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古往今來,,中秋明月總是以其獨有的高遠皎潔受到歷代文士的吟詠贊嘆,,八月十五,詞人辛棄疾以銅鏡的奕奕之光來喻中秋明月的月光如皎,,向月宮中的仙子嫦娥發(fā)出郁憤的發(fā)問,,將明月與銅鏡這兩個光彩照人的詞語如此緊密的纏連在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銅鏡與明月一直都被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彼此借喻,詩仙李白《渡荊門送別詩》“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的精妙描寫,,亦或是唐玄宗以中秋節(jié)命名銅鏡的佳話流傳便可見一斑,。 中秋與銅鏡的淵源頗深,相傳中秋節(jié)的前身是“千秋節(jié)”,,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誕辰,。為慶祝玄宗誕辰,《舊唐書》,、《唐會典》載“開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誕日宴百官于‘花萼樓’下,百官表請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jié)’,,著之甲令,,布于天下”。 “千秋節(jié)”慶典后眾臣向唐玄宗獻精美的銅鏡,,并且以后每年玄宗在揚州定制銅鏡,,頒發(fā)給四品以上的官員約400人,將之命名為“千秋鏡”,,形成每年大臣向皇帝進獻銅鏡和皇帝向大臣賞賜銅鏡的慣例,。唐玄宗作詩《千秋節(jié)賜群臣鏡》以紀(jì)之“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分將賜群臣,,遇象見清心。臺上冰華澈,,窗中月影臨,。更銜長綬帶,留意感人深,?!敝饾u數(shù)年,千秋節(jié)便演化為互贈銅鏡的節(jié)日,,也被稱為千秋金鑒節(jié),。這一時期的千秋鏡可分為賜鏡和獻鏡兩類,其中凡帶“千秋”銘的都屬賜鏡,,孔祥星先生所編著的《中國銅鏡圖典》雙鸞瑞獸花鳥鏡,,鈕左右立一鸞,振翅翹尾起舞,。鈕上一奔馳的瑞獸,,鈕下一株葡萄枝蔓果實,一鸚鵡展翅立于葡萄串上,。邊緣為兩兩相對稱的四種紋飾,,一為盛開的葵花中各有一“千”“秋”字,二為如意云頭紋,三為二葉一苞折枝花,,四為方勝,。千秋鏡的鑄造與流行充分反映了開元至天寶初年大唐盛世下人們祈求玄宗福壽愿望和渴望太平長久的心理。 雙鸞瑞獸花鳥鏡
既然中秋節(jié)也是銅鏡的節(jié)日,,銅鏡之上出現(xiàn)中秋題材的月神形象紋飾也就變得十分流行,其中最重要的形象是蟾蜍,、玉兔和嫦娥,。遠古先民認(rèn)為蟾蜍是一種神秘的動物,蟾蜍冬眠之后“死而復(fù)生”的現(xiàn)象和旺盛的繁殖力使得它成為上古先民心中吉祥神圣的靈獸,。在古人對月相望的時刻,,他們便把月亮的盈缺周期變化,與蟾蜍的冬眠習(xí)性聯(lián)系起來,,將月影形狀想象成蟾蜍的樣子,,把月的周期變化看作蟾蜍“死而復(fù)蘇”的過程,以“蟾宮”喻“月宮”的觀念由此形成,。白兔也是古人心目中月神的代表,,《太平御覽》引晉傅玄《擬天問》中寫道:“月中何有?玉兔搗藥,?!倍鴵?jù)聞一多所說,到了西漢晚期的劉向時期,,白兔第一次出在月中,。從此蟾蜍和白兔便成為月亮的代稱,頻繁出現(xiàn)在銅鏡之上,。在月宮鏡的題材中,,雙鵲月宮盤龍鏡很好的表現(xiàn)了古人對月宮的遐想。此鏡內(nèi)切圓形內(nèi)雙鵲夾鈕銜綬,,展翅飛翔,。月中有月兔搗藥與蟾蜍代表月亮,還有一株桂樹,,葉片碩大,。鈕下一蟠龍飛于海上,龍曲頸盤身,。內(nèi)置四朵祥云,。素平緣。此鏡通體白光,,銅質(zhì)精美,,版模上佳,紋飾華麗,也可以佐證古人普遍將搗藥白兔和月宮蟾蜍看作是中秋明月主神的觀念,。
雙鵲月宮盤龍鏡
徑 20.2cm 重 1232.3g 成交價(含傭金) RMB 1,150,000
月神的形象繼續(xù)發(fā)展,,出現(xiàn)了最動人的月宮仙子——嫦娥。戰(zhàn)國時期成書的《歸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绷?,嫦娥的地位逐漸升高,美麗婀娜的嫦娥超越玉兔蟾蜍,,成為月宮中最吸引人的仙子,,描繪嫦娥的銅鏡也將其美麗的形象刻畫的格外生動。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的一面唐代月宮菱花鏡,,直徑19厘米,。龜鈕。鏡背紋飾分四組,,左上方為凌空飛舞的嫦娥,,嫦娥身段修長,舞態(tài)蹁躚,,背后帔帶飄舉,,左手擎有“大吉”二字銘文的方牌,右手托一果盤,,其下方是玉兔與杵臼,,右上方為桂樹,桂樹下是跳躍的蟾蜍,。鈕下正中為一水池,,水波粼粼,池上方標(biāo)有一“水”字,。外緣八瓣菱花,。此鏡反映了嫦娥的月宮地位逐漸升高,在大眾心中已經(jīng)高于玉兔和蟾蜍成為畫面中心表現(xiàn)的主人公,。 上海博物館藏 月宮菱花鏡
關(guān)于中秋最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莫過于唐明皇夜游月宮,,由于唐玄宗晚年熱衷道教,道教因而興盛,,其思想亦融入到中秋玩月之風(fēng)中,。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乘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yán),無法進入,,唐明皇一行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十分惆悵,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飄飄,,婉轉(zhuǎn)美妙,動人心弦,!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便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表現(xiàn)這個傳說的唐明皇夜游月宮鏡,,圓形,半圓鈕,,畫面右側(cè)鑄一參天大樹,,樹下立者迎客的仙子,橋頭有搗藥的玉兔與金蟾,,橋下波濤翻滾,,游龍逐浪而行。左側(cè)祥云之上站立駕云而來的唐王,,遠處云霧繚繞,,宮殿巍峨。這面月宮鏡的形成是對當(dāng)時社會觀念的反映,,玄宗在位時期追尊老子為“天皇大帝”,,如此尊崇的地位堪稱空前絕后,明皇游月宮故事的流傳及月宮鏡的盛行,,正是道教思想對民眾節(jié)俗觀念影響的結(jié)果,。 宋月宮鏡
直徑21.5cm,,重1095.3g
千古年來,明月與銅鏡相耀生輝,,皎潔如明月的銅鏡滲透著亙古的氣息情思蕩漾,,銅鏡上記載的故事也讓它承載了更深厚的文化意蘊。在中秋題材的若干個銅鏡品類中,,無論是雙鵲銜綬月宮鏡亦或是唐皇夜游月宮鏡,,都具有寓意深刻的人文歷史意味,凝結(jié)了個時代的審美趣味和工藝智慧,這些銅鏡也將成為后代永遠追思的珍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