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游記
(2011年10月30日)
(晉祠三寶之一,最為重要的核心景觀——圣母殿)
今年10月24日,,我因公到山西省右玉縣出差。26日返回太原市,,我拜會了中央黨校的同學申聯(lián)彬同志,。27日上午,我在晉祠賓館小徐的陪同下,,游覽了晉祠公園。
晉祠公園位于太原市區(qū)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周成王胞弟叔虞而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晉世家》中,,有一段“剪桐封地”的故事,詳細地記載了叔虞封為唐國諸侯的經(jīng)過,。叔虞來到唐國,,勵精圖治,,使百姓生活富足、安康,。叔虞死后,,其子燮因境內(nèi)有晉水而改“唐”為“晉”,。后人祀叔虞于晉水之源,故稱“晉祠”,。
晉祠是擁有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游覽勝地。環(huán)境幽雅舒適,,風景優(yōu)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shù)聞名于世,。據(jù)說,游晉祠可沿中,、北、南三線進行,。游中線,,從大門入,自水鏡臺起,,經(jīng)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圣母殿,。游北線,,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guān)帝廟,、三清祠、唐叔虞祠,、唐碑亭,、朝陽洞,、待風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游南線,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圣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nèi)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我在導游小段的帶領(lǐng)下,,以游覽中線為主,,兼顧了南北兩線的重點景觀,。
圣母殿、魚沼飛梁和獻殿并稱“晉祠三寶”,。
圣母殿為晉祠最著名的建筑,,始建于宋代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圣母傳為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前八根大柱上各雕有一條姿態(tài)各異的木龍,殿堂寬大疏朗,,并無一根立柱,,邑姜居中而坐,神態(tài)莊重,。
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nèi)現(xiàn)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獻殿位于魚沼飛梁的前面,。這座大殿原來是祭祀圣母,、供獻禮品的場所。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始建,,明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修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斗拱簡潔,,出檐深遠,外觀酷似涼亭,。
金人臺四尊鐵人姿態(tài)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tài)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鎖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
水鏡臺規(guī)模壯觀,臺上東部為重檐歇山頂,,演戲時用為后幕,,臺上西部為卷棚歇山頂,面向圣母殿,,三面開敞,,演戲時為前臺,臺下埋大甕八口,,為擴音之用,。每逢酬神還愿的祭祀活動,總少不了表演各類舞樂,,以娛神兼娛人,,歷代皆然。
唐叔虞祠,,位于獻殿北側(cè),,已非初始之晉祠,重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分內(nèi)外兩院,。外院有碑廊環(huán)繞,,陳列《華嚴經(jīng)》石刻,布局對稱,。正殿也是過庭,,兩旁陳列著一組元代樂伎塑像,每邊7尊,,共14尊,,手持不同樂器,組成一個完整的樂隊,,東邊為管弦樂,,西邊為打擊樂,兩位矮人大概一為領(lǐng)隊,,一為指揮,。內(nèi)院正北即為唐叔虞殿,殿內(nèi)中央神龕便是唐叔虞塑像,,手里拿著成王封賜的玉圭,,身穿蟒袍,修目美髯,,神采奕奕,,溫良敦厚,文質(zhì)彬彬,。分立兩旁的是文武大臣,。祠前的八角蓮池,清波粼粼,,荷葉片片,,在明月當空的夜晚蔚為奇觀,令游客頓生“蓮池映月”之嘆,。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坐落在唐叔虞祠東南隅,,初僅一楹,,西向,清乾隆三年(公元1770年)擴建為三楹,,改為南向,,邑令周寬題“貞觀寶翰”橫額。亭內(nèi)陳列著根據(jù)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的《晉祠之銘并序》,。全碑1203字,,高195 厘米,寬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額書飛白體“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碑文行書俊秀,蓋為唐太宗李世民得意之作,,其刻工洗煉,,是僅次于王羲之《蘭亭序》法帖的杰作,,可謂行書楷模,,乃晉祠“鎮(zhèn)祠至寶”。稍加留意的游客會發(fā)現(xiàn)亭內(nèi)有左右兩塊碑,,左碑為原石,,歷時1000多年,受自然侵蝕,,下部字跡漫漶,,右碑則系清人楊育于乾隆三十七年,依照舊拓本重刻的復制碑,。
似乎可以把《晉祠之銘并序》看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總結(jié),。其父李淵曾擔任隋朝的太原留守,李世民年輕時代是在晉陽度過的,。后來,,在唐貞觀十八年,已成為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失敗,,被迫回朝,。這是他30多年征戰(zhàn)不曾有過的失敗。乘步輦路過晉陽休養(yǎng),。重到晉祠,,故地重游,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于是親撰銘文,刻石立碑,,總結(jié)歷史,,評點政治,留下了這個不朽之作,。三年后,,李世民與世長辭?!稌x祠之銘并序》的內(nèi)容大體可分為四部分:首先,,作者提出“興邦建國”必須親信貴族,以作輔弼;“分圭錫社”也要給予采邑,?!胺怯H無以隆基,非德無以啟化”,,認為不是親屬就不能鞏固社稷,,不施仁政就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作者認為,,周朝所實行的分封世襲祿位制是國家長盛不衰的根本保證,。其次,贊美了唐叔虞的功德,,認為唐叔虞“承文繼武”,,“經(jīng)仁緯義”,不愧為周室棟梁,,晉國先祖,。作者以“六合為家”的氣魄,運用華麗的文筆,,對晉祠的山水給予“施惠”,、“至仁”、“剛節(jié)”,、“大量”等擬人化的評價,。第三,揭發(fā)了隋煬帝的殘暴統(tǒng)治,,以至于神人共怒,,“四海騰波”。李淵順天應民,,得到擁護,,從而統(tǒng)一了中國。最后,,作者認為唐室政權(quán)固然是天命所歸,,人心所向,而興旺發(fā)達卻是神功,。為此,,他以“日月有窮,英聲不匱,。天地可極,,神威靡墜”的語句來報達神恩。結(jié)尾?!叭f代千齡,,芳猷永嗣”,,以期唐室天下千秋永固。
千年古樹“臥龍周柏”與難老泉,、宋代彩塑并稱“晉祠三絕”,。
位于圣母殿左側(cè)的“臥龍周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距今已有近3000年,。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左右兩株,,同年所植,故稱齊年古柏,??上в幸恢暝谇宄拦饽觊g被砍伐了,。剩下的一株,,橫臥如虬龍,斜倚在擎天柏上,,披覆在圣母殿左側(cè),。北宋歐陽修在慶歷三年(1043年)來到晉祠題寫詩句:“地靈草本得余潤,郁郁古柏合蒼煙,?!泵髂┲麜也┥揭苍跇渑粤粝隆皶x源之柏第一章”的名筆。晉祠古木眾多,。樹齡最長,、最負盛名的是植于周代的兩棵柏樹與漢、隋,、唐的三株槐樹,。
難老泉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泉水自懸甕山下的巖層涌出,,潛流十多米,,從水塘西岸半壁的石雕龍口注入水塘,看似白練飛舞,,聽如鳴琴合奏,,構(gòu)成晉祠八景之一的“難老泉聲”。是晉水的主要泉源,,流量1.8立方米,。源前十孔分水,南北兩渠,。因它晶瑩澄澈,,冬暖夏涼,,暢流不斷,終年生生不息,,所以北齊時有人取《詩經(jīng)·魯頌》中的佳句“永錫難老”,,命名為“難老泉”。難老泉水世世代代澆灌晉祠附近的千頃良田,,造就了“千家灌禾稻,,滿目江南田”的豐饒景象。因泉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水溫恒定,,水質(zhì)優(yōu)良,所以晉水澆灌出的晉祠大米,,米質(zhì)晶瑩,,顆粒飽滿,口感香醇,,回味無窮,,與天津小站大米齊名。
說起難老泉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傳說在晉祠北邊二十里地的金勝村,,有一個姓柳的姑娘,嫁給了晉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讓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擔水,。水源離家很遠,,一天只能擔一趟。婆婆又有一種怪癖,,只喝身前一桶的水,,不許媳婦換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擔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個牽馬的老人,,要用她擔的水飲馬,。老人滿臉風塵,看樣子是遠道而來的,,柳氏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把最后一桶水遞給了馬??墒邱R仿佛渴極了,,喝完后一桶水連前一桶水也喝了,。這使柳氏很為難:再擔一趟吧,看看天色將晚,,往返已經(jīng)來不及了,;不擔吧,挑著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罵,、鞭撻。正在躊躇的時候,,老人就給了柳氏一根馬鞭,,叫她帶回家去,說是只要把馬鞭在甕里抽一下,,水就會涌出,,漲得滿甕。轉(zhuǎn)眼老人和馬都不見了,。柳氏提心吊膽地回家,,試試辦法,果然應驗,。以后她就再也不擔心了,。婆婆見柳氏很久不擔水,,可是甕里卻總是滿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發(fā)現(xiàn)了抽馬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許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馬鞭在甕里亂抽一陣,,水就洶涌噴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勝村找柳氏。柳氏正梳頭,,沒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綹頭發(fā)往嘴里一咬,一氣跑回古唐村,,什么話沒說,,一下就坐在甕上。從此,,水從柳氏身下源源不斷地流出,,流了千年萬年,,這就是“難老泉”。后人敬仰柳氏,,尊其為水母,,并于北齊天保年間修建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樓內(nèi)水母像銅質(zhì)金裝,端坐甕上,,束發(fā)未竟,,神態(tài)淡定。
宋代彩塑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shù)中的珍品,,共有43尊之多,,為圣母殿最著名的藝術(shù)品。邑姜居中而坐,,其他彩塑侍女有的捧飲食,,有的侍起居,有的奏樂歌舞,,有的捧文印翰墨等,,身材的尺寸都和真人大小差不多,這些侍從都是根據(jù)秦制度六尚(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書)而成,各有專職,,身份,、性格無一雷同。她們或幽怨,、或憂郁,、或慍怒、或哀思,,神態(tài)自然逼真,,面目俊俏可愛,造型生動,,眉目傳神,,表達出被禁錮深宮,身心備受摧殘的宮女的強烈不滿情緒,。其塑造手法突破了古代寺院中宗教題材的平淡,,采用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塑造了具有豐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是中國古代泥塑的精品,,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jīng)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于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qū)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貞觀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并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于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圣母殿。自從北宋天圣年間修建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后,,祠區(qū)建筑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后,,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便退居于次要的位置了,。
游晉祠要抓重點,,我的感受是要領(lǐng)悟“鎮(zhèn)祠至寶”和“三寶三絕”,,“鎮(zhèn)祠至寶”就是唐太宗撰寫的《晉祠之銘并序》,“三寶”就是圣母殿,、魚沼飛梁和獻殿,,“三絕”就是周柏、難老泉和宋代彩塑,。我們可以從中感悟滄海桑田的巨變和歷代先人的智慧,!
大哉,晉祠,!美哉,,晉祠!雅哉,,晉祠,!
(晉祠大門,正門上方懸掛的匾額上“晉祠”兩個字,,乃是陳毅元帥手書,。)
(金人臺上年逾八百的鐵人)
(對越坊,“對越”出自《詩經(jīng)?周頌?清廟》中“對越在天”一句,。)
(坐北朝南的唐叔虞祠)
(晉祠三寶之一——獻殿)
(圣母殿前面的魚沼飛梁,,晉祠三寶之一,堪稱古建筑史上一絕,。)
(圣母殿左側(cè)的周柏,,雖說已傾倒,然而近3000歲高齡,,依然充滿活力,。)
(端坐在圣母殿大堂中央的邑姜塑像與排列在兩側(cè)的侍女塑像)
(四季不斷流的難老泉)
(晉祠鎮(zhèn)館至寶——唐太宗李世民所撰《晉祠之銘并序》碑刻之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