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的神話優(yōu)美,,西王母的故事動聽。然而,,對西王母石室的(或稱石窟,、西王母寺、西王母祠等)遺址眾說紛紜,,還無定論。董紹萱先生在《江河源文化研究》中提到:有人說處于海西州天峻縣至希里溝之間的二郎洞就是西王母石室,。筆者在編修《天峻縣志》的過程中接觸到二郎洞的歷史傳說和現(xiàn)狀,,試談淺見,作為引玉之磚,。
二郎洞位于天峻縣城西南,,距離縣城26公里的關(guān)角埡壑南側(cè),“關(guān)角”為藏傳佛教大經(jīng)《甘珠爾》的諧音,。在當(dāng)?shù)夭刈迦嗣裰邢鄠鳎焊袼_爾王的侄子叫吾·葉什德合,,在一次大戰(zhàn)中陣亡,格薩爾悲痛之下,,拔劍砍下東北側(cè)一山頭,,又用劍戳成山洞,,在洞內(nèi)為其侄念誦《甘珠爾》經(jīng)文l08部,歷時9年9月零9天,,終于超度成仙,。在漢族中傳說是孫悟空大鬧天空時,同二郎神大戰(zhàn)于此,,為二郎神藏身之處,。
二郎洞,在形似圓椎體的獨立小山內(nèi),,其山根周長400米,,高約25米,洞口朝西,。據(jù)說洞口兩側(cè)原有用108塊長1.5米,,寬0.8米,高0.8米的長方體青石塊砌成的長10米,,寬6米,,高4米,周長32米的長方形圍墻,,圍墻正西中間留有通往洞內(nèi)之正門,,正門兩側(cè)分別設(shè)有相對稱的兩個小門。這108塊石塊,,表示對應(yīng)《甘珠爾》大經(jīng)108部,。五十年代初,天峻建政時我們路過此地只見到30余塊的石墻,,(梁炳麟在三十年代初寫的都蘭風(fēng)土調(diào)查記中亦提到二郎洞門外有長方形石30余塊疊疊為墻)可見,,原來就沒有那么多,如移往別處,,則幾乎是不可能的,。這30來塊也在修路時挪用了。七十年代鐵道兵修筑鐵路時,,用青磚將其洞口砌成高1.8米,、寬0.9米的洞口門,左側(cè)山坡上書寫了“二郎洞”3個紅色大字,,非常醒目,。二郎洞由主洞,左右兩側(cè)偏洞,,主洞又分為前主洞和后主洞四部分形成,。洞壁四周均是白色光滑自然形成的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四邊形三角形等多種圖形的石灰?guī)r石塊“鑲嵌”而成,成為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圖案,。前主洞深12米,,平均寬6米,高約15米,。后主洞深2米,,寬3米,高約10米,,其腰部東西巖壁分別凹進,,又形成3個深1.5米,寬2米,,高2米的相同的小偏洞,。東端底部有人工挖成的通往其洞之攀巖小道,據(jù)說是過去活佛爬到小洞內(nèi)念經(jīng),。前右側(cè)偏洞,、深6米,寬4米,,高約4.5米,,最南端有塊巖石長2米,寬1米,,高2米,,頂部平,可供4人并坐,。后左側(cè)偏洞,,深l米,寬2米,,高約18米,,其頂部直通山頂。中間形成橢園形,。折算成平方米,,則前主洞72平方米,后主洞6平方米,,3個小偏洞各3平方米,,共9平方米,前右偏洞24平方米,,后左偏洞2平方米。前后左右和3個小偏洞融為一體,,合計132平方米,。按現(xiàn)代房間布置,有主房,客房,,客廳,、臥室、還有:“侍衛(wèi)室”等,。不正是一個國王或首領(lǐng)的最好府第嗎,。在古代若以裝飾布置,不就成為冬暖夏涼.避風(fēng)遮雨,,“珠璣樓飾,,煥若神宮”周穆王樂以妄返的王母堂嗎?這是其一,。第二,,根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鹽池”?!肚剡吋o(jì)略》載:“小昆侖在肅南二百五十里,,高出諸山,因以昆侖名之,,后涼太守馬岌請于張駿立祠祀王母,,今有遺址”。①《大通縣志》說“黎山,,又名昆侖,、昆侖者,乃洪武間,,西平侯沐英,,征西將軍鄧愈追羌至此,因酒泉太守馬岌傅會,,立西王母祠于其上,,故名此山為昆侖,然非古昆也,?!豹凇稌x書。沮渠蒙遜》載:“蒙遜西至苕翟……遂循西海至鹽池,,祀西王母寺,,寺中有玄石神圖,命其中書侍郎張穆賦焉,,銘于寺前”,。以據(jù)上述史料和趙宗福,、董紹萱二位先生的論述,可以明確以下幾點:1.西王母石室在祖國大西北,。2.在青海省境內(nèi),。3.在青海湖周邊。4.在茶卡鹽池以北,。5.在肅州以南,。二郎洞正是這個方位上,它南離茶卡60公里,,東北離青海湖西岸80公里,,酒泉正南。地理坐標(biāo)北緯37° 017’,,東經(jīng)98°521’,。當(dāng)然,在這個方位亦有不少巖洞,,但是,,有的洞內(nèi)高低懸殊,低處不能過往,,有時洞寬窄過分,,窄處行人困難,有的巖洞潮濕,,有的巖洞滲水,,都不能常久住人。二郎洞則干燥寬敞,,巖石鑲嵌,,“巧奪天工”和“美不勝收”,是西王母最好“府第”,。
第三,,二郎洞前面離洞約200米的西山根,有一處遺址,,在修筑青藏鐵路時,,鐵道兵種菜和蓋臨時住房時發(fā)現(xiàn),地下有瓦礫,,(1958年當(dāng)?shù)啬撩褚喟l(fā)現(xiàn)),,有土紅色、青黑,、青藍3種磚瓦,,在一塊藍瓦上有漢文篆體“常樂萬億”,紅瓦上有:“長樂未央”字樣,。據(jù)行家認定是漢代瓦當(dāng),,主要特征之一,,在背面有拇指深按之印。三色磚瓦說明不是同一時間或同一地點燒的,,就是從外地運來,亦不可能一個時間,,一個地點,。在建筑上也可能不是一次建造的。這些均有待專家考證,。這個遺址很可能是沮渠蒙遜朝拜的西王母寺,。
第四,二郎洞名稱的來歷,。二郎洞,,藏語稱:“關(guān)角直合空”,是“格薩爾王”誦經(jīng)之處,,有人認為“格薩爾”正是漢族神話故事《封神演義》中的二郎神楊戩,,一是二郎神有72變化,格薩爾也變化多端,,二是二郎神有一條懂人性的狗,,叫哮天犬;格薩爾亦有一條通人意的狗,,叫“當(dāng)挖”,。三是《封神演義》中有個兩面派,做間諜的師叔申公豹,;格薩爾故事中有個“里通外國”,,向敵人提供情報的叔父朝通。四是《封神演義》中紂王妃子蘇妲妃是狐貍精變的妖精,,格薩爾故事中有段《中華與嶺國》的故事,,說的是中華皇帝的妻子是女妖等。所以說,,格薩爾就是二郎神,。如果這一點成立的話,格薩爾的“關(guān)角直合空”就是漢語的二郎洞了,。隨著《格薩爾王》傳在民間廣泛的傳誦,,部分漢人(如商人等),亦能聽懂并將原意譯成漢語,,也有人會將《封神演義》用藏語講給藏民們聽,。當(dāng)然,這些都是街談巷議,,究竟如何,,還請專家們研究了,。(作者 : 陳佐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