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善于用人的皇帝不在少數(shù),,但最會用人的皇帝當屬劉邦?!爸松迫巍边@個成語,,就是源自于對劉邦的稱贊。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漢·班彪《王命論》中:“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征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BR>
鼓不如五音,,乃為五音之主。劉邦就是這樣一只能指揮五音的“鼓”,,是個非常成功的領導者,。 劉邦手下的文臣武將,大都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曹參是沛縣的區(qū)區(qū)小吏,;樊噲是宰狗的屠夫;夏侯嬰是馬車夫,;周勃以編席為業(yè),,兼當吹鼓手幫人辦喜、喪之事,;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酈食其是窮書生,;彭越,、黥布是強盜。至于陳平,,原是魏王咎的太仆,,后從項羽入關,任都尉,。他投歸劉邦以后,,被任以護軍中尉之職。他曾建議用反間之計,使項羽不用謀士范增,,并以爵位去籠絡大將韓信,,為漢朝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后來歷任惠帝,、呂后和文帝時的丞相,還配合周勃,,粉碎了呂后的政變,。若問他個人的歷史,家里貧窮,,做小官時,,貪污受賄,又和嫂子關系曖昧,,素有“盜嫂受金”之譏,。而韓信呢?在他寄食于南昌亭長和漂母之家時,,也受盡了豪門闊少的欺凌侮辱,,有“使出胯下”的丑名。就是這些看來出身不好的人,,有的甚至稱得上“雞鳴狗盜”之徒,,“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但都能為劉邦所用“卒能成就王業(yè),,聲著千載”。取其所長,,避其所短 劉邦的精明之處在于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古人云:“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之長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睆膭畹倪x才、用才,,可以看出,,劉邦是深諳用人之道的。張良,韓國貴族,,生活于高層,,擅長權謀;蕭何,,沛縣吏,,基層工作經(jīng)驗豐富,極富行政組織才能,,故負責糧草,;韓信,,“項梁,、項羽起事,仗劍從之”,,有帶兵之勇,。此“三杰”,,正是劉邦用其所長、各得其所所造就的,。此外,,樊噲,少以屠狗為業(yè),,從劉邦起事于豐,,劈關斬將,屢有戰(zhàn)功,,在鴻門宴上斥責項羽,,使劉邦脫險。陸賈,,名為有口辯士,,向劉邦呈《新語》12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后成為著名的政論家。 這些人才的脫穎,,使得劉邦手下,,謀臣如雨,猛士如云,,一時蔚為壯觀,。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劉邦的過人之處,。在西漢“三杰”當中,,除蕭何曾在沛縣與劉邦共過事,稱得上“心腹”外,,張良家世為韓國貴族,,歷來主張復韓反秦;韓信曾追隨項羽起義,。張良,、韓信能忠心事主、鼎力相幫,,與劉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分不開的??梢栽O想,韓信歸依劉邦后,,如果得不到劉邦的信任,,不可能出任大將,更不可能掌握軍隊的指揮權,。正因為劉邦信任,,才得到了韓信的信任“回報”。事實上,,在劉邦的門下,,得到提拔重用的前朝“舊臣”遠不止張良、韓信二人,。張蒼是秦王朝典掌文書檔案的御史,;叔孫通是秦王朝皇帝顧問的博士;陳平曾是項羽治下的都尉,。這就說明:信任,,是人才干事業(yè)的最重要前提。 做一個領導最忌諱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見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這個,明天猜忌那個,,這樣其實最自己的事業(yè)是危害極大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劉邦就有這個魄力,,他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 在劉邦的隊伍里有很多人原來曾經(jīng)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表示歡迎,,你愿意來,歡迎你來,。比方說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fā)揮作用,,就來投奔劉邦,。又比方說陳平,他走的路更多——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因為不能發(fā)揮作用就投奔項羽,,又不能發(fā)揮作用就再投奔劉邦,當陳平從項羽的軍中逃出來前往漢營時,,劉邦是“大悅之”,,非常高興。他問陳平,,陳先生在項羽那里擔任的是什么職務?。筷惼秸f,,擔任都尉,。劉邦說,好,,你在我這兒還當都尉,。馬上任命陳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漢營輿論嘩然,,很多劉邦的老隨從不滿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里說陳平的壞話,,但是劉邦不予理睬,,你們議論你們的,我任命我的,,而且非常信任陳平,,堅持對陳平委以重任。 正是由于劉邦這樣的信任,,陳平才愿意為劉邦效力,。當時劉邦和陳平曾經(jīng)有個談話,劉邦問,,你看我們現(xiàn)在和項羽處于一個膠著的狀態(tài),,誰也吃不掉誰,,請先生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夠出奇制勝,盡快地結(jié)束這場戰(zhàn)爭呢,?陳平說,,項羽多疑,我們可以使反間計,,讓項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嗎,?劉邦說,,這個主意好,那就請陳先生來操作吧,。費用沒有問題,,馬上撥款,黃金四萬斤——請大家注意,,這里的金子其實是銅,,那個時候講的黃金就是黃銅——劉邦把黃銅四萬斤交給陳平,這些錢就交給你了,,隨便你怎么用,不問出入,。什么叫不問出入呢,?就是不報銷,不審計,,你愛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給我把項羽搞掂了,節(jié)約下來的都歸你自己,。這是當時那種特殊情況下的一種特殊措施,,表示劉邦對陳平的信任。 坦誠相待,,不僅僅是反映一個人的素質(zhì)問題,,更是為人處事的一條原則,你是否坦誠以待別人,,別人通常也會坦誠的對待你,。對于人才,他們需要的不盡是應得的酬勞,,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個優(yōu)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么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他也不說假話,。之所以這些人能夠幫助劉邦提出自己的計策來,是由于劉邦有一個前提,,就是如實相告,,絕不隱瞞,這樣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得到了對方同樣的回報,同樣的信任和尊重,,盡心盡力地幫他出謀劃策,。這也是我們一些做領導的,非常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 蕭何的例子更能說明問題,。當劉邦在鄉(xiāng)間當小小的泗水亭長時,蕭何已經(jīng)是沛縣城中掌有實權的主吏掾,。他由于處事公平,,執(zhí)法不枉害人而受到當?shù)乜h官的器重。 此時的劉邦落拓不羈,,不拘小節(jié),,“好酒及色”,還經(jīng)?!搬蛭辍比?,屬于被人鄙視的那一類人。地位較高,,且受人尊重的蕭何卻非常器重被常人所不屑的劉邦,,即使劉邦有了差錯,作為上司的蕭何則利用自己的身份為劉邦開脫,。 及至劉邦起兵抗秦,,蕭何與劉邦的地位顛倒了,蕭何由上司變?yōu)槌计?,劉邦由小民變?yōu)榫?,蕭何更是忠心耿耿,,輔佐劉邦,從未有在地位上逾越劉邦的欲望,。 劉邦有何魅力使得蕭何如此鐵心,?其根源來自蕭何對劉邦坦誠待友、重許諾,、重義氣的待人準則的早期認識,,與行俠仗義的劉邦成了摯友,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礎,。以至于成了劉邦日后不能離開的“左右手”,。 也正是劉邦的坦誠,使他得到了很多的人才來歸,,包括其他和蕭何一樣的小吏,。如曹參當時是個縣內(nèi)官吏,日后是劉邦起兵的主要參與者,,幫助劉邦打了許多大仗,,成了開國元勛,并在蕭何之后,,當了漢朝的第二任宰相,。夏侯嬰當時是“沛廄司御”,后“試補縣吏”屬下層小吏,。夏侯嬰是位大丈夫,,在劉邦因傷人而獲罪時,挺身而出,,吃盡苦頭,并代劉邦受過,,吃了一年的大獄菜團,。日后,成為劉邦的一員得力戰(zhàn)將,。 可以這樣說,,若無坦誠待人、善交朋友的特長,,就沒有日后成大事的劉邦,。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時也應該獎勵,因為獎勵是對一個人才貢獻的實實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話甜和人,,說這個人不錯,,是個難得的人才,是我們的骨干,,就是一分錢的獎勵也不給,,這個是不行的。有貢獻就得獎勵,,獎勵要獎勵得合適,。確實是工作做得好,貢獻大的,,要多獎,;做得一般地,一般地獎,;做得差的,,不獎,甚至罰,。做到要賞罰分明,。劉邦奪取天下以后,根據(jù)各個人的不同功績,,對功臣論功行賞,,不但封賞了蕭和、張良,、韓信,、彭越等一批人,還封賞了他最不喜歡的人——雍齒,。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明白了劉邦是真正的按功勞而不是按親疏行賞,,一碗水端平后,,公生明的效果就立竿見影。 論功行賞時,,劉邦裁定:蕭何第一,。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劉邦的老成謀國,。 為什么要定蕭何為第一功臣呢,?第一,蕭何是革命元老,,也是建國元勛,,是跟劉邦一塊兒起義的,且功勛卓著。第二,,蕭何至關重要的貢獻,,在于其及時搶救了大量的文書檔案。當時劉邦打進關中,,軍隊沖到咸陽城里后,,那些將軍們在干什么呢?搶東西,,搶金銀財寶,,或者忙著強奸女人。只有蕭何沖進秦王朝的國家檔案館,,把秦朝的地圖,、賬本、各種文件資料全部保存了下來,。最后劉邦一統(tǒng)天下的時候,,對整個國家的形勢,比方說哪個地方窮哪個地方富,,哪個地方有些什么物產(chǎn),,有些什么情況,都了如指掌,。是蕭何掌握了這樣的資料,。從這一點來看,蕭何確實是一個治國良才,,是做總理的人才,,他知道這個資料的重要性,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資訊,、信息等等的重要性,。 劉邦可以說是很懂得領導藝術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jié)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yōu)化組合,,這樣一來,他奪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劉邦的高明之處還在于不貪天之功歸己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三不如”,不把建立政權的功勞記在自己身上,,而是充分肯定“三杰”的重大作用,,足見胸襟之寬闊、氣度之軒昂,、識見之深刻,。 老子道德經(jīng)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笔澜缡菬o限的,,一個人的知識與能力是有限的,猶如滄海一粟,,再聰明的人也不能全知全能,,社會精英和杰出人物也不例外。然而,,在現(xiàn)實社會政治生活中,,一些人卻不是這樣,他們“一瓶子不響,,半瓶子咣當”,,恃才傲物,不懂裝懂,,諱疾忌醫(yī),,聞過則怒。甚至于明明知道錯了也不想改正,,固執(zhí)己見,,一意孤行。不但有的領導干部是這樣,一些專家學者乃至名人也這樣,,“老虎屁股摸不得”,。他們卻不知道古人“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薄榜嬲撸氈畬僖??!狈彩球湴恋娜耍瑳]有偉大的人物,,驕傲是渺小的表現(xiàn),。 正是由于劉邦有“三不如”的自知之明,有識才之能,,有容人之量,,且能使人盡其才,這才有了他“提三尺劍而取天下”的人生輝煌,,其人生智慧和管理藝術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劉繼興)
|
|
來自: 李灝 > 《人物春秋 名人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