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①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②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③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④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⑤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221;⑥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周游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鬃釉罅π麄?#8220;仁”的學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但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chǔ)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現(xiàn)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子貢(前520—?),,姓端木,,名賜。春秋末期衛(wèi)國人,??鬃訉W生。善于辭令,。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東漢列為“七經(jīng)”之一,,(七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注本有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論語義疏》,宋邢《論語正義》,,朱熹《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注釋]
①出自《學而》: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tài)度。
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yǎng)問題。
子:先生,,指孔子,。
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實習(或溫習)。
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說:通“悅”,,高興,愉快,。
慍:惱恨,,怨恨。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
②出自《為政》: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罔:迷惑,,迷惑而無所得。
殆:疑惑,,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復習了舊知識,又領(lǐng)悟了新知識,,(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③出自《為政》: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④出自《公冶長》: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謚號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習,,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子貢的問話,,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子貢: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孔文子:衛(wèi)國的大夫孔圉yǔ,溢號叫“文”,。
恥:以……為恥辱,。
是以:因此。
⑤出自《述而》: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tài)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子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么呀,?”表現(xiàn)了孔子的自信。
默而識之:口里不說而心里記住它,。識,,記。之,,指學習所得,。
誨:教導,教誨,。
何有于我哉:哪一樣我能有呢,?這是孔子自謙的話。
⑥出自《述而》: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善者:指優(yōu)點,。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喝齻€人一同走路,,這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
《論語》中關(guān)于學習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這些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關(guān)于學習的態(tài)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guān)鍵,??鬃釉唬?#82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221;(《述而》)這說明學無常師,,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體現(xiàn)了孔子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其二,,關(guān)于學習的方法??鬃釉诤偷茏拥慕徽勚卸嗵幪峒皩W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diào)學思結(jié)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jié)合,不能偏廢,。
其三,,關(guān)于學習的內(nèi)容??鬃又鲝垖W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yǎng),,忠誠篤厚,堅守信約,。這四項內(nèi)容對于自己和別人都具有重要意義,。
其四,關(guān)于學習的目的,??鬃诱J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也就是說,,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劉孟學)
?。圪p析]
第一則講的學習,,不限于書本??鬃又v的學習,,包括禮(包括各種儀節(jié))、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詩、書,。詩,、書是學習書本知識,禮,、樂,、射、御都不限于書本知識,,要求實習,。孔子講學習,,不是學過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像禮,、樂,、射、御,,不是學一下就會,,要多次實習,所以需要一定時間去實習,,在學習中還要有體會,,有心得,所以說不也喜悅嗎,?正因為學了有體會,,所以感到喜悅。學習時有朋友來共同切磋,,比一個人學習好,,所以說有朋友來,不也快樂嗎,?學習是自求長進,,所以人家不了解我,也不必怨恨,??鬃诱J為有道德的人是這樣的,,所以稱“不亦君子乎,?”這樣,孔子講的學習,不光講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實習各種技能,,還要跟德育結(jié)合,提高品德教育,。
第二則講溫習,,溫習舊的知識,卻有新的體會,,新的認識,,可以做老師了。老師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使學生得到啟發(fā),,老師要自己“溫故而知新”,自己溫習舊的知識,,有新的體會,,才能使學生得到啟發(fā),所以要“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有的在新的社會里還有借鑒作用。那需要對新的社會有所了解,,知道新社會里需要什么,,才能分別哪些舊知識還有借鑒作用。
第三則講學和思的辯證關(guān)系,。學習而不思考,,如學習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有正確的,,有不正確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確的知識也接受了,,這就受到欺騙,,所以稱罔。正確的知識,,如科學一定要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去學習。不學習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學知識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誤。只有學習與思考結(jié)合,,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不致胡思亂想,,陷于迷誤。
第四則孔子講對于“文”的要求,,要聰明靈活,,愛好學問,不恥下問,。下問有兩方面,,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人請教,有學問的人向?qū)W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所謂有學問,,可能指很有文化知識,但對于某一行專業(yè)知識,,他還不如從事專業(yè)的人知道得多,,所以有關(guān)專業(yè)知識,還得向從事專業(yè)的人請教,。
第五則講學和教,,學習的知識要記住,對學習要不厭倦,,教人也要不厭倦,。學了不記住,學過忘了,,等于不學,。學習了有心得,引起對學習的愛好,,就不會厭倦,。教人發(fā)生厭倦,就不會好好教人了,??鬃诱f“何有于我哉?”這是孔子自信的話,?!睹献?#183;公孫丑上》:“孔子曰:‘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可見孟子稱引孔子的話,,說他是“學不厭而教不倦”的,。孔子對于學習不會厭倦,,所以樂于學習,。孔子對于教導不會厭倦,,所以樂于教導,??鬃釉趯W習中有心得,在教導中和學生討論,,互相啟發(fā),所以樂于學習和教導,。
第六則說孔子沒有一定的老師,,隨處都可以向人學習,對于人家的長處可以學習,,對于人家的短處可以引以為戒,,這也是一種學習。
孔子講學習,,有書本學習和技能實習的結(jié)合,,像學習《詩經(jīng)》《書經(jīng)》是書本學習?!对娊?jīng)》中的詩篇是當時外交上用的,。在外交上,都要念《詩經(jīng)》的句子,,用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不熟讀《詩經(jīng)》,不會用《詩經(jīng)》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聽不懂別人念《詩經(jīng)》的話是什么意思,,不能做外交工作?!稌?jīng)》講歷史,,不讀《書經(jīng)》,不懂得歷史知識,。所以要學習這兩部書,。還要實習禮、樂,、射,、御,要學會這幾種技能,。把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才成為有知識又有技能的人才。
孔子講學習,,又有溫故和知新結(jié)合,。學習古的知識是為了今用,知古不知今,,學了古的知識不會今用,,不行,。知今而不知古,對于前人已有的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教訓都不知道,,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溫故”與“知新”結(jié)合,做到古為今用,,才符合要求,。
孔子講學,又是學和思的結(jié)合,,學而不思,,學了知識不會分別知識的正確與否,不會從中得到啟發(fā),,不會活用,,不行。思而不學,,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問題是否前人已經(jīng)解決,倘前人已經(jīng)解決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費了,?倘前人沒有解決,不知道從前人已經(jīng)研究過處繼續(xù)前進,,再從頭開始,,是再走前人已經(jīng)走過的路,也是浪費,。所以一定要學與思結(jié)合才行,。
孔子講學,又是學與問的結(jié)合,。學的中間有不明白的,,有不能深入下去的,有疑問的,,都需要向人請教,,都要問。所以學跟問是不能分開的,。只問而不學,,不是從學習中所產(chǎn)生的疑問來問,問的問題,,一般恐不深入,,問得淺。所以也不行。
孔子論學又提出學和教結(jié)合,,教師對所學的東西要深入,,有體會,才能教得好,,這對學有幫助,。教時要啟發(fā)學生,學生受到啟發(fā),,或提出疑問,,或提出心得,對老師也有啟發(fā),,對老師的教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學相長,,教和學都有好處,。
孔子論學不限于書本學習,隨處可學,,這就有善與不善的結(jié)合,。“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善與不善的結(jié)合,。(周振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