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方臘梁山軍重創(chuàng)是歷史使命
周思源:這集咱們來講講梁山軍征方臘為什么死那么多人,。
周思源:梁山軍征遼之戰(zhàn)打了幾個月,總得說來是有驚無險,,相當順利,,除了沒羽箭張清等極少數(shù)幾個將領負傷外,梁山頭領沒死
一個,,可是僅僅隔了幾個月之后,,征方臘之戰(zhàn),梁山軍竟然一下就死了59位頭領,。那么就很奇怪了,,是方臘軍特別能打?還是梁山
軍由于剛剛打完一場大仗,,征遼,從北方到南方勞師遠征,,水土不服,?可是再怎么著也不能差那么遠哪。
周思源:這兩場戰(zhàn)爭的結果,,傷亡的情況大不一樣,,所以很多人都看不懂,包括我,,年輕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是施耐庵,、羅貫中的一
大疏忽,寫得不好,。當時我還想,,是不是因為故事流傳有早有晚,前面的故事可能比較成熟,,后面沒有一個很長的流傳過程,,當時
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直到中年以后,,在對四大名著重新進行比較研究時,,我才感到一個問題,像施耐庵,、羅貫中這樣偉大的作
家,,他們不應當寫得那么粗糙,他們不應當想不到這個矛盾,,可是他們還是這樣寫了,,他們既然這樣寫,就必有道理,。這就說明,,
他們別無選擇,,或者說,這是他們所有選擇中的最佳選擇,。
周思源:什么選擇呢,?他們要通過梁山軍征方臘使這支隊伍盡快地瓦解。因為我們在閱讀水滸梁山軍征方臘的過程中,,都有一個感
覺,,這梁山軍簡直就跟不會打仗似的,還有一個感覺,,這作者好象就是成心要讓梁山軍的頭領們死得多點兒,,死得快點兒,死得越
多越好,,越好越好,。其實你仔細想想,還就是那么回事,。
周思源: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要這樣呢?20世紀70年代評水滸的時候,,梁山軍征方臘是宋江的一大罪狀,,投降派,接受朝廷招安
,,帶領梁山軍征方臘,,打自己的階級兄弟去了,這可不就是一大罪狀嗎,?背叛了農民起義,,結果兩敗俱傷,方臘軍被消滅了,,梁山
軍也受到了重創(chuàng),,最后瓦解了。其實我在上一講里面講過,,征遼在歷史上并沒有,,這是施耐庵、羅貫中給宋江和梁山軍的一個藝術
使命,,同樣,,征方臘在歷史上也沒有,歷史上宋江軍和方臘軍沒有交過手,,他們中間隔著上千里地呢,,因為方臘活動的范圍是在長
江以南,現(xiàn)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全境以及江西和福建的一小部分,,是那個地區(qū)。而且歷史上的宋江軍和方臘軍基本上是在
同一年被政府軍消滅的,,宋江軍還要略早幾個月,。
周思源:那么為什么要寫宋江征方臘呢?水滸里寫宋江率大軍征方臘,,結果受到重創(chuàng),,這同樣是作者給宋江的藝術使命。咱們想想
一個現(xiàn)象就會明白了,。
周思源:閱讀水滸,,如果你讀得仔細一點兒,你會有一個感覺,,水滸在前70回,,幾乎都不寫時間,這個故事的重大事件是哪年發(fā)生
的,,不寫,。可是就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開始,,就老出現(xiàn)這是宣和幾年,看來作者是在有意識地提醒讀者注意時間的重要性,。對,,問
題的奧妙,解讀的關鍵就在時間上,,前面我們講到歷史上的宋江活動的時間是在北宋末年,,北宋快滅亡了,小說《水滸傳》寫的就
是這段時間,,我們注意一下,,小說開頭寫端王被立為皇帝,那是哪年呢,?年號是建中靖國元年,,這是1101年,宋徽宗把皇位禪讓給
兒子,,自己當太上皇逃跑了,,這是哪年呢?1125年,,也就是宋徽宗當了25年的皇帝,。小說《水滸傳》寫的故事基本是這二十多年里
的故事??墒橇荷讲从⑿叟抛沃盎径紱]寫是哪年,。宋徽宗當這二十多年的皇帝,,換了五六個年號,他希望換個年號以后國家
能太平點兒,,邊境能安寧點兒,,換來換去都不行,可是他換了五六個年號,,小說里都沒提,。結果就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時候,打
那以后的重大事件,,招安,、征遼、征方臘等等,,好幾回里都出現(xiàn)了這是哪年的事情,,年號不斷出現(xiàn),甚至出現(xiàn)了幾月,,顯然作者是
有意識地提醒讀者注意這個時間,。
周思源:我們回過頭來看,前70回有許多故事,,其實有許多故事寫了七八回,、十幾回,其實就在這一兩年里,,有的好幾回就在同一
個月,,或者兩三個月里??墒呛竺?,打71回以后,總共才多少年,?總共只寫了四年的故事,,前70回寫了二十年的故事,后三十回寫
了四年的故事,,問題就在時間上,。什么時間?北宋眼看要滅亡,。
2009-6-2 18:29 回復
123.52.125.* 2樓
周思源:咱們就要想一想,,歷史上宋江為首的這支軍隊沒有跟遼兵交過手,現(xiàn)在水滸里梁山軍大勝遼兵,,大勝以后倒是解了恨了,,
解了氣了,可是緊接著就出現(xiàn)了一個大問題,為什么呢,?因為征遼是宣和四年春天的事兒,,三月征遼,到冬天這仗打完了,,打了半
年多,,取得大勝,也就是說宣和五年,,冬天就回到京師了,。可是我們想想,,宋徽宗是哪年把皇位扔給兒子的,?宣和七年,就是1125
年,,你看,,宣和四年冬天戰(zhàn)爭就結束了,五,、六,、七還剩下三年,宋徽宗連皇帝都不敢當了,,再過兩年,,到1127年,金兵攻陷開封,,
徽,、欽二宗等三千多人被俘。
周思源:咱們想想看,,當時小說家就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如果這支宋江為首的梁山軍存在的話,,將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也就是說,
金兵入侵,,宋江這樣忠義的梁山軍,,這樣英勇善戰(zhàn)、所向無敵的梁山軍必定會積極迎戰(zhàn)金兵,,梁山軍在征遼的過程當中,,一個頭領
都沒有戰(zhàn)死,所向披靡,,大獲全勝,,金兵能是它的對手嗎?肯定打不過梁山軍了。就算金兵再厲害,,梁山軍起碼能跟它打個平手吧,。
即使梁山軍打不過金兵,平手都打不過,,起碼能打上幾個月吧,,遭受重創(chuàng),失敗了,,不管怎么說,,只要這支梁山軍還存在,在保衛(wèi)
京師,、保衛(wèi)邊疆,,那么歷史上就不可能出現(xiàn)宋徽宗不當皇上了,連皇位都扔了,,逃跑了,,更不會出現(xiàn)太上皇跟皇帝兩個人連妃嬪、
百官三千多人被俘,,不可能出現(xiàn)靖康恥了,。也就是說,如果宋江為首的梁山軍繼續(xù)存在,,就將改變歷史進程,!這是必然結果。
古人不會戲說 是忠于歷史的
周思源:可是古人不會戲說,,施耐庵,、羅貫中沒有學會戲說,他們是忠實于歷史的,,因此,,他們必須想辦法讓這支所向無敵、英勇
善戰(zhàn)的梁山軍瓦解,。就是說,,必須使他們不可能抗金。這樣,,歷史上的靖康之恥,,北宋朝廷被消滅,兩位皇帝等被俘,,這樣才能忠
于歷史啊,。那么我們想,你要讓梁山軍瓦解,、被消滅有幾種途徑呢,?只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在金兵入侵的情況下,梁山軍英勇迎
敵,,最后被金兵殺得片甲不回,,許多頭領都戰(zhàn)死。我們前面分析了,,梁山軍既然能打得遼軍沒有還手之力,,那就不大可能出現(xiàn)這種
情況。再者,,即使梁山軍慘敗,,許多頭領戰(zhàn)死,廣大讀者從審美心理的角度來講也難以接受,,大家不能眼看著自己尊敬的,、心愛的
頭領們死在異族刀槍的屠刀之下。因為那個時候梁山一百零八將可以說人人都是好漢了,,民族英雄嘛,,取得了征遼的偉大勝利,為
老百姓出了一口惡氣,,解恨了嘛,。所以從審美心理的角度來講,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來講,,老百姓不能接受這種結果,,所以第一種
可能性排除。
周思源:第二種選擇,,梁山軍在征遼取得勝利之后,,由于朝廷陰謀、奸臣當?shù)?,最后他們被官軍消滅,,可是這不可能啊,因為官軍
已經(jīng)多次跟梁山軍打過交道,,沒有一次勝利,,官軍是梁山軍的手下敗將,根本就不是對手,。所以第二種可能性排除,。于是,,只剩下
一種可能,。梁山軍被自己人瓦解,受到重創(chuàng),。
周思源:當時自己人還剩下誰,?勢力最大的就是江南的方臘軍,。方臘軍當時已經(jīng)占據(jù)了江南八州二十五縣,方臘已經(jīng)自稱皇帝,。所
以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就虛構了朝廷讓剛征遼回來的梁山軍馬上到江南去征方臘,在征方臘的過程中,,梁山軍受到了重創(chuàng),,頭領大
批死亡。這樣一來,,就不得不出現(xiàn)了許多奇怪的現(xiàn)象,。
周思源:怎么奇怪呢?按理說,,梁山一百零八將當中,,許多頭領都是武藝高強,甚至一個比較普通一點兒的頭領跟官軍的名將作戰(zhàn)
都能打得不相上下,,而且許多官軍的著名將領后來都歸順了梁山,。可是這支英雄之師,、神武之師,,一反常態(tài),在征方臘的過程中簡
直就像不會打仗似的,,每次打仗就死好幾個頭領,,每回都死人,總共八九回的故事,,九十八回這一個回目就死了二十四個人,。因為
什么?時間緊迫,,作者只能讓他們趕緊死,。
周思源:事實上也是如此,我剛才不是說了嘛,,1123年取得了征遼的勝利,,緊接著是征方臘,因為1125年宋徽宗在金兵大軍壓境,,
馬上要淪陷的情況下他就逃跑了,,皇上都不當了。你想想,,瓦解梁山軍的時間還不能拖得太長,,因為如果梁山軍存在,金兵大軍壓
境的情況下,,昏庸的宋徽宗就不會想辦法把梁山軍的頭領們都分散到各地去,,或者想辦法再害死他們,,不會,首先得自己保命啊,,
就把他們留在汴梁,,開封附近,京師周圍,,保護他們嘛,。因此梁山軍在征遼之后必須盡快征方臘,而且在征方臘的過程中要死得快
一點,,死得多一點,,這樣就使得梁山軍要在開封吃緊之前的一段時間徹底瓦解。于是就出現(xiàn)了征方臘過程當中許多怪現(xiàn)象,。
2009-6-2 18:29 回復
123.52.125.* 3樓
周思源:我們來考察一下每一回死的人數(shù)你就能琢磨出一點兒道道兒來了,。征方臘過了江南以后,91回死了宋萬等三個人,,92回死
了韓滔等五個人,,楊志得病寄留丹徒,93回死了施恩等三個人,,94回死了徐寧等三個人,,都不太多。95回是一個轉折點,,一下死了
最厲害的沒羽箭張清,,還有急先鋒索超,還有劉唐,,95回一下死了9個人,。96回死了阮小二等六個人。六個人生病,,留下兩個人照
顧他們,,總共14個人,減員了,,死六個,,病六個,留下兩位照顧生病的,,一下減了十四個,。97回緩了一緩,死了孫二娘等6個人,,
98回死了秦明等24人,。你就看得出來,頭領死亡減員的速度從95回之后是大大加快,!為什么,?時間來不及了,于是就出現(xiàn)了各種怪
現(xiàn)象,。
周思源:第一,,許多頭領的表現(xiàn)跟他們過去的表現(xiàn)是判若兩人,有的頭領過去簡直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現(xiàn)在就跟不會打仗似的了,。
比如說混世魔王樊瑞,他不是會法術嗎,,他手下有兩員副將,,一個是八臂哪吒項充,還有飛天大圣李袞,,這兩個人都很厲害啊,,
當時梁山去收服他們的時候,史進等頭領被他們打得逃出去六七十里地呢,。這兩個人怎么樣呢,?輕易就死了,李袞一跤跌翻在溪里,,
還不是大江,,被方臘軍沖上去亂箭射死。項充為了救他急忙鉆下岸來,,被繩索絆翻,,結果被方臘軍亂軍涌上,剁作肉泥,。還有死得
更簡單的,,掉河溝里淹死的就好幾個,被箭射死,,馬踏身亡,,還有被毒蛇咬死的,莫名其妙,,有時候幾句話死了好幾個,。這是第一
種情況。
周思源:第二種情況,,死得不合情理,,莫名其妙,比如梁山頭領中一百零八將,,咱們想想,,誰武藝最高強?可能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有說林沖的,,有說魯智深的,,有說關勝的,我認為梁山一百零八將當中,,論武藝最高強的是沒羽箭張清,,所以他是最后才被宋江收服的,為什么,?因為他不能早點兒上梁山,,他要早上梁山那底下就沒戲了,沒羽箭張清上去幾個石子,,百發(fā)百中,,問題都解決了。這張清厲害到什么程度,?在征遼的過程當中幾次惡戰(zhàn),,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都是他上去的,不論多么厲害的遼將,,只要張清一出,,無不死傷。張清武藝高強到什么程度,,咱們回憶一下,,大概是70回吧,梁山頭領出戰(zhàn),,15位頭領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甚至魯智深,魯智深是被沒羽箭張清一粒石子打到腦袋上頭破血流,,翻身落馬,,如果不是武松舍命相救,他可能就沒命了,,魯智深之前是從無敗績啊,。另外楊志真好漢,武藝高強,,楊志被張清的石子打的膽戰(zhàn)心驚,,伏在馬鞍子上逃回來,楊志過去表現(xiàn)從來沒有這樣的,。有誰打得過楊志?。拷Y果張清在征方臘的時候表現(xiàn)怎么樣,?也奇怪了,,他打這仗的時候,居然不用他最拿手的石頭子,用什么,?長槍,。結果這長槍扎出去,扎在松樹上了,,太用力了,,拔不出來,結果方臘手下有一個將領在背后給了他一槍,,張清就這么死了,,你說死得奇怪不奇怪,?可是張清之死可以讓咱們比較細心的讀者恍然大悟,,為什么?因為張清太厲害了,,張清必須早點兒死,,而且他不能用石子,因為他用石子百發(fā)百中,,對手沒跑的,,肯定不是被他打死就是打落下馬,所以他不能用石子,,這是故意的,。張清之死就使我們能夠明白一些道理。
有些頭領的安排是作者的“陰謀”
周思源:有些人為什么不參加征方臘,?因為張清死得比較早,,如果他很晚死的話,很多仗如果打不贏,,把張清派上去不就解決了嗎,?
不,所以張清95回就得想法讓他死,。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公孫勝是副軍師,在梁山坐第三把交椅,,他沒參加征方臘,,他要回到師傅那
兒去。這樣咱們就明白了,,因為公孫勝不能參加,,你想公孫勝會法術,這仗如果打不贏,,如果梁山受到點兒損失,,把公孫勝派出來,
公孫勝一行道法,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什么仗贏不了?所以公孫勝不能參加,。
周思源:另外我們還可以明白同樣的道理,,楊志為什么不能參加呢?楊志一過長江就病了,,病退了,,楊志也挺厲害的啊。但是在寫的過程當中,,最難讓讀者接受的就是98回一下子死了24位頭領,,其中有一仗就死了八位,在浙江跟安徽交界的昱嶺關前,,小說寫得很清楚,,這昱嶺關地勢非常險要,關前是一條窄窄的山路,,兩邊山高林立,,就連咱們這些沒當過兵,沒打過仗,,看過幾本古代打仗小說,、武俠小說的,連咱們都明白,,像這種地方你是不能強攻的,,人也不能多,要想法兒智取,,要想法兒繞到山背后或者怎么著,,這點兒常識咱們都有啊,可是怪了,,好多梁山頭領都是久經(jīng)戰(zhàn)場,,他們居然不明白,大家居然扎堆兒強攻,,最后都被什么滾木擂石,,什么亂箭啊,一下死了八個,,用小說里的話就是“做一堆兒都被射死在關下”,,因為已經(jīng)到98回了小說馬上要結束了,所以作者趕緊讓他們死,。
2009-6-2 18:29 回復
123.52.125.* 4樓
周思源:另外我們通過張清之死還可以明白有些頭領的安排是作者的“陰謀”,,作者要想辦法讓這些頭領通過其他途徑離隊,喪失
戰(zhàn)斗力或者死掉。當時小說96回寫道“杭州城里瘟疫流行”,,結果六個人病了,,留下倆照顧的,讀者到這兒就明白了,,這是作者要
讓這些人不能參加征方臘,,而且這些人當中恐怕將來都得死。果然,,到最后怎么樣,?留下的八個人當中死了六個。最令人無法理解
的是張青之死,,就交代一句話,,說“亂軍之中又折了菜園子張青”,怎么死的都不交代,。
周思源:當時不是梁山軍采取兩路包抄的戰(zhàn)術嘛,,西線是盧俊義從太湖西岸包抄,,他是采取虛寫的辦法,,這樣一來,盧俊義那邊有
不少頭領的死去交待就比較簡單,,看起來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問題,,實際上這樣寫有個什么好處呢?因為許多頭領戰(zhàn)死,,或者被毒
蛇咬死等等等等,,幾句話交待過去,可以減輕讀者在情感上的痛苦和壓力,。
周思源:總而言之,,由于時間緊迫,梁山軍必須在金兵大軍壓境之前瓦解,,所以征方臘一戰(zhàn)不但死了59位頭領,,而且還病死了好幾
個,有的離隊了,,有的受重傷留下了,,最后回到京師的只有二十幾個人??墒沁@二十幾個人里頭一二三把手都在啊,,宋江、盧俊義
,、吳用,,有領袖型、軍師型,還有大將型,,花榮,、李逵等不少呢,所以還要進一步瓦解它,。
周思源:怎么瓦解呢,?這些人當中有的要求回去當老百姓了,有的辭官了,,基本上安排都比較好,,大部分都是善終,為什么,?作者
理解讀者的審美心理,,如果再寫得都挺慘的,讀者心理受不了啊,,他不能眼看著一百零八位好漢都死那么慘啊,,你總得給人安排一
些比較好的出路吧,這當中就很有講究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幾位,,混江龍李俊,他們當時征方臘的過程當中在太湖邊遇到費寶(音)等四人嘛,,費寶本來他們要勸李俊落草的,,但李俊說不,我現(xiàn)在得跟著哥哥征方臘,,我有使命,,但我將來可以回來找你。果然,,李俊在征方臘勝利之后,,不負前約,信守承諾,,找到費寶等人,,然后他們打造了船只出海了,后來李俊到了暹羅國,,就是泰國,,當國王了。跟他走的還有幾個,,什么二同(音)兄弟等的在那兒都當了大官兒了,。這樣讀者心里會感到一種安慰,因為李俊他們在梁山都不是本領最高強,、威望最高的,,像李俊這樣的人在梁山少說也有四五十,,可是你看李俊到了一個遙遠的暹羅國,居然當了國君了,。哎呀,,要是咱們的梁山頭領們都有這樣的機會,多好啊,。這是給讀者的一劑安慰,,大家心里就會感到比較好受一點兒。
周思源:還有,,比如戴宗,。戴宗的死非常有意思,戴宗先是主動辭官,,然后到泰山腳下的岳廟出家,,幾個月之后無疾而終。為什么
戴宗盡管是善終,,還要讓他死得早一點兒,?因為戴宗有一個奇特的本領,他日行八百,,夜行一千,,走得很快,如果戴宗不死,,將來
金兵入侵,,形勢緊急,,戴宗得到消息,,馬上通知這兒的頭領,那兒的頭領,,大家領兵出來作戰(zhàn),,那歷史就改變了啊,所以得早點兒
安排戴宗死,,但他是得了善終的,。還有,比如阮氏三兄弟,,已經(jīng)戰(zhàn)死兩個了,,就剩了一個,最后阮小七也辭官了,,辭官以后回去奉
養(yǎng)老母,,活到六十歲,這在當時就算是已終天年,,六十歲已經(jīng)是很高壽了,。因為那時候一般講五十歲就不算夭折了,,就是已終天年
了。
周思源:再比如關勝,,因為關勝是三國關羽關云長的后裔啊,,在梁山泊排座次的時候他的位置排在林沖之前啊,像關勝這樣的不能
死在敵人手里,,最后關勝怎么樣,?有一次操練兵馬回來喝醉了失腳落馬,得病身亡,。就是說,,從落馬、受傷,、得病到去世,,有一個
過程,這樣的話可以減輕讀者情感上的壓力,。
周思源:還有的人也是意味深長的,,梁山一百零八將你不能讓所有的人都沒有機會抗金啊,當時宋江害死了,,李逵害死了,,吳用、花榮在宋江的墳墓旁上吊死了,,盧俊義也死了,,領袖型、大將型都死了,,你總不能讓所有的梁山頭領都沒有機會抗金啊,,這點讀者從審美心理來說也不能接受啊,作者明白這一點,,他安排了人,,安排得非常巧妙,其中不是寫到了美髯公朱彤嗎,,寫到了兩三個人,,其中美髯公朱彤特別值得深思,美髯公朱彤后來跟隨抗金名將劉光世北伐,,朱彤一直當?shù)教杰姽?jié)度使,,相當于什么呢?大體上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軍區(qū)司令,,這樣的地位,,而且他管地方的行政,有點兒像后世清代的總督,,起碼是巡撫,,就是封疆大吏了,。
2009-6-2 18:29 回復
123.52.125.* 5樓
周思源:咱們想想,朱彤在梁山的地位不是最高的,,不是一流的,,像朱彤這樣的人在梁山少說有三四十,讀者就會想,,要是梁山一
百零八頭領都還健在,,哎呀,那是什么局面???咱們南宋就會光復失地,中原百姓就有救了,。從心理上來說,,大家會得到一種安慰。
李逵之死是給宋江的任務
周思源:在這兒最重要的就是要交代一下李逵之死,。因為李逵之死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評水滸的過程當中成了宋江的一大罪狀,,當
然了,也不光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過去也有人批評過宋江,,但是沒那么厲害,而這回特別嚴重,,因為宋江明明知道朝廷送來的這
酒是毒酒,,你還要讓李逵喝?這不是蓄意謀殺嗎,?為什么要謀殺,?為什么要讓他死?就怕他將來再反抗朝廷,。其實啊,,宋江讓李逵
飲毒酒是作者給他的藝術使命,為什么,?奧妙就在于李逵被封官的地點。
周思源:咱們前面講到過,,宋徽宗在宣和七年(宣和這個年號的最后一年,,1125年),在金兵大兵壓境,,眼看汴京(開封)不保的
情況下,,慌忙禪位,自己當太上皇往南逃跑了,,逃到大運河跟長江的交界點,,江南的潤州,,潤州的州治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現(xiàn)在江
蘇省的鎮(zhèn)江,。那個時間是公元1125年的冬天,,也就是說,1126年1月的樣子,。咱們想一想,,李逵,我剛才說了,,奧妙就在地點上,,李逵當時征方臘回去以后不是朝廷封官嘛,把宋江封在哪兒???楚州,楚州就是現(xiàn)在江蘇省北部的淮安扼守的淮河和大運河交界的地方,。李逵封在哪兒呢,?就封在潤州,他是潤州都統(tǒng)制,,他手下有三千兵馬,。
周思源:咱們想一想,如果李逵當時活著,,宋徽宗逃到了潤州,,你說按李逵的脾氣,是用板斧把這個混帳太上皇劈了,,還是李逵帶
領他手下的三千人馬,,一路招兵買馬殺上東京,保衛(wèi)京師,,打敗金兵,,或者說盡管沒打敗也有一場惡戰(zhàn)啊,將來就不會有靖康之恥
了,。所以李逵必須在宋徽宗還當皇帝的時候,,還沒有禪位逃跑之前就死掉。宋江也是啊,,他們倆都是1124年夏天的時候死的,,形勢
還不是特別緊張的時候。所以,,讓李逵死是給宋江的任務,。
周思源:你想,李逵那么有本事,,誰能把他殺了,?他服誰?。窟@個差事只能讓宋江來完成的,,所以宋江是代人受過,,這是宋江必須
完成的一個藝術使命。
周思源:宋江代人受過是代誰呢,?代施耐庵,、羅貫中嗎?既是,,又不是,。為什么?因為確實是施耐庵,、羅貫中這兩位作者這么寫的,,
是他讓宋江毒死李逵。要不然情節(jié)就不好安排了,,歷史就得改變了,,可是施耐庵、羅貫中也是出于無奈,,他為了尊重歷史事實,,只
能在金兵大軍壓境之前、北宋滅亡之前讓所有有可能改變靖康之恥的領袖型,、大將型,、軍師型人物統(tǒng)統(tǒng)死去。這就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
經(jīng)常會遇到的無奈與尷尬,,甚至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