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令之正月
農(nóng)歷一月也叫正月,,又稱端月,。這幅畫表現(xiàn)的是正月十五鬧元霄的夜景。
圖中到處懸燈結(jié)彩,,人們賞燈飲酒,,燃放煙火,兒童在燈架下嬉戲,。
整幅畫將節(jié)日的喜慶場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農(nóng)歷二月,又稱杏月,、仲春,。萬物復蘇,天氣由寒變暖,。
圖中杏花綻放,,人們紛紛到戶外,踏春,、嬉戲,,男人們攜帶獵具,狩獵,、觀景,,令人為之神往。此情此景使人想起宋代僧人志南的兩句詩︰
“沾衣不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十二月令之三月
農(nóng)歷三月,,也稱陽春三月,。天氣轉(zhuǎn)暖,百木轉(zhuǎn)綠,。
畫家以“上己踏青 ”的民俗為主題,,描繪了在陽光下,文人雅士在小河邊“流觴 ”飲酒,,豪放不羈的場面,。
十二月令之四月
農(nóng)歷四月,也叫梅月,。此時梅子黃熟,,陰雨連綿。
柳宗元詩《梅雨》云︰“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畫中描繪了樹木漸茂,百花竟放,;人們在連綿的細雨中執(zhí)傘頂笠,,賞花消遣的景象。
十二月令之五月
農(nóng)歷五月,,別稱“仲夏”,。
時值農(nóng)忙間歇,端午節(jié)為紀念屈原,,民間有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畫家筆下描繪的正是萬桌齊飛,,喧顛旗鼓,,緊張而熱烈的競爭,引得兩岸民家,,憑欄觀賞,,在炎暑的季節(jié),呼喚起一片熱潮,。園中的葵花,,榴花和點岸的蒼蒲,也不甘寂莫而爭奇斗勝,。
十二月令之六月
農(nóng)歷六月,,酷暑逼人,稱暑月,,又稱荷月,。
畫中一片荷塘,垂柳濃蔭,,畫家用青藍的調(diào)子層層疊疊的涂染,,襯托出萬頃清涼。仕女們有的在高樓消暑,,有的在池塘采蓮,,有的在憑欄垂釣,有的在放艇清游,,有一種水上風來,,暗香浮動的感覺。
十二月令之七月
農(nóng)歷七月,,秋季的頭一個月,,謂之新秋。
秋季乃斬獲之季,,又有瓜月、蘭秋、秋月之稱,。
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見之期,,閨中婦女要燃香設案,對月乞巧,,祈求福祉的降臨,。男人們或悠閒散步,或吹彈作樂,。畫家把這美妙的畫面生動的展示在我們面前,。
十二月令之八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謂之仲秋,。天藍月明,,氣溫初涼。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民間又把八月稱為桂月。
畫中描繪了中秋節(jié)的夜景,,人們特立離臺,,張設盛宴,觀賞月色,。閣中女樂,,吹奏琴笙,一派融融景象,。
農(nóng)歷九月的別稱除了霜月外,,還有季秋、菊月等,。
九月正是菊花盛開的時節(jié),,而種菊也各有特殊的技巧。因此人們把自己的菊花,,湊集到一處觀摩欣賞,,逐成菊花會。
圖中所描繪的,,正是菊花會的情景,。
十二月令之十月
農(nóng)歷十月的別稱有︰初冬、開冬,、露月,、良月等。
舊時娶親嫁女等操辦喜事便選在入冬,。鄉(xiāng)間開冬之后,,正值農(nóng)閑,,人們從事各種室內(nèi)活動。
畫中描繪的正是此時的場景,。人們或欣賞古器名畫,,或繪畫下棋。婦女們在內(nèi)院,,或鳴彈樂器,,或縫織衣物,融于良辰美景之中,。
十二月令之十一月
農(nóng)歷十一月按習俗也叫仲冬,。
逐漸進入嚴寒,只有蒼松翠柏,,依然茂盛,。
畫中描繪了人們?nèi)粘I钪械膱鼍埃恐?,一位父親在鞭責幼子,,諸人在一旁勸護。后面的靜室內(nèi),,一位老者好佛事,,合掌向人答禮。后園婦女兒童,,作各種游戲,,給人以親切、祥和的感覺,。
十二月令之十二月
農(nóng)歷十二月又稱之為冰月,、寒月、臘月,。
古人把陰歷十二月作為臘祭的日子,,以狩獵禽獸祭先祖。
畫中人們有的閑立,,有的取暖,,兒童們有的滑冰,有的堆雪獅,,有的放爆竹,,玩得興高采烈。
一年的結(jié)束,,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開始,。
清朝畫院簡介
清朝重建宮廷畫院,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達到鼎盛,。義大利的郎世寧、法蘭西的王致誠,、捷克的艾啟蒙等,,帶來了西洋畫的凹凸陰暗和透視法,,以精細逼真的藝術(shù)效果而受到歡迎,。
清朝宮廷繪畫的題材主要有人物肖像畫、宮廷生活畫,、歷史紀實畫,,以宣傳皇帝的文治武功,為皇帝服務,?;B畫于歷朝相仿,延續(xù)“黃家富貴”一路,,也參有沒骨畫法,,稍為奔放生動,著名畫家有鄒一桂,、蔣廷錫等,。山水畫大致為“四王”派系;界面更趨宏大,、工麗,,注重裝飾趣味,著名畫家有袁江,、袁耀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