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發(fā):第六章 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習慣——(28)(29)(30)(31)(32)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 ——[英國]培根 28. 強化定律:好習慣需要不斷強化 對于成長期的孩子來說,,日常生活中的好習慣和壞習慣都同時存在。如何鼓勵孩子保持好習慣,,矯正不良習慣,,一直是困擾父母的難題。如果適當運用強化定律來做這項工作,,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很多,。例如,,父母如果在處理孩子的事情上獎懲分明,關(guān)注孩子正確的行為,,使之強化,;批評孩子的壞習慣,使之消失,,孩子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一定會變得更為容易,。 認識“強化定律” 俄國動物學家巴甫洛夫曾用狗做實驗,當狗吃食物時會引起唾液分泌,,這是條件反射,。如果給狗以鈴聲,則不會引起唾液分泌,,因為鈴聲本來與唾液分泌無關(guān),,是無關(guān)刺激,但如果每次給狗吃食物以前就出現(xiàn)鈴聲,,這樣結(jié)合多次之后,,鈴聲就成為進食的信號了。這時,,鈴聲已轉(zhuǎn)化成信號刺激(也就是條件刺激),。所以鈴聲一響,狗就會出現(xiàn)唾液分泌,。這種反射就是典型的條件反射,。形成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就是天天刺激與非條件刺激在時間上的結(jié)合,這個過程稱為強化,。 強化在反射形成和消退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它證明了人或動物的本能,如果沒有得到強化,,最后也會消失,。強化定律不僅是動物學習新行為的一種心理機制,也是孩子和成人通過肯定或否定的反饋信息來修正自己行為的手段,。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如果人們在無意中做出某種行為之后得到了贊揚,,以后就會多做出這類行為;如果無意中做出的某種行為導致了懲罰,,則以后會回避這種行為,,會盡可能少做這種行為。 在教育孩子時利用強化定律的關(guān)鍵是獎懲分明,。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那么父母絕對不可以姑息遷就,否則,言行不一致的父母無法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孩子也無法養(yǎng)成好的習慣,。同時,如果孩子的行為值得表揚,,父母也要及進給予肯定,,盡管有時只是說一句鼓勵的話,但對孩子來說,,那將是他們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父母必須對事物的好壞有一個始終如一的意見。父母自己缺乏主見是教育孩子的一大禁忌,。最簡單的做法是:你要經(jīng)常解釋你的行為,你為什么要責罵他,,或者你為什么要表揚他,,把你的是非觀傳遞給孩子,并且確保你的行為符合你的是非觀,。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的孩子也會以你的是非觀去約束自己的行為。正確的行為得以保持,,不正確的行為得以矯正,。 孩子有時也會本能地使用強化定律。有時候,,他們會本能地通過強化某些行為或是消除另外一些行為來訓練他們的父母,,而不是他們的父母訓練孩子。例如,,當父母要外出時,,小薇薇也吵著要跟去,無論如何就是不肯跟保姆留在家里,,為此,,甚至不惜哭哭啼啼,在地上打滾,,弄臟自己最喜歡的衣服,。 想到孩子最喜歡吃奶糖,雖然為了防止她長蛀牙,,奶糖都被刻意地藏了起來,。但這次為了讓孩子早點停止吵鬧哭泣,薇薇的父母給她找出了一包奶糖,,并許諾回來的時候給他買禮物,。 事實上,薇薇父母的舉動無意中鼓勵了小薇薇以哭鬧來達到目的,如果下一次她想達到什么目的的話,,首先想到的方法肯定是哭鬧,。從強化定律上來說,薇薇父母的舉動恰恰沒能強化孩子的安靜,,卻獎勵了她的眼淚和哭鬧,。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小薇薇還沒有開始落淚時就給她以鼓勵,鼓勵她與父母合作,,這樣,,作用就完全不同了。孩子會在潛意識里形成這樣的概念:不哭泣,,跟父母合作,,就會有獎勵。而不是哭泣就能解決問題,。 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別哭了,寶貝,,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別亂潑水,要是你聽話,,我給你買巧克力,。”……也許當時很有效,,孩子馬上不哭不鬧了,。但是,事實上,,這是父母在用“獎勵”的方式來換取孩子停止不良的行為,。短暫的安寧之后,孩子可能會形成不良行為可以換來“獎勵”的觀點,,到那時就為時已晚了,。 獎勵和懲罰是對孩子行為的外部強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過影響孩子的自身評價,,對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重大影響,。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最重要的是賞罰分明,,獎勵時要抓住時機,,掌握分寸,不斷開化,;懲罰時用語要得體,、適度,、就事論事,使孩子明白為什么受罰和怎樣改過,。 小故事 有一類梭子魚特別愛吃鯉科小魚,。如果把這些梭子魚和它的小獵物們一起放到水槽里,水槽里很快就只剩下梭子魚了,。然而,,當我們在水槽里放進一塊玻璃板,把梭子魚和鯉科小魚隔開,,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梭子魚看不見玻璃,每次當它追逐自己美餐的時候,,都會結(jié)結(jié)實實地撞到玻璃板上,。開始時,梭子魚會一次又一次游向玻璃,,撞得暈天昏地,。顯然,梭子魚的獵食行為沒有得到強化,,因此它慢慢地消失了。 最后,,梭子魚終于懂得了這些小魚是可望不可及的,,于是,它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這時,,再把玻璃板從水槽里拿走,結(jié)果卻變成:這些鯉科小魚居然可以十分安全地繞著它們的天敵游來游去,。梭子魚再也不想去吃掉它們,,因為它懂得這樣一個道理:這些小魚是吃不到的。 令人吃驚的是,,最后,,這些大型的梭子魚竟然餓死了,而它所喜愛的食物還時不時地游過它的嘴邊,。 用獎賞進行強化 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應該得到父母的贊揚,,這是對孩子的積極行為進行強化的最好方式。父母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孩子就會加倍努力,,取得的進步一定會積少成多,實現(xiàn)從量的變化到質(zhì)的飛躍,。 在與孩子相處時,,父母應該懂得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正確行為,,而且立即予以重視和嘉獎,不要在孩子表現(xiàn)良好時漠然視之,。表揚孩子的正性行為比責備他們的負性行為更有效,。父母需要知道,孩子每一個好的行動都應受到鼓勵,,哪怕他做得不到位,。這種經(jīng)常的鼓勵會增加孩子的正性行為、減少負性行為,。這比只關(guān)注孩子的錯誤行為要好得多,,并會增加孩子的競爭意識、自信和自尊,,激發(fā)孩子積極向上的愿望,。一段時間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正在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fā)展,。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下決心改正時,,父母一定要表示贊賞,,給予鼓勵,進行強化,。不要用懷疑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的承諾,,更不要諷刺挖苦;對孩子改正錯誤也絕不要失去信心,。當孩子有了改正錯誤的意愿時,,家長除了贊賞和鼓勵外,還需要多一分耐心和寬容,。如果得不到家長的贊賞和支持,,孩子會感到十分失望,很可能放棄改正錯誤的行動,,導致積極行為的消失,。 媽媽最近因為小偉的壞毛病頭疼得厲害。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小偉經(jīng)常忘記把牙刷放到漱口杯里,,每次刷完牙,他總是順手就丟在洗漱池邊,,既不衛(wèi)生也不整齊,。而且,最令媽媽氣憤的是,,每次當她指出小偉的錯誤時,,小偉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一邊繼續(xù)想自己的問題,一邊心不在焉地回答:“知道了,?!?/P> 有一天,小偉刷完牙后,,照例正要順手把牙刷往旁邊擱,,突然想起媽媽說的話,于是他認真地把牙刷放到杯子里去,,并且還特意擺了擺位置,。 不巧的是,媽媽根本沒注意到今天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她把兒子的行為看做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媽媽的表現(xiàn)令小偉很沒有成就感。 第二天,,牙刷又被扔到杯子外面,。 “小偉,你的壞習慣怎么老是改不了,??矗职蜒浪⒎旁谕饷媪?。我不是對你說過牙刷用后要放到杯子里嗎,?”媽媽生氣地說道。 “我以為你忘記了,。”小偉說道,。 “怎么這么說呢,?”母親疑惑地望著小偉。 “因為昨天我把牙刷放在杯子里了,,而你卻什么也沒有說,!” 事實上,很多家長都存在與小偉母親同樣的問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比較高,,總希望孩子能有“突變”,產(chǎn)生“飛躍”,。因而對孩子一些細小的進步不是很注意,,反應比較冷淡。但是,,質(zhì)變是由量變引起的,,平時大量的細微進步,,積累起來才可能有大的變化。因此,,對于父母來說,,要想讓自己的孩子獲得“飛躍”,就應該對孩子的點滴進步進行強化,。 心理專家建議,,在某些時候,父母應忽視孩子的負性行為,,將自己的預期目標分成小步驟,,一步一個腳印地做,這樣事情就能相對容易很多,。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孩子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行為,父母不應該對此抓住不放,,而應該找到孩子偶爾沒有此不良行為的時候?qū)⒆佑枰员頁P,。 家教故事 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周弘是賞識教育的倡導者,他用20年的時間,,把雙耳全聾的女兒周婷婷培養(yǎng)成留美碩士,,創(chuàng)造了教育奇跡! 很多父母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寫作能力,,往往會讓孩子寫作文時去讀范文,,拿孩子的作文和范文比,結(jié)果越比孩子越?jīng)]信心,。 周弘認為:孩子的作文再差總會有一個句子寫得好吧,?他就用紅筆把作文中寫得好的句子劃下來,吃飯的時候,,讓女兒婷婷當著全家人的面朗讀,,爸爸媽媽一起為她歡呼。 慢慢地,,一句變成兩句,,兩句變成三句,婷婷越來越愛寫,。只要孩子對寫作感興趣,,能寫不出好作文嗎?在這種充滿激勵的環(huán)境中,婷婷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其他方面也有了比較大的進步,。 不同的手勢有不同的含義。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運用手指最多的往往是食指,。父母經(jīng)常用食指指著孩子的腦袋:“你這個小傻瓜,,咋這么笨啊?” 周弘身上其他地方的肌肉似乎都不發(fā)達,惟有大拇指的肌肉不同,。婷婷從小到大,,只要在爸爸身邊,爸爸的大拇指總要晃來晃去,。在婷婷心中,,大拇指就是“婷婷好棒”的意思,這就是一道射進孩子心靈的金色的陽光,。 得不到強化的行為會漸漸消失 如果孩子的某些行為,,得不到強化,最終會逐漸消失,。例如,,很多孩子喜歡哭鬧,他們這樣做,,一個原因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很多孩子的壞習慣是成人對他們過度關(guān)注造成的,比如孩子傷心時趕緊安撫,,哭叫時立即遷就,,激動時馬上觀看。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減少對孩子不良行為的過分關(guān)注,,裝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平時怎么對待他還怎么辦,,或者用其他方法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把你要他改正或要做的事交代完后,,靜觀其變,,耐心地等著。孩子見父母沒有改變主意的意思,,最后就會照著做了,脾氣暴躁的孩子的情緒也會因為父母采取冷處理而逐漸平穩(wěn)下來,。 有一位母親就是利用這個方法,,來消除孩子的哭鬧行為的。當孩子開始哭鬧時,,這位媽媽會說:“寶貝,,你這樣嗚嗚地哭,我可聽不懂你的話,。我的耳朵很好玩,,它們就是聽不懂嗚嗚啊啊的哭,。不過你要是好好地跟媽媽說話,媽媽一定能聽懂,。我們來試試好好說話好不好,?”每一次當孩子不好好說話,哭著耍無賴的時候,,媽媽就對這些嗚咽聲充耳不聞,;另一方面,對孩子用正常聲音表達的要求,,這位媽媽會立即給予關(guān)注,,不僅要行動上給予關(guān)注,而且語言上要給予獎勵,,比如:你瞧,,你這樣好好說話,媽媽每次都聽得懂,,媽媽喜歡你這樣好好說話,。我知道你是個乖孩子! 家長用冷處理的方法來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時,,一定要注意兩件事情,。一、你要學會堅持,。不要覺得孩子哭得有多可憐而心軟,。或者你覺得:哎呀,,就這一次,。不行!一旦你沒有堅持住,,這場戰(zhàn)爭你必輸無疑,。二、隨時用語言解釋你的行為,。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從小開始,,堅持跟孩子解釋你的行為,。長此以往,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會比較講道理,,而且聽得進去道理,。當你需要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時,你就不需要怒吼了。 家教故事 江民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兒子,,為此頭痛不已,。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打他,、罰他站墻角,、趕他早點上床、責罵他,、呵斥他,,但這些都不起多大作用。 后來,,有一天晚上,,江民和妻子在客廳看報紙,他們說了些什么話惹怒了兒子,。小家伙便倒在地上雷霆大發(fā),。他尖叫,用頭撞地,,揮手踢腳,。這次,江民和妻子都被徹底激怒了,,但卻一時不知所措,,于是他們便置之不理,一聲不吭地繼續(xù)讀他們的報紙,。 這恰恰是這個小家伙最不期望的情形,。他站了起來,看著他的父母,,又倒下去把先前的好戲上演了第二遍,。江民和妻子再一次對此沒有任何反應,這一次,,他們心照不宣地看著對方,,然后驚訝地打量著兒子。 小家伙突然又倒在地上上演了第三遍,。江民和妻子繼續(xù)不理睬他,。最后,小家伙也覺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實在太傻了,。 從此,,小家伙不再朝別人亂發(fā)脾氣了。 29. 路徑依賴: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的習慣就像是走路,,如果孩子選擇了一條道路,慣性的力量會使孩子不自覺地強化自己的選擇,并且一直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認識“路徑依賴” 美國經(jīng)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是第一個明確提出“路徑依賴”理論的人,。由于他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jīng)濟制度的演進規(guī)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道格拉斯?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chǎn)生依賴。某一路徑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后發(fā)展中得到自我強化,。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xiàn)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 有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更形象地認識路徑依賴現(xiàn)象:現(xiàn)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合米),這個標準距離是怎樣確定的呢,? 這要從古羅馬說起,。古羅馬時代,牽引一輛戰(zhàn)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因此,,古羅馬人以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作為戰(zhàn)車的輪距寬度。 當時的整個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由羅馬人為他們的軍隊所鋪設(shè)的,,因此,英國馬路轍跡的寬度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如果馬車用其他輪距,,它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 后來,,人們發(fā)明了電車,,而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所以,,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成為了電車軌的標準,。而早期的鐵路又是由建電車的人所設(shè)計的,因此,,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又成為了現(xiàn)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 原來是牽引戰(zhàn)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決定了千年后的現(xiàn)代鐵路鐵軌的寬度。 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jié)束,,美國航天飛機燃料箱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車運送,路上又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寬一點,,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寬度要由鐵軌寬度來決定。 所以,最后的結(jié)論是:美國航天飛機火箭助推器的寬度,,竟然是由兩千年前牽引戰(zhàn)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所決定的,。 在一定程度上,人們的一切選擇都會受到“路徑依賴”的影響,,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xiàn)在可能的選擇,。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父母就有必要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路徑選擇,。好的路徑會對孩子起到正面的作用,,不好的路徑會對孩子起到負面的影響,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tài),,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一個關(guān)于“路徑依賴”的實驗 有人將5只猴子放在一只籠子里,并在籠子中間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壓水教訓所有的猴子,直到?jīng)]有一只猴子再敢動手,。 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換出籠子里的一只猴子,,新來的猴子不知這里的“規(guī)矩”,竟又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結(jié)果觸怒了原來籠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們代替人執(zhí)行懲罰任務,把新來的猴子暴打一頓,,直到它服從這里的“規(guī)矩”為止,。 試驗人員如此不斷地將最初經(jīng)歷過高壓水懲戒的猴子換出來,最后籠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沒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香蕉,。 起初,猴子怕受到“株連”,,不允許其他猴子去碰香蕉,,這是合理的。 但后來人和高壓水都不再介入,,而新來的猴子卻固守著“不許拿香蕉”的制度不變,,這就是路徑依賴的自我強化效應。 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 習慣是成敗的重要關(guān)鍵,。有時候,,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惟一的差別在于他們擁有不一樣的習慣。正如奧格?曼狄諾所說:事實上,,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野,,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注重習慣的力量,,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吧!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 美國學者特爾曼從1928年起對1500名兒童進行了長期的追蹤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天才”兒童平均年齡為7歲,,平均智商為130,。成年之后,又對其中最有成就的20%,,和沒有什么成就的20%進行分析比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們成年后之所以產(chǎn)生明顯差異,,其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強烈的進取精神和頑強的毅力,而后者則缺乏,。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通過教育來實現(xiàn)的,。所謂習慣,就是經(jīng)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例如人們長期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工作習慣等,。在當前社會競爭激烈的大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深遠的意義。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搖籃,,6歲前的兒童與家庭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長久,,因此,,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更多更大。父母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也就更為重要和有意義,。 要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父母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任何一種習慣的培養(yǎng)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漸變到突變的原則,。因此,,父母要明白,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 幼兒期是培養(yǎng)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段時期內(nèi),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更為容易,。古代家教思想中提出了“教子嬰孩”,、“早諭教”,這表明,,在孩子無所知,、無所疑時,進行教育是容易的,。 在孩子幼兒期,,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基本生活習慣,這一點對父母和孩子同樣重要,。否則等孩子們到了自我意識漸漸形成的年齡,,父母過多的指令就會比較容易遭到孩子的反抗。 ⑵必要時要強制和約束孩子,。好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在養(yǎng)成好習慣的初期需要依靠父母的強制作用進行約束?!皬娭瞥隽晳T”是個不折不扣的真理,!例如我們現(xiàn)在都說要飯前、便后洗手,,這個好習慣是經(jīng)過父母或他人的數(shù)次強制和糾正才得以養(yǎng)成,;新加坡素有“花園城市”的美名,市民的自律習慣更是讓人稱嘆,,但當時這些習慣的培養(yǎng)甚至動用了警察,、監(jiān)獄等國家機器來強制執(zhí)行!可見,,養(yǎng)成好習慣的初期必須靠父母的強制作用進行約束,。良好的習慣是在反復實踐中養(yǎng)成的。因此,,要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并督促檢查。 ⑶要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好習慣,。生活即教育,,父母應該積極為兒童創(chuàng)造適宜的家庭環(huán)境,同時,,父母應當經(jīng)常在行為,、舉止和談吐等方面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例如,要培養(yǎng)孩子有禮貌,,父母在平時講話和待人接物上就要表現(xiàn)得有禮貌,。只有通過長期的言傳身教,才能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養(yǎng),,通過日積月累,,讓孩子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⑷培養(yǎng)習慣有方法,。習慣的培養(yǎng)要使用恰當?shù)呐u和表揚,。要想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要使用恰當?shù)呐u和表揚用語,。培養(yǎng)孩子的基本生活習慣,教給他們自我保護的基本技巧,,是我們表揚,、批評孩子時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 小故事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 有人問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那位老人平靜地說:“是在幼兒園?!?/P> “在幼兒園學到什么?” “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東西要放整齊;吃飯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這些,?!?/P> 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一位美國作家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一種好習慣可以成就人的一生,一種壞習慣也可以葬送人的一生,。 有些父母沒有充分認識到孩子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對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不聞不問,認為“樹大自然直”,,這種“自發(fā)論”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試想,一個愛睡懶覺,、生活懶散沒有規(guī)律的人,,他怎么約束自己,勤奮工作,?一個不愛閱讀,、不關(guān)心身外世界的人,他能有怎樣的胸襟和見識,?一個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人,他如何去和別人合作,、溝通,?一個雜亂無章思維混亂的人,他做起事來的效率會有多高,?一個不愛獨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斷能力,? 因此,,父母要一開始就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如果孩子不慎養(yǎng)成了某些壞習慣,,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改掉,。 ⑴要讓孩子有準備吃苦的決心。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仿佛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边@個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習慣比喻為一根繩索,,每次行為的重復,就相當于又為它纏上了一股繩索,。很顯然,,每天纏,不斷纏,,纜繩會越來越粗,。因此,,壞習慣如果開了頭,每重復一次,,纜繩就粗了一些,,要去掉就更加困難了。 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要改掉壞習慣,一定要有準備吃苦的決心,,因為,,壞習慣不會輕易退出。 ⑵要督促孩子不斷復習建立的好習慣,,并且不斷強化它,。 我們的肌體、心靈從一種狀態(tài)過渡到另一種狀態(tài),,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從記憶的角度講,也需要不斷復習新建立的好習慣,,不斷強化它,才能最終養(yǎng)成好習慣,。根據(jù)科學家的研究,,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因此,,至少要在這21天的時間里,,不斷復習和強化好習慣,拒絕壞習慣的誘惑,。 ⑶切忌“虎頭蛇尾”,。培養(yǎng)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掉一個壞習慣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辦到的,,都必須付出長期的努力,。因此,糾正壞習慣和養(yǎng)成好習慣都需要有韌性,,不能因為堅持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效果就不了了之,那樣,,今后再培養(yǎng)好習慣就會更加困難,。 在培養(yǎng)好習慣的過程中,人的毅力也會慢慢增強,,當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就有了力量去對付那些壞習慣,。 小故事 從前有一個窮人,偶然買了一本書,。書本身沒有什么神秘之處,,但書里面卻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里面一張薄薄的羊皮紙上,寫著點鐵成金石的秘密,。 小紙片上寫著:點鐵成金石就是一塊圓圓的小石頭,,它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屬變成純金。你可能在黑海邊找到它,,它的外觀跟海邊成千上萬的石頭沒什么兩樣,。關(guān)鍵在于:奇石摸起來是溫的,而普通的石頭摸起來是冰涼的,。 于是,,窮人變賣了所有的家當,露宿于黑海岸邊,,立志找到這塊神奇的點鐵成金石,。 為了避免重復的勞動,窮人決定,,每當撿起的是一塊冰涼的石頭,,就扔到海里。 一天過去了,,窮人撿的石頭中沒有一塊是書中所說的奇石,。 一個月,一年,,二年,,三年……窮人還是沒找到那塊奇石。但是,,窮人并不氣餒,,繼續(xù)撿石頭,扔石頭……沒完沒了,。 突然有一天早上,,他撿起一塊石頭,先一摸,,是溫的,,然后他就隨手把它扔進了海里。扔完以后,,這個窮人后悔了,,因為他扔出去的是一塊真正的“點鐵成金石”! 窮人之所以會把“點鐵成金石”扔進了海里,不是他不想要那塊奇石,,完全是因為這個扔石頭的動作太具習慣性了,,以至于當他夢寐以求、苦苦尋覓的奇石出現(xiàn)時,,他仍然毫不考慮地把它扔到了海里,。 多年點鐵成金夢,因為習慣,,而像肥皂泡一樣頃刻破滅了,。 30. 手表定律:教育切忌自相矛盾 如果讓一個人站在同時向不同方向甚至相反方向行駛的兩條船上,他會有什么感受,? 認識“手表定律” 有這樣一個寓言: 森林里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靜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樹下的巖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聰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猛可”來規(guī)劃,?!懊涂伞敝饾u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認為是手表給自己帶來了好運,,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負有心人,“猛可”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 但“猛可”卻有了新的麻煩:每只表的時間指示都不盡相同,哪一個才是確切的時間呢,?“猛可”被這個問題難住了,。當有下屬來問時間時,“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因此變得混亂,。 過了一段時間,猴子們起來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寶座,,“猛可”收藏的手表也被新任猴王據(jù)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樣面臨著“猛可”的困惑,。 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當一個人只有一只手表時,,他可以知道是幾點;當他擁有兩只或兩只以上的手表,,有時卻無法確定是幾點,,因為這些手表的時間很可能并不一致,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表定律”給我們非常直觀的啟發(fā):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于混亂。同樣,,一個孩子不能同時接受父母不一致的教育,,否則,他將無所適從,;一個孩子不能同時接受父母給予的兩種價值觀,,不能接受兩個以上的目標,否則他的生活將陷于矛盾中,。 在家庭教育方面,,“手表定理”給父母的啟示是: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設(shè)置兩個不同的目標,,提出兩個不同的要求,因為這會使孩子無所適從,,甚至行為陷于混亂,。 小故事 梭子魚、蝦和天鵝三個是好朋友,。一天,他們發(fā)現(xiàn)路上有一輛車,,車上有許多好吃的東西。于是就想把車子從路上拖回家慢慢享用,。三個家伙一齊負起沉重的擔子,,每個人都鉚足了狠勁,身上青筋暴露,,都累得氣喘喘吁吁,??墒牵瑹o論他們怎樣拖呀,、拉呀,,車子就是紋絲不動。 原來,,三個家伙用勁的方向不一致,。天鵝想:“我的家在天上,應該把貨物拉到我家,?!庇谑撬熘弊悠疵赝焐侠K笞郁~想:“我的家在河里,,應該往河里拉,。”于是梭子魚使勁地往河里拽,。蝦想:“我的家在池塘里,,這車貨物應該送到我家?!庇谑俏r弓著身子往后拖,。盡管它們?nèi)齻€累得精疲力竭,車子卻一動不動,。 教育應協(xié)調(diào)一致 對孩子的教育保持一致性,,這是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目標。所謂家長對孩子教育的一致性是指:所有的家長,,包括父母親,、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共同的目標,在方法上互相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形成家庭教育合力。 從理論上來說,,一般家長都會同意在教育上的一致性,,問題在于具體到某一時,、某一事,,家長之間很難達成一致。例如,,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之間、父母與祖輩(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之間,,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生觀念沖突、內(nèi)容矛盾,、方法不同的情況,。他們相互間很少商量,各行其是,,甚至各執(zhí)己見,,在孩子面前爭吵,有時出現(xiàn)母親嘮叨,、父親訓斥,、爺爺“打圓場”、奶奶袒護,、外公外婆充當“保護傘”的混亂現(xiàn)象,。還有的父母當孩子有點成績就彼此爭“功”,孩子有了問題就互相推諉,。孩子在做了錯事不是先承認錯誤,,而是先向爺爺奶奶們求援,尋求庇護,。這些都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影響了教育效果,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品德和行為習慣,。 因此,,家庭中有必要正確處理內(nèi)部的關(guān)系。參與教育的家庭成員(父母,、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要經(jīng)常閱讀家庭教育的書報雜志,提高認識,、轉(zhuǎn)變觀念,,交換對教育孩子的想法,取得共識,、互相配合,。在實施教育時,使孩子感到家長在這些地方是一致的,。如果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來。千萬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固執(zhí)己見,,互不相讓,,各行其是,以免孩子或是無所適從,,或是有機可乘,。遇到這種情況,正確的解決辦法是,,爭論的雙方暫停對孩子的教育,,交換看法后再對孩子提出一個合情合理的一致意見。久而久之,,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就會形成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盡量一致的家庭氛圍,。 家長的教育也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要今天說對的事情,,明天又說是錯的,,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的迷惑不解,他們覺得父母的要求混亂,,而且弄不清什么事情重要,,認為什么都是可以改變的。 此外,,家庭教育還應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要使兒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為習慣,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共同培育,。美國社會教育學家威拉德?沃納指出:“從理想的觀點出發(fā),,家長和教師在以下兩方面享有共同點:都希望事情朝著最有利于孩子的方向發(fā)展;但事實上,,他們卻生活在不信任和敵意的環(huán)境中,。都希望孩子好,但卻是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發(fā)的沖突不可避免,。”由此可見,,學校和家庭教育存在著種種不協(xié)調(diào)的尷尬局面,。 一些父母因為工作忙、家務重,,很少跟學校老師聯(lián)系,,也不了解學校教育和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有的父母言行舉止有悖于學校教育,,這必然導致孩子認識上的模糊和觀念上的混亂,。在學校里,常見這樣的情景:一位家長抱起與別人打架的孩子說:“你沒長手,?怎么不打他,?”有的孩子打了小朋友,還振振有辭地說:“我媽媽說了,,誰撞了我,,就狠狠地揍他?!崩蠋煂⒆拥慕逃?,被家長一句話給否定了,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yǎng),那么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無論有多忙,,父母都應抽出一定的時間,,積極主動地去學校與老師取得聯(lián)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學校的教育要求,、內(nèi)容,,了解孩子在學校里思想行為的表現(xiàn),以及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向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況,,接受老師對家庭教育的指導,積極支持和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活動,。 這種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協(xié)同教育,才能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從而得以健康成長,。特別是要糾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家,、校更應相互溝通,,相互支持,否則,,對孩子的教育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 小故事 在名著《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記錄了卡爾?威特的一次經(jīng)歷: 在一次散步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 在散步的過程中,,鄰居史密斯太太發(fā)現(xiàn)女兒的裙子被弄臟了,,她立刻生氣起來,開始沖著女兒大聲責罵,??匆娕畠捍罂抟院螅竹R上給了女兒一小塊點心,。 我問史密斯太太:“您為什么要責罵女兒呢,?” “她總是這樣經(jīng)常弄臟自己的裙子?!笔访芩固@樣回答,。 “可是,您為什么又給了她一塊點心呢,?是為了表揚她的行為還是為了給她受責罵的補償,?” 史密斯太太啞口無言,她不知該如何回答我,。 這時,,她的小女兒也已經(jīng)被弄得糊里糊涂,她也不知道為什么母親會責罵她,,更不知道挨罵之后為什么很快又得到了點心,。 言傳與身教一致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兒女品行的根基。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森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童年時期記錄在大腦中的是“父母意識”,。意思是說父母的言談與行為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的行為、意識,、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言行不一致,,這勢必會阻礙孩子優(yōu)良品德的培養(yǎng)和塑造。孩子是聰明而敏感的,。例如,,如果父母嗜好打牌,又對小孩說打牌不好,,不能打,,這樣的教育是沒有用的;父母坐在電視機前一看就是三四個小時,卻把孩子反鎖在另一間屋子里,,嚴令其用心做功課,,刻苦讀書,這樣的教育很可能就成為一句空話,;父母對孩子再三強調(diào)過馬路要走斑馬線,,不闖紅燈,但父母本人在過馬路時由于性子急,,不走斑馬線,,闖紅燈,,在孩子的潛意識中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孩子的安全就沒有了保證。正如俄國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你不要認為,,只有當你和兒童談話,,對他們教導什么或指示什么的時候,你才是對他進行教育,。你怎樣和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你怎樣歡喜,、怎樣悲傷,;你怎樣對待朋友,怎樣對待敵人,;你怎樣笑,,怎樣閱讀——所有這些對于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意義,?!?/P> 著名作家巴金曾說:“父母的榜樣力量非常大。在我小時候,,父母脾氣都好,,從未打罵過孩子。想來想去,,我想不出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壞的東西,。今天有些年輕的父母高興時把孩子當作‘小皇帝’、‘小公主’,,動了氣就打罵不休,。過不了多久,他們的壞脾氣全讓孩子學到了,,孩子們只會學長輩們做出來的行為,,不會學他們嘴里講的道理和心里想的理想?!?/P> 父母對孩子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自己卻不帶頭遵守,,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相反,,如果父母言行一致,,就會給孩子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贏得孩子的信賴與尊敬,。例如,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父母也經(jīng)常專心地看書,。孩子看到父母這樣,自己也會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學習,。又如,父母平時為孩子的爺爺奶奶倒茶,、遞拖鞋,,關(guān)心體貼,孩子也會學父母的樣去孝敬老人,。 國外權(quán)威的兒童教育家經(jīng)過長期觀察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行為比言語要重要得多。我國也早就有身教勝于言傳之說,,不過,,這一點遠未能被廣大父母所接受。在許多家庭,,仍然對孩子說得多,,自己示范得少,忽略了榜樣在家庭中的力量,。 俗話說“正人先正己”,,這話同樣適用于家庭教育。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妨先進行一下自我檢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時時嚴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言行的巨大教育力量影響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例如,,要求孩子和同學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家長自己首先要與鄰里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不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計較。 父母要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子女的監(jiān)督之下的,,要知道,你今天表現(xiàn)出的行為方式,,第二天你的子女可能就會表現(xiàn)出來,,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應盡可能地表現(xiàn)出優(yōu)秀的行為,使子女對父母充滿信心,,永遠將父母當作自己最可依靠和最可信賴的人,。惟有這樣,你的教育才會有最好的效果,。 家教故事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他在教育子女時,,不僅嚴格要求孩子,,對自己也是以身作則。 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外出辦事,。在一旁玩耍的兒子,趕忙跑上前去,,扯著母親的衣襟,,又哭又鬧,吵著也要去,。曾參的妻子怕年幼的兒子走不動路,,不愿意帶他??墒怯直粌鹤永p得沒有辦法,,只好哄孩子說:“好孩子,你還小,,留在家里好好聽話,。等我回來,我把咱家那頭肥豬殺了給你吃,?!?/P> 兒子一聽止住了哭聲,眨了眨眼睛,,認真地問:“是真的嗎,?”母親只得點了點頭。兒子的臉上露出了微笑,蹦跳著跑到一邊玩去了,。這一切,,都被站在旁邊的曾參看在眼里了。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到家里,,只見曾參正拿著繩子捆家里的肥豬,,身旁還放著一把殺豬的刀子。妻子一見慌了,,急忙上前拉住曾參,,著急地說:“你這是瘋了,我剛才是被兒子纏得沒有辦法了,,才故意哄哄他,,只不過是說著玩的,你怎么當起真來了,?” 曾參嚴肅地說:“你做母親的,,不能欺騙孩子。小孩子啥也不懂,,只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聽從父母的訓教。今天,,你說不算,,答應孩子的事不去做,哄騙了孩子,,就是教孩子也去講假話,,去欺騙人。做母親的欺騙兒子,,兒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信,,以后即使再對他進行教育,他也難以相信母親的話了,。這樣做,,怎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妻子聽了,,覺得丈夫的話句句有理,,也就同意了。 31. 蝴蝶效應:細節(jié)決定教育的成敗 善終者慎始,,謹小者慎微,。家庭教育要從一個個細節(jié)做起。 很多時候,,對孩子講大道理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從根本上觸動孩子思想的神經(jīng),,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情、小細節(jié)抓起,,把小事做細,。 一只蝴蝶能引起一場龍卷風 1960年,美國著名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在研究“長期天氣預報”問題時,,在計算機上將一組簡化模型用來模擬天氣的演變,。他原本希望利用計算機的精確運算來提高預測天氣的準確性。但是,,事與愿違,,他發(fā)現(xiàn)自己模擬的新氣象模型遠遠偏離了先前的打印數(shù)據(jù)。開始,,他以為自己的計算機出了故障,,經(jīng)過反復查找,他發(fā)現(xiàn)并不是計算機運行的故障,,而是他輸入計算機的初始化數(shù)字的問題,。在原先的程序中,他用了小數(shù)點后面6位數(shù)字:,。在第二次運行時,,他將數(shù)字進位到了。他覺得萬分之一的微小差別不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但是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計算機中輸入的資料要是萬分之一的不同,,其計算結(jié)果就會出現(xiàn)巨大的差異,。 洛倫茲被這個現(xiàn)象迷住了,從此一頭扎進深入的研究,。十年以后,,洛倫茲研究出一個著名的科學理論——蝴蝶效應。 1972年12月29日,,在華盛頓召開的美國科學發(fā)展學會上,,洛倫茲發(fā)表了一個偉大的演說:《不可預測性:一只在巴西翩翩起舞的蝴蝶能否在得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 一只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以后,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州引起一場威力巨大的龍卷風,。為什么會這樣呢,?洛倫茲解釋道:蝴蝶翅膀的反復運動,導致其周邊空氣系統(tǒng)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從而產(chǎn)生一股微弱的氣流,。而這股微弱的氣流,,又會引起四周空氣相應的變化,繼續(xù)誘發(fā)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天氣系統(tǒng)更大的變化,,以此類推,最終產(chǎn)生出一場威力無比的龍卷風,。洛倫茲的這個研究發(fā)現(xiàn)引起科學界的轟動,。從此,“蝴蝶效應”理論不脛而走,,令洛倫茲聲名遠揚,。 “蝴蝶效應”的本質(zhì)是:任何一個微小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一場巨大的變化,?!昂睂ΜF(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告訴我們一定要重視生活中每個人,、每件事,、每個微小變化對全局的作用。因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以某種方式對全局產(chǎn)生微妙的影響,并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不知道,,也無法把握它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更可怕的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這些力量所造成的影響還會無限度地被放大,直至對全局起到毀滅性的作用,。 小故事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幾百年前的故事: 國王理查三世和他的對手里奇蒙德伯爵亨利要決一死戰(zhàn)了,,這場戰(zhàn)斗將決定誰統(tǒng)治英國。 戰(zhàn)斗進行的當天早上,,理查泄派了一個馬夫去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zhàn)馬,。 “快點給它釘掌,”馬夫?qū)﹁F匠說,,“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 “你得等等,,”鐵匠回答,,“我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xiàn)在我得找點兒鐵片來?!?/P> “我等不及了,?!瘪R夫不耐煩地叫道,“國王的敵人正在推進,,我們必須在戰(zhàn)場上迎擊敵兵,,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P> 鐵匠埋頭干活,,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然后開始釘釘子,。釘了三個掌后,,他發(fā)現(xiàn)沒有釘子來釘?shù)谒膫€掌了。 “我需要一兩個釘子,,”他說,,“得需要點兒時間砸出兩個?!?/P> “我告訴過你等不及了,,”馬夫急切地說,“我聽見軍號了,,你能不能湊合,?” “我能把馬掌釘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幾個那么牢實,?!?/P> “能不能掛住,?”馬夫問,。 “應該能,”鐵匠回答,,“但我沒把握?!?/P> “好吧,,就這樣,”馬夫叫道,,“快點,,要不然國王會怪罪到咱們倆頭上的?!?/P> 兩軍開始交戰(zhàn)了,,理查國王率領(lǐng)部隊沖向敵陣,。 他還沒跑到一半,那只掛著的馬掌掉了,,戰(zhàn)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翻在地上。 理查還沒有抓住韁繩,,受到驚嚇的戰(zhàn)馬就向遠處狂奔起來,。理查環(huán)顧四周,手下的士兵紛紛逃散,,亨利的軍隊圍了上來,。 他劍指長空,“馬,!”他咆哮道,,“一匹馬,我的國家傾覆就因為這一匹馬,?!?/P> 從那時起,人們就說:少了一個鐵釘,,丟了一只馬掌,;少了一只馬掌,丟了一匹戰(zhàn)馬,;少了一匹戰(zhàn)馬,,敗了一場戰(zhàn)役;敗了一場戰(zhàn)役,,丟了一個國家,。 這個故事出自己故的英國國王理查三世遜位的史實,他1485年在波斯戰(zhàn)役中被擊敗,。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雖然只是一顆釘子的失誤,,卻帶來了一個國家的滅亡。 教育要防微杜漸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和帝時,,由于竇太后執(zhí)掌朝政大權(quán),竇憲兄弟便依仗權(quán)力,,為非作歹,。官員中有的奉承拍馬,有的敢怒不敢言,。只有一個叫丁鴻的官員,,借著天上出現(xiàn)日食的機會,給皇帝上了份奏章,,說:“日為君,,月為臣,,日食的出現(xiàn),就好像是臣子在侵奪皇上的權(quán)力?,F(xiàn)在竇氏兄弟權(quán)勢很大,,如果皇上能親自處理朝政,把一切壞人壞事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那么兇惡的禍源就可以除去,,吉祥的事會接連而來?!?/P> 這就是“防微杜漸”的由來,,它指在錯誤或壞事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任其發(fā)展,。中國有句古語: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小小的疏忽和損失都有可能發(fā)展成大的漏洞,。“防微杜漸”能讓人們及時堵塞漏洞,,防止危機的發(fā)生,。在家庭教育中,同樣需要“防微杜漸”,,把孩子的錯誤消滅在“萌芽”之中,。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必然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關(guān)鍵是孩子做錯了以后,父母要及時指出錯誤,,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父母千萬不能在孩子犯錯后姑息縱容,這樣只會慫恿孩子繼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甚至犯更大的錯誤,。 一些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對孩子做事少聞少問,,少導少管,正確的行為缺乏鼓勵強化,,錯誤的行為沒有堅決剎住,久而久之,,使問題變得愈為突出,,好習慣沒有形成,,卻形成了許多壞習慣。 孩子在哪里錯了,,就要在哪里改正過來,;孩子在哪里跌倒了,就要在哪里爬起來,。如果錯了不改,,只能是錯上加錯;如果跌倒了不爬起來,,只能永遠躺在那里,。 ⑴批評孩子要及時。批評孩子最好是在他做錯了事情的第一時間里,,因為事隔時間越短,孩子對錯誤嚴重性的認識越清楚。如果時間久了,,孩子有可能淡忘了,,這時再批評,孩子要么覺得事情沒有那么嚴重而感到委屈,,要么會以為父母口羅嗦小題大做,,批評起不到好的效果。 ⑵批評要保持觀念的一致性,。父母批評孩子,,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情緒為中心,而應以教育孩子為中心,,以孩子所犯錯誤的輕重與否,,來決定批評的方式、環(huán)境與場合,。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好,,見孩子犯了錯誤也不批評,甚至夸獎孩子,;而下次心情不好,,見孩子犯了類似的錯誤,就嚴加責備,、訓斥,。這樣容易使孩子無法捉摸,無所適從,,以致孩子性情暴躁,,喜怒無常。 此外,父母雙方的教育觀念也必須保持一致,。如果對一種行為表現(xiàn),,母親說對,父親說錯,;今天說錯,,明天又說對,這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只有看父母的臉色行事,。 ⑶批評要考慮方式方法。孩子做錯了事,,能在家里進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去。有的父母常嚇唬孩子說:“明天我到學校去告訴你的老師,?!边@樣使孩子產(chǎn)生恐懼或不信任感,其結(jié)果并不理想,。 對孩子的批評要把握分寸,,如果批評過于嚴厲,會挫傷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反抗,;而如果批評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靈,,他就會覺得無所謂,。因此,父母必須從愛護孩子出發(fā),,既嚴肅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錯誤所在,、錯誤性質(zhì)和危害,徹底揭穿其借口抵賴的心理,。這樣做,,才可以達到批評的目的。 ⑷批評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批評之后,,父母要給孩子下臺階的機會,幫助和啟發(fā)孩子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批評不是讓孩子尷尬和無地自容,,而是讓孩子意識到他的錯誤,意識到錯誤給他帶來的不利和危害,,并下定決心改正錯誤,。 家教故事 劉少奇同志雖然日理萬機,但卻十分重視對自己子女的教育和培養(yǎng)。 195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10周年紀念日,。當時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劉少奇,,在其女兒平平參加向國慶觀禮的外賓獻花活動結(jié)束后,,順便父女同車回家,。 平平剛一上車,劉少奇就問:“平平,,你跟老師說過跟爸爸一塊兒回家了嗎,?” 平平紅了臉,趕緊下車跟老師回話,。 上車后劉少奇又問平平:“跟老師說‘再見’了嗎,?” 平平又跳下車,向老師行隊禮告別,??蓜⑸倨孢€不讓開車,又問平平:“你跟同學們說‘再見’了嗎,?” 平平只好第三次下車,,向同學們一一道了別,這才上車與爸爸一起回家去,。 一句話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父母的一句話,可能對孩子一生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也許父母在說這句話時,,并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小時候是一個公認的非常淘氣的壞男孩,。在他9歲的時候,,他父親又娶了一位妻子。當時他們是居住在維吉尼州鄉(xiāng)下的貧苦人家,,而繼母則來自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家庭,。 他的父親是這樣向新婚的妻子介紹卡耐基的:“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全縣最壞的男孩,,他可讓我頭疼死了,,說不定會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頭扔向你,或者做出別的什么壞事,,總之讓你防不勝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繼母微笑著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頭看著他。接著又看著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縣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有找到發(fā)泄熱忱地方的男孩?!?/P> 繼母說得卡耐基心里熱乎乎的,,眼淚幾乎滾落下來。就是憑著她這一句話,,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誼,。也就是這一句話,而成為激勵他的一種動力,,使他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而在繼母到來之前沒有一個人稱贊過卡耐基聰明。所有的人都認定他就是壞男孩,,但是繼母就只說了一句話,,便改變了他的一生。 從卡耐基的例子可見,,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常常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有時候,,創(chuàng)造奇跡的不是巨人,,也許是一句普通的話語。父母一句鼓勵的話語,,就是給孩子一個免費卻珍貴的禮物,,它在我們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卻往往重如千鈞,。為了使孩子有做事的積極性,與其否定還不如不斷示意孩子能夠做,,這是很重要的,。不管孩子的現(xiàn)狀如何,父母只要利用暗示的效果,,反復強調(diào)“你頭腦本來就很聰明,,只要努力就行”,孩子就會產(chǎn)生做事情的積極欲望,。一位成功女性對此體會深刻,,她說:“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實際上是成績不好的劣等生,。但是,,我母親從不責怪我,,而是經(jīng)常反復說一句話:‘你肯定會成為優(yōu)秀的人’。然而,,我卻沒有想到,,當我走向社會后,當時有些不好意思聽到的這句話,,反而成為我受到挫折時莫大的鼓勵,。”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具有絕對的權(quán)威,。肯定與激勵的一句話,,可能會成為他為之努力與奮斗的全部;而指責和否定的一句話,,會使孩子產(chǎn)生自己的人格全部被否定了的心情,。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遇到情緒不好的時候常常隨口就說:“你為什么這么蠢”,,“你腦瓜真笨”之類的話,,這會對孩子起到強烈的負面暗示作用。這種消極的,、缺乏邏輯性,、蔑視的口氣,容易傷害孩子自尊心,,甚至會令孩子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自暴自棄,,甚至因此走上犯罪和自我毀滅的道路。 父母不要輕易貶低孩子,,即使是在說笑話時,,也要避免說具有負面影響的話。不僅不要說孩子“笨”,、“蠢”一類的話,,就連貶低孩子容貌(如“你個子矮”、“皮膚黑”等)的話都不要說,。這些話只會讓孩子喪失自信心,,感到沮喪,并且不愿意再為完善自己做出努力,。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每一句話,好與壞都會在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使說笑話時,,也要避免說具有負面影響的話,而應說“現(xiàn)在就看你的努力了,,你一定會學得很好”,。用這樣的話表示孩子將來會有發(fā)展前途,對孩子表示信任,,才是父母所應做的,。 一句鼓勵的話塑造一個成功的人生,一句貶責的話則可能毀掉一個天才,。然而,,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一句話的作用。孩子的表現(xiàn)稍不如意,,父母就會罵出一些令孩子泄氣的話來:“你是一個十足的廢物,!”“你不要丟人現(xiàn)眼了!”父母一時的氣話,,都足以構(gòu)成對孩子終身的傷害,,因為它折斷了孩子對自己將來的希望和美好憧憬的翅膀。一個失去了信心的孩子,,將來還會有好的前途嗎,? 父母在對孩子說話時,應該思考一下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是否給孩子成長的力量,?因為,父母的每一句話,,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品讀,,都將會關(guān)乎孩子的一輩子。 小故事 羅杰?羅爾斯是紐約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里的孩子成年后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面的職業(yè),羅杰?羅爾斯是個例外,。在他就任州長的記者招待會上,,羅爾斯對自己的奮斗史只字不提,他提起了一個大家非常陌生的名字——皮爾?保羅,。 皮爾?保羅是羅爾斯的小學老師,,他在1961年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時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皮爾?保羅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兒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曠課、斗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當羅爾斯從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皮爾?保羅對他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羅爾斯大吃一驚,,長這么大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他記住了這句話,并且相信了它,。從那天起,,“成為紐約州的州長”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面旗幟。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說話不再夾雜污言穢語,,他成了班長。在以后的40多年里,,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羅爾斯真的成了州長,。 在羅爾斯的就職演說中有這樣一段話:信念值多少錢?信念是不值錢的,,它有時甚至是一個善意的欺騙,!然而你一旦堅持下去,它就會迅速升值,。在這個世界上,,信念這種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從一個小小的信念開始的,。 32. 熱爐法則:規(guī)則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手段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家庭生活中應有大家必須共同遵守的家庭規(guī)則。如按時起床,、就寢,,不隨便翻動父母或別人的東西,人際交流中的禮貌準則,,公共場所應遵守的社會公德等,。 良好的家庭規(guī)則有助于解決子女教育中出現(xiàn)的困惑和矛盾,,促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在家庭規(guī)則執(zhí)行中,,父母是實行家庭規(guī)則的表率,,而孩子則是考證家庭規(guī)則的結(jié)果。 認識“熱爐法則” “熱爐法則”源自于西方管理學家提出的懲罰原則,,說的是規(guī)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有人在工作中違反了工作制度,就像碰觸到了燒紅的火爐,,一定會受到懲罰,。這個比喻生動而又有趣,而且把懲罰的法則表示得十分明白,。 這種處罰的特點在于:①即刻性:當人一碰到火爐時,,立即就會被燙。②預先示警性:火爐是燒紅擺在那里的,,每個人都知道如果碰觸就會被燙,。③適用于任何人:火爐對人,不分貴賤親疏,,一律平等,。④徹底貫徹性:火爐對人絕對“說到做到”,不是嚇唬人的,。 在企業(yè)管理中,,“熱爐法則”保證企業(yè)建立嚴明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員工的行為,,引導員工的思想,,這是一個企業(yè)成功的保證。 父母教育孩子,,同樣需要“熱爐法則”,。 在家庭教育中,懲罰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教育專家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脆弱的,、不負責任的教育,。”因為對于一些任性的孩子,,光靠說服教育是很難奏效的,,而如果對于他們的錯誤行為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無疑是對他們的放縱和慫恿,,其結(jié)果是使其越來越任性而難以管束,。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在教育中,,當孩子犯錯誤時,運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懲罰是完全必要的,。 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一個很大的好處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從小樹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觀念。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正常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就必須承擔由于自己的錯誤所帶來的各種后果,。 有些父母盲目迷信“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的觀點,,大包大攬,替孩子承擔了太多本來應由孩子來承擔的責任,。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法,。 兒童教育專家瑪莉琳?古特曼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小時候經(jīng)常受到父母表揚,,而很少得到過懲罰的孩子,,在他們步入社會后很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失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不再會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種表面上的夸獎,。因此,父母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性格特點,,抓住適當?shù)慕逃龝r機,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錯誤,在不傷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實施“懲罰”是必要的,。 小故事 三國紛爭時期,,聰穎睿智的曹操20歲時即被任命為洛陽北都尉。當很多人知道自己城里的都尉才只是一個乳臭未干的毛頭小子的時候,,都紛紛搖頭嘆息,。漸漸地,城里的治安狀況開始出現(xiàn)惡化,,搶劫,、偷盜等各種刑事案件頻繁發(fā)生,城里一度人心惶惶,。 為了整頓全城治安,,曹操叫人找了一套五色棒放置在城門口的顯要位置,。并公布治安告示,讓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誰要是犯禁,,必用五色棒責打不饒。而且,,隨后還抓了幾個盜賊并拉到城門對其當眾懲罰,。很快,治安情況得到了控制:老百姓們也真正地認可了這位年輕有為的都尉,。 在這里,,五色棒的作用就相當于那只燒紅的火爐,對人們起到了預先示禁的作用,。 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 孩子在剛出生時,,并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需要為他制訂適當?shù)囊?guī)則,,讓孩子明白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從小在孩子心中樹立這些原則和標準,,決不能隨意突破。一位年老的祖父曾經(jīng)意味深長地說:“孩子就像牛一樣,,長得越大,,需要的牧場也越大。但是不管牧場大小如何,,我們還是用柵欄將牧場圍起來,。” 父母對孩子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相應的家庭規(guī)則,,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是必要的。一方面,,規(guī)則看上去是在限制人,,實際上規(guī)則也在保護人。任何一個人,,如果到了一個完全沒有限制的環(huán)境里面,,一定會不知所措。孩子的成長需要成人的提示,,需要成人的限制和成人設(shè)定的界限,。這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需要。 另一方面,按規(guī)則辦事是人與人之間能和諧共處的基本準則,。如果每個人只從自身利益出發(fā),,不遵守規(guī)則,不考慮他人的意愿,,這世界必定永無寧日,,也必定危及每個人的利益。對于孩子來說,,養(yǎng)成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對于未來的社會化生存是必要的。 在給孩子制定家庭規(guī)則時,,以下幾點是需要提醒父母們注意的: ⑴制定規(guī)則要信號明確,。給孩子制定規(guī)則,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例如,對孩子們進行遵守交通規(guī)則和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應具體教他們怎么過馬路,,遇到緊急情況怎么處理,如何幫助家長進行垃圾分類,,在公共場所如何保持文明舉止,,等等。孩子們?nèi)菀讓W,,也容易模仿,。此外,在制定規(guī)則的時候要把孩子不遵守規(guī)則的后果明確告訴他,。 ⑵給孩子把制定規(guī)則的道理講清楚,。制定規(guī)則,要把道理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擺出強權(quán)嘴臉。雖然孩子年齡尚小,,不一定能完全領(lǐng)會這些道理,但父母平和的語氣和尊重他的態(tài)度,,卻會讓他信任父母的判斷,,并順從父母的要求。父母也可以嘗試著與孩子通過討論,、交流等對話的方式,,鼓勵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規(guī)則,這樣可以使孩子有一種責任感,、義務感,,并自覺自愿地遵守。 ⑶遵守規(guī)則要一以貫之,。立下的規(guī)則,,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在外邊也應不許。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這樣只會讓孩子糊涂,,無所適從。 ⑷父母要以身作則地遵守規(guī)則,。所有的規(guī)則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也是父母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的,。例如,,父母規(guī)定:吃飯時不能說話,不能躺著看書,??墒歉改赋燥垥r經(jīng)常說話,也經(jīng)常躺著看書,。這種只要求孩子做到而父母自己卻做不到的規(guī)定,,很容易產(chǎn)生不良后果:一是父母說了卻沒有做到,實際上是公然的“說謊”,,孩子會在其他情況下效仿,;二是使孩子產(chǎn)生父母不公平地對待自己的想法;三是使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⑸制定的規(guī)則必須合理,。制定規(guī)則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為了控制,。有些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近乎苛刻,,制定的許多規(guī)則遠遠超出了孩子所能夠接受的程度,有些規(guī)則甚至是成人都難以遵守的,。這樣做很容易產(chǎn)生不良后果:一是孩子某些合理的,、正常的行為,由于父母不適當?shù)囊?guī)定而受到壓制;二是由于不適當?shù)囊?guī)定,,孩子因無法遵守而使那些規(guī)則形同虛設(shè),,會使孩子產(chǎn)生“有些規(guī)則可以不遵守”、“父母的話可以不聽”的想法,。 而更為可怕的是,,有些父母制定了不合理的家庭規(guī)則,使孩子的正常行為因此而受到嚴重的束縛和壓制,。例如,,有的父母規(guī)定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說話,周末不能出去玩,,即使學校組織春游也不能參加……而且,,當孩子的行為與相應的規(guī)則不相符合或發(fā)生矛盾時,父母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往往不惜以犧牲孩子的合理行為為代價,,甚至對孩子施以嚴厲的責罰。這種教育導致的直接后果是,,要么使孩子成為沒有了自主性,、獨立性的“小綿羊”,要么引發(fā)孩子的激烈對抗,。 家教故事 李大釗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中國最早的*主義者、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 李大釗幼年就喪失父母,,孤苦伶仃,靠爺爺李如珍撫養(yǎng),,祖孫倆相依為命,。李如珍是一個讀書人,對孫子十分喜愛,。雖然孫子出世時,,他已60多歲了,但對孫子的管教卻從不松懈,。從孫子3歲起,,李如珍就教他識字讀書,白天教,、晚上問,,直到學會了才睡覺。 七八歲時,,李大釗進入私塾讀書,但他生性頑皮、淘氣,,時常逃出去玩耍,。當時,他家對面有一座廟,,那里經(jīng)常聚集著一群不務正業(yè)之徒賭博耍錢,。李如珍擔心孫子染上這種壞習氣,一再警告孫子不許去那里玩,,但效果不是很明顯,。 一天中午,到了吃飯時間還不見孫子回家,,爺爺在家里等得十分著急,,猜想他又去看賭博了,只好親自去尋找,。果然不出所料,,淘氣的孫子正夾在一群小孩中,看得入迷,。爺爺氣壞了,,但并沒有發(fā)作,而是扭頭回去了,。 沒過多久,,李大釗感覺有點餓了,就偷偷摸摸地回到家中,,不聲不響地坐到桌旁吃飯,。吃完飯,爺爺把李大釗叫到身邊,,嚴厲地問道:“你今天怎么回家這么晚啊?” “我剛才看‘扔玩兒’去了,。”李大釗誠惶誠恐地回答,。 “看‘扔玩兒’是不是很熱鬧呀?”爺爺又問道,。 “嗯,是很熱鬧,?!崩畲筢撔÷暬卮稹?/P> 爺爺點了點頭,,說:“是呀,,看‘扔玩兒’比在家里坐著讀書寫字要熱鬧得多啦!可我平常囑咐你的話,你全忘了嗎?那些人空長著一雙手而不勞動,,滿身銅臭味,。我不讓你去那里,,你偏去,你說該罰嗎?” 李大釗低下了頭,,表示認罰,。于是,爺爺便叫李大釗到屋頂上去翻麻,。 這時,,正值七月伏天,屋頂上的麻又厚又密,,李大釗吃力地翻著,,很快就累得汗流浹背。李如珍雖然疼愛孫子,,卻決不姑息他的點滴過錯,。倒是李大釗的姑姑看到這種情景,心生惻隱,,來向爺爺說情,。爺爺才把孫子從屋頂叫下來,教導他道:“以后再也不要去那里看熱鬧了啊,。那里都是一些不務正業(yè)的人,,他們迷上了賭博,把正經(jīng)事都給荒廢了,。只見過他們中間有輸?shù)蒙系醯娜?,有傾家蕩產(chǎn)的人,何曾見過有賭博發(fā)財?shù)娜?你要是迷上賭博,,恐怕這輩子就不會有什么出息了,。記住了?” 李大釗說:“記住了,爺爺,,我再也不去那種地方了,。” 爺爺嗯了一聲,,看見孫子滿臉是汗,,又心疼地為孫子擦去汗水,倒水給他喝,。 從此以后,,李大釗牢記爺爺?shù)慕陶d,以讀書上進為樂事,,努力消除不良習性,,并以此要求自己和子女。 規(guī)則必須得到執(zhí)行 著名的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曾經(jīng)說過:“父母的規(guī)矩應該盡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我們要讓孩子自由成長,,但自由的底線是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父母從小就應該讓孩子懂得規(guī)則就是規(guī)則,,一旦出現(xiàn)違規(guī)的行為,他們就必須承受后果,。 孩子往往通過父母的行為反饋來認識或矯正自己的行為,。如果父母不能堅持原則,孩子也會抗拒父母權(quán)威,、破壞規(guī)則,。例如,一個母親常常抱怨她3歲的兒子不好好睡覺,,兒子幾乎每晚半夜起來,,一定要媽媽陪他玩,有時要玩一個多小時才肯再去睡,。這位母親一遍一遍地告誡兒子,,該睡覺的時候要好好睡覺??擅看沃灰⒆有褋?,她就會陪孩子玩。母親的行為無疑在告訴孩子,,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破壞規(guī)則也不會有什么不良后果。結(jié)果可想而知,,孩子依然我行我素,,這位母親則被搞得精疲力竭。 規(guī)則一旦制定,,就必須執(zhí)行,。規(guī)則是客觀的條條框框,不是父母情緒的好與壞,。鑒于孩子容易忘記預先的約定,,也沒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需要不時地提醒以幫助孩子記住,。 但是,,提醒只是提醒,一旦孩子破壞了規(guī)則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一是一,,二是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必須讓孩子懂得他的一舉一動能產(chǎn)生不同的后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就會知道無論什么事都不能馬虎,,從而形成什么事都認真的習慣,,也就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監(jiān)督了。 美國有則公益廣告,,告訴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煙或接觸毒品,。 廣告中,一位母親告誡兒子:你現(xiàn)在該做作業(yè)了,,不能看電視,!同時她拿走了遙控器,你現(xiàn)在不能玩電子游戲!同時她關(guān)掉了游戲機,,等等一連串的類似場景,。每一次,母親都嚴格地維護了規(guī)則,,最后,,當這個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給他一根煙時,他堅決地搖頭:不!我不喜歡抽煙,。這時畫外音響起:說一不二,,孩子會聽從。 這則廣告告訴家長,,制定規(guī)則,,并嚴格執(zhí)行規(guī)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醒父母注意的是,,要想讓孩子遵守規(guī)則,你要用行動,,而不是沖著孩子吼叫或斥罵,,也不是空洞的威脅??堪蠢葻o法駕駛汽車,,靠叫喊也無法“駕駛”孩子。你的憤怒只會讓你精疲力竭,,對孩子產(chǎn)生的作用很小,,甚至一點作用也沒有。 執(zhí)行規(guī)則能使孩子吸取教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并能培養(yǎng)出講究道德,、成熟穩(wěn)重的好孩子;而威脅和斥罵會破壞親子關(guān)系,,還有可能滋生怨恨,。孩子被父母的憤怒漸漸引導到了對立面,每一次對立,,都使父母的神經(jīng)以及他們和孩子的關(guān)系變得緊張,。 更嚴重的后果是,當父母和孩子之間關(guān)系變得更加緊張后,,雙方的情緒有可能會在某一天爆發(fā),,使沖突陡然升級。例如父母對孩子進行非常嚴厲的懲罰,,或孩子對父母進行激烈的反抗,這樣,,有可能將親子關(guān)系引入非常危險的境地,,甚至導致某些悲劇的發(fā)生。 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成人的督促的,。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如果孩子的言行不符合規(guī)則,即使是一些小的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也應該及時地提醒,。從一開始,就要讓孩子明白,,如果違反規(guī)則,,某些懲罰就一定會降臨到他身上。這樣,,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就會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得到強化,。 言必行,信必果,,這句話對父母和孩子都將受益無窮,。 家教故事 有個叫佛蘭克的小男孩非常喜歡釣魚。在11歲那年的一天,,像往常一樣,,他隨著父親去湖邊釣魚。 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佛蘭克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后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過了好長時間,,佛蘭克感覺到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家伙上鉤了,。他小心翼翼地收起魚線,。父親則在一旁十分愜意地看著兒子熟練麻利的動作。 終于,,一條竭力掙扎的大魚被拉出水面,。好大的一條鱸魚,佛蘭克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呢,。父親也很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zhuǎn)向了佛蘭克:“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P> “爸爸!為什么,?”佛蘭克急得哭了,。 “你還會釣到魚的?!备赣H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么大的魚了,?!狈鹛m克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他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也沒有別的釣客,。佛蘭克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盡管沒有人看到他們,更無人知道他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他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他只好不情愿地把魚放回到湖里去。 轉(zhuǎn)眼間34年過去了,,佛蘭克已是紐約一位著名的建筑設(shè)計師了,。他再沒有釣到過像34年前那個夜晚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他卻為此終身感謝他的父親,。因為是父親讓他懂得了即使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也要自覺地遵守規(guī)則。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佛蘭克在任何時候都沒有放松自律,,也沒有做出過有損公德的事情。經(jīng)過自己的誠實,、勤奮,、努力奮斗,佛蘭克終于釣到了生活中的大魚——讓人仰慕的成功事業(y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