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外用中草藥的資料 有止癢效果的中草藥 1,、苦參:燥濕利尿,、祛風止癢,、殺蟲。主治濕疹,、皮膚瘙癢,。 治外陰瘙癢方:苦參 2,、白蘚皮:祛風除濕,、止癢。主治濕疹,、疥癬,、皮膚瘙癢。 治陰部濕疹方:白蘚皮,、蛇床子各 皮膚瘙癢方:白蘚皮 3,、蛇床子:祛風燥濕、溫腎壯陽,、殺蟲止癢,,有類似性激素作用。 4,、土槿皮:祛風除濕,、殺蟲止癢。 皮膚癬瘡方:土槿皮1兩,、白酒2兩,,浸7天搽患處。 濕疹作癢方:煎濃汁,,溫洗患處,。 5、防風:祛風勝濕,。主治風寒感冒,、風濕關節(jié)炎、皮膚瘙癢,。 6,、羌活:祛風、祛濕,、止痛,。主治風寒感冒,、風濕關節(jié)炎、皮膚瘙癢,。 7,、桃仁: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主治跌打損傷,、消化不良。 8,、三棱草:全草有祛風,、止癢功能。主治皮膚瘙癢,、月經不調,。 9、皮炎凈組方:苦參,、蛇床子,、白蘚皮、防風,、地膚子,、黃柏、皂角刺,。有較好的效果,,維持時間長。 10,、此外,,透骨草、秦艽,、蒼術等雖然有祛風,、祛濕功效,但是無治癢作用,。 有抗病菌,、抗真菌的中草藥 1、地膚子: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白蘚皮: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濕疹方:苦參:白蘚皮=25:25 皮膚瘙癢方:苦參:白蘚皮=20:15 3、蛇床子:對真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有類似性激素作用。 4,、蒲公英:對金黃球菌有較強抑制作用,;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有相當強利膽作用,;有抗肺癌作用,。 5、蘆薈:防曬,、抗過敏,。對真菌、病毒…..具有抗菌,、殺菌作用,。 6、大黃:抗菌,、抑菌強,、菌譜廣,對皮膚真菌有抗菌作用,。 7,、牛蒡子:對仙臺株病毒、皮膚真菌,、金葡球菌有抑制作用,。 8、黃芪:對金黃葡球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炭疽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枯草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9,、此外,,馬齒莧、野菊花等也都有明顯抑菌作用,,這兩種還有明顯的降壓作用,。 有鎮(zhèn)痛效果的中草藥 1、透骨草:散風祛濕,,活血止痛,。主治風濕疼痛、筋骨拘攣;陰囊濕疹,。 (角蒿,、羊角蒿,主治用法與透骨草相同) 2,、元胡(延胡索)為嗎啡鎮(zhèn)痛效果的40% 3,、乳香:主治淤血、心腹諸痛,、痹病筋痙,。外科止痛藥?;钛?、止痛、舒筋,、消炎,。 4、川芎:其中的阿魏酸與川芎內酯對平滑肌有抗病作用,。 5,、蜂蠟:斂瘡、生機,、止痛,。 6、蘆薈:內服外用,,對神經痛,、痛風、肌肉痛有較好鎮(zhèn)痛效果 (上述見筆記4,、9) 7,、天仙子:有劇毒。鎮(zhèn)靜安神,、止痛,、止瀉。主治胃痙攣,、牙痛,、神經痛、癔病,、癲狂,、失眠、神智錯亂,。 8,、野罌粟:鎮(zhèn)痛、止咳、定喘,。主治神經性頭痛,、偏頭痛。 9,、水菖蒲:開竅醒神,、健胃驅風,。主治意識不明,、神經不振、消化不良,、氣脹腹痛,、痙攣性腹痛。 10,、尿囊素:其分子上含有海洛因,,因而具有麻醉、減痛,、抗刺激物的作用(見筆記5) 有脫敏效果的中草藥 |
|