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臨海的麥餅 二,、 蛋清羊尾 ---白塔橋飯店 蛋清羊尾是上《中國菜譜》的道地臨海菜,,在上海一些大飯店也能吃到,,是少數(shù)上得臺面的臨海風(fēng)味小吃之一。 三,、姜汁 ---華僑賓館 姜,,性辛、溫,,發(fā)汗解表,溫胃解毒,,有驅(qū)寒之功效,,所以按習(xí)俗是該在冬至吃的。 姜汁可怎么吃呢,,難道捏緊鼻子仰起脖子一咕嚕喝下肚?。磕浅悄阆氚盐笩?。 先把姜汁稍加水煮沸,,撇去浮沫,加入肉末,、蛋糊,、黃酒、紅糖,,有核桃自然更好,,隔水蒸熟。 耐得姜汁的辣,,吃出一身汗,,寒氣一驅(qū)而散,這個冬天也就沒病沒災(zāi)的過了,。 另外臨海還有祖?zhèn)鞯囊?guī)矩:婦女做月里(坐月子)要吃姜汁,。這是有道理的,《本草綱目》生姜條:久服去臭氣,,通神明,。歸五臟,除風(fēng)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逆上氣。正嘔吐,,去痰下氣,,去水氣滿。這姜可是下結(jié)實補身體的良藥,,所以此風(fēng)俗延續(xù)至今,。 四,、 麥油脂 ---家里做的最好吃 名字有點怪,是臨海話的音譯,,大街上都這么寫,,我也實在找不出什么合適的字來代替。不過它還有個名,,叫“食餅桶”,,天臺人都這么叫,挺形象的,,就是各色各樣菜品用一張薄面餅卷成桶狀,。這玩意兒估計是早時老百姓們豐收時吃的,吃的東西多了,,索性拿張餅卷來吃,,也省得一筷子一筷子往嘴里塞假斯文了,席卷天下做不到,,卷它一桌子還是方便的嘛,。所以,理論上,,里面卷的是什么不重要,,也沒什么定例。通常,,豆面(即豆粉做的粉條,,臨海人喜食)、豆芽,、白煮肉片,、豆腐干是少不了的,其他的應(yīng)時選擇,,多多益善,,炒制成菜,少則七八盆,,多者十?dāng)?shù),,只要包的下。菜品越多,,味道越好,,大雜燴便是如此,菜一定要炒的淡淡的,,不然整個就咸了,,如果加入一兩種小海鮮,味道就更上一層樓了。餅皮是粉漿在平底鍋上抹出來的,,大扣銅鑼薄扣紙,,所以熟皮卷熟菜,卷了就好吃,。也可以煎來吃,,把兩面煎黃,脆脆的,,這時候,,就像個特大號的春卷。 五,、 羹 [---家家戶戶都有,,在外吃推薦國際大酒店(高檔)和水菜橋老太婆(小吃店) 臨海人說的羹,是有特指的,,是元宵節(jié)吃的羹,而諸如銀耳羹蓮子羹之類都是要加定語的,,單一個羹字,,就是元宵羹。臨海人元宵不吃湯圓,,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過,在十四,,是獨一無二的,。有來歷:臨海籍狀元秦鳴雷,做得高官,,其母信佛,,逢初一十五吃齋。秦鳴雷是個孝子,,不忍母親空度佳節(jié),,于是將臨海的元宵節(jié)提前至十四,中秋節(jié)推至十六,,母親得以過節(jié),。做羹臨海人稱之為“攪”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攪成一鍋羹,,一般都有芥菜葉、冬筍,、*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板,、豆面,、香菇、木耳,、蟶子及其他小海鮮,,煮熟后加入山粉,攪和攪和,,調(diào)味出鍋,。往往一家人一攪就是一大鍋,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的,。十五晚上會吃素羹,,與十四的咸羹相區(qū)別,稱為甜羹,。 羹是自家做的好,,舍得放料子,會有較多的海鮮,,料多,、雜且好,味道自然不差,。外面買的就要次一點了,。 六、 馬蹄酥和羊腳蹄 有幾百年的歷史的馬蹄酥,,長的一點也不像馬蹄,,是一塊同月餅大小的餅子,只是餅面上有一圈凸出的斜波浪紋,,用油酥制成,,吃起來酥松香甜,即使受潮,,仍別有一番滋味,。生產(chǎn)馬蹄酥有專門供烘烤的爐子。還需有傳統(tǒng)的工藝?,F(xiàn)在不大見的到了,。 羊腳蹄也不是真正的羊腳做的,也是一種面食,,不過確與羊腳比較相象,。把發(fā)酵過的甜面粉做成四周圓、底面平,、上面分成四瓣的羊蹄形狀,,面上撒上芝麻,烘干烤成,香甜松脆,,清香可口,。 吃以上兩種小吃,一定要牙好胃口好,,不然…… 八,、 大餅 臨海的大餅和山東的蔥花大餅不一樣,和上海的大餅油條也差了十萬八千里,。臨海的大餅包的是霉干菜肉餡,,把包好餡的面團搟成餅,兩面抹上清水,,貼到大餅爐子里壁烤數(shù)分鐘即可,。這樣的大餅爐子在臨海街頭隨處可見,味道都不錯,,有一塊的和五毛的兩種,,一塊的有五寸大,五毛的三寸,,過去還有一種五毛的,,里面的肉用的是肥肉,味道也不賴,,現(xiàn)在大家都要健康飲食了,肥肉餡的大餅也就基本絕了跡了,。買的時候,,攤主會問餡里要不要蔥、胡椒,、辣椒粉,,隨你的口味。大餅攤是臨海人的麥當(dāng)勞,,有誰家的孩子上學(xué)要遲到了,,來不及吃飯了,就近找個大餅攤,,抓兩個大餅就走,,就著幾口礦泉水,飛奔到校門口,,一頓午餐也解決完了,。 在杭州也見到過類似的東西,但杭州的餅薄餡少,,與臨海的有天壤之別 九,、 青團 青團不是臨海特有的小吃,南方好多地方都有,青團幾乎是南方人心中清明節(jié)的象征,。但臨海的青團也有獨到之處,,那就是青團子的上色一定用的是一種叫“青”的野菜,而蘇州杭州等地,,往往用青菜汁,、嫩絲瓜葉汁上色?!扒唷睋?jù)說也叫鼠鼬草,,正因為這個“青”,臨海的青團有一種不同于其他地方青團的特殊香味,。 在臨海,,每當(dāng)清明將近,家人往往舉家出游踏青,,到了田間地頭,,便在田埂上尋那長了小圓葉子、略帶點毛的“青”,,在外玩上一圈,,也就滿載而歸了?;丶覍⒄獊淼摹扒唷敝笫鞊v汁,,和糯米粉和在一起,粉團的顏色便綠的讓人頗有胃口了,。陷料有咸,、甜兩種,甜的是豆沙,,咸的包豆腐干丁,、筍丁、肉丁,、咸菜等,,為了能分開甜的和咸的青團,往往甜的包成圓的,,而咸的包作大餃子的樣子,。包好的青團用鮮楮樹葉墊到底下上屜蒸,伴著清明時節(jié)紛紛的雨,,家家戶戶的青團便在霧氣騰騰中出籠了,。 上墳祭祖,青團是必不可少的,,供完了先祖,,青團自然成了野餐的最好主食,,熱乎乎的青團固然好吃,但冷了的青團吃起來也有格外的香味,。伴著淡淡的哀思,,臨海人在青團的回味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 十,、 炒米糖 小時候,,每到年邊,小孩子家的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著賣炒米糖的師傅把一整塊的熱氣騰騰的炒米糖劃開,,切成小塊,裝進大人的口袋中,,等到炒米糖冷了,,就迫不及待掏出來吃,咬在嘴里嘎崩嘎崩脆,,過年的氣氛就這樣在炒米糖的香甜氣味中開始了,。 在以前,炒米糖是過年必備的糖果,,也是招待客人最重要的一樣點心,。在以前,過年前準備年貨的時候,,往往都是自帶炒米,、芝麻、花生米,、糖飲以及柴禾到加工點去加工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等,。過完年,吃剩下的炒米糖受了潮,,不再好吃的時候,,就那開水泡泡開,當(dāng)早飯吃,,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最近幾年,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年貨市場更是極大豐富,,炒米糖已經(jīng)不再是主要的糖果了,過年根臨海人也只是象征性地買些許炒米糖,,但炒米糖師父總是年復(fù)一年的執(zhí)著地讓炒米糖的香味飄滿臨海的大街小巷,。 十一,、 豆面炒沙蠶 沙蠶,也有叫沙鉆的,,這里是臨海話的音譯,,我實在找不出它的學(xué)名。沙蠶是海灘上的一種軟體動物,,白色,,平時攤在灘涂泥上,像一朵花一般,,一有風(fēng)吹草動,,就會鉆到身下的洞里去,沒有經(jīng)驗的人很難捉到,。市場上買的多有拳頭那么大,,軟軟的一團,有個收緊的尾巴,,但燒熟的沙蠶往往只有手指粗細了,。在我看來,沙蠶是一種絕對的美味,,無論燉肉,、燒湯,都能給人留下難忘的回味,。有的地方把海蜈蚣叫做沙蠶,,海蜈蚣也是種極其鮮美的海鮮,不過和我說的不是一種東西,。 豆面就是用薯粉做的面條,,青綠色半透明的粉干狀,臨海人愛吃“豆面碎”,,顧名思義就是豆面中加入肉末,、油泡等煮的碎碎的,咕嚕咕嚕囫圇喝下,,也算是臨海的經(jīng)典小吃了,。但我偏要講講這個豆面炒沙蠶——一般臨海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小吃,這個是流行于臨??亢5泥l(xiāng)下的一種小吃,,做法很簡單,拿沙蠶洗干凈了和豆面炒到一起,,炒的好的,,沙蠶肚子里風(fēng)味濃郁的膏汁均勻裹在豆面之上,讓人遠遠聞到就流涎三尺,。 豆面炒沙蠶是母親下放時最喜歡吃的東西之一,,最近也不大看的到了,。 十二、 麥蝦 ---白塔橋雙平麥蝦店,、鵲墩路李記麥蝦店 麥蝦是臨海名聲在外的小吃之一,,在杭州我都看到過掛“臨海麥蝦”的牌子的飯店。在臨海,,晚上約幾位朋友到白塔橋頭吃一碗麥蝦當(dāng)夜宵,,看看人頭攢動,聽聽高談闊論,,無疑是件愜意的事情,。 其實麥蝦似乎不是臨海土生土長的小吃,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溫州蒼南吃到過麥蝦,,那時臨海還沒有這樣的東西,,至于滿大街的麥蝦店,那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了,。 麥蝦實際上就是面疙瘩,,將麥粉漿調(diào)到插筷子不倒的程度,然后用菜刀沿著碗沿把粉漿一刀一刀刮進煮開的牛肉湯里,,加入配料煮熟之后,,就成了一碗香味濃郁的牛肉麥蝦了。因為面疙瘩的形狀像蝦,,故稱之麥蝦,。最近也有炒麥蝦等新的做法,自然是別有風(fēng)味了,。 十三,、 白水洋豆腐、白水洋狗肉 就算臨海人自己下館子吃飯,,也少不了點一個白水洋豆腐,,之所以喜歡白水洋豆腐,是因為白水洋的豆腐都是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真真鹵水點成,,吃起來頗有懷舊的味道。這讓吃慣了沒有味道的盒裝內(nèi)脂豆腐的城里人的味蕾為之一振,,所以我建議來臨海玩的人都嘗嘗白水洋豆腐,一碗什么佐料都不加的白煮豆腐足以讓你對臨海味道記憶深刻,。 白水洋還有出名的吃食便是狗肉了,,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wěn)”,,但白水洋的經(jīng)典狗肉做法不是這種紅燒狗肉煲,,而是白切狗肉,,狗肉在燒至半熟時,去掉油湯,,因此狗肉不油不膩,,唯有誘人香味。秋冬之際,,下狗肉館,,切半斤白切狗肉,蘸著細鹽,,就著白酒,,體味純粹的肉味,頗有一股豪爽的感覺,。當(dāng)然,,狗肉的做法絕不止白切一種,要吃一道狗肉宴白水洋師傅也是手到擒來,,現(xiàn)在更有加工包裝起來的狗肉制品,,一個禮品盒里狗肉、狗爪子,、狗鞭一應(yīng)俱全,,吃不了完全可以兜著走。 受到西方的影響,,很多人已經(jīng)不吃狗肉了,,但狗肉性熱,是秋冬食補最佳選擇之一,,不“忌”狗肉的人不妨嘗嘗,。 十四、 烏飯麻糍:---記憶中是上中學(xué)的時候在回浦商場門口的小擔(dān)子上的最好吃了 就是用山上的烏飯樹(一種屬灌木的野果樹)嫩枝(一叫烏葉)浸泡,, 取其汁調(diào)和糯米粉,,蒸熟做成麻糍,卷成一卷,,內(nèi)包細豆沙,, 外表再灑上一層嫩黃的松花粉。 外則細膩爽滑,,內(nèi)則清香撲鼻,,色澤烏亮,別有風(fēng)味,。據(jù)說牛吃了,,能補身。 十五,、 豆腐干煮鑊 臨海街頭往往能看到一些小店或者人家門口,,擺一個小爐子,,上面坐一口不大不小的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不用懷疑,,十有****那就是賣豆腐干煮鑊的了。名字很有意思,,叫豆腐干煮鑊,,實際上是鑊里煮著豆腐干,湯是骨頭湯,,會加些醬油,,整天整天的煮,煮得豆腐干都發(fā)出小空來,,臨海人非常愛在逛街之余吃上一碗,。我個人并不是很喜歡吃,沒多少滋味,。 十六,、 咸飯 咸飯一般是拿糯米和了料煮的飯(也有炒的),比較好吃的有蘿卜絲芋頭咸飯,,飯里會有咸肉,、蘿卜絲、芋頭,、包菜,、豌豆、胡蘿卜,,統(tǒng)統(tǒng)切丁,,一碗飯五顏六色,香糯可口,,真?zhèn)€色香味俱全,。如果不喜歡吃咸肉,也可以換作鮮肉丁,,飯仍舊是咸的,。 咸飯是標準的家常小吃,要是臨海人請你去家里做客,,運氣好就能吃上家里做的咸飯,,不過要小心哦,別吃撐了,。 十七,、 漾糕、酒盞糕、紅糖饅頭 “到了六月六,,小狗洗洗浴”,臨海人六月六要吃漾糕,,烊糕有米粉和麥粉做的兩種,,米粉做的是白的,麥粉做的是紅的(加了紅糖的緣故),。漾糕是發(fā)酵成的,,發(fā)酵用的糕頭是用甜酒釀?wù){(diào)一小團麥粉后發(fā)酵二十四小時而成,所以炊熟后,,其大無朋,,松軟香甜,拜開來,,里頭除了孔還是孔,。夏日炎炎,沒有胃口,,上街割一塊漾糕,,回家就著涼湯或清粥,午飯自然有滋有味,。 和白漾糕相似的有酒盞糕,,形似酒盞而得名,還略帶酒味,;和紅漾糕相似的有紅糖饅頭,,就是普通饅頭的面里揉入紅糖。俱是夏日絕佳主食,。 十八,、 豆腐圓 據(jù)說是將豆腐以刀壓捻,分成小圓,,沾淀粉,,加作料湯煮,為臨海特色小吃,。 一般都是家里自己做 我外婆做的就很好吃哦 二十一,、 扁食 就是上海人說的大餛飩,也是蠻家常的啦,,通常餡為茭白,、豆腐干、炊皮,、肉丁,、或,白蘿卜、咸菜等,,俱切成小丁,,事先炒熟,扁食皮不同于普通的餛飩皮,,餛飩皮往往是正方形的,,而扁食皮是略呈梯形的,包的時候,,將皮攤在桌上,,取一勺餡料放在皮上,從小邊向上卷一圈,,兩邊壓緊后合到中間即可,。扁食一般湯食,也可以蒸可以煎,,是家家戶戶經(jīng)常吃的主食,。 二十二、 類圓 用糯米粉做成盅口大小的團子,,煮熟后放在豆黃粉里拌滾(這個過程,,臨海方言叫“類”,故名“類圓”),。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后磨成粉,,拌進紅糖而成。類圓糯軟香甜,,配上大魚大肉等大菜,,自然吃得又飽又有味了。 二十三 十四日:---隨便,、只要正宗就行 雞蛋在孵化快到14天的時候的蛋蛋,,營養(yǎng)極為豐富、而且味道極鮮,。煮熟了就能吃,。 二十四 麻糍 ---杜橋麻糍 炒麻糍是臨海人酷愛的一道小吃,許多父輩人把吃熱乎乎的炒麻糍當(dāng)作一種享受,。做麻糍先蒸粉,,蒸好后倒進搗臼里搗,搗是個力氣活,,而負責(zé)翻粉團的除了要力氣外技術(shù)也必須是一流的,,要把滾燙的幾十斤的大粉團翻來覆去可不是件簡單的事,以前村子里負責(zé)這個活的都是村里的干活能手,。世面上賣的麻糍都是一塊一塊的,,炒麻糍店老板在炒之前會問你要幾兩,這時候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肚子了,如果胃口好而且不怕把人嚇著的話,,要一斤也是不礙事的,。拿肉片、豆腐干,、雞蛋,、大蔥炒的麻糍自然是又好吃又填肚子,料的多少,,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定制,豐儉由人,。 當(dāng)然了,,不光是炒,炸麻糍,、糖麻糍都是很好吃的 臨海的傳統(tǒng)小吃其實還有很多,,比如:牛肉碎、大米面,、炒面干,、灰塵糕、蜜汁番薯,、水晶番薯,、番薯圓、吉鴻糕,、油泡酥,、核桃調(diào)蛋、桂圓調(diào)蛋,、糯米油條,、鍋塊、糖糕,、廚面,、重陽糕、蜂蜜炒栗等等等等,,據(jù)說有百余種,,我也只能列舉這些了,余下的,,有待大家一起挖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