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高中同學呂仲宣寫的一篇關于孩子早期教育的文章,。盡管我們的孩子不一定都像他兒子那樣才叫成功,,盡管每個孩子的先天因素不盡相同,但我覺得他的早教理念和做法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從呂川的學前教育談起——呂仲宣 一.學前教育事半功倍
我的兒子呂川今年以較好的成績提前考入天津某中學實驗班,為此,,我的同事,,朋友,鄰居們都來祝賀,。接著對我提出許多問題:你是教師,、是怎樣輔導呂川的?請家教了嗎,?呂川都參加過哪些輔導班,、提高班?平常幾點起床,、幾點睡覺,、看電視嗎?平??词裁礃拥臅?、看多長時間? 激烈地竟爭迫使家長們都非常關心自己孩子地成長,。多數(shù)家長從孩子入學開始選好學校,、入提高班、請家教、買參考書,、能想到的,、能辦到的、不辭辛苦,,都努力去辦。天天陪孩子燈下苦讀,,然而效果并不如家長所希望的,,這是因為家長們忽視了學前教育。對于呂川的教育,作為家長,我們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抓好學前教育(關鍵是超前教育,,即三周歲以前的教育),,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前教育何時開始,?越早越好,。 打開字典查一查,聰:聽覺靈敏,,明:視覺靈敏,。那么孩子自從有了聽覺和視覺就應該進行超前教育。孩子會說話一般是一年以后,,其實孩子在會說話以前已經(jīng) “心里有數(shù)”,。 呂川是奶奶帶著長大的,奶奶總是看著孫子那一哭一笑,,那一伸一蹬,,對孫子說話,逗孫子玩耍,,這就是最早的教育,,這比放在托兒所里讓孩子望著天花板要強得多。 呂川出生八,、九個月時,,我下班回家,讓奶奶對呂川說“看爸爸回來了,!”每天堅持,,其實孩子視覺能看到爸爸的形象,聽覺能聽到“叫爸爸”的聲音,,使視覺和聽覺統(tǒng)一,,這就是超前教育。 我的一位同事很重視超前教育,,孩子不會說話時,,就能認識許多實物的畫片讓孩子把“馬”拿過來,再把"車”拿過來,孩子都能準確地拿來,。我一位同事的妻子是英語教師,,同事把一歲一個月的孩子帶到辦公室,當用英語說出“把報紙拿過來”時,,孩子能聽懂并且把報紙拿過來了,。其實漢語、英語對于一歲一個月的小孩是同等的,,都是一種聽覺信號“拿報紙”與視覺信號“報紙”的統(tǒng)一,。 孩子會說話了,孩子的反應,,已經(jīng)能夠準確表達出來了,,可以由認物、認圖到認字,,識數(shù)了,。 我校有幾位教師都重視對孩子的識字教育,一般從一歲到二歲半可以認識二三百個字,、或更 多一些,。但孩子到二歲半以后,獨立活動能力增強,,對父母的依賴性減弱,,活動范圍增大,對識字的興趣減弱,,再讓孩子繼續(xù)認字遇到一些困難,。有的家長就不再堅 持,過一段時間,,已經(jīng)認識的那二三百個字慢慢地也忘了,。有的家長說:“白學了這么多字,到上學時全忘光了,?!逼鋵崳@位家長認識有誤,。教育是一個開發(fā)大腦 潛力的過程,,并不能用識多少個字來評價,在認字過程中,,聽覺,、視覺、語言,、都得到訓練,,使孩子更聰明,,已經(jīng)達到了目的。孩子獨立性增強,,活動范圍增大是能 力提高的一種進步,,這比識字更重要。 教孩子識物,、識字,、識圖都不困難,但教孩子識數(shù),,多數(shù)家長教都感到很困難,。 我們教呂川識數(shù),最早在呂川一歲五個月時,,當時教呂川用一個手指表示一歲。后來又叫呂 川伸出二個手指表示二,,經(jīng)過多次訓練,,呂川也能掌握。讓呂川伸出三個手指表示三時,,就遇到困難了,,那么我們也不著急,以后再說,。超前教育的特點不同于課堂 教學,。不是我們想教什么,而是孩子想學什么,。有的家長見教了幾次也教不會,,就失去信心和耐心,不再教了,,或是認為不該教了,,都是不對的。 我們又教呂川順序數(shù)出1~10,,我們反復說,,呂川反復聽,我們用1至10的順序作呂川的催眠曲,,這就與呂川聽歌謠沒有什么區(qū)別了,。到一歲八個月時,呂川就能很熟練的順序說出1~10,。 呂川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數(shù)學竟賽獲獎,并不是我們給他講多少題,,參加過多少提高班,。我們認為分辨1和2,,能順序數(shù)出1~10,對學生來說是再容易不過了,,但對一歲多的孩子,,就要幾個月的教育,而幾個月對大腦潛力的開發(fā)可以終生獲益,。 其他孩子的大腦潛力是否也能得到開發(fā)呢,?回答是“可以的!” 一次我問住學校旁邊的一個三四歲的小孩,,讓他順序說出1~10,,那小孩卻說出1、2,、3,、4、5,、6,、7,、8,,2、2,、3,、4,、5、6,、7,、8,說明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而學校每天播放廣播操的口令,,孩子反反復復地聽,在無意識中自然地記住了做操的口令,。 呂川在學前(一般指3至6歲)參加過幼兒繪畫班,,樂理班,還學過一段小提琴,。時間都不 長,,都是一個過程。繪畫可以提高孩子的視覺分辨能力,、空間想象能崐力,。參加樂理班、拉小提琴能提高孩子聽覺分辨能力,、樂感,、發(fā)展想象力,,獲得歡樂。同時拉 小提琴左手指的活動,,能促進呂川右腦的發(fā)育,。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上這么多班,結(jié)果什么也沒學成,。實際我們從參加班開始,,就沒有學成的想法。學前班也沒學成的可能,,但對造就一個聰明的孩子,,其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二 學習知識不是目的,,培養(yǎng)能力才是目的
學了幾個字,,又會簡單的加減運算,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就沒什么作用了,。而這幾百個字和簡單的加減運算孩子入學后再學比較容易,,而安排在學前會不會是自找麻煩呢?不是自找麻煩,,因為學前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學多少知識,而是在學知識的過程中開發(fā)大腦的潛力,,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 呂川學前受到較好的教育,入學后學習非常輕松,,這樣就有精力有能力學習更廣泛的知識,,思考更深入的問題,這樣又為三四年級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對于呂川來說可以終生獲益。 呂川課上能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此外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是與同學們交往,在 一起玩,、看書,、下棋、踢球,、看電視,、玩游戲機、做游戲,,這些也是培養(yǎng)孩子能力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對此呂川是很幸運的:一是呂川所在小學一至三年級時實行的 是二步制,;二是呂川小學時的班主任能注意控制學生的作業(yè)量;三是作為家長,,我們把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視為同等重要,。 學習實際上是跑馬松,它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但對每次考試的成績并不重要,。 二年級時呂川因一道算術(shù)題錯了扣4分,而排在班里第六名,,我們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勸 他,大人也有出錯的時候,,何況小孩兒呢,,只要我們努力了,知道錯在什么地方,,今后注意就行了,。為此,呂川不但學習是輕松的,,而且每次考試對待成績的名次都 很輕松,。即便多次在班里考第一名,我們也視為很平常的事,,即不表揚,,也不獎勵。 四年級時發(fā)現(xiàn)呂川書包里有份“××區(qū)小學學科特長班培訓學?!比雽W考試通知,,從時間上 看已經(jīng)過去二周了,呂川即沒去考試,,也沒告訴我們,。當我們問呂川時,他說:“星期日是我玩的時間,?!蔽覀冋J為呂川的想法是合理的,我們就支持了呂川的想 法,。同時對呂川提出要求:“學校給了你通知說明你有數(shù)學特長,,今后應注意發(fā)展,應找些“特長”的題目來做,?!眳未ù饝耍⑶疫@樣做了,,后來他的數(shù)學特長 確實得到了發(fā)展,。 有次看到呂川在看電視中的“巧學圍棋”,,發(fā)現(xiàn)呂川對圍棋有興趣。我就買了圍棋,,并且成 了他的第一任老師,。買了巧學圍棋的書這算是請了正式的教練。不到半年我就下不過只有九歲的呂川了,。呂川看棋譜就象看小說一樣著迷,,其實下棋本身就是抽象思 維過程,對培養(yǎng)呂川的抽象思維能力是非常有利的,,這比讓孩子做枯燥的數(shù)學題要感興趣,,效果也好。呂川數(shù)學竟賽次次獲獎,,與愛圍棋是否有關系,,我認為關系是 肯定的。 我們支持呂川學圍棋并沒有指望呂川成為圍棋名家,。我鄰居一小孩學電子琴已有進步,,家長 很高興,準備投資進一步學習,。到音樂學院拜師,,老師說孩子手指不夠長,沒有發(fā)展前途,。家長很失望地說:“孩子是材料,,我們砸鍋賣鐵給孩子買好鋼琴,不是那 材料,,也別費那心啦”。于是把是電子琴收起來,,害怕彈電子琴影響孩子的學習,。 由于目前對學外語很重視,,不少家長給孩子買了英文打字機,,但多數(shù)孩子感到很枯燥,學計 算機很時興,,有條件的家長又開始給孩子買計算機,,但多數(shù)孩子感興趣的卻是游戲機的功能,使家長們很失望,。呂川的手指不夠長,,學習鍵盤樂也沒前途,但我們?nèi)? 然支持呂川學電子琴,。其實學電子琴能鍛煉聽力,,為將來學外語打下基礎,。彈電子琴鍛煉了手指的靈活性,為將來操縱計算機打下基礎,,這就是愚教于樂,。呂川很感 興趣,彈出自己喜歡的曲子很高興,。上臺演出又給別人帶來歡樂,,更深層的是為將來學外語和操縱計算機打下基礎。 呂川六年級時我正教初三畢業(yè)斑,,他媽又出差不在家,,一天我下班回家后,發(fā)現(xiàn)呂川已經(jīng)把 飯做好,。從呂川的眼光看出他是很高興的,。看到呂川第一次做飯我心里很高興,。后來學校有一次寫作文,,題目是:“第一次××”,呂川就寫了“第一次做飯”,,作 文寫得很成功,。放多少米,如何測量水的多少,,使用煤氣灶,、高壓鍋應注意什么,如何控制火的大小,,如何計時,,做飯的過程是呂川自已實踐的,就能寫得很具體,, 很細致,。使用煤氣灶、高壓鍋做飯,,自己心里很緊張,。飯做熟了,自己很高興,,同時又能想象到疲憊不堪的爸爸回家后心里是如何高興,,這些心里描寫也很真實。正 因為有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感受才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章,。可見豐富的課余生活,也是培養(yǎng)孩子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
三
如果孩子能自己去讀書,,就能發(fā)揮孩子自身能力,去獲取更多的知識,,那么能力和知識就處于良性循環(huán),。 閱讀的前提是識字,而且需要認識一定數(shù)量的字,。 呂川是從一歲十個月開始識字的,,這是我放暑假在與呂川玩的過程中進行的:一是要保證孩子確實在玩,是玩中學,,沒有“學”的負擔,,心情總是很愉快的;二是每天可以教一二次,,但每次不超過十分鐘,。 開始時,用買到的一本幼兒識字課本做教材,,特點是每一頁一個大大的圖,,只有一個字,還 有歌謠,。在教呂川看圖時,,講明圖的意思,模仿圖中的動作,,朗誦孩子喜歡的歌謠,。該書的第一個字是“人”,呂川就雙腿叉開,,雙手抱在一起,,用身體做成“人” 字,這就是書上畫的,。本來就是人,、口、手等簡單的字,,呂川認起來也不困難,,在高高興興的玩中,,約一個月學完一冊,,認識了三十八個字。 幼兒識字課本第二冊,,對于一歲十一個月的呂川來說缺點是圖少了些,,字也繁了些呂川感到 枯燥,興趣不大,,不易接受,。當初這類書不多,,也找不到更好的課本。我們對玩的方法又進行了改進,,除了看課本,,又寫出了卡片,并且在墻上貼出了生字表,。這樣 每次都與呂川做游戲:找出一張卡片,,讓呂川在書中找出來讀一遍,再指出墻上生字表中的那個字,。這樣同一個字,,每次都這樣重復幾遍。 此外,,我用積木條擺出工,、人、廠,、個,、日等簡單的字,問呂川能擺出來嗎,?呂川說能,,接著也模仿我擺出那些字,這樣反反復復地,,最終這些字在不知不覺中就都能認出來了,。 有的字需要結(jié)合實物,例如:頭,、眼,、鼻、耳,、口等,。拿出卡片讓呂川指出爸爸的頭,再模模自已的頭,,我又在紙上畫出頭,,在旁寫出“頭”字,這也是多次重復,。 有次我拿出卡片“田”字,,呂川很有信心地讀成“糖”。這是因為呂川有糖是甜的生活經(jīng)驗,。而對“田”卻一無所知,,這樣“田”字我就先不教了。等到星期日,我 用自行車帶呂川到郊區(qū)的菜地,讓呂川看那一畦畦的菜地,,我又用樹枝在地上畫出一畦畦的菜地,,然后指出“田”是田地的田,再拿出課本看書上畫的田地,。這樣字 講清楚了,,呂川理解了,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記住,。從此星期日就經(jīng)常帶呂川到公園,,讓呂川知道山、河,、樹,、亭、橋等,。先認識事物才能認字,。那么在認字過程中 促進了呂川對大自然的觀察和認識。例如:冷和熱,,就讓呂川在冬天先到屋外,再進屋里,,講明屋外冷,屋里熱,,冬天冷,,夏天熱;天冷水變冰,,天熱冰變水,;大雁由于怕冷向熱地方飛去,向太陽那邊飛去等…… 是否應在學前對孩子進行識字教育至今人們的看法不同,。我認為只要孩子能夠接受就應及早地進行識字教育,,一是促進孩子聽覺、視覺能力的發(fā)展,,二是促進孩子觀察和認識客觀世界,,三是及早地掌握閱讀能力,拜書為師,,變依賴父母為依賴書,,也就是依賴自已。 教孩子認字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按成人心里,,按成人教學計劃進行,而應尊重孩子的心里,, 懂得幼兒心理特點,,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追蹤孩子的興趣才能做到玩中學,,而且每次時間不能太長,,寧肯不教不能讓孩子心里不快。記住愉快可促進孩子大腦的良 性發(fā)展,,不快就影響孩子大腦的良性發(fā)展,。即使認幾個字,也是失大于得,,也許不贊成幼兒識字的人們都是看到這一點的原因,。 經(jīng)過約半年,呂川識字已經(jīng)達到三四百字,,但達到閱讀能力最低也要超過五百多字,。此時,呂川獨立性增強,,識字教育遇到困難,。要繼續(xù)進行識字教育,還要保證是玩中學,,保證心情愉快,,這就需要改進我們的教學手段。 我們認真觀察呂川對什么感興趣,,我們的教育要追蹤呂川的興趣,,抓住呂川的興趣。孩子只有對他感興趣的事物才能精力集中,,教學才能有好的結(jié)果,。 呂川對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表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也許呂川不明白為什么這種和房屋一樣的東 西能來回活動,,無軌電車上還拖著大尾巴,。我?guī)未ǖ铰愤吶タ垂财嚒o軌電車,,拿出紙來畫公共汽車,、無軌電車,在紙上寫公共汽車,、無軌電車,,用卡片擺出 公共汽車、無軌電車,,讀一張卡片,,擺一張。呂川的興趣持續(xù)很久,,這種認字方法也待續(xù)很長時間,。有時是先讀識字卡片,,不會的,我教給他,,都讀對了,,我給呂川 畫個無軌電車作為獎勵,呂川很高興,。后來呂川學著我用識字卡片去擺公共汽車,、無軌電車,自己畫公共汽車,、無軌電車,,這樣還促進呂川繪畫能力的發(fā)展。 有一階段中央電視臺經(jīng)常播放歌唱祖國等三首歌曲,。呂川很愛聽很愛唱,,還學著電視里的樣 子邊唱邊舞。記得一次我們在玩什么,,玩得很高興,,很投入,突然鄰居家的電視里傳來歌唱祖國的聲音,,呂川立即放下手中玩具,,很快跑到鄰居家去看電視。我發(fā)現(xiàn) 呂川對此有這么大的興趣,,就找來歌片,,用一厘米以上的字把歌詞抄下來,當然里邊有些呂川認識的字,,還有許多呂川不認識的字,,但呂川很感興趣,很高興,。屋里 屋外地舉著歌片唱起來沒完,。最終不但歌會唱了,而且歌詞中的所有字都能認出來,。 呂川認字數(shù)目超過五百多字以后,,對幼兒讀物有了基本閱讀能力,再有不認識的字,,就主動 問我們,,閱讀使呂川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幼兒看書不同于成人,,成人看完一遍就不再想看了,。幼兒看書是反反復復地看,反反復復地問,,這樣識字的速度也就加快 了,。識字為了閱讀,,閱讀又能認識很多的新字,這樣就處于一種良性循環(huán),。 呂川能讀書了,,我們就到書店選些適合呂川的書,有時超前買一點,,現(xiàn)在不能看,過一段時間他就能看了,。 有次下班回家,,呂川高興地把我叫過去,指著一堆折紙對我說:“爸爸你看,,這些都是我折 的,、”原來他是按“有趣的折紙”一書折的?!坝腥さ恼奂垺币粫乙呀?jīng)買了很長一段時間,,呂川并不感興趣,因為幼兒園教了折紙,,呂川回家后自己折紙,,又看到 這本書,正是因為呂川有了實際折紙的實例,,又有閱讀能力,,就能看懂書中的文字說明、畫圖,、符號,、虛線、實線,、折法,。不用別人教,自己用眼用腦動手也能折 出,。這時書就成了呂川的老師,,呂川可以從書中學習了。這就是我認為讓孩子及早掌握閱讀能力的原因,。閱讀能力又可以幫助呂川提高動腦動手的能力,。 還有一次下班回家,呂川即高興又興奮地問我:“你知道水星為什么不掉下來嗎,?”我說:“不知道,。”他說:“那是太陽拉著它啦,!”馬上打開“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指著書上的內(nèi)容和插圖,。 呂川減輕了對父母的依賴,轉(zhuǎn)向?qū)囊蕾?。對書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小朋友們來找呂川玩,呂川也舍不得那本他喜歡的“十萬個為什么”,,就把它放在身上,,最后那本書是丟了,但這也說明呂川對書是有多么大的興趣,。 還有許多途徑都能幫助呂川識字,。例如每天中央電視臺的氣象預報,有廣播員的聲音,,有畫面上的文字,。后來又買來中國政區(qū)拼圖,呂川拼過多次,,記住了這些省及省會的城市名,,認識了一些新字,同時也學了一些地理知識,。這樣呂川在入學前已經(jīng)能認識二三千個字了,。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識字也促進了認識客觀世界,,促進了大腦的發(fā)育,,能力的提高。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能力,,閱讀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便多的字,,閱讀可以拜書為師,更好地學習各種知識,,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 識字和閱讀越早對孩子大腦潛力的開發(fā)越有利,這樣才能使知識和能力處于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 四,、用腦才能開發(fā)大腦 呂川能區(qū)分1和2,能順序說出1到10,,這僅僅是開始,。引導呂川用腦,區(qū)別不同的幾何 圖形,、方位,、比較大小。例如:床和桌是方的,,球是園的,;床上床下,,桌上桌下,屋里屋外,;不同積木我把那塊大的拿過來,,你拿那塊小的,把中的送給媽媽,。對成 人來說這是極簡單的事,,對一歲多的孩子來說,得先要動腦想想,,判斷之后才能行動,。判斷就是用腦的過程,就是在開發(fā)大腦,。 教孩子認識數(shù)比教孩子識字要困難得多,,越是困難越極早開發(fā)其意義越大,。 呂川已能區(qū)分實物1和2,,但要說出“3”來,這是個突破,,當時我們是這樣進行的:那時 花5分錢可以買一小袋糖豆,,呂川午睡醒來之后,我先給他一個,,讓他說1,,然后讓呂川吃,我又給他兩個,,讓他說2,,我又讓他吃了,最后我給他三個,,讓他說,, 他說不出來,就先不給他吃,,停一會兒,,最后我說出3,讓他再說一遍,,之后再讓他吃,。這樣反復進行多次,呂川最后能自己說出3來,,如此練習,,讓呂川說4和 5,比說3要容易得多,。 用一副跳棋與呂川擺著玩,,擺出個圓,,擺出個方,擺出個三角形,。同時叫呂川區(qū)別紅,、黃、 蘭,、綠四種顏色,,教呂川區(qū)別黑、白,。進一步和呂川玩撲克牌,,教呂川區(qū)別黑桃、紅桃,、方塊,、梅花,把撲克牌歸類,。通過講吃飯用右手,,踢足球用右腳教呂川區(qū)別 左右。這樣增強呂川的觀察和分辨能力,,也增強了呂川的記憶能力,。 到二歲一個月時,呂川已能用一只手的手指表示出1至5,,用兩手的手指表示出6至10,,實際只是順序數(shù)出,并沒有達到能認識1至10的程度,。能順序說出1至10是能順序數(shù)出1至10的前提,,能順序數(shù)出1至10又是能認識1至10的前提,對于孩子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和呂川玩撲克牌除了分辨花色之外,,又開始認識阿拉伯數(shù)字1至10。認識數(shù)字比認識數(shù)要容 易,,這與認識簡單的漢字沒什么區(qū)別,,但要認識實物1至10就比較困難了。這時我又把撲克牌邊上的數(shù)字剪掉,,只剩下點了,,這樣就組成1至10點各四套。與呂 川分別出牌玩,,說明大小,,大的是贏。開始只排出1至4來玩,已經(jīng)很熟了,,再玩1至5的牌,,逐步地增多,最后達到認識1至10,。 余下的撲克牌用紙蓋上上面的字和圖,,畫出“△”三角形、“□”正方形,、“○”圓,、“☆”五角星、“—”直線,、“=”平性線,、“∠”角、“⊥”垂直等幾何圖形,,教呂川區(qū)別不同的幾何圖形,。 當呂川已經(jīng)能非常熟練地掌握1至10之后,又買來個計數(shù)器,,是一個架子上有十根鐵棒,, 每根鐵棒上有十個珠子。用撥過來的珠子表示數(shù),,這樣就可以進行1至100的計數(shù)能力訓練,。只要保證做到不急于求成,,循序漸進,,每次時間不長,也可以用適當 獎勵的辦法,,慢慢地,,孩子最終是可以掌握的。 給呂川買來七巧板,,按圖拼出各種形狀,,自己任意拼圖。又買來些拼圖的書,,按書自制拼圖 板,,擺圖明拼,還有按圖暗拼(指的是只有外周邊的圖,,內(nèi)部各拼圖板之間的線沒有畫出來),,這就進一步培養(yǎng)呂川的空間想象能力,對今后呂川的理科學習是非常 有益的,。后來又玩中國政區(qū)拼圖,,對中國地理常識有些了解。再后來在呂川認字的基礎上,找來歷史課本,,自制了中國歷史拼圖,,對中國歷史朝代的年代也有了初步 的認識。 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不單是識字和計數(shù),,而應是多方面的,。 例如孩子剛會說話時,只能說出一個字,,后來過渡到能說出兩個字,,最后才能說出三個字或 短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等著自己成長是消極的,,促進孩子成長是積極的。在孩子學話的過程中,,積極和孩子對話,,孩子能說一個字,我們就反復的與他說兩個 字,,引導孩子去說兩個字,。任何事物都是相關的,對孩子講:太陽出來了,,天亮了,;冬天來了,天冷了,;夏天到了,,天熱了等等。這即是幫助孩子學說話,,也是引導 孩子觀察客觀世界,。 讓呂川自己系鞋帶,先是幫助他系上,,后來讓他自己系,。當他自己系上鞋帶后,自然產(chǎn)生一 種成功感,,呂川就來了興趣,,見鞋帶就系。而且自己反復進行,。我們又讓呂川扣扣子,,但呂川還扣不上,但是練本身就是目的,。有次呂川把元珠筆拆了,,自己想再裝 上,,我們就讓他裝,并且?guī)退b,。還有一次到同事家串門,,看到一個底部可以開啟的煙灰缸,呂川很有興趣,,反復開啟,。同事發(fā)現(xiàn)后很高興,就把煙灰缸拆開,,讓呂 川看看是怎么回事,。有次呂川在廁所里解完大便后,反反復復的沖水,,很長時間不出來,。當我問他怎么回事時,他說:“這里邊的水我等了這么長時間也流不走,;我 又放這么多的水,,怎么也不會滿出來呢?”我讓呂川看看房頂上的管道,,上層廁所的回水管,,又用紙畫出原理,呂川聽后很高興,。呂川為什么對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 產(chǎn)生這么大的興趣,,大概就是不明白這么大的房子怎么會在街上停停跑跑的。 呂川三四歲時,,我與呂川吃萍果用刀從中間切開,,我們就說他吃1/2,我吃1/2,,時間 一長呂川就理能解1/2就是一半,。一個萍果用刀切成三份,,我,、呂川和呂川的媽媽各一份,我們就說每人1/3,,久而久之,,呂川就理解1/3是怎么回事。問呂 川1/2+1/2是幾,?呂川把兩個半個的萍果對在一起回答是1,。那么1/3+1/3+1/3是幾?呂川把三個1/3合地一起回答也是1,。我們又問呂川 1/2+1/3是幾,?呂川把1/2和1/3的萍果對在一起,回答不出來了,這樣就在呂川的腦子里留下個問題,,而且還留下了1/2與1/3萍果拼成的那個不 知是幾的印象,。這個問號在呂川的腦子里持續(xù)了很久。記得到呂川五年級時,,想?yún)⒓尤A羅庚數(shù)學金杯賽,,比賽內(nèi)容是小學六年級的內(nèi)容。為此,,呂川還差一些知識,, 我們就用課余時間補一補,學完最大公約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之后,,呂川問這有什么用,?我說再學異分母加減法時就有用了,例如:1/2+1/3=,?呂川聽到此異常 興奮,,要求我現(xiàn)在就說清楚。我說那不是一會兒就說清楚的,,明天再說吧,。呂川說不行,現(xiàn)在就說,。我只得現(xiàn)在就講,,雖然講得即簡單又快,但呂川處于高度興奮,、 高度集中狀態(tài),,效果反而是極好的。這說明平常我們可以把一些簡單的知識超前一些介紹給孩子,,也可以給孩子留一些問題,,培養(yǎng)孩子強烈的求知欲,為進一步學習 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小學五六年級時,,有許多數(shù)學題目讓家長都感到很頭痛,家長都會用代數(shù)方程求解,,但又無 法講給孩子,。有的輔導班、提高班就提前講了一元一次方程,,甚至二元一次方程組,,這樣解一些題目就容易多了,那孩子也用不著再費腦子分析,,費腦子想了,。過早 地介紹代數(shù)方程,,不利于孩子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是絕對不可取的,。這里還是那個問題,,我們不應看重知識,而應看重能力,。為此,,我們?yōu)榱税l(fā)展孩子的思維能力, 可以把后邊的問題超前一些,,提到前邊讓孩子思考,。孩子也許能做出來,也許做不出來,,但共同的一點是孩子用腦子想了,。解出來的題目,方法也許會與書上講的常 規(guī)的方法不一樣,,但放射性思維,,這正是孩子可貴之處。這里學習知識并不重要,,引導孩子用腦才是真正的目的,。題目是否做出來并不重要,做了就達到了目的,。例 如:有些分數(shù)運算的題目,,在呂川還沒學分數(shù)運算之前,用畫圖,、分份的方法,,也能做出來,自己想辦法做出一道題,,比重復別人的方法要有意義,。 總之積極引導孩子用腦,才是開發(fā)孩子大腦潛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培養(yǎng)聰明孩子的最有效的途徑,。希望自己孩子聰明,將來學習即輕松,,效果又好,,年輕的家長們及時抓住孩子的黃金時機,引導孩子積極的用腦吧,! |
|
來自: 網(wǎng)文草堂 > 《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