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中草藥治療骨傷疾病之民間偏方

 ygl19 2011-09-05
 創(chuàng)傷:
 
方1
〔組成〕鮮三叉苦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創(chuàng)傷感染發(fā)熱。
方2
〔組成〕鮮山榕葉15g,。
〔用法〕水煎,,待溫后洗滌瘡口。
〔附注〕此方用于創(chuàng)傷化膿感染,。
方3
〔組成〕筋骨草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外敷,。
方4
〔組成〕大葉桉葉適量,。
〔用法〕水煎,濃縮成膏,,烤干研粉,,撒傷口。也可用桉葉沖洗創(chuàng)面后
撒布桉葉粉,。
〔附注〕此方用于外傷感染,、皮膚潰瘍。
方5
〔組成〕生扯攏(牻牛兒苗)鮮品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創(chuàng)傷。
方6
〔組成〕接骨金粟蘭莖,、葉適量,。
〔用法〕煎水外洗。
〔附注〕此方用于傷口潰爛,。
方7
〔組成〕千層塔(蛇足石松)2500g,。
〔用法〕加水煎汁濃縮成膏約2509,加硼砂9g,,熬溶外用,。
〔附注〕此方用于創(chuàng)口久不愈合。
方8
〔組成〕毛針子草,、迷馬樁各等量,。
〔用法〕搗爛敷傷處。
〔附注〕此方用于槍傷(退子彈),。
方9
〔組成〕山荷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金瘡不愈,。
方10
〔組成〕了哥王根適量,,黃糖適量。
〔用法〕二者混合,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槍彈及竹刺入肉,。
方11
〔組成〕假煙葉鮮品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或煎濃汁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外傷感染,,也可用于癰瘡、腫毒,、濕疹,、皮炎。
方12
〔組成〕野槍花藥適量,。
〔用法〕捶絨敷傷處,。也可加鮮牛肋筋葉皮。
〔附注〕此方用于槍傷,。
方13
〔組成〕豬腳印鮮品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刀槍傷,,也可用于跌打損傷,、瘡癤、蛇傷,、犬咬傷。
方14
〔組成〕干枝柳適量,。
〔用法〕搗絨,,敷傷口。
〔附注〕此方用于刀傷,。
方15
〔組成〕新鮮腐婢葉適量,。
〔用法〕搗爛如泥,敷于傷處,,能止血止痛,。
〔附注〕此方用于刀斧創(chuàng)傷。
方16
〔組成〕鮮瀾滄扁擔(dān)桿適量,。
〔用法〕搗敷,,或干品研末,冷開(kāi)水調(diào)敷,。
〔附注〕此方用于刀槍傷,。
方17
〔組成〕山韭菜根、赤石脂各適量,。
2 骨科方
方21
〔組成〕鮮白及適量,。
〔用法〕洗凈,加水少量,搗碎取汁,,烘干研粉,。用時(shí)取適量撒布傷口,
包扎即可,。
方22
〔組成〕紫珠葉適量,。
〔用法〕曬干,研粉,撒布傷口。
方23
〔組成〕紫珠葉,、茜草、白及各等量,。
〔用法〕研粉,,每日服3 次,每次6g,。另外用適量撒傷口,。
方24
〔組成〕旱蓮草適量,。
〔用法〕鮮品洗凈搗爛敷傷口,,或曬干研粉撒布傷口。
方25
〔組成〕小藥木(老鼠矢)根皮或樹(shù)皮適量,。
〔用法〕研末,,撒布傷口,加壓包扎。
方26
〔組成〕毛青杠(虎耳草科)根適量。
〔用法〕曬干,研粉,撒傷口,。
方27
〔組成〕黃毛腐婢葉適量,。
〔用法〕研粉,撒布傷口,,加壓包扎。
方28
〔組成〕紫柄冬青鮮品適量。

〔用法〕嚼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刀傷出血。
方29
〔組成〕一箭球(單穗水蜈蚣)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30
〔組成〕光葉海桐葉適量,。
〔用法〕曬干,,研粉,外敷,。
方31
〔組成〕二葉舞鶴草適量,。
〔用法〕研末,外敷,。
骨折
 
〔用法〕同搗爛,,曬干為末,,敷傷口。
〔附注〕此方用于刀傷,。
方18
〔組成〕露水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刀傷,。
外傷出血
方1
〔組成〕鮮老鼠耳葉適量,,冰糖少許。
〔用法〕共搗爛,,敷傷處,。
方2
〔組成〕土荊芥、旱蓮草,、鋪地黍各等量,。
〔用法〕洗凈,曬干,,研成粉末撒敷,。
方3
〔組成〕飛龍掌血6g,冰片1.5g,。
〔用法〕共研成細(xì)末,,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刀傷出血,、傷口疼痛,。
方4
〔組成〕毛冬青根適量。
〔用法〕水煎,,待冷涂,。
方5
〔組成〕野枇杷葉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外敷患處,。
方6
〔組成〕醉魚(yú)草葉適量。
〔用法〕研末,,敷患處,。
方7
〔組成〕鮮箭根薯適量。
〔用法〕搗爛敷,。
方8
〔組成〕鮮翻白草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9
〔組成〕鮮芒萁嫩葉,、鮮杜鵑花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10
〔組成〕竹節(jié)參9g,,白及粉9g,烏賊骨9g,。
〔用法〕共研成細(xì)末,,敷患處。
方11
〔組成〕杜虹花葉適量,。
〔用法〕研成細(xì)末,,敷患處。
方12
〔組成〕鮮蕪菁還陽(yáng)參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13
〔組成〕豆腐柴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
方14
〔組成〕鮮佛甲草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蛴糜谄费心┓蠡继帯?br>方15
〔組成〕茅瓜葉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敷。
方16
〔組成〕茅莓葉適量,。
〔用法〕研末敷,。
方17
〔組成〕肺形草適量。
〔用法〕焙干,,研末,,敷患處。
方18
〔組成〕鮮鐵莧菜適量,,白糖少許,。
〔用法〕搗爛敷。
方19
〔組成〕鮮麻風(fēng)樹(shù)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跌打瘀腫、創(chuàng)傷出血,。
方20
〔組成〕紅花地桃花葉,、黃花地桃花葉各等量。
〔用法〕碾末,,取適量撒布傷口,,包扎。
 
 
 
骨折
方1
〔組成〕大白背適量。
〔用法〕將大白背全草切碎曬干,,打粉備用,。先對(duì)患肢進(jìn)行手法固定,
根據(jù)患部的大小取適量藥粉和三花酒放入小鍋內(nèi)拌濕為度,,然后在火上加熱
至粉散開(kāi)不成團(tuán),,待稍冷后敷患處并用繃帶包扎固定。每日1 次,,一般用藥
15 天左右,。
方2
〔組成〕鮮小葉買(mǎi)麻藤葉適量。
〔用法〕將藥搗爛后加適量米酒炒至七八成熟,,趁熱外敷于復(fù)位后的骨
折處局部包扎,,以小夾板固定,每天換藥1 次,。
方3
〔組成〕大葉骨碎補(bǔ),、榔榆根皮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加面粉調(diào)成糊狀,,復(fù)位后敷患處,2~3 日換藥1 次,。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關(guān)節(jié)脫位,。
方4
〔組成〕鮮及己根適量,食鹽少許,。
〔用法〕共搗爛,,烘熱敷。另取及己根0.5g,,水煎沖酒服,。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跌傷、扭傷,。
方5
〔組成〕鮮毛花楊桃葉,、韭菜根各適量,白酒糟適量,。
〔用法〕前2 味洗凈,,合白酒糟搗爛敷。
方6
〔組成〕長(zhǎng)葉鐵角蕨適量,。
〔用法〕搗成絨狀,,待骨折復(fù)位后包在患處。
方7
〔組成〕鮮水蜈蚣適量,。
〔用法〕洗凈,,搗絨包患處,每天換藥2 次。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刀傷,。
方8
〔組成〕■芝根皮15g,,細(xì)辛15g,糯米飯適量,。
〔用法〕共搗爛敷,。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扭傷。
方9
〔組成〕鮮杉根,、莖皮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約20tn1,調(diào)開(kāi)水或黃酒服,,渣和酒糟共搗
爛,,溫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脫位。
方10
〔組成〕鮮楊梅根皮,、鮮羊角藤根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
方11
〔組成〕鮮赤車適量,,生梔子12g,,糯米飯、米酒各少許,。

〔用法〕同搗爛,,加熱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損傷,。
方12
〔組成〕羅漢松根二層皮適量,。
〔用法〕研末,用水調(diào)成膏狀,,于復(fù)位后敷患處,,用夾板固定。
方13
〔組成〕草珊瑚根15~30g,。
〔用法〕酒,、水燉服。外用鮮葉搗爛,,以酒炒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損傷。
方14
〔組成〕地骨皮、水冬瓜各適量,。
〔用法〕兌甜酒搗敷,,小夾板固定。
方15
〔組成〕狹葉崖爬藤,、葉上花(喜馬拉雅青英葉),、三條筋、藤杜仲各
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整復(fù)后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閉合性骨折,。
方16
〔組成〕五香血藤21g,臭草24g,,百蕊草9g,,珍珠菜9g,楤木根皮9g,。
〔用法〕加糖,、酒各適量,煎水內(nèi)服,,每日1 劑,。首劑加廣三七3g、土
鱉蟲(chóng)3 個(gè)研粉沖服,。另用上藥加酒適量,,共搗絨,按常規(guī)處理后外敷,,小夾
板固定,,隔日換藥1 次。
方17
〔組成〕小藥木(老鼠矢)根皮及樹(shù)皮鮮品適量,。
〔用法〕骨折復(fù)位,,用小夾板固定后,用上藥搗敷傷口,。
方18
〔組成〕陸英根,、接骨木根皮、狗筋蔓根,、糯米藤根鮮品各等分,。
〔用法〕搗爛,加白酒炒熱,,敷傷處(骨傷復(fù)位,、包扎固定),,每2
換藥1 次。
方19
〔組成〕佛骨草30%,,韭菜根30%,,紅梅消20%,刺三加10%,,土一
技蒿10%,。
〔用法〕共搗爛,炒熱加酒適量,,患骨復(fù)位后,,夾板固定,敷藥包扎,,
第一次48 小時(shí)換藥,,以后每天換藥1 次。
方20
〔組成〕費(fèi)菜20%,,韭菜根30%,茅莓嫩葉20%,,魚(yú)香菜20%,,土一
枝蒿10%。
〔用法〕取上藥共搗爛,,患骨整復(fù)后用小夾板固定,,敷藥包扎,3 天換
藥,,以后日換1 次,。
方21
〔組成〕鮮烏蘞莓2500g,酒糟30~120g,。
〔用法〕上藥搗爛與酒糟拌勻(勿用鐵器),,患骨整復(fù)后,用藥包扎,,
小夾板固定,。一般首次1 周后換藥,以后2 天換藥1 次,。另配合活血散瘀,、
消腫鎮(zhèn)痛的藥物如大血藤、生杜仲,、杜衡,、鉤藤、鐵筷子,、小遠(yuǎn)志,、滇杠柳,、

八角蓮、馬兜鈴等,,制成藥酒,,每次服15g,每日服2~3 次,。
方22
〔組成〕水冬瓜,、地骨皮適量。
〔用法〕先用三顆針,、獨(dú)腳蓮,、龍膽草煎水洗傷口,上二藥兌甜酒搗爛,,
在復(fù)位后敷藥,,用小夾板固定。
方23
〔組成〕及己2500g,,大,、小常山各2500g,長(zhǎng)毛秋葵2500g,,大血藤5000s,,
滇杠柳5000g,水冬瓜葉和根5000g,陸英5000g,三角楓5000g,,巖豇豆根
1000g,糯草1000g,。
〔用法〕上藥陰干,加水30kg,煎熬,,去渣后加酒精60g,,再熬成流浸
膏,。骨折復(fù)位后,,用紗布棉墊浸濕藥膏敷患處,,小夾板固定。
方24
〔組成〕槐木根皮10g,,百蕊草10g,珍珠菜10g,,五香血藤21g,陸英
12g。
〔用法〕搗爛外敷并煎水內(nèi)服,。
方25
〔組成〕七角風(fēng)(短梗大參)根適量,。
〔用法〕先正骨,,再用七角風(fēng)根搗絨敷患處。另用根9~15g,,蒸酒服,,
1 日2 次。
方26
〔組成〕鮮接骨金粟蘭適量。
〔用法〕搗爛,,酒炒敷患處,;或用根15~30g,浸酒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
方27
〔組成〕大烏泡根、野葡萄根皮,、百尾參各等量。
〔用法〕共搗爛,,加酒炒熱,先用手法將骨折復(fù)位,然后包上藥,,再上
夾板,,1 日1 換。用量視患處面積而定,。
〔附注〕此方用于骨折未破皮者。
方28
〔組成〕大麻藥根粉適量。
〔用法〕用三棱針刺破皮膚(開(kāi)放性骨折不需刺破),,取大麻藥根粉用
酒調(diào)后外敷。
方29
〔組成〕四川大金錢(qián)草,、二郎箭,、見(jiàn)血飛、大血藤皮各適量,。
〔用法〕研末,,調(diào)麻油包患處。
方30
〔組成〕大茶藥根240g,,生雞仔1 只(約重300g,,不去毛臟)。
〔用法〕共同搗爛外貼傷處(先將骨折以手法復(fù)位),,外加樹(shù)皮和繃帶
固定,,大約敷1 小時(shí)除去
 
扭傷
方1
〔組成〕鮮連錢(qián)草適量。
〔用法〕搗爛,,涂敷于扭傷部位,,外用繃帶固定,每日1 次,。
方2
〔組成〕鮮韭菜適量,。
〔用法〕洗凈,切短,,加鹽少許一起搗爛,,敷于患處,每日1 次,。
方3
〔組成〕土三七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加干面粉適量調(diào)成糊狀,,外敷痛處,,每天1 次,連
用3~5 天,。
方4
〔組成〕鮮韭菜根,、鮮蔥根、蛋清,、燒酒,、面粉各適量。
〔用法〕將鮮韭菜根,、鮮蔥根洗凈搗爛,,取汁去渣,,加適量燒酒和1 個(gè)
雞蛋清和勻,再用適量面粉攪拌成糊,,敷于傷處,,每次敷12 小時(shí)左右。
方5
〔組成〕鮮陸英全草或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用紗布包好,,外敷扭傷部位,,敷藥時(shí)間持續(xù)10
小時(shí)左右。
方6
〔組成〕丁茄,、姜黃,、韭菜根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軟組織挫傷,。
方7
〔組成〕山胡椒根30g,當(dāng)歸6g,,牛膝6g,,川芎6g,豬尾1 條,。
〔用法〕水煎,,調(diào)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扭傷,。
方8
〔組成〕小二仙草適量,,黃酒少許。
〔用法〕水煎,,沖黃酒服,,渣搗爛敷患處。
方9
〔組成〕鮮日本蛇根草,、鮮連錢(qián)草各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放鍋內(nèi)炒熱,,加紅酒少許拌勻敷。
方10
〔組成〕白蘞3g,,酒適量,。
〔用法〕白蘞研末,熱酒調(diào)服,。
〔附注〕此方用于扭挫傷,。
方11
〔組成〕白蘞9g,,梔子3g,白芥子3g,。
〔用法〕研末,,調(diào)熱酒敷。
〔附注〕此方用于扭挫傷,。
方12
〔組成〕鮮土牛膝適量,。

〔用法〕搗爛涂敷患處,加少許食鹽和勻,,外用繃帶固定每日1 次,。
〔附注〕此方用于踝關(guān)節(jié)扭傷,。
方13
〔組成〕尼泊爾老鸛草根30g,,蘇木15g,血余炭9g,。
〔用法〕前2 味煎湯,,沖血余炭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扭傷,。
方14
〔組成〕■芝根9g,,飛龍掌血9g,草珊瑚15g,,全緣榕15g 紅茶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痛,。
方15
〔組成〕福州薯蕷根莖30g,。
〔用法〕酒、水燉服,。
方16
〔組成〕賽葵葉,、積雪草、牡荊葉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傷部,。
方17
〔組成〕鮮美麗胡枝子適量。
〔用法〕和酒糟同搗爛,,炒熱,,敷傷處。
方18
〔組成〕鐵冬青樹(shù)皮6g,,白糖30g,。
〔用法〕鐵冬青樹(shù)皮研末,加白糖,,用開(kāi)水沖服,。
〔附注〕此方用于關(guān)節(jié)扭傷疼痛,。
方19
〔組成〕鮮臭茉莉根皮適量,細(xì)米糠少許,。
〔用法〕同搗碎,,置鍋內(nèi)噴酒炒熱,用布包后擦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扭挫傷,。
方20
〔組成〕鮮醉漿草、小薊,、團(tuán)經(jīng)草各等量,。
〔用法〕搗敷患處或用酒浸泡外擦。
方21
〔組成〕及己30g,,點(diǎn)地梅30g,,追風(fēng)傘30g,,巖馬桑30g,,血當(dāng)歸15g,
見(jiàn)血飛15g,,地蜂子15g,,花蝴蝶15g,。
〔用法〕用50%酒精500ml 浸泡上藥1 周,取液外擦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腰扭傷,。
方22
〔組成〕鵝不食草6~9g,黃酒180g,,紅糖30g,。
〔用法〕鵝不食草研末,與其他2 味同煮沸,,過(guò)濾溫服,,渣趁熱敷局部。
〔附注〕此方用于扭挫傷,。
方23
〔組成〕鵝不食草,、積雪草、紅花醉漿各等量,。
〔用法〕搗爛外敷患處,,每天1~2 次。
〔附注〕此方用于扭挫傷,。
方24

〔組成〕白花丹9~15g,。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陳舊性扭挫傷,也可用于腰腿痛,、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方25
〔組成〕土當(dāng)歸(傘形科)30g,荊芥30g,,蔥白5 枚,。
〔用法〕煎湯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閃挫腫痛,。
方26
〔組成〕鮮千里光根適量,。
〔用法〕沖絨配方外包,7 日換藥1 次,。
〔附注〕此方用于軟組織挫傷,,也可用于骨折、刀傷,。
方27
〔組成〕鮮及己根適量,。
〔用法〕加食鹽少許,搗爛,,焙熱敷傷處,。另取根0.6~1g,,水煎沖黃
酒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傷、骨折,。
方28
〔組成〕貝母蘭假鱗莖鮮品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外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軟組織挫傷,。
方29
〔組成〕水梔6~7 粒,面粉30g,,黃酒60g,,生姜15g。
〔用法〕共搗爛,,敷于傷部,。
〔附注〕此方用于扭傷。
方30
〔組成〕白接骨根莖,、黃梔子,、麥粉各等量。
〔用法〕加食鹽搗爛,,包敷傷處,。或用白接骨根加蒴藿根等量,,搗爛外
敷,,每天換1 次,。
 
 
 
脫臼
方1
〔組成〕鼻涕果(瀾滄水東哥)、魚(yú)子蘭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關(guān)節(jié)脫臼后腫痛,。
方2
〔組成〕蛇根草30g,。
〔用法〕水煎,沖黃酒服,。另取部分加醋共搗爛外敷,。
方3
〔組成〕鮮跌破竻葉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蛴?5°酒精制成30%擦劑,外擦及濕敷,。
〔附注〕此方用于脫臼整復(fù)后,。
跌打損傷
方1
〔組成〕鐵海棠(細(xì)龍骨)30g,米酒90m1,。
〔用法〕將鐵海棠去刺筋,,搗爛后加米酒燉熱,反復(fù)外擦傷處,,以擦至
傷處皮膚發(fā)熱為好,。連續(xù)3 次。亦可用少量?jī)?nèi)服,。
方2
〔組成〕鮮紅龍船葉適量,。
〔用法〕洗凈,晾干,,扯去葉柄及較粗的脈絡(luò),,搗爛如泥,再將藥膏敷
于患處,,蓋上棉墊,,稍加包扎即可。如有開(kāi)放性傷口,,則須清創(chuàng)消毒,,傷口
處敷些抗菌消炎的藥膏,周圍敷本藥膏,。每天換藥1 次,,一般2~3 天即瘀散、
腫消、痛止而愈,。
方3
〔組成〕鮮木芙蓉葉60g,,生地黃30g,郁金9g,,桃仁3g,。
〔用法〕先將鮮木芙蓉葉、生地黃搗爛,,再加郁金,、桃仁(碾末)混勻,
做成與挫傷面大小相仿的藥餅2 塊,,略加冷開(kāi)水濕潤(rùn),,外敷患處。藥餅干燥
后,,換另一塊藥餅,。持續(xù)24 小時(shí)后,按上法重新制作藥餅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軟組織挫傷,。
方4
〔組成〕鮮丁茄根或莖葉適量。
〔用法〕鮮丁茄根搗爛外敷,,或用莖葉曬干,,煅存性研為末,調(diào)茶油敷,。
方5
〔組成〕鮮七層樓適量,,鮮連錢(qián)草適量,,黃酒少許,。
〔用法〕前2 味洗凈,同搗爛,,放鍋內(nèi)炒熱,,加黃酒少許,再炒片刻,,
取出敷患處,。
方6
〔組成〕三點(diǎn)金草適量,食鹽少許,。
〔用法〕三點(diǎn)金草洗凈,,合食鹽搗爛敷患處。
方7
〔組成〕鮮土三七適量或鮮土三七葉5~10 片,。
〔用法〕鮮土三七搗爛外敷,,或鮮土三七葉洗凈、爵爛,以高粱酒適量
送服,。
方8
〔組成〕鮮土牛膝根30g,,黃酒、白糖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鮮土牛膝90g,一枝黃花根30g,,鮮南五味子根15g,,冰糖15g。
〔用法〕水燉服,。
方10
〔組成〕鮮土牛膝90g,,骨碎補(bǔ)60g,陸英60g,,梔子15g,,紅糟適量。
〔用法〕幾味共搗爛,,敷患處,。
方11
〔組成〕山藿香30g,南五味子根15g,,積雪草15g,,三叉苦15g,虎杖
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小果倒地鈴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每次6~15g,沖酒服,。另用95%酒精500ml,,浸
全草60g,7~10 天后,,取液推擦,。
方13
〔組成〕飛龍掌血根30~60g,烏藥15g,。
〔用法〕水煎,,加酒少許,每日1 劑,,連服2~3 劑,。
方14
〔組成〕八角蓮根莖適量,。
〔用法〕洗凈、曬干,,研成細(xì)末,,每次3g,用燒酒送服,。也可用鮮根莖
6~9g,,切碎,水煎服,。
方15
〔組成〕天仙果根60g,,南五味子根30g。
〔用法〕水煎,,沖酒服,。
方16
〔組成〕鮮木棉根皮適量。
〔用法〕浸酒外搽,,或搗爛外敷,。
方17
〔組成〕鮮中華秋海棠、鮮連錢(qián)草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敷,。
方18
〔組成〕鮮芫花根、鮮珍珠菜根,、鮮夭葵各等量,。
〔用法〕洗凈,搗爛外敷患處,。單用鮮天葵亦可,。
方19
〔組成〕毛冬青根適量。
〔用法〕水煎,,待冷涂,。
方20
〔組成〕水蜈蚣500g,酒120g,。
〔用法〕水蜈蚣洗凈,,搗爛沖酒,濾取酒汁60g 內(nèi)服,,渣炒熱,外敷痛
處,。
方21
〔組成〕鮮連錢(qián)草,、鮮蘭香草、鮮酢漿草各適量,。
〔用法〕搗爛,,放入鍋炒熱,,加黃酒少許,再炒片刻,,取出敷患處,。
方22
〔組成〕鮮白雪花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調(diào)黃酒加熱,揉擦患處,。
方23
〔組成〕鮮羊躑躅根或葉適量,,紅糖少許。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24
〔組成〕蛇足石松6g,,薯莨9g,百兩金12g,,白酒750m1,。
〔用法〕前3 味藥浸白酒中,每次眼藥酒1 湯匙,,1 日3 次,。外用鮮蛇
足石松水煎洗。

方25
〔組成〕全緣榕9g,,蛇婆子根9g,,南蛇藤9g,白花丹4.5g,。
〔用法〕浸酒頻服,,或和豬骨、鴨蛋燉服,。
方26
〔組成〕野木瓜葉或根,、酢漿草、石胡荽,、生姜,、百兩金葉各鮮品適量。
〔用法〕加黃酒搗爛,,敷患處,。
方27
〔組成〕鹽膚木30g,野牡丹根30g,,黃花稔30g,。
〔用法〕水煎,沖黃酒適量服,。
方28
〔組成〕野枇杷根30g,,鹽膚木24g,。
〔用法〕水煎服。
方29
〔組成〕鮮酢漿草,、鮮匙羹藤葉各適量,。
〔用法〕洗凈,炒熱敷患處,。
方30
〔組成〕韓信草30g,,積雪草30g。
〔用法〕水煎,,沖黃酒少許服
方31
〔組成〕鮮紫背天葵30g,,鮮連錢(qián)草30g。
〔用法〕同搗爛,,敷患處,。
方32
〔用法〕短梗五加15g,骨碎補(bǔ)15g,,牛膝10g,,續(xù)斷10g。
〔用法〕水煎服,。
方33
〔組成〕鮮楤木根皮,,生梔子、蔥白等量,,紅糖少許,。
〔用法〕同搗爛敷。
方34
〔組成〕錦雞兒花3g,。
〔用法〕曬干,,研末,沖酒服,。
方35
〔組成〕鮮醉魚(yú)草葉或根30g,。
〔用法〕水燉服。
方36
〔組成〕樗葉花椒根適量,。
〔用法〕加酒浸過(guò)藥面,,15 天后,取液外揉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方37
〔組成〕鮮醉魚(yú)草葉或根30g。
〔用法〕水燉服,。
方38
〔組成〕薯莨塊莖9g,,朱砂根9g,茜草15g,,紫金牛6g,。
〔用法〕水煎服。
方39

〔組成〕鮮尖尾楓葉適量,。
〔用法〕搗爛,,放鍋內(nèi)炒熱,加入少許黃酒,,調(diào)勻,,敷患處。
方40
〔組成〕鮮光葉花椒根30g,,鮮朱砂根15g,,豬腳1 只。
〔用法〕酌加酒,、水燉服,。
方41
〔組成〕竹節(jié)參9g,紅花9g,,桃仁9g,。白芷9g。
〔用法〕共研細(xì)末,,酒水各半調(diào)成糊狀敷,。
方42
〔組成〕朱砂根30g,馬鞭草15g,,烏藥9g,。
〔用法〕水煎服。
方43
〔組成〕竹黃100g,,白酒500m1,。
〔用法〕浸7~10 天后用,內(nèi)服1~3 次,,每次20~30ml,;外用藥酒或
藥渣涂至皮膚發(fā)熱為度。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關(guān)節(jié)痛,。
方44
〔組成〕陰香樹(shù)皮,、楊梅樹(shù)皮各等量。
〔用法〕研末,,調(diào)酒敷患處,。
方45
〔組成〕杜虹花根30g,鹽膚木24g,,雞血藤20g,。
〔用法〕水煎服。
方46
〔組成〕苧麻根30g,。
〔用法〕搗碎,,用酒煎服,。
方47
〔組成〕鮮連錢(qián)草30g,鮮星宿菜30g,。
〔用法〕水煎服,。
方48
〔組成〕鮮崗松葉18g。
〔用法〕洗凈,,搗爛,,沖開(kāi)水絞汁,過(guò)濾,,加白糖120g,,頓服。
〔附注〕此方用于跌打內(nèi)傷瘀血,。
方49
〔組成〕陸英根18g,。
〔用法〕酒水各半燉服。
方50
〔組成〕阿利藤30g,,鹽膚木30g
〔用法〕水煎眼,。
方51
〔組成〕變?nèi)~溶30g。
〔用法〕水煎,,新傷調(diào)白糖適量服,,傷在7 天以內(nèi)調(diào)米酒60g 服。另用
根皮適量,、紅花少許,,浸白酒,擦傷處,。
方52
〔組成〕茅膏菜15g,,地耳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53
〔組成〕楤木根15g,,雞血藤24g。
〔用法〕水煎服,。
方54
〔組成〕羅漢松鮮根皮,、南五味于鮮根皮各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炒熱敷患處。
方55
〔組成〕鮮羅藟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56
〔組成〕南夭竹根1 節(jié),,,白酒15m1,。
〔用法〕南天竹根磨白酒成濃汁,沖開(kāi)水1 杯溫服,。
〔附注〕此方用于跌打損傷,、氣閉暈厥,。
方59
〔組成〕苦參根,、羅漢松根皮等量。
〔用法〕洗凈,,加黃酒搗爛敷患處,。
方58
〔組成〕柘樹(shù)根皮9~15g。
〔用法〕加水酒煎服,,外用鮮根皮搗爛調(diào)酒敷,。也可用拓樹(shù)果實(shí)研粉,
黃酒送服,。每次1 匙,,每日2 次,連服6 天,。
方59
〔組成〕南嶺蕘花根30g,,烏柏根60g,一枝黃花60g,。
〔用法〕各藥浸高粱酒中7 天,,取酒擦傷處。
方60
〔組成〕星宿菜30g,,鹽膚木30g,,骨碎補(bǔ)15g,澤蘭10g,,三七6g,。
〔用法〕水煎服。
 
 
 
跌打損傷
方1
〔組成〕鐵海棠(細(xì)龍骨)30g,,米酒90m1,。
〔用法〕將鐵海棠去刺筋,搗爛后加米酒燉熱,,反復(fù)外擦傷處,,以擦至
傷處皮膚發(fā)熱為好。連續(xù)3 次,。亦可用少量?jī)?nèi)服,。
方2
〔組成〕鮮紅龍船葉適量。
〔用法〕洗凈,晾干,,扯去葉柄及較粗的脈絡(luò),,搗爛如泥,再將藥膏敷
于患處,,蓋上棉墊,,稍加包扎即可。如有開(kāi)放性傷口,,則須清創(chuàng)消毒,,傷口
處敷些抗菌消炎的藥膏,周圍敷本藥膏,。每天換藥1 次,,一般2~3 天即瘀散、
腫消,、痛止而愈,。
方3
〔組成〕鮮木芙蓉葉60g,生地黃30g,,郁金9g,,桃仁3g。
〔用法〕先將鮮木芙蓉葉,、生地黃搗爛,,再加郁金、桃仁(碾末)混勻,,
做成與挫傷面大小相仿的藥餅2 塊,,略加冷開(kāi)水濕潤(rùn),外敷患處,。藥餅干燥
后,,換另一塊藥餅。持續(xù)24 小時(shí)后,,按上法重新制作藥餅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軟組織挫傷。
方4
〔組成〕鮮丁茄根或莖葉適量,。
〔用法〕鮮丁茄根搗爛外敷,,或用莖葉曬干,煅存性研為末,,調(diào)茶油敷,。
方5
〔組成〕鮮七層樓適量,鮮連錢(qián)草適量,,黃酒少許,。
〔用法〕前2 味洗凈,同搗爛,放鍋內(nèi)炒熱,,加黃酒少許,,再炒片刻,
取出敷患處,。
方6
〔組成〕三點(diǎn)金草適量,,食鹽少許。
〔用法〕三點(diǎn)金草洗凈,,合食鹽搗爛敷患處,。
方7
〔組成〕鮮土三七適量或鮮土三七葉5~10 片。
〔用法〕鮮土三七搗爛外敷,,或鮮土三七葉洗凈,、爵爛,以高粱酒適量
送服,。
方8
〔組成〕鮮土牛膝根30g,黃酒,、白糖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鮮土牛膝90g,,一枝黃花根30g,,鮮南五味子根15g,冰糖15g,。
〔用法〕水燉服,。
方10
〔組成〕鮮土牛膝90g,骨碎補(bǔ)60g,,陸英60g,,梔子15g,紅糟適量,。
〔用法〕幾味共搗爛,,敷患處。
方11
〔組成〕山藿香30g,,南五味子根15g,,積雪草15g,三叉苦15g,,虎杖
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小果倒地鈴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每次6~15g,沖酒服,。另用95%酒精500ml,,浸
全草60g,7~10 天后,,取液推擦,。
方13
〔組成〕飛龍掌血根30~60g,烏藥15g,。
〔用法〕水煎,,加酒少許,每日1 劑,,連服2~3 劑,。
方14
〔組成〕八角蓮根莖適量。
〔用法〕洗凈,、曬干,,研成細(xì)末,每次3g,,用燒酒送服,。也可用鮮根莖
6~9g,切碎,,水煎服,。
方15
〔組成〕天仙果根60g,南五味子根30g,。
〔用法〕水煎,,沖酒服。
方16
〔組成〕鮮木棉根皮適量,。
〔用法〕浸酒外搽,,或搗爛外敷。
方17
〔組成〕鮮中華秋海棠,、鮮連錢(qián)草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敷。
方18
〔組成〕鮮芫花根,、鮮珍珠菜根,、鮮夭葵各等量。
〔用法〕洗凈,,搗爛外敷患處,。單用鮮天葵亦可。
方19
〔組成〕毛冬青根適量,。
〔用法〕水煎,,待冷涂,。
方20
〔組成〕水蜈蚣500g,酒120g,。
〔用法〕水蜈蚣洗凈,,搗爛沖酒,濾取酒汁60g 內(nèi)服,,渣炒熱,,外敷痛
處。
方21
〔組成〕鮮連錢(qián)草,、鮮蘭香草,、鮮酢漿草各適量。
〔用法〕搗爛,,放入鍋炒熱,,加黃酒少許,再炒片刻,,取出敷患處,。
方22
〔組成〕鮮白雪花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調(diào)黃酒加熱,揉擦患處,。
方23
〔組成〕鮮羊躑躅根或葉適量,紅糖少許,。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24
〔組成〕蛇足石松6g,薯莨9g,,百兩金12g,,白酒750m1。
〔用法〕前3 味藥浸白酒中,,每次眼藥酒1 湯匙,,1 日3 次。外用鮮蛇
足石松水煎洗,。

方25
〔組成〕全緣榕9g,,蛇婆子根9g,南蛇藤9g,,白花丹4.5g,。
〔用法〕浸酒頻服,或和豬骨,、鴨蛋燉服,。
方26
〔組成〕野木瓜葉或根,、酢漿草、石胡荽,、生姜,、百兩金葉各鮮品適量。
〔用法〕加黃酒搗爛,,敷患處,。
方27
〔組成〕鹽膚木30g,野牡丹根30g,,黃花稔30g,。
〔用法〕水煎,沖黃酒適量服,。
方28
〔組成〕野枇杷根30g,,鹽膚木24g。
〔用法〕水煎服,。
方29
〔組成〕鮮酢漿草,、鮮匙羹藤葉各適量。
〔用法〕洗凈,,炒熱敷患處,。
方30
〔組成〕韓信草30g,積雪草30g,。
〔用法〕水煎,,沖黃酒少許服
方31
〔組成〕鮮紫背天葵30g,鮮連錢(qián)草30g,。
〔用法〕同搗爛,,敷患處。
方32
〔用法〕短梗五加15g,,骨碎補(bǔ)15g,,牛膝10g,續(xù)斷10g,。
〔用法〕水煎服,。
方33
〔組成〕鮮楤木根皮,生梔子,、蔥白等量,,紅糖少許。
〔用法〕同搗爛敷,。
方34
〔組成〕錦雞兒花3g,。
〔用法〕曬干,研末,,沖酒服,。
方35
〔組成〕鮮醉魚(yú)草葉或根30g,。
〔用法〕水燉服。
方36
〔組成〕樗葉花椒根適量,。
〔用法〕加酒浸過(guò)藥面,,15 天后,取液外揉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方37
〔組成〕鮮醉魚(yú)草葉或根30g。
〔用法〕水燉服,。
方38
〔組成〕薯莨塊莖9g,,朱砂根9g,茜草15g,,紫金牛6g,。
〔用法〕水煎服。
方39

〔組成〕鮮尖尾楓葉適量,。
〔用法〕搗爛,,放鍋內(nèi)炒熱,加入少許黃酒,,調(diào)勻,,敷患處。
方40
〔組成〕鮮光葉花椒根30g,,鮮朱砂根15g,,豬腳1 只。
〔用法〕酌加酒,、水燉服,。
方41
〔組成〕竹節(jié)參9g,紅花9g,,桃仁9g。白芷9g,。
〔用法〕共研細(xì)末,,酒水各半調(diào)成糊狀敷。
方42
〔組成〕朱砂根30g,,馬鞭草15g,,烏藥9g。
〔用法〕水煎服,。
方43
〔組成〕竹黃100g,,白酒500m1。
〔用法〕浸7~10 天后用,,內(nèi)服1~3 次,,每次20~30ml,;外用藥酒或
藥渣涂至皮膚發(fā)熱為度。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關(guān)節(jié)痛,。
方44
〔組成〕陰香樹(shù)皮,、楊梅樹(shù)皮各等量。
〔用法〕研末,,調(diào)酒敷患處,。
方45
〔組成〕杜虹花根30g,鹽膚木24g,,雞血藤20g,。
〔用法〕水煎服。
方46
〔組成〕苧麻根30g,。
〔用法〕搗碎,,用酒煎服。
方47
〔組成〕鮮連錢(qián)草30g,,鮮星宿菜30g,。
〔用法〕水煎服。
方48
〔組成〕鮮崗松葉18g,。
〔用法〕洗凈,,搗爛,沖開(kāi)水絞汁,,過(guò)濾,,加白糖120g,頓服,。
〔附注〕此方用于跌打內(nèi)傷瘀血,。
方49
〔組成〕陸英根18g。
〔用法〕酒水各半燉服,。
方50
〔組成〕阿利藤30g,,鹽膚木30g
〔用法〕水煎眼。
方51
〔組成〕變?nèi)~溶30g,。
〔用法〕水煎,,新傷調(diào)白糖適量服,傷在7 天以內(nèi)調(diào)米酒60g 服,。另用
根皮適量,、紅花少許,浸白酒,,擦傷處,。
方52
〔組成〕茅膏菜15g,地耳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53
〔組成〕楤木根15g,,雞血藤24g。
〔用法〕水煎服,。
方54
〔組成〕羅漢松鮮根皮,、南五味于鮮根皮各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炒熱敷患處。
方55
〔組成〕鮮羅藟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56
〔組成〕南夭竹根1 節(jié),,,,白酒15m1。
〔用法〕南天竹根磨白酒成濃汁,,沖開(kāi)水1 杯溫服,。
〔附注〕此方用于跌打損傷、氣閉暈厥,。
方59
〔組成〕苦參根,、羅漢松根皮等量。
〔用法〕洗凈,,加黃酒搗爛敷患處,。
方58
〔組成〕柘樹(shù)根皮9~15g。
〔用法〕加水酒煎服,,外用鮮根皮搗爛調(diào)酒敷,。也可用拓樹(shù)果實(shí)研粉,
黃酒送服,。每次1 匙,,每日2 次,連服6 天,。
方59
〔組成〕南嶺蕘花根30g,,烏柏根60g,一枝黃花60g,。
〔用法〕各藥浸高粱酒中7 天,取酒擦傷處,。
方60
〔組成〕星宿菜30g,,鹽膚木30g,骨碎補(bǔ)15g,,澤蘭10g,,三七6g,。
〔用法〕水煎服。
 
 
 
 
內(nèi)傷
方1
〔組成〕水莧菜6g,,瓜子蓮9g,。
〔用法〕水煎服,每日服3 次,。
〔附注〕此方用于內(nèi)傷吐血,。
方2
〔組成〕鮮水晶花根15~18g(千根減半),青木香12~15g,。
〔用法〕水煎,,沖燒酒適量,早晚空腹2 次分服,。
〔附注〕此方用于跌打損傷后內(nèi)傷腹痛嘔吐,。
方3
〔組成〕蘆薈花適量。
〔用法〕以酒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內(nèi)傷吐血,。
方4
〔組成〕薺菜30g,蜜棗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內(nèi)傷吐血。
方5
〔組成〕野漆樹(shù)鮮根15~30g,。
〔用法〕洗凈,,切片,合雞1 只(去內(nèi)臟,、尾足),,水酒各半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胸部打傷,。
方6
〔組成〕山螞蝗果5~10 個(gè),。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內(nèi)傷出血,。
方7
〔組成〕紫金龍粉適量,。
〔用法〕每次2g,每日3 次,,開(kāi)水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內(nèi)傷出血。
 
 
腰痛
方1
〔組成〕山莓根30g,,梵天花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小葉芝麻藤60g,葫蘆茶6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六棱菊30~60g。
〔用法〕酌加酒,、水各半燉服,。
方4
〔組成〕石吊蘭9g,杜仲9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野鴉椿根30g,勾兒茶30g,。
〔用法〕煎服,。
方6
〔組成〕鮮貓尾射根30~60g。
〔用法〕酒水各半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膝酸痛,。
方7
〔組成〕琴葉榕根30~60g,穿山龍根15g,。
〔用法〕酒,、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背疼痛,。
方8
〔組成〕榔榆枝15~30g,,豬脊骨適量。
〔用法〕水,、酒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背酸痛。
方9
〔組成〕短梗五加15g,,金櫻子15g,,烏賊魚(yú)干1 只。
〔用法〕水燉服,。
方10
〔組成〕疏花衛(wèi)矛根30~60g,,豬尾骨適量。
〔用怯〕同燉服,。
方11
〔組成〕滿江紅適量,。
〔用法〕搗爛、焙熱,,包于痛處,,并用消毒后的針刺患處周圍。另取適
量,,搗爛煮甜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腰痛,。
方12
〔組成〕福建胡頹子根30g,烏賊魚(yú)干1~2 只,,黃酒少許。
〔用法〕燉服,。
方13

〔組成〕伏生紫堇全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肌勞損,。
方14
〔組成〕金櫻子根9g.獨(dú)活9g,,狗脊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虛腰痛,。
方15
〔組成〕鮮柘樹(shù)根皮1209。
〔用法〕酒炒,、水煎服,。
方16
〔組成〕臭茉莉根30g,烏賊魚(yú)干1 只,。
〔用法〕加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腰痛。
方17
〔組成〕鹿含草15g,,杜仲15g,,陽(yáng)雀花根15g。
〔用法〕燉豬肉250g,,分2 次1 日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虛腰痛膝軟。
方18
〔組成〕醉魚(yú)草根15g,,土藿香9g,,白芷18g,佩蘭9g,,木防己30g,。
〔用法〕水煎,1 日2 次分服,。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腰痛,。
方19
〔組成〕白金條(八角楓根)6g,牛膝(醋炒)30g,,生杜仲30g,。
〔用法〕加酒、水各1s09,,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勞傷腰痛。
方20
〔組成〕鮮九里香根30g,續(xù)斷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腰腿痛。
方21
〔組成〕牛白藤30g,,鋪地黍根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膝酸痛,。
方22
〔組成〕金毛狗9g,,木瓜9g,五加皮9g,,杜仲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可用于腰痛,、小便過(guò)多,。
方23
〔組成〕桃金娘根60g,爵床30g,,豬腰2 個(gè),。
〔用法〕酌加酒、水燉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慢性腎炎,。
方24
〔組成〕接骨金粟蘭15g,四塊瓦15g,,退血草15g,。

〔用法〕煨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勞傷腰痛,。
方25
〔組成〕鮮九里香根15~30g,,豬尾骨適量。
〔用怯〕九里香切碎,,和豬尾骨加水酒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骨酸痛。
方26
〔組成〕三角咪10g,,見(jiàn)血飛10g,,鐵筷子10g。
〔用法〕泡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勞傷腰痛,。
方27
〔組成〕三張葉全株30~609,酒500g,。
〔用法〕浸泡3 日,,每日早晚各1 次,,每次5~10m1。
〔附注〕此方用風(fēng)濕腰痛,。
方28
〔組成〕三面刀6g,,四塊瓦6g,紅三七3g,,鈕子七3g,,紅毛七9g,白
酒500g,。
〔用法〕浸泡成藥酒,每天早,、晚各服1 盅,。
〔附注〕此方用于勞傷腰痛。
方29
〔組成〕大血藤10g,,牛膝10g,,青皮6g,長(zhǎng)春七6g,,朱砂七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腰腿痛,。
方30
〔組成〕大葉花椒莖葉9~18g,。
〔用法〕水煎服。
 
創(chuàng)傷
方1
〔組成〕鮮三叉苦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創(chuàng)傷感染發(fā)熱。
方2
〔組成〕鮮山榕葉15g,。
〔用法〕水煎,,待溫后洗滌瘡口。
〔附注〕此方用于創(chuàng)傷化膿感染,。
方3
〔組成〕筋骨草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外敷,。
方4
〔組成〕大葉桉葉適量,。
〔用法〕水煎,濃縮成膏,,烤干研粉,,撒傷口。也可用桉葉沖洗創(chuàng)面后
撒布桉葉粉,。
〔附注〕此方用于外傷感染,、皮膚潰瘍,。
方5
〔組成〕生扯攏(牻牛兒苗)鮮品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創(chuàng)傷,。
方6
〔組成〕接骨金粟蘭莖、葉適量,。
〔用法〕煎水外洗,。
〔附注〕此方用于傷口潰爛。
方7
〔組成〕千層塔(蛇足石松)2500g,。
〔用法〕加水煎汁濃縮成膏約2509,,加硼砂9g,熬溶外用,。
〔附注〕此方用于創(chuàng)口久不愈合,。
方8
〔組成〕毛針子草、迷馬樁各等量,。
〔用法〕搗爛敷傷處,。
〔附注〕此方用于槍傷(退子彈)。
方9
〔組成〕山荷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金瘡不愈。
方10
〔組成〕了哥王根適量,,黃糖適量,。
〔用法〕二者混合,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槍彈及竹刺入肉,。
方11
〔組成〕假煙葉鮮品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或煎濃汁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外傷感染,,也可用于癰瘡、腫毒,、濕疹,、皮炎。
方12
〔組成〕野槍花藥適量,。
〔用法〕捶絨敷傷處,。也可加鮮牛肋筋葉皮。
〔附注〕此方用于槍傷,。
方13
〔組成〕豬腳印鮮品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刀槍傷,,也可用于跌打損傷,、瘡癤,、蛇傷、犬咬傷,。
方14
〔組成〕干枝柳適量,。
〔用法〕搗絨,敷傷口,。
〔附注〕此方用于刀傷,。
方15
〔組成〕新鮮腐婢葉適量。
〔用法〕搗爛如泥,,敷于傷處,,能止血止痛。
〔附注〕此方用于刀斧創(chuàng)傷,。
方16
〔組成〕鮮瀾滄扁擔(dān)桿適量,。
〔用法〕搗敷,或干品研末,,冷開(kāi)水調(diào)敷。
〔附注〕此方用于刀槍傷,。
方17
〔組成〕山韭菜根,、赤石脂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曬干為末,,敷傷口。
〔附注〕此方用于刀傷,。
方18
〔組成〕露水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刀傷,。

外傷出血
方1
〔組成〕鮮老鼠耳葉適量,,冰糖少許。
〔用法〕共搗爛,,敷傷處,。
方2
〔組成〕土荊芥、旱蓮草,、鋪地黍各等量,。
〔用法〕洗凈,曬干,,研成粉末撒敷,。
方3
〔組成〕飛龍掌血6g,冰片1.5g,。
〔用法〕共研成細(xì)末,,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刀傷出血、傷口疼痛,。
方4
〔組成〕毛冬青根適量,。
〔用法〕水煎,待冷涂,。
方5
〔組成〕野枇杷葉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外敷患處,。
方6
〔組成〕醉魚(yú)草葉適量,。
〔用法〕研末,敷患處,。
方7
〔組成〕鮮箭根薯適量,。
〔用法〕搗爛敷。
方8
〔組成〕鮮翻白草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9
〔組成〕鮮芒萁嫩葉,、鮮杜鵑花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10
〔組成〕竹節(jié)參9g,,白及粉9g,,烏賊骨9g。
〔用法〕共研成細(xì)末,,敷患處,。
方11
〔組成〕杜虹花葉適量。
〔用法〕研成細(xì)末,,敷患處,。
方12
〔組成〕鮮蕪菁還陽(yáng)參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13
〔組成〕豆腐柴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
方14
〔組成〕鮮佛甲草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蛴糜谄费心┓蠡继?。
方15
〔組成〕茅瓜葉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敷,。
方16
〔組成〕茅莓葉適量,。
〔用法〕研末敷。
方17
〔組成〕肺形草適量,。
〔用法〕焙干,,研末,敷患處,。
方18
〔組成〕鮮鐵莧菜適量,,白糖少許。
〔用法〕搗爛敷,。
方19
〔組成〕鮮麻風(fēng)樹(shù)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跌打瘀腫,、創(chuàng)傷出血,。
方20
〔組成〕紅花地桃花葉、黃花地桃花葉各等量,。
〔用法〕碾末,,取適量撒布傷口,包扎,。
2 骨科方
方21
〔組成〕鮮白及適量,。
〔用法〕洗凈,加水少量,,搗碎取汁,烘干研粉,。用時(shí)取適量撒布傷口,,
包扎即可。
方22
〔組成〕紫珠葉適量,。
〔用法〕曬干,,研粉,撒布傷口,。
方23
〔組成〕紫珠葉,、茜草、白及各等量,。
〔用法〕研粉,,每日服3 次,每次6g,。另外用適量撒傷口,。
方24
〔組成〕旱蓮草適量。
〔用法〕鮮品洗凈搗爛敷傷口,,或曬干研粉撒布傷口,。
方25
〔組成〕小藥木(老鼠矢)根皮或樹(shù)皮適量,。
〔用法〕研末,撒布傷口,,加壓包扎,。
方26
〔組成〕毛青杠(虎耳草科)根適量。
〔用法〕曬干,,研粉,,撒傷口。
方27
〔組成〕黃毛腐婢葉適量,。
〔用法〕研粉,,撒布傷口,加壓包扎,。
方28
〔組成〕紫柄冬青鮮品適量,。

〔用法〕嚼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刀傷出血,。
方29
〔組成〕一箭球(單穗水蜈蚣)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30
〔組成〕光葉海桐葉適量,。
〔用法〕曬干,研粉,,外敷,。
方31
〔組成〕二葉舞鶴草適量。
〔用法〕研末,,外敷,。
骨折
方1
〔組成〕大白背適量。
〔用法〕將大白背全草切碎曬干,,打粉備用,。先對(duì)患肢進(jìn)行手法固定,
根據(jù)患部的大小取適量藥粉和三花酒放入小鍋內(nèi)拌濕為度,,然后在火上加熱
至粉散開(kāi)不成團(tuán),,待稍冷后敷患處并用繃帶包扎固定。每日1 次,,一般用藥
15 天左右,。
方2
〔組成〕鮮小葉買(mǎi)麻藤葉適量。
〔用法〕將藥搗爛后加適量米酒炒至七八成熟,,趁熱外敷于復(fù)位后的骨
折處局部包扎,,以小夾板固定,每天換藥1 次。
方3
〔組成〕大葉骨碎補(bǔ),、榔榆根皮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加面粉調(diào)成糊狀,,復(fù)位后敷患處,,2~3 日換藥1 次。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關(guān)節(jié)脫位,。
方4
〔組成〕鮮及己根適量,,食鹽少許。
〔用法〕共搗爛,,烘熱敷,。另取及己根0.5g,水煎沖酒服,。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跌傷,、扭傷。
方5
〔組成〕鮮毛花楊桃葉,、韭菜根各適量,,白酒糟適量。
〔用法〕前2 味洗凈,,合白酒糟搗爛敷,。
方6
〔組成〕長(zhǎng)葉鐵角蕨適量。
〔用法〕搗成絨狀,,待骨折復(fù)位后包在患處,。
方7
〔組成〕鮮水蜈蚣適量。
〔用法〕洗凈,,搗絨包患處,,每天換藥2 次。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刀傷,。
方8
〔組成〕■芝根皮15g,細(xì)辛15g,,糯米飯適量,。
〔用法〕共搗爛敷。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扭傷,。
方9
〔組成〕鮮杉根,、莖皮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約20tn1,調(diào)開(kāi)水或黃酒服,渣和酒糟共搗
爛,,溫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脫位,。
方10
〔組成〕鮮楊梅根皮、鮮羊角藤根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
方11
〔組成〕鮮赤車適量,生梔子12g,,糯米飯,、米酒各少許。

〔用法〕同搗爛,,加熱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損傷。
方12
〔組成〕羅漢松根二層皮適量,。
〔用法〕研末,,用水調(diào)成膏狀,于復(fù)位后敷患處,,用夾板固定,。
方13
〔組成〕草珊瑚根15~30g。
〔用法〕酒,、水燉服,。外用鮮葉搗爛,以酒炒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損傷,。
方14
〔組成〕地骨皮、水冬瓜各適量,。
〔用法〕兌甜酒搗敷,,小夾板固定。
方15
〔組成〕狹葉崖爬藤,、葉上花(喜馬拉雅青英葉),、三條筋、藤杜仲各
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整復(fù)后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閉合性骨折,。
方16
〔組成〕五香血藤21g,,臭草24g,百蕊草9g,,珍珠菜9g,,楤木根皮9g。
〔用法〕加糖,、酒各適量,,煎水內(nèi)服,每日1 劑,。首劑加廣三七3g,、土
鱉蟲(chóng)3 個(gè)研粉沖服。另用上藥加酒適量,,共搗絨,,按常規(guī)處理后外敷,小夾
板固定,,隔日換藥1 次,。
方17
〔組成〕小藥木(老鼠矢)根皮及樹(shù)皮鮮品適量。
〔用法〕骨折復(fù)位,,用小夾板固定后,,用上藥搗敷傷口。
方18
〔組成〕陸英根,、接骨木根皮,、狗筋蔓根、糯米藤根鮮品各等分,。
〔用法〕搗爛,,加白酒炒熱,敷傷處(骨傷復(fù)位,、包扎固定),,每2
換藥1 次。
方19
〔組成〕佛骨草30%,,韭菜根30%,,紅梅消20%,刺三加10%,,土一
技蒿10%,。
〔用法〕共搗爛,炒熱加酒適量,,患骨復(fù)位后,,夾板固定,,敷藥包扎,,
第一次48 小時(shí)換藥,以后每天換藥1 次。
方20
〔組成〕費(fèi)菜20%,,韭菜根30%,,茅莓嫩葉20%,魚(yú)香菜20%,,土一
枝蒿10%,。
〔用法〕取上藥共搗爛,患骨整復(fù)后用小夾板固定,,敷藥包扎,,3 天換
藥,以后日換1 次,。
方21
〔組成〕鮮烏蘞莓2500g,,酒糟30~120g。
〔用法〕上藥搗爛與酒糟拌勻(勿用鐵器),,患骨整復(fù)后,,用藥包扎,
小夾板固定,。一般首次1 周后換藥,,以后2 天換藥1 次。另配合活血散瘀,、
消腫鎮(zhèn)痛的藥物如大血藤,、生杜仲、杜衡,、鉤藤,、鐵筷子、小遠(yuǎn)志,、滇杠柳,、

八角蓮、馬兜鈴等,,制成藥酒,,每次服15g,每日服2~3 次,。
方22
〔組成〕水冬瓜,、地骨皮適量。
〔用法〕先用三顆針,、獨(dú)腳蓮,、龍膽草煎水洗傷口,上二藥兌甜酒搗爛,,
在復(fù)位后敷藥,,用小夾板固定,。
方23
〔組成〕及己2500g,大,、小常山各2500g,,長(zhǎng)毛秋葵2500g,大血藤5000s,,
滇杠柳5000g,,水冬瓜葉和根5000g,陸英5000g,,三角楓5000g,,巖豇豆根
1000g,糯草1000g,。
〔用法〕上藥陰干,,加水30kg,煎熬,,去渣后加酒精60g,,再熬成流浸
膏。骨折復(fù)位后,,用紗布棉墊浸濕藥膏敷患處,,小夾板固定。
方24
〔組成〕槐木根皮10g,,百蕊草10g,,珍珠菜10g,五香血藤21g,,陸英
12g,。
〔用法〕搗爛外敷并煎水內(nèi)服。
方25
〔組成〕七角風(fēng)(短梗大參)根適量,。
〔用法〕先正骨,,再用七角風(fēng)根搗絨敷患處。另用根9~15g,,蒸酒服,,
1 日2 次。
方26
〔組成〕鮮接骨金粟蘭適量,。
〔用法〕搗爛,,酒炒敷患處;或用根15~30g,,浸酒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
方27
〔組成〕大烏泡根,、野葡萄根皮,、百尾參各等量。
〔用法〕共搗爛,,加酒炒熱,先用手法將骨折復(fù)位,,然后包上藥,,再上
夾板,1 日1 換,。用量視患處面積而定,。
〔附注〕此方用于骨折未破皮者。
方28
〔組成〕大麻藥根粉適量,。
〔用法〕用三棱針刺破皮膚(開(kāi)放性骨折不需刺破),,取大麻藥根粉用
酒調(diào)后外敷。
方29
〔組成〕四川大金錢(qián)草,、二郎箭,、見(jiàn)血飛、大血藤皮各適量,。
〔用法〕研末,,調(diào)麻油包患處。
方30
〔組成〕大茶藥根240g,,生雞仔1 只(約重300g,,不去毛臟)。
〔用法〕共同搗爛外貼傷處(先將骨折以手法復(fù)位),,外加樹(shù)皮和繃帶
固定,,大約敷1 小時(shí)除去
扭傷
方1
〔組成〕鮮連錢(qián)草適量。
〔用法〕搗爛,,涂敷于扭傷部位,,外用繃帶固定,每日1 次,。
方2
〔組成〕鮮韭菜適量,。
〔用法〕洗凈,切短,,加鹽少許一起搗爛,,敷于患處,每日1 次,。
方3
〔組成〕土三七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加干面粉適量調(diào)成糊狀,,外敷痛處,,每天1 次,,連
用3~5 天。
方4
〔組成〕鮮韭菜根,、鮮蔥根,、蛋清、燒酒,、面粉各適量,。
〔用法〕將鮮韭菜根、鮮蔥根洗凈搗爛,,取汁去渣,,加適量燒酒和1 個(gè)
雞蛋清和勻,再用適量面粉攪拌成糊,,敷于傷處,,每次敷12 小時(shí)左右。
方5
〔組成〕鮮陸英全草或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用紗布包好,,外敷扭傷部位,,敷藥時(shí)間持續(xù)10
小時(shí)左右。
方6
〔組成〕丁茄,、姜黃,、韭菜根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軟組織挫傷,。
方7
〔組成〕山胡椒根30g,當(dāng)歸6g,,牛膝6g,,川芎6g,豬尾1 條,。
〔用法〕水煎,,調(diào)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扭傷,。
方8
〔組成〕小二仙草適量,,黃酒少許。
〔用法〕水煎,,沖黃酒服,,渣搗爛敷患處。
方9
〔組成〕鮮日本蛇根草、鮮連錢(qián)草各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放鍋內(nèi)炒熱,,加紅酒少許拌勻敷,。
方10
〔組成〕白蘞3g,酒適量,。
〔用法〕白蘞研末,,熱酒調(diào)服。
〔附注〕此方用于扭挫傷,。
方11
〔組成〕白蘞9g,梔子3g,,白芥子3g,。
〔用法〕研末,調(diào)熱酒敷,。
〔附注〕此方用于扭挫傷,。
方12
〔組成〕鮮土牛膝適量。

〔用法〕搗爛涂敷患處,,加少許食鹽和勻,,外用繃帶固定每日1 次。
〔附注〕此方用于踝關(guān)節(jié)扭傷,。
方13
〔組成〕尼泊爾老鸛草根30g,,蘇木15g,血余炭9g,。
〔用法〕前2 味煎湯,,沖血余炭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扭傷,。
方14
〔組成〕■芝根9g,,飛龍掌血9g,草珊瑚15g,,全緣榕15g 紅茶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痛,。
方15
〔組成〕福州薯蕷根莖30g,。
〔用法〕酒、水燉服,。
方16
〔組成〕賽葵葉,、積雪草、牡荊葉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傷部,。
方17
〔組成〕鮮美麗胡枝子適量,。
〔用法〕和酒糟同搗爛,炒熱,,敷傷處,。
方18
〔組成〕鐵冬青樹(shù)皮6g,白糖30g,。
〔用法〕鐵冬青樹(shù)皮研末,,加白糖,用開(kāi)水沖服,。
〔附注〕此方用于關(guān)節(jié)扭傷疼痛,。
方19
〔組成〕鮮臭茉莉根皮適量,細(xì)米糠少許,。
〔用法〕同搗碎,,置鍋內(nèi)噴酒炒熱,用布包后擦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扭挫傷,。
方20
〔組成〕鮮醉漿草、小薊,、團(tuán)經(jīng)草各等量,。
〔用法〕搗敷患處或用酒浸泡外擦。
方21
〔組成〕及己30g,,點(diǎn)地梅30g,,追風(fēng)傘30g,巖馬桑30g,,血當(dāng)歸15g,,
見(jiàn)血飛15g,地蜂子15g,,花蝴蝶15g,。
〔用法〕用50%酒精500ml 浸泡上藥1 周,取液外擦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腰扭傷,。
方22
〔組成〕鵝不食草6~9g,黃酒180g,,紅糖30g,。
〔用法〕鵝不食草研末,與其他2 味同煮沸,,過(guò)濾溫服,,渣趁熱敷局部。
〔附注〕此方用于扭挫傷。
方23
〔組成〕鵝不食草,、積雪草,、紅花醉漿各等量。
〔用法〕搗爛外敷患處,,每天1~2 次,。
〔附注〕此方用于扭挫傷。
方24

〔組成〕白花丹9~15g,。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陳舊性扭挫傷,也可用于腰腿痛,、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方25
〔組成〕土當(dāng)歸(傘形科)30g,荊芥30g,,蔥白5 枚,。
〔用法〕煎湯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閃挫腫痛,。
方26
〔組成〕鮮千里光根適量,。
〔用法〕沖絨配方外包,,7 日換藥1 次,。
〔附注〕此方用于軟組織挫傷,也可用于骨折,、刀傷,。
方27
〔組成〕鮮及己根適量。
〔用法〕加食鹽少許,,搗爛,,焙熱敷傷處。另取根0.6~1g,,水煎沖黃
酒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傷、骨折,。
方28
〔組成〕貝母蘭假鱗莖鮮品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外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軟組織挫傷,。
方29
〔組成〕水梔6~7 粒,面粉30g,,黃酒60g,,生姜15g。
〔用法〕共搗爛,敷于傷部,。
〔附注〕此方用于扭傷,。
方30
〔組成〕白接骨根莖、黃梔子,、麥粉各等量,。
〔用法〕加食鹽搗爛,包敷傷處,?;蛴冒捉庸歉虞艮礁攘浚瑩v爛外
敷,,每天換1 次,。

脫臼
方1
〔組成〕鼻涕果(瀾滄水東哥)、魚(yú)子蘭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關(guān)節(jié)脫臼后腫痛,。
方2
〔組成〕蛇根草30g,。
〔用法〕水煎,沖黃酒服,。另取部分加醋共搗爛外敷,。
方3
〔組成〕鮮跌破竻葉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蛴?5°酒精制成30%擦劑,外擦及濕敷,。
〔附注〕此方用于脫臼整復(fù)后,。
跌打損傷
方1
〔組成〕鐵海棠(細(xì)龍骨)30g,米酒90m1,。
〔用法〕將鐵海棠去刺筋,,搗爛后加米酒燉熱,反復(fù)外擦傷處,,以擦至
傷處皮膚發(fā)熱為好,。連續(xù)3 次。亦可用少量?jī)?nèi)服,。
方2
〔組成〕鮮紅龍船葉適量,。
〔用法〕洗凈,晾干,,扯去葉柄及較粗的脈絡(luò),,搗爛如泥,,再將藥膏敷
于患處,蓋上棉墊,,稍加包扎即可,。如有開(kāi)放性傷口,則須清創(chuàng)消毒,,傷口
處敷些抗菌消炎的藥膏,,周圍敷本藥膏。每天換藥1 次,,一般2~3 天即瘀散,、
腫消、痛止而愈,。
方3
〔組成〕鮮木芙蓉葉60g,,生地黃30g,郁金9g,,桃仁3g,。
〔用法〕先將鮮木芙蓉葉、生地黃搗爛,,再加郁金,、桃仁(碾末)混勻,
做成與挫傷面大小相仿的藥餅2 塊,,略加冷開(kāi)水濕潤(rùn),,外敷患處。藥餅干燥
后,,換另一塊藥餅,。持續(xù)24 小時(shí)后,,按上法重新制作藥餅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軟組織挫傷。
方4
〔組成〕鮮丁茄根或莖葉適量,。
〔用法〕鮮丁茄根搗爛外敷,,或用莖葉曬干,煅存性研為末,,調(diào)茶油敷,。
方5
〔組成〕鮮七層樓適量,鮮連錢(qián)草適量,,黃酒少許,。
〔用法〕前2 味洗凈,同搗爛,,放鍋內(nèi)炒熱,,加黃酒少許,,再炒片刻,
取出敷患處,。
方6
〔組成〕三點(diǎn)金草適量,,食鹽少許。
〔用法〕三點(diǎn)金草洗凈,,合食鹽搗爛敷患處,。
方7
〔組成〕鮮土三七適量或鮮土三七葉5~10 片。
〔用法〕鮮土三七搗爛外敷,,或鮮土三七葉洗凈,、爵爛,以高粱酒適量
送服,。
方8
〔組成〕鮮土牛膝根30g,,黃酒、白糖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鮮土牛膝90g,一枝黃花根30g,,鮮南五味子根15g,,冰糖15g。
〔用法〕水燉服,。
方10
〔組成〕鮮土牛膝90g,,骨碎補(bǔ)60g,陸英60g,,梔子15g,,紅糟適量。
〔用法〕幾味共搗爛,,敷患處,。
方11
〔組成〕山藿香30g,南五味子根15g,,積雪草15g,,三叉苦15g,虎杖
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小果倒地鈴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每次6~15g,沖酒服,。另用95%酒精500ml,,浸
全草60g,,7~10 天后,取液推擦,。
方13
〔組成〕飛龍掌血根30~60g,,烏藥15g。
〔用法〕水煎,,加酒少許,,每日1 劑,連服2~3 劑,。
方14
〔組成〕八角蓮根莖適量,。
〔用法〕洗凈、曬干,,研成細(xì)末,,每次3g,用燒酒送服,。也可用鮮根莖
6~9g,,切碎,水煎服,。
方15
〔組成〕天仙果根60g,,南五味子根30g。
〔用法〕水煎,,沖酒服,。
方16
〔組成〕鮮木棉根皮適量。
〔用法〕浸酒外搽,,或搗爛外敷,。
方17
〔組成〕鮮中華秋海棠、鮮連錢(qián)草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敷,。
方18
〔組成〕鮮芫花根、鮮珍珠菜根,、鮮夭葵各等量,。
〔用法〕洗凈,,搗爛外敷患處,。單用鮮天葵亦可。
方19
〔組成〕毛冬青根適量,。
〔用法〕水煎,,待冷涂。
方20
〔組成〕水蜈蚣500g,,酒120g,。
〔用法〕水蜈蚣洗凈,,搗爛沖酒,濾取酒汁60g 內(nèi)服,,渣炒熱,,外敷痛
處。
方21
〔組成〕鮮連錢(qián)草,、鮮蘭香草,、鮮酢漿草各適量。
〔用法〕搗爛,,放入鍋炒熱,,加黃酒少許,再炒片刻,,取出敷患處,。
方22
〔組成〕鮮白雪花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調(diào)黃酒加熱,揉擦患處,。
方23
〔組成〕鮮羊躑躅根或葉適量,,紅糖少許。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24
〔組成〕蛇足石松6g,,薯莨9g,百兩金12g,,白酒750m1,。
〔用法〕前3 味藥浸白酒中,每次眼藥酒1 湯匙,,1 日3 次,。外用鮮蛇
足石松水煎洗。

方25
〔組成〕全緣榕9g,,蛇婆子根9g,,南蛇藤9g,白花丹4.5g,。
〔用法〕浸酒頻服,,或和豬骨、鴨蛋燉服,。
方26
〔組成〕野木瓜葉或根,、酢漿草、石胡荽,、生姜,、百兩金葉各鮮品適量,。
〔用法〕加黃酒搗爛,敷患處,。
方27
〔組成〕鹽膚木30g,,野牡丹根30g,黃花稔30g,。
〔用法〕水煎,,沖黃酒適量服。
方28
〔組成〕野枇杷根30g,,鹽膚木24g,。
〔用法〕水煎服。
方29
〔組成〕鮮酢漿草,、鮮匙羹藤葉各適量,。
〔用法〕洗凈,炒熱敷患處,。
方30
〔組成〕韓信草30g,,積雪草30g。
〔用法〕水煎,,沖黃酒少許服
方31
〔組成〕鮮紫背天葵30g,,鮮連錢(qián)草30g。
〔用法〕同搗爛,,敷患處,。
方32
〔用法〕短梗五加15g,骨碎補(bǔ)15g,,牛膝10g,,續(xù)斷10g。
〔用法〕水煎服,。
方33
〔組成〕鮮楤木根皮,,生梔子、蔥白等量,,紅糖少許,。
〔用法〕同搗爛敷。
方34
〔組成〕錦雞兒花3g,。
〔用法〕曬干,,研末,沖酒服,。
方35
〔組成〕鮮醉魚(yú)草葉或根30g,。
〔用法〕水燉服。
方36
〔組成〕樗葉花椒根適量,。
〔用法〕加酒浸過(guò)藥面,,15 天后,取液外揉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方37
〔組成〕鮮醉魚(yú)草葉或根30g。
〔用法〕水燉服,。
方38
〔組成〕薯莨塊莖9g,,朱砂根9g,茜草15g,,紫金牛6g,。
〔用法〕水煎服。
方39

〔組成〕鮮尖尾楓葉適量,。
〔用法〕搗爛,,放鍋內(nèi)炒熱,加入少許黃酒,,調(diào)勻,,敷患處。
方40
〔組成〕鮮光葉花椒根30g,,鮮朱砂根15g,,豬腳1 只。
〔用法〕酌加酒,、水燉服,。
方41
〔組成〕竹節(jié)參9g,紅花9g,,桃仁9g,。白芷9g。
〔用法〕共研細(xì)末,,酒水各半調(diào)成糊狀敷,。
方42
〔組成〕朱砂根30g,馬鞭草15g,,烏藥9g,。
〔用法〕水煎服。
方43
〔組成〕竹黃100g,,白酒500m1,。
〔用法〕浸7~10 天后用,內(nèi)服1~3 次,,每次20~30ml,;外用藥酒或
藥渣涂至皮膚發(fā)熱為度。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關(guān)節(jié)痛。
方44
〔組成〕陰香樹(shù)皮,、楊梅樹(shù)皮各等量,。
〔用法〕研末,調(diào)酒敷患處,。
方45
〔組成〕杜虹花根30g,,鹽膚木24g,雞血藤20g,。
〔用法〕水煎服,。
方46
〔組成〕苧麻根30g。
〔用法〕搗碎,,用酒煎服,。
方47
〔組成〕鮮連錢(qián)草30g,鮮星宿菜30g,。
〔用法〕水煎服,。
方48
〔組成〕鮮崗松葉18g。
〔用法〕洗凈,,搗爛,,沖開(kāi)水絞汁,過(guò)濾,,加白糖120g,,頓服。
〔附注〕此方用于跌打內(nèi)傷瘀血,。
方49
〔組成〕陸英根18g,。
〔用法〕酒水各半燉服。
方50
〔組成〕阿利藤30g,,鹽膚木30g
〔用法〕水煎眼,。
方51
〔組成〕變?nèi)~溶30g。
〔用法〕水煎,,新傷調(diào)白糖適量服,,傷在7 天以內(nèi)調(diào)米酒60g 服。另用
根皮適量,、紅花少許,,浸白酒,擦傷處,。
方52
〔組成〕茅膏菜15g,,地耳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53
〔組成〕楤木根15g,,雞血藤24g。
〔用法〕水煎服。
方54
〔組成〕羅漢松鮮根皮,、南五味于鮮根皮各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炒熱敷患處,。
方55
〔組成〕鮮羅藟草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56
〔組成〕南夭竹根1 節(jié),,,,白酒15m1。
〔用法〕南天竹根磨白酒成濃汁,,沖開(kāi)水1 杯溫服,。
〔附注〕此方用于跌打損傷、氣閉暈厥,。
方59
〔組成〕苦參根,、羅漢松根皮等量。
〔用法〕洗凈,,加黃酒搗爛敷患處,。
方58
〔組成〕柘樹(shù)根皮9~15g。
〔用法〕加水酒煎服,,外用鮮根皮搗爛調(diào)酒敷,。也可用拓樹(shù)果實(shí)研粉,
黃酒送服,。每次1 匙,,每日2 次,連服6 天,。
方59
〔組成〕南嶺蕘花根30g,,烏柏根60g,一枝黃花60g,。
〔用法〕各藥浸高粱酒中7 天,,取酒擦傷處。
方60
〔組成〕星宿菜30g,,鹽膚木30g,,骨碎補(bǔ)15g,澤蘭10g,,三七6g,。
〔用法〕水煎服。
內(nèi)傷
方1
〔組成〕水莧菜6g,瓜子蓮9g,。
〔用法〕水煎服,,每日服3 次。
〔附注〕此方用于內(nèi)傷吐血,。
方2
〔組成〕鮮水晶花根15~18g(千根減半),,青木香12~15g。
〔用法〕水煎,,沖燒酒適量,,早晚空腹2 次分服。
〔附注〕此方用于跌打損傷后內(nèi)傷腹痛嘔吐,。
方3
〔組成〕蘆薈花適量,。
〔用法〕以酒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內(nèi)傷吐血,。
方4
〔組成〕薺菜30g,,蜜棗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內(nèi)傷吐血,。
方5
〔組成〕野漆樹(shù)鮮根15~30g。
〔用法〕洗凈,,切片,,合雞1 只(去內(nèi)臟、尾足),,水酒各半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胸部打傷。
方6
〔組成〕山螞蝗果5~10 個(gè),。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內(nèi)傷出血。
方7
〔組成〕紫金龍粉適量,。
〔用法〕每次2g,,每日3 次,開(kāi)水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內(nèi)傷出血,。

腰痛
方1
〔組成〕山莓根30g,梵天花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小葉芝麻藤60g,葫蘆茶6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六棱菊30~60g,。
〔用法〕酌加酒、水各半燉服,。
方4
〔組成〕石吊蘭9g,,杜仲9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野鴉椿根30g,,勾兒茶30g。
〔用法〕煎服,。
方6
〔組成〕鮮貓尾射根30~60g,。
〔用法〕酒水各半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膝酸痛,。
方7
〔組成〕琴葉榕根30~60g,,穿山龍根15g,。
〔用法〕酒,、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背疼痛,。
方8
〔組成〕榔榆枝15~30g,,豬脊骨適量。
〔用法〕水,、酒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背酸痛。
方9
〔組成〕短梗五加15g,,金櫻子15g,,烏賊魚(yú)干1 只。
〔用法〕水燉服,。
方10
〔組成〕疏花衛(wèi)矛根30~60g,,豬尾骨適量。
〔用怯〕同燉服,。
方11
〔組成〕滿江紅適量,。
〔用法〕搗爛、焙熱,,包于痛處,,并用消毒后的針刺患處周圍。另取適
量,,搗爛煮甜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腰痛。
方12
〔組成〕福建胡頹子根30g,,烏賊魚(yú)干1~2 只,,黃酒少許,。
〔用法〕燉服。
方13

〔組成〕伏生紫堇全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肌勞損。
方14
〔組成〕金櫻子根9g.獨(dú)活9g,,狗脊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虛腰痛,。
方15
〔組成〕鮮柘樹(shù)根皮1209,。
〔用法〕酒炒、水煎服,。
方16
〔組成〕臭茉莉根30g,,烏賊魚(yú)干1 只。
〔用法〕加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腰痛,。
方17
〔組成〕鹿含草15g,杜仲15g,,陽(yáng)雀花根15g,。
〔用法〕燉豬肉250g,分2 次1 日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虛腰痛膝軟,。
方18
〔組成〕醉魚(yú)草根15g,土藿香9g,,白芷18g,,佩蘭9g,木防己30g,。
〔用法〕水煎,,1 日2 次分服。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腰痛,。
方19
〔組成〕白金條(八角楓根)6g,,牛膝(醋炒)30g,生杜仲30g,。
〔用法〕加酒,、水各1s09,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勞傷腰痛,。
方20
〔組成〕鮮九里香根30g,續(xù)斷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腰腿痛,。
方21
〔組成〕牛白藤30g,鋪地黍根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膝酸痛。
方22
〔組成〕金毛狗9g,,木瓜9g,,五加皮9g,杜仲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可用于腰痛、小便過(guò)多,。
方23
〔組成〕桃金娘根60g,,爵床30g,豬腰2 個(gè),。
〔用法〕酌加酒,、水燉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慢性腎炎,。
方24
〔組成〕接骨金粟蘭15g,,四塊瓦15g,退血草15g,。

〔用法〕煨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勞傷腰痛,。
方25
〔組成〕鮮九里香根15~30g,,豬尾骨適量。
〔用怯〕九里香切碎,,和豬尾骨加水酒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骨酸痛。
方26
〔組成〕三角咪10g,,見(jiàn)血飛10g,,鐵筷子10g。
〔用法〕泡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勞傷腰痛,。
方27
〔組成〕三張葉全株30~609,酒500g,。
〔用法〕浸泡3 日,,每日早晚各1 次,每次5~10m1,。
〔附注〕此方用風(fēng)濕腰痛,。
方28
〔組成〕三面刀6g,,四塊瓦6g,紅三七3g,,鈕子七3g,,紅毛七9g,白
酒500g,。
〔用法〕浸泡成藥酒,,每天早、晚各服1 盅,。
〔附注〕此方用于勞傷腰痛,。
方29
〔組成〕大血藤10g,牛膝10g,,青皮6g,,長(zhǎng)春七6g,朱砂七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腰腿痛。
方30
〔組成〕大葉花椒莖葉9~18g,。
〔用法〕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shí)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chǔ)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qǐng)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gòu)買(mǎi)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píng)論

    發(fā)表

    請(qǐng)遵守用戶 評(píng)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