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性是人身墮落之源
人的身體本無善惡之分,人之所以不能上達,,其最大的困擾便是習性,,貪圖吃喝享受、淫賭吸毒等等,??v欲任性,耗神散靈,,毀身敗德,,終于葬送了自己的一生,成為罪孽之身了,。所以欲自拔自救,,必須和各種不良習性一刀兩斷。如果任著習性發(fā)展下去,,為官的必墮為貪官污吏,,腐化墮落,終于難免身敗名裂。如果是富人,,一旦被習性纏身,,便灌餡越深,終于難免落得妻離子散,,家敗人亡。這不都是“享受第一”所帶來的悲慘的下場嗎,! 習性對人們的腐蝕作用是由淺入深,,逐步發(fā)展的。有些人在沒有發(fā)財之前,,本來是個安分守法,,勤儉持家的善良百姓,然而一旦發(fā)了大財,,便花天酒地,,嬌奢淫蕩起來,厭舊喜新,。雖年逾花甲,,兒孫滿堂,卻要拋棄結(jié)發(fā)妻子,,另逐新歡,。難道他不知道這樣做有違初心,對不住兒孫嗎,?但他仍是執(zhí)迷不悟地滑下去,,這是一種什么力量在支配著呢?先生說:“金錢屬水”,,河水越多,,則水流的沖力就越大,他被波濤洶涌的洪流沖帶湍急的旋渦中,,心里雖然明白,,知道生命危險,但是他已沒有“激流勇退”之力了,。所以先生說:“人們晝夜奔忙,,只是為財,把道和良心都掉在水底下去了”,。由此看來,,習性是達到完美人格的最大絆腳石,不下大力氣搬掉它,,是萬難回頭向善的,。唯有降低了物欲的追求,才能提高精神的修養(yǎng)。所以佛教形容世人貪戀世間的財色之樂,,如同無知小兒貪吃刀鋒之蜜,,不足一餐之美,且有割舌之患(《四十二章經(jīng)》),。 東北名士張星南曾問:“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惡,告子言性無善無不善,,究竟誰說的對呢,?”先生道:“都對啊,主性善說是指天性說的,;主性惡說是指氣稟性說的,;主性無善無不善,是指習性說的,?!绷攘葦?shù)語,卻道破了二千多年來的疑案,。歸根結(jié)底,,欲做完人,必須“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這是 |
|
來自: laoshangui > 《佛教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