果對音質沒有過高的追求,,可以考慮選購內置音箱的顯示器,,因為往往內置在顯示器中的音箱都是中低端的型號。同時,,如果選購內置音箱的顯示器,,最好是帶HDMI或者Displayport接口的,這樣可以將視頻與音頻在同一條線上進行傳輸(注:臺式機需要顯卡,、聲卡或主板的支持,,如果顯示器用來連接帶有HDMI、Displayport,、mini Displayport,、Thunderbolt等輸出接口的筆記本,可以直接或者通過轉換頭連接),。 圖:顯示器內置音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