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回到黃帝族奠定了在部落聯(lián)盟中的主導地位之后,這種部落政治里面,,還是應該有三大勢力互相平衡,。所以當堯作為部落領(lǐng)導聯(lián)盟的時候,他的主要盟友,,就包括炎帝族的四大酋長,,所謂四岳。
這個時候,,政治中的一件大事,,就是黃河的洪水問題。
當時的洪水問題,,和今天的洪水問題,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可以確定的是,,黃河當年的泥沙問題,,肯定沒有后來那么嚴重。雖然喜馬拉雅山在印度次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沖撞中,,不斷升高,,導致了黃土高原的氣候趨于干燥,但黃土高原在遠古時代,,應該還是有大片草原和森林,。
這個地方的環(huán)境開始受到影響,是隨著地球變暖之后,,中國北方可耕種氣候北移,,出現(xiàn)了秦朝和漢朝為了打擊匈奴而進行的軍墾計劃。當然后來黃土高原環(huán)境的徹底惡化,,還是要歸咎于明朝時候,,和北元對抗的大規(guī)模毀林造田計劃,和清朝為了對付準葛爾蒙古的軍墾計劃,。
既然堯所面臨的洪水問題,,不是黃河流沙問題,那么應該是那些問題呢?其實就是在黃河的上游,,缺乏洪水時候蓄水,,和缺少時候補水的蓄水池。而一旦在上游突降暴雨的時候,,那么黃河在中原的中下游地帶,,通常是沒有達到山東的東平湖之前,是可以相當于一個扇面的方式,,愛向哪里流,,就朝哪里流。
而這個改道的口子,,基本上就是小浪底之后的孟津一帶,,那么任何改道就是中原地區(qū)人民皆為魚鱉。北邊的黃河故道,,可以從新鄉(xiāng),、去保定,從天津入渤海,,而南邊的黃河故道,,可以從蘭考,進洪澤湖,,奪淮河入海,。
黃河這種愛上哪就上哪的脾氣,當然把當時的人們給折騰的夠嗆,。不過看一下黃河災難,,在上游的炎帝舊部,和在山東下游的蚩尤舊部,,都不是受災群眾,,基本上可以打醬油。而在中原的黃帝舊部,,就是受苦受難最厲害的了,。
按照今天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一方面要在上游建立蓄水池,,那么就是地處于小浪底的三門峽水壩,用來調(diào)節(jié)黃河的水量,。另一個就是要在上游,,給洪水一個去處。當然今天就要考慮在黃土高原進行生態(tài)改造,,防止過多泥沙入黃河,。
這方面最經(jīng)典的做法,,就是陜北的高西溝??上У氖?,后來在中國農(nóng)業(yè)的樹典型上面,高西溝輸給了山西昔陽的大寨,,導致了中國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走了一條不同的路子,。
但是建立三門峽水壩,這樣的工程估計是在古代是不可能的了,,唯一可能的法子,,也許就是在渭河流域里下點功夫,可以讓這里出現(xiàn)某種分洪的機制,,那么最起碼可以讓渭河的洪水不要全部灌入黃河,,還可以讓黃河上游的洪水,分一點過去,。
不過這種想法,,在那個時候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堯的四大酋長,,都是炎帝族的,。不可能像后來的陜西省委那樣,中央說啥就盡量配合了,,結(jié)果三門峽治水,,陜西自己好處是沒有得到,雞毛是飛了一地,。
鯀的治水方案,肯定就主要是中游下手,,那么法子很簡單,,就是盡量加固堤壩,把黃河限制在應該呆在的河道里面,,不要亂跑,。
這個法子,自然大部分都是中原地區(qū)的人民要出苦役的事情,,肯定有不少怨聲載道,。但是該法子有兩個大毛病,一個是特大洪水你肯定防不住,。另一個就是堤壩的維護,,是很成問題的。
那就是一旦水源不足的時候,,本位主義傾向出現(xiàn),。就會有些部落,,會在鯀建立的堤壩上面挖一個孔,放水給自己的農(nóng)田,。然后也沒有維修,,那么大水一來,堤壩有毀了,。這樣的現(xiàn)象,,大概是幾千年后,也同樣出現(xiàn),。
鯀治水的失敗,,應該是影響到了堯的權(quán)力繼承計劃,結(jié)果就不得不“讓賢”給舜,。而舜的支持者,,則是以東夷族為主,共工等人在權(quán)力斗爭中成了犧牲品,,于是大禹出場了,。
大禹的治水方案,除了修堤壩之外,,還講求為黃河分流,。就是說你黃河在中下游有不少直流,那么我就首先要搞好水文調(diào)查,,把各支流的情況給搞清楚,。然后那些支流可以疏通入海,就把它們給疏通了,。哪些支流,,可以有個大湖蓄水,就把它們給修整好了,。
那么大禹動手的是那些支流,?一個是疏道了九河、漯水和濟水,,讓它們直通渤海,。九河就是黃河泛濫之后,從天津到山東惠民之間的低洼地,,都成了黃河的出??凇_@些是黃河北面的支流,。
另一個就是開通堵塞的汝水和漢水,,以及泗水和淮水,把部分的洪水分流去了長江,。
從這里看出來,,雖然分流的很多工作,,必須由黃帝族的中原部落們?nèi)ネ瓿桑敲丛诳拷龊,?诘牡胤?,或者是淮河的地方,這些工程必須是有東夷族的部落們來干了,。而從漢水往長江分流,,肯定就是要三苗的群眾們出來干活了。
于是東夷族,,和它們的親戚們?nèi)绺鞑柯?,自然不愿意為你中原的人們出血出汗,所以人家就開始鬧情緒了,。
可以知道的是,,大禹在洪水治理上的成功,肯定就團結(jié)了大多數(shù)黃帝族部落的人在大禹中央的周圍,。而依賴于東夷勢力制衡炎帝勢力的舜,,肯定就要悲劇地讓賢了。
大權(quán)在握的大禹,,又因為治水的原因,,對各地的山川土地都做了實地考察,又對土產(chǎn)特產(chǎn)了如指掌,,那么收起稅收來,,那可是刀刀到肉,你想瞞報和逃稅都比較難了,。于是接下來的兩個歷史事件,,一個叫做討伐三苗,另一個叫做涂山大會殺防風氏,,都可以看著前面鬧情緒的后繼事件,。
當然最后就是大禹把大權(quán)傳給自己的兒子啟,又引發(fā)了黃帝族部落內(nèi)部的權(quán)力斗爭,,自然是后話。不過可以看到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當時的黃河治水,,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根據(jù)如何治理的方案,,而導致的各類利益集團的權(quán)力斗爭,,就一點都不令人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