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庇阿與漢尼拔——思索
在人類歷史上,,羅馬貢獻的杰出人物之多,是其他任何城市無法比擬的,。其中西庇阿家族給羅馬帶來的光榮在共和國時期幾乎沒有別的世家可比:一位西庇阿結束了迦太基稱霸地中海的歷史,,而另一位西庇阿則直接將這座繁華都市遺留給浩瀚的沙漠。本文試圖加以記述的是前者的業(yè)績,,因為后一位西庇阿對迦太基的毀滅雖然加快了羅馬帝國的擴張,,但是否有利于人類的整體發(fā)展并無定論。 在特羅亞陷落之前五十年,,腓尼基人建立迦太基于阿非利加,,據傳說,殖民首領是狄多女王,,維吉爾《埃涅阿斯記》言其為情絕望,,自殺之前,詛咒意大利民族的創(chuàng)建者埃涅阿斯,,呼吁神明為其復仇:“今后,,我的推羅人民,你們一定要懷著仇恨去折磨他的一切未來的后代,,這就是我死后你們送給我的祭禮,。我們這兩族之間不存在友愛,也決不聯(lián)盟,。讓我們的骨肉后代中出現(xiàn)一個復仇者吧,,讓他用火與劍去追趕那些特洛亞移民。……我祈求國與國,、海與海,、武力與武力互相對峙,讓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永遠不得安寧。”(楊周翰譯,,譯林版,,第102頁)注釋者一致認為所謂“復仇者”即引起羅馬最大恐懼的敵人漢尼拔。 維吉爾撰寫《埃涅阿斯記》于迦太基毀滅近百年,、愷撒重建殖民地于迦太基廢墟附近之后,,顯然,他對羅馬與迦太基即使隔著一片海水也不能并存是深信不疑的,,這一觀念并非單純?yōu)樵娙怂?,即使羅馬普通公民也認為不克服這個障礙,那羅馬就不能將地中海完整地納入自己的懷抱之中,。因此,,羅馬與迦太基的交鋒是一場有關地中海主權的戰(zhàn)爭。 西西里是地中海最大的島嶼,,位于意大利南部與迦太基所在的北非海岸之間,。地中海以此為中心,東面是東地中海,,西面是西地中海,。據希羅多德《歷史》記載,西西里自古就是希臘與腓尼基兩族鏖兵的戰(zhàn)場,,在第二次希波戰(zhàn)爭期間,,西西里僭主蓋隆大敗迦太基人的國王安農的兒子阿米爾卡斯所率領的一支三十萬人的聯(lián)軍的那一天,也正是希臘人在撒拉米司海戰(zhàn)擊敗了波斯人的那一天,。這也許是希臘人最輝煌的時刻,,同是戰(zhàn)勝兩個超級帝國。據修昔底德《伯羅本尼撒戰(zhàn)爭史》卷六第一章記載,,西西里居民主要由希臘,、腓尼基與意大利移民構成,其中科林斯的殖民地敘拉古是最大的城市,,而腓尼基人占據了靠近迦太基的俾俾利地角和沿海一帶的島嶼,,意大利人則退守在島的中部與北部。公元前415—413年雅典海軍遠征西西里,,結果因國內政治紛爭,,沒能及時提供支援,,使遠征軍失去動力,,為以敘拉古為首的西西里聯(lián)盟所敗,全軍覆沒,。此外,,在亞歷山大東征過程中,攻陷迦太基母邦提爾,曾為波斯帝國提供海軍的腓尼基人紛紛攜帶家產逃往迦太基,,迦太基因此而感受到人口的壓力,,不得不開辟新的殖民地以緩解國內矛盾,這就使騷動不僅朝阿非利加內陸擴展,,也因此而將西西里及西班牙視為囊中的獵物,。 跟司巴達與羅馬不同,迦太基立國的宗旨并非要做軍事征服者,,它靠商業(yè)獲致厚利,,因此,當它與羅馬直接對峙時,,結局就跟雅典與司巴達爭衡一樣,,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關于迦太基的政制,,與拉棲第孟,、克里特同樣是亞里士多德《政治學》的考證的對象,約略言之,,迦太基是王制,、貴族與平民均參與國家決策的混合制度,平民人口雖占絕大部分,,但內政卻一直是穩(wěn)定的,,在其歷史上沒有值得提起的內訌(希臘很多城邦包括雅典就毀滅于民主派與貴族派的內部斗爭),也沒有出現(xiàn)僭政,,這與司巴達相似,,由此可證其制度是修明的。其兩位國王的繼承卻跟司巴達不同,,而是從著名宗族間憑才德選任(這與羅馬早期相似,,前368年,迦太基結束王制,,進入貴族共和時代),。但迦太基的制度有一種偏差卻是特有的,它的立國精神原本于貴族政體,,或共和政體,,可它有時偏向平民政體,有時偏向寡頭政體,。亞里士多德認為:“迦太基現(xiàn)行法制,,并未消除一切亂源,倘使時運艱難,,遭逢邊警,,平民是會反叛的,。”(《政治學》卷二章十一,商務版)這種偏差在布匿之戰(zhàn)中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不是元老院準備出賣人民的利益,,就是人民置元老院的決策于不顧,彼此爭執(zhí)的結果,,總是人民的魯莽戰(zhàn)勝元老院的理智,,國家的毀滅即肇因于此。 在希臘移民潮初期,,腓尼基人節(jié)節(jié)敗退,,不僅東地中海拱手相讓,連西西里與塞浦路斯等島嶼也為希臘人占據,,同時司巴達人還在意大利南部海岸建立起優(yōu)良的港口城市塔林托,,但到公元前二世紀,這股殖民潮流卻被迦太基與意大利聯(lián)盟遏制,。前280年,,為阻止已統(tǒng)一北意的羅馬對南意希臘城邦的蠶食,皮洛斯應塔林托之邀率軍近三萬登上意大利土地,,然而他的軍隊雖贏得幾次戰(zhàn)役,,卻因羅馬不肯議和,迦太基軍隊又進犯西西里,,使他疲于奔波,,而最終輸掉了整場戰(zhàn)爭。當他離開西西里時,,預言已給羅馬與迦太基留下絕好的戰(zhàn)場,,果然,第一次布匿戰(zhàn)爭不久就拉開了幄幕,。 正是皮洛斯教會了羅馬人如何進行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使它在第一次布匿戰(zhàn)爭(前265—242)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結局是迦太基人退出西西里,,結束了地中海北部的霸權,。雖然這一和約對迦太基明顯不利,但還不足以動搖帝國的基礎,,使帝國根基動搖的是迦太基內部政治紛爭所造成雇傭兵叛亂,。福樓拜曾到非洲實際考察,撰寫歷史小說《薩朗波》,,勾畫出雇傭兵叛亂的宏偉畫卷,。然此非本文要點所在,筆者擬用簡短篇幅分析一下迦太基戰(zhàn)敗的原因,,為西庇阿及漢尼拔的出場做些鋪墊,。 從政體而論迦太基并不比羅馬遜色多少,但他們獲取財富的手段卻導致了戰(zhàn)爭的結局,。以商業(yè)為主的國家其發(fā)展總是迅速而不自覺的,,迦太基通往帝國的道路不全是靠戰(zhàn)爭奠定的,它的人民獲至尊榮地位沒有通過一個道德完善過程,,因此,,它的政體隨著財富的增加而逐漸腐敗。此外,,迦太基與雅典相似,,公民有農業(yè)派與貿易派之別(雅典還有山地派),內部的政治斗爭使它的政府在關鍵時刻難以保持足夠的凝聚力,。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第四章:“在迦太基得勢的有兩派,,一派總是希望和平,另一派總是希望戰(zhàn)爭,;結果迦太基把自己弄得既不能享有和平,,又不能很好地進行戰(zhàn)爭。”可以說初次布匿之戰(zhàn),,迦太基的失敗就是由于政府處置不宜并缺乏應急策略所造成,。 而羅馬與司巴達相同,其財政主要依賴于農業(yè),,這就有效地避免了國內紛爭,,使紛爭只停留在平民與貴族之間,而不至于造成貴族與貴族之間,,平民與平民之間,,或某些貴族領導一部分平民(或一部分平民擁戴一部分貴族)的強烈沖突,這種沖突只要發(fā)生一次,,就不可能杜絕其根源,,而且必將國家送上覆滅的道路。此外,,迦太基的海軍雖然規(guī)模龐大,,但似乎僅有對付海盜的能力,面對羅馬人的勇猛頑強與創(chuàng)新精神,,根本沒有發(fā)揮出與海洋帝國相匹的作用,,它建立海軍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貿易航道而非像雅典那樣用之于戰(zhàn)爭。迦太基就其本性而言是一海洋國家,,它沒有像雅典那樣重視它的海軍,,卻試圖通過雇傭兵在陸地上與羅馬爭雄,顯然,,即使僥幸贏得一兩次戰(zhàn)爭,,也不足以長期與羅馬抗衡,。 迦太基將軍別號“閃電”的哈密爾卡在平定雇傭軍叛亂后,與其婿哈士多路巴合作,,于前237年揮師經陸路沿北非海岸向赫丘力士石柱進軍,,然后橫渡海峽到達西班牙,抵達仍在迦太基掌握之中的西班牙南部重鎮(zhèn)加的斯,,當哈密爾卡被當地居民謀殺后,,哈士多路巴繼任,創(chuàng)建新迦太基城,,逐漸將勢擴展到埃布羅河中下游流域,。羅馬因忙于伊利里亞、高盧的戰(zhàn)爭,,無暇及此,,前226年羅馬派出使者至西班牙,向哈士杜巴提出交涉,,簽定埃布羅條約,,要求迦太基的勢力不要越過埃布羅河。五年以后,,哈斯德魯巴爾遇刺身亡,。全軍推舉哈米爾卡的兒子漢尼拔作他的繼任人。那時,,他才二十五歲,,故而波利比烏斯說“時間給予漢尼拔充分的機會去表現(xiàn)其父傳的對羅馬之恨”。 李維《歷史》對漢尼拔有如此描述:“他以最大無畏的氣概進入險境,,在危險中舉止自如,,完全置生死于度外。沒有任何困難能勞其體,,傷其志,。他耐暑熱,忍冬寒,;飲食僅以自然需要為度,,而不受享樂欲望的支配。其作息時刻并無晝夜之分,,他用以休息的時間只是公余之暇而已,。即使是所謂休息,也沒有柔軟的床鋪與安靜的環(huán)境可言,。許多人常??吹剿w著一件野戰(zhàn)短氅與前哨部隊及哨兵們混雜著席地而臥。他在服飾上與其軍中將士毫無區(qū)別,,但他的兵器與坐騎卻使人人矚目,。不管是論騎術還是論行軍,,他都穩(wěn)當軍中之首。他率先沖人敵陣,,殿后退出戰(zhàn)斗,。……他曾在哈士多路巴統(tǒng)帥麾下服役三年,凡是想望成為一代名將的人所應知應為的事情,,他無不細心觀察研究。”——這種品質似乎只有高盧的征服者愷撒才具有,。雖然如此,,李維又說他有著非常殘酷的一面,比一般迦太基人更可怕,,他不信真理,,不守信用,不畏鬼神,,不信宗教,,不尊重誓詞。波里比阿也說他異常殘酷,,并且十分貪婪,。不過在后代看來,這些惡德可能都要打些折扣,,因為他的不講信義并不比他的偉大對手西庇阿更厲害,。而他的殘酷在那個時代也不算是最反常的。 “先父即將遠征伊比利亞(西班牙)之際我恰好九歲,。他向神靈供奉祭品時我正站在離祭壇不遠的地方……他把我叫到他身邊慈愛地問我是否愿意隨他一起出征,。我迫不及待地表示愿意,并且充滿男孩子氣地熱切懇求他準我同行,。他拉著我的右手把我領到祭壇跟前,,吩咐我把手放在剛獻祭的祭品上對天起誓:我決不與羅馬為友。”——據波利比烏斯記載,,此言出自漢尼拔之口,。后人固然無從得知是否確有其事,然而無可懷疑,,漢尼拔確實從小就在他父親哈米爾卡的教育下形成了對羅馬的仇恨,。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之后,漢尼拔無疑有其報復的權利,。他具有高度敏銳的政治才能,,認識到羅馬乃一個臨時拼湊起來的軍事強國,只要將它能夠用于機動的軍事力量消滅,,同盟國就會背叛它,。而在戰(zhàn)術方面,,漢尼拔也處于強有力的地位,他知道亞歷山大運用騎兵給戰(zhàn)爭藝術帶來的新革命,,而羅馬人對這種革命似乎很少認識,。 第二次布匿之戰(zhàn)導源于位于埃布羅河之南,然與羅馬有一定同盟關系的臨海城市薩干坦,,前219年,,漢尼拔率強大雇傭軍,摧毀此城,,把達到兵役年齡的男子全體殺死,。次年,羅馬派遣使團至迦太基宣布戰(zhàn)爭,。但羅馬對戰(zhàn)爭雖有所準備,,卻顯然對漢尼拔的個人才能估計不足。共征集三個執(zhí)政官軍,,六個聯(lián)合軍團,。主戰(zhàn)場定于西班牙,由執(zhí)政官帕布利阿斯?科尼紐斯?西庇阿(即老西庇阿)指揮,;第二戰(zhàn)場定于非洲,,作戰(zhàn)基地定于西西里;還有兩個軍團由曼利烏斯率領前往高盧,,建設殖民城并監(jiān)視不穩(wěn)定的地區(qū)和部落,。 漢尼拔則將軍隊開過埃布羅河,征服這片地區(qū)后,,于前218年5月30日率領意大利遠征軍離開新迦太基城,,經過巨大困難,并受到很大損失后,,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高盧,老西庇阿聞訊,,將軍團主力交于其弟指揮,,自己則帶領騎兵與少數輕裝步兵登船返回意大利,意欲同曼利烏斯會合,,在山南高盧迎擊迦太基人,。漢尼拔進入波河流域,得到當地高盧人的支持,,與老西庇阿在提塞那斯河畔展開第二次布匿之戰(zhàn)的第一場會戰(zhàn),,羅馬人敗北,老西庇阿受傷,據傳說他的兒子,、年僅十七歲的西庇阿拼死相救才使他突破重圍,。此后,漢尼拔揮師南下,,經過一系列會戰(zhàn),,尤其是坎尼之戰(zhàn),給羅馬在意大利的軍團以重創(chuàng),,接著進入戰(zhàn)術沖突不斷而戰(zhàn)略上只能相持的階段,。漢尼拔因得不到迦太基與西班牙的支援,兵力不足以圍攻重要城市,,而羅馬也沒有杰出的統(tǒng)帥與漢尼拔抗衡,。于是西班牙則成為兩國鏖兵之地。 當老西庇阿執(zhí)政官任職期滿后,,羅馬派遣新執(zhí)政官進攻漢尼拔,,任命他為代執(zhí)政官,,再至西班牙,。從此,兩西庇阿在西班牙進行戰(zhàn)爭,。漢尼拔之弟哈士多路巴是迦太基在西班牙軍隊的統(tǒng)帥,,直到迦太基人召他和他的一部分軍隊回去抵抗努米底亞國王法西克斯為止。兩西庇阿很容易就戰(zhàn)勝其余的軍隊,,在西班牙取得眾多部落的支持,。但當迦太基與法西克斯議和后,又派遣哈士多路巴帶著更大的一支軍隊和三十頭戰(zhàn)象進入西班牙,,和他同行還有馬戈與另一位迦太基將軍哈士多路巴,,經過幾次正規(guī)戰(zhàn)役與遭遇戰(zhàn),兩西庇阿同時陣亡,。消息傳到羅馬,,羅馬人大為沮喪,他們派遣馬塞拉斯與克勞狄(尼祿)率一個軍團前往西班牙,,但他們沒有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勢力逐漸加強,將羅馬人的勢力壓縮到比利尼斯山脈中的一小塊地區(qū)之內,。這在羅馬引起巨大恐慌,,他們擔心迦太基人又會從西班牙侵入意大利北部,與轉戰(zhàn)意大利南部的漢尼拔成夾擊之勢,。因此,,他們雖然很想退出西班牙,但是不能,相反,,還必須擴大戰(zhàn)爭規(guī)模,,以期從根本上動搖漢尼拔的信心。 前213年,,老西庇阿長子盧西阿斯?西庇阿與其弟科尼利阿斯?西庇阿同時參與競選,,以高票當選為次屆的營造官,時科尼利阿斯?西庇阿年僅22歲,,突破了羅馬法律對政府官員年齡的限制,。西庇阿自提塞那斯河戰(zhàn)場上救出父親后,就一直隨軍團轉戰(zhàn)意大利,,經歷了與漢尼拔的數次大戰(zhàn),,坎尼會戰(zhàn)時,他是一位低級軍官,。在那次大屠殺中,,他保住了性命。至此我們才算找到本文描述的對象,,除莎士比亞外,,很難有一支筆與這樣一位偉大人物相稱。蒙森《羅馬史》如此評價他:
“有少數人能夠憑著他們的精力和鐵一樣的意志來約束世界,,在幾百年內采取新的路線和向新的路線行動,。他卻不屬于這一類??墒菂s另有一種特殊動人的魔力環(huán)繞著這個優(yōu)美的英雄,,好像是一個閃耀的光圈一樣。在安靜的氣氛和堅定的信心之外,,西庇阿又經常有輕快和敏捷的情調,。他有足夠的熱心可以使人們的心靈溫暖;同時又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使他在任何情況中都能追隨智慧的領導,。他雖然并不脫離平民生活,但卻并不庸俗,,具有一般人對天命的信仰,,反之他雖然并沒有講出來,但他卻用一種暗中說服的方式來使人相信他是神所特別保佑的人,。一句話,,他具有一種純正先知者的本質。他站在人民上面,,但并不與人民脫節(jié),。這個人遵守他的諾言,,在行為上有王者之風。他認為他如果采納了一個通俗的帝王尊號,,那實在是小看了自己,,但是他卻永遠不能了解共和國的憲法可以約束他。他對自己的偉大具有如此信心,,所以他忘記了仇恨和妒嫉,,他有禮貌的承認旁人的好處,而同情地忘記旁人的過錯,。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軍官和一個精練的外交家,,但卻并不特別顯出他對這兩行職業(yè)的專長。他把希臘文化與羅馬人的民族意識充分的融合起來,,他是一個口才極好的演說家,,態(tài)度非常莊嚴優(yōu)美,他能贏得人心,,包括士兵和婦女,、他的國人和西班牙人,以及他在元老院中的政敵和他的偉大迦太基敵人都在內,。” 據阿庇安《羅馬史》第六卷《西班牙的戰(zhàn)爭》記載:當羅馬人確定某天推選一位出征西班牙的將軍時,,沒有一個人愿意自己被提名,這使他們恐慌增加,,憂郁的沉默支配了整個會場,。直到年僅二十四歲的西庇阿跑向前來,,發(fā)表一篇令人感動的演說,,他談到自己的父親和叔父,對他們的命運表示悲傷后,,他說,,比起所有其他的人來,他尤其應當被推選出來,,替他的父輩和他的祖國復仇,。他的演說雖顯冗長,但情緒激烈,,好像一個受到靈感啟迪的人一樣,,他保證不但要征服西班牙,還要征服阿非利加和迦太基,。在許多人看來,,這似乎是一個青年人的浮夸,但他恢復了羅馬人的精神,,使那些因不斷戰(zhàn)敗而沮喪的人倍受鼓舞,。因此,他就被選為開往西班牙去的將軍,盼望他會做出一些無負于他這般進取精神的事業(yè)來,。但年老一點的人則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這并非進取精神,而是愚夫的蠻勇,。當西庇阿聞聽此言后,,他又把會議召集起來,他用同樣的情緒,,發(fā)表了一篇嚴肅的演說,。他說,他的年輕,,絕對沒有妨礙,,如果他的長輩中有任何人希望負擔這個兵權的責任的話,他情愿把兵權讓給他們,。當沒有人表示愿意接受這個兵權的時候,,他更加受到人們的贊揚與欽佩。于是他帶一萬步兵和五百騎兵出發(fā)了,,并受命接管西班牙的羅馬軍隊,。 可以說,西庇阿受任于危難之際,,根據羅馬法律,,統(tǒng)帥兩個聯(lián)和軍團要有與執(zhí)政官或國務官相當的職位,年齡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40歲以上,。但這次卻突破了法律,,任命一位從來沒有擔任過執(zhí)政官的人統(tǒng)帥如此大的軍隊,負責如此大的方面戰(zhàn)爭,。由此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羅馬體制的一個缺陷,。原則上擔任羅馬方面軍統(tǒng)帥的人都是當任執(zhí)政官或前任執(zhí)政官,這些人幾乎都是共和國的元老,,他們有豐富的內政經驗,,但軍事謀略就相對欠缺。到這種年齡的人一般都穩(wěn)重有余而應變不足,,而且?guī)缀踉僖矝]有學習的興趣,,雖然他們每次都敗于漢尼拔的騎兵,但卻沒有學習如何運用騎兵的戰(zhàn)術,,他們相信耐力而不是速度,,有“戰(zhàn)略之父”之稱的漢尼拔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豈奈早期與他對戰(zhàn)的羅馬將軍幾乎都是不思進取的學生,。這應該從民族的特性上加以分析,,以農業(yè)立國的羅馬人很難不保持對祖先的忠誠,,這使他們對戰(zhàn)爭藝術的新革命遲遲不能正確認識,但一旦認識后就能將這一成就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西庇阿正因為年輕,,才沒有錯過通過失敗向漢尼拔請教的機會,當他獨立統(tǒng)率一支部隊后,,就很快將所學運用于實踐之中,,而且還注入了天才的構思與不竭的創(chuàng)造性。顯然,,在經過長期戰(zhàn)爭后,,羅馬將領的年代交替已成為可能。隨著將領的年輕化,,新的思想,、新的戰(zhàn)略也漸漸被采用,戰(zhàn)爭不可逆轉地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前210年,,西庇阿到達西班牙,他接管了尼祿那支屢經失敗考驗的羅馬軍隊,,與自己所帶部隊聯(lián)合在一起后,,他舉行了一個祓除祭祀,向軍隊發(fā)表了一篇類似他在羅馬所作的夸口的演說,,以鼓舞士氣,。全體西班牙人都厭倦了迦太基人的統(tǒng)治而懷念西庇阿家族的美德,現(xiàn)在老西庇阿的兒子西庇阿由神意派遣來統(tǒng)管西班牙戰(zhàn)事了,,這一消息迅速傳遍半島,。當西庇阿知道后,他假意說,,他做的一切都是受上天的指示,。同時,,他分析敵情,,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主力部隊駐扎地分隔很遠,無法迅速救援,,就決定對僅有一萬名守兵(由馬戈率領)的新迦太基發(fā)動突襲,。一則此城儲藏豐富,如果攻陷此城,,部隊非惟無須羅馬支援,,還有盈余給羅馬的瀕臨破產的財政送去救濟。此外,,這里還可以作為他從海陸兩方面進兵西班牙的可靠根據地,,同時也是到達阿非利加直取迦太基的捷徑,。因為這些考慮,他感到興奮,,沒有把意圖向任何人透露,,于夕陽西下時,率隊出發(fā),,次日凌晨開始進攻,。戰(zhàn)事非常激烈,但最后還是羅馬人的堅定性和持久性占了上風,。最后,,西庇阿注意到南面海水開始退潮,此處城墻較矮,,退潮后波濤深不及膝,,平時則直達胸際,于是他大聲呼喊:“現(xiàn)在,,士兵們呀,,現(xiàn)在是我們的機會了,現(xiàn)在神來幫助我們了,。進攻海水已經為我們讓了路的地方那部分城墻,,拿梯子來,我一定領導你們,。”他是第一個抓住一把梯子,,帶著梯子跑到湖沼中的,他開始試圖在沒有任何其他的人企圖攀登的地方爬上去,。但士兵阻止了他,,他們把梯子靠到城墻上,自己開始攀登,,終于他們勝利了,。 在到達西班牙的第四天,他和他的軍隊在一天之內就攻克這座富裕而強大的城市,,他的愿望沒有落空,,使他比以前更加覺得在自己的一切行動中,似乎真受到神的啟示,。此外,,他獎勵了作戰(zhàn)勇敢的士兵,并將迦太基人囚禁于此的西班牙各部落人質釋放,,并送給他們許多禮物,,送給少女的是耳環(huán)和手鐲,青年男子則是匕首和刀劍,,讓他們回到家鄉(xiāng),,以便跟各個市鎮(zhèn)和解,。全西班牙及在西班牙的迦太基人看到這個功績這樣巨大,又來得如此迅速,,無不驚懼,。此一戰(zhàn)奠定了西班牙的命運,也奠定了西庇阿在軍事領域里不可動搖的地位,。 西庇阿駐扎防軍于迦太基,,并命令將城墻較矮部分加高到相當程度,于是移兵向西班牙其他地區(qū)進攻,,凡能修好的地方,,他就顯示自己的外交才能;凡仍然抗拒的地方,,則運用武力,。同時,他還改進羅馬軍團的戰(zhàn)術,,采用西班牙短劍,。前208年,西庇阿敗哈密爾卡之子小哈士多路巴于比提卡后,,與吉克斯之子哈士多路巴相距不遠處扎營,,準備進行西班牙地區(qū)最后的決戰(zhàn)。敵人的全部兵力是七萬步兵,、五千騎兵和三十頭戰(zhàn)象,。而西庇阿的兵力則不到這個數目的三分之一。因此,,他沒有挑戰(zhàn),,只派散兵騷擾。當他的軍需開始匱乏,,軍隊被饑餓所迫時,,西庇阿還認為退卻是卑鄙的。于是他舉行祭祀,,祭祀之后,,馬上召見士兵,又裝出受到神的啟示的樣子,,他說,,最好是信賴上天的神,而不要信賴軍隊的多少,,鼓勵士兵馬上戰(zhàn)斗。在戰(zhàn)斗過程中,,羅馬的騎兵取得了勝利,,但步兵卻為人數眾多的阿非利加人所窘迫,,整天都處于劣勢。西庇阿雖然到處鼓舞他的士兵前進,,但并不能扭轉戰(zhàn)局,,最后,他把自己的馬交給一個青年,,從一名士兵手中奪取一面遁牌,,單獨一人跳入兩軍之間的空地,高喊:“羅馬人啊,,搶救你們的西庇阿,,他危險了。”當時,,那些在附近的人看見,,那些遠一點的人聽到他是危險了,都因自己的將軍的安全而感到慚愧與恐懼,,因而大聲一喊,,猛烈向敵人進攻,阿非利加人不能抵御而退卻,,于是在一個短時間內,,發(fā)生了可怕的屠殺。迦太基殘兵逃至加的斯才擺脫追擊,。此戰(zhàn)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正規(guī)軍團基本覆滅,,至前206年,西班牙全境易幟,。 前207年,,哈士多路巴率領大約兩萬人越過阿爾卑斯山到達高盧,企圖與其兄漢尼拔會合,,然在梅托汝斯河被羅馬兩個執(zhí)政官的聯(lián)合軍團殲滅,,哈士多路巴戰(zhàn)死,對此波里比阿有如下評論:“當認為前途尚有希望時,,哈斯德魯巴在會戰(zhàn)中對于個人安全是十分注意的,。盡管他并非沒有準備,而且也并非沒有勝利的希望,,可是命運卻剝奪了他的一切希望,,逼得他非走極端不可。雖然如此,,他還是勇敢的面對他的命運,,而沒有做任何對不起過去事業(yè)的行為。”“至死猶斗,不愧為哈米爾卡之子,、漢尼拔之弟,。”這使?jié)h尼拔征服羅馬的雄心幻滅。受包圍的不再是敵人,,反而是他自己,。至前205年,他已經被孤立在意大利的靴尖上,,西西里已失,,西班牙淪陷,羅馬與馬其頓國王菲力五世也已議和,。漢尼拔被迫采取守勢,。但是,誠如李維指出的,,“盡管除了他手中的那支孤軍及身邊的那點地盤以外,,他周圍的一切都正處于分崩離析之中,然而在羅馬人看來,,這位將軍即使單槍匹馬也具有極大的威力,。既然他按兵不動,羅馬人也就不去惹他,。” 李維著史,,對這場戰(zhàn)爭有強烈地親羅馬傾向,然而對漢尼拔還是留下一段值得回味的評價:“我確實不知道,,處于逆境中的他是否該比諸事順利中的他更值得人們欽佩,。他率軍出征歷時十三年,如此遠離國土,,終究常勝不?。粵r且這支軍隊的成員并非他的同胞國人,,而是各國社會的無用之輩,。他們沒有共同的法律、習俗與語言,;其外貌,、衣著、武器,、宗教禮儀甚至其所膜拜的神祗也各不相同,。然而他卻用某一種紐帶把他們非常有效地聯(lián)結在一起,,故而雖則身處敵國,,常常缺少糧餉,,但是在士兵內部或將士之間卻從未發(fā)生過任何騷亂……尤其是在哈士多路巴陣亡、其軍隊被殲、全部勝利的希望毀于一旦而漢尼拔只得撤至布魯提翁一隅之地以后,,他的營中依然軍心不亂,,有誰能不為此嘆奇呢,?……同時,,他從未收到過來自國內的任何補給,那里的人們在為能否保住西班牙而焦慮,,似乎意大利的一切都在順利進展,。”
據波里比阿記載,當西庇阿把迦太基人逐出西班牙之后,,就有人勸他休息享福,,他卻回答說,他的決心要比過去更堅定,,一心只想發(fā)動對迦太基的戰(zhàn)爭,。他是那樣的深信必須把戰(zhàn)爭帶到非洲去,所以在西班牙會戰(zhàn)不久,,他曾經冒著生命的危險去訪問毛里塔尼亞,。他有兩個目的:爭取馬賽里國王西法克斯的友誼;從努米底亞的國王馬西尼沙手里獲得一部分騎兵,。羅馬以重裝步兵立國,,騎兵不是強項。漢尼拔之所以能夠不斷擊敗羅馬軍隊,,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雙方騎兵力量的差別,。漢尼拔不僅擁有優(yōu)勢的騎兵,而且也善于充分發(fā)揮騎兵的機動性,,使自己在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上始終掌握主動權,。而西庇阿既要角逐北非戰(zhàn)場,沒有優(yōu)秀騎兵顯然是難操勝算的,。這次出使顯示出西庇阿的外交才能與個人魅力,,連他的敵人吉斯格的兒子哈士多路巴也為其風采所傾倒。但后期哈士多路巴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西法克斯,,西法克斯因此而與迦太基結盟,,此女本為馬西尼撒的未婚妻,于是馬西尼撒堅定地與迦太基與西法可斯為敵,。 前205年,,西庇阿帶著一個很大而裝飾得富麗堂皇的艦隊,滿載戰(zhàn)俘,、金錢,、武器和各種戰(zhàn)利品,航往羅馬。羅馬城給他一個盛大的歡迎,,因為他的年輕,、他的功勛的取得迅速與偉大,給他以空前的顯貴榮譽,。就是那些嫉妒他的人也承認,,他很久以前所作的夸口諾言已經兌現(xiàn)了。一切的人都欽佩他,,所以給他舉行凱旋的榮譽,。元老院選他為執(zhí)政官。盡管許多老一輩議員不贊同他關于這場戰(zhàn)爭該如何進行的觀點,,但是廣大羅馬人民卻非常愛戴他,。當消息傳開說他意欲將戰(zhàn)火燃向非洲,在迦太基人的國土上與他們展開較量時,,那些認為應首先消滅漢尼拔的人大為反對,。他們說,意大利在沒有徹底擺脫危機之前.不應當去攻擊別的地方,。西庇阿成功地為自己進行了辯護,,使部分元老相信迦太基人之所以敢于進攻意大利,是因為他們本國沒有受到戰(zhàn)爭折磨,;如果把戰(zhàn)爭帶到他們自己的家鄉(xiāng),,迦太基人是會召回漢尼拔的。與是他們決定派遣西庇阿往阿非利加去,,但是當漢尼拔正在蹂躪意大利的時候,,他們不許西庇阿在意大利征集軍隊。如果他能夠取得一些志愿軍的話,,他可以率領他們,;此外,他可以利用西西里的兩個軍團,。這兩個軍團曾在坎尼參戰(zhàn),,敗北后一直駐在那里,士氣低落,,裝備不全,,缺乏訓練。他被授權渡海入侵非洲,,只要他認為這樣作對羅馬有利,。 顯然,元老院反對這次遠征并非沒有理由,,因為在當時的羅馬將軍中,,除了西庇阿,,誰也不可能從馬西尼薩那里得到優(yōu)秀的騎兵助戰(zhàn)。而沒有騎兵,,遠征阿非利加是不可想象的,。在第一次布匿戰(zhàn)爭期間,也有一位執(zhí)政官率兩個軍團遠征迦太基,,結果卻兵敗將亡,,幾乎全軍覆沒。因此,,元老院對他的冒險并無多少熱情,,除了他從他的朋友中間所能籌集到的以外,,他們沒有給他一點金錢,。據阿庇安《羅馬史》所言:“他們起初對于進行這次戰(zhàn)爭是這樣漠不關心,但是不久,,這次戰(zhàn)爭對于他們是多么偉大而光榮,。” 西庇阿好像很久以來,就已受到神的啟示,,要進攻迦太基,,他聚集了騎兵與步兵大約七千人之后,即航往西西里,。他帶著三百名精選的青年作為衛(wèi)隊,,命令他們不帶武器而跟從他。于是他以征集的辦法,,選擇三百名富裕的西西里人,,命令他們帶著最好的武器和馬匹在某一天集合起來。當他們集合起來的時候,,他說,,如果他們愿意的話,他們可以裝備代替他們參戰(zhàn)的人,,要他們把武器與馬匹供給他的那三百名沒有武器的青年,,他們都接受了這個建議。這樣,,那些意大利青年都感激他的恩惠,,而他也得到了一支總是很好地為他服務的精銳衛(wèi)隊。 正當西庇阿忙于練兵之際,,有情報傳來說出現(xiàn)了一個奪取羅克里的機會,。利吉姆的一些羅克里流放者與一些曾是羅馬囚犯、后又被贖回城來的羅克里人正在密謀發(fā)動叛亂,。西庇阿獲悉,,羅克里城兩座衛(wèi)城之中有一座將易幟歸降羅馬,。盡管羅克里不在西庇阿的轄區(qū)之內,他還是派兵前往協(xié)助將其攻占,。這樣一來,,羅馬軍與迦太基軍就各占一座衛(wèi)城了。漢尼拔急速前往試圖挽回局勢,。西庇阿也率領更多軍隊由海路趕赴該地區(qū),。漢尼拔發(fā)現(xiàn)該城居民傾向羅馬而背離于他,又處在優(yōu)勢敵人的保衛(wèi)之中,,于是放棄了羅克里,,匆忙撤退。由此可見,,與其他羅馬將軍不同,,西庇阿放棄意大利的主戰(zhàn)場而開辟第二戰(zhàn)線,并非對漢尼拔心懷畏懼,,而是在羅馬,,即使執(zhí)政官也不能不聽從元老院的命令,他無法像在西班牙那樣獲得完全的自主權,;而且即使在意大利戰(zhàn)勝漢尼拔,,也需要渡海作戰(zhàn),不兵臨城下,,不杜絕迦太基的一切希望,,羅馬就不可能獲得完全的勝利;即使取得一個和約,,也不能徹底動搖迦太基帝國在阿非利加的領導地位,。因此,西庇阿選擇迦太基本土作為自己的戰(zhàn)場,,具有遠大的戰(zhàn)略目光,。 前204年春,西庇阿率領大約二萬五千人分乘四百艘運兵船在四十艘戰(zhàn)船護送下自利利俾起錨向非洲進發(fā),。三天后,,遠征軍在烏提卡城西的法里那海角安全登陸。馬西尼薩立即率領兩百名騎兵投奔他,。此后不久,,馬西尼薩及其部隊把迦太基的一支騎兵誘入伏擊地點,然后將其徹底擊潰,。失去這支騎兵力量對迦太基的打擊十分巨大,,在新的傭兵部隊成軍之前,哈士多路巴雖掌握迦太基的全部軍權,,但已經沒有機動力量干涉羅馬軍的行動了,。于是,,西庇阿開始蹂躪這個地區(qū),從海上與陸地上圍攻烏提卡,,烏提卡是阿非利加僅次于迦太基的大城市,,防守十分堅固,圍攻四十天后,,因為西法克斯已帶領約五萬名步兵和一萬名騎兵開赴烏提卡并在羅馬軍近旁扎營,,西庇阿只得放棄圍攻。他轉移到烏提卡城東一個小半島上的冬營之中,,在那里他可以威脅烏提卡與迦太基之間的交通聯(lián)絡,。距他不遠是哈士多路巴與西法克斯的營地。面對數量占絕對優(yōu)勢的對手,,西庇阿采取外交策略以麻痹敵人,。同時,利用夜間偷襲及火攻的戰(zhàn)術再一次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據阿庇安記載:“這樣,,羅馬人以一個勇敢的行動,在不到一夜的短短時間內即毀滅了比他們大的多的兩個營地和兩支軍隊,。羅馬人陣亡者約一百人;敵人陣亡者將近三萬人,,此外還有二千四百名俘虜,。并且,當西庇阿回轉來的時候,,有六百騎兵投降了他,。有些戰(zhàn)象被殺死,有些受了傷,。西庇阿因這次輝煌的勝利,,擄得大量的武器、金銀,、象牙和馬匹,,削弱了整個迦太基的勢力。他把勇敢獎章發(fā)給他的軍隊,,把很多戰(zhàn)利品送往羅馬,。于是他開始加緊訓練他的軍隊,預料到漢尼拔馬上會從意大利回來,,馬戈會從利格尼亞回來的,。” 此后,在另一場戰(zhàn)斗中,,馬西尼薩俘虜了西法克斯,。對西庇阿而言,,這個軍事行動對于他有莫大的價值,不僅使他可以扶助馬西尼薩重登王位,,而且同時也使迦太基喪失了最有價值的騎兵來源地,,而使他們都為自己所用。前203年秋,,迦太基人與西庇阿聯(lián)系,,希望開始和談。同時,,向意大利派出了急使,,緊急招回漢尼拔和馬戈。馬戈于公元前203年由利格利亞翻越亞平寧山脈進入波河流域,。在那里他被迫與四個羅馬軍團交戰(zhàn),。這場戰(zhàn)斗爭奪激烈,鹿死誰手一時尚無定論,。正在此時,,馬戈卻負了傷。其部下抬起已失去戰(zhàn)斗能力的指揮官急忙撤退,。返回利格利亞,。在那里馬戈見到了迦太基派來的特使并接到命令要他回師非洲。他率部隊登上船只,,途中卻因傷口惡化而死,。 至于漢尼拔,阿庇安《羅馬史》:“當迦太基人受到西庇阿的攻擊,,處于危機地位的時候,,他們召漢尼拔火速回去救援他自己的祖國,并派遣他們的海軍大將哈士多路巴到他那里來,,以免遲延,。迦太基人對他們的將軍們的背信棄義和忘恩負義的行為,是久已切身經歷過拉的,,他感到悲傷,。并且他擔心人們責難他說,這樣大的一次戰(zhàn)爭是他最初向西班牙的羅馬人進攻所引起的,。但是他決定服從,,事實上他也不得不服從。” 孟德斯鳩《羅馬興衰原因論》第五章:“由于迦太基人在西班牙,、在西西里,、在薩地尼亞沒有一次戰(zhàn)爭不是失利的,而敵人卻在不斷地強大起來,,因此漢尼拔不得不轉入防御的戰(zhàn)爭,。這一點使羅馬人想到要把戰(zhàn)爭轉到非洲去,;于是西庇阿就在那里登陸了。他在那里取得的勝利使迦太基人不得不把漢尼拔從意大利召回來,,而漢尼拔在被迫把他多次征服的土地讓給羅馬人的時候,,他痛心得哭起來了。為了拯救自己的祖國,,漢尼拔做了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偉大統(tǒng)帥所能做的一切,;由于不能使西庇阿和他締結和約,他就進行了一次戰(zhàn)爭,;在這次戰(zhàn)爭中,,命運好像故意跟他的才能、他的經驗和他的清醒的理智過不去似的,。” 為了盡快讓這兩位那個時代最杰出的統(tǒng)帥會面,,有很多枝節(jié)就刪去了。據阿庇安記載:在漢尼拔回國途中,,迦太基與羅馬議和,,元老院不能決定如何辦,就派一些顧問官到西庇阿那里去,,西庇阿在與他們協(xié)商后,,根據下列條件和迦太基訂立和約:馬戈立即離開利格利亞,以后迦太基人不得招募雇傭兵,,他們所保留的戰(zhàn)艦不得超過三十條,,他們的土地限于所謂的“腓基尼人的壕溝”,他們應當把所有的俘虜和逃兵交給羅馬人,,他們在一定的時期內,付給賠款一千六百塔連特白銀,;馬西尼薩應有馬西利亞人王國以及他所能占有的西法克斯的領土,。起初,迦太基與羅馬的元老院都愿意接受這一和約所開列的條件,,但當漢尼拔到達北后,,迦太基平民因饑餓所迫,公開劫掠被風吹入迦太基港口內的羅馬運輸船,,于是和約破壞,,戰(zhàn)爭的風云再次籠罩北非大地。 西庇阿向已回到本國的馬西尼薩緊急求援,,馬西尼薩立即率領四千名騎兵及六千名步兵趕來,。前202年夏日將盡之時,西庇阿拆了他在突尼斯的營帳,,沿巴格拉達斯河谷溯流而上,,去那拉加拉附近與馬西尼薩會合,,一路上對沿途鄉(xiāng)村肆行蹂躪。不久,,漢尼拔將其營地移至扎馬,。這里距迦太基城有五天以上行程,位置介于迦太基城與西庇阿之間,??吹綌橙艘呀洆碛腥绱藘?yōu)越的騎兵,他認識到自己勝利的希望甚微,。此外,,他如慣常一樣派出探子搜集有關羅馬軍隊的情報。那些探子被擒獲并被帶去見西庇阿,。西庇阿準許他們四處察看,,然后派人護送他們返回漢尼拔營地。西庇阿竟然表現(xiàn)得如此自信,,這使?jié)h尼拔第一次意識到他終于在與一位堪稱對手的人相對抗,。他派遣一名使者前去謁見西庇阿,建議與他在中立地區(qū)會晤,,西庇阿應允了他的要求,。傳說這兩位將軍果真會面了。李維寫道:“當他們相向定近看到對方時,,頓生互相敬慕之情,,兩人都驚呆了一時相對無言。”顯然,,這一記述與兩位偉人的身分是相符的,。漢尼拔表示,恢復和平的時刻已經來臨,。他說:“穩(wěn)在手中的和平總比前途未卜的勝利更理想而且更保險,。和平由您自己主宰,勝利歸誰則須仰賴神靈了,。”但是西庇阿對漢尼拔提出的休戰(zhàn)條件并不滿意,。他堅持按迦太基人先前同意過的條件議和。他問道:難道迦太基方面應該為其破壞停戰(zhàn)而得到獎勵嗎,?雙方很快就明白已不可能達成任何協(xié)議,。于是,決定訴之于武器,。 扎馬之戰(zhàn)是漢尼拔與西庇阿第一次交鋒,,正是在這一次戰(zhàn)役中他失敗了。他失敗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突然喪失了判斷力,而是他沒有取得絕對的駕馭戰(zhàn)爭資源的權力,。由于受到饑餓的威脅,,迦太基元老院三番五次催促他盡快出兵,使他沒有充足的時間訓練新召的民兵,,更沒有機會補充他那已經非常微薄的騎兵,,甚至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圖選擇作戰(zhàn)地點。漢尼拔在意大利幾乎所有勝利都依賴于騎兵的機動性和作戰(zhàn)地點選擇的主動權,,現(xiàn)在他卻不得不過分依賴他的步兵,,不得不在對他的部隊非常不利的地點作戰(zhàn)了。如果西庇阿與漢尼拔的較量發(fā)生在漢尼拔的鼎盛時期,,當時迦太基騎兵正在使許多羅馬指揮官膽戰(zhàn)心驚而他的步兵也能與騎兵密切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那么戰(zhàn)爭的結果可能會大不相同。偉大軍事家總是在遠征異國時發(fā)揮他的天才的,,而在自己國土內卻總是受制于政治而非軍事因素,,使他們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構思來謀畫戰(zhàn)爭的宏圖。這可能也是民主制度的弱點,,若是君主制度,,那么國王在自己領土內發(fā)動戰(zhàn)爭可能會相對容易一些,遺憾的是,,那些需要在自己領土內發(fā)動戰(zhàn)爭的國王一般都是孱弱的,,很難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軍事家。 扎馬一戰(zhàn),,迦太基軍陣亡人數達兩萬,,被俘者八千余人,漢尼拔逃至哈德魯梅,,然而他的軍隊全被殲滅,。他已竭盡努力,但西庇阿在人力物力上的優(yōu)勢終于贏得了那天的戰(zhàn)役,,同時也贏得了整個戰(zhàn)爭,,因為迦太基已經沒有力量再戰(zhàn)了。西庇阿是羅馬人中的希臘人,,他深受希臘文化熏陶,胸懷寬闊,,有遠見卓識,。他的冒險精神與外交經驗幾可與亞歷山大想匹敵。正是西庇阿的這種個性,,使他能夠接受完全不同于羅馬傳統(tǒng)的思想,,并敢于將被大多數人視為冒險的戰(zhàn)略構思付諸實施。但我們也不應該忘記,教會西庇阿如何打勝仗的恰恰正是漢尼拔,。敗于西庇阿之手,,漢尼拔并不為自己感到恥辱,因此他努力推動和平的進程,,勸迦太基人接受更加嚴厲的和約,。 孟德斯鳩《羅馬興衰原因論》第五章:“迦太基不是從敵人而是從主人那里接受了和約的。它不得不在五十年當中付出一萬塔蘭特的賠款,,交出人質,,交出自己的船只和象,并且非得到羅馬人的允許不得對任何人作戰(zhàn),;而為了永遠使迦太基感到屈辱,,羅馬加強了迦太基宿敵馬西尼薩的力量。”斯庫拉德《羅馬政治》:“這位漢尼拔的征服者除了證明他在軍事戰(zhàn)略上具有天才以外,,在政治方面也獲得了勝利,。他成功談判一個聰明的和約,如果漢尼拔只是在意大利被擊敗,,決不可能獲得這樣一個和約,。他的成功應歸功于羅馬人民的熱心和忠實的支持。”蒙森《羅馬史》:“政治問題的決定,,可能應歸功于這兩位偉大的將軍,。他們所提出和接受的和平條件是能作為一種公正合理的限制,一方面限制了勝利者的兇狠報復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使失敗者不至于鋌而走險,,困獸猶斗。漢尼拔對無可避免的事情敢于接受,;西庇阿在勝利之后,,知道持盈保泰,這都可以說明這兩個偉大的對手都是有著高貴心靈的政治天才,。” 富勒《西洋世界軍事史》:“毫無疑問,,雖然在當時這兩個偉大人物都沒有完全認清這個事實的重要性,不過從許多年后李維和波里比阿的記載上,,卻還是可以找得出西庇阿的心聲,。李維在開始敘述扎瑪會戰(zhàn)的時候,曾經這樣寫道:‘在夜幕低垂之前,,他們將可以知道在羅馬和迦太基之間,,誰將是世界的支配者——不僅是非洲,也不僅是意大利,。勝利的酬勞就是整個世界,。’波里比阿也說:‘對迦太基人而言,這是一個為他們自己的生命和利比亞主權的斗爭;對羅馬人而言,,卻是為了爭取世界性的支配權利和優(yōu)勢,。’這些說法都是正確的。因為扎馬一戰(zhàn)決定了西地中海的支配者,,接著在東地中海的未來爭霸戰(zhàn),,也就隨之決定了。” 這次戰(zhàn)爭的結果:西班牙被并為羅馬的兩個行省,。敘拉古也并入了西西里省,。努米底亞過去是迦太基的保護國,但現(xiàn)在卻成為羅馬保護國,。最后,,迦太基也由一個強大的海洋帝國,變成了一個毫無防御能力的商業(yè)城市,。羅馬在地中海西部地區(qū)建立了一個不可抗衡的地位,。扎馬會戰(zhàn)是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之一:它使羅馬民族越過了統(tǒng)一意大利的門檻,走上了支配世界的坦途,。 據阿庇安《羅馬史》第十一卷記載:在羅馬對敘利亞國王安提阿發(fā)動戰(zhàn)爭期間,,西庇阿作為羅馬的使者與因迦太基政治迫害流亡于此的漢尼拔有一次在體育館會見的時候,曾當著許多旁觀者評論將才,,西庇阿問漢尼拔,,誰是最偉大的將軍?漢尼拔回答:“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對此,,西庇阿沒有表示異議,因為他也是亞歷山大的服膺者,;但他又問漢尼拔,,其次是誰?漢尼拔回答:“伊壁魯斯的皮洛斯,。”因為他認為大膽是一個將軍的首要的資格,;而且不可能找出兩個國王比這兩個國王更有冒險精神的了。聽此,,西庇阿有點生氣了,,但是他又問漢尼拔,他認為第三位是誰,,指望至少第三位該是西庇阿自己,。但是漢尼拔回答:“是我自己,因為當我年青的時候,,我征服了西班牙,帶著一支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這種事情是赫丘力士以后沒有人作過的,。我侵入意大利,,使你們所有的人恐怖萬分,破壞了你們四百個城鎮(zhèn),,常常使你們處于極端危險之中,。在整個時期中,我從迦太基既沒有取得金錢,,也沒有取得援兵,。”西庇阿因為看見他會繼續(xù)對自己夸獎,他一面大笑,,一面說:“漢尼拔啊,,如果你沒有被我打敗的話,你會把自己放在什么地位呢,?”漢尼拔這才看出他的嫉妒來了,,回答:“我會把自己排在亞歷山大之上。”漢尼拔這樣堅持對自己的夸獎,,但是用一個巧妙方式奉承了西庇阿,,因為他暗示西庇阿曾經戰(zhàn)勝一個比亞歷山大還優(yōu)越的人。這樣他們兩人以不愧為偉大司令官的態(tài)度,,在他們的戰(zhàn)爭結束之后,,拋棄了敵意。 就此,,李維評論說:“這個回答展現(xiàn)了迦太基人無限的機巧,。”的確,漢尼拔的回答是言辭的技巧,,即使他沒有被西庇阿打敗,,相信他也不會真的把自己排在亞歷山大之上,他如此回答,,采用的是玩笑的口吻,。當然也含有一定的事實。因為亞歷山大雖然取得很多的勝利,,但他的對手都是平庸之輩,,沒有一位可以稱得上是偉大的將軍,西庇阿戰(zhàn)勝漢尼拔,,至少在這一點上他超越了亞歷山大,,因此西庇阿對漢尼拔的回答深表滿意。此外,,扎馬之戰(zhàn),,西庇阿取得勝利,,關鍵在于騎兵的優(yōu)勢,但這種優(yōu)勢并非羅馬所給予,,而是取于他的敵人,,他一手締造了自己的軍隊,規(guī)模遠小于漢尼拔離開西班牙時所率領的,,但他卻能使迦太基屈服,,簽定對羅馬有利的和約。他完全實現(xiàn)了自己的戰(zhàn)爭意圖,,這一點是漢尼拔沒能在對羅馬的戰(zhàn)爭中得到的,。至于漢尼拔說自己要不是被西庇阿擊敗,他就會把自己排在亞歷山大之上,,也不完全是夸張,,因為他的軍隊素質不能跟亞歷山大的軍隊相比,而他的對手又是比波斯人驍勇善戰(zhàn)的羅馬人,,他實際上單槍匹馬地向古代最強盛,、其政治、軍事基礎最堅實的社團及其同盟提出了挑戰(zhàn),,并且?guī)缀鯇⑺輾?,這似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因為,,從根本上看羅馬是一個遠較迦太基強大的國家,。他在這樣一種劣勢中還能取得巨大的勝利,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而且他沒有從迦太基得到援助,,他征服的城鎮(zhèn)又不斷地背叛,他進行戰(zhàn)爭的困難也是亞歷山大沒有遇到的,。亞歷山大不斷地從國內得到增援,,而且被征服地區(qū)也愿意派遣軍隊為他效力,他偉大是因為征服的地域遼闊,,是因為他發(fā)動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宏偉,,他曾在一次戰(zhàn)役中殺死敵人三十萬,俘虜人數還超過于此,,這是西庇阿與漢尼拔所沒法比擬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漢尼拔與西庇阿創(chuàng)造豐功偉績更多靠的是自己之力,而亞歷山大創(chuàng)造的豐功偉績更多靠的是命運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