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津津樂道唐太宗李世民與唐朝名臣魏征的君臣和諧,、上下同心的佳話,。然筆者卻從史料中發(fā)現(xiàn),李世民與魏征的彼此關(guān)系遠沒有想象和傳聞的那么親密,。最有力的證明就是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不僅毀掉了自己給魏征寫的碑文、親手砸壞了魏征墳墓的石碑,,還毀棄將衡山公主嫁給魏征兒子叔玉為妻的允諾,,表示了對魏征的不滿。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們還是從李世民與魏征的交往經(jīng)歷說起吧,。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州)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yè),,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yè)末年,,魏征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李密失敗后,魏征隨其入關(guān)降唐,,但久不見用,。次年,魏征自請安撫河北,,詔準后,,乘驛馳至黎陽(今河南浚縣),,勸崳李密的黎陽守將徐世績歸降唐朝,。不久,竇建德攻占黎陽,,魏征被俘,。竇建德失敗后,,魏征又回到長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魏征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沖突日益加深,,多次勸建成要先發(fā)制人,,及早動手。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魏征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并經(jīng)常引入內(nèi)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jù)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為大唐王朝的發(fā)展壯大,,為貞觀之治開創(chuàng),提出了許多治國良策,,大多被唐太宗所采納,。 然而,,面對魏征“上不負時主,下不阿權(quán)貴,,中不侈親戚,,外不為朋黨,不以逢時改節(jié),,不以圖位賣忠”的精神和做法,,李世民畢竟是人不是神,盡管他尚屬杰出的開明君主,,其文治武功聞名天下,,也能為江山社稷而從善如流,對屬下知人善任,,但由于魏征敢于直言犯上,,有時態(tài)度堅決,言辭激烈,,很傷李世民皇帝面子,,多次使他大發(fā)雷霆之怒,并揚言“早晚要殺掉這個道士”,??梢姡岁P(guān)系只是局限于大局上的一致,、理智上的和諧,,并未真正實現(xiàn)感情上的和睦、行為上的默契,。 據(jù)《舊唐書》載,,“徵卒后,正倫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誅,,太宗始疑徵阿黨。徵又自錄前后諫諍言辭往復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悅。先許以衡山公主降其長子叔玉,,于是手詔?;椋櫰浼覞u衰矣,?!边@些記載,很顯然,已使我們上述的評價得到了印證,。 應(yīng)當承認,,唐太宗李世民對魏征是極為器重的。有幾件事可以充分表明:一是李世民對魏征的“做良臣不作忠臣”之說極為贊許(太宗曾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qū)別,,魏征答道:“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并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二是為表達圣恩,不惜通過聯(lián)姻方式收買魏征,,擬將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征長子魏叔玉為妻,。三是貞觀十六年,魏征染病臥床,,唐太宗所遣探視的中使道路相望,。得知魏征一生節(jié)儉、家無正寢時,,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為魏征營構(gòu)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并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四是魏征亡故,,李世民破格下旨地為之廢朝5日(房玄齡也只有3日),,并親自為魏征撰寫碑文。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寵愛之心可見一斑。 同時,,我們也應(yīng)當看到,,李世民對魏征大膽直諫的所為,并非沒有絲毫其他看法想法,,只能說是心存喜憂參半的心緒,。喜的是魏征能大處著眼,為國進言,,不懼權(quán)勢,,處事較公;憂的是魏征不留情面,,不顧龍顏,,常有“犯上”之嫌。特別是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就發(fā)現(xiàn)魏征以往的行為存在“兩大硬傷”:其一,,魏征在死之前曾經(jīng)向唐太宗秘密推薦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當宰相才能,,得到重用,。魏征死后,二人都因牽連到太子李承乾謀反事件之中,,杜正倫被罷免,,候君集被斬首。李世民開始懷疑魏征在朝廷有因私營黨的嫌疑,。其二,,魏征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給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唐太宗懷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里很不高興,。 試想,唐太宗聯(lián)想到魏征曾幫助原太子李建成反對自己奪取政權(quán),,心中肯定火冒三丈,。想當年,,他對魏征如此不計前嫌百般器重,而魏一命嗚呼后卻爆出了結(jié)黨營私,、沽名釣譽的事情來,,焉能不龍顏大怒?于是乎,,為泄不平,,李世民采取了兩項步驟懲罰魏征:先是下旨解除婚約,不再同意把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征長子魏叔玉,;后是大怒之下,,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其義明顯是怒之辜負圣恩,愧對寵信),。 如今后人,,若平心靜氣思考一番,會覺得李世民此舉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兩件事情相繼爆出,,太宗難免生出被欺騙、被糊弄的感覺,,采取“?;槠捅保仁腔实蹖Υ蟪嫉膽土P,,也是撫平心底怨氣,。好在此事并沒有罪及魏征家人,大家一切照舊,。這也凸顯出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的形象和境界,。 按說,故事到此已經(jīng)劃上句號,,但歷史卻是“一波三折”,、“峰回路轉(zhuǎn)”。貞觀十九年唐太宗率軍親征高麗,。戰(zhàn)事不利,,被迫率軍撤回。事后,,李世民因想到如果魏征在世,必能勸止自己魯莽決策,,開始懷念魏征的經(jīng)世治國之才,,犯顏直柬之膽,亦希望能繼續(xù)有群臣進諫,、君臣共治的局面,,于是重新樹立起魏征的墓碑,并恢復了其聲譽和待遇。 從李世民怒砸魏征墓碑歷史故事,,我們能夠得到些什么啟示啟發(fā)呢,?借用一位朋友的話說,英雄也有犯錯誤,,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人不是神,。不以一眚而掩大德,這是看待,、評價歷史人物應(yīng)持有的態(tài)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