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恒山懸空寺-奇特的建筑布局 |
出處:中國佛教文化網(wǎng) 錄入: 管理員 上傳時間:2010-06-16 點擊次數(shù): 347 |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fā)展了我國的建筑傳統(tǒng)和建筑風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懸”是懸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據(jù)說在懸空寺建成時,,這些木樁其實是沒有的,,只是人們看見懸空寺似乎沒有任何支撐,害怕走上去寺會掉下來,,為了讓人們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懸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巖石里,巖石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樣子,,然后插入飛梁,,使其與直角梯形銳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再說,,懸空寺飛梁所用的木料是當?shù)氐奶禺a(chǎn)鐵杉木加工成為的,據(jù)說用桐油浸過,,所以不怕白蟻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懸空寺千年不倒也并非奇跡,,乃是人們的智慧的結(jié)晶,。 懸空寺的“巧”體現(xiàn)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tài)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筑,,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寺內(nèi)有佛像八十多尊,。 值得稱“奇”的是,,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于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nèi)全身懸掛于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覽懸空寺后,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
|
來自: 行為準德為先 > 《青陽,、紅陽,、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