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中國近現(xiàn)代外交史專題

 藏在其中 2012-09-12

中國近現(xiàn)代外交史專題

 

注:囊括大綱版和新課標版,。本專題含知識歸納,、規(guī)律小結、熱點冷點,、高考題例,、新題預測五個系統(tǒng)而實用的構成部分。

 

一.知識歸納

(一)大綱版

1.鴉片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被動開放

1)晚清外交: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領土,、貿(mào)易,、關稅、領海,、司法等主權受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半封社會。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使外國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陸,,外國公使進駐北京,,成立總理衙門專管外交、通商和洋務事宜,。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國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來,,但不準外國人干涉中國內政,。《中法新約》第一次使列強取得了對華資本輸出特權,?!恶R關條約》使眾多列強可向中國輸出資本,列強掀起了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狂潮,。維新派希望列強支持中國變法。義和團運動以“滅洋”為口號盲目排外,?!缎脸髼l約》劃東交民巷為使館區(qū),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半封社會,。

2)南京臨時政府外交:南京臨時政府發(fā)布《告各友邦書》,幻想以承認不平等條約繼續(xù)有效來換取列強對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統(tǒng)治大權并最終篡奪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條”來取得日本對其稱帝復辟的支持,。在十月革命影響下,,中國走上了無產(chǎn)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道路。中共的成立、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xiàn),,都與蘇聯(lián)和共產(chǎn)國際的幫助有關,。大革命時期,1925年五卅反帝愛國運動高潮,,為北伐戰(zhàn)爭準備了群眾基礎,。

4)南京國民政府外交:蔣介石在帝國主義列強支持下發(fā)動政變,篡奪了大革命果實,,并發(fā)動了反共反人民的內戰(zhàn),。國共對峙時期,,國民政府“改訂新約運動”基本實現(xiàn)了關稅自主,。抗戰(zhàn)時期,,英美蘇等國譴責蔣介石破壞中國抗日大局,,英美等國取消了在中國的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解放戰(zhàn)爭時期,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企圖實現(xiàn)控制中國,、稱霸全球的戰(zhàn)略目標。

2.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過渡時期:面對兩大陣營尖稅對立的國際形勢,,中國政府采取“一邊倒”(倒向蘇聯(lián))等外交方針(還包含“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團結世界各國人民),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記憶:①尊重主權②不侵犯,,③不干內政④等⑤和平),,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1954年,,新中國第一次世界五大國地位參加日內瓦會議,。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2)探索時期:針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的霸權主義,,中國的外交方針是“兩只拳頭打人”(同時對付美蘇)。

3)文革時期:中國外交形勢轉變的關鍵是中美關系的逐步緩和,。此時期中國取得的另兩項重大外交成果是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和中日關系正?;4藭r期外交方針是“一條線,、一大片”(聯(lián)合大致相同緯度線國家,,含巴基斯坦、伊朗、歐洲,、美國等,,團結亞非拉一大片,共同對付蘇聯(lián)),,打破了從50年代美國孤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毛澤東根據(jù)國際形勢的變化,,逐漸形成“三個世界”劃分的估計:中國屬于第三世界,;中國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國家,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促進了第三世界國家間的團結和合作。

4)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實行“無敵國外交”,,調整外交方針:⑴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⑵奉行不結盟政策(不與大國結成軍事政治同盟),;⑶重視發(fā)展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⑷積極建設睦鄰友好關系;⑸長期堅持對外開放政策,。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有了極大發(fā)展,為香港回歸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199771,,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1220,,中國正式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二)新課標版

1.中國近代外交

1)鴉片戰(zhàn)爭:戰(zhàn)前,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為扭轉貿(mào)易逆差,,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戰(zhàn)爭結束,,清政府被迫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國家。1858年,,《天津條約》規(guī)定,,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半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馬關條約》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進一步遭受嚴重損失,中國社會半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缎脸髼l約》規(guī)定,,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國駐兵保護,;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缎脸髼l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境地,。

3)辛亥革命:19115月,,清政府秉承列強旨意發(fā)布“鐵路國有”法令,強行收回民間集資自辦的粵漢,、川漢鐵路,,引起保路風潮。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后,,列強向革命政權施加壓力,,并在輿論上為袁世凱撐腰。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1919年初,,巴黎和會拒絕中國的正義要求,,并無理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這一息傳到中國,,成為五四運動爆發(fā)的導火線,。北伐勝利進軍動搖了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根基。列強開始尋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

5)抗日戰(zhàn)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東北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華北地區(qū)日趨殖民化,,民族危機加深。193777,,盧溝橋事變成為全國抗日戰(zhàn)爭的開端,。國民政府在正面戰(zhàn)場組織淞滬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等多次重大戰(zhàn)役??箲?zhàn)前期,,中國軍隊雖然取得了平型關,、臺兒莊等戰(zhàn)役勝利,但失去華北,、華中,、華南大片領土。193810月,,廣州,、武漢失守,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193712月,,日軍在南京制造了長達六周的大屠殺。1941年初,,日軍在河北省豐潤縣潘家峪村進行大屠殺,。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成立專門研究細菌戰(zhàn)的部隊,,稱為“七三一部隊”,。1940年下半年,百團大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為確保滇緬公路國際交通線,中國政府派遣遠征軍到緬甸,,同日軍作戰(zhàn),。1945815,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八年抗戰(zhàn)終于取得了偉大勝利,。

6)解放戰(zhàn)爭: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美國取得了在華的政治,、經(jīng)濟等特權,。

2.中國現(xiàn)代外交(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和激烈斗爭,,成為國際關系最突出的特點,。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毛澤東形象地把它概括為“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新中國剛成立,,美國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采取政治上不承認、經(jīng)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威脅等政策,,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但建國第一年中國就與17個國家建交,。為了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195312月,,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與兩國總理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頂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3)步世界外交舞臺:1953年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以后,,美國艦隊繼續(xù)盤踞在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并企圖從印度支那地區(qū)對中國進行軍事威脅,。為了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1954年召開日內瓦會議,,這是新中國首次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的積極作用,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會上討論保衛(wèi)和平,、爭取民族獨立,、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等共同關心的問題。面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及與會國家間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國家對新中國的誤解和疑懼,周恩來鮮明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萬隆會議,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聯(lián)系,,中國與更多的亞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3.中國現(xiàn)代外交(二):開創(chuàng)外交新局面

1)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新中國成立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由于美國的抵制,,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一直被臺灣的國民黨集團非法占據(jù)。在廣大發(fā)展中國國家的支持下,,19711025,,第26屆聯(lián)大以壓倒多數(shù),通過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包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美國代表被迫承認,,“這是聯(lián)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

2)中美,、中日關系正?;撼r戰(zhàn)爭停戰(zhàn)以后,中美關系長期處于敵對的緊張狀態(tài),。中國與絕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的外交基本隔絕,。20世紀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勢發(fā)生重大變化,,中美關系開始緩和,,中國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轉機。1971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隨后中美兩國同時發(fā)表尼克松即將訪華的公告,震驚了整個世界,。19722月,,尼克松總統(tǒng)訪問中國,。中美雙方簽訂《中美聯(lián)合公報》,,闡述了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一個中國的原則,并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SPAN lang=EN-US>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中美關系的改善直接促進了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應周恩來邀請訪華,,簽署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聲明。許多西方國家紛紛同中國建交,。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3)新時期的外交建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轉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后,,積極參加了聯(lián)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還積極參與地區(qū)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200110月,,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亞太經(jīng)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與會成員達成廣泛一致,形成“上海共識”,。上海亞太經(jīng)濟合作會議,,為促進亞太地區(qū)的經(jīng)濟合作和貿(mào)易往來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積極發(fā)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建設和平的周邊環(huán)境,。2001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孜別克斯坦六國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qū)域合作組織,,對加強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政治和經(jīng)濟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國在上合組織中發(fā)揮了主導作用,。

 

二.規(guī)律小結

1.中國近現(xiàn)代外交,經(jīng)歷了由閉關鎖國——被動開放——獨立自主,、和平共處,、自力更生——主動開放,融入世界的轉變,。

2.中近現(xiàn)代外交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弱國無外交,,必須發(fā)展強大,才能在外交上取得豐碩成果,;必須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堅持和平與發(fā)展,建設和諧世界,。

3.中國近現(xiàn)代不同時期的外交方針與政策,,是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政權性質緊密聯(lián)系的,。

4.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實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的基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當時和以后的國際關系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新中國初期,,中國政府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5.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謴驮诼?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國打破了長期的外交僵局,開創(chuàng)了外交新局面,。新時期我國外交致力于維護世界與周邊和平環(huán)境,,保障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順利發(fā)展。

 

三.熱點冷點

1.中國近現(xiàn)代不同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概況,,是歷年高考的熱點,。

2.中國近現(xiàn)代不同時期的外交特征與政策和當時歷史背景的聯(lián)系,是高考的冷點,。

3.注意對比中國近現(xiàn)代外交在前提,、基礎、目的,、性質方面的不同點,,突出“弱國無外交,,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四.高考題例

01.(2005廣東歷史5)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西方列強在中國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獨立的城市國家”,,“在那里,,中國的法律不適用,中國的法院和警察沒有管轄權”,。西方列強獲得這些特權開始于

A1840      B1843   C1858      D1860

02.(2005天津文綜211861年,,進入天津口岸的各類洋布折銀3250582兩,占當年天津口岸進口總值的64.8%,;鴉片折銀948480兩,,占進口總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 進口貨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額                 B. 中國近代商業(yè)貿(mào)易落后

C. 西方國家向中國傾銷商品                   D. 鴉片貿(mào)易合法化

03.(2007全國一卷文綜18)在近代中國,民眾與外國傳教士及信徒的沖突稱為"民教沖突",據(jù)記載,沖突最多的三個年份分別為1884,1898,1900,這表明

A.中西文化沖突不可調和              B.傳教活動均以武力為后盾

C.清政府對傳教活動態(tài)度強硬          D.民教沖突隨民族危機加深而突顯

04.(2006全國一卷文綜12)從總理衙門的設立到其改為外務部,,這一變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權力的削弱過程         B.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過程

C.洋務運動的興衰過程               D.維新變法運動興敗的過程

05.(2006全國二卷文綜14)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承認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其目的是   

A.打破列強的外交封鎖       B.換取列強的支持

C.盡快穩(wěn)定國內政局         D.爭取列強嚴守中立

06.(2006廣東歷史1319431月,美英分別與中國簽訂新約,,廢除在華領事裁判權,;11月,蔣介石與羅斯福,、丘吉爾舉行開羅會議,。上述史實說明

①抗日戰(zhàn)爭為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②美英認識到應該平等對待中國

③中國已經(jīng)成為與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國   ④中華民族的抗戰(zhàn)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07.(2007廣東歷史1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表明

A.中國在西方世界贏得了廣泛的盟友     B.中蘇同盟關系出現(xiàn)了嚴重的裂痕

C.中國在外交政策上實現(xiàn)了明顯的轉變   D.“一邊倒”戰(zhàn)略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08.(2007全國一卷文綜2220世紀70年代,,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主要目的是

A.團結第三世界發(fā)展中國家,使中國盡早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B.支援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反美斗爭

C.表明中國是第三世界發(fā)展中國家,,不與美蘇結盟

D. 團結第二,、第三世界國家,反對霸權主義

09.(2008寧夏文綜30)表2   18701910年中國一些進口貨物占總進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屬和礦物

機械

1870

28.0

5.8

1880

24.9

5.5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2反映出   

A.中國對工業(yè)產(chǎn)品需求量減少         B.西文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擴大

C.近代中國工礦企業(yè)發(fā)展壯大         D.中國的傳統(tǒng)手工業(yè)衰敗沒落

10.(2008廣東文科基礎23)據(jù)學者研究,甲午戰(zhàn)爭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譯中國書籍有l29種之多,,而中國翻譯日本書籍卻只有12種;但是之后的十幾年中,,日本翻譯中國書籍僅有l6種,,而中國翻譯日本書籍卻達到了958種,其中多數(shù)為政治,、法律類書籍,。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馬關條約規(guī)定中國必須進口日本圖書   B.日本為進一步侵略中國制造政治輿論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開放轉向封閉   D.中國知識分子主張通過日本學習西方

11.(2009年全國Ⅰ卷文綜17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規(guī)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边@表明當時的中國    

A.已經(jīng)形成平等的外交觀念        B.“天朝上國”規(guī)制收到?jīng)_擊

C.對西方列強產(chǎn)生崇拜心理        D.收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

12.(2009年全國Ⅰ卷文綜19)抗日戰(zhàn)爭期間某戰(zhàn)役后,《新華日報》刊載一位中國將領的談話:“我軍……對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為重,,主在引敵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敵主力以打擊,。”以下戰(zhàn)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滬會戰(zhàn)         B.百團大戰(zhàn)       C.臺兒莊戰(zhàn)役      D.平型關戰(zhàn)役

13.(2009年福建文綜2219717月,,尼克松總統(tǒng)在堪薩斯域發(fā)表演講,,指出:“當我發(fā)表就職演說的時候,我提到一個需要談判的時代……我們在世界上許多地區(qū)正在進行談判而不是正在對抗……”美國政府將這一外交思想付諸實施的行動包括  

①組建上海合作組織       ②結束1961年開始的越南戰(zhàn)爭

③簽訂《北大西洋公約》   ④發(fā)表中美上海聯(lián)合公報

A.①③             B 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09年四川文綜17)鄧小平說:“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斌w現(xiàn)這一論斷的具體史實有  

①廢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權    ②促成了亞非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    ④參加了1954年日內瓦國際會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2009年江蘇歷史111998年初,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上中國同意對伊拉克進行武器核查,,但在討論美國提出的動用武力解決核查危機的議案時,,投了反對票。這表明中國在新時期 

①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    ②積極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和世界和平   

③參與符合聯(lián)合國憲章的維和行動    ④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2009廣東文科基礎25)《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規(guī)定:對于國民黨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xi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體現(xiàn)此規(guī)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邊倒       B.另起爐灶高考資源網(wǎng)                     C.不結盟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7.(2009年北京文綜40題第(2),、(3)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的外交歷程,就是沖破各種阻力走向世界,,與各種不同類型國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的歷史,。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與外國建交的高峰(見圖15),。請從中任選一次,指出促成該次建交高峰的國內外因素,。(8分)

   (注:本題要求只選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選答多項,只評閱所答第一項,。)

1980年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空間的擴展,,是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體現(xiàn)。

3)讀圖16,,概述中國對外開放空間擴展的過程,。(8分)(歷史或地理角度皆可)

 

高考題例答案及解析:

01B  材料中描述的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和領事裁判權等,,由此可判斷。

02C  洋布等商品在進口總值中所占比重較大,,正好可說明商品傾銷。

03D  這種沖突正好在中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后,。

04B  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外交日益適應列強需要。

05B  識記課本相關知識,。

06B  ②③項表述有問題,。

07C  這種明顯轉變是指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08D  在當時歷史背景下,,突出反霸權主義的主要目的,。

09C  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成品和原料進口下降,機械進口增加,,正好可說明這一點,。

10D  聯(lián)系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加深,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11B  從廢除“夷”字的本質上思考,。

12C  從題中材料“不重地得失……誘敵深入……敵分散……予敵主力重大打擊”綜合判斷。

13B  從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膰H背景思考,。

14D  ①項為1943年,在新中國成立前,。其余三項在新中國成立后,。

15C  ③項“參與維和”在題中材料不能體現(xiàn)。

16B  針對舊條約和舊協(xié)定,,只能是“另起爐灶”,。

17.答案要點:

2)(結合國際形勢、中國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回答)

選答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實施經(jīng)濟封鎖和外交孤立,;中國實行“一邊倒”的對外政策,與蘇聯(lián)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選答21972年):20世紀60,、70年代,美蘇爭霸中美國逐漸處于守勢,,謀求同中國改善關系,;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國際地位提高,;中美關系開始正?;?SPAN lang=EN-US>

選答31992年):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的和平外交政策,發(fā)展同各國的友好關系,;蘇聯(lián)和東歐部分國家解體,,兩極格局終結,一批新國家建立。

3)(綜合歷史和地理知識回答)擴展過程:從東南沿海四個經(jīng)濟特區(qū)起步,,逐步開放東部沿海地帶,,隨后進一步開放沿江、沿邊和內陸省會城市,,從而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五.新題預測

01.近代歷史上,伴隨著西方列強的軍事,、經(jīng)濟侵略,,披著宗教外衣的文化侵略者打著“傳播基督福音”對中國大肆侵略。與此無關的是   D

A.《天津條約》              B.《望廈條約》     

C.《黃埔條約》              D.《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02.“倘遇有(中英人民)交涉詞訟……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fā)事官(即駐華領事)照辦?!边@一規(guī)定     B

①出自《南京條約》的附件    ②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司法主權

③在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被廢除  ④在新中國成立后被廢除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0320世紀70年代,,美國駐聯(lián)合國大使不得不承認“這是聯(lián)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集團在美國威望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边@里的“轉折”是指   B

A.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   B.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關關系正?;?SPAN lang=EN-US>   D.蘇聯(lián)的實力超過了美國

04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被稱為打破中日兩國交往堅冰的“破冰”之旅,。對此處“破冰”的理解正確的是   B

A.結束兩國間戰(zhàn)爭狀態(tài)                       B.結束兩國間不正常狀態(tài)

C.促進兩國東亞事務合作                     D.推動兩國經(jīng)貿(mào)文化往來

05.圖5為《歷屆聯(lián)大討論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合法權利時支持中國票數(shù)增長示意圖》,,出現(xiàn)該趨勢的原因是:   B

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        ②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③中美關系趨向緩和        ④第三世界國家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06.下列各砸。反映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特點的是   D

A.“另起爐灶”,、“分道揚鑣”,、“播種友誼”  B.“斗智斗勇”、“再次較量”,、“峰回路轉”

C.“另起爐灶”,、“跨洋握手”、“揚眉吐氣” D.“揚眉吐氣”,、“跨洋握手”,、“冰釋雪融”

07.胡錦濤在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他(周恩來)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豐富多彩的外交實踐,、獨具一格的外交藝術和外交風格,,在國際社會為黨和國家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币韵聦χ芏鱽淼呢暙I表述不正確的是   D

A.首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參加日內瓦會議,,發(fā)揮積極作用

C.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加強同亞非各國聯(lián)系   D.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

082007年在中國舉行 12.13 —南京大屠殺 70 周年紀念日前夕,,12 8 日日本《產(chǎn)經(jīng)新聞》頭版頭條標題竟然為“大屠殺是蔣介石的虛構”,。作為學生的你,為駁斥這一觀點,,你應該拿出強有力的證明材料,,予以駁斥。這些材料應包括      D

①當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訴材料      ② 當年駐南京外國記者的記載

③侵華日軍老兵的戰(zhàn)爭回憶錄      ④ 當時留下的新聞照片和報道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0920066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埃及時曾說,,非洲人民對中國有“德”。我們中國人講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D

A.援助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           B.支援中國的“一五”計劃建設

C.與中國共同奉行不結盟政策    D.支持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10.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外交活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這離不開正確的外交思想的指導,。下列外交活動與外交方針政策不成對應關系的是   C

A1950年中蘇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一邊倒”方針

B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對外開放”的政策

C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不結盟”政策

D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取得重大成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1.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說,周恩來“具有的這種儒家精神的美德,,使他贏得了中國人民對他的永久愛戴,。群眾對他的熱愛,在中國的政治上也變成了一股絕無僅有的力量,?!边@種“儒家精神”是指   B

A.強調宗法等級制度             B.強調道德感化和人格感召力

C.強調構建和諧社會             D.強調和平反對戰(zhàn)爭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3分)

材料一

圖(2)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圖(1)鴉片戰(zhàn)爭時期開放的通商口岸

 

      

圖(3)中國簽訂入世協(xié)定

 

 

                 

材料二

鄧小平訪美會晤卡特

鄧小平會見戈爾巴喬夫

 

 

 

 

 

 

 

 


請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幅圖所體現(xiàn)的外交政策或方針(3分)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當時我國為什么實施圖(2)所反映的外交政策,?(4分)

3)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試從背景,、政策、影響三方面評述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的外交活動,。(4分)

4)上述材料客觀反映了中國百年來外交的風雨歷程,,你從中可以得到哪些結論?(2分)

答案要點:

1)政策或方針:圖(1)被迫開放(1分)圖(2)獨立自主,、和平共處(1分)圖(3)對外開放(1分)

2)實施原因:①新中國成立后,,廢除了舊中國同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結束了不平等的外交,,以獨立自主的姿態(tài)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2分)②中國是聯(lián)合國的創(chuàng)始國之一,,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有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2分)

3)第二代領導集體:①背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增強,。②政策:堅持獨立自主不結盟外交政策,,堅持對外開放,,與一切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③影響:為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促進了改革開放,。(4分)

4)結論: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堅持獨立自主,,對外開放,中國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