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均持股數中挖掘黑馬
指標,,那就是人均持股數量,。人均持股數量簡而言之就是平均每人持有的股票數 量,,它是由股票數量除以所有持有該股的人數所得,,它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 了該股有無莊家。道理很簡單,,一只股票如果人均持股僅有1500多股,,那說明持 有這只股票的絕大多數是散戶投資者,因為平均到每個投資者的帳戶上可能只有 一萬元(假設該股價位為6元多,,這也是兩市目前的平均股價),;而如果一只股票 人均持股數達到了5000股,那說明持有這只股票的絕大多數應該是機構,、至少也 應該是大戶,,因為再謹慎的莊家也不會將倉位分得太過分散,。 我們可以做如下假設:一只股票有流通股3000萬,有一個莊家分倉成100個帳戶 ,,每個帳戶平均持有15萬股,那么這個莊家就1500萬股流通股(莊家控籌50%的流 通籌碼),。而其余二分之一的1500萬流通股全為1萬戶散戶所有(每個散戶平均持 有1500股),,那么這只股票的人均持股數就變成了3000萬股/10100人=2970股了,。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莊家或者機構潛伏在股票之中的時候,,人均持股數量才會大 幅增加。據我平時的經驗而言,,一般無莊的股票其持股數在1500-1800股之間,,到 了2000股以上則說明有人在暗中吸貨,達到2500股或3000股以上就說明有機構已 經吸足貨了,,如果達到了3000股以上就有變成莊股的可能。其實從以上我舉的例 子中可以看出來,,一只股票有莊家控籌50%的流通股,,其人均持股數才不到3000股 ,那么如果你發(fā)現一只人均持股達到五千甚至兩萬股的股票你會做何感想呢,?嘿 嘿,!可了不得,這樣的股票,,至少也會有莊家控籌70%以上,。 現在我們已經學會如何判斷一只股票是否有莊家了。那么是不是說人均持股數 越多就越好,,我們就應該大膽介入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在選擇買什么股 票的時候,我們在發(fā)現莊股的時候,,還應該判斷股價是在歷史的頂部還是在歷史 的底部,。因為如果我們發(fā)現一只股票人均持股數達到5000股了,那么它的股價也 很可能處在歷史高位,,那么它面臨的問題很可就能就是要出貨了,,這時你如果貿 貿然買入該股,,很可能接手的是一柄斷頭鍘刀。以一汽轎車為例,,我從人均持股 數方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該股吃貨和出貨的歷程,。(為什么舉這個例子呢?因為大 家對它是如何進貨,、如何出貨是比較了解的,,比如說大家都知道它在2003年大漲 期間曾經是基金重倉股,在最近基金又逐步減持該股,,以至于股價大跌) 一汽轎車在2001中期至2002年末期這段期間,,人均持股數量由2100股左右上升 至2500多股,而這期間股價一直維系在5,、6元左右,,這說明主力機構用了一年半 的時間一直在暗中吸貨并沒有打草驚蛇,造成股價的異常波動,,而隨后在2003年1 季,、2003年中期股價分別達到了7.72元和9.59元,其股東人數也達到了驚人的 3242股和6597股,,這說明在股價大幅升高的過程中,,流通股已經大部分集中到了 主力機構的手中。而在2003年末期10.12元的歷史高位附近股票出現了明顯的放量 跡象,,這說明主力已經開始大幅出貨了(很簡單,,通常情況下頂部放量為出貨, 底部放量為進貨,,當然有時也會有例外),。在隨后的出貨過程中,大家可能都知 道了,,在2004年1季和中期基金等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減持行為,,而隨著出貨人均 持股數量也由6600股減少到了4800股。由此我們不難尋著人均持股數的足印發(fā)現 出主力吸貨和進貨的全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