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周廟里有個器皿叫“右坐之器”,。這個器皿很奇特,,水注得太少就傾覆,水注滿了也傾覆,,水容量恰到好處時才平衡,。
有一天,孔子帶弟子到廟里看這個器皿,,他讓人取來一瓢水試驗,,果然如此??鬃涌畤@說,,這同做人一樣,滿了就要傾倒。
凡事都有個度,,古人以超為“過”,,以少為“不及”。強調(diào)做事不拘泥,,不偏激,,尋求適度,以走極端為非,,既不要不夠,,也不能過分,遵循平衡法則,,避免兩個極端,,天地萬物就可以各得其所。
平衡法則是一種合情合理的精神,,是和諧發(fā)展的一種境界,,是與人交往的一個尺度,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原則,,是人生追求的一個目標(biāo),,是物欲橫流時代回歸自然本真的一種狀態(tài)。
心性沉靜,,取舍適當(dāng),,方能超越浮躁。千百年來,,平衡法則一直受人推崇,,并產(chǎn)生許多格言警句,如民諺說:“帆只揚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穩(wěn),?!鼻宕鷮W(xué)者李密庵詩云:“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方穩(wěn)便,?!币约啊耙粡堃怀凇薄ⅰ皠谝萁Y(jié)合”,、“水太清則無魚,,人太緊則無智”等。
西方也有類似的哲學(xué)思想,,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xué)》認(rèn)為,,各種良好德行都相當(dāng)于兩個極端之間的中道,,而極端皆為謬誤或罪惡。如勇敢是懦怯與魯莽之間的中道,,磊落是放浪與猥瑣之間的中道,,不亢不卑是虛榮與卑賤之間的中道,機智是滑稽與粗鄙之間的中道,,謙遜是羞澀與無恥之間的中道,。
社會學(xué)家提出了三大平衡法則:
之一、付出與收獲的平衡,。
如果獲得的地位,、金錢、名聲超過了自己的付出,,超出部分就會被社會或他人削去,。小人干大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一個人才低位高會傷害自己,,要學(xué)會自我加減,。
之二、保持自我與他人的平衡,,也叫人我平衡法則,。
月滿則虧,一個人的財富太多,、權(quán)力太大,、功勞太高,就會有溢滿之患,、盛極之患,、與人失衡之患。保持人我平衡的主要方法是自減,,善待他人,,保全自己,如古人的“散財求?!?、“散財分謗”。
很多成功的企業(yè)家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公益事業(yè):把捐助慈善機構(gòu),,建立公共基金,資助文化教育,,視為保持人我平衡的長遠昌盛之舉,。
之三、第三勢力平衡,。
所謂第三勢力是指在對立的兩大勢力之外尋求或自己扮演平衡這種對抗的第三勢力,,以保持勢力均衡,,維護自身安全。在兩個互相沖突的勢力之間保持平衡,,使自己成為勝利一方的同盟者,。
平衡是一門藝術(shù),一絲恬淡,,一份成熟,。名之所在,與人同分,;利之所在,,與人共享;持盈保泰,,求和持中,,對周圍的人和事保有一顆更加積極平和的心,才能在平衡中尋求內(nèi)心更持久的力量,。
多元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混合體,,人與自然、生老病死,、新舊交替,、貧富差距、分配不公,、優(yōu)勝劣汰等各種矛盾都需要平衡,,緊緊圍繞事物演變的客觀規(guī)律,去掉差異,,取得共同,,盡量讓大家覺得恰到好處,在平衡各種極端沖突中尋求發(fā)展,,是社會的成熟與進步,。
平衡不是消極避世、與世無爭,、甘居中游,,也不是不講是非、模棱兩可的和稀泥,,更不是不容標(biāo)新立異的保守思想,,而是一種自然平和的生存態(tài)度,限制過度發(fā)展,,保持平衡和諧,,避免失衡失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