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和李四是鄰居,,他們都養(yǎng)了幾只猴子,以耍猴謀生,。
張三的生意很火,,因為猴子很敬業(yè)也很聽話,所以幫張三賺了不少錢,;李四卻不行,,他的猴子經(jīng)常消極怠工,還時不時地有猴子逃走,。李四請工匠加固了猴舍,,還在每個猴子的脖子上都加了一道繩索束縛,但仍然收效不大,。無奈之下,,他去找張三取經(jīng)。
在張三家待了半天,,李四也沒有發(fā)現(xiàn)張三有什么絕招,,對猴子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和自己沒有什么兩樣,。
然而,到了吃飯時間李四才發(fā)現(xiàn)有些不同,,只見張三準(zhǔn)備了許多香蕉,、葡萄等新鮮水果的模型,,惟妙惟肖,比真的還多了幾分水靈,。吃飯的時候,,老張總是先把模型擺出來,然后才拿出真正的水果喂猴子,,喂完猴子,,就拿起水果模型,向猴子晃一晃,,才小心地放回到屋里,。
李四不解地問張三:“你擺這么多水果模型干什么?雖然漂亮,,但是既不能又吃不能嚼的啊,。”
張三輕輕一笑,,說:“雖然不能吃不能嚼,,但可以激起猴子的欲望,想著這些新鮮的水果,,就有了工作的動力和忍受委屈的理由,。所以,我的猴子一般不會逃走,,因為一旦逃走,,它就永遠失去了擁有這些新鮮水果的機會?!?/P>
李四恍然大悟:束縛猴子最好的手段不是勒緊它脖子上的繩子,而是吊起它心頭的欲望,,使其貪婪起來,。束縛人不也是這樣嗎?
如果有人吊起了你心頭的欲望,,你就相當(dāng)于被別人用繩索束縛住了,,戴上了枷鎖,從此自由受限,,再也難以自在清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