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非內吸性和內吸性兩大類介紹國內生產上常用的殺菌劑品種,。 一,、非內吸性殺菌劑: 我國應用非內吸殺菌劑的歷史較早,其中古老的藥劑如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至今仍在使用,。40年代以后,,陸續(xù)開發(fā)的有機合成殺菌劑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三氯甲硫基類和取代苯類都有一些重要的品種,。 1、非內吸性殺菌劑有以下特點: (1) 一般為廣譜的,,往往一種藥劑能夠防治的病害種類較多,; (2) 藥劑多在植物體表形成藥劑沉積,以保護植物不受病菌侵染,。有些藥劑雖能就近滲入植物體內,,但卻不能傳導至未直接施藥的部位; (3) 一般都作為預防性施藥,,即在病原菌尚未侵入植物體時用藥,,第一次施藥時期是否合適,至關重要,,常常會左右整個生長季節(jié)的防治效果,; (4) 在植物體形成的藥液是否均勻,會明顯地影響藥效,,因此,,要講求施藥規(guī)范,務必使藥液(粒)在植物體表面的沉積分布達到周到,、均勻,; (5) 由于藥劑附著在植物體表,所以,,諸如降水,、溫度、刮風等天氣因素常直接影響醫(yī)劑的再分布,、穩(wěn)定,、存留和流失,從而影響藥劑效果,。 (6) 與內吸性殺菌劑相比,,非內吸性殺菌劑較不易誘發(fā)病菌產生抗藥性,,但也有花生核盤菌對硫酮、蘋果仁果束孢殼菌對波爾多液抗性的報道,。 (三)有機硫殺菌劑 我國常用的有機硫殺菌劑,主要有下列三大類: 1.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 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殺菌劑從結構特點又分為兩組: (1)乙撐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 代表品種: 代森錳鋅(大生,,DithaneM—45,,mancozeb) 化學名稱:代森錳和鋅離子的配位化合物。 作用方式:是保護性殺菌劑,, 比代森錳藥害小,。 劑型:80%可濕性粉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代森錳鋅是廣譜的保護性殺菌劑,,用于防治多種作物的真菌性葉部病害,。對小麥銹病、玉米大斑病及蔬菜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和果樹黑星病、赤星病,、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效,。葉叢噴霧用有效成分1.83—2.335kg/hm2;可采用拌種方法防治棉花苗期病害,,以棉籽重量的0.5%的藥量進行濕拌,。80年代后常與內吸殺菌劑混配,用于延緩抗藥性的產生,,例如Ridomil—MZ,、Sandofan—M8、CuzoteM8和BaristinM等,。 (2)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 氨基甲酸鹽類仍大量使用的品種是: 福美雙 (thiram,, amson, Tersam) 化學名稱:四甲基秋蘭姆二硫化物 作用方式:保護性殺菌劑,。 劑型:80%可濕性粉劑,。福美雙在拌種劑中占有一定地位,例如國產的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含20%福美雙,,60%福美鋅),、40%拌種雙可濕性粉(含20%福美雙,20%拌種靈),。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以有效成分0.125%拌種,,可防蔬菜類、蠶豆等苗期立枯和猝倒??;以有效成分0.15%一0.25%拌種,防治稻苗立枯、禾谷類黑穗病和松苗立枯??;以有效成分3.75—5.625kg/hm2處理土壤(溝施或穴施),防治蔬菜,、煙草,、甜菜苗期病害;用500—l 000倍液噴霧防治蠶豆褐斑病,、瓜霜霉病和炭疽病,、梨黑星病、蘋果斑點病等,。 2.三氯甲硫基(C13CS—)類 三氯甲硫基類殺菌劑主要有兩個品種:克菌丹和滅菌丹,。 化學名稱:克菌丹:N—三氯甲硫基—4—環(huán)己烯—1,2—二甲酰亞胺 滅菌丹:N—三氯甲硫基鄰苯二甲酰亞胺 作用方式:克菌丹和滅菌丹都是殺菌潛廣的保護性殺菌劑,,對植物安全,。 劑型:克菌丹有5%粉劑,50%可濕性粉劑,,75%種子處理劑,。滅菌丹有5%、10%粉劑和50%,、75%可濕性粉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克菌丹作為果、蔬類病害的葉叢噴霧劑和拌種劑已廣泛使用,。50%可濕性粉劑噴霧使用400—500倍,,拌種用種子量的0.25%。果實和蔬菜中殘留量不能超過20mg/kg,。滅菌丹用途與克菌丹相似,,多用于防治觀賞作物病害。此外,,兩藥都有殺螨作用,。近來主張與內吸殺菌劑混配使用,可延緩內吸劑抗藥性的出現(xiàn),,例如防治葡萄病害專用的Caltan(Ridomil瑞毒霉+folpet滅菌丹),、國產40%多克膠懸劑(多菌靈+克菌丹按1:1配合)。 3.氨基磺酸類 敵克松(地可松,,敵磺鈉,,fenaminosolf,Dexon) 化學名稱:對—二甲氨基苯重氮磺酸鈉 作用方式 :敵克松是著名的種子和土壤消毒劑,。對腐霉菌屬(Pythium)及絲囊霉屬(Aphanomyces)所致的作物病害有特效,,但對絲核菌屬(Rhizoctonia)效果較差,。敵克松具有弱的內吸滲透性,能被植物根,、莖吸收,,吸收后再從植物篩管、木質部輸導至其他部位,。 劑型:75%,、95%可濕性粉劑和55%膏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防治煙草黑脛病,,95%可濕性粉劑5.25kg/hm2與225—300kg細土混勻,移植或培土時施用,;或用500倍液噴灑在煙草莖基周圍土面,,每公頃用1 500kg藥液,隔15d1次,,共3次,。蔬菜病害,每公頃用95%可濕性粉2.76—5.52kg對水100—200L噴霧或潑澆,,防綿疫病,、枯萎病、猝倒病等,。水稻苗期立枯病,、黑根病、爛根病,,用95%可濕性粉500—1 000倍液,,每公頃噴灑1 500kg藥液。用95%可濕性粉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2%一0.5%,,防治棉花苗期病害、麥腥黑穗病,、松杉苗立枯根腐病,。 (四)有機胂殺菌劑 在有機胂殺菌劑主要有兩個類型:烷基胂酸鹽類和二硫代氨基甲酸胂類。砷劑是絲核菌病害的特效藥,,但由于砷在人,、畜體內有累積毒性和在土壤中積累破壞土壤性質的缺點,這類藥劑的使用現(xiàn)已受限制,,正處在被取代的地位,。 1.烷基胂酸鹽類 這是20世紀60年代主要由日本開發(fā)的一類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殺菌劑。使用最多的有稻腳青(甲基胂酸鋅),、蘇化911(硫代甲基胂),、猛殺多(甲基胂酸鈣),、田安(甲基胂酸鐵銨)等。這類殺菌劑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時,,應在水稻分蘗盛期至孕穗前病害發(fā)生初期施藥,,孕穗以后施藥,特別在濃度過高時,,會產生藥害,。藥害表現(xiàn)為稻穗不育,嚴重影響產量,。我國在生產上使用較多的是田安[(CH3As03)2FeNH4],,因為它對水稻比較安全,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田安已基本上被井岡霉素所取代,。 2.二硫代氨基甲酸胂類 這是以有機硫二硫代氨基甲酸類為基礎,,加上砷元素的作用而成的一類廣譜的保護性殺菌劑,代表品種有福美甲胂和退菌特: 福美甲胂(Urbacid) 為1953年德國拜爾公司生產的水稻紋枯病的高效藥劑,。 化學名稱:雙—二甲基二硫代氨甲酸甲胂 福美甲胂在我國極少單獨使用,,主要是作為退菌特的一個重要組份。 退菌特(三福美,,透習脫,,Tuzet) 是由福美雙40%、福美鋅20%與福美甲胂20%組成的混合制劑,,是一個廣譜的保護性殺菌劑,。防治水稻紋枯病可在分蘗末期至孕穗前期用1 500倍液噴灑稻莖基部或撒施1:50的毒土;對小麥白粉病,,松苗,、杉苗立枯病,果樹炭疽病也都有效果,;用種子量的0.5%拌種可防棉苗病害,;退菌特還可抑制銹壁虱的發(fā)生。 上述兩類有機胂的殺菌作用是不同的,。烷基胂酸鹽類只是砷原子起毒性作用,,生物體內含一SH基的二硫辛酸是砷劑的主要作用位點;砷對生物體內氧化磷酸化反應有解偶聯(lián)作用,。而二硫代氨基甲酸胂類則由其化合物分子的陰離子部分和砷原子同時起毒性作用,。 (五)芳烴類、取代苯類和其他保護性殺菌劑 1.芳烴類保護性殺菌劑 這類保護性殺菌劑有六氯苯,、四氯硝基苯,、五氯硝基苯、氯硝胺,、氯硝散等,。 生產上過去較常使用的品種有: 五氯硝基苯 (quintozene,, Teeraclor, Brassicol) 化學名稱:五氯硝基苯 作用方式:是著名的拌種劑和土壤消毒劑,。 劑型:40%粉劑,,75%可濕性粉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有效防治絲核菌屬,、葡萄孢屬,、核盤菌屬和炭腐菌引致的病害,但對腐霉屬,、疫霉屬和鐮刀菌引致的病害無效,。主要用于拌種和土壤處理,防治小麥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及稈黑粉病,,每 100kg種子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0.5kg拌種;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每100kg種子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lkg,或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0.5kg加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5kg混合后拌種,;防治油菜,、萵苣菌核病和立枯病,每公頃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6.75kg拌細土300—450kg,,在發(fā)病初期撒于根部附近,;防治甘藍根腫病,每公頃用藥2.5—5kg拌細土后溝施,,或移栽前用1 000倍藥液澆灌,,每株澆藥液約0.5L。 2.取代苯類保護性殺菌劑 百菌清 (chlorothalonil,,Bravo,,Daconil,Dacotech) 化學名稱:2,,4,,5,6—四氯—1,,3—苯二甲腈 生物活性:百菌清是一種保護性殺菌劑,。 百菌清雖然急性毒性低,但在我國也曾出現(xiàn)過急性中毒事故,,加上慢性毒性問題,,應盡量少用于糧油作物和果蔬作物上,特別對多次釆收的果,、蔬作物的使用更要嚴格控制,。為此我國藥檢部門規(guī)定:百菌清在水稻上最終殘留量不能超過0.2mg/kg,,安全間隔期為lOd;蘋果,、梨,、葡萄不能超過lmg/kg,安全間隔期分別為21d,,25d,,21d。根據(jù)百菌清殺菌譜極廣的特點,,可在花卉,、林木草坪的病害和蠶體霉菌病害防治上發(fā)揮作用。 劑型:75%可濕性粉,,2.5%煙劑,,蠶用百菌清(2%百菌清+2%代森錳)。 使用方法:作葉叢噴霧可防治多種真菌性病害,,效果與波爾多液相類似,,使用濃度為 800—1 000倍液。大棚和溫室作物病害防治使用煙劑,。 3.其他的保護性殺菌劑 一些不能納入上述類別的保護劑都歸納在這里,。 福爾馬林液(甲醛水溶液,formaldehyde) 化學名稱:甲醛(HCHO) 生物活性:本品1888年就開始作消毒劑,,如用于生物標本的保藏,,至今仍在使用。1896年后用于處理種子和土壤,。 劑型:37%一40%水溶液,。 使用方法:福爾馬林處理水稻種子,防治水稻徒長病效果顯著,。方法是:稻種清水預浸6—12h,,以未露白為度,晾干,,然后用1:50的福爾馬林液浸種3h,,取出后用水沖洗,繼續(xù)催芽,;或用1:80福爾馬林液噴灑于干的稻種上(不用冷水預浸),,邊噴邊翻,使稻種均勻濕潤,,后用麻包袋或薄膜覆蓋悶種4h,,然后再行沖洗、浸種催芽,。福爾馬林作土壤 消毒,,用于預防蔬菜,、煙草、森林的苗床病害,。福爾馬林在土壤中的殺菌力和通透性都比較強,,不會長期遺留使土壤產生不良的副作用。1:50稀釋液每平方米施6kg,,淋灑于苗床土中,;干燥土用1:100稀釋液,每平方米施12kg,。土壤處理后需經1—2周待甲醛揮發(fā)后再行播種或移植,。 禾穗寧(防霉靈、戊環(huán)隆,、pencycuron,,Monceren) 化學名稱:N— (4—氯苯甲基)—N—環(huán)戊烷基—N—苯脲 作用方式:本品具有保護作用和持效期長的接觸性殺菌劑,無內吸作用,。 劑型:25%可濕性粉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對絲核菌引起的水稻紋枯病和馬鈴薯黑痣病有特效。因其卓越的性能,,此藥已成為防治此類病害的新標準農藥,。防治水稻紋枯病,于初病時噴第一次藥,,20d后噴第二次,藥量每公頃用制劑0.75—1.005kg對水1 500L,,噴稻株基部,。禾穗寧對土傳病菌如Pythium spp.和Fusarium spp.為害的苗期病害無效,為控制這些病害和Rhizoctonia solani病害的發(fā)生,,應用時必須相應地配合一些有效的藥劑如克菌丹等混合使用,。 (六)二甲酰亞胺類殺菌劑 1.二甲酰亞胺類殺菌劑的主要品種 乙烯菌核利 (農利靈,vinclozolin,,Ronilan) 化學名稱:3(3,,5—二氯苯基)—5—甲基—5—乙烯基—l,3惡唑烷—2,,4二酮 生物活性:為觸殺性殺菌劑,,對核盤菌和灰葡萄孢特效。 劑型:50%可濕性粉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防治各種作物灰霉病,、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油菜菌核病、白菜黑斑病,,在發(fā)病初期就開始每公頃用制劑1.125—1.5kg對水1 500L進行葉莖噴霧,,每隔7一lOd噴1次,,共噴藥3次。 速克靈(菌核酮,、腐霉利,、procymidone、Sumilex,、Sumisclex) 化學名稱: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環(huán)丙烷—1,,2—二羰基亞胺 生物活性:是一種接觸型保護性殺菌劑,,具弱內吸性,對核盤菌和灰葡萄孢菌特效,。 劑型:50%可濕性粉劑和10%煙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防治黃瓜、番茄,、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和油菜,、萵苣菌核病。對抗苯來特,、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的灰霉菌和核盤菌也有效。使用濃度為250—500mg/L藥液噴霧,。溫棚內用10%速克靈煙劑每公頃用3.75kg熏棚,。 咪唑霉(撲海因、異菌脲,、iprodione,、Rovral) 化學名稱:3(3,5二氯苯基)—1—異丙基氨基甲?;覂弱k?BR>生物活性:是一種保護性殺菌劑,,除對核盤菌、灰霉菌特效外,,對叢梗孢霉,、交鏈孢霉和小菌核菌也有效。 劑型:50%可濕性粉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葉叢噴霧每公頃用有效成分0.75kg,,每100kg種子用50—100g進行種子處理防治小麥網腥黑穗病。以有效成分的2%藥液浸馬鈴薯種薯防治黑痣病,,與特克多混用可防治柑橙貯藏期的褐色和黑色蒂腐病,、青綠霉腐爛病。 2。二甲酰亞胺類與芳烴類殺菌劑的關系 這兩類殺菌劑在化學結構上是兩種完全不相同的化合物,,在防病譜上卻是相似的,;在殺菌作用機理上二甲酰亞胺除沒有使菌體細胞壁加厚外,在許多方面又與芳烴類化合物相同,,因而二甲酰亞胺類與芳烴類殺菌劑之間存在明顯的交互抗藥性,。 二、內吸性殺菌劑 早在20世紀20年代科學家就已提出植物病害內部治療的設想,,到50年代初已開始了尋找有機合成內吸殺菌劑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菌體和寄主植物間存在著多方面的差別,如兩者的細胞壁,、細胞膜組成不同,,兩者對藥劑親和力不同,藥劑在兩者體內代謝水平差別懸殊等等,,這些發(fā)現(xiàn)給人們提供更多的使內吸劑的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理論依據(jù),。經過幾十年 的努力,終于在1966年最先報道了萎銹靈,,由于它只對擔子菌中的黑粉菌和銹菌有效,,因而當時還沒有受到人們的注意,直到1967年又出現(xiàn)了另一種內吸劑苯來特,,這是一種廣譜性的內吸殺菌劑,,很快就被廣泛應用并被認為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內吸性殺菌劑。苯來特的出現(xiàn),,大大地促進了內吸劑的深入研究,,使殺菌劑歷史出現(xiàn)轉折點。1972年出版了 一本《內吸殺菌劑》專著,,并于1977年再版(March.R.W.1977.Systemicfungicide),。 內吸性殺菌劑在農業(yè)生產上廣泛使用已有20多年,1977年以前商品化的品種為有機磷,、羧酰替苯胺類、苯并咪唑類,、羥基嘧啶類,、哌嗪類、嗎啉類等,,它們的特點是:①藥劑被植物內吸后都是在植物體內質外體運轉,,即從下而上單向輸導,澆土或拌種可使藥劑從根部吸收后由木質部向上輸導,,發(fā)揮良好的防病效果,;葉叢噴霧,藥劑內吸分布在植物有蒸騰作用的器官,沒有蒸騰作用的器官如花,、果則沒有或很少有藥到達,;有些內吸劑在沒有光照的情況下,在植物體內不會輸導,,如哌嗪類,;有些內吸劑會大量集中到病部,健康部位很少有藥,,在完全無病的葉片上則大量集中在葉緣,,如氧化萎銹靈。這樣的輸導和分布特點,,都會給防病作用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②藥劑在木本植物體內的移動性較草本植物差。③對鞭毛菌引致的病害基本無效,。④這些內吸劑的某些種類,,如苯并咪唑類、托布津類,、羥基嘧啶類容易誘致病菌抗藥性的產生,。 由于這些存在的問題,人們又繼續(xù)探討,,終于在1977年后使內吸殺菌劑的發(fā)展有了新的突破,,表現(xiàn)在:①甾醇抑制劑作力內吸劑一個新的開拓領域,特別是三唑類,。②在內吸輸導方面,,找到了向基性輸導的品種, 如吡氯靈,,有明顯的從上而下通過韌皮部運轉,,即可在地上部噴藥來防治根部病害;隨后雙向傳導的品種瑞毒霉,、乙磷鋁也出現(xiàn)了,,并扭轉了內吸劑不能防治鞭毛菌病害的狀況。③加強了針對鞭毛菌病害的新內吸劑的研究,,出現(xiàn)了對霜,、疫霉病效果特好的品種,氨基甲酸酯類(如普力克)和取代脲類(如克絕,、克露),。④對病原菌抗藥性問題認識不斷加 深。為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發(fā)展,,保護性殺菌劑與內吸殺菌劑混配品種不斷涌現(xiàn),,成為克服抗藥性的一項重要措施,。⑤加強了對菌無毒性化合物的研究,出現(xiàn)了影響病菌致病過程的抗穿透化合物(Antipenertrant compounds),,并在生產上有應用成功的品種,,如三環(huán)唑(Beam);在提高寄主植物抗病性的研究中,,找到了植物后天系統(tǒng)抗病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激活劑CGA245704,,并已于1996年以商品名Bion 50WG和UnixBion 63WG分別在德國和瑞土登記使用。 內吸殺菌劑按化學結構分為下列幾大類,。 (一)有機磷殺菌劑 有機磷化學農藥具有藥效高,、用途廣、易分解和不殘留的優(yōu)點,,因而發(fā)展迅速,。 有機磷殺菌劑主要有三類。 1,、硫代磷酸酯類 (1)硫趕磷酸酯類殺菌劑 稻瘟凈(Kitazin,,EBP) 化學名稱:O,O—二乙基—S—芐基—硫代磷酸酯 生物活性:有內吸,、治療和保護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對水稻小粒菌核病,、紋枯病,、穎枯病和玉米大小斑病也有效,并可兼治稻飛虱,、葉蟬,。 劑型:40%乳油。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防治稻瘟病用400倍藥液,,葉瘟初發(fā)期噴霧1次,,根據(jù)病情隔5—7d再噴1次,穗頸瘟在抽穗期前噴藥2次,,重病田在齊穗期間加噴1次,。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用藥液量900—1 050L/hm2,。 異稻瘟凈(Kitazin—P,,IBP) 化學名稱:O,O—二異丙基—S—芐基硫代磷酸酯 生物活性:內吸性殺菌劑,,具有良好的內吸作用,。 劑型:40%乳油,。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防病作用與稻瘟凈相同,,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水田水面施藥,由根部及水面下的葉鞘吸收,,傳導快,,其防效是葉面噴施的2—3倍。水面施藥3d后即可見效果,,5—7d內吸量達到最大,,在水中藥效可維持3—4周。防治葉瘟用500倍藥液,,于急性型病斑一出現(xiàn)時即噴藥,,必要時在7d后再噴1次。防穗瘟用300—400倍藥液,,在水稻破口期,、齊穗期各噴藥1次,必要時7d后再噴1次,,以便減輕梗瘟的發(fā)生,。 克瘟散(edifenphos,Hinosan,,EDDP) 化學名稱:O—乙基—S,,S—二苯基二硫代磷酸酯 生物活性:內吸性殺菌劑,用途與稻瘟凈,、異稻瘟凈相同,,對稻瘟孢子觸殺性能比稻瘟凈、異稻瘟凈好,,但治療作用則不及異稻瘟凈,。 劑型:40%乳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用40%克瘟散l 000倍藥液浸稻種1h后播種,,可有效地防治苗稻瘟的發(fā)生,;本田稻瘟病發(fā)生輕時,用1 000倍藥液噴霧,,病害發(fā)生嚴重時用800倍液噴霧,,每隔10—14d噴1次藥,噴藥量為750—900L/hm2,。 (2)硫逐磷酸酯類殺菌劑 甲基立枯靈(利克磷,,tolclofos—methyl,Rizolex) 化學名稱:O,,O—二甲基—O—(2,,6—二氯—對—甲苯基)硫代磷酸酪 生物活性:為內吸性殺菌劑。 劑型:制劑有50%可濕性粉劑,,5%,、10%粉劑,,20%乳油和25%膠懸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對羅氏白絹菌,、絲核菌屬,、玉米黑粉菌、灰霉菌,、核盤菌,、禾谷全蝕菌、青霉菌有高效,,特別對絲核菌,,如為害馬鈴薯的絲核菌的菌核與此藥接觸30min即可被殺死。但對疫霉菌,、腐霉菌,、鐮刀菌和黃萎輪枝菌無效。防治多種作物苗立枯病,、菌核病,、雪腐病效果優(yōu)異?;焱?、拌種、浸種或葉面噴霧均可,。萵苣在移植前用有效成分0.5一lg/m2可控制根腐立枯?。环乐谓z核菌引起的馬鈴薯莖潰瘍病和莖腐爛病,,可用有效成分125—250g/t,。甲基立枯磷可使病菌孢子不能形成或萌芽,會破壞肌絲功能,,影響游動孢子游動和導致體細胞分裂不正常,。 2.磷酰胺類有機磷殺菌劑的代表品種 三唑磷胺(威菌磷,triamiphos,,Wepsynis) 化學名稱:5—氨基—3—苯基—l—(雙—N—二甲磷酰胺基)—1,,2,4—三唑 生物活性:對植物白粉病菌具有內吸活性,,也有內吸殺蟲殺螨活性,。 劑型:25%可濕性粉,10%水乳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以制劑l 000倍液噴霧防治蘋果和玫瑰白粉病,。 3.金屬有機磷化合物 目前這類有機磷殺菌劑只有一個品種: 乙磷鋁(疫霉靈,fosetyl—Al,,Aliette) 化學名稱:三乙基磷酸鋁 生物活性:乙磷鋁是第一個雙向傳導的內吸性殺菌劑,,進入植物體內移動迅速并能持久,,根據(jù)作物種類的不同,藥效可維持4周至4個月,。防病譜廣,是防治鞭毛菌病害的重要品種,,對霜疫霉菌,、白粉病菌、菌核病菌均有效,。 劑型:80%可濕性粉劑,。 使用方法:用于防治果樹、蔬菜,、花卉等作物由霜霉菌,、疫霉菌引起的病害,用制劑的300—400倍液噴霧,,此濃度藥液也可作灌根,、浸漬方法施用。乙磷鋁自使用以來,,對其作用機理一直有爭論:一般認為其有效作用的物質是磷酸鹽或亞磷酸鹽(phosphonate或phosphite)和乙基磷酸鹽(ethylphosphonate),,而Al離子不能穿透植物,但有抗菌作用,,可增加藥劑的毒性(圖4,;—7)。對乙磷鋁的作用方式,,有兩方面的意見:一是認為乙磷鋁對病菌有直接的毒殺作用,;另一是認為乙磷鋁誘導植物的防御反應,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這兩方面的意見各自都有不少的支持者,。 (二)苯并咪唑類和托布津類 1.苯并咪唑類和托布津類的關系 在殺菌劑的發(fā)展史上,這兩類藥劑幾乎是同時出現(xiàn)的內吸性殺菌劑,,20世紀70年代初已廣泛用于農業(yè)生產上,。從化學結構來看,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類化合物,,但實際上這兩類殺菌劑無論在防病譜上還是在對病菌的作用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因此在毒理學上是被放在一起討論的,這是由于托布津在水中溶解后或在植物體內經代謝后會發(fā)生圖 4—8所示的變化,。 從變化的最終產物是多菌靈可以看出,,苯并咪唑可能是托布津類實際的毒劑,這一事實幫助解釋了為什么這兩類不同化合物之間有相似的生物譜,。 2.我國常用的苯并咪唑類和托布津類殺菌劑品種 多菌靈 (carbendazim,,Delsene,,Bavistin,Devosal) 化學名稱: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 生物活性:為廣譜內吸性殺菌劑,,有明顯的向頂性輸導性能,。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連續(xù)使用容易誘致病菌產生抗藥性,。 劑型:25%和50%可濕性粉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對葡萄孢菌、鐮刀菌,、小尾孢菌,、青霉菌、殼針孢菌,、核盤菌,、黑星菌、輪枝孢菌,、絲核菌等效果較好,,但對鞭毛菌無效;對子囊菌的作用也有明顯的選擇性,,如對子囊菌無性世代的孔出孢子類和環(huán)痕孢子類不敏感,。 除葉叢噴霧外,也作拌種和澆土使用,。葉叢噴霧使用500—1 000mg/L,,拌種用50%可濕性粉,藥量為種子量的0.2%一0.5%,。種苗,、薯苗防病可用50mg/L藥液浸10min。 噻菌靈(涕必靈,,特克多,,thiabendazole,Mertect,,Tecto) 化學名稱:2—(噻唑—4基)苯并咪唑 生物活性:為內吸性殺菌劑,,殺菌譜與多菌靈相同。與苯并咪唑類藥劑有正交互抗藥性,。 劑型:45%膠懸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多用于果蔬貯存防腐。柑橘貯運防腐:采收后用500mg/L浸果3—5min,,晾干裝筐,,低溫保存控制青病菌、綠霉病病菌、蒂腐病病菌引起的腐爛,。香蕉貯運防腐:果采收后,,用750mg/L浸果1—3min,晾干裝箱,,可控制爛果,。芒果炭疽病防治:收獲后用l 000mg/L藥液浸果。草莓白粉病,、灰霉病的防治:每公頃用有效成分0.45—0.9kg對水噴霧,。 甲基托布津 (thiophanate—methyl,Topsin—M,,Mildothane, Pungo) 化學名稱:l,,2—雙(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 生物活性:廣譜性內吸殺菌劑,,殺菌譜與苯并咪唑類相似,在植物體內轉化為多菌靈,。連續(xù)單一使用,,容易引致病菌產生抗藥性,與苯并咪唑類殺菌劑有正交互抗藥性,。 劑型:70%可濕性粉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使用方法與多菌靈相同。 (三)羧酰替苯胺類 這類藥劑又名為惡噻英類,,是最早出現(xiàn)的內吸性殺菌劑,,1960年由UNIROYAL公司發(fā)現(xiàn)其內吸活性,1966年通過大田試驗正式確定其藥效,。主要品種有萎銹靈和氧化萎銹靈,。 萎銹靈(carboxin,Vitavax) 氧化萎銹靈(oxycarboxin,,Plantrax) 化學名稱:萎銹靈為5,,6—二氫—2—甲基—l,4—氧硫雜芑—3—甲酰替苯胺,;氧化萎銹靈為2,,3—二氫—6—甲基—5甲酰替苯胺—l,4—氧硫雜芑—4,,4—二氧化物 這兩種殺菌劑的主要防治對象是擔子菌亞門菌引起的許多重要病害,,是禾谷類銹病、黑穗病和絲核菌病害的種子處理劑和土壤消毒劑,。氧化萎銹靈拌種用有效成分0.33g/kg種子,,幾乎可完全鏟除小麥稈黑粉病菌;萎銹靈也有較好的效果,,用量是有效成分0.75g/kg,。 大多數(shù)內吸殺菌劑是影響生物合成的,,一般說來,具有明顯抑制呼吸作用的內吸劑,,對植物組織和病菌組織都會有幾乎相等的毒性,,這樣在生產實際中就很難有使用價值;但是羧酰替苯胺類殺菌劑卻例外,。這類藥劑是抑制菌的呼吸作用,,破壞菌體能量的產生,而對植物的毒性不大,,在農業(yè)生產上可用于防治植物病害,。這是由于這類殺菌劑有非常典型的選擇性:藥劑的作用接受點是琥珀酸一輔酶Q之間的還原酶系復合體中一個特定的非血紅鐵硫蛋白組分,藥劑與非血紅鐵硫蛋白發(fā)生螯合作用,,破壞了呼吸鏈及旁路的電子傳遞,。 (四)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 甾醇是真菌細胞膜的重要組成物,影響甾醇生物合成的殺菌劑則會使菌體細胞膜的功能受到破壞,,最終導致細胞死亡,。初期使用的品種如嗪胺靈、十三嗎啉等,,與苯并咪唑類,、托布津類殺菌劑比較,在實際使用中表現(xiàn)出不易誘致病菌產生抗藥性的優(yōu)點而受到重視,。到20世紀80年代,,甾醇抑制劑便成為內吸殺菌劑開拓的新的領域。隨著蛋白質晶體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計算機相關學科的迅速發(fā)展,,酶和底物相互作用機理的進一步闡明,開始了從分子水平進行合理設計新結構的高效甾醇抑制劑的研究,,并廣泛開創(chuàng)了作用靶標的新研究,,這種研究已成為殺菌劑研究的重要方向。 到目前,,甾醇抑制劑已發(fā)展為6大類:吡啶類,、嘧啶類、咪唑類,、哌嗪類,、三唑類和 嗎啉類,近30多個品種,,新品種還在不斷出現(xiàn),。 1.甾醇抑制劑的特點 (1)有強的向頂性傳導活性和明顯的熏蒸作用; (2)殺菌譜廣,除鞭毛菌和病毒外,,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都有一定效果,; (3)高效,、使用量低,大田用藥量只為傳統(tǒng)保護性殺菌劑的10%,,果樹上使用量為傳統(tǒng)保護劑的1%,,水果貯防腐如抑霉力用量為每噸果用有效成分2—4g,禾谷類拌種,,如粉銹寧拌麥種用有效成分0.30—0.40g/kg,; (4)藥效期長,一般為3—6周,; (5)一些品種如粉銹寧,、羥銹寧和丙環(huán)唑等對雙子葉作物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甾醇抑制劑的代表性品種 抑霉力(抑霉唑,、萬利得,;imazolil,,F(xiàn)ungaler) 化學名稱:l—[2—(2,,4—二氯苯基)—2—(2—丙烯氧基)—乙基—]—iH—咪唑 生物活性:是內吸性殺菌劑,為防治果,、蔬貯藏病害的有效藥劑,,特別是對Penicillium spp.引致的各種腐爛病,對抗苯并咪唑類殺菌劑的青霉菌株有效,,此外對炭疽菌,、蒂腐病菌也有效。 劑型:50%乳油和25%水溶性鹽,。 使用方法:用25%的水溶性鹽500倍液浸漬清洗貯運用的箱,、盒、泡沫塑料等包裝材料或直接噴灑沾濕果品,、蔬菜,,可有效地控制貯藏果晶病菌孢子的形成,減少腐爛,;以0.01%水溶液浸番茄2min,,防番茄釘頭斑病,;0.02%溶液防治菠蘿風梨?。?00—250mg/L藥液加熱至51。C浸30s,,防治核果褐腐病和梨黑根霉?。籰 000mg/L浸柑橘果30s可使柑果免受黑腐病菌侵害,。抑霉力也是廣譜性的葉叢噴霧劑和種子消毒劑,,谷物拌種用50%乳油0.08—0.1g/kg,葉叢噴霧可防治稻瘟和禾谷類葉部病害,。 咪唑霉(咪鮮安,、撲霉靈、施寶克,;prochloraz,,Spartak,Mirage) 化學名稱: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1—1—咪唑—1—基—甲酰胺 生物活性:咪唑霉是廣譜性殺菌劑,是氨基甲酰咪唑類中活性最強的品種,,內吸性弱,,但有良好的傳導性能。 劑型:45%乳油和50%可濕性粉劑(咪唑霉與氯化錳按4:l形成的螯合物),。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對子囊菌引起的多種病害有特效,,也可用于水果采收后防腐保鮮。小麥生長早期防眼點病用咪唑霉300g/hm2(生長期30—31d施用),,如眼點病仍很重,,則4—6周后追加噴施1次;防治芒果炭疽病用50%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于花蕾期和始花期各噴1次,,以后隔7一lOd噴1次,,最后噴藥為采果前10d;果品用藥液浸1—2min撈起晾干,,可延長保存期,。用于防治蘑菇褐腐病、白腐病,,每平方米菇床用0.8—1.2g50%可濕性粉與培養(yǎng)基質混合,。 粉銹寧(三唑酮、百里通,;triadimefon,,Bayleton) 化學名稱: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l—(1,,2,,4—三氮唑—1—基)—丁酮— [2] 生物活性:是高效,、低毒、低殘留,、持效期長的內吸殺菌劑,。被植物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體內傳導,。內吸到植物體內5d后有56%轉變?yōu)榱u銹寧(羥銹寧與粉銹寧結構相似,,只是酮基處改為羥基)。對銹病菌,、白粉病菌具有預防,、鏟除和熏蒸作用。 劑型:25%可濕性粉劑和20%乳油,。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葉叢噴霧可防治禾谷類作物葉部多種病害,,如白粉病、銹病,、黑穗病,,用量為有效成分120—130g/hm2;拌種用量為有效成分0.3—0.4g/kg,。 烯唑醇(消斑靈,、速保利;diniconazole,,SumieightS一3308L) 化學名稱:p— [(2,,4—二氯苯基)—甲叉]—?!?(1,,1—二甲基乙基) —1H—l,, 2,,4—三唑乙醇 生物活性:是三唑類廣譜內吸殺菌劑,對子囊菌,、擔子菌和半知菌有較高防治效果,,有保護、鏟除和治療作用,。 劑型:12.5%可濕性粉劑和5%拌種劑,。 使用方法:葉叢噴霧:麥類葉叢病害用有效成分22.5—60g/hm2,花生葉斑病用有效成分30—90g/hm2,;防蘋果白粉,、銹病,梨黑星病,,醋栗白粉病用20—40mg/L,。拌種: 小麥用有效成分0.2—0.4g/kg,,防治散(腥、堅)黑穗病,、白粉病,、條銹病,;玉米用有效成分0.3—0,,8g/kg,防治絲黑穗病,。 丙環(huán)唑 (脫力特,;propiconazloe,Tilt,,Desaol,,Banner,Orbit,, Alamo) 化學名稱:1—[2—(2,,4—二氯苯基)—4—丙基—l,3—二氧戊環(huán)—2—甲基1—1—氫—1,,2,,4—三唑 生物活性:是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的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丙環(huán)唑可通過種子,、土壤,、葉面處理而被植物吸收,通過植物木質部向上傳導,,但不能向基部傳導,,在傳導中丙環(huán)唑不會改變。丙環(huán)唑對大多數(shù)作物都會引起延緩種子萌發(fā)的藥害癥狀,,因此,,限制作種子處理用。 劑型:25%乳油,。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丙環(huán)唑能控制一系列子囊菌,、擔子菌及半知菌等植物病原真菌,包括殼針孢,、長尾孢,、銹菌、白粉菌,、德氏霉,、絲核菌以及種子傳帶的腥黑粉病菌,但對霜霉目真菌無活性,。適用于多種由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引起的作物病害??膳c多種殺蟲劑,、殺菌劑、殺螨劑混合使用,。 十三嗎啉(克啉菌,;tridemorph,Calexin) 化學名稱:2,,6—二甲基—4—十三烷基嗎啉 劑型:75%乳油,。 生物活性:是麥類和熱帶作物白粉病、銹病,,蕉葉斑病,、茶皰疫病的保護劑、鏟除劑和治療劑,。能被植物的根,、莖、葉吸收并在體內運轉,。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用有效成分0.5—0.6kg/bm2可控制麥類白粉病達4—5周,;用0.07%十三嗎啉加0.05%多菌靈噴霧,可有效控制花生葉斑病和銹病,。 (五)苯基酰胺類 苯基酰胺類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發(fā)展起來的一類新的內吸殺菌劑,,具有雙向傳導作用,但以向頂性輸導為主,;這類化合物水溶性可達7 400mg/L,,故滲入土中快,易被嗜水性的卵菌攝取,,對鞭毛菌引致的病害有特效,;可作土壤處理、種子處理和葉叢噴霧用,;藥效高,、持效期長,。 苯基酰胺類殺菌劑的代表品種: 瑞毒霉(甲霜靈,,metalaxyl,Ridomil) 化學名稱:D,,L—N— (2,,6—二甲基苯基) —N— (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 生物活性:為內吸性殺菌劑,是目前為止苯基酰胺類中最理想的品種,,對霜霉目真菌引致的病害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可阻止菌絲生長和孢子形成,;可被植物綠色部分快速吸收,施藥后30min可內吸傳導至各部位,,持效期長,,在推薦用量下可維持藥效14d左右。 瑞毒霉單劑極易誘致病菌產生抗藥性,,生產上使用的都是復配劑,。 劑型:58%甲霜靈錳鋅(進口產品為瑞毒霉錳鋅RidomilMZ 58%WP)可濕性粉劑,35%種子處理劑(進口產品為35%Aport—阿普隆),。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葉叢噴霧,,用有效成分125—250g/bm2,對馬鈴薯晚疫病的控制可從播種到開花期,,此用量也可有效防治煙草黑脛?。环N子處理,,用有效成分3—5g/kg拌種,,對霜霉菌、疫霉菌引起的猝倒病及爛種的保護達4周,;土壤處理用有效成分2—5g/m2防效能維持20—25周,。近年,metalaxyl拆分產物CGA329351或metalaxyl—M,, 以Ridomil Gold的商品名投入市場,,此藥為第一個單異構體殺菌劑,與外消旋的Ridomil作用相同,, 但用藥量僅為它的50%,。 惡霜靈(殺毒礬,oxadixyl,,Sandofan) 化學名稱:2—甲氧基—N—(2—氧化—1,,3—惡唑烷—3—基)乙酰氨基—2,6—二甲苯 生物活性:殺毒礬殺菌譜與瑞毒霉相似,,即活性譜局限于卵菌綱的霜霉目真菌,。殺毒礬在植株體內的移動性稍次于瑞毒霉。殺毒礬和其他苯基酰胺類殺菌劑有交互抗藥性,。 劑型:市面上供應的制劑均為復配劑:64%殺毒礬M8(Sandofan M8)可濕性粉(含8%oxadixyl和56%Mancozeb),;60%殺毒礬鋅(Sandofan Z)可濕性粉(含10%oxadixyl和50%Zineb);80%賽德福(SandofanF)可濕性粉(含20%oxadixyl和60%Folpet),。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64%殺毒礬M8作種子處理,,每千克種子用制劑4g,可防苗期猝倒??;以400—500倍液噴霧,,可防治煙草黑脛病,番茄早疫,、晚疫,、褐色腐敗病,黃瓜霜霉病,,茄子綿疫病,,馬鈴薯晚疫、早疫病,,白菜霜霉病,、白銹病,葡萄霜霉和黑腐病,。 (六)氨基甲酸酯類,、異惡唑類和取代脲類內吸殺菌劑 這三類殺菌劑均是70年代中期以后發(fā)展起來的,除個別品種(乙霉威)外,,都是防治卵菌綱引致的病害的新藥劑,。 1.氨基甲酸酯類 胺乙威(prothiocarb,Previcur S70) 化學名稱:S—乙基—N— (3—二甲氨基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鹽酸鹽 生物活性:是用于土壤的內吸殺菌劑,,防治鞭毛菌特效,。對作物安全。土壤處理后不需要候種期,。 劑型:70%水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用0.025%—0,1%有效成分的溶液施于幼苗根部,,在溫室用同樣濃度噴施根部,,也可防止幼苗和較老的植株葉片感染。 胺丙威(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propomcrarb,、Previcur N) 化學名稱:N— (3—二甲氨基丙基)—丙基氨基甲酸酯鹽酸鹽 生物活性:為內吸性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防治腐霉菌、疫霉菌引起的土壤傳播的病害,,以及由霜霉菌引起的葉部病害,,適用于土壤處理和葉面噴霧,對蔬菜的猝倒病,、疫病,、霜霉病效果好。 劑型:72.2%水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土壤處理用有效成分3.6—5.4g/m2或每立方米苗床土噴淋400—600倍藥液3L,。葉部病害用600—1 000倍液,每7—10d噴1次,,共噴3次,。 乙霉威(萬霉靈,diethofencarb,,Powmyl) 1988年Kato也證實了抗苯并咪唑的penicilliumexpansum和Botrytiscinerea的分離菌株對N—苯基氨基甲酸酯類的MDPC和Diethofencarb(乙霉威)高度敏感,。因此乙霉威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成為第一個能在生產實際中應用的負交互抗藥性的殺菌劑,。 化學名稱:3,,4—二乙氧基苯基氨基甲酸異丙酯 生物活性:廣譜的內吸性殺菌劑,對灰霉菌,、尾孢菌,、炭疽菌、黑星菌,、青霉菌引致的果蔬及其他作物病害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并有持效期長的特點。 劑型:國產乙霉威稱為萬霉靈,,制劑有65%甲霉靈可濕性粉(萬霉靈加甲基托布津)和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萬霉靈加多菌靈),。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65%甲霉靈800—1 250倍液防治蔬菜灰霉病、葉霉病,、黑星病特別是對苯并咪唑類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灰霉病菌有特效,,從發(fā)病初期始,每間隔10d噴藥1次,,共噴3次,。50%多霉靈可用600—800倍液,于發(fā)病初開始,,連續(xù)噴藥3次,,每次間隔10d。 乙霉威與苯并咪唑類殺菌劑有負交互抗性,,特別對抗苯并咪唑類藥劑的灰霉菌有效,。乙霉威能與抗性病菌的細胞紡錘絲的變異氨基酸結合,因而對抗性病菌具有較高的活性,。 2.異惡唑類 惡霉靈(土菌消,,hymexazol,Tachiganen,,Sankgo,,F(xiàn)319,SF6505) 化學名稱:3—羥基—5—甲基異惡唑 生物活性:是一種內吸殺菌劑,又是一種土壤消毒劑,,與土壤中的鐵,、鋁離子結合,抑制病菌孢子萌發(fā),。惡霉靈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并在根系內移動,,在植物體內代謝產生兩個無毒產物:O—糖苷和N—糖苷,這兩個代謝產物對植物生長有激素的作用,,因而惡霉靈又是植物生長促進劑,。 劑型:為30%水劑和70%可濕性粉劑。 使用方法:用300—600mg/L的藥液3L處理1m2苗床或育種箱土壤,,可有效地控制土中Fusarium,, Aphanomyces, Pythium,, Phytophthora等病菌的為害,;以有效成分為0.5%一1%的液劑作甜菜種子處理防治甜菜立枯病。 3.取代脲類(又稱氰基莖乙酰胺肟類) 霜脲氰又稱氰基乙酰胺肟(克絕,,cymoxanil,,Curzate,Dupout,,DPX3217) 化學名稱:N— (2—氰基—2—甲氧亞氨乙酰氨基)甲酰乙胺 生物活性:為廣譜殺菌劑,,具有局部內吸作用,有抑制病菌產孢和孢子侵染的能力,。 劑型:72%霜脲氰錳鋅可濕性粉劑(又名克絕錳鋅,,是由8%霜脲氰和64%代森錳的復配劑),國外又稱霜脲氰錳鋅為克露,,商品名為72%Curzate—M8可濕性粉劑,。 防治對象及使用方法:主要防治霜霉目真菌如疫霉菌、霜霉菌,、單軸霉菌引致的病害,,與保護性殺菌劑混用,可提高持效性,。防治蔬菜霜霉病,、番茄或馬鈴薯晚疫病,可用制劑600—750倍液噴霧,。 (七)無殺菌毒性的藥劑 植物病害的化學防治長期以來都是使用具有殺菌毒性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在實踐中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由于病菌的變異,藥劑的使用壽命會大大地縮短,;二是這類藥劑對人類和環(huán)境的危害,。這就促使人們去研究新的藥劑類型,這些藥劑始見于20世紀70年代的噻瘟唑(Probenazole)和80年代的三環(huán)唑(Tricyclazole),現(xiàn)已成為一類獨特的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學藥劑——無殺菌毒性的植物保護藥劑(Nonfungitoxic Protectants),。 1.無殺菌毒性藥劑的作用和特點 無殺菌毒性的植物保護藥劑的定義是:藥劑噴到植物上,,在能起到防病效果的濃度下,對病菌本身卻沒有毒性或幾乎沒有毒性,。這類藥劑的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病菌,,影響病菌的致病能力,,使其不能侵入植物或不能在植物組織內定殖,,不能發(fā)展形成病害;或通過干擾病菌致病的關鍵因素(如真菌毒素和酶的活性或者產物)達到削弱病菌的致病能力,;也可以影響病菌和植物間的反應,,使植物提高抗病能力。近年出現(xiàn)的植物保護活化劑,,就是可激活植物后天系統(tǒng)抗病性,,使植物產生自我保護作用,從而防止病害的發(fā)生,。 無殺菌毒性藥劑優(yōu)越于傳統(tǒng)有殺菌毒性藥劑的特點在于: (1)具有更高選擇性和無殺傷生物的作用,,是一類比普通內吸殺菌劑更為專一作用的藥劑,因而對非靶標生物和環(huán)境的危害極小,。 (2)若屬于誘導寄主植物抗病性作用的化合物,,其使用濃度很低,誘導而獲得的抗病性比具有殺菌毒性藥劑的作用更持久,;而且通過誘導而獲得的抗病作物比一般通過育種而獲得的抗病品種更能保持原有的優(yōu)良品質,。 (3)這類藥劑由于對病菌沒有毒性或不能使病菌產生深刻的生化變化而受到毒害,因而不易引致病菌出現(xiàn)抗藥性,。 2.無殺菌毒性藥劑的種類按作用分,,主要有影響病菌的致病力和激活植物的抗病力兩大類: (1)直接作用于病菌而削弱病菌致病力 這類藥劑主要是影響病菌的致病能力,代表性藥劑有: ①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s) 又稱為抗穿透化合物(Antipenetrants),。病原真菌必須穿透植物表層,,隨后才侵入下層組織。真菌穿透植物表皮需要特殊酶的活性或機械力,,或者兩者共同的作用,。利用一些化合物影響真菌穿透植物表皮的過程,也已成為病害化學防治的一個很有意義的目標,。至今最成功的是真菌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其作用是干擾附著胞胞壁的黑色素形成。無黑色素的附著胞,,不能形成侵染釘,,因而不能侵入植株。早期用于防治稻瘟病的稻瘟醇(Blastin,50年代出現(xiàn),,后因有藥害問題停用)和稻瘟酞(Fthalide,,70年代),現(xiàn)已證實兩者的防病機理都是影響病菌的穿透效能,。此外Chtrobenthiazone和PP389也是起削弱穿透作用的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近年,這類藥劑中出現(xiàn)一個新品種(通用名capropamil,,商品名Win),,它與原有的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四氯苯酞、三環(huán)唑,、豐谷隆等)的主要靶標部位不同,,對l,3,,8—三羥萘的減少無影響,。當前黑色素合成抑制劑最具有實際意義的品種是三環(huán)唑。 三環(huán)唑(克瘟唑,、比艷,、Tricyclazole、Beam) 化學名稱:l,,2,,4—三唑并[b]4—甲基苯并噻唑 生物活性:三環(huán)唑是第一個被認識的黑色素合成抑制劑,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三環(huán)唑有內吸性并能迅速在稻株內轉移,,在植株體內和土壤中分解緩慢,持效期長達7一10周,。三環(huán)唑對稻瘟菌沒有毒性,,離體并不能抑制稻瘟孢子萌發(fā)、附著胞形成和菌絲生長,,但卻能完全阻礙附著胞的黑色素的生成,。 劑型:20%和75%可濕性粉。 使用方法:稻種用有效成分l 000g/t拌種,,播后可使秧苗5周內不受稻瘟菌侵染,;用制劑3—5g/mL懸浮液浸秧根10—20min后移植,秧苗10周內可免受病菌侵染,;用有效成分250g/hm2的藥量在孕穗時噴霧,,可防穗瘟。應特別注意的是,,用三環(huán)唑防治稻瘟病時施藥要非常及時,,試驗證明,,在接種5h內或病菌侵入前5h施藥才有效果,遲了則無效,,因為接種5h后附著胞的黑色素已經形成,,侵入絲已侵入寄主體內,同時有了黑色素的菌體細胞會阻止藥劑的透入,。 ②角質酶抑制劑(Cutinaseinhibitors) 角質層是植物表皮細胞壁最外層組織,,也是病菌進人植物表皮下組織必須穿過的屏障。因此對角質酶在病菌致病活性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通過抑制這種酶的產生或抑制其活性來防治植物病害的可能性已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已有證據(jù)表明,病原物的侵染可以由作用于角質酶而對離體病菌無毒性的化合物所制止,。例如,,?;慕琴|酶抗血清或有效的角質酶抑制劑二異丙基氟代磷酸酯和對氧磷(Paraoxon),,在無殺菌毒性的濃度(I50低于lumol)下,就能保護無損傷的豌豆表面不受Fusarium solani的侵染,,也可使無損傷的木瓜果實不受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侵染,。有機磷殺菌劑稻瘟凈(Kitazim)和克瘟散(Edifenphos)在對離體的F.solani的生長很少或沒有毒性的濃度下,也可保護豌豆組織免受F.solani侵染,,其活性比異丙氟和對氧磷顯然低些,。 ③有效霉素(ValidamycinA) 有效霉素是由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產生的一種氨基酸糖苷抗生物質,可用于防治立枯絲核菌引起的稻紋枯病,,能引起病菌菌絲形態(tài)變化,,降低菌絲的生長速度,增加菌絲的分枝,。有效霉素會降低菌絲體所含內源肌醇的含量,,減少了80%—90%。1975年Wakae和Matsuura也證明,,用有效霉素處理水稻,,會降低Rhizoctonia solani的致病性。肌醇可部分恢復其致病力,,因此認為,,有效霉素是干擾了肌醇的生物合成。1985年Trinci的研究指出,,有效霉素防治病害是通過阻礙病菌對寄主的穿透或減少病菌擴展速度,,而使寄主有充裕的時間來調動體內防衛(wèi)系統(tǒng)達到抗病目的。 ④抑制或鈍化病菌產生的毒素的藥劑 近20年,,植物病原菌毒素的研究受到了重視,。 植物病原菌毒素,,特別是特異性毒素,在病害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化學的方法中和毒素,,消除其有害作用或抑制毒素產生,則必然會干擾病原菌的致病過程,,達到防病目的,。但當前這方面的研究,仍處在實驗階段,。下面是幾個有苗頭的例子: a.阿魏酸(Ferulicacid)對稻瘟菌產生的稻瘟菌素(Piricalarin)具有解毒作用,。 b.微量元素鐵、鎳,、銅,、錳等金屬離子可解除鐮刀菌酸對植物的毒害。 c.1994年李樹正等證明,,KMn04,、FeCl3、FeSO4,、MnS04等對交鏈孢酸有解毒作用,。 d. 抑制毒素產生可減輕病害的發(fā)生,噴施ZnS04或ZnCl2可減少煙草黑脛病的發(fā)生,。 e.利用毒素間的相互作用,,減弱某種毒素的致病作用。1990年樊慕貞等指出,,青梗白菜的黑斑病菌株產生的AG毒素和白梗白菜黑斑菌株產生的AW毒素與AK毒素(桃黑斑菌)之間有相互作用,,發(fā)現(xiàn)AK對AG、AW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對種子根的抑制百分率,,使癥狀減輕。 (2)作用于調節(jié)(或激活)寄主植物抗病性的類型 此類型化合物的使用是人們對植物病害化學防治策略的一種新觀念,;避開了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而是作用于寄主保衛(wèi)系統(tǒng),即采用化學方法來調節(jié)植物和病菌之間的相互反應,,激發(fā)植物抗病的主導作用而使病害得到控制,。 植物保護活化劑CGA245704 CGA245704是第一個植物獲得性系統(tǒng)抗病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簡寫為SAR)激活劑,1996年德國以Bion50WG商品名注冊,,瑞士以UnixBion63WG商品名注冊的化學藥劑,。 化學名稱:8—(S—甲基—硫代甲酸酯)—1,3,,4—苯并噻二唑 生物活性:CGA245704是模擬抗性品系中一種天然信息素,,可引發(fā)植物自我保護機理而間接發(fā)揮防病作用,,對靶標病菌無直接毒殺作用。在植物SAR進程中,,生物和化學誘導劑具有相同的信號傳遞途徑,,因而對缺乏SAR信息傳遞途徑的植物無效。此藥引起植物體內的生化反應與生物誘導因子相同,。在用藥一段時間后,,植物的防衛(wèi)反應才能增強,因此應在發(fā)病初期施用,。藥劑能被植物迅速吸收和輸導,,誘導的植物防衛(wèi)反應對病原菌生活史中多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影響。 劑型:50%和63%水分散性顆粒劑,。 使用方法:小麥:2葉期(其他禾谷類亦同)施用有效成分30g/hm2,,持效期6—9周,抗御白粉病菌直至穗期,,并可兼治葉枯和銹病,。 水稻:插秧前于育種箱內加入有效成分0.01g/m2,可防止稻瘟病發(fā)生,,時間長達10—12周,。 煙草:每隔14d撒施1次(有效成分12g/hm2),可有效預防霜霉病,。 蔬菜:每隔10—20d施用1次(有效成分10—50g/hm2),可預防霜霉,、黃斑及細菌病害,。 噻瘟唑(噻菌烯,Prebenazde,,Pryzemate) 化學名稱:1,,l—二氧—3—丙烯[1]—氧基苯并[b]噻唑 噻瘟唑具內吸性,用于防治稻瘟病,,對水稻白葉枯病也有一定效果,。藥劑在稻株體內持效期長。藥劑處理后能誘導稻株產生幾種抗菌物質,,其中主要的是,,犀—羥基—順9,反—11:順—15—十八碳三烯亞麻酸和順—9,,反—12,,順—5—十八碳三烯亞麻酸。這些物質對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同時稻株經藥劑處理后,,一些酶如苯丙氨酸裂解酶和兒茶酚—O—二甲基轉移酶的活性也提高了,,使侵染點周圍組織纖維屏障增強,病菌難于擴展,。 (八)其他內吸性殺菌劑 這些內吸性殺菌劑品種在農業(yè)生產上和殺菌劑發(fā)展史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未能納人上述類別的內吸殺菌劑中,因而另立此項,,予以介紹,。 葉青雙(葉枯唑、葉枯寧,、噻枯唑,、川化—018) 化學名稱:N,N’—甲撐—雙(2—氨基—5—巰基—l,,3,,4—噻二唑) 生物活性:葉青雙是我國特有的內吸殺菌劑,與70年代日本產品“敵枯雙”相似(兩藥結構上的區(qū)別僅僅在噻唑環(huán)的5位上,,葉青雙是一SH,,而敵枯雙是一NH2)。 劑型:20%和25%可濕性粉劑,。 使用方法: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秧田4—5葉期施藥1次,,本田在病害初發(fā)期及齊穗期各施藥1次,,共施2次,用藥量為有效成分0.375—0.570kg/hm2對水600—750L噴霧,。 稻瘟靈(富士1號,, Isoprothiolane,F(xiàn)uii—one) 化學名稱:1,,3—二硫戊環(huán)—叉—丙二酸二異丙酯 生物活性:為內吸性殺菌劑,,對稻瘟病有特效。稻株吸收藥劑后,,累積于葉組織,,特別集中于穗軸與枝梗上,抑制病菌生長和侵入,,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稻瘟靈防治稻瘟病的速效性不及有機磷殺菌劑,但藥效期長,,一般20—45d,,甚至長達65d。 劑型:40%乳油和40%可濕性粉劑,。 使用方法:防治葉瘟在病害初發(fā)時用有效成分360—450g/hm2噴霧,,到抽穗期和齊穗期再各噴1次,,用以防治穗頸瘟。稻瘟靈對稻飛虱也有明顯防效,,尤其是若蟲,,若蟲受藥后蛻皮不全或不能脫皮而死亡,但對卵無作用,。日本T.Hirook等指出:水培番茄,,在培養(yǎng)液中,每毫升加lOtxg富士1號,,可減輕由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根腐,。另一試驗發(fā)現(xiàn),富士1號可增強植物根的生理活性,,抵抗由于鹽分和水分供應失調引致的植株萎蔫,。 烯酰嗎啉(安克,Dimethomorph,,CMEl51) 化學名稱:(E,,Z)—4—3—(4—氯苯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嗎啉 生物活性:屬肉桂酸類內吸殺菌劑。烯酰嗎啉對霜霉屬,、疫霉屬特別有效,,對腐霉屬效果稍差。 劑型:50%可濕性粉劑,,100—180g/L乳油,。 使用方法:烯酰嗎啉可與保護性殺菌劑混用。與代森錳鋅混用(又名安克錳鋅),,噴霧防治葡萄霜霉病,,用量是:CMEl51 200g+代森錳鋅有效成分1 200g/hm2,防效達96%,;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用量:CMEl51 180g+代森錳鋅有效成分l 200g/hm2,防效達93%,。烯酰嗎啉與植物激活劑Bion混合有明顯的增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