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世界級名山 廬山風(fēng)光

 鳥語花香香 2012-09-28

世界級名山 廬山風(fēng)光

 廬山位于江西九江縣以南,,星子縣以西,。它是世界級名山。風(fēng)景區(qū)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聳峙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約25公里,,寬約15公里。東西兩側(cè)為大斷裂,山體多峭壁懸崖,,相對高度1,2001,400米,。傳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結(jié)廬為舍,,因名廬山,。又稱匡山、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廬山。又傳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俺上伞钡南壬o,,所以又稱為輔山。廬山擁有世界文化景觀,、世界地質(zhì)公園,、世界優(yōu)秀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三塊金字招牌。

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跡遍布,。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蒼潤高逸,,秀出東南”的廬山,,自古以來深受眾多的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的青睞,,并成為隱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動舞臺,,從而為廬山帶來了濃濃的文化色彩,并使廬山深藏文化的底蘊,。

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人們把廬山稱為“政治山”,最早將廬山卷入政治風(fēng)云的當屬蔣介石,。從1926年至1948年,,蔣介石一生共18次上廬山,主持召開了11次重要會議,。后來人們把蔣介石駐廬山期間召開的會議,,統(tǒng)稱為“廬山會議”,。 1949年后的“廬山會議”可以說是三次會議:195972日至81日,政治局擴大會議,;1961823日至916日,,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工作會議,也被稱為第二次廬山會,; 1970年8月23至9月6召開的九屆二中全會,。

      從慧遠始建東林寺,開創(chuàng)“凈土法門”,,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從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和愛蓮池弘揚“理學(xué)”,,到教育豐碑的構(gòu)建,;從“借得名山避世嘩”的隱居之廬,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fēng)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廬山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F(xiàn)在年紀大一些的人,其他一些名山可能會不知道,,而對于廬山可以說是無人不知曉,,到江南一游,廬山是不可不去之處,。2010年兩度下江南,,就是兩次上廬山。 

  519 日到達廬山北門時是1555,,在陰沉的天氣中感覺山門的布局非常別致,。

 

圖片

 

牯嶺鎮(zhèn)在廬山山中,海拔1164米,,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谷,,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譽,,是廬山政治、經(jīng)濟,、文化,、旅游中心,。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獨特的氣候,冬暖夏涼,,空氣清新,。牯嶺鎮(zhèn)四周峰巒蔥蘢遠山含黛,風(fēng)格各異的別墅式建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白墻紅瓦點綴在萬綠叢中。近觀園內(nèi)綠樹芳草,,溪流潺潺,,與周圍環(huán)境相和諧。

     到廬山旅游大都住在牯嶺鎮(zhèn),。328日到達廬山夜已深,,在旅游淡季廬山上的住宿很好找,在一個堪稱價廉物美的酒店住下后,,到小鎮(zhèn)上轉(zhuǎn)了轉(zhuǎn),,雖不及城市的夜晚那么繁華,但還是有些漂亮,。在山上有這樣熱鬧的小鎮(zhèn),,是別的名山上所沒有的。,。

  

            圖片

      廬山旅游一般分為三條線,,一線:牯嶺街、花徑,、錦繡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崖,、黃龍?zhí)丁觚執(zhí)?、三寶樹,、石門澗、蘆林湖,、博物館,、廬山會議會址、美廬別墅,、電影院返回牯嶺街,;二線:牯嶺街、老別墅群,、含鄱口,、植物園,、五老峰、鐵壁峰,、玉川門,、相辭澗、白鹿洞書院,;三線:牯嶺街,、含鄱口、太乙村,、天下第六泉,、玉淵潭、海會寺,、秀峰,、陶淵明墓。兩次在廬山都沒有去太遠的地方,,都是以牯嶺鎮(zhèn)為中心,,在幾個主要地方轉(zhuǎn)了轉(zhuǎn)。      出鎮(zhèn)往西不遠可到西湖,。西湖又名花徑湖,,其狀如提琴,又因山泉其聲如琴,,故亦名琴湖,。這是廬山第二人工湖,面積10萬平方米,,湖心事榭臨湖而立,,碧波含情,風(fēng)景極佳,。

 

圖片

 

廬山風(fēng)景是以山水景觀為依托,,滲透著人文景觀的綜合體。對于廬山,,通過詩人,、書畫家、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們的心靈審視,,創(chuàng)造出眾多散發(fā)著特別濃郁人文氛圍的歷史遺跡。正如一位新加坡學(xué)者所評論的那樣:“如果說泰山的歷史景觀是帝王創(chuàng)造的,,廬山的歷史景觀則是文人創(chuàng)造的,。”在中國眾多名山之中,,廬山的文化積淀是最深厚的,。觀山如讀史,游廬山如果只帶了一只“風(fēng)景眼”,,而不帶另一只“文化眼”,,那可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山來,。”這首詩造就了如琴湖畔的這處名勝——花徑,。

 

圖片 

 

花徑曾是廬山歷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這里被人們譽為“匡廬第一境”。唐朝元和十年間白居易以越職言事的罪名被貶任江州司馬時,,曾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這天和廬山東林寺法寅大師及17位好友,,從他新建好的遺愛詩草堂出發(fā),一同到廬山頂山的大林寺游玩,。觸景生情,,隨口誦出七句絕言《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欣賞桃花興致大發(fā),,隨后又提筆留下了“花徑”二字,,此后人們將白居易當年賞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馬花徑”。

 

圖片

      白居易在廬山筑有遺愛詩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現(xiàn)在“花徑”內(nèi)白老先生的“草堂”,,顯然是近年所建,,雖然建造有據(jù),但難免有濃濃的人工雕飾的痕跡,。

 

 圖片

 

      

       錦繡谷與花徑緊鄰,,錦繡谷是廬山風(fēng)景區(qū)中著名的景點。自天橋循左側(cè)石級路前行至仙人洞,,為一段長約1.5公里的秀麗山谷,,這便是廬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風(fēng)景點──錦繡谷。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采擷花卉,、草藥處,。這兒四時花開,,猶如錦繡,故名,。

       這塊峭立橫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懸在半空中的一座橋,這就是“天橋”,。古稱“仙人盤”,,曾是廬山大林寺歷代的大和尚們悟道參禪的好地方。這里兩邊崖壁橫空相互對峙,,與谷底相對高度達六十多米,。相傳元代末期,朱元璋和陳友諒的軍隊大戰(zhàn)于鄱陽湖時,,敗逃到此,,在前臨深壑,后有追兵的緊急關(guān)頭,,只見天空中金光閃爍,,一條金龍自天而降,變成了一座橋,。朱元璋策馬奔過,,飛奔而至的陳友諒,坐騎都撞上朱元璋的馬尾了,,忽然一個驚天霹靂,,雷迅捷隆隆,天昏是暗,,出現(xiàn)一道灼眼的藍光將石橋擊斷,。剎那間龍變的橋消失了,橋斷后,,云散日出,,仍然是雙崖對峙的絕澗。

  

 圖片

 

 沿錦繡谷傍絕壁懸崖修筑的石級便道游覽,,可謂“路盤松頂上,,穿云破霧出。天風(fēng)拂衣襟,,縹緲一身輕,。”谷中千巖競秀,,萬壑回縈,;斷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獅長嘯,,如猛虎躍澗,,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盤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錦繡畫卷,令人陶醉,。

      在許多巨石上都鐫刻有歷代的題字,,表明這的確是一座文人造就的山,。 正如白居易所描述,,廬山上的春天比山下要晚一個多月,陽歷三月末崖縫間的野草還呈枯黃,,尚未蘇醒,。

         

圖片

 

圖片

 

      在錦繡谷中行走,路盤松頂上,,恍在半空,,美景美色連聯(lián),無意間即生錦繡谷皆錦繡之嘆,,難怪當年王安石來游時吟出這樣的詩句:“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边@形似人頭的崖壁上書 “錦繡谷”三字,。

 

 圖片

 

圖片

      廬山的春天還是來得快,三月末上山還是春意難覓,,5月中旬來時已是山花爛漫,、滿山翠綠??斓较扇硕吹穆飞?,上次沒見到的猴群,此次卻是“扶老攜幼”立在路旁,,從不騷擾游人,,比峨嵋山猴要“文雅”得多。

 

圖片

 

      仙人洞是廬山的著名景點,,進口處為一圓形石門,。門上方 正中鐫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對聯(lián):“仙蹤渺黃鶴,,人事憶白蓮,。”

 

圖片

        入圓門便見一大巨石橫臥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躍,,人稱“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蒼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開兩條綠臂,,作擁抱態(tài)。其枝枝葉葉,,密密層層,,蓊蓊郁郁,生機盎然:其根須裸露,,卻能迎風(fēng)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顯示了廬山松特有的堅強不屈的性格,,堪稱廬山奇景,。松下石面鐫刻有“縱覽云飛”四個大字,傳為清末民初詩人陳三立所書,。

圖片

   

   

       仙人洞位于錦繡谷南端的“佛手巖”下,。洞高、深各約10米,,幽深處有清泉下滴,,名為“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題詞,,洞中央“純陽殿”內(nèi)置呂洞賓石像,,傳說他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每當云霧繚繞之時,,洞內(nèi)仙氣飄飄,,令人神往。清朝時將佛手巖更名為仙人洞,。毛的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更是使仙人洞名揚四海。

 

圖片

 

 宋人白玉蟾在《授墨堂記》中說:呂洞賓在游歷廬山時遇上了“八仙”中的漢鐘離,,授給呂洞賓丹訣,,后來兩人一起成“仙”?!稄]山志》也記載:唐咸通年間(860874),,呂洞賓在漫游江湖過廬山,遇五龍真君傳授他劍術(shù),。呂洞賓既得五龍君劍術(shù)又得漢鐘離丹訣,,便在廬山錦繡峰下的仙人洞內(nèi)精心修煉,。仙人洞外右側(cè)的觀妙亭下有一塊游仙石凌淵突出,奇險無比,,站在這里可以觀賞錦繡谷全景,。洞旁蒼色的山巖下,依山臨壑建有一棟斗拱彩繪,、飛檐凌空的殿閣,,名老君殿。殿為歇山式單層建筑,,整個建筑顯得莊重而又輕巧,。內(nèi)供太上老君臣騎

 

圖片

 

      自1895年英國傳教士李德立花200兩白銀租借牯嶺長沖河一帶的800畝土地為避暑之所后,俄,、美,、英、法,、德,、意,、日,、瑞典、瑞士,、丹麥,、挪威、葡萄牙等20多個國家的商貿(mào)名流和國內(nèi)各界人土,,都爭相來此興建度假別墅,,總數(shù)達640多棟,有英國式,、美國式,、俄國式、瑞典式,、瑞士式,、日本式……等等,真可稱為是“世界別墅建筑藝術(shù)博物館”,,與其他名山相比廬山別墅群算是獨一無二的,。20103 29日走進別墅群時太陽從樹林間泄下,天氣還很不錯,。

 

圖片 

       廬山近代別墅群,,雖然是建筑群落,但建筑密度較低,,體態(tài)輕盈,,層面不高,,多為一至二層。別墅建造時盡量保護原有高大喬木,,別墅建成后又在周圍廣植鄉(xiāng)土觀賞樹木,,別墅從而掩隱在綠陰叢中,使人賞心悅目,。

 

圖片

       廬山近代別墅群的建筑風(fēng)格,,產(chǎn)生出特有的風(fēng)韻。每一座別墅,,都是單體建筑,,建筑的格局、式樣,、風(fēng)格,,注入了原別墅主人所在國籍的本土文化的影子,別墅主人審美趣味和愛好的影子,。廬山春天的天氣是多變的,,剛剛還以為會艷陽高照,天氣一會兒又陰沉了起來,。

 

圖片

 

      廬山,,在近現(xiàn)代史上是座政治名山,百年風(fēng)云人物曾在一幢幢別墅里活動,,扮演各種歷史角色,,演繹出一串串趣聞故事,一件件重大歷史事件,。廬山近代別墅群,,閃耀著建筑藝術(shù)的光彩,蘊藏著歷史的價值,。 1996年“廬山會議”舊址及別墅群(美廬別墅,、124號別墅、176別墅,、359號別墅,、442號別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是對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評定,。作家方方說:“每一老房子里面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座老別墅酒吧內(nèi)也曾發(fā)生過許多故事。

 

 圖片

 

      老別墅酒吧的舞廳內(nèi)部裝飾豪華,,國共兩黨的高層人士都光顧過,。據(jù)說幾次廬山會議期間,中國近代史上一些舉足輕重的人物都曾在此翩翩起舞,。

 

圖片

 

       別墅區(qū)中的每一條道路也有不少故事,,毛曾在這個小木橋上留影,,這個標記吸引著到此參觀的人也站在橋上拍照。

  

圖片

 

 

       廬山近代別墅群中有一個原來叫耶穌升天堂的教堂,,1910年建,,十字架形的哥特式建筑,1959年的時候,,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們在這里開舞會,。九十多歲的老教堂完全是石頭堆砌的,溝壑縱橫的樣子,,斑駁的青苔掩蓋了原來人工的痕跡,,讓人看上去仿佛只是給一塊古老的大巖石安了些木頭的門窗,覺得它更象是自己頂著一腦袋土從地里長出來的,,而不是什么人蓋出來的?,F(xiàn)在教堂內(nèi)的裝飾,與歐洲的一些著名教堂相比,,要簡樸得多,。

 

         圖片 

 

  廬山牯嶺東谷,有一條蜿蜒而來又蜿蜓而去的長沖河,。在長沖河畔,,有一座掩隱在一片綠蔭深處的英國券廓式的別墅—— “美廬”。它是廬山所特有的一處人文景觀,,它展示了風(fēng)云變幻的中國現(xiàn)代史的一個側(cè)面,?!懊缽]”曾作為蔣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轅”,是當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一般到“美廬”游覽最先看到的這個美廬山莊并不是“美廬”,,而是在“美廬”旁修建的一個高擋賓館。

 

  

圖片

  

        從美廬山莊側(cè)的一道門進入“美廬”,,最先看到是是這個老蔣的侍衛(wèi)室,。 

圖片

      “美廬“始建于1903年,由英國蘭諾茲勛爵建造,,1922年轉(zhuǎn)讓給巴莉女土,。巴莉女士與宋美齡私人感情頗深,1933年夏,,巴莉女士將此幢別墅讓給蔣介石夫婦居住,,1934年巴莉女士將這幢別墅作為禮物,贈送給宋美齡,。從此,,宋美齡成為了這棟別墅唯一的主人,。廬山的別墅洋洋大觀,而“美廬”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幢別墅的內(nèi)部布局,,能夠充分體現(xiàn)家庭溫馨氣氛的建筑功能,別墅及庭園的整體設(shè)計和營造,,充分體現(xiàn)19世紀末產(chǎn)生的“花園城市”的美麗構(gòu)想,。

 圖片

 

       這幢別墅,前臨長沖河,,背依大月山,,座落的位置,形如安樂椅,。蔣介石很喜歡這里的環(huán)境,,視為風(fēng)水寶地。在他的眼中,,“背山面水”正符合中國風(fēng)水學(xué)說所推崇的格局,。蔣介石夫婦很喜歡這里的恬靜、秀美,,而宋美齡名字中也有一個“美”字,,于是將這幢別墅命名為“美廬”。從此,,神秘的面紗將這幢別墅整整籠罩了半個世紀,。“美廬”室內(nèi)保持著蔣,、宋二人居住時的陳設(shè),,設(shè)置的展覽廳所展示的內(nèi)容,可分為三個部分,,一為“美廬”留存物品,;二是國民政府要員們在“夏都”政治活動的歷史照片及歷史物品;三是牯嶺歷史風(fēng)貌及三十年代所拍攝的廬山名勝照片,。還有另外一些圖片展覽,。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毛進入“美廬”時說:“委員長我來了,!”取而代之,、洋洋自得之情溢于言表。這里是國共兩黨領(lǐng)袖在世間唯一一所都曾下榻過的地方,。

 

圖片

       “美廬”內(nèi)的庭園,,薈萃廬山珍木異卉,滿目蔥茂,,溫馨撲面,。庭院石攔旁的金錢松,,高俊挺拔,樹高30米,,為廬山最高大最古老的金錢松,。別墅四周的廬山松,蒼勁偃蓋,,虬枝屈鐵,,不時傳來松濤陣陣。牯嶺玉蘭,,早春怒放,,花色潔白,散發(fā)著幽幽清香,;廬山結(jié)香,,噴黃吐華密密似球的花,溢滿枝頭,;箬竹叢叢,,露珠滴翠;衛(wèi)矛枝橫,,暗藏箭羽,。盛夏時節(jié),依攀墻垣的凌霄花,,紅英灼灼,,凌空抖擻;“五爪金龍”橙黃的花瓣上酒落著斑斑紫丹,,花瓣遒勁似龍爪,。入秋之后,被譽為“活化石”的鵝掌揪,,那形似鵝掌的葉片,,被染成一片金黃;五角楓,,一樹烈焰,飛霞流丹,;而雞爪槭,,更是紅得透明,紅得燦爛……“美廬”外的長沖河不大,,水流淙淙的兩岸林木茂密,,有一些造型精妙的雕塑。

圖片

        廬山會議舊址位于中國江西省廬山牯嶺東谷長沖河畔,、擲筆峰麓的火蓮院,。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chuàng)辦軍官訓(xùn)練團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廬山大禮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劇院”,。禮堂外表壯觀,內(nèi)飾華麗,。1959年中國共產(chǎn)黨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均在此召開,這里已辟為廬山會議紀念館,。禮堂保持著九屆二中全會的會場布置,,館內(nèi)保存著當年許多珍貴的實物、照片,、材料和根據(jù)紀錄片制作的錄相片,,供游人觀看。

 

圖片

 

       右側(cè)不遠處的“廬山大廈”為外觀4層,、內(nèi)有6層的鋼筋水泥建筑,,原為國民黨軍官訓(xùn)練團的中下級軍官住所,正面額上原有蔣介石題寫的“廬山傳習(xí)學(xué)舍”四個大字,。位于會址和大廈中間的一座宮殿式建筑即為1935年落成的廬山圖書館,。內(nèi)部陳列有廬山抗戰(zhàn)及抗日戰(zhàn)爭中正面戰(zhàn)場的一些資料。

圖片

      在廬山圖書館前的林蔭道上,,一個身穿長衫,,杵著拐杖裝扮成老蔣的人走來走去,招引游人和他合影留念,。

圖片

 山水文化,,是人們以自然山水為素材而創(chuàng)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客觀世界和自身的過程中辟出的一片壯麗天地,亦是構(gòu)成中華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余首,。山水詩,、山水畫是中國山水文化中兩大華項,山水詩在廬山大放光采,,山水畫亦在廬山一展風(fēng)流,,閃爍出耀人的輝光。東晉畫家顧愷之創(chuàng)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存在的山水畫,。

             在廬山景區(qū)中行走,腦中自然成而然不時涌出四個字:“如詩如畫”,。

圖片

 

        

圖片

 

       三寶樹是因三株特殊的古樹而得名的,,兩棵柳杉,一棵銀杏,。因這三樹在黃龍寺山門前,有“廟堂之寶”的稱譽,,故名“三寶樹”。三棵參天古樹凌空聳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為銀杏,,高約30米,,主干數(shù)人合抱不攏,形同寶塔,。三寶樹相傳為千年古可柯,,樹下石碑上鐫有“晉僧曇詵手記”六字。這里原本杉數(shù)千株,,古木參天,,后因康熙五十年(1717年)僧人盜伐,僅剩下這三棵古樹,,據(jù)專家考證,,實為明代所植,明萬歷四十年(1618年)旅行家徐霞客在《廬山游記》中記載:“黃龍寺畔,,樹大三人合圍,,非檜非杉,枝頭著子累累”,。據(jù)此推算,,三寶樹至少已有四百年的歷史。

 

圖片

 

       柳杉原名“婆羅”,,是從西域引來的樹種,銀杏名為“白果”,,為第四紀冰川的遺留植物,,有“活化石”之稱,,因為祖輩植樹,孫輩才能結(jié)果,,故名“公孫果”,。三月底見到的三寶樹尚是枯枝敗葉,五月中旬去看時已是枝繁葉茂,。

 

 圖片

      三寶樹正對黃龍寺,。廬山黃龍寺系明代僧人釋徹空于萬歷年間(15731620)肇建的。相傳,,當年釋徹空云游至玉屏峰下,,目睹這里“山勢環(huán)擁”,叢林茂密,,清潭飛瀑,,風(fēng)景幽邃,即“心愛之”,,并有住下弘法之愿,。但當時看到山麓之中,千鹿成群,,游嬉其中,,不可接近,有礙建寺,。當即默念祈禱“此間于我有緣,,群鹿為徙”。次日,,釋徹空再往探看,,果如所愿,“不見鹿蹤”,。于是,,釋徹空就地殊茅立寺。初以此處曾是群鹿出沒之處,,山野空曠,,名之“鹿野”。立寺之初,,寺亦名曰“鹿野禪林”,,時任江西提學(xué)副使王宗沐曾題寺額。其后釋徹空法承臨濟宗黃龍派,,且寺靠黃龍?zhí)抖?,故又名之曰“黃龍寺”。

 

圖片

       進入清代,廬山黃龍寺日漸蕭條,。清順治十六年(1659),,遭雷擊,黃龍寺殿堂門廡瓦盡解,,惟藏經(jīng)閣如故,。寺外古樹,多化為木屑而無焦爛痕,,惟有三寶樹巍然不動,。咸豐年間(1851-1861),黃龍寺又被戰(zhàn)火所創(chuàng),。1926年,,康有為第三次上廬山,曾到黃龍寺游訪,,并題寫“黃龍寺”寺額和“禪堂”之匾,,至今保存完好??谷諔?zhàn)爭期間,,釋青松為住持,率眾倡導(dǎo)念佛法門,,當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等政要多次來寺游觀,。“文革”中黃龍寺再次嚴重毀損,,佛像被砸,,僧人遭驅(qū),寺宇殿堂僅存破屋一棟,,收歸園林部門管理,。“文革”后198610月中旬,,成立修復(fù)黃龍寺工程籌建處,,次月,修復(fù)工程開工,。19872月,,經(jīng)省人民政府批準,黃龍寺列為省級重點寺廟,。到1992年,,已修復(fù)觀音堂、法堂和大寮,,大雄寶殿基礎(chǔ)工程和框架柱梁亦已完成,。

 

圖片

  

 圖片

 

       從三寶樹下行三百米便是黃龍?zhí)?。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黃龍山谷中有兩條桀驁不馴的黃龍,、烏龍時常爭斗,,引動山洪暴發(fā),,周圍百姓無法安居樂業(yè),。后徹空禪師云游至此,運用法力將二龍分別鎮(zhèn)在相距不遠的黃龍?zhí)?、烏龍?zhí)吨小?span>

 兩潭的瀑布同屬廬山瀑布群,,都不算大,但擠來擠去拍照的人卻不少,。它們遠沒有川西山區(qū)中的許多瀑布的氣勢,,不過生在這文人造就的廬山之中,也就身價百倍了,。

 

圖片

圖片

      從烏龍?zhí)独^續(xù)下行500米左右,,到達廬山電站大壩,大壩側(cè)有一興龍索道,,乘坐纜車可到鐵船峰,、石門澗景區(qū)參觀。廬山上奇崖很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它們塑造成各式各樣的形狀,,激起人們產(chǎn)生各種聯(lián)想,在索道站乘坐纜車不久就看見似列寧頭像的奇崖,。

    

 圖片

        走出興龍索道的終點站不遠,,在廬山初春的枯枝中出現(xiàn)一座橫跨深澗的懸索橋。這座石門澗懸索橋橫跨將軍河面,,總長105米,,于19936月建成使用,屬于鋼結(jié)構(gòu)懸索斜拉橋,。游客可在橋上觀賞鐵船峰的峻峭雄偉,,俯瞰石門澗的秀麗與神奇。2005年,,該橋因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而被封閉,,此時依然未開放。  圖片

 

      從懸索橋處開始還要沿近千級陡峭的石梯下行,,方能到達石門澗,。沿途懸崖峭壁間巖縫中頑強長出的廬山松,形態(tài)優(yōu)美,,給在陡梯上膽顫心驚的行人帶來不少欣慰,。  

 圖片

 

      下行一段后,,路邊林木漸漸稀少,鐵船峰出現(xiàn)在眼前,。鐵船峰海拔962.8米,。它為斷塊山西側(cè)之斷層崖。陡崖及溝谷中發(fā)育一系列較為典型的重力滑動褶皺群,。峽谷北岸為舍身崖及文殊臺,。蘇軾的《題西林壁》即為題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離石門澗,、鐵船峰不遠,,詩中:“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睋?jù)說就是描寫鐵船峰的景色,。

  

圖片

 鐵船峰像鐵般孤峰兀立,四周懸崖絕壁,,俗稱“桅桿石”,,與龍首崖隔澗相望。高峰矗立,,似巨艦昂首,,故名。相傳,,東晉大將軍王敦,,軍事大權(quán)在握,欲篡奪帝位,。一天在建康(今南京市)邀請許遜等人,,席間讓人釋夢。言昨晚夢一木破,,問是否吉祥,。許遜等人知其用心,便釋為“木上破天,,乃‘未’字,,公欲用刀兵,未可輕舉妄動”,。王敦聽后不悅,,暗起殺心,。許遜等人也已料到,遂乘船逃走,。船行江中,,王敦派兵追來,幸好許遜學(xué)有法術(shù),,呼來二龍挾船開飛,,并告誡眾人緊閉雙目,不得窺視,。當船飛臨廬山紫霄峰上空時,,云霧迷漫,船底擦著樹梢沙沙作響,,舟人奇而竊視,二龍突然離去,,船隨即墜于紫霄峰下的石門洞旁,,而成為鐵船峰。 

圖片

 

      古人云:“泰岱青松,,華岳摩嶺,,黃山云海,匡廬瀑布,,并稱山川絕勝”,。廬山之美,素享“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以瀑布居首,。石門澗是最早記錄史藉的廬山瀑布,距今已有1600多年,,自古有廬山第一瀑之稱,。石門澗水發(fā)源于廬山牯牛嶺旁的長沖谷,匯合了其它溪水后,,流入石門澗出山后匯入龍開河,。河水經(jīng)九江城,再流向長江,。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解釋石門澗所以以“門”命名時說:“廬山之北,,有石門水,水出嶺端,,有雙石高竦,,其狀若門,因有石門之目焉,。水導(dǎo)雙石之中,,懸流飛瀑,,望之連天,若曳飛練于霄中矣,?!闭驹诙盖偷氖萆贤麑γ骘w馳而下的瀑布,真如酈道元所說:“若曳飛練于霄中”,。

 

 圖片

       石門澗瀑布被人稱為“山北勝境”,。每逢春夏雨后,澗水流濺,,瀑布推石卷樹,,聲震數(shù)十里。在近代公路修通之前,,江州到南昌的驛道緣廬山西麓,,自九江南下,經(jīng)東林,、西林二寺,,從石門澗山口進入。歷史上不少名人沿著這條古驛道前往石門澗一睹瀑布風(fēng)采,,并為之寫詩作文,。其中有謝靈運、鮑照,、白居易,、元好問等大家。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還從石門澗溯流而上,,只身攀上了大天池?!稄]山續(xù)志》說:“古今以來,,由此登天池者,霞客外并無第二人,?!背醮簳r節(jié)水量小,向下看時澗水多半被巖縫遮掩,。

 

 圖片

 

      石門澗瀑布吸引了紛至沓來的游人,,它四周中幽靜的風(fēng)光還召來了不少高人逸士來此筑廬隱居。明代高僧憨山在《石門隱居》里描述了其間的情趣,。這首五絕寫得很清麗:“萬仞香爐峰,,一派九江水;水上山青蓮,,人在蓮花里,?!逼俨枷碌纳钐渡希ㄓ型づ_,,潭中巨石上鐫刻:“噴雪奔雷”四個大字,,過橋后有石梯可上鐵船峰。

 

圖片

   

     自從黃龍瀑布與三疊泉等瀑布被人發(fā)現(xiàn)后,,石門澗瀑布的名聲漸漸被這些“后起之秀”超越,。20世紀30年代,九星公路與星德公路修通,,人們沿著公路去觀賞其他廬山瀑布更便捷得多,,石門澗便顯得“門前冷落車馬稀”。 1956年在石門澗瀑布上方建了一座電站大壩,,蓄水發(fā)電,。石門澗水從此大部分獻給了電力事業(yè),加上廬山植被減少,,地下水位日漸降低,,澗水日少,石門澗瀑布的魅力,,自然受到影響。從電站到石門澗雖然有一大段可乘坐纜車,,但從纜車站到石門澗陡峭的石梯下上實在辛苦,,所以,來觀光的人更加少了,。石門澗瀑布因水量小,,少了一些氣勢,但優(yōu)雅如白練從天而降還是很美,,石門澗,、鐵船峰景區(qū)的幽靜的風(fēng)光、深厚的人文背景,,使路途的辛苦非常值得,。

 

圖片

 

圖片

 

     含鄱口位于廬山東谷含鄱嶺中央,海拔 1211,,左為五老峰,,右為太乙峰。山勢高峻,,怪石磷峋,,形凹如口,對著鄱陽湖,,似乎要把鄱陽湖一口吞下似的,,故名含鄱口,。含鄱嶺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門,,坊中央鐫有“含鄱口”字樣,,其左右分別刻有“湖光”、“山色”四字,。坊后山脊上有一傘頂圓亭,,紅柱綠瓦分外醒目,名含鄱亭,。嶺中部有一座雕梁畫柱的方形石亭,,名望鄱亭。

 

圖片

 

      廬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廬山觀日處位于廬山東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為最佳地點。天氣晴朗時的清晨,,可見鄱陽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一輪紅日射湖而出,,金光萬道,,霎時湖天盡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燦爛絢麗的畫卷,。此時,,含鄱口外卻是一片灰蒙,根本年不見鄱陽湖,,只能想像傳說中日出景象,。

 

圖片

 

 含鄱口西側(cè),為著名的冰川角鋒“犁頭尖”活象一塊犀利的犁頭,,遠處那個山峰為太乙峰,,看到過廬山云海的圖片,白云如瀑布般從兩峰間游過,,仿佛是犁頭尖峰在耕耘著茫茫云?!,F(xiàn)在也只好望著山峰想像著那樣的美景,。 

圖片

   

    漫步在含鄱嶺脊上,,北可望五老峰,東可瞰鄱陽湖,,南可眺大漢陽峰,,西可觀廬山植物園。此時廬山第一高峰--海拔1474米的漢陽峰也在一片灰蒙之中。據(jù)說,,在月明風(fēng)清之夜,,站在峰巔上,可觀漢陽燈火,,故名,。漢陽峰山勢崔巍,危巖羅列,,山峻石奇,,猶如一枝荷花栽在廬山頂上。這是古人登臨最早的山峰,。相傳公元前一世紀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曾親臨此峰,。秦始皇南巡時也到過這里,。登上此峰,匡廬全景以及長江,、鄱陽湖的景色一覽無遺,。  

 

 

 

圖片     

         廬山植物園坐落在廬山風(fēng)景秀麗的含鄱口山谷中,創(chuàng)建于1934年,,原稱廬山森林植物園,,是一座亞熱帶山財植物。是我園進行引種馴化,、保護保存,、開發(fā)利用野生植物資源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春天的植物園內(nèi)松青柏翠,、萬物競發(fā),環(huán)境幽靜,。

 

 圖片

 

      廬山植物園因有地形屏障,,亞熱帶、南亞熱帶植物在此馴化生長良好,。2009年,,廬山植物園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中國最早的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園內(nèi)培育有不少奇花異草,,這株植物同行者無人認識,。

 

 圖片

        

     

      五月的廬山植物園春意濃濃,嫩綠,、淺綠,、深綠、墨綠、紅色的樹葉,,形成非常寧靜,、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人行其間心曠神怡,。

 

圖片

 

              園內(nèi)杜鵑花正盛開,,整樹看來是繁花似錦,細觀單枝花朵,,嬌艷欲滴,。

 

圖片

 

       廬山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廬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zhí)逗蜑觚執(zhí)镀俨?、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廬山的瀑布群最著名的應(yīng)數(shù)三疊泉,,被稱為廬山第一奇觀,,舊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到三疊泉可先乘汽車到茶廠,,然后搭乘這種鐵軌上的小火車到景區(qū)。

 

 圖片

 

       三疊泉位于東南九疊谷,,是集險峰怪石,、飛瀑流泉為一體的山丘型旅游地。三疊泉瀑布的發(fā)現(xiàn),,在廬山眾多的瀑布中,,是比較晚的。宋紹熙二年(1191)始被樵者發(fā)現(xiàn),,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鑰,,樵者得之人共傳”的詩句。三疊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緩慢流淌一段后,再過五老峰背,,經(jīng)過山川石階,,折成三疊,故得名三疊泉瀑布,。沿陡峭石級下行,,路旁有分別觀賞三級瀑布的觀景處。初級如云如絮,噴薄吞吐,,流注大盤石上,,水石沖激,乃始瀠洄作態(tài),,珠迸玉碎,。

 

 圖片

     

     

       描寫三疊泉瀑布之美的游記文字甚多,而以清嘉靖年間進士王世懋的《游五老三疊開先瀑部記》最為著名,。其文寫道:“澗逐山止,,而三疊泉從山南最高處冉冉旋空而降。復(fù)注二級石上,,匯為巨流,,懸崖直下龍?zhí)叮伙h者如雪,,斷者如霧,,綴者如旒,掛者如簾,,散入山足,,森然四垂,涌若沸湯,,奔若跳鷺,,其聲則蘊隆之候,風(fēng)掀電馳,,霆震四擊,,轟轟不絕,又如昆陽,、巨鹿之戰(zhàn),,萬人鳴鼓,瓦缶相應(yīng),;真天下第一偉觀也,。······” 

      到觀賞二級瀑布的道路被封閉,,只好的路上給它拍了一張照片。 

 圖片

 

      到達三疊泉底的龍?zhí)肚?,站在瀑布前的觀景石臺上舉目望去,,但見全長近百米的白練由北崖口懸注于大盤石之上,又飛瀉到第二級大盤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噴灑到第三級大盤石上。白練懸掛于空中,三疊分明,,正如古人所云:“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倍谒黠w濺中,遠隔十幾米仍覺濕意撲面,。

 

圖片

       

        水出龍?zhí)逗?,沿山澗繼續(xù)流向下游山壑之中,在亂石之間時隱時現(xiàn),。山壑中有小橋,、亭臺。據(jù)說從三疊泉瀑布的觀瀑亭處,,繞道下行,,可尋覓觀音洞,洞旁鐫有鄧旭所書“竹影疑蹤”四字,。相傳此處是仙人洞內(nèi)的竹林寺后門,。自從竹林寺隱去后,多少人只見其影而不見其門,。其中有一個砍樵人,,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片竹葉沿山泉逆流而上,感到非常驚奇,,于是便追蹤溯源而上,,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刻有“竹影疑蹤”四字的洞中。進入洞中,,他看完和尚走了一盤棋,,出洞后,便再也沒有找到自己的家,,方知“洞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了。

 

 圖片

 

       在觀景石臺上,,只能看清三疊泉的最下一級,。要觀賞三疊泉全貌,據(jù)說在牯嶺街至五老峰傍的“青蓮寺茶場”,,再循澗至屏風(fēng)迭,,由上向下俯視三疊泉瀑布;亦可從五老峰山麓的東風(fēng)鄉(xiāng)帥家村,,涉行10余里山徑澗溪,,過玉川門,,再登鐵壁峰,直至懸崖僻徑的塘塍纖觀看,。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