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迎娶,、拜堂迎娶、拜堂是婚嫁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儀禮隆重,,場面熱鬧,前后需經(jīng)幾天時問,,禮俗最多,,也最 有情趣。 關(guān)中人迎親用車或轎,,新郎騎馬,,用車的一般備兩輛大馬車,前一輛坐迎親的人和媒人,,后一輛 是新娘乘坐的彩車,。車內(nèi)鋪有紅氈,車上搭有席棚,,上面用紅布及大紅彩花裝飾,。有的地方新郎不騎 馬,也坐在這輛車內(nèi),。 用轎迎親的,,通常只備一乘花轎,供新娘乘坐,,去時轎不能空著,,轎里要坐個“押轎娃”。迎親 隊伍由五至七人組成(搬嫁妝的,、樂隊和趕車的不計算在內(nèi)),,各有專司,,其中有“下書人”(有些地方 叫“押禮先生”)一人,由新郎的姐夫或同輩中懂儀禮,、善言詞的人擔任,負責解決迎娶中的各種問 題和遞交邀請新娘全族人吃喜筵的“滿家請貼”,。迎親娘子二至三人,,由才貌出眾、通儀禮,、有子女,、 無身孕的少婦擔任,負責為新娘梳妝和引導,、陪伴新娘,。在兩輛車前有一個騎馬的報子領(lǐng)頭開路。迎 親的人數(shù)去單不去雙,,回來時加上新娘,,便正好是雙數(shù)。迎娶的前一天,,臨嫁的姑娘要上墳祭祖,,吃 “離娘飯”。在這天,,男方也要派人到女方家去“祀先”,。韓城一帶舊時祀先要帶祀先帖,并抬燙豬 一口,,油輪數(shù)座,,以及香馬、鞭炮等,。“祀先”完畢,,女方留下一半肉,其余退回,。男方將送給女方 的衣物,、鞋襪及“梳儀”、“廚儀”,、“酒儀”等錢當面交清,,稱“交面”。這一天女家以酒宴招待 親鄰,,稱“上馬筵席”,。有的地方“祀先”在迎娶之日舉行。 婚前一夜,,結(jié)婚的男娃也要到祖墳燒紙祭祀,,并要更換新衣,,母親為兒子戴禮帽,名日“升冠”,。 然后按輩份向長輩叩頭,。這就是古代男子成婚前所舉行的“冠禮”。古時男子20而冠,,女子15而笄,, 后因冠禮久廢,民間雖有已冠未冠之說,,但自明清以來已不再行此禮,。近代陜西男子婚前“升冠”, 女子婚前上頭,,這就是把古代的冠笄之禮與婚禮合并了,,表示未婚為童子,已婚為成人,。 迎親者動身的遲早,,按陰陽先生選定的新娘進門的時刻確定,大部分地方凌晨四點左右便備好轎 子,,到女方家吃一頓臊子面,,太陽冒出地面時女方才發(fā)親,認為太陽一出,,各種 妖魔自行消散,,可一路平安。 關(guān)中東部有幾個縣,,迎親時要帶一只紅公雞,,名為“引魂雞”,意為沿途給新娘子的魂魄引路,, 以免被妖魔攝去,。還要再帶寶劍一把,名為“斬妖劍”,,作鎮(zhèn)妖驅(qū)邪之用,。關(guān)中西部地區(qū),結(jié)婚時要 給女方送二至四斤大肉,,稱“禮吊”,,并要送豬前蹄一對。女方將“禮吊”留下,,將豬前蹄退回,。婚 后第二天,,新婚夫婦要攜帶雙份掛面及豬的后蹄一對,,同回女方娘家,,女方家留下掛面,,將豬后蹄退 回,,叫做“蹄蹄來,,蹄蹄去”,,意為今后永遠往來。 在關(guān)中有些地方,,迎娶的前一天,,男方要給女家送“離娘饃”,,離娘饃是用精粉蒸做的一種花饃,, 通常送24個,象征報答娘養(yǎng)女兒20多個春秋的恩德,。這些花饃,,寓有很深的民俗意義,例如二龍戲珠,、 喜鵲鬧梅,、龍鳳呈祥等花樣,喻男女喜結(jié)良緣,;蝙蝠,、桃子形的,喻新人多福多壽,;亦有雙魚戲蓮的,, 喻夫妻恩愛、早生貴子,。此外還要專門給新娘做一對“奶頭饃”,,這種饃只有新娘才能享用,據(jù)說吃 了此饃,,將來生的孩子不缺奶水,。出嫁那天,新娘子吃罷離娘饃,,出門時,,嘴里要噙一口饃,門檻內(nèi) 外各吐一半,,寓意今后娘家婆家都有飯吃。據(jù)說門檻內(nèi)吐的多了,,娘家富,,婆家窮;門檻外吐的多了,, 婆家富,,娘家窮,,這使新娘往往左右為難,。 迎親的車或轎出發(fā)前,男方的家長點燃一捆于谷草,,在新娘要坐的車或轎周圍繞一圈,,名曰“燎 轎”,。騎馬的“報子”先到女方門前,,下馬后鳴放鞭炮,以示迎親的花轎到了,。女方“執(zhí)事人”及親 屬到門口迎接,,“下書人”手捧大紅帖,雙手交給女方執(zhí)事人,。新郎下車恭立,,執(zhí)事人奉酒三杯,新 郎飲一杯,,其余兩杯奠地,,名為“下馬酒”。女方設(shè)宴招待迎親賓客,,此時新娘梳妝打扮,、改換服飾。 此日新娘頭戴鳳冠,,身穿蟒袍,,腰系玉帶,下著彩裙,,裙邊綴有閃閃發(fā)光的小鈴鐺(多為租賃),,腳穿 繡花鞋。新娘上轎前,,先到鍋臺前向灶神叩頭,,名為“辭灶”,再撒一雙筷子,,表示不再吃娘家飯,, 然后由胞兄背上轎,或由舅舅抱上轎,,意為“不帶娘家土”,。上轎前,,女方家長亦“燎轎如。新娘被 抱上轎時,,放聲大哭,,名為“哭轎”。建國前,,華縣有這樣一首《哭轎歌》: 前年訂婚刀割肉,,今日出嫁火燒心。 這根鐵鎖誰制造? 緊緊鎖我身,。 哭聲很凄慘,,道出了封建包辦婚姻的辛酸。現(xiàn)在結(jié)婚時盡管新娘也有哭的,,但《哭嫁歌》卻已發(fā) 生了質(zhì)的變化,,表達的是喜慶中的惜別之情,如: 爹媽從小養(yǎng)我大,,今日就要去出嫁。 丟下弟弟和妹妹,,誰煮茶飯孝爹媽,。 哭得情真意切,聽了使人動心,。 送親者為男方迎親人數(shù)的一倍,,必為雙數(shù),其中有送親娘子二至三人,,由新娘的姑姑,、姨姨或嫂 嫂擔任,如果坐車,,送親娘子則與新娘及迎親娘子同坐一車,。女方亦備車兩輛,一車坐人,,一車送飯 (為新人婚后第二天準備的飯食),,同去的還有新娘的兩個小弟弟,手拿紅包袱,,一個包袱包著裝有鑰 匙,、鏡子、梳子,、篦子等梳妝用品的紅漆木匣子,,另一個包 袱包著一個紅釉瓷的尿盆子,另外還要帶一個繡花門簾,,女方父母一般不送親,,只送至村口,稱“送 路”,。 新娘的陪房,,有些地方在結(jié)婚前一日,男方就要派人搬回,。搬陪房時,,需帶上四樣小禮。在高陵 縣一帶,,還要帶去“開臉飯”,,包括一對黑色小瓷碗(女方打成碎片,,開臉時刮臉用),,三尺布(擦臉用),, 一席飯和十個楨子饃。女方也要回贈四樣小禮品,。有些地方的嫁妝則于結(jié)婚的那天,,隨同新娘一起送 往男家。陪房包括箱子,、衣服,、被褥以及桌上的陳設(shè)品。凡是貴重的東西,,都鎖在箱子里,用食盒抬 著,。其他物品放在桌子上,,四角用紅布包裹。搬陪房講究一次搬完,,并要在舉行婚禮前把所有陪送的 東西擺好,。陪房越多,越顯得娘家大方和富有,,同時陪房的多少,,也決定新娘在婆家的地位。因此富 戶人家的陪房講究六抬、八抬,、十抬,,甚至二十抬的都有。有些地方無論幾抬都可以,,但卻忌八抬,, 認為人死了才是八個人抬著去人葬的,故認為不吉,。 一切準備停當,,新娘的花轎在鞭炮聲和嗩吶聲中起行。轎前是樂隊和迎親的隊伍,,轎后是“搬陪 房的和送親的隊伍,。轎的最前面有騎馬的“報子”開路,并有一人手捧紅色紙花沿途拋撒,,如遇岔道,、 橋梁、廟宇,、水井,,須鳴放鞭炮驚禳,并用紅紙壓地,,迷信的說法認為這樣可使妖邪回避,,確保一路 平安。途中若是兩家新娘的花轎相遇,,稱為“撞親”,被認為是“晦氣”,,雙方的花轎必須停下,,各 自的迎親娘子拿出新娘的手帕或襪帶互相交換,以示互不干擾,,各自平安,。若遇“喪轎”(棺罩),就 要遮紅氈,、鳴鞭炮,,改道前行。在韓城農(nóng)村,,花轎距男方村口將近一里路時,,“報子”要飛馬先回, 報知花轎快要進村了,,男方派一“拉花童”,,手拿一枝荊棘,上系幾綹紅布,前往迎接,。途中將寫著 “一路平安”,、“喜結(jié)良緣”的“路帖”貼在墻頭和樹上。拉花童與花轎相遇后,,用荊棘將周圍打三 下,,把荊棘枝扔掉,也有把荊棘枝拿回家,,放到新娘屋頂上的,。然后拉花童走到花轎前面,邊走邊放 炮,,從原路將花轎接至門前,。花轎進村后,,遇到碾子,、磨盤、水井等,,也要以紅紙遮蓋,,表示鎮(zhèn)邪。 花轎抬到男家,,按指定的方向停轎,,如果坐的是馬車,就把馬卸套牽走,,將車轅架在一條長凳上,, 迎女客、送女客和提包袱的小孩先下車,,只留新娘暫坐車中,,等待舉行迎車禮后才下車,此刻鞭炮繞 著新娘的車或轎鳴放,,把幾個大一些的炮點燃,,扔到空中,讓它發(fā)出嘣嘣巨響,。在耀縣,、韓城、禮泉 及其他許多縣的農(nóng)村,,花轎停下后,,都有“燎轎”的習俗,有的拿著火把在轎子周圍繞一圈,,有的繞 三圈,,意在驅(qū)走兇神惡煞,。在高陵縣農(nóng)村,新娘下轎前,,婆母要拿個紅包袱在轎前一撩,,不說話,拿 回去放在新娘被子底下,,再放一塊麥面,,拜完堂要讓新娘在上面坐一會兒。俗講為“發(fā)家”,。而在韓 城縣一些地方,,此時婆母則立即奔人洞房,點上燈,,在炕上放個木墩子,,或抱一下枕頭,表示抱孫子,, 然后到灶房上香,,灶里點一撮干草,拉兩下風箱,,諺云“燒火抱墩子,,明年添孫子”。與此同時,,轎 前則有一男長者,,身披紅布,一手拿著一個燒紅的鏵尖,,一手端著一碗香醋,,繞轎或車順轉(zhuǎn)三圈,倒 轉(zhuǎn)三圈,,一邊走,,一邊往鏵尖上灑醋,鏵尖不斷發(fā)出刺溜刺溜的聲音,,周圍散發(fā)出一股嗆鼻的醋香味,, 這叫“打醋壇”,。在戶縣一帶,,舉行打醋壇儀式時,還要念一段打醋壇詞: 車到門前打醋壇,,逢兇化吉保平安,;一打醋壇告天地,大吉大利人心喜,; 二打醋壇驅(qū)邪氣,,吉星高照兇煞避;三打醋壇太公到,百無禁忌事事好,; 四打醋壇成雙對,,才子佳人鸞鳳配;五打醋壇結(jié)良緣,,福壽雙全度百年,; 六打醋壇清霧揚,全家老小保安康,;七打醋壇喜心懷,,五福臨門自天來; 八打醋壇合家歡,,光明九洲日月圓,;打醋壇,打醋壇,,打罷醋壇人心歡,。 新媳婦,賽天仙,,快快下轎踏紅氈,。 民間傳說姜子牙是醋壇神,打醋壇就是請姜子牙臨壇保護,,意為“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可 驅(qū)邪避惡,。新娘下轎前,,男方有兩個男孩,手拿火棍,,繞轎相對跑兩圈,,俗叫“跑狗”。新娘的小弟 弟或侄兒二人,,擋住轎門,,男方給幾個紅封,擋轎門的離開,。有一艷妝少婦來轎前啟簾,,接出新娘, 交給她一個檉子抱在懷里,,上面系著剪刀,、尺子和鏡子。“檉子”是織布時卷線用的軸芯,,諧音“圣 旨”,,據(jù)說此俗始于唐代,,女皇武則天為了提高婦女地位,準許平民百姓結(jié)婚時穿戴鳳冠霞帔,。新娘 懷抱檉子,,就表示此日穿誥命婦人服裝是奉了旨的,無人問罪,。也有人說新娘抱上檉子,,意味著是奉 了皇帝的圣旨完婚的,妖魔鬼怪就不敢來糾纏打擾,。新娘下轎,,腳不能沾土,在伴娘的攙扶下,,踩著 毛氈或蘆席進門,,這就是所謂“新人離娘不沾土,來到婆家氈(席)上走”的舊俗,。新婦走過的氈或席,, 又迅速傳到前面鋪在地上, 謂之“傳氈” 或“傳席”,。此俗唐代已有,,自居易《長慶集·和春深》 “何處春深好,春深嫁女家……青衣傳氈褥,,錦繡一條斜”即指此,。新娘踏著氈,在前面走著,,后面 有人提著斗,內(nèi)裝著麥草,、豌豆,、紅棗、核桃,、麻錢和麩皮,,邊走邊撤,讓兒童搶拾,,叫做“劉海撒 金錢”,,口中唱著撒草料歌: 一撒麩子二撒料,,三撒媳婦下了轎,;四撒金子五撒銀,,六撒媳婦進了門,; 七撒核桃八撒棗,九撒夫妻百年好,;十撒一把滿堂紅,日月長存家道升,; 撒撒撒,,撒進門,拜天拜地拜高堂,。 據(jù)說撒草料之俗始于漢代,,是為了鎮(zhèn)壓“三煞”之神,,使新人安全,,人財兩旺。新娘進門時,,由 婆母或嫂嫂遞給錢物或首飾,,叫做“進門帶財”,以兆日后生活富裕,。新娘始終要走在毛氈或蘆席上,, 一直到拜天地處為止。 “天地桌”一般設(shè)在院子當中,,也有設(shè)在堂屋的,,桌上擺供品,設(shè)祖宗牌位,,用紅布桌罩圍著,, 桌上放一碗水,水中游著一對用棉花做的鴛鴦,,有的地方還供鐘馗像,,民間傳說鐘馗是鎮(zhèn)鬼之神,掛 他的像可以驅(qū)走妖邪,,遍布吉祥,。拜天地時,點燃香燭,,鞭炮和鼓樂齊鳴,,新郎新娘按照男左女右的 慣例,并排站在祖先牌位前,,有的地方認為新娘剛進門,,是客體,,應(yīng)站在上方。站好后,,在唱禮人的 指揮下,,向天地三拜,向祖先三拜,,向父母三拜(磕頭),,然后雙方互相一拜(作揖)。拜畢,,新郎在前 引新娘入洞房,,經(jīng)過土地堂時,廚師手持搟面杖,。上穿兩個饅頭,,挑去新娘蓋頭。有些地方則是新娘 入洞房后,,在飲交杯酒之前,,由新郎親自揭蓋頭。人洞房時婆婆手持一長搟面杖,,隔窗將新婦眼罩挑 去,,新郎則搶先脫鞋上炕,用腳踩炕的四方,,新娘走近炕邊時,,新郎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一條 腿迅速從新娘頭上掃過,,關(guān)中方言叫“翹尿騷”,。認為這樣做了,日后就能壓服新娘,。這一習俗反映 了男尊女卑的思想,。陪送的人如果機敏,就想法讓新娘躲過,。有些地方是新娘,、新郎搶洞房,看誰先 進去踩炕角,,就意味著誰厲害,,但新娘剛過門,不愿擔“厲害”的惡名,,往往讓新郎踩炕角,。在長武 一帶,拜完天地后,則由新婚夫婦共抬一斗,,內(nèi)裝糜子,,上置剪刀、尺子等物,,腳踏紅氈,在伴娘的 攙扶下步人洞房,,以象征生活中互相幫助,、百年合好。 在華縣農(nóng)村,,新娘進洞房時還有唱贊禮的習俗,。新郎揭去新娘的蓋頭,由迎親娘子帶領(lǐng)向洞房走 去,。 迎親娘子要思維敏捷,, 即興編詞,例如經(jīng)過廚房時,,看見預先扣在鍋背上的瓷盆,,就要高唱: “媳婦見盆,騾馬成群”,。新娘拿起鐵勺在鍋里攪一下,,迎親娘子要高唱,媳婦攪鍋,,越攪越多,。” 新娘入洞房,看熱鬧的人推開窗子向里面撂一片瓷瓦,,迎親娘子高唱“隔窗撂瓷瓦,,明年生胖娃。” 看熱鬧的人搶炕上的核桃,、紅棗時,,又要唱道:“七個核桃八個棗,兩口子不準惱,,白天惱,,晚上好,。” 當新郎新娘拜謝幫忙的親友時,,則由司禮人高唱:“老外家(當?shù)胤窖裕竿馄偶?、小外家,,姑姑姨 姨親戚家,新人給你們行禮哩!”‘新人向大家磕四個頭,。司禮人又要唱:“挑水的、挑炭的,、燒火 的,、搟面的,、剝蔥的、砸蒜的,切菜的、剁餡的、掌勺的、端飯的,、安桌的、鋪氈的、倒茶的,、敬煙 的,、打雜的,、掃院的、提著籠籠胡轉(zhuǎn)的,,新人給你們行禮哩!”新人再磕四個頭,。在贊禮聲中,,增添 了喜慶氣氛,。 新娘進入洞房,,把檉子放在炕頭,,上炕后,,面向喜神所在的方向而坐。墻壁貼有:“喜神在此” 的紅紙條,。在寶雞一帶,新娘上炕后,,有一中年婦女,,手拿一小木匣,內(nèi)裝核桃和紅棗各12枚,,閏年 則為13枚,,繞著新娘頭、身搖動,,叫“搖核桃”,,邊念邊搖: 雙雙核桃雙雙棗, 生下娃娃滿院跑,。 韓城縣則是婆母從窗戶中扔些核桃大棗,,讓小孩去搶,認為搶的孩子越多越好,。 在澄城縣一帶,,新娘上炕后,還有個“拍掃帚”的儀式,。由一位男賓相手拿一把用紅頭繩系著一 對石榴的掃帚,,一邊拍、一邊念: 拍拍拍,,彈彈彈,,鄉(xiāng)親聽我把歌念,。紅頭繩、綠手帕,,明年生個胖娃娃,。 扎扎角,紅頭繩,,滿院跑的蹬蹬蹬,。拍一拍,生一百,,彈一彈,,生一萬。 不拍咧,,不彈咧,,生下兩個就算咧。 民間以此祝愿新婚夫婦早得貴子,。 拍掃帚儀式結(jié)束后,,還要舉行一個為婚禮助興的化裝游戲。游戲開始,,由一個賓相化裝成“老姑”,, 包著頭帕,穿著大襖,,背上背著“錢褡子”,,內(nèi)裝笊籬、生蔥,、白花饃,,手拿搟面杖,。一對新人跟著 老姑從方桌,、板凳搭成的“木橋”上走過,再象征性地表演涉水,、踩躐石,、過河灣到娘家去。一路上 老姑插科打諢,,逗人發(fā)笑,。游戲一陣后,老姑拿出白饃,、生蔥,,三人分食?;氐狡偶液?,她又引新媳 婦到廚房上鍋灶,,表演和面、揉面,、搟面,、切面、下面,、撈面,、給公公婆婆端面等動作,以顯示新媳 婦是一個巧婦,。整個游戲宛如一出民間小喜劇,,十分幽默風趣。 新娘被迎進洞房,,一般都要重新梳洗打扮,,但鏡子、梳子,、衣服等還在箱子里鎖著,,這些東西要 由新郎取給,可箱子上的鑰匙卻在“押車娃”(新娘的小弟弟)手中,,新郎要取得鑰匙,,就得拿錢去同 押車娃交換。押車娃一次次提高價碼,,新郎也只得一次次陪笑添錢,,直到把鑰匙要到手為止。此日娘 家人還要來“扯炕門”(將炕門上糊著的紅紙撕掉),、釘門簾,、掛竹水、開鏡面(把鏡子上糊的紅紙撕掉),, 做好這些事,,男方都要給紅禮封。俗云:“花轎 到門前,,還得個老驢錢”,,即指此。 有的地方先“上頭”后拜堂,,但大多數(shù)地方是先拜堂后上頭,。新娘上炕后,按照婚單上規(guī)定的時 辰,,由男方請的“全命”婦人為新娘梳妝打扮,,改辮子為纂纂,梳在腦后,,表示少女已變成了少婦,。 在扶風縣一帶,,上頭后由一女長者帶新娘去宗祠叩拜,告知祖先家中添了人口,。 喝“交杯酒”,,一般在晌午新人進入洞房后舉行,通常是由司禮人給新郎,、新娘各遞一杯酒,,兩 人都飲半杯,然后兩人互相把酒杯換過,,各自飲盡對方剩下的半杯,。這就是古代婚禮分瓢而飲的遺俗, 稱為“合巹”,。在岐山縣和武功縣農(nóng)村,,飲過交杯酒,還要給兩位新人吃“粉湯丸子”,,粉條要長,, 丸子是生的,取意長生孩子,。而在耀縣一帶,,“交杯酒”則在迎娶日的黃昏時分舉行,院子里擺一張 方桌,,上面放著酒和菜,。喝“交杯酒”時,新人要向四方參拜,,有圍觀者戲謔取笑,,氣氛相當活躍, 有時在場的人即興編些順口溜,,逗得新娘也忍不住發(fā)笑,。常聽到的有這樣一些: 拜南方,水漂船,,兩口子成親沒作難,;拜北方,壬癸水,,兩口子睡覺嘴對嘴; 拜西方,,灑黃金,,兩口子過活一條心。北山核桃南山棗,,女婿好比楊宗保,; 綠頭蘿卜白頭蔥,,新娘好比穆桂英。 宴客結(jié)束后,,女方來賓與媒人重新坐席,,雙方家長及新郎新娘向媒人敬酒致謝,將訂婚時互換的 庚貼各自收回,,表示“六禮”告成,。 娘家人離開男方回家前,娘家長輩婦女要向婆家女家長“交人”,,也就是講幾句諸如女兒年輕不 懂事,,請婆家多指教、多關(guān)照之類的客氣話,。然后當面商定請女婿回門的日期,。由娘家決定是大請還 是小請。大請要擇吉日,,大擺筵席,,邀請賓朋親友祝賀;小請即約定第二天或第三天請女婿拜見娘家 戶族親屬,。 關(guān)中各地新婚之夜,,洞房里普遍有點“長明燈”的習俗。“長明”與“長命”諧音,,以期長命百 歲,、白頭偕老。燈放在一個桶里,,由日落時點起,,直至次日太陽冒出地面才能熄滅,即使現(xiàn)代有了電 燈,,亦是如此,。 在韓城縣一帶,新婚第二天早晨,,新郎新娘拜過祖宗,,要給諸長輩及親戚行禮,謂之“認大小”,。 接著新娘的兄或弟來送油(一瓶頭油),,過去送油時擔上“擔盒”,商定“叫十天”(10日后叫新娘回娘 家)的日期,。擔盒里若放蒸食100個,,示意乘牲口來叫;若為200個,示意乘轎來叫,。男方要按頭一天送 親的人數(shù),,每人回贈“油輪”一座。建國后,,擔盒,、油輪不時興了,改為提皮包,,象征性地送幾對饃,。 早飯后,新娘拿上煙袋,,由姑或嫂帶領(lǐng),,拜見本族長輩和鄰里,俗稱“認人”,。出門前,,新郎坐 在炕沿上,新娘給新郎腰間系條長手巾,,名為“長命巾”,,邊系邊念:“左邊三匝,右邊三匝,,把這 花花頭,,別在哪噠?”新郎指指位置說:“就別在這噠,叫我媽看呀!”二人同走進母親臥室,,看畢,, 返回洞房,將手巾解下,,雙雙出門,。每到一家,由姑嫂介紹戶主的輩份和稱呼,,凡是長輩,,新娘都要 行禮,并裝煙點火,,表示尊敬,。長輩要賜贈“裝煙錢”。拜完回家時,,村人要耍新娘,,讓新娘走架起 的梯子,謂之“過天橋”,;或讓新娘前邊跑,,新郎后面追,謂之“狗攆兔”,;或讓新郎背著新娘回家,, 謂之“張公背張婆”。 在關(guān)中渭北一些農(nóng)村,,娶媳婦的次日上午,,新媳婦有人廚搟面之俗,主要是檢驗一下新媳婦的做 飯技術(shù),,俗稱“考媳婦”,。客人人席后,,新娘子人廚洗手搟面,。鄉(xiāng)朋親友站在一旁圍觀,平輩的姑嫂 弟妹和新娘嘻笑耍鬧,,故意在面上給她灑鹽或玉米糝子之類,,有的把搟好的面又揉在一起,叫她重新 搟,,用種種法子難為她,,新娘子如果搟面的技術(shù)很嫻熟,就會排除這些困難,,把面搟得又長又細,。人 們哄鬧一番后,共同品嘗新娘搟的面,??腿藗円贿叧悦妫贿呥€要說個四言八旬,,贊揚新娘搟面的技 藝,。比如: 樹上喜鵲叫喳喳, 新娘入廚做茶飯,, 搟的面兒細又薄,, 下在鍋里蓮花轉(zhuǎn), 盛在碗里擺牡丹,, 挑上筷子打秋千,, 吃在肚里纏線線。 從新婦揉面,、搟面到吃面,,都呈現(xiàn)出一派和睦、熱鬧的氣氛,。 二,、陜北 陜北迎親用花轎,俗稱“引新媳婦”。富戶人家出錢雇轎,,窮戶人家則把一張條桌倒置,,四腿朝 天,用木條沿桌腿綁扎轎頂,,上面用紅被子蒙住,,再用紅布包個花蒸饃縫在轎頂當中,四角綴上花袖 套紅穗,,桌圪撈里塞滿麥草,,俗謂“桌圪撈抬娃”。新郎不迎親,,轎夫抬著新郎出村口就下轎返回,, 名為“壓轎”。男方的迎親者叫“引人的”,;女方的送親者叫“送人的”,。男賓稱“官客”;女賓稱 “堂客”,,女賓乘馬或騎驢,,男賓步行。 迎親者五至七人,,由叔、舅,、姑夫或姐夫及妗子、嬸娘或嫂子等人組成,去單不去雙。送親者的 人數(shù)比迎親者多一倍,必為雙數(shù),叫做“一引二送”,。習慣上姑姑不迎親,、姨姨不送親,民間有“姑 不引、姨不送”之說,。 婚前一日,,男方要拿10余斤豬肉及數(shù)斗糧食馱于驢背,送往女家,。并將新娘的衣服,、首飾和“喜 錢”送去。此舉在延長縣稱為“褡背子”;佳縣稱“送彩禮”;府谷縣稱為“催妝”。即催新娘梳妝 之意,。 迎親的禮品要帶白面大卷12個,,謂之“離母糕”,,中間割縫的生豬肉一塊,,和四色水禮,,另外再 帶一包面粉、半瓶清油,,內(nèi)插一雙筷子,。女方只留下饃和肉,。在富縣農(nóng)村,,迎親時還要帶一只紅公雞,, 女方再配一只母雞,,兩只雞都系上紅布帶,裝在一個籠子里,同新娘一起送回男方,。女方的陪嫁中要 備盆一個,、碗一對,日“扣轎盆”,、“扣轎碗”,。還要送幾斤掛面或小米,稱為“寬心湯”,。箱底放 棉花和錢,,謂之“壓箱棉花”、“壓箱錢”,。在綏德,、米脂等縣,陪嫁箱子中還要裝入兩個大南瓜,, 以兆婚后生活甜蜜和多子。然后將婆家?guī)У挠推刻頋M,,再插一雙筷子,,連同一面鏡子,分別系于花轎 兩旁,。在男方帶的面粉中,,再加同等量的面粉,交給“引人的”帶回,。清油供新婚之夜點長明燈用,, 面粉是一對新人在洞房中吃“兒女扁食”用的。 迎親隊伍在太陽未出山前就要出發(fā),,動身以早為佳,。起程時要鳴炮,吹鼓手鳴號開道,,途中過村 遇廟,, 都要鼓樂齊奏、 嗚號報信,。行至女家,,將所帶禮品在備有酒菜的桌前向女方家長交清,,俗稱 “表禮”。迎親和送親的婦女有“舉頂”之禮,,所謂舉頂,,即兩家對等交換食物。舉頂有雙頂,、單頂 之分,,雙頂是將八個饃,八斤肉,、一對酒盅,、一雙筷子放在桌上或置于盤中,請對方收受,;單頂只有 四片肉,,其他食物相同。亦有不行此禮者,。迎親的婦女若帶有小孩娘家必須以錢“啟發(fā)”,,送親婦女 帶的小孩,婆家則要加倍“啟發(fā)”,。 行過舉頂禮,,女方設(shè)宴招待,在女家吃兩頓飯,,第一頓吃饸饹,,第二頓吃八碗酒席?;ㄞI動身遲 早,,以路程遠近而定,必須在太陽落山時趕回男家,。新娘的裝束喜棉忌單,,無論冬夏,都是一身棉襖,。 此日新娘身穿紅棉襖,,綠棉褲,腰系紅帶,,腳穿毛襪或氈襪,,胸前掛銅鏡,名日“照妖鏡”,。在延安 一帶,,新娘的化妝以丑為佳,本來長得很美的新娘,在迎親的這天要身穿舊羊皮襖,,用鍋底灰把臉涂 黑,,名為“丑新娘”,便可避免途中被鬼怪攔截,。 新娘裝束停當,,由兄長或父親抱上轎,在鞭炮和嗩吶吹奏聲中起轎,。鼓樂開路,,迎親者在前,新 娘花轎居中,,送親者在后,,嫁妝緊隨,弟弟跟箱,,兄長護轎,,俗稱“壓轎”。迎親有“搶路”的習俗,, 當天如有兩家以上的人在同一條路上迎親,,且是相向而行者,以走在前面者為吉,,稱之為“上婚”,, 如是相背而行者,兩轎相遇,,要靠左搶先而行,,有的新娘遇到這種情況,老早就離隊獨自繞道搶在花 轎前面而過,。為了路上居先,,所以新娘起轎以早為佳。“搶路”之風至今仍然流行,。 新娘的花轎將近大門時,吹鼓手吹“得勝回營”曲牌,,進三步,、退兩蹺,緩緩而行,,此時守候在 大門外迎接的人群立即燃放鞭炮,,院中的碾、磨加蓋,,廚房里的鍋蓋要反蓋,,未出嫁之女以及與新娘 屬相相克的人要回避。同時要把羊趕進圈,象征“六畜興旺”,,驢馱水回家,,以兆“銀水滿缸”。新 娘腳不能落地,,由舅父抱下轎,,放在氈上。下轎時公公或婆婆要遞給新娘“墜手錢”,。由女“引人的” 攙扶新娘從氈上走至供桌前,。桌上設(shè)祖宗牌位,擺列供品,,另置一米斗,,裝滿小米,內(nèi)插秤一只,,上 面掛條豬尾巴,,還插有一桿尺子,上系一面鏡子,,供桌上點燃香燭,,新郎、新娘手牽紅繩,,雙雙并排 齊跪,,此時鞭炮鼓樂齊鳴,由主持人唱禮,,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對拜,。拜畢,仍然踏著氈 進入洞房,,新郎抱著米斗在前,,(如果新郎太小,可在米斗下面裝糠麩,,上面鋪一層小米),,新娘扶著 斗沿緊隨。在人洞房前,,吹鼓手要在洞房里由內(nèi)向外大吹一通,,名為“沖帳”。進洞房時,,新郎的姐 夫手端升子,,內(nèi)裝五谷雜糧的種子,向新人拋撒,俗稱“撒五谷”,。進入洞房,,新郎將米斗放在前炕, 新娘面壁坐在米斗前,,名為“坐福”,。米斗嚴禁移動,墻壁粘貼紅紙,,書日“喜神在此”,。新郎揭去 蓋頭,女“引人的”給新娘送來12片油糕,,一次咬2片,、分6次咬完,名為“咬福糕”,。新娘一旦上炕,, 直至次日天明不許下炕。門1:3有位婦女把守,,嚴防貓,、狗及孕婦和未婚女子入內(nèi),叫“壓帳”,。新 娘上炕后,,公公婆婆要舉行個抱孫子儀式。盤內(nèi)置酒壺,、酒盅,、放兩個菜饃饃,旁邊再放個搗蒜的缽,, 婆婆抱兩個枕頭來到新婦跟前,,一邊搗蒜,一邊吃菜饃饃,。象征抱上了孫子,,然后關(guān)門片刻,“引人 的”提來尿盆(扣轎盆),,端來洗臉水,,新娘梳妝“開臉”,并一一付給謝禮,。開臉完畢,新郎新娘即 搶踩炕角,??辉谌攵捶壳耙呀?jīng)鋪好,炕的四角各壓有核桃兩顆,炕中間放四顆,,還壓著穿有紅線的八 只針,,兩位新人搶取炕上的核桃和針,認為誰搶的多,,誰就能在家庭中占上風,。 新娘不進行儀禮性活動時,必須面壁盤腿,、背坐于下炕邊角,,俗稱“投灶圪撈”。不能隨意亂坐,, 當?shù)貎焊瑁?#8220;呱嗚呱,,噔噔嚓,新媳婦回來背坐下”,,即指此,。 送親者動身返回前,舉行歡送儀式,,亦稱“表禮”,。在一方桌上置酒備菜,堆放著贈給送親者的 禮品,,俗稱“茶飯”,,由總管將送親者請到桌前,贈給親家四碟一塊(每碟七個小饃,、熟豬肉一塊),, 送親婦女和外婆家均是兩碟一塊。護轎的,、押箱的,、開鎖的,以現(xiàn)金為酬,,所有嫁妝也折價以酬,。一 般只收部分或少許??偣芎退陀H中的主事互相敬酒祝賀,,禮 畢,鼓樂齊奏,、鞭炮轟鳴,,迎親者和新郎提行李、牽牲靈,,將送親者送出村口,。送親的主事人要給吹 鼓手以謝金,。送親者因路遠當天不能返回的,夜間要以酒菜飯食招待,,謂之“安夜酒”,。 入夜舉行上頭儀式,兩位新人并排而坐,,將一對魚(娘家準備),,系上紅線,放在兩旁,,一對蘭放 在前面,。托盤或炕上擺大饃一對,小饃兩碟,,菜兩盤,,蜂蜜、米飯,、酒盅,、筷子及梳子等。儀式開始,, 新人互相敬酒兩次,,夫妻相對而飲,這就是“合巹酒”,。接著再互致見面禮,,新郎贈給新娘的是錢或 物,而新娘回贈新郎的禮品通常是一個繡花的“肚兜”,,肚兜是男人們系在腰里裝錢的器具,。新娘做 的肚兜繡工很講究,不但針工細,,圖案寓意也很深刻,,有的繡“雙蓮并蒂”、“鴛鴦戲水”,、“丹風 朝陽”,,就是希望夫妻和睦相處,白頭到老,。有的繡“蓮生桂枝(貴子)”,、“麒麟送子”,就是希望 早生貴子,。有的繡“喜鵲探梅”,、“丹鳳展翅”,就是希望丈夫有所作為,。也有繡上“五毒”,、猛獸 和花草的,,意在驅(qū)毒避邪、吉祥如意,。新郎新娘互贈禮品講究雙手送、雙手接,,不能扔,,否則被認為 將來不如意。在清澗縣一帶,,新娘贈給新郎的禮品是一雙鞋,,鞋必須當面穿好,既不能踏倒后幫,,又 要一次穿上,。隨后請“好命”的年長人(男女均可),將兩位新人的頭發(fā)并在一起,,用梳子梳幾下,,意 為從此便成了結(jié)發(fā)夫妻,執(zhí)梳人邊梳邊唱,,有的梳一下唱一曲,,曲詞日: 一木梳梳尖, 二木梳梳尖尖長,, 三木梳梳撩過東風墻,。 你年輕, 我也年輕,, 咱二人年輕正好成親,。 成親親, 成親親,, 一朵花兒紅愣愣,。 一直唱完12曲,曲曲有別,。新郎酬執(zhí)梳者謝禮,。由此時到天明前,新郎也不能下炕,。新夫婦就寢 前,,吃“兒女疙瘩”,睡后婆母從窗戶投擲“兒女饃饃”,,寓意早生,、多生兒女。有些地方,,在洞房 花燭之夜,,新娘子通宵不能入睡,,要主動與新郎拉話,認為若不拉話,,將來生的孩子就會是啞巴,。新 娘的裹肚里早就裝滿了核桃、花生,、紅棗,,兩人在被窩里一邊拉話,一邊取食,。 洞房點一盞清油燈,,稱為“長命燈”,橫山縣只點一夜,,頭天日落時點起,,次日日出為止。府谷 縣則要點三夜,,最忌燈滅,。 次日黎明,婆母叫醒新郎,,遞入24個扁食,,12個饃,各吃一半,,叫做“兒女扁食兒女饃”,。在制 作兒女扁食時,面和餡子必須相稱,,24個扁食捏成,,面和餡子不多不少,都要用完,。然后一個男孩和 一個女孩,,抬著一個盤子,盤內(nèi)放錢,,抬進洞房,,新娘收下,回贈小孩每人一個荷包,,名為“替脂粉”,。 在吳堡縣和黃陵縣一帶,新娘婚后第二天早晨才“開臉”,,由“送女客”主持,,開臉后,由“迎 女客”引導,,入廚房給廚師贈禮,,稱“參廚”,。然后,院中設(shè)三代牌位,,新人先拜祖先,,再拜父母, 然后拜伯,、叔,、嬸、舅父母,、姑、姨等親戚中的長輩及兄嫂,,由“迎女客”一一介紹輩份和稱呼,,名 為“指大小”。新娘將事先備好的煙布袋,、襪底等敬奉給男長輩,,把針包(存放繡花針、縫衣針的微 形器具)敬贈給女長輩,,并逐一叩拜,,受拜者贈錢答禮,名為“接顏”,,又稱“接緣法”,。“指大小” 結(jié)束后,在客廳里或客棚下擺幾張桌子,,上置酒菜果品和禮簿,,親友拿出禮物或錢幣作為賀禮,有人 代筆一一記人禮簿,。賓客均向男方家長敬酒祝賀,,名曰 “恭喜”。然后設(shè)宴款待,,新郎新娘逐桌給 賓客敬酒禮拜,,稱為“拜席口”。建國后,,叩拜之禮雖已廢除了,,但“接緣法”這一古老風俗卻一直 流傳至今。 三,、陜南 陜南人接親分大接小接兩種,,大接儀禮隆重。接親備兩乘轎,,新郎坐一乘迎接新娘,,名為“官轎”,, 另外一乘是新娘坐的花轎。轎頂上鋪有紅布,,上面有用紅綢扎的四朵喜花,,兩側(cè)轎窗上貼有紅紙剪的 雙喜字,前有一對大宮燈引路,,后有彩旗四面,,并有鼓樂隊和放炮手。此種形式多為富戶人家采用,。 小接儀禮簡單,,備有小轎一乘,上有交叉的紅綾兩道,,中間扎紅繡球花一朵,,有鼓樂手,但無宮燈彩 旗,,新郎一般不迎親,,此種形式多為平民采用。在洛南山區(qū),,還有一種坐房梳頭的婚禮,,即迎親不坐 轎、不騎馬,,新娘坐一大圈椅,,新郎騎一條長板凳,象征騎馬坐轎的儀式,,照樣由女賓牽引拜堂,、入 洞房、歡宴賓客,,此為窮苦人家所采用,。 巴山地區(qū)的姑娘,在出嫁前夕,,要舉行一個告別娘親的儀式,,叫做“離娘酒”。頭天男方將酒,、 肉及糕點等食品送到女家,,即婚的一對青年雙雙拜謝娘親,然后兩人共同進廚房炒菜做飯,,姊妹兄弟 可搭手幫忙,,但不讓母親進廚房勞動。“離娘酒”在晚上舉行,酒菜擺上桌子,,推娘親上坐,,請父親 和親友作陪,其他人圍坐兩邊,,先由婚者雙雙給娘行禮,,然后兩人輪番給娘親敬酒,并唱《感恩歌》: 雨紛紛,,淚紛紛喲,, 手捧美酒敬娘親哎, 娘養(yǎng)孩兒長成人,, 受盡苦痛與艱辛,, 難報爹娘養(yǎng)育恩喲哎! 酒過三巡,一對青年邊用筷子給母親奉菜邊唱: 烏鴉反哺為孝禽喲,, 羊羔跪乳謝娘親哎,, 禽獸都有行孝意, 孩兒怎敢忘母恩,, 請娘放寬心喲哎! 作父親的和親友們也要唱一些勸慰母親的歌。母親抹著熱淚,,也要唱一些祝福孩子們婚后生活美 滿的《祝愿歌》,,并勉勵他們婚后孝敬公婆,勤儉持家,。如: 愿你們好比鴛鴦鳥,,二老堂前要孝道,勤儉勞動走正路,, 比翼雙飛到白頭,。賢孝之人美名標。莫讓為娘心擔憂,。 酒宴進行到深夜,,出嫁者的感恩之情綿綿不盡。這種風俗延續(xù)至今,,很有情趣,。 哭嫁之俗,雖在陜西各地都有,,但陜南姑娘哭得最為婉轉(zhuǎn)纏綿,,一哭一情,最能感人,。一般在出 嫁的當天或前一夜哭,,也有在出嫁的前兩三天就哭的,名雖為“哭”,卻并非真哭,,是哭中藏喜,。有 的出嫁者還要請兩三位相好的姑娘陪著一起哭,邊哭邊訴,,用歌唱的形式抒發(fā)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尚末 報答的遺憾心情和即將與兄弟姐妹分別的依依難舍之情,。唱者往往隨口編詞,把哭唱的聲調(diào)拖得很長,, 聽起來有板有眼,,使人深受感動。例如哭兄嫂: 哭一聲哥吔叫一聲嫂,, 難割難舍骨肉同胞喲,; 兄嫂待妹千般好, 對妹費心又操勞,, 這大恩小妹還未報,, 又得拜托二年高, 爹娘前代妹多行孝…… 結(jié)婚那天,,花轎一到,,姑娘又要放聲大哭,坐在轎里還要邊走邊哭,,直到離新郎家不遠時才停止 哭聲,。愈哭愈受人稱贊,不哭反而被認為是只想嫁女婿,,不留戀父母,。 男方的婚禮酒席一般為三天,婚前一天叫“支客”,。席上明確各類幫忙人的職責,,一邊吃席,一 邊由執(zhí)客司用押韻的四言八句把每個幫忙人的工作任務(wù)交待清楚,,譬如執(zhí)客司明確洗菜人的職責和注 意事項時念道: 今夜五更早早起,,三人洗菜要齊心。粗菜細菜分開洗,,香料調(diào)貨準備齊,。 賓客都是龍鳳體,干干凈凈吃酒席,。 這天的酒席主要是招待眾多幫忙的人,。第二天是娶親的正日子,主要是招待娘家的客人,,每桌只 安排兩個上親,,為的是讓娘家人都坐上席,,同時還要根據(jù)上親的身份地位安排相應(yīng)的陪客。賓客入席 后,,新郎向客人敬酒,,行鞠躬禮,執(zhí)客司代表主家向來賓致禮,,也要根據(jù)席面場景,、酒菜說個四言八 句,名為“表席”,,如: 二月玫瑰香,,喜事又一樁,各位聽我祝酒詞,,初次表席有點長,。 句句說的主人意,字字表在客心上?,F(xiàn)在上的紅燒魚,,年年有余呈吉祥。 下道菜是八寶飯,,夫妻恩愛生兒郎,。 在南鄭人的婚宴上,還有個“獻新婚鍋巴”的習俗,,客人菜足酒酣之后,,湯菜和白米飯端上桌來, 這時燒飯的廚師用鐵鏟沿鍋的四周深入鍋底,,小心翼翼地將黃燦燦的半圓球鍋巴取出,雙手高舉頭頂,, 口喊吉利言詞,,如:“鍋巴鍋巴圓圓,新娘新郎團圓,,夫妻白頭偕老,,主人一家平安,。” 主人聞訊,,喜笑顏開,,雙手接過鍋巴,,遞過一個紅封酬謝,。 婚后第三天的酒席叫“圓飯”,,招待送禮的親友和酬謝幫忙的鄉(xiāng)鄰,。 新娘家的婚宴一般也是三天,,婚禮前的一天招待前來“暖婚”、“添箱”的三親六戚,。正日子招 待婆家迎親客人,,謂之“花圓酒”,。取花好月圓之意,。第三天招待回門女婿?;榍叭?,女娃就要中 斷普通飲食,,每天只吃四個雞蛋,,滴水不喝,為的是控制大小便,?;槎Y前一天,新娘沐浴,、“擇臉”,, 擇臉又叫“開臉”,就是用嘴和手將一條堅韌的線折中成交叉的三端,,在新娘臉上捻搓滾動,,以撥去 臉上和頸部的汗毛,,然后梳成長辮或墅髻頭。擇臉要請父母雙全,、夫妻團圓,、有兒有女的“全命人” 充任,以圖吉利,。 在勉縣一些地方,,姑娘出嫁前一天的晚上,,先在堂前向祖先上香叩頭,,然后哭嫁,。此時姐夫,、兄 嫂或表兄弟等將所有的陪嫁裝箱,姑娘如嫌陪嫁不豐厚,,便擋住不讓蓋箱子,,邊哭邊唱《裝箱歌》,, 例如: 我的爹,,我的娘,,今晚爹娘裝花箱,裝了銀錢莫心痛,,銀錢是個地灰塵,掃了一層又一層。我的 爹,,我的娘,我那箱子四角涼,,裝了半天沒有啥,,最后還是空膛膛,。我的爹,,我的娘,今晚給我裝花 箱,,我那花箱四塊板,裝了半天沒裝滿,。 唱了一曲又一曲,直待添陪滿意后,,方進入臥室。此刻親娘端個凳子,,坐在姑娘臥室里,,一邊流 淚,一邊囑咐女兒,,到了婆家要尊老愛小,,尊重鄰居,夫妻恩愛,,并勸女兒不要牽掛家里,。女兒也抹 著眼淚,與娘訴說知心話,,哭訴難分之情,直到深夜不寐,,俗稱“坐親”,。 男方在迎親的前一天晚上,, 要在洞房里的高處置一個斗,, 斗里立一桿稱,豎一把尺子,,床下點 “七星燈”,據(jù)說這是仿效姜子牙治服琵琶精之法,,謂之“避煞”。 迎親的這天,,抬新娘的花轎不能空著,,轎子里坐個小男孩“壓轎”,。迎親隊伍由“押禮先生”一 人,,迎親女賓二至三人組成,另有放炮手一人,,提燈籠的小男孩二人和抬食盒的數(shù)人,。新郎身穿藍緞 長袍,頭戴紅頂瓜皮帽或禮帽,,上插兩只金花,,從肩至腰斜掛一道紅綾,在媒人的陪同下,,乘轎前往 女家,。 一路嗩吶長鳴, 鑼鼓喧天,。所帶的迎親禮品是七斤重的大肉一方,,八斤重的豬肘一個,俗稱 “七方八肘”,,豬頭一個,,名為“碰門豬”,離娘布二匹,,酒數(shù)瓶,,以及給新娘送的衣物等。另備12 個紅禮封(紅紙包著錢鈔),,名為“梳頭禮”,、“催妝禮”、“背轎禮”,、“謝廚禮”,、“鋪氈禮”,、 “把轎禮”、“參神禮”,、“鼓樂禮”,、“打雜禮”等。所有禮物都用食盒抬或裝入彩筐里,,上面蓋 著紅紙剪的雙喜字,。快到女方門口時,,炮手裝上火藥,,鳴炮三聲(現(xiàn)在由鞭炮代替),稱“迎親禮炮”,, 樂隊敲起緊三慢四的鑼鼓,,告知女家迎親的到了,女方親屬出門迎接,,行至大門口,,岳父遞給新郎一 杯酒,名為“飲下馬酒”,。新郎進入正廳,,先參拜女方祖神,再參拜岳父母,,然后岳父給女婿身上加 紅(斜披一道紅綾),,帽上插花。亦有不行此禮者,。吃罷酒席,,迎親娘子給新娘換裝,換裝時要給新娘 紅禮封,,名為“換裝禮”,。此日新娘不穿娘家一件衣服,內(nèi)外新衣及新鞋,、新襪全由婆家?guī)?。新? 的裝束是頭戴花冠,身穿紅衣紅褲,,褲外還要罩上繡花長裙,,腳穿紅繡花鞋,頭頂紅綢繡花蓋頭,。有 的女方拖延很久不發(fā)親,,吹鼓手就對著閨房吹幾遍嗩吶或長號,名為“畏門”,。新娘裝束停當,,堂屋 紅氈鋪地,,新娘跪拜,辭別祖宗,,叩別父母,,接著便放聲大哭,在哭嫁聲中,,新娘的哥哥將新娘背人 轎中,。轎內(nèi)有新娘的小弟弟押轎,起轎前,,娘家要給轎夫紅禮封,,意思是讓轎夫把轎抬得平穩(wěn)些,不 要在路上搖晃顛簸姑娘,?;ㄞI抬起,轉(zhuǎn)三轉(zhuǎn),,在鞭炮聲和嗩吶聲中上路,。前有兩名提紅燈的男孩開路, 接著便是新郎,、鼓樂隊和迎親隊伍,,中間是新娘的花轎,,轎兩側(cè)有新娘的兄弟扶轎,,轎后是送親的隊 伍和抬嫁妝的。送親隊伍除新娘的父母和未嫁的妹妹,,其他親屬都可參加,,但安康市卻有舅母和姐夫 不能送親的風俗?;ㄞI在中途不能停留,,要一直抬到新郎家。路上經(jīng)過村鎮(zhèn),,都要吹奏嗩吶,、鳴鑼擊 鼓,吸引人們夾道觀看,?;槿⑹侨松畲蟮南彩拢f時稱“小登科”,,途中遇到再大的官,,也得為迎 親的隊伍讓路。兩家迎親的隊伍在途中相遇時,,兩位新娘要互相交換手帕或禮花,,然后讓道而行,。經(jīng) 過寺廟門口,要用紅氈擋住廟門,,待花轎過去再取掉,。途中遇到出殯的,并不回避,,反認為是吉兆,, 謂之“白頭到老”。 在陜南巴山山區(qū),,迎親還有唱山歌,、吼號子的習俗,一路上新郎,、新娘,、迎親的、送親的,,都要 互相對歌,。如: 哎!……啥子開花一時紅?啥子開花耐寒冬? 啥子婚姻根不穩(wěn)?啥子愛情永不分? 哎!……三月桃花一時紅,臘梅開花耐寒冬,,“金錢”婚姻根不穩(wěn),,純潔的愛情永不分。 一路歡歌笑語,,充滿了歡樂的喜慶氣氛,。轎快到新郎家時,炮手也要裝上火藥,,鳴炮三聲,,表示 新人已經(jīng)迎來,男方賓客出門迎接新娘,,此時鞭炮轟鳴,,鼓樂齊奏,門口立有男方指定的兩位婦女,, 一人執(zhí)小托盤,,內(nèi)放酒盅,一人手執(zhí)酒壺,,送親的女賓進門時,,要先喝酒方能進門,謂之“喝迎門盅”,。 花轎抬進大門,,廚師一手拿刀,一手提著公雞,,口中念念有詞: 天地開張,,四斤四兩,。×家女子,×家兒郎,。 好男生五個,,好女生一雙。富貴年年有,,門庭顯鴻昌,。 邊念邊把雄雞宰殺,將雞血灑在花轎的抬楨上,,再向花轎撒些大米和筷子,,這叫“斬煞”,意為 驅(qū)邪,。然后新郎揭開轎簾,,向新娘三揖三拜,迎親娘子將新娘攙扶下轎,,轎前以袋鋪地,,袋口朝里, 新娘踩在袋上,,此時男家有人給新娘遞來大棗,、桂圓,表示夫妻早就有緣,,新娘接過,,捧在手中,有 二牽娘扶著新娘從袋上徐徐前行,,新娘走過的袋,,又迅速傳到前面鋪在地上,,直至進入堂屋的紅氈上,, 此謂之“傳袋”,即古代的傳氈,,今以袋代替,,因袋與“代”諧音,取傳宗接代的吉兆,。新婦一邊從 袋上向里走,,一邊有人提著五谷斗,內(nèi)裝五谷雜糧,、紅棗,、麻錢、核桃等,,迎著新娘邊撒邊唱:“新 娘到門前,,四季保平安,,一撒金、二撤銀,,三撤新人進了門,,四撒兒女一大群……”在南鄭縣的巴山 地區(qū),新娘將要走近正廳時,。司儀還要放開嗓子唱一段贊詞,,如: 家有梧桐引鳳凰,貴門福地娶新娘,,鳳凰棲在萬寶地,,榮華滿門福滿堂。 開喜門,,迎新娘啰,。 贊祝詞一落音,伴嫁娘和迎親娘子才簇擁著新娘進入堂屋,,接著便舉行拜堂典禮,,神龕上點燃香 燭,擺著供品,,新郎新娘男左女右,,并排站在神龕前鋪的紅氈上,此時鼓樂,、鞭炮齊鳴,,門里門外都 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司禮又高聲唱道: 對對紅燭,,對對金花,;龍鳳呈祥,飛黃騰達,;先拜天地,,永放光華; 再拜爹媽,,和睦全家,;新人交拜,偕老白發(fā),。拜!…… 新人隨著司禮者的喊聲,,拜天地,拜祖宗,,拜高堂,,夫妻對拜。拜堂這天,四眼人,、單邊人(孕 婦和寡婦)以及屬相與新娘有沖犯的人都要回避,。如果這天新娘正在月經(jīng)期,則認為于家不利,,為了 破解,,要用七星燈(燈盞點七根燈草)放在篩子里,置于門外,,或在門檻上置一馬鞍,,讓新娘從上面跨 過去,謂之“進門平安”,,認為這樣做便可逢兇化吉,。拜堂儀式結(jié)束,新郎用一紅綢牽著新娘進入洞 房,,男左女右坐在床沿上,,謂之“壓床”。揭蓋頭是新郎的專利,,任何人不得越俎代庖,。揭蓋頭后, 夫妻喝“交杯酒”,,吃“添丁飯”,,這就是古代的合巹。然后小姑子端來一盆熱洗臉水,,新娘遞過紅 封表示感謝,,接著新娘洗臉,由男方請的“全命’’婦女替新娘把頭發(fā)梳三遍,,盤在腦后,,綰成“纂 纂頭”,謂之“上頭”,,標志著從此處女生活已經(jīng)結(jié)束,。上頭完畢就要舉行“撒帳禮”,撒帳就是鋪 床,、掛帳子和在床上撒糖果,。由男方挑選的兩位“全命”婦女擔任,。此項活動只許婦女和小孩參加,。 鋪床時要念鋪床詞。如: 鋪床鋪床,,兒孫滿堂,。先生貴子,后生姑娘。男子十五,,走進書房,。 拿起玉筆,寫出文章,。女子十五,,已進繡房。手拿針線,,繡起鴛鴦,。 鴛鴦成對,鳳凰成雙,。成對成雙,,雙鳳朝陽。子子孫孫,,萬世其昌,。 床鋪好后,在床上撒些大棗,、花生,、核桃、糖果等讓孩子們搶食,,邊撒邊高喊: 糖果上鋪,,金銀滿庫?;ㄉ湓阡伄斨?,核桃滾下了床, 紅棗上了床,,早早生兒郎,。一兒一女“花花生”。新郎拜新娘,。 拜!…… 婦女們逼著新郎給新娘下拜,,喊聲、笑聲迭起,,洞房里嘻笑喧鬧,,氣氛熱烈。 在洋縣農(nóng)村,,迎娶的這天,,抬嫁妝的后面跟著新娘一個不滿10歲的弟弟(胞弟、堂弟,、表弟均可),, 人稱“押箱弟”。到了新郎家村口后,押箱弟要和做新娘的姐姐對唱山歌,,唱完山歌,,新郎立即將押 箱弟抱入新房,贈給賞錢,,然后又抱著入席,。坐完席,新娘把押箱弟抱回新房,,給他冼臉,,并叮嚀他 孝敬父母,認真讀書,。然后新郎送押箱弟和娘家客人到村口,,新郎拿出一頂帽子贈給押箱弟,押箱弟 也將嫁妝箱上的鑰匙交給新郎,。今仍有此俗,。 漢中一帶在舉行婚禮的這天,看熱鬧的老人們要在新娘的床上躺一會兒,,據(jù)說睡了新娘的床腰不 痛,。落了牙的小孩要新娘摸一下牙床,據(jù)說新娘摸過后,,牙齒可以長得快些,。 在洋縣、城固,、西鄉(xiāng)等縣農(nóng)村,,新婚之夜還要舉行一個“亮箱”和“認親禮”。“亮箱”就是把 新娘的陪嫁箱子抬在堂屋里,,拿出全部“陪嫁”,,擺在幾張方桌上,讓賓客們觀賞,、評論,,大家對陪 嫁的豐厚和工藝的精湛夸獎一番后,由婆母娘再整理好裝箱,。同時把新娘要送給親友,、兄嫂、弟妹的 禮品拿出來,,準備在認親時分贈給親友,。 “認親禮”就是讓新娘拜見親友,認識一下這些親友同自己的關(guān)系,。由一位熟悉主家親屬的人唱 禮,,在向新娘介紹親屬關(guān)系之前,,還要說一段掌故,,如: 五郎的斧把需“降龍”,, 宗保伐木把親成。楊元帥親征穆柯寨,,兩軍陣前大交鋒,; 只緣公媳不相認,桂英才馬上擒公公,。惹得三軍哈哈笑,,羞得公公臉通紅。 轅門斬子嚴軍令,,公公給媳婦留人情,,新媳婦初到人地生,拜個學了認親朋,; 免得學了穆桂英,,兒媳婦再拿老公公。 唱禮人說完這段順口溜,,便把親屬的輩份,、稱呼一一介紹給新娘,新娘一一禮拜,,并把自己親手 作的布鞋,,襪底、手帕等奉贈給親友,。拜見的順序是先近親,,后遠親,先拜長輩,,后拜平輩中的年長 者,。如拜罷公婆,先拜舅家,,再拜姑,、姨和其他親族。受拜者自然少不了以禮錢回贈,。 在丹鳳縣一帶,,婚后次日早晨,新媳婦要洗手進廚房切面,,先由別人把面搟薄摺好,,新媳婦只切 兩、三刀,,但講究刀刀要切斷,,而婆家妹子或嫂子要耍笑新媳婦,,故意在里面加些麻絲或在摺好的面 里夾根簿竹片,新娘切不斷,,急得臉通紅,,圍觀者又是嬉笑,又是鼓掌叫好,,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在陜南的巴山地區(qū),流行著一種獨特的婚姻慣制,,就是“招女婿”,。這種情況在別的地方被視為 一種特殊婚姻,而在巴山地區(qū)則被視作正常的婚姻形式,。數(shù)千年來,,人們習慣于男娶女嫁,而在陜南 的巴山地區(qū)則與此相反,。當?shù)厝罕姴恢厣兄厣?,認為女兒才能“頂門立戶”,是老來可以依靠的 人,,民間生了兒子,,不論有幾個,也不論家貧家富,,養(yǎng)大后全像其他地方嫁女一樣嫁出去,。生了女兒, 當父母的就喜形于色,,逢人便說:“生了個當家的,,咱老來有靠了。”親友們也紛紛上門祝賀“大喜”,。 姑娘長大成人后,,就留在家里招婿養(yǎng)老。當?shù)亓鱾髦皇酌窀瑁? 巴山風,,吹得怪,,妹子要比男娃愛。 親生兒子嫁出去,,留得幺妹招郎來,。 招女婿的婚禮與娶媳婦的婚禮相同,只是一切都在娘家舉辦,。女方一般要向男家送彩禮,,男方要 向女方陪嫁妝。男娃“出嫁”也要吃“離娘酒”,,婚后也要“回門”,。 迎新郎的隊伍由新娘的嫂嫂(稱迎親娘子)和七個未婚姑娘(稱七巧姑娘)組成,,取七夕鵲橋渡雙星 之意,她們的任務(wù)是配合媒人向男方交納彩禮,、勸慰男娃的雙親,、接收和清點男方的“陪嫁”、邀請 娘家人赴喜宴,、催請新郎起程等,。 在新郎動身上路前,,迎親娘子要將送給男家的禮品和給男娃送的衣物擺出來,,讓賓客們觀賞評論, 稱為“擺禮”,。在擺禮時,,雙方還要說個“四言八句”,如迎親者說: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穿戴衣帽,綾羅綢緞,, 雖不夠如意,,也不失體面。請親戚朋友,,都來觀看指點! 男娃的父母若是不說話,,則表示對所送的“彩禮”不滿意,此時親戚朋友就會評論禮物不豐厚,, 幫助男家爭彩禮,。男娃的父母如接著迎親娘子的話說: 山高水不斷,花紅綠葉墊,;開親幾年,,親家費心又花錢。禮物豐盛優(yōu)厚,, 兒子福分不淺,。有啥不周不到,都怪我的差偏,, 請大家多多包涵! 男娃的父母沒有意見,,親友們也就不好挑剔啥了,在這種情況下,,迎親者便說: 肉煮爛了在鍋里,,靴底爛了厚(后)補起。二姓合一好,,幸福到百年,。 該穿的給新郎穿,,該撿的往箱子里撿!莫誤良辰,鋪氈起親,, 親戚六眷,,請過去游玩。 這既催促了新郎起程,,又邀請了所有的客人,。主家隨即把“陪嫁”裝箱發(fā)親了。 到了女家,,拜過天地,,男娃就是女方家庭中的成員了。有的上門女婿改姓女方之姓,,有的不改姓,, 所生子女則要為女方接續(xù)宗祧。據(jù)說此俗始于明代永樂元年(1403)一直延續(xù)至今,。 四,、鬧新房 鬧新房又稱“耍新娘”,是各地婚禮中少不了的節(jié)目,。從新娘進門開始,,一直鬧到深更半夜。有 的地方要一連鬧三夜,,前兩夜為男人們鬧房,,最后一夜由女人們鬧。俗云“三天以內(nèi)沒大小,,太公太 婆都可吵”,。雖說除了父母、孕婦,、寡婦和未婚女子,,誰都可以鬧房,但主要鬧房者還是平輩和晚輩,, 尤以男青年為甚,。 鬧房有個規(guī)矩,凡眾口同聲提出的節(jié)目,,新郎新娘必須照行,,題目難度再大,新人都不得惱怒,。 但鬧房者不能打壞新房中的杯,、盤、碗,、碟等物件,,否則視為不吉,,要遭到眾人的指責。 洞房早就擺好了招待客人的酒菜,、煙,、茶、糖果,、瓜子,,鬧房者卻故意圍著新娘要糖要煙,說些 俏皮話,,不時逗得人們哄堂大笑,。有的人讓新郎新娘講戀愛經(jīng)過,有的讓新郎新娘在洞房里對唱情歌,, 例如新娘唱:“南山核桃北山棗,,哥哥就像楊宗保”,。新郎唱:“東山韭菜西山蔥,,妹妹就像穆桂英。 路邊白楊河岸柳,,哥哥愛妹心早有”,。新娘唱:“半巖榆樹門前槐,妹妹早想跟哥來”,。有的要新娘 念一首詩,,如“門口一林竹,風吹嘩嘩綠,,今年過喜事,,明年娃娃哭”。有的節(jié)目需要新郎新娘邊說 邊用動作表演,。例如:“摘花”,,把新娘的喜花插在八九尺高的墻上,讓新娘說:“南墻一朵花,,妹 妹想戴它,,高得摘不著,哥哥你抱嘎”,。新郎就得說:“抱嘎就抱嘎”,。邊說就要邊把新娘抱起將花 摘下,也有把一塊水果糖吊在空中,,不準用手扶,,讓新郎新娘嘴對嘴地去啃。有的調(diào)皮小伙子要新娘 給他點煙,,但他故意不吸,,還往外吹氣,,一根煙點幾遍都點不燃,小伙子硬說這支煙不透氣,,要新娘 自己試試,。新娘吸煙,要讓新郎點火,,煙雖吸燃了,,卻嗆得新娘直咳嗽,大家樂得直拍手,。這些都是 比較文明的,,也有鬧得過分的,例如:“糊頂棚”,,動作就很難,,要求新郎把一張?zhí)羌埛旁谏嗉馍希? 在新娘張嘴的一瞬間,要把糖紙貼在新娘的上腭上,,稍不注意,,就會把新郎的舌頭咬傷。又如“掏鵓 鴿”,,動作也很難,,新郎要把一條毛巾從新娘的右袖口里放進去,從左袖筒里掏出來,。此外還有許多 粗俗下流的節(jié)目,,如“捉跳蚤”、“二龍戲珠”,、“掏麻雀”,、“摘黃瓜”、“按電鈴”“掛火車” 等有傷大雅,,不堪人目,。鬧房的人盡量出些難做的節(jié)目,想要難住新郎新娘,,但新郎新娘也要提出相 應(yīng)的條件,,如果把出的節(jié)目做到了,出節(jié)目者就得喝酒三杯,,為了熱鬧,,常把鬧房者灌得酩酊大醉。 酒后失言,、失禮,、失德者不少。鬧房結(jié)束后,還有人故意惡作劇,,把辣椒面同煙葉混在一起,,點燃投 入新房,嗆得一對新人不能入睡,。也有聽房的,,新郎新娘上床就寢,小姑,、小叔等在窗外偷聽房中動 靜,,次日作為取笑的資料。 有的地方不僅戲耍新郎新娘,,也要戲耍公公婆婆,,在關(guān)中東部的一些鄉(xiāng)問,新婚之日,,村里人給 新郎的父母抹成大花臉,,讓他們穿上紅裙子,頭上插著雞翎或鳥翎等飾物,,倒騎一頭毛驢或耕牛,,由 眾多的鄉(xiāng)鄰簇擁著“游街”,圍觀者盡情歡呼吶喊,,這叫“打喜”,,新郎的父母不得惱怒。但有些鬧 房者的語言,、行為下流粗野,就會使新郎,、新娘及其家人的自尊心,、身體受到傷害,就會傷風敗俗,, 甚至會造成許多不良后果,。 現(xiàn)在陜西有些地方提倡文明鬧房,他們的做法是:或者開個茶話會,,請新郎新娘表演歌舞節(jié)目,; 或者出一些有趣的迷語,請大家猜,,猜中者由新郎新娘發(fā)獎,;或者組織一場舞會,賓主共同翩翩起舞,。 這些簡而易行,、雅而不俗的做法,是值得人們效仿學習的。不僅在鬧洞房的方式上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婚禮也有了新發(fā)展。據(jù)《西安晚報》(1992年9月27日)載,,西安市繼北京,、天津 之后,第三家舉辦了“藝術(shù)婚禮”,。這種婚禮不同舊式傳統(tǒng)婚禮和集體婚禮,,它集藝術(shù)、熱烈,、典雅,、 簡樸為一體,體現(xiàn)了大膽創(chuàng)新,、移風易俗的特點,。具體做法是:婚禮開始,鼓樂高奏,、鞭炮齊鳴,。在 《婚禮進行曲》中,四對翩翩起舞者引出第一對新人,,新郎著黑色燕尾服,,新娘一套粉紗,氣度不凡,。 接著,,隨著陣陣歡笑,身著旗袍的新娘從樓上扔下了個花繡球,,正好被急等在樓下的新郎接住,,新郎 迎下新娘?!读鹤,!仿暺穑诙π氯瞬蕵蛳鄷?。激越的嗩吶奏響《轎夫曲》,,第三位新郎頭戴禮帽, 身著紅袍,,從轎中扶出新娘,,揭去大紅蓋頭,相視而笑?,F(xiàn)代的,、古典的,、民族的融為一體,歌聲,、 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槎Y儀式結(jié)束后,,演出精彩的文娛節(jié)目。緊接著三對新人在鼓樂隊的帶領(lǐng)下,, 分乘三輛紅色小轎車,,繞古城繁華地段一周,將婚禮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