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曹睿陵墓之迷 翟智高 曹操的長子曹丕以魏代漢當(dāng)上了皇帝,,追封他的父親曹操為開國皇帝“武帝”。曹丕死后,,他的兒子曹睿接班當(dāng)上了皇帝,,即魏明帝。 《洛陽縣志》說“ 魏明帝曹睿 高平陵,,在茹店東二里許霸陵山下”即在今汝陽縣茹店村東南霸陵山下,。地面有夯土冢,高約 “曹睿高平陵”?有什么文獻(xiàn)和考古依據(jù)?尚不明確,。況曹氏帝陵根本不會這么明顯地完好無損,。 明代《直隸汝州全志,古跡》記載,,汝陽內(nèi)埠附近,,原來有稱為“漢承相申屠嘉”的墓冢,目前所改稱的“魏明帝曹睿高平陵”不見記載,,“申屠嘉墓”如何變成了魏明帝曹睿高平陵,? 據(jù)歷史資料和實(shí)地考察,今洛陽汝陽內(nèi)埠鄉(xiāng)曹留莊附近的漢墓不是魏明帝曹睿高平陵,。應(yīng)在洛陽伊川呂店鄉(xiāng)梁溝萬安山,。 魏明帝曹睿陵與漢承相申屠嘉冢 萬安山,古稱大石山,、半石山,。古時這一帶林木繁茂,是游獵好去處,。 如今這里是光山禿嶺:
萬安山下傳說有魏文帝曹丕陵和魏明帝曹睿陵,,見于《水經(jīng)注,伊水》的記載:“又來儒之水出于半石之山,,西南流徑斌輪城北,。昔魏文帝獵于此山,虎超乘輿,,孫禮拔劍投虎于是山,,山在洛陽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是說魏明帝高平陵在此大石山下山,。《資治通鑒》載:曹丕與其子曹睿在大石山打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fù)殺其子,?!?/FONT>
《伊川鄉(xiāng)村概覽》(中州古籍出版社)記伊川呂店鄉(xiāng)梁溝萬安山下有“魏文帝曹丕陵” (下圖石堆一帶據(jù)說是魏文帝曹丕陵墓遺址):
實(shí)地考察,只見萬安山之陽山高崇峻,,有龍虎之氣,,主峰海拔937.3米,,是洛陽城可看見的最高峰,太陽出來陽光首先照射到此山峰頂,,故此地稱為“ 陽光首先照射的崇峻之山”的“高山大陵”合乎古代帝陵選址的“風(fēng)水”需求,。傳說是魏文帝曹丕陵墓遺址梯田中,發(fā)現(xiàn)有大量漢魏磚瓦碎片殘留(見下圖): 七十二疑冢真正的墓主是誰? 歷來說河北鄴城的曹操墓是歷史的“鐵定”,,有三種說法: 1,、在鄴城以西(今河北磁縣境內(nèi))設(shè)七十二疑冢; 2,、在漳河河底,; 3、在鄴城的銅雀臺等三臺之下,。但也有說在許昌,,因許昌曾是魏都。 這些傳說都有一定的依據(jù). 宋代的王安石也相信了這種說法,,他在游銅雀臺遺址時作了一首《疑?!吩姡瑢懙?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青山如浪入漳州(此處應(yīng)指臨漳),,銅雀臺西八九丘,,螻蟻往還空壟畝,麒麟埋沒幾春秋",。1956年,,河北省政府還在正式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名單中對此冠以"磁縣七十二疑冢"之名。 一度被誤認(rèn)為是"曹操七十二疑家"和“曹軍糧墟",。經(jīng)國家文物局的批準(zhǔn)對這些疑冢進(jìn)行了系統(tǒng)的文物普查和搶救性科學(xué)考古發(fā)掘,終于揭開了這一疑冢之迷:這些疑冢并非曹操墓,,而是南北朝時代東魏,、北齊的王公貴族墓葬群。數(shù)量也不是 72座 ,,而是134座,。為此,1989年國務(wù)院正式確定將這一墓群更名為"磁縣北朝墓群",,并升格為國家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河南安陽市安豐鄉(xiāng)曾發(fā)現(xiàn)有后趙建武六年(公元340年)的勒柱石刻,,上面刻有重建西門豹祠的一些情況,西門豹祠是曹操墓最重要的一個參照物,。 雖然《三國志》,、《晉書》明確載有曹操生前對自己墓葬位置的安排:“葬于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要其后人“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但曹魏時期西門豹祠的資料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這一石刻距曹操去世有120年,,其中提到的西門豹祠殿基應(yīng)該是曹魏時西門豹祠的舊址,屬于后世追記,。 所說曹操墓在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豐樂鎮(zhèn)西門豹祠以西的黃土塬地帶,。但這種推測遭到了質(zhì)疑,因?yàn)樨S樂鎮(zhèn)西門豹祠的始建年代不詳,,普遍的看法是這個西門豹祠建于北齊天保五年(554年),,死于公元220年的曹操,,《遺令》中所說的西門豹祠怎么可能是這里呢?這也是后世對曹操墓?fàn)幵A不休的一個原因,。鄴城人把這塊石刻從 河南安陽“弄”到河北,,能證明鄴地的“曹操墓”與“西門豹祠”相近嗎?而且,,用重建的“西門豹祠”來佐證歷史文獻(xiàn),,怎能當(dāng)作“無疑的確證”? 河南省安陽市文物部門也在安豐鄉(xiāng)出土了后趙十一年魯潛墓志,,其上記載魯潛是葬在曹操墓的西北角,,這塊墓碑是由豐樂鎮(zhèn)村西邊的西高穴村一村民挖出來的,碑為后趙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刻制,,碑刻顯示為“大仆卿駙馬都尉勃海趙安縣魯潛”墓志,,墓志銘14行共120字。詳細(xì)記載了魯潛墓與曹操墓的相對位置,,碑刻文字曰:“(魯潛墓)在曹操墓西北方500步”,,是說曹操墓的位置:在墓碑出土處東南方向500步。由此人們又相信曹操墓可能位于河南安陽安豐鄉(xiāng),,但與普遍所說的曹操墓在“鄴之高陵”又不相合,。 《三國志》、《晉書》和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中,,都有曹操葬 于鄴之“高陵”的記載,,晉代陸機(jī)的《吊魏武帝文·遺令》中,有“葬于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一語,。元代的史學(xué)家胡三省注中還指出鄴地高陵位置。羅 貫中寫《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是其所本,,但平添了原書中沒 有的內(nèi)容?!度龂萘x》講曹操死前,令在鄴之講武城外設(shè)七十二疑 冢,,更使人們相信“曹操葬鄴”是千真萬確的,。 曹操墓之謎的眾多說法中,七十二疑冢之說流傳最廣,。原說的“曹操葬鄴”的“七十二疑?!保瑲v代皆深信“不在此,,即在彼”,。但考古事實(shí)并不支持上述說法,,近年來科學(xué)考古已將鄴地的“七十二疑冢”范圍內(nèi)的墓葬 及乎全部發(fā)掘完畢,,連傳說的“銅雀臺”也挖了,,結(jié)果盡是東魏或以后的古墓,與曹魏無任何關(guān)聯(lián),,更無曹操墓葬的蛛絲馬跡,。 棺材是否裝殮有曹操的真身遺體?
《三國志。武帝紀(jì)》記載,,建安二十三年(218 )六月,,曹操下詔令對身后事作出安排:“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guī)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吨芏Y》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但他病逝于洛陽前卻又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由于人們在鄴地實(shí)在找不到曹操的墓葬,,就說曹操奸詐欺人。宋人愈應(yīng)符《曹操疑?!吩妼懙溃骸吧捌厶旖^漢統(tǒng),,死后欺人設(shè)疑冢?!本褪呛苡写硇缘目捶?。 既然在鄴地尋找不到曹操之墓,那么有必要重新審查一下文獻(xiàn)資料是否有漏洞,。 如果聯(lián)系到曹操病死于洛陽,,但其棺材卻大吹大擂送到鄴城,,而這個棺材是否裝殮有曹操的真身遺體,實(shí)在很有可疑之處,。最明顯的疑點(diǎn)就是曹操遺體在洛陽向棺材中“入殮”時,,長子曹丕竟然不在場,這與中國古代傳統(tǒng)喪葬禮儀是嚴(yán)重背離的事,,作為大統(tǒng)“接班人”的曹丕,,不會連“孝道”也不懂吧?但千百年來沒有人對此提出過質(zhì)疑,。 晉書志第009,,禮上:“ 魏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未,郊祀武帝以配天,,宗祀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景初元年十月乙卯,始營洛陽南委粟山為圜丘,。明帝太和三年十一月,,洛京廟成,則以親盡遷處士主置園邑,,使行太傅太常韓暨,、行太常宗正曹恪持節(jié)迎高皇以下神主。 景初元年六月,,群公有司始更奏定七廟之制,,曰:“大魏三圣相承,以成帝業(yè),。武皇帝肇建洪基,,撥亂夷險,為魏太祖,。文皇帝繼天革命,,應(yīng)期受禪,為魏高祖,。上集成大命,,清定華夏,興制禮樂,,宜為魏烈祖,。于太祖廟北為二祧,其左為文帝廟,,號曰高祖昭祧,其右擬明帝,,號曰烈祖穆祧,。三祖之廟,,萬世不毀。其余四廟,,親盡迭遷,,一如周后稷、文武廟祧之禮,。 太和元年二月,,立廟于鄴。四月,,洛邑初營宗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明帝為之改容,,以太牢告廟,。至景初元年十二月己未,廢鄴廟,?!?/SPAN> 既然祭祀曹氏大魏三圣的廟宇在洛陽,而鄴廟早被曹家自己廢掉了,,鄴地也實(shí)在找不到曹操的陵墓,,那么曹魏帝陵究竟在何處?應(yīng)該在洛陽尋覓,。直到如今,,曹魏帝陵仍是一個謎,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見的. 是否真是曹操虛晃了一槍,? 《三國志,,魏志》記魏文帝曹丕葬洛陽的“首陽山”“峻陽陵”,曹丕遺囑不讓人知其葬處,,過去說“首陽山”“峻陽陵”即今偃師寺里碑以北的首陽山,。《水經(jīng)注》說:“首陽山,即邙山最高處,,日出先照,,故名,山之南,,魏文帝陵在焉,。”其址應(yīng)在今偃師市西北首陽山火車站北一帶,邙山腳下。 按古代帝王禮制和喪葬規(guī)矩,可以推測,,曹操的“高陵”(意為高山大陵),,曹丕的“峻陽陵”(意為崇峻高山之陽陵),曹睿的“高平陵”(意為高大山下之平陵),,都有可能在洛陽的大石山一帶,。因?yàn)榇松皆跐h魏洛陽城的正南方,又是東漢皇陵的正南方,。大石山又是洛陽故城能看到的最高峰,,太陽出來陽光首先照到此山峰頂,故大石山又稱“首陽山”,。
曹操早已打下以曹代劉,,以魏代漢的主意,因而在東漢帝都和帝陵“龍脈”正南方選擇“壽陵”,,達(dá)到“絕漢統(tǒng),,承帝業(yè)”的愿望,既符合曹操的秉性也合乎那個時代的風(fēng)水術(shù)理論,。 只不過曹操刻意設(shè)計的種種假象太天衣無縫,。 例如曹操明里詔書:“葬于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要其后人“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鄴地,。但曹操與曹丕生前又都立有詔書,,不許其他人和他們葬在一起,,也不準(zhǔn)透露他們自己選定的萬年安息的“風(fēng)水寶地”之所在,采取“不封不樹”的保密措施又搞得特別嚴(yán)密,。所以,,在鄴地永遠(yuǎn)也難以找到曹魏帝陵,因?yàn)槟侵皇遣懿偬摶我粯尪?,不成想竟然真的騙了古今無涯過客。 洛陽伊川呂店鄉(xiāng)萬安山(古稱大石山,、半石山,,其山之陽多大石,其陰石少土多)景象,,具有“日照龍虎姿”的意蘊(yùn),。 萬安山主峰峰頂有萬安宮、祖師廟,。登頂可一覽洛陽,、偃師、伊川風(fēng)光,。南有清泉寺,,九道山嶺朝向此地,世稱九嶺朝牡丹,。古代這里遍地牡丹,,比洛陽牡丹開的早,花期長,,至今還有幾百年前的牡丹樹,,是洛陽乃至全國唯一的“牡丹王”。 下圖是本人到萬安山考察曹氏陵蹤時,,滿天烏鴉在此盤旋:
曹魏皇陵是否在萬安山,,歷代盜墓者早已對此地頻頻光顧,就在上述“萬安山雄姿”照片上兩個山頭之間,,盜掘者翻出了多少大墓誰也說不清,,挖走了多少“古董”更無從知曉,但文物部門對此地的“監(jiān)管”的確有漏洞,,因?yàn)檫@里屬伊川縣與偃師市的交界處,,文獻(xiàn)上又無明文記載這里有“重要古跡文物”。 曹魏皇陵是在河北鄴地還是在洛陽的萬安山,,看來只有兩個可能: 一,、有待考古材料來證實(shí)。 二,、沒準(zhǔn)那個不知死活的盜墓者會“揭”出來的,。 以上僅是探索研究,,不可信以為真。請記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