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精有有形之精,,有無形之精。
陰陽相媾,,萬物化生,,此精之有形者也。
得天之氣,,流而不息者,,此精之無形者也,。
人至六十四歲,卦數已盡,,真精已竭,。
然欲此真氣流轉吾心,復已竭之精,,總不外「存無,、守有」四字。
「存無」者,,存吾先天之炁也,。
要在大靜真空。
靜忘其靜為大靜,,空無所空為真空,。
如此靜空,則識消,,識消則性見,。
還我無極,渾渾穆穆,,寂寞無朕,,乃為存吾先天之炁也。
「守有」者,,守吾后天之氣也,。
照前四層固精之法做去,又照前養(yǎng)心之法,,煉得心如銅牆鐵壁,。
當靜坐之時,將此靈明之心提起,,威武奮揚,使心如金剛降魔杵,,光光亮亮,,一有魔念起處,無論是理是欲,,一揮而盡,,不令此精消耗,乃為守吾后天之氣也,。
即以后天補先天,,氤氤氳氳,俾吾之元神,,聚而迴風,,散而溷合,,則神能運氣,氣又生精,。
此種妙理,,此種妙理,子則不能邃解,,恒每日靜坐時,,使神不散,氣不溢,,久則神氣交感,,坎離溷合,精自充滿矣,。
存無守有之說,,真乃要言,尚其勉之,。
[除魔]
談道言玄有萬千,,
人人自謂得真詮。
那知大道無多語,,
靜里修參一字禪,。
[]
昔廣成子傳道有十五字,老子傳道減成六字,。
予只以一字授爾,,一字為何?『靜』而已矣,。
益靜則無欲,,無欲則無擾,一切魔念不得亂吾方寸,。
吾方寸最易動也,,方才坐下,即有百魔來攻,。
卻之之法,,亦日忍而已,很忍而已,。
儒家于念頭起處,,是理則存,是欲則去,。
道家于念頭一萌,,無論是理是欲,一齊掃除,。
煉得心如太虛,,內外潔白堅貞,,方是無極大道本來面目。
[]
其很忍之法,,生死二字而已,。
當萬端交錯,總不過聲色貨利,,喜怒哀樂諸大魔,。
此時當以真我為主,外物為仇,,自思曰,,我若死時,則此具皮囊委諸黃土,,此聲色貨利皆造孳之具,,喜怒哀樂皆虛假之境也。
形已無存,,留此造孳之具,、虛假之境,何所用之,?
念及此,,魔安得逞其技乎?
[]
然魔力甚銳,,我之心雖如此明照,,而魔之堅剛勇勐,有時能奪我之明,,擾我之心,,每每不覺不知,入于魔境中,。
又須養(yǎng)得心如銅牆鐵壁,,嚴防密護,魔念一起,,剛刀立下,,方不為其所搖。
再思曰,,我若得道,上可以朝玉闕,、作真人,,天下尊貴不朽,有如真人者乎,?魔安得勝,?
不但不為敵,,而且反為援。
蓋其始也,,魔為吾之賊寇,,及其后也,魔為吾之功臣,,所謂無魔不成道也,。
[]
爾由勉強而純熟,由純熟而自然,, 則坐定之時,,開眼見道,闔眼見圣,,天地萬物盡現吾前,。
迎接不暇,何魔之能亂其心哉,!
到此地位,,心火靜,肺金融,,脾土旺,,腎水足,肝風永息,,可以身輕遐舉矣,。
此乃傳心秘訣,莫大焉,。遵而行之,,心心相印,繼吾道脈,,予必接而引之,。
[總論]
靜中妙處要須參,
莫把真言作等閑,。
但得功夫無斷續(xù),,
一身煉就大還丹。
[]
天得一炁生人,,分之為陰陽,,列之為魂魄?;陮訇?,故清輕而上居玉樓。魄屬陰,故重濁而下沉瑤宅,。知來記往,,各司其職,乃吾精氣神所運也,。
[]
修養(yǎng)之士,,必使魂不離魄,魄不離魂,,負陰抱陽,,而成圣胎。入列守宮,,出游八極,,合之為一,分之成萬,,神通變化,,不可端倪,所以稱仙也,。其用功之法,,只在清靜二字。勿起淫念,,使魂魄散,;勿起貪求,使其蕩,;勿多營謀,,使其消;勿起疑惑,,使其巨阻,;勿多執(zhí)著,使其滯,。戒之數者,,則魂魄相交,精氣神亦相融洽,,而大丹成矣,。是法上士全得之,可以脫質而成仙,。即下根之人,,得其一,亦可臨終不亂,,隨意覓宅,,作過來人,。豈曰小補之哉 !
[外功]
為此些些日夜求,,
任人呼馬又呼牛,
世間多少勞勞者,,
受盡風霜白了頭,。
內功既行,又當力行外功,。大上曰:「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此修真至言,,非虛語也,。蓋內功自可延己之命,不能感上帝之心,,必內外交修,,功成行滿,方能玉清下詔,,眾神保迎,,立地升霄矣。
一曰存忠孝心,。忠孝,,乃人立身之大節(jié),萬善之根源,。古圣賢垂訓諄惇,,載在典冊者,可考而知,,而 《忠》,、《孝》二經,尤為包括無遺,。實心體之,,實力行之,毋再贅也,。
一曰存好善心,。見人之危,則扶持之,,見物之危,,則救活之。自己力量能為即為,如不能為,,必委曲設法周旋,,使好心滿足而后止。不僅在施財好義,,謂之善也,。
一曰存去惡心。惡念初起,,人雖不知,,己獨知之。當此起時,,用戒方力責之,,務使惡念淨盡,不留一絲,,不存一點,,心中皆是天理流行。自然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一曰存廣大慈悲心。天下人雖不齊,,皆吾一體,。禽獸昆蟲草木,亦屬同此生機,,必須愛而護之,,憐而惜之,不可損傷,。所謂盡己性,,盡人性,并盡物性也,。何況宗族親戚以及奴婢,,而不加意待之乎?
一曰存平等心,。貧富一視,,貴賤無殊,則勢力之見消除殆盡,,而和氣周流矣,。
一曰存博愛心。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也,。
一曰存教化心。見人之善,,則誘掖獎勸之,,以揚其善。見人之惡,,則苦口規(guī)誡之,,以遏其惡。成人之善,,如成己之善;去人之惡,,如去己之惡,,豈可歧視耶?
一曰存忠恕心,。推己及人,,視人猶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斯言宜三復之。
一曰存和藹心,。見人皆要親近,,如蘇東坡晚年,見眼前人無一小不是好人也,。
一曰存勇勐心,。凡事當為者,自己立定主見,,竟一直做去,,不必等待。又勿為人所阻,,所謂見義必為也,。
一曰存忍耐心。動氣生火,,最足害道,。憂患之端,竟能含忍,,方是勝賢襟懷,、菩薩度量。
一曰存堅固心,。凡修養(yǎng)大道,,需要有恒心,,愈行愈力,彌久彌堅,,不可中道而廢,。若一暴而十寒,隳于半途,,再轉一世,,本性更迷,機會難得矣,。
總之,,有內功,以復其本性,;又有外功,,以養(yǎng)其天機,若出三年,,而不白日飛升者,,吾未之見也。所言外功,,皆不奇異,,而收效自大,務期遵而行之,,不可間斷,。將來功成行滿,吾與子逍遙蓬島之間,,作知心道友,,豈不快哉!否則,,吾不知也,。
[接引]
[]
大丹成后一身輕,
勐虎山中讀道經,,
我欲與君同跨鶴,,
雙雙飛去入瑤京。
[]
此我接引之志也,。
今日談道,,并訂后日蓬山作伴之樂,不得以他事營營也,。
第思人生有大關,,罣礙是也。
眷屬戚族,,總是罣礙之人,,富貴功名,,皆罣礙之事,以及喜怒哀樂,,無非罣礙也,。
渡得此關,則立地成真矣,。
佛經云,,無罣礙,則究竟成佛,。非虛語也,。
子年已全,則數不為小矣,,所處之位又尊矣,,乘此可為之時,急尋本來面目,,虛其心,實其腹,,勿貪勿戀,,可久可貞,身雖居罣礙之中,,心卻超罣礙之外,。
凡大君父母,即師尊,、眷屬,、親朋,均為道友,。養(yǎng)廉俸祿,,足供道糧,大廈高堂,,就係蓬島,。
豈曰拋棄一切,另覓他端,,枯坐深山,,云游天下,方得成仙哉,?
子力行之,,不三年間,則六六宮中春意滿,,三三鼎內寶光騰,。
吾將來與子攜手同行,,共赴瑤京,永朝永夕,,吾愿慰矣,,子亦何快如之。
[]
總之,,因爾有根柢之人,,故授以捷徑。
不可狃目前之小安,,忘將來之大計,。
勿存好高騖遠之心,勿懷見小欲速之念,,勿姑待而茍安,,勿淺嘗而中輟。
遵而奉之,,勉而行之,,功成德滿,飛入仙班,,豈不樂哉,!予所謂理甚近而不遠,事至易而不難者此也,。有志者勖之,。
[轉授]
[]
愚授李詁坐法--五養(yǎng)之功,證見否,?
爾果能依此做去,,即可成真。
但恐心不定,,性乃躁,,未知其妙,已覺志大言大耳,。
今詁既給爾看,,可謂成人之美,爾當一切勉勵,,對友更可對吾,,不然,吾既難對,,汝又何面對友乎,?
況爾自己成全,與人何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