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如來。 紅塵泥沼中覓一偶綠洲,, 俗世喧囂里求一片安寧,。 覓一絲祥和,尋一縷淡然,。 不以浮華喜,,不以寵辱驚。 我自我心,,我心我佛,, 我自如來。 ——枯木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為六祖慧能的一則佛偈,。意思是說: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不過一個空字,,心本來就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lǐng)略到此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當然,,我從未想過求佛,更未想過成佛,,準確的說,,我更本就不信佛,故而領(lǐng)略不到那種萬物皆空的境界,。年近不惑,,喜歡翻閱佛經(jīng)道法,喜歡靜聆天籟梵音,,看得多了,,聽得多了,經(jīng)歷得也多了,,自是不求成佛悟道,,但求于茫茫浮世尋一縷寧靜安放魂靈,于滾滾紅塵覓一偶村野寄放青春,。說到底也不過是茶余的一種閑暇,,飯后的一種消磨而已。 也曾一度迷惑,,既如若佛說:萬象皆休,,諸物皆空。我們眼看的一切都只是個假象,,都是空的,。所有的面紗、頭發(fā),、男女等等都是一種假象,。那么世人清苦而執(zhí)著的追求佛理佛法,求佛論道,,期翼修得正果真身,,又是否是一種癡纏?一種執(zhí)著,?既然萬物皆空,,佛又將存焉?豈非矛盾之說,。然實則非也,!乃因我等俗子凡夫,,世俗之眼,何以看得清高深禪理,,紅塵凡念盡皆有之,,何以悟得明精奧佛法。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我自讀我佛,不求得高深修為,,不求得精湛道行,,求紅塵泥沼中得一片綠洲,求得俗世喧囂里得一片安寧,,求一絲祥和,、一縷淡然、一種不悲不喜的心態(tài)而已,。 是以我認為:我自我心,,我心我佛,我自如來,! 【我自我心】 佛以空法有,,諸法不離自性,自然而生,,佛性清凈,。我自有七情六欲,然佛心升華,,尚上善若水,,與眾生有惜憐之念,與萬物懷博愛之情,。盡自己最大的心性做到空無,復清明之心,,澄靈臺之靜,,入世入俗又有何區(qū)別?不求其結(jié)局如何,,也不再糾結(jié)于所謂的空無問題,。拂蒙塵之心,明自然之理,,是以己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而使他人明,,是可謂佛以自度,,亦可度他。世間俗人心性未開,,凡心未泯,,如蒙塵之玉,玉不得命,,故不能光彩于世,。世間眾生,經(jīng)不得一拂一拭,,禁不得誘惑,,見不得本心。我當知度不得眾生向佛,,唯求自度,,我度我心向明月,自得自然空靈臺,。過去之事不追,,擯棄塵煩,未來之事不迎,,絕了空念,,眼前之事不妄不棄,是以自然,。則我心是佛了,。 【我心我佛】 我心里自然有佛,只是于世人說的佛不一樣罷了,。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尊佛,,只是被世俗蒙蔽,那被利益熏迷了而已,,他就隱在你心靈的深處,,你自是不覺察罷了。我心之佛,,惟一“念”字而生,,佛法說修為之人需六根清凈,戒七情六欲而為之,。我自問不能,,是以為萬物諸事皆因心念而起,念有善惡之分,,存善念去惡意,,佛生自然。浮世一生,,匆忙短暫,,艱辛痛苦,,平淡安然皆因念而起,善心蒙塵,,是以苦累,,虛榮、貪婪,、嫉妒,、怨恨、攀比,、物欲,、美色、利祿,、功名種種盡皆枷鎖,,壓彎了腰,壓斷了骨,,何來輕松,?何來快樂?放下,,舍棄,,我做不到,也沒幾個人可以真的做到,,淡念,,并非無欲無求,只是順其自然,,不與強求而為之,。以寧靜心態(tài),走正道,,入自然之境,,進退自如,是以我佛,。 【我自如來】 以一顆寧靜心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如俗語所言,心地不掃空掃地,,認識到自己心靈的污垢,,不要讓心靈的窗欞落滿塵埃,。清掃心靈,,不要金銀無需美色。以寬容之心,,感恩之意,,誠信友善,,虛谷謙祥,讓寧靜充滿心靈,,浮躁落荒而去,!我自如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外因所左右,不以超脫為境界,,善念存于心,,虧盈自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刻意不做作,,得不喜,失不憂,,寵不驚,,辱不惱。閑庭信步落花,,東籬悠然斜陽,。天地之間,惟自然而存,。淡然一念,,花葉世界,我自如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