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音樂舉世聞名,我不能設想沒有音樂的奧地利,,亦不能想象沒有奧地利音樂的世界,。1889年4月26日,就在這天籟之國奧地利,,降生了一個重要思想家--維特根斯坦,。 維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視音樂和哲學為生命,。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被俘期間完成了哲學巨著《邏輯哲學論》,他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與蘇格拉底,、斯賓諾莎,、薩特一樣,其生命歷程即是哲學的一部分,。 “凡能說清楚的,,就應該說清楚;凡不能說的,,就應保持沉默,。”維特根斯坦深邃的哲學之音,,讓世界再次注目奧地利,,然而,這次卻是因為哲學,。在這個音樂圣地,,人們對哲學的熱愛也首次超過了音樂。 什么是可以說清楚的,?什么是無法用語言去表述的,?可以說的,應該并且必須說清楚,,如物理,、政治、法律諸學科,,不能有歧義和它解,,更不能玩障眼法的文字游戲。而生命,、情感,、宗教、想象,、價值等等賦予人生以意義的范疇,,它們是神圣的,以至不能說,,也無法說清,,只能沉默! 我們借助語言認識世界,,語言在描述世界的同時,,也構(gòu)筑了世界的界限。語言只能描寫它所能描寫的東西,,在語言外之外,,有不可說的世界。這“不可說”確實存在,然而它超越了語言,,在我們的世界之外,,我們唯有沉默,不妄下判斷,。作為主體的語言是世界的眼睛,我們“不能根據(jù)視野里的任何東西推出它是為眼睛所看到的,,”“你并沒有真正看見眼睛,。”自我本身只是一種虛設,。 19世紀初,,憑哲學著作獲諾貝爾獎的哲學大師羅素來到中國,在中國學者眼里,,那個時代是屬于羅素的,,人們紛紛把贊美之詞獻給他。然而羅素卻盛贊起不拿他當回事的維特根斯坦:“他是一個天才,,將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在羅素的引薦下,,維特根斯坦的學說被引進中國,,影響了孫中山等一代中國思想家,“看清楚一切后,,根本不用說,;想清楚一切后,根本不用看,;想清楚一切也就什么都不用想,。”孫中山先生的這句話,,有維特根斯坦思想的烙印,。 無法說的,就保持沉默吧,。無限世界下的有限認識,,我望見康德頭頂燦爛的星空,迷一樣地沉默著,。,。。,。,。。維特根斯坦很會給哲學史添麻煩。他在20年代的思想和在30年代的思想居然是截然不同的,。于是,,一個維特根斯坦就變成了兩個維特根斯坦。我們現(xiàn)在一般稱作“前期維特根斯坦”和“后期維特根斯坦”,。 前期的維特根斯坦是一個典型的分析哲學家,。其代表作是《邏輯哲學論》。 這本書是他在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維特根斯坦應征入伍,但還沒有打仗就成了意大利人的戰(zhàn)俘,。據(jù)說被俘時,,維特根斯坦正騎在炮筒上,用口哨吹著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樂,。維特根斯坦后來對自己應征入伍動機的解釋是:“因為我有自殺傾向,,而沒有比戰(zhàn)爭更好的自殺方式?!?/div> 在這本《邏輯哲學論》中,,維特根斯坦說,我們所使用的邏輯語言能夠反映出世界的邏輯結(jié)構(gòu),,詞和詞之間的連接方式反映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連接方式,。所以,邏輯語言的世界是事實世界的投影,。我們的日常語言不太規(guī)范,,所以我們得使用符合邏輯的語言才行,它們才是規(guī)范的語言,。 但是,,不管我們用哪種語言,總有些東西是我們沒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我們只能說出一些可以表達的東西,。 那么,什么是“可說的”呢,? 所有自然科學的命題,,都是可說的。它們比較簡單,,因為我們能夠用邏輯語言把它們說清楚,。 那么,什么是“不可說的”呢,? 生命,、激情,、情感、倫理,、價值,、宗教、形而上學的本體,,還有一切賦予人生以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它們都是不可說的,。它們是如此神圣,以至于沒法被我們說出來,,而只能在沉默中顯示,。而以前的那些哲學,就是拼命想說清楚這些本來就說不清楚的東西,,結(jié)果弄得越說越不清楚。 維特根斯坦認為,,凡是不可說的,、只能在沉默中顯示的東西,永遠比可說的東西重要,。因為“凡可說的,,都是可以說清楚的”,而“凡不可說的,,應當沉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