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
▲李白
▲杜甫
▲徐渭書《秋興八首》
這個題目,,以前由郭沫若作為書名,,寫成了一本書。后來被人譏為趨炎之作,。我以為未必,。郭喜歡李白,所謂揚李抑杜,,其實也是他習(xí)性使然,。李杜兩人的詩性差異太大,同時喜歡李杜的,,歷來不多,。郭和李習(xí)性相近。郭的那本書,,我以為它是很好的文字,。譬如考證李白的生地,還有杜甫的死因,,就很見神采,,讀來饒有滋味。
在中國詩的歷史上,,李白與杜甫,,不必說是最好的詩人,但一定是說到詩的時候最繞不開的詩人,。為什么繞不開,?我想,首先因為他們是與生俱來用詩來思維的偉大的人,。這樣的人,,這樣的詩人歷來少見。這就讓中國詩的歷史獲得了一種高貴和尊嚴(yán),,或許也因此,,中國有理由稱之為詩的國度。
人的一生在詩的思維中度過,,這是何等奇異的人生狀態(tài),。而李杜就是這樣在一千多年前一生記錄著他們詩的思維。譬如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難》,??梢韵胂蠛痛_信,這是李白在興之所至吟成的,。同時還可以想象和確信,,如果李白再寫一遍,,甚至是當(dāng)時連寫兩遍,一定是不一樣的,。李白哪里是寫詩,,他只是聽?wèi){蓬勃駘蕩的思維,噴泄在筆底紙端而已,。也因此,,李白的詩,特別是他最擅長的古風(fēng),,氣勢非凡,,來時排山倒海,去時擊潰重圍,。世界上最紛繁蕪雜的是思維,,最難以安置的也是思維,李白的詩就是這樣的紛繁蕪雜和難以安置的狀態(tài),?!妒竦离y》一開始十幾句時的李白,憑空一一成文字的奇崛和崔嵬,,讀來不由你不驚為天人,。而之后的“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些句子,,實在是劈頭蓋臉的沒來由,。之后又是沒來由的突然煞尾。李白的一番思維,,乘興而來又乘興而去了,。他的詩,即使是像《蜀道難》那樣的偉大的詩的行進也不得不戛然而止了,。千百年來,,很少有人注意到《蜀道難》中“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類的文字是多余的,。原因想來也就一個,就是李白才氣太大,,自然可以英雄欺人,。
不但是李白,,杜甫也是這樣。譬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起先說“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薄澳洗迦和畚依蠠o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到結(jié)尾竟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就難免讓郭沫若嘲笑了,。你家好富裕的“三重茅”,,給受凍的“群童”拿去,你就咬牙切齒了,。怎么相信你會甘愿“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呢,?問題也就在郭沒明白杜甫和李白一樣,也是以詩來思維的,。這首詩里,,他怨恨盜他三重茅的群童,是當(dāng)時的真實想法,,接下來突然想起“天下寒士”,,也是當(dāng)時又真實地想到了。就這首詩而言,,前后可能不切,,然而,一個偉大的人的思維,,可能紛繁蕪雜,,但到底不會淪陷于平庸,何況這個偉大的人還是詩人,。
李白與杜甫注定與眾不同,,還因為他們出現(xiàn)在歷史和詩的偉大拐點,和必然會到達(dá)和站立在那兒的詩的坐標(biāo)上,。李白注定和盛唐連在一起,,杜甫注定和中唐不可分離。
盛唐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偉大時期,唐玄宗開創(chuàng)的開元盛世,,還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偉大的文化巔峰時期,。李白是盛唐詩人,他為盛唐貢獻了最偉大的,、同時具有史詩意義的詩篇《清平調(diào)辭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楊玉環(huán)天寶四載封為貴妃,。天寶三載,沉香亭前牡丹盛開,,唐玄宗和她前往觀賞,,她的身份還是女道士楊太真。李白應(yīng)命別創(chuàng)新詞,。這是一次曠世的會見,,歷史上站在最高峰巔的帝王、最美麗的女人,,和最偉大的詩人的會見,。李白四十三歲,他來到了帝王的身邊,,覺得從未離自己報國的夢想這么近,。第一首說,牡丹和云彩,,都渴望像楊太真的容顏和衣裳一樣美,。因為她就住在群玉山、瑤臺那樣的仙境,。第二首說,,趙飛燕要精心、出彩的梳妝,,才可能和楊玉環(huán)相似,。楊玉環(huán)時年二十五歲,,從這里開始了她十二年的驚艷。相傳就為這個比擬,,高力士進了讒言,,李白當(dāng)年離開了長安。其實美是無從譴責(zé)的,。譬如楊玉環(huán),到今天,,人們不是還念著她的美嗎,?第三首說到沉香亭賞牡丹本事。是名花,,更是美人,,讓君王笑顏常在。這年唐玄宗六十歲了,。這位偉大的帝王漸漸老去,,他平生的波瀾,在這時候,,誰也會覺得,,已經(jīng)離他遠(yuǎn)去了。他在晚年得到楊貴妃這樣的知音,,是對往日所有的消解,。《清平調(diào)辭三首》,,當(dāng)場就譜了曲,,由唐代偉大的歌者李龜年歌唱,唐玄宗吹笛伴奏,。當(dāng)時的盛況,,這樣的盛唐,真是千載難逢,。李白《清平調(diào)辭三首》,,自然可以不朽。
同樣,,杜甫也為他的中唐寫下了最偉大的,、也是最具史詩意義的詩篇《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贝髿v三年,,杜甫從四川奉節(jié)乘船回故鄉(xiāng),路過潭州時,遇見了闊別多年的開元著名歌手李龜年,。杜甫當(dāng)年在洛陽岐王李范和唐玄宗近臣崔滌的家里,,多次聽到過李龜年的歌聲。那時正是大唐盛世,,誰都懷抱著光輝的愿望和燦爛的人生,。不料盛世有時比人生要短命得多,重新相見時,,兩人都已是淪落天涯,、行將就木之人了。杜甫流傳到今天的詩有1400多首,,其中絕句不到十分之一,。這首七絕應(yīng)該是他的最后一首。而這首詩的字面出奇地平靜,,杜甫洶涌了一輩子的詩的思維,,被江南的不置可否的好風(fēng)景,看上去淡淡消解了,。這就是到達(dá)和站立在了中唐的杜甫,。中唐就是這樣,除了好風(fēng)景可以敷衍,,所有的悲涼和沉痛,,都已失去了訴說的必要。杜甫很少寫絕句,,甚至絕句被認(rèn)為是杜甫的短板,,然而這首《江南逢李龜年》不可替代也無從替代。甚至可以說,,單單就這首詩,,杜甫就可以被稱之為杜甫。
李白與杜甫詩的思維,,也讓詩獲得了至美的成果,,也讓詩在詩的本義上到達(dá)了更高的境界。這里就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哪些才是李白和杜甫最不應(yīng)被忘記的詩,?我以為,不該忘記的是反映了李白和杜甫的思維美感的那些詩,。李白具有夢幻般真實的那些五古,,實在可能讓讀它的歷來的讀者和李白本人一起夢幻歌哭。蘇東坡曾經(jīng)抄寫的李白的《上清寶鼎詩二首》:
朝披夢澤云,,笠釣清茫茫,。尋絲得雙鯉,,內(nèi)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勢如飛翔,。還家問天老,奧義不可量,。金刀割青素,,靈文爛煌煌。咽服十二環(huán),,奄見仙人房,。莫跨紫鱗去,海氣侵肌涼,。龍子善變化,化作梅花妝,。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勸我穿絳縷,,系作裙間襠,。挹子以攜去,談笑聞遺香,。
人生燭上華,,光滅巧妍盡。春風(fēng)繞樹頭,,日與化工進,。只知雨露貪,不聞零落近,。我昔飛骨時,,慘見當(dāng)涂墳。青松靄朝霞,,縹緲山下村,。既死明月魄,無復(fù)玻璃魂,。念此一脫灑,,長嘯登昆侖。醉著鸞皇衣,,星斗俯可捫,。
蘇東坡的字和李白的詩,如此神不守舍地交融在一起,。那種出神入化,、行跡無常的墨跡和筆調(diào),,無疑是兩個酣醉人的瑰麗夢游。李白還有一首《靜夜思》,,也是不能忘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的純凈無瑕的詩的思維,,把故鄉(xiāng)和明月看成了一體,,這種李白的詩意的錯覺,再過一千年,,也是中國人的內(nèi)心的感覺,。這首再樸素不過的詩,不但是李白詩的極致,,也是中國詩的極致,。
杜甫也有他的不該被忘記的詩。不過,,他的不該被忘記的詩,,我以為不是歷來說的“三吏三別”?!叭羧齽e”不太像是本義上的詩,,更像是報告文學(xué),或許更具有史料價值,。如果以為“三吏三別”是杜甫作為“人民詩人”的依據(jù),,那么“人民詩人”的意義也許狹窄了。杜甫的好詩是《秋興八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锖饪故韫γ。瑒⑾騻鹘?jīng)心事違,。同學(xué)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直北關(guān)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遲。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fēng)煙接素秋,?;ㄝ鄪A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墻起白鷗?;厥卓蓱z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椗畽C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fēng),。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關(guān)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這里之所以錄下了全部八首詩,,是因為《秋興八首》是個整體,真正的大開大闔,、時空交叉和天人合一,。這樣的詩,是杜甫那樣的具有天地之念,、家國情懷的偉大詩人才會和才能夠有的偉大思維和偉大歌唱,?!肚锱d八首》寫在大歷元年夔州,,杜甫五十五歲了,。律詩杜甫寫得最好。律詩到了杜甫,,到了《秋興八首》,,寫絕了,也寫完了,。杜甫的《秋興八首》,,是律詩最后的景致和境界?!肚锱d八首》寫了對長安的思念,,也就是寫了對天地家國的無盡的眷念和感慨?!肚锱d八首》觸目都是沉郁和壯麗的景象和夢想,,可見杜甫在寫它的時候,思維和生命一起怒放,,一個垂垂老去的詩人,,在他明白自己的使命的時候,,他不會些許保留他的最后的思維和生命。我以為,,這八首詩不像歷來評論所說的,,具有嚴(yán)謹(jǐn)?shù)南群箜樞蚝筒季帧_@八首詩是杜甫紛繁洶涌的思維的恣意流瀉,。也只是因為紛繁洶涌,,才無法分割。誰能分辨一個以詩為思維的偉大詩人的刻骨銘心之作,,哪一句是多余的,,哪一聯(lián)是出位的,哪一首又是游離的呢,?夔州和長安,,在杜甫心里是裝得下的。兩處不管相隔多遠(yuǎn),,都可以在轉(zhuǎn)念之間來去,。所謂律詩做法的起承轉(zhuǎn)合,在杜甫那里,,在杜甫的《秋興八首》那里,,都無足輕重?!肚锱d八首》不能承受之輕的,,只是杜甫偉大的思維著的一顆詩心。
杜甫不太寫絕句,,但寫得和他的律詩同樣好。絕句原意就是“截句”,。如上面說到的《江南逢李龜年》,,就像是截了律詩的下半首。杜甫還有一首名為《絕句》的絕句,,像是截得律詩的中間兩聯(lián):“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既然站立在了律詩的巔峰之上,。那么,,“截句”對他而言應(yīng)該不在話下。這首《絕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全詩四句,,寫了四個景色,。每一句都寫得像畫一樣??雌饋韺懙亩际菍嵕?,其實哪一句都是他心里的念想和以為。這是杜甫以詩思維的一個例證,。歷來的讀者為什么都喜歡這首詩,?我以為,是因為它是杜甫的一個思維片段,,是一個偉大詩人的思維片段,。世界上什么文字最感動人?我想就是真實的思維吧,。在真實的思維里面,,往往有真情流瀉,往往有純凈的美感出現(xiàn),。而這種真情和純美,,讓讀它的人內(nèi)心會很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