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許州知州邵寶是否曾在《清明上河圖》后有過題跋
—————“邵寶題跋”考證
作者:尚瓊
北京故宮藏《石渠寶笈三編》本《清明上河圖》在世間流傳的幾百年中輾轉(zhuǎn)于多位歷代藏家之手,。而歷代的藏家出于對此圖的喜愛一般會親自在圖后題上跋文,或請來當(dāng)時名人對此畫進(jìn)行評鑒題跋,。這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清明上河圖》后歷朝十三位題跋者所題寫的十四篇跋文,,這些跋文總長有八米多,比《清明上河圖》圖畫本身還長三米,。由于這些跋文書寫內(nèi)容詳細(xì)有些還署有年款,,所以已成今人學(xué)者研究《清明上河圖》不可缺少的歷史依據(jù)。在這十四篇跋文中僅有一人題寫過兩篇,,那就是明代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著名詩人、書法家,、政治家李東陽,。而此文論述的重點(diǎn)就是:作為李東陽門生的邵寶是否也曾在《石渠寶笈三編》本《清明上河圖》后有過題跋,。
邵寶(1460—1527),字國賢,,號二泉,,江蘇無錫人。成化二十年(1484)進(jìn)士,。曾任許州(許昌)知州,,后以南京禮部尚書致仕。邵寶為官剛正清廉,,不畏權(quán)貴,,早年在許州任知州時,他就領(lǐng)導(dǎo)許州人民興修水利,、建立社倉,、以施行“積散法”、“計口澆田法”防備饑荒,,深受人民愛戴,。《明史•儒林傳》記載當(dāng)時在許昌有巫師拿著所謂“龍骨”以辨福禍之名蠱惑人心,,邵寶不畏封建王朝的忌諱,,當(dāng)庭毀掉所謂“龍骨”,并將不法分子予以懲罰(“巫言龍骨出地中為禍福,,寶取骨,,毀于庭,杖巫而遣之”),。正是由于邵寶的清廉自守,,明辨是非,受到當(dāng)時士民的愛戴,,尊稱其為“二泉先生”,、“篤行君子”。
那邵寶與《清明上河圖》有什么關(guān)系呢,?其實(shí)在《清明上河圖》研究學(xué)界,,有部分學(xué)者認(rèn)為邵寶也曾在《石渠寶笈三編》本《清明上河圖》后有過題跋,只是后來失散了,。他們的依據(jù)有以下幾點(diǎn):一,、李東陽是《清明上河圖》的收藏者,他在此圖后題寫過兩篇跋文,。而邵寶是李東陽的門生,,學(xué)生與老師之間關(guān)系很近,特別是在古代他們既是師生,又同朝為官,,這樣邵寶就有在此畫上題跋的可能,。二、在清人卞永譽(yù)的《式古堂書畫匯考》(吳興蔣氏密均樓藏本)中著錄有《張翰林清明上河圖卷》,。在此著錄后書中空白書葉處,,有行草小字手抄題跋四篇,其中就有邵寶對《清明上河圖》的題跋,。由于《式古堂書畫匯考》中所抄錄的邵寶題跋有:“圖高不滿尺,,長不抵三丈,”一句,,所以被持《清明上河圖》“殘缺說”的學(xué)者們所依據(jù)。因?yàn)榻裉斓墓蕦m藏《清明上河圖》圖畫長度不足兩丈,,這正好是此圖“殘缺說”的“有力”證據(jù),。
但筆者通過長時間研究與大量考證發(fā)現(xiàn)《式古堂書畫匯考》中所抄錄的邵寶題跋并非邵寶為《石渠寶笈三編》本《清明上河圖》所題。原因有以下幾點(diǎn):一,、歷史上的《清明上河圖》版本眾多(今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中的不同版本《清明上河圖》有幾十本之多,,而在歷史上將會更多),《式古堂書畫匯考》中抄錄的題跋并不能成為邵寶題跋過此本《清明上河圖》的直接證據(jù),。二,、邵寶的題跋并不為邵寶《容春堂集》等著作集所記載,所以極有可能此題跋是人偽造于仿本《清明上河圖》之后,。三,、在跋文中出現(xiàn)了“建炎”的年號,像邵寶這樣的大家是不會在其跋文中出現(xiàn)這樣南北兩宋年號不分的錯誤,。四,、“建炎”年號是人為抄錄入《式古堂書畫考》時的筆誤,也無太大可能,。因?yàn)槌洉r可能有漏誤文字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但變換年號這樣的名詞可能性不大。五,、關(guān)鍵是《式古堂書畫匯考》后抄錄的題跋有四人,,分別是元代的虞集、鄭元祐,、明代的李東陽,、邵寶,可知這是圖后的一系列題跋,。而據(jù)筆者大量比對發(fā)現(xiàn)元代鄭元祐的題跋與《石渠寶笈三編》本《清明上河圖》中吳寬的題跋只不過是幾字之差罷了,。而筆者對吳寬的書法有過研究,認(rèn)為《石渠寶笈三編》本《清明上河圖》中吳寬題跋確為吳寬本人所書無誤。這樣以來鄭元祐題跋必偽,,而邵寶題跋與其在一卷之上,,為真跋的可能性已幾乎不存。六,、筆者查過《式古堂書畫匯考》吳興蔣氏密均樓藏本,。其后確有抄錄邵寶跋文,但筆者通過考證發(fā)現(xiàn)了一下的問題:密均樓是浙江湖州著名實(shí)業(yè)家,、藏書家蔣汝藻的室名和藏書樓名,。蔣汝藻是光緒二十九年舉人,官學(xué)部總務(wù)司郞中,,曾參加辛亥革命,,任浙江軍政府鹽政局長等職,建國后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梢娛Y汝藻是身跨晚清、民國和當(dāng)代的人物,。而邵寶題跋的抄錄見于此本,,可見《式古堂書畫匯考》密均樓藏本中的抄錄并不會太早。而《石渠寶笈三編》本《清明上河圖》在嘉慶初年就進(jìn)內(nèi)府了,,所以筆者認(rèn)為《式古堂書畫匯考》后抄錄的四篇元明兩代跋文都為偽跋,,所以邵寶題跋不足為據(jù)。
筆者在最初研究“邵寶題跋”時,,也曾興奮不已,,畢竟邵寶與許昌有過一段淵源和佳話。但在隨著深入考證和研究卻慢慢發(fā)現(xiàn)所謂“邵寶題跋”并非邵寶所題,,那只是《清明上河圖》作偽者假借邵寶之名為偽畫作的偽跋(這種例子很多,,如在不同的《清明上河圖》版本中就有過戴表元、趙孟頫,、沈周,、陳繼儒等人的題跋,當(dāng)然筆者并不排除這些名人在偽畫之上題跋的可能性),。雖然邵寶未曾在《石渠寶笈三編》本《清明上河圖》后有過題跋,,并不代表他未曾見過此本(畢竟他是李東陽的學(xué)生),也更不能磨滅邵寶與我們許昌的淵源和在那個歷史時期為我們許昌人民所做的貢獻(xiàn),。
邵寶詩文俱佳,,有書稱其詩作“清和澹泊”,在任許州知州時也曾為許昌及所轄各縣留下了眾多詩篇,,作為許昌襄城人我想引用他的一篇歌頌首山乾明寺的詩作結(jié),,以彌補(bǔ)此篇文章未引邵寶詩文的遺憾:“峰有煙霧澗有泉,此中佳境是天然。山傾西北翻稱首,,寺背東南卻號乾,。三里到城如隔世,八年為郡幾參禪,。題詩不盡登臨興,,分付淄流莫相傳。”
【歡迎引述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